高一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一6.23《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愿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大业
LOGO
统一之由:港澳台的历史
台湾…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占领我国台湾 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 无条件投降,中国收回台湾。
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 在美国的庇护下维持所谓“中 华民国”,造成两岸的分离与 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理论提出
雏形
80年代后邓小平全面阐述
酝酿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 保证 确立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1984年,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1981年叶剑英“九条方针”
统一之路——港澳回归
1、香港回归
1
2
香
港
回
归
的
历
程
1982年
中英首次谈判
1984年签署
英:主权换治权
《中英联合声明》
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认识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南海争端问题
钓鱼岛问题
LOGO
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
失去香港的历程…
新界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九龙
香港岛
1860年《北京条约》
1842年《南京条约》
统一之由:港澳台的历史 抢走澳门…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
LOGO
赠台大熊猫 团团 圆圆
大陆居民赴 台湾旅游首
发团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基本框架 形成 宪法保障 定位国策
1981年 20世纪80年代 1982年 1984年
一国两制”含义
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A 前提和核心
主体 B
香港问 题由来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新
界
九龙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澳门问 题由来
1553年,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 上岸,并长期霸占澳门半岛 1851年,占领凼仔岛 1864年,占领路环岛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 京条约》,之后葡萄牙一直一直占 领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土。
台湾问 题由来
过程 时间 内容
雏形 基本框架
形成 宪法保障 定位国策
50年代中期 1979年 1981年
20世纪80年代 1982年 1984年
检二:海峡两岸交往过程;
时间 1979年 内容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2005年
导
新中国成立后是不是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那些未回到祖国怀抱?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学习目标】 1.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2.识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含义; 3.识记“文革”结束后,海峡两岸交往过程; 4.掌握我国能够收回香港澳门的原因; 5.学会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含义; “文革”结束后,海峡两岸交往过程; 难点:现今台湾问题解决的有利因素和阻碍因素有哪 些?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四、统一之望: 海峡两岸关系的展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岸关 系有了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
面?
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暖流
1979年 《告台湾同胞书》 两岸真正停火
80年代
三通(通航、通邮、通商)限制逐 渐放宽。
1992年 达成。
80年代后邓小平全面阐述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1984年,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1981年叶剑英“九条方针”
三、统一之路: 港澳回归
1、香港回归 思考:香港回归历程包括哪三件大事?
1、香港回归
1
2
3
香
港
回
归
的
历
1982年
程 中英首次谈判
英:主权换治权
中:主权没商量
问题
❖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一步 ❖ D.证明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
能力
归纳“一国两制”的概念……
1、前提与基础?
“一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2、国家主体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3、台湾、香港、澳门?
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特别行政区享有
4、“两制”的发展? 长期不高变度,自长治期权共(存 台
5、目的?
祖国统一 湾可保留军队)
2、“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
萌芽 酝酿 形成 保证 确立
——— 《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
根本原因
(1) 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何重大意义?
(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 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2)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 出了重要一步. (3)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 新范例. (4)人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
第六单元 第三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掌握 “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实践,以及海峡 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容。 •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本,整理“一国两制”理论 的形成过程及实践。 • 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 的基本国策,试题一般从理论的形成和成功的实 践两个角度考察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分析,突 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巨大成功,进而 考察“一国两制”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
知识窗:台湾问题的由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霸占台湾。 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把台湾还给中国。 1945年: 《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把台湾还给中 国。 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 成功实践在香港
2. 成功实践在澳门
1860 年 《北京条约》 1898 年 《中英展拓香港界 址专条》
1842 年 《南京条约》
什么是“一国两制” 雏形: 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的设想。 萌芽: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 提出: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2年新宪法第31条。 1984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确立: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 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 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 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 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 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必修1-23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前预习】预习目标:1、重点:掌握“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破坏两岸关系的因素。
2、难点:“一国两制”的内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概念阐释1.“一国两制”: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一国两制是中国和平统一国家的基本理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基本国策。
2.“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预习提纲预习教材,梳理知识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含义:“一国”“两制”。
2、形成过程:(1)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2)1979年:a.《告台湾同胞书》;b.邓小平访美期间讲话;(3)1981年9月30日;(4)80年代以后邓小平的多次谈话;(5)1982年12月,宪法保证;(6)1984年,成为国策。
3、意义:(1)“一国两制”是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一国两制”是一个创造性的杰作,符合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的政治、经济、社会现实,充分照顾和体现了台湾、香港和澳门人民的现实和将来的利益,合情、合理、合时宜,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为民的立场和路线,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3)我国顺利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胜利。
“一国两制”为解决一些国际争端和世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一国两制”理论的实践:(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条件成熟:(1)中国国力、国际地位;(2)指导方针;(3)英国政府试探;2、香港回归祖国:(1)过程:a.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4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及教学反思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4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了解台湾问题的历史起因和发展•了解内地与台湾、香港的对比和联系•掌握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及其对当今国家形势的影响2. 教学内容•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台湾问题的历史起因和发展•内地与台湾、香港的对比和联系•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及其对当今国家形势的影响3. 教学重难点•重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及其影响•难点:台湾问题的历史起因和发展4. 教具准备投影仪、一个PPT课件、一个教学PPT模板、一些课堂展示用的地图5. 教学流程1.教师介绍lesson24的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展示PPT,讲解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及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和思考,介绍台湾问题的历史起因和发展。
4.让学生分组,自主查阅材料并在PPT模板上制作小组报告,讲述内地与台湾、香港的对比和联系。
5.小组报告展示环节。
6.晨读环节:播放《歌唱祖国》MV,让学生跟读歌词。
7.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历史潮流及其对当今国家形势的影响。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上完严肃性较高的“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月”(第23课)后的一节课,开始时学生们可能有轻微的疲惫和不适应。
因此教师在开头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使用了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如果要看植物的成长,就要从种子开始。
”通过这个比喻,教师将历史与人类的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明白历史是由人类的行动和思想进步展开的。
这种教学方式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很好地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台湾问题的历史起因和发展,而这个难点可能还会引出一些和历史、地理相关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创造了一个分组小环节。
学生在小组中一起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展示PPT,并在展示环节表达自己的认识,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知识框架
年
反 律 主 法 港门 湾
“
冤制制 治
文
假度度 国
化
错逐的 方
大
案步完 略
革
健善 确
命”
全
立
表现 江泽民重要讲话
展望:统一是大势所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 期:初创
十年“文化 大革命”:
曲折
改革开放以 来:完善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 自 度会 治
制制 度度
十
平 法 民 依 香澳 台
“一国 两制”
“一国两制”
⇒
⇒
构想 实践 进展
针对问题——台湾 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意义——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
条件: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表现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意义——洗刷百年耻辱,开创新纪元
背景——海峡两岸关系缓和 九二共识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23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标解读】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掌握港澳问题解决的基本史实;概括海峡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认识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两岸和平、发展、交流是中华民族的心愿。
【考试大纲】“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梳理】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过程: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1981年,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3.含义:。
4意义: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思考1: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特定含义?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1.香港回归(1)条:①中国国力增强,不断提高。
②“ ”的构想不断完善。
(2)过程: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方针;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时间)香港回归祖国。
(3)意义:香港的回归洗刷了,翻开了,中华民族在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1)回归: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年12月3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2)意义: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是的结果,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请思考2:中国为什么选择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原因:(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
(2)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2.概况:(1)1979年元旦,实现真正停火。
(2)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隔绝状态。
(3)1993年,汪辜会谈是一次历史性突破。
(4)2000年以,台湾政局变化,和平统一进程一波三折。
一轮复习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台湾问题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 占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 收回台湾。 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 在美国的庇护下维持所谓“中 华民国”,造成两岸的分离与 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美国插手“台湾问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 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 的海峡两岸关系同。1979年中美建交后, 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 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 国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 战略和“双轨”政策,是“台湾问题”直 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即使蒋介石、蒋经国,也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
建国来两岸关系发展概况:
• 1、1949-1979年:隔绝、对立、紧张 • 2、1979年元旦:实现停火 • 3、80年代以来:和缓发展 • A、民间交流加强: 从放宽三通到实现大三通,台湾民间回内地探亲、 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活动增加。 • B、民间团体对话加强:“九二共识” • C、2005年,两岸交流新纪元. (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 D、2008年12月,实现“大三通”。
2008年12月15日,两岸同胞期盼了60年 的“大三通”终于实现
• 2008年12月15日上午,台湾复兴航空公司GE332包机从台 北松山机场起飞前往上海,成为台湾首班直航大陆的飞机。 台湾乘客兴奋地向记者出示登机牌。
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 有利:
• • • • • • 1、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影响 2、两岸人民希望和平统一,两岸关系的和 缓交流发展 3、中共的方针政策,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 4、同宗同源的文化根基 5、“一个中国”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大多数 国 • 家的认可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通过阅读屏幕上的 内容,再结合你所 掌握的资料,你能 告诉大家“一国两 制”的内涵吗?
(1)“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 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 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前提和基础。 (2)“两制”: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 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制” 是指两 种社会制度。 (3)港、澳、台的地位?两制的关系? (4)一国两制的前提:“一个中国”;核心:祖国统一; 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
“特别行政区基本 题
胜 法利 ”回归1997.7.1
请点超连接
1、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由来》
时间
条约
被割或租借领土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香港岛
1860年 1898年
《中英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匹
《展拓香港界址 专条》
新界
闻一多《七子之歌》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对比材料一、二,我国政府对台 湾和香港的基本政策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 不同?
我国政府对台湾和对香港澳门的基本政策 有哪些相同点( ) ①享有高度自治权 ②现行社会,经济制度 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③外 国资本以及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④司法权、终审权、行政权独立⑤ 可以保 持财政独立 ⑥直接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 管辖 ⑦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材料2:在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郑重宣布 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这些政策包括: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除 外交和国防事务外,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 享有高度自治权;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 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将 继续保留自由港及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 继续同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保 持和发展经济关系;英国和其他国家在香港的 经济利益将受到照顾。
23_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你怎样看待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你认为促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坚决立场
1995年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 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 重大原则问题。
归? ——凌 青
根本原因——综合国力的增 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 伟大构想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渴望回归
海峡新潮在博兴
结合材料和教材找出: 1、海峡两岸新发展的表现? 2、出现这些新发展的原因?
停火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正式停火
第23课
课标要求
课标分解
简述“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掌握“一
的理论和实践,认 识实现祖国完全统
国两制”的含义,掌握港澳问题 解决的基本史实;概括海峡两岸 关系的曲折发展,认识统一是大
一对中华民族复兴 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
的重大历史意义。 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两岸
和平、发展、交流是中华民族的
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 在,台独势力猖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历史依据: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
决
根本保证: 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台
湾
正确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问
题
经济联系:
两岸经济联系加强。
的
人心所向: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必修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程标准】1.简述“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2.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
难点: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自主学习】一﹑统一之源: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由来: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租借,租期99年。
2.澳门问题由来:1553年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取得在澳门的永久居留权和管理权。
3.台湾问题由来: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问题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产生有何不同?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理论1、形成过程:(1)萌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2)酝酿: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阐述了和平统一方针。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______________”。
(3)形成: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含义。
(4)保证: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这使“一国两制”有了_________保障。
(5)确立:1984年, “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_____________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_ 制度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的必经之路。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台独” 活 动
两岸人民反台独斗争
“一国两制”方针的评价
①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符合实际 ②避免战乱带来的动荡,符合人民心愿
③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④实践证明其顺应时代潮流,是祖国统一的正确选择
1、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 ) A、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法律制度 C、两种管理制度 D、两种军事制度
民进党:陈水扁 国民党:连战 亲民党:宋楚瑜
蒋统治下的台湾, 祖父获得贩卖鸦片的“特 许”,父亲担任日警,从 幼小到大学都受日本式教 育。李登辉家世特殊,早 年即更改日本姓名称为 “岩里政男”,也得机会 到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留学。 当时日本是军国主义教育 盛行的时代,青年的心灵 恐怕难免多多少少受到影 响。
和平谈判
通过接触与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 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两岸同 胞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被分裂, 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
香港问 题由来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
1860《北京条约》——九龙 1842《南京条约》——香港岛
战事延绵满人间 猪羊变色任我颠 瑜亮情节非等闲 是非总有清晓年 上无宫阙难成仙 扁担欲撑半边天 共谋天下划两边 只手遮天祸人间
--连战、宋楚瑜、阿扁都是猪
阿扁
香港问题的实质:就是国家主权问题
1512年,葡萄牙人以进贡为名来广 东从事人口贩卖活动
1535年,贿赂地方官吏,取得在澳 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力
1553年,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 上岸,并长期霸占澳门半岛 1840年,乘机巩固和扩大在澳门侵 占的地盘 1851年,占领凼仔岛 1864年,占领路环岛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 京条约》,之后葡萄牙一直一直占领 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土。
高一历史必修1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高一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程标准】“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理论的含义,某某、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理论的实践。
【知识整理】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某某、某某、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它最早是为解决某某问题提出来的。
(2)提出人:1978年底,最早为解决某某问题而提出2、“一国两制”的实践——某某、澳门的回归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国耻;开创了某某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际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X。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原则立场:“一国两制”,和平解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某某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巩固练习】1、“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什么问题提出来的?A某某问题B某某问题C澳门问题D某某问题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中的“两种制度”指的是:A两种管理制度B两种社会制度C两种经济制度D两种法律制度3、某某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A 美国缺乏坚持一个中国的诚意B 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C 外国势力干涉和某某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D 中国政府的态度立场不坚决4、我国能够恢复对某某、澳门的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望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5、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某某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上述观点表明A 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B解决某某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C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一国两制”只适用于某某6、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自治权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D特别行政区原有制度不便7、“一国两制”构想的国家主体实行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B资本主义制度C一个中国D两种制度长期并存8、“一国两制”构想的首先成功实践是:A某某顺利回归B《中英联合声明》签署C《中葡联合声明》签署D海峡两岸交流频繁[单元练习]1、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与、构成了我国三大某某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知识点
高一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知识点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这课的知识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史料链接]“一国两制”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平统一祖国。
那你了解台湾的历史吗?(1)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3)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1885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5)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6)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把台湾归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祖国; (7)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一)形成过程:1、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物都有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以派人参加中央政府;2、基础;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等等。
这些原则后来称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3、形成: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4、宪法保证: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高一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提出背景 (二)提出过程 最初提出: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酝酿:
理论形成: 宪法保证:
1981年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
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正式确立:
一、一国两制”构《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中规定:“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 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 一……制定本法。”上述观点表明( )
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知识结构】
提出背景 提出过程
祖 国 统 一 的 历 史 潮 流
理论内涵 提出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链接高考】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 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 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 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不妥协的立场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 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香 港 问 题 的 由 来
新
界
九龙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统一之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1 2 3
1982年 中英首次谈判 英:主权换治权 中:主权没商量
1984年签署 《关于香港问题联 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 香港顺利回归
;新时代赌城 新时代赌场 新时代赌城网 新时代赌城 新时代赌场 新时代赌城网; ;新时代赌城 新时代赌场 新时代赌城网 新时代赌城 新时代赌场 新时代赌城网 ; ;新时代赌城 新时代赌场 新时代赌城网 新时代赌城 新时代赌场 新时代赌城网;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预习要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①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关于“ _______问题”的设想,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
②酝酿: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_______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________”,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及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这就奠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
③形成:80年代以后,________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含义,完整的“一国两制”构想逐渐形成。
④宪法保证: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这使“一国两制”构想有了宪法保证。
⑤确立: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我国的国策。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①香港回归祖国: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了《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澳门回归祖国:1987年4月,中葡双方签署了《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大陆方面坚持“________”方针,一直为两岸直接“三通”作努力,但针对“_____________”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三、巩固练习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西藏问题2、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九条方针C、“一国两制”的构想D、政治协商制度3、“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4、“一国两制”的宪法保证是A、1949年的《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82年新宪法D、1999年宪法修正案5、“一国两制”的两制指的是A、两种社会制度B、两种法律制度C、两种管理制度D、两种军事制度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根本前提是A、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英国的国力衰弱,国际地位下降C、邓小平强有力的谈判措施D、“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7、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A、设立特别行政区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8、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高一历史组李作霞【旧知回顾】1、概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3、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有哪些?【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问题】1、简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如何形成的?雏形:在20C50S 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酝酿: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正式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1981年叶剑英发表的“九条方针”以后成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形成:20C80S 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理论逐渐形成.宪法保证: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确立: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通过“一国两制”这个方针,“一国两制”正式成为指导我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2、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补充,目的是实现祖国统一3、简述港、澳回归的过程香港:(1)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2)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澳门: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主权。
4、简述港、澳回归的意义(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2)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4)人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问题探究一】港澳回归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关键因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群众基础:港澳同胞渴望回归;法律依据:《联合声明》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5、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有哪些?①1979年,大陆停止对金门的炮击,实现了两岸的真正停火;②80年代初,两岸实行“三通”(通邮、通航、通商)打破了两岸的隔绝状态;③92年,“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④95年,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课件5: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2017考研数学:备考禁忌不可忽视一、加强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近些年的考研数学试题,大多数试题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部分内容考查单一知识点比较少,即使有也多为填空题和选择题。
考生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正确的概率模型,综合运用极限、连续函数、导数、极值、积分、广义积分以及级数等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一轮复习不要着急开始做题,考生要先熟悉教育部制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的有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要求。
因为新的考纲还没有出来,所以,可以以2013年数学大纲为标准,熟悉考察范围,制定复习计划。
数学考纲的内容分为:随机事件和概率、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参数估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以及假设检验。
二、注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一方面多做些题目,尤其是文字叙述的题目,逐渐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花点时间准确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实际问题理解概念和公式,也可以通过做一些文字叙述题巩固概念和公式。
只要针对每一个基本概念准确的理解,公式理解的准确到位,并且多做些相关题目,再遇到考卷中碰到类似题目时就一定能够轻易读懂和正确解答。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公式不仅要记住,而且要会用,要会用这些公式分析实际中的问题。
在这里推荐一个记忆公式的方法,就是结合实际的例子和模型记忆。
比如二向概率公式,你可以用这样一个模型记忆,把一枚硬币重复抛N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呢?这样才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记忆的东西既不容易忘,又能够正确运用到题目的解决中。
希望同学们通过上述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复习方法,取得考试的成功。
一、复习初期,禁止“眼高、手高“不下手复习初期,大部分考生的心情还比较浮躁,特别是有部分程度较好的考生,认为这些内容已经学过了,并且当时学得很好,期末考了很不错的分数,现在只把教材上的内容扫一遍就可以了,复习时不够认真,只是看书而疏于动手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日话题】 你认为台湾如何 才能顺利回归?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 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 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 使用武力。
我国在对待台湾问题的原则立 场
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 香港和澳门问题? 1、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
【链接高考】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 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 选项是(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一)成功实践在香港——香港回归: 1997.7.1 1、香港问题由来
(一)成功实践在香港——香港回归: 1997.7.1 1、香港问题的由来
2、香港回归过程 3、香港回归意义
(二)成功实践在澳门——澳门回归:1999.12.20
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请分析中国成功收回港澳主权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及《联合声明》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就绪。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提出背景 (二)提出过程 最初提出: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酝酿:
理论形成: 宪法保证:
1981年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
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正式确立: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香 港 问 题 的 由 来
新
界
九龙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统一之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1 2 3
1982年 中英首次谈判 英:主权换治权 中:主权没商量
1984年签署 《关于香港问题联 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 香港顺利回归
“一国两制‛用英语如何翻译?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三)理论内涵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一个国家是指一个中国,代表中国的只能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 或‚一中一台‛;两种制度是指在祖国统 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 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原有
练一练!
2、2005年全国人大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中规定:‚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 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 一……制定本法。‛上述观点表明( )
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愿望; 2、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 展,有利于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结语】
“一国两制‛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思想结 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港澳的 回归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和正 确性,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海 峡两岸,一衣带水,血脉相连,早日完成统 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我们坚决反对 ‚台独‛和任何干涉势力。中国统一是不可 以逆转的潮流。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提出背景 (二)提出过程 (三)理论内涵 (四)提出意义 ①理论上: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保持国家主 权与领土完整;有利于运用和平方式解决历 史遗留问题,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和平解决国际 争端提供范例;丰富和发展了建设具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 学说的重大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体会诗人的感情,思考 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是什麽?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 • • • • • • •
三国时,卫温率领船队达到台湾。 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达到台湾。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霸占台湾。 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把台湾还给中 国。 • 1945年:《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把台 湾还给中国。
2、香港回归过程
3、香港回归意义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一)成功实践在香港——香港回归:1997.7.1 3、香港回归意义 (1)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 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 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香港的成功回归,为澳门回归、台湾统一 提供了借鉴意义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一)成功实践在香港——香港回归
(二)成功实践在澳门——澳门回归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探究: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阻碍因素又有哪些?
(1)有利因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历史依据: 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②根本保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③正确方针: 两岸经济联系加强。 ④经济联系: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⑤人心所向: 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 ⑥榜样借鉴: ①台
提出背景 提出过程
祖 国 统 一 的 历 史 潮 流
理论内涵 提出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链接高考】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 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 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 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不妥协的立场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 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A 前提和核心
主体 B
两制
C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选择1.2.3的内容填在A.B.C处)
1、主体
2、补充
3、前提和核心
“一国两制”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 的细微差别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
港澳问题属于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
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 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 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 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 在,破坏分子还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 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拓展延伸】
• 香港在线 / • 中国台湾网 / • 台湾频道——人民网 /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