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河北中考改编)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1)用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同学们又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将锥形瓶翻转 后注入20 mL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二 氧化碳生成。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如何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蒸汽 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有一层水雾, 则证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如何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立在蜡烛上方,若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
硬度小,密度小于 水,难溶于水。
点燃后
用火柴点燃蜡 烛,观察蜡烛 火焰
取一根静、持续燃烧,火焰
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 石蜡有 可燃性。 上方有 黑烟,火焰分 三 层,
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
内层底部淡蓝色。
火焰分为外焰、
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
点燃后:发黄光,放热,石蜡融化成液态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将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发现火柴梗中间未变色, 而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将一干而冷的烧杯倒立在蜡烛上方, 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的燃烧有水生成。若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倒立在蜡烛上方,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 出的氧气有何不同?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 蒸气含量不同
收集两瓶空气;再用排水法 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进行 对比实验
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1 科学探究的意义、方法和环节其意义有:(1)特别强调了“过程”的经历,对教师来说,可以使其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对学生来说,可以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移;(2)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3)重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4)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化学课程中的所有内容。
2、猜想与事实验证:前者是在提出(或给出)的问题之后,针对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据推断出猜想是否正确,或者是直接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各环节具体如下:(1)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供探究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2)猜想与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3)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包括选择仪器、试剂等等;(4)进行实验:按实验正确的步骤,细心规范地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5)收集证据:收集并整理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以及其它与猜想假设有关所有资料、信息等等,为了验证猜想与假设做好充分的准备;(6)解释与结论: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事实证据与猜想假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7)反思与评价:主要是要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他人存在不同之处时,能与他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8)拓展与迁移:将自己经过辛辛苦苦、快快乐乐地科学探究出的实验结论,不断地发扬光大,拓展开来,进而将其迁移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十分钟试讲逐字稿)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化学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图片,这是什么呀?没错,这是我们的四大发明。
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思考,其中哪些发明与化学有关呢?嗯,火药与化学有关,从古至今,我们的生活都是离不开化学的。
这门神奇的学科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化学这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板书标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授: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并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首先,让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板书: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同学们对蜡烛熟悉吗,关于蜡烛你知道那些呢,下面通过实验你又能知道什么呢?嗯,大家知道蜡烛有多重颜色、通常是细长的圆柱形固体等等。
要做好这个实验,分几个阶段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呢?戴眼镜这位同学最积极,你来说。
嗯,你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板书: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
你的思维非常有利逻辑,请坐。
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一组,对蜡烛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分析现象得出的结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比一比,看那一组做的好。
实验后,各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位移】嗯,已经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是吗?那接下来呢,是不是要对已经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再进行实验设计呀?对,我们要有一个逻辑顺序。
好,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了,刚刚老师去看了解学生的实验概况,首先要表扬大家,分组实验中交流配合很棒,认真地记录了实验现象、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设计出了提出探究方案。
哪位小组愿意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本组的实验记录呢?好,第三小组的同学手举得最高,那就请第三小组代表来汇报吧。
嗯,他说点燃前:白色、固体、圆柱型、中心有蜡芯、硬度较软、无气味、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全册)4
师生备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学习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我能自学1、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越纯。
3、空气中含有、、等成分。
我能参与一、情景体验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
”这段话生动地阐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点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思路⑴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⑵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二、同步学习师生备注实验探究㈠: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归纳】化学学习的特点:实验探究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2、【猜想与假设】⑴⑵3、【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以下药品及仪器: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4、【实验探究】师生备注5、【实验结论】6、【评价与反思】三、反馈练习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2.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含量增多的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蒸气D、氧气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我能运用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步骤4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
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 片作对比。 现象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 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
结论
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
进行实验:
排水法收集
步骤1: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D
)
C 水 D 二氧化碳和水
4.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 现的现象是 ( B )
A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C 甲、乙都变旺 D甲、乙都熄灭 二 氧 化 碳 乙
氧 气
甲
• 1.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 写如下内容: • ①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 中,可观察到蜡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 比水 小 。 • ②点燃蜡烛,可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 和焰心三层。你如何知道哪层温度最高:
火柴靠焰心部分基 本不变色而外焰部 分碳化变黑
火焰分为外焰、 内焰、焰心三部 分,外焰温度最 高加热时应用外 焰
实验探究步骤 ③用一干燥烧杯, 罩在火焰上方,片 刻,取下火焰上方 的烧杯,迅速向烧 杯中倒少量澄清石 灰水振荡。 4、熄灭时 ①熄灭蜡烛,观察 所发生的现象 ②用火柴点燃刚熄 灭时的白烟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问题。
了解化学是 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
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1.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要求,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3.作业反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在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对化学学科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认真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和实验伦理的重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备考2019年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一章_走进化学世界_1.2_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答案)
备考2019年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针对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Cℎemistry),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和增加公众对化学的欣赏和了解.下列观点或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A.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养B.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学科C.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D.鼓励青少年学习化学,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2. 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 B. C. D.3.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下面是某同学“化学笔记”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A.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B.化学家们可以创造新的元素,但不能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5. 下列步骤中不属于探究性实验步骤的是()A.设计实验B.实际应用C.提出猜想D.评价与反思6. 2010年春晚,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表演的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有下列猜想:①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夹层并有吸水物质;②纸牌的秘密是运用手法快速替换两副相同纸牌;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④手臂穿过玻璃是因为玻璃的熔化和凝固.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有()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7. 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A.隐形飞机是什么材料制成的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8.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探究次氯酸钠( NaClO)和浓盐酸反应时会产生氮气C.探究铜在酒精灯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D.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9. 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水蒸气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10. 你认为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试液是否是石灰水的最佳方法是()A.讨论B.实验C.调查D.上网11.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C.探究Mg在CO2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Mg(OH)2D.探究Cu(OH)2粉末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12.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质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的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得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进行实验C.分析论证D.猜想假设13. 在探究电源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源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14.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探究铁制品表面红色的物质可能只是四氧化三铁C.探究铁与硫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16.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实验D.得出结论.17.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 一天,小英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很好奇,便问妈妈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妈妈告诉她因为面团没有发酵,不能用纯碱.小英对妈妈用小苏打蒸馒头产生了疑问,做了如下的探究:(1)提出问题:问题1:小苏打为什么可用于蒸馒头?用它蒸馒头的原理是什么?问题2:小苏打和纯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2)查阅资料:做面包、蛋糕等食品时,常加入膨松剂,多数膨松剂在加热时可产生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受热可转化成纯碱.(3)猜想:对问题1的猜想:NaHCO3受热时可分解产生CO2.对问题2的猜想:①NaHCO3可以和酸反应②NaHCO3的水溶液显碱性(4)实验探究小英在实验室经过实验,验证了她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帮助她完成下列实验报告.19.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20.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____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____→收集________→分析推理,得出________和问题的答案.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 (10分)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如何来证明?你能设计实验来证实吗?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联系所学的N2的性质,结合以下短文的相关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999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5是由排列成V形的5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1)比较氮气和氮5的异同点:(2)请你想象一下N5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至少写2条)________,________.23. 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一段时间后,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备考2019年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针对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C【考点】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解析】A、根据化学的用途判断.B、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用途判断.C、任何物质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可以据此作出判断;D、根据化学的用途和学科分类判断.【解答】解:A、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化学在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A符合这一宗旨.B、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故B符合这一宗旨.C、绿色食品中一定含有化学物质;故C不符合这一宗旨.D、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化学在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鼓励青少年学习化学,有利于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故D符合这一宗旨.故选C.2.【答案】B【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根据对比实验是指只允许一种变量,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进行解答【解答】解:A、研究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在双氧水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利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观察氧气放出速率的快慢,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水通电分解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从而得出水的组成元素,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B符合题意;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D、向水、汽油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碘时,发现碘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通过对比说明溶剂是影响溶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实验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A【考点】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解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判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解答】解: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符合定义指明的内容,所以正确.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符合定义指明的内容,所以正确.③物质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所以错误.故选A.4.【答案】B【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科学探究的意义化学的用途【解析】A、根据学习化学的途径判断.B、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判断.C、根据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判断.D、根据化学发展史判断.【解答】解: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正确.B、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所以错误.C、物质的性质上由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所以正确.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它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所以正确.故选B.5.【答案】B【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的环节: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与论证6.交流与合作【解答】解:A、设计实验,此步骤属于探究性实验步骤,故A正确;B、实际应用,此步骤不属于探究性实验步骤,科学探究过程无此步骤,故B错误;C、提出猜想,此步骤属于探究性实验步骤,故C正确;D、评价与反思,此步骤属于探究性实验步骤,故D正确.故选B.6.【答案】B【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解析】通过运用所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分析判断猜想的合理性.【解答】解:①吸水物质可以吸收少量的果汁,故该猜想有可能实现.②魔术师的手法很快,快速替换时一般观众很难看清,故此猜想有可能实现.③虽然分子间存在空隙,但这个空隙相对于硬币来说实在是太小了,硬币不可能从分子间隙中穿过,故此猜想不可能实现.④玻璃熔化时温度很高,人的手臂从中通过显然不现实,故此猜想不可能实现.合理的猜想是①②.故选B.7.【答案】C【考点】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解析】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可知选项A,B,D都与化学研究的对象有关,故选C.8.【答案】B【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解析】根据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次氯酸钠( NaClO)和浓盐酸中没有氮元素,反应时不会产生氮气,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进行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也可能有亚硫酸生成,因此有意义,故选项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没有氮元素,反应后也不可能产生氮气,因此没有意义,故选项正确;C、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因此有意义,故选项错误;D、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还可能是氢气,有意义,故选项错误;故选:B.9.【答案】D【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解析】根据碳酸饮料的成分及食品的安全性等进行分析.【解答】A、雪碧是碳酸饮料,打开瓶盖会逸出二氧化碳,因此猜想合理;B、雪碧中含有水,因此也可能是水蒸气,故猜想合理;C、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合理;D、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不合理;10.【答案】B【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试液是否是石灰水的最佳方法是实验:用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解答】解:用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如果由白色沉淀,则为石灰水.故选B.11.【答案】C【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解析】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镁和二氧化碳中含有镁、碳、氧三种元素,生成物不会存在氢元素;根据氢氧化铜的元素组成,分解后可以生成氧化铜.【解答】解:A.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故可探究该反应可能生成硫酸,故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氧气,故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Mg在CO2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不可能Mg(OH)2,因为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生成物中就不能出现氢元素,故错误;D.不溶性碱受热能分解,氢氧化铜受热能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规律,故正确.故选:C.12.【答案】D【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一般情况下,探究式学习环节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评价与反思–交流与表达等七个方面.【解答】解: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故选D.13.【答案】B【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这种方法常常应用于物理学中多因素的问题.【解答】解:A、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要保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充足氧气接触三个量中的两个一定,改变另一个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用小磁针判断磁场的方向,采用的是转换法.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时,要保持液体浓度、温度一定.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探究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中的一个物理量不变,探究另一个物理量对动能的影响.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4.【答案】B【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据此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硫和水含有硫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硫酸含有硫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猜想有意义;B、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铁制品表面红色的物质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没有意义;C、硫酸中含有氧元素,故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猜想有意义;D、铜在灼烧时需要使用酒精灯加热,酒精中含有碳元素,故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猜想有意义;故选B.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答案】A,D【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解析】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解答】解: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故AD均错,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故选A、D16.【答案】A,C【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能是食盐”,在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实验、作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提出假设,“可以尝一尝”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17.【答案】A,C【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解析】根据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进行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不会生成硫酸,所以不可探究该反应可能生成硫酸,故A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氢气,故B正确;C、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故C错误;D、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故D正确.故选:AC.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答案】取少量NaHCO3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aHCO3受热可分解产生CO22NaHCO3======△Na2CO3+H20+CO2↑,,取少量NaHCO3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或取少量NaHCO3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或用pH试纸),,有气泡产生(或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或pH∼7),,NaHCO3可与酸反应(或NaHCO3的水溶液显碱性)NaHCO3+HCl=NaCl+H2O+CO2↑,【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猜想与事实验证【解析】探究NaHCO3的化学性质:①受热易分解;②能和酸反应;③溶液显碱性.【解答】解:猜想一:取少量NaHCO3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气体,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得出结论是:NaHCO3受热可分解产生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0+CO2↑;猜想二:取少量NaHCO3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或取少量NaHCO3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或用pH试纸),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或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或pH∼7),因而,NaHCO3可与酸反应(或NaHCO3的水溶液显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故答案为:【答案】解:根据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因素可知: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1)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2)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3)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4)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根据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因素可知: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1)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2)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3)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4)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20.【答案】猜想,制定实验方案,化学实验,查阅资料,证据,合理的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收集证据(包括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查阅资料等)、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解答】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收集证据(包括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查阅资料等)、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故答案为:猜想;制定实验方案;化学实验;查阅资料;证据;合理的结论;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答案】解:质量方面:反应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反应后是否还有二氧化锰,如果有,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方面: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例如,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再用回收的二氧化锰重新做双氧水分解的实验,看双氧水是否还能起催化作用.如果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说明二氧化锰没有参加反应.【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猜想与事实验证实验方案的评价【解析】应该从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解答】解:质量方面:反应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反应后是否还有二氧化锰,如果有,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方面: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例如,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再用回收的二氧化锰重新做双氧水分解的实验,看双氧水是否还能起催化作用.如果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说明二氧化锰没有参加反应.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答案】表为:军事上做炸药做火箭和导弹燃料。
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案新人教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初步学会对实验景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能无认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求价值的成绩,并能在教师指点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经过对实验景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求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先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成绩的能力,和透过景象看本质的逻辑思想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先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求实验。
先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资,但是怎样研讨、利用甚么方法研讨物资并不清楚,经过这节课将对这个成绩有个残缺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先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样进行实验、科学探求的方法又是甚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求的学习。
因而,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次要以先生的探求实验为主,因而采用探求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点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自动权留给先生,使先生在小组合作探求的活动中深化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先生先生求实的探求精神。
2.培养先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求。
2.探求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求。
2.探求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媒体教具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正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展现图片,并解说图片讨论这些化学成果都是怎样得来的?(板书本节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发问)我们身旁,到处都有化学的身影。
比如说蜡烛,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在生日场合、许多特定情况下,我们都会用到蜡烛。
请每个同学想一想看,你对蜡烛或蜡烛燃烧了解有多少?除了上面的景象外,还有哪些景象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呢?提出探求课题(一)对蜡烛及燃烧实验的进一步探求引导先生进行实验探求,并指点实验观察的方法和角度(引导探求)第一阶段:实验前我们曾经观察到了蜡烛的颜色、气味、外形、除了这些之外,还该当留意观察蜡烛的哪些特性呢?先生观看图片,发表本人的见解:提出化学的许多严重发现和研讨成果都是经过实验得到的。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37张PPT)
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
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
烛不能被点燃
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浮在水面上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 是 外焰 、 内焰 、 焰心 。把一根火柴梗放
人呼出的气体 大部分没有溶 于水
瓶内充满 呼出的气体的 无 色的气体 密度 大 于空 气
实验探究步骤
2、探究呼出气 体的性质 ①向一个盛空 气的集气瓶和 一个盛呼出气 体的集气瓶中 各滴几滴澄清 石灰水 ②将燃着的木 条插入另一个 盛呼出的气体 的集气瓶中
现象
盛空气的集气 瓶内石灰水 无变化 。 盛呼出气体的 集气瓶中石灰 水变 浑浊 。 燃着的木条 熄灭 。
答案:从冰箱中取出杯子,杯体 温度较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遇冷 变成液态水,凝结在杯子外壁。
例3 : 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
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答案: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瓶 中,如果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 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发生的是空 气。
4. 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这是为什么? 答案: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方便面 拆封后,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放 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例1 : 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 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 会变浑浊,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二 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久置空气中 生成白色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 化碳。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实验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来的,会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该实验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新教材中对探究活动很重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引导学生积累对物质的一些具体性质和变化的认识,为后续单元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都来自牧区,基础较差,接触面比较窄。
初三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心中有好奇又有压力怕学不好,本节课我将通过自身的一个呼吸循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思维和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能大胆猜想,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教具】玻璃仪器:集气瓶、水槽、导气管、玻璃片、胶头滴管药品:澄清石灰水其它仪器:废液缸、双孔橡胶塞、洗气瓶【教学方法】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结论【设计意图】突出展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学习方式。
课本上的实验采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时,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因此所收集到的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少,所以现象不明显,改进后的实验相对于课本上的实验用具少,现象明显,并且避免了减少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实验更加有趣,更容易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2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测试(含解析)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答案】C【解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选C。
2、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答案】B【解答】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1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D.实验4将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答案】B【解答】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是因为烧杯中的氧气逐渐减少,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实验2白瓷板表面有黑色物质,是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无明显变化不正确,故选项正确;C、外焰的温度最高,故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碳化,故选项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学到、见过的现象,确定下列生成物是蜡烛燃烧产物的是()A.白色固体 B.大量灰烬 C.黑色固体 D.二氧化碳和水【答案】D【解答】根据上述实验知道,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选D。
【课前】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预习检测: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前预习记录:月日星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_、收集证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与交流等基本环节。
一位同学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
这是科学探究环节中的_________。
3.当探究活动结束后,要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完成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观察化学反应的三个阶段:_____的现象→_____的现象→_____的现象。
5.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____。
(填上述数字序号)6.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
1.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课后作业】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一、单选题1.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吹灭蜡烛,产生黑烟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D.火焰分三层,焰心最亮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三层B.切下一小段蜡烛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C.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吹灭蜡烛时有白烟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香水挥发B.蜡烛燃烧C.花瓶破碎D.铁丝弯曲4.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蜡液流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
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B.蜡烛的熔点低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5.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石蜡具有的性质是A.密度B.硬度C.溶解性D.可燃性6.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不溶于水C.石蜡受热易熔化D.石蜡可燃7.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该实验不能说明石蜡具有的性质是A.密度比水小B.可燃性C.难溶于水D.硬度小8.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木条横伸入蜡烛火焰1s后,发现伸入火焰部分两端最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D.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9.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2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C.过程中装置内蜡烛的质量不变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10.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曲线a和c对应的物质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此微型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CO浓度传感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能力提升练: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版)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答案】B【解析】“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
2.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稀有气体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含量明显降低的是氧气,故选B。
3.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活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U形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若U形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原因可能是石灰水的量不足D.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木条熄灭【答案】C【解析】小白鼠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可观察到U形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小白鼠呼出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即使石灰水的量不足,也会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出现U形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的现象,若U形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小白鼠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木条熄灭。
4.根据如图所示“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发生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图3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相同。
(4)图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有什么不同的设计方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棒,他把咱们刚刚说的控制变量已经注意到了,澄清石灰水的量一定要注意,必须是等量。
(3)怎么对比水蒸气的含量呢?如果给大家提供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来设计方案进行对比水蒸汽含量。
哪位同学说一下你的设计方案?很好,方案设计好之后,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板书:5、进行实验在实验前,老师提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设计方案时,我们要收集两瓶空气和两瓶呼出的气体,如何收集呢?详解如何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演示讲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
接下来,请同学们前后一组,按照刚才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在做实验过程中,注意要控制变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等会找学生回答。
(下去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并了解每组同学对现象的描述和结论的正确性,并及时做出点评。
)【现象】(1)对比氧气的含量:将两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的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有什么现象?通过这个现象说明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谁的氧气含量多?也就是说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
(2)对比二氧化碳含量:将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等体积的两瓶气体中,有什么现象?通过这个现象说明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谁的二氧化碳含量分别将盛有等体积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向其中一片哈气,观察两块玻璃片出现的水雾情况。
进行实验【思考】收集气体的方法。
空气可以直接收集,而呼出气体却有难度。
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细节。
【小组实验】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
吸入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
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多。
吸入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尝试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完整的科学探究,以学生自主解决“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先从如何“收集空气”和“排出空气”的方法入手。
由学生提出方案,并用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得出“排水集气法”的操作要点,进而迁移到收集“呼出气体”,并及时探究“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且真实的探究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实验探究步骤
③用一干燥烧杯, 罩在火焰上方,片 刻,取下火焰上方 的烧杯,迅速向烧 杯中倒少量澄清石 灰水振荡。
现象
结论
烧杯内壁有水 珠生成,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燃烧有水 和二氧化碳生 成 刚熄灭时产生的 白烟是石蜡蒸汽, 说明蜡烛燃烧时 先由固态变成液 态,再蒸发成石 蜡蒸汽,而后燃 烧
4.熄灭时 有白烟从烛芯飘 ①熄灭蜡烛,观察 出 所发生的现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基础的科学
化 学 是 一 门 以 实 验 为 基 础 的 科 学
对蜡烛 燃烧的 探究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检验生成物
对人体 吸入的 空气和 呼出气 体的探 究
收集气体 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检验氧气含量的不同
检验水蒸气含量的不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探究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1.观察蜡烛的制 烛芯: 线状 外壳: 较软 由石蜡制作 作材料 2.点燃前 白色、半透明、固 ①观察蜡烛的 态、圆柱状,有轻 颜色、状态、 微的气味 形状、气味 ②用小刀切下 一块放入水中 易切,浮于水面, 不溶解 硬度较小 密度小于 水而且难 溶于水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蜡烛安静、持续燃烧, 火焰会随气流闪烁, 摇晃,火焰上方有黑 石蜡有可燃性 烟,火焰分三层,上 层黄色且明亮,中层 较暗,内层底部淡蓝 ②取一根火 色 火焰分为外焰、 火柴靠焰心部分基 内焰、焰心三 柴,迅速平 放在火焰中, 本不变色,而外焰 部分,外焰温 部分碳化变黑 1s后取出 度最高加热时 应用外焰 3.点燃蜡烛 ①用火柴点 燃蜡烛,观 察蜡烛火焰
②用火柴点燃刚熄 灭时的白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解析版)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选择题1.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答案】C。
【解析】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方法很多,如计算、探测、推理、假设等,但是基础还是实验。
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擦玻璃时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答案】C3.下列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外焰温度最低B.小木条b处最先变黑C.用焰心加热D.小木条烧焦是化学变化【答案】D4.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同学们在科学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热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生成了红色物质,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现象 B.进行实验 C.猜想假设 D.得出结论【答案】C5.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焰心B.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D.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答案】A6.人体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空气相比,下列成分的体积差别不大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答案】A7.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
【解析】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的是实验法;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吸入空气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迅速变浑浊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在蜡烛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答案】D9.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对的()A.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白雾,随后消失B.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将会变黑C.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跟着被点燃【答案】C10.小明进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精品讲义: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版)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讲义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八个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蜡烛的某些性质,掌握最基础的化学实验操作。
3.初步学会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探究的有关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化学来于生活。
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
2.点燃蜡烛,蜡烛火焰分为 层,温度最高,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将烧杯倒过来后,迅速向烧杯中滴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的现象是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3.对比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可知:(1)氧气的含量:空气(填“﹥”“﹤”或“﹦”下同)呼出的气体。
(2)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 呼出的气体。
(3)水蒸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知识点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蜡烛燃烧探究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观察蜡烛圆柱形,乳白色、红色等,有轻微气味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用指甲划蜡烛划出刻痕石蜡较软点燃前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燃着时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现象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暗淡;中间的一层明亮;最外一层不明亮。
蜡烛火焰由于受气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三层火焰从内到外称为焰心、内焰、外焰。
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 1 s—2 s 后取出火柴梗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先变黑,第二层次之,里层变黑最慢。
外焰处石蜡蒸气充分燃烧,温度最高;内焰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主要是未燃的石蜡蒸气,温度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三、教学难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课时
四、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