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PPT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一)人物形象
❖1.本曲刻画了一位因独守闺中,思念 情人而爱怨交加、形容憔悴的女子 形象。女子因情人远在天涯而孤独 寂寞,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因相思 而无心画妆甚至身体瘦弱。
❖2.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 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 等语通俗自然,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炼传神,很好 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问: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 如何刻画的?
❖ 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 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 有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 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伤感的基调,继而 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 将坠落的“残阳”与之相呼应,渲染了 怀念之苦。
考点集训
❖关汉卿《大德歌 夏》
分,1条2分。)
❖ 8、第二联将视觉与听觉结合(1分),生 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 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 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 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 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 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 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 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2)心忧天下、忧ຫໍສະໝຸດ 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2.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 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 等语通俗自然,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炼传神,很好 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问: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 如何刻画的?
❖ 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 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 有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 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伤感的基调,继而 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 将坠落的“残阳”与之相呼应,渲染了 怀念之苦。
考点集训
❖关汉卿《大德歌 夏》
分,1条2分。)
❖ 8、第二联将视觉与听觉结合(1分),生 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 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 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 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 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 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 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 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2)心忧天下、忧ຫໍສະໝຸດ 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加强实践与应用 建议学生加强实践与应用,如参加诗词朗诵比赛、创作诗 词作品等,将所学的古诗词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 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古迹、文物、历史人物等历史元素,营造厚 重深远的历史文化氛围
赠友送别诗
01
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等
风格特点
情感真挚,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和离别时的感伤与祝福之情
03
02
诗人群体
李白、王勃等为代表的赠友送别诗 人
意象运用
长亭、古道、芳草、杨柳等送别元 素,营造依依不舍的离别氛围
04
诗词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03 经典古诗词解读
《静夜思》-李白
诗歌背景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 及《静夜思》的创作时间和地点。
诗句解析
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 和情感表达,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中所表现的孤独和思
乡之情。
艺术特色
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自 然、豪放、飘逸等,以及《静夜 思》中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
有现代性的新作品。
影视音乐作品创作灵感来源影视作品中 Nhomakorabea古诗词元素
古诗词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融入了古诗词元素, 如引用经典诗句、借鉴诗词意境等, 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些艺术家将古诗词与现代艺术手段 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 作品。
音乐作品中的古诗词元素
许多音乐作品也以古诗词为创作灵感 来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 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社会价值
古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载体,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 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审美追 求等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古迹、文物、历史人物等历史元素,营造厚 重深远的历史文化氛围
赠友送别诗
01
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等
风格特点
情感真挚,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和离别时的感伤与祝福之情
03
02
诗人群体
李白、王勃等为代表的赠友送别诗 人
意象运用
长亭、古道、芳草、杨柳等送别元 素,营造依依不舍的离别氛围
04
诗词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03 经典古诗词解读
《静夜思》-李白
诗歌背景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 及《静夜思》的创作时间和地点。
诗句解析
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 和情感表达,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中所表现的孤独和思
乡之情。
艺术特色
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自 然、豪放、飘逸等,以及《静夜 思》中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
有现代性的新作品。
影视音乐作品创作灵感来源影视作品中 Nhomakorabea古诗词元素
古诗词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融入了古诗词元素, 如引用经典诗句、借鉴诗词意境等, 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些艺术家将古诗词与现代艺术手段 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 作品。
音乐作品中的古诗词元素
许多音乐作品也以古诗词为创作灵感 来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 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社会价值
古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载体,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 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审美追 求等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诗歌鉴赏之 意象与意境ppt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 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丈 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这是一首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
诗。前两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 梳妆打扮。后两句写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 的欢心,担心地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此诗以 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 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 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 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沈约瘦腰”出自《南史·沈约传》,亦见《梁 书·沈约传》。据传:沈约想告老辞职,于是借自已病老 的事由,一次给徐勉写了封信,说自已年老多病,近百 多天来皮带常紧,每月估计腰肢要缩小半分。千古词帝 李后唐主李煜词中有“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词句,使沈约名声大震。再后来,明代少年诗人夏完淳 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又 让这则典故锦上添花。在后世的艳情小说、戏曲文中, “沈约瘦腰”常用作男女因情思而引起的病瘦,也用作 咏写身材细长的男子的典实以及为身材细长的男子的借 指,含称美之意。(形容姿态、容貌美好(特指男子))
回忆当年远奔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 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 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 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 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 意在天山抗敌,却只能老死于沧洲!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意境ppt
诗句赏析
(05年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情感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 手 作此诗。 描述 法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 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方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 作 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 用 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 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诗歌鉴赏之语言
炼字诗眼
(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感情 解释、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描述 (2分)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 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 作用
意 境
南乡子· 送陈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 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 晴时泪不晴。 描 意 象 结合全词,试分析划线句子的意境。
之夜,诗人与朋友别离后残灯中眼泪涟涟的 情形,创设了孤寂凄清的意境,表达了挚友 情深而别后的孤寂伤感的情怀。
感 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 分析 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实用课件)(52张PPT)
例①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 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 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例②读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 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 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 萧索的氛围;
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 (意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咏物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 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 并规范组织答案。
分类别,明特征。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 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 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 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 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古诗词鉴赏方法》PPT课件
精选课件
20
答题步骤:
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 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 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 色、生动形象等。
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 情)。
精选课件
21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 至塞上》)
精选课件
2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 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 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 术效果等。
精选课件
3
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 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
精选课件
19
(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
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 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 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 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4)虚词: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 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 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全诗即景抒情。
精选课件
35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
《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
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课件 (共24张PPT)
诗歌塑造了一个音乐技艺高超却被侮 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 ( 形象概括 )当年,她艳盖群芳, 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 空船,境遇凄惨。( 分析 )作者借这 一形象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 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同 时寄寓了 自己因直言忠谏而被贬的悲 愤之情。( 形象意义 )
诗歌的形象
•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 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 形象。 • 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景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 的物象) •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 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 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 2.景象 3.物象
⑵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 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 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 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 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 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 高尚境界。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 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 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 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 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 象?
答:从“谷口”、 “涧花”、“暮雨” 、“潭树”、“春云”、“ 檐峰”、“ 鹿群”、“ 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 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 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 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 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 诗词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01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
唐朝盛世
文化交流
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诗歌创作达到 巅峰。
修辞手法
阐述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以及它们对诗词韵律和 美感的影响。
03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画面描绘与视觉感受
意象呈现
通过具象的景物、人物描绘,展 现诗词中的意象,如青山、绿水 、明月、落叶等,营造出身临其
境的视觉感受。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表现出诗 词中的情感氛围,如寒鸦的黑白、 桃花的艳丽、雪山的洁白等。
历史地位及影响传承
文学瑰宝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教育传承
古诗词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国际影响
中国古诗词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世 界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名句来源及背景介绍
01
02
03
06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鉴赏方法介绍及运用示范
01
02
03
04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词中的意象,理解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知人论世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感受诗 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比较法
将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或同一 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深
contents
目录
•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 诗词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01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
唐朝盛世
文化交流
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诗歌创作达到 巅峰。
修辞手法
阐述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以及它们对诗词韵律和 美感的影响。
03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画面描绘与视觉感受
意象呈现
通过具象的景物、人物描绘,展 现诗词中的意象,如青山、绿水 、明月、落叶等,营造出身临其
境的视觉感受。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表现出诗 词中的情感氛围,如寒鸦的黑白、 桃花的艳丽、雪山的洁白等。
历史地位及影响传承
文学瑰宝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教育传承
古诗词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国际影响
中国古诗词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世 界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名句来源及背景介绍
01
02
03
06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鉴赏方法介绍及运用示范
01
02
03
04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词中的意象,理解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知人论世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感受诗 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比较法
将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或同一 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深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课件(共21张PPT)
诗 鉴歌
赏
鉴赏方法
策略1:从标题、作者、注释入手,琢磨人物形象
诗 鉴歌
赏
从标题、作者、注释入手,琢磨人物形象
➢ 如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显著经过标题就能够大致 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诗人形象。
➢ 有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注 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据此能够琢磨,诗中所塑造人物形象大致是“被贬蛮荒、 漂泊在外”诗人形象。
提醒:一个(形象特征)(身份)形象。 答:一个(可爱灵巧、认真学钓鱼)(山野孩子)形象。
第19页
链接高考
·高考全国卷2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 杭州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 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 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 安肯来邪?”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策略2
正面塑造:动作、外貌(神态、姿态、风度、衣着)心理、语 言等,尤其是细节描写 例: ①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 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外貌、细节、动作)→漂亮曼妙从容女子形象 ②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长恨歌》
(外貌、细节)→肤如凝脂、白净细嫩、丰肉微骨
第21页
鉴赏人物形象基本解题思绪
1. 明确题干鉴赏对象是抒情主人公形象 还是诗歌所刻画人物形象。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人、景、物形象(PPT29页)
▪ 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 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 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 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等。
▪ 1.要分清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和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两个 人物形象:一是词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形象,一是词中刻画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年 轻有为的形象。
3.不吸取经验教思训让乡人类痛惜,正如杜牧《阿房月宫亮赋》、中鸿说:雁“后、人哀莼之羹而不鲈鉴脍之,、亦双使后鲤人而复哀后人雁也。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 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 (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雪、竹、梅、 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 (4)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 (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包蕴着对 晚唐衰败的叹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快意。
▪ 2.要分清形象和性格的区别。如果要求分析形象,则要思考主人公的身份、际遇、性情、品质 等;如果只要求概括性格,就可不必考虑其他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 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 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试分析这首词中“那人”的形象。
“那人”是一个与世人情趣不同的不慕繁华,自甘寂 寞,孤高淡泊的女子形象。这个形象是作者理想人格 的化身。作者词中写对那人的寻觅,实则寄托着自己 政治失意后的苦闷和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意愿。
几人能如我飞入碧霄呢?想到 日后有所成,呼应“入高空”, 彰显自信与志向。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 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 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闹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装饰品, 这是说女扮之精美艳丽,笑语盈盈说 人之多,但佳如云丽却不及那人一个。
方法三: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独 怆 然 而 涕 下 念 天 地 之 悠 悠 , 后 不 见 来 者 。 前 登 不 陈 幽 见 子 州 古 昂 台 人 歌 ,
试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 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 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 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部分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形 象 ( 意 象 )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临江仙》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 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 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 只疑远赴蟾宫。 雨馀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 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 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 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 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 析。(4分)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 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方法一: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请看试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题 (04年广东)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临江仙》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 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 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 只疑远赴蟾宫。 雨馀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 看我碧霄中。
“未遇”而非不遇, 言语平淡,实则自信。 他人恶意讥讽,以 “良匠”戏称,见 其风趣诙谐与机智
风筝可借风高飞,人若有机遇而高升, 呼应前面“未遇”,既显示出自身才 情能力的充分相信,又表达自己志怀 高远,只待有风便要飞入高空。
上阕用尽美好的字眼写物之繁盛丰富,灯火 辉煌,通宵歌舞渲染出元宵节火树银花不夜 天的非凡热闹,下阕只以灯火阑珊处的冷清 黯淡作结,一明一暗,一闹一静,构成反差。
作者用反衬手法,不著一字地写出她不像一般女子那样插着“娥儿”、“雪柳”, 穿着金丝缕衣,打扮的花枝招展,艳丽华贵;也不像一些女子那样笑声扬扬、暄 语连连,来吸引众人眼光。她是独自一人静静观灯,细细体味,那么孤高自傲, 那么超凡脱俗,而这种甘愿寂寞,淡泊繁华才是作者所苦苦寻觅的。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 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 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问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请简 析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 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 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 了思妇的内心。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 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 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 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 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 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 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 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⑨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闺怨》。 ⑩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 ⑾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 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 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 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 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 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 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 “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 幽独凄清的 的心 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作者自己 。 拟人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 _的修辞方 虚实结合(或类比) 法和 ___ 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 孤鸿 __________________ 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 _,但实际上却 写出了作者_______ 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____的思想感情。
如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 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2、抓住动作,运用联想,体悟感 情,定格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握形象
小结: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类型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 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 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 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 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 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 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方法二:抓住动作,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人物形象的特征 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 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心情的? 3、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想家。先写冬至夜自己 2、“抱膝”二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 旅居在外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 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影”,而 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 “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只有影陪伴着 情绪更浓。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