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短文数篇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44篇

初中文言文44篇

初中文言文(44篇)七上《童趣》、《<论语>十则》《山市》《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7篇)七下《伤仲永》、《孙权劝学》、《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狼》(6篇)八上《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10篇)八下《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8篇)九上《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4篇)九下《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9篇)(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3)学习篇:《〈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4)山水篇:《山市》《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5)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人物传记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五柳先生传》(7)劝谕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马说》(8)民间艺术篇:《口技》《核舟记》(9)生活情趣篇:《陈太丘与友期》《童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咏雪》(10)寓言神话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愚公移山》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五柳先生传》⏹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31、李存审出镞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译文】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

”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看,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记得你们的父亲当年起家时就是这样艰难啊。

”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共三十七字。

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孝肃之子也。

【译文】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

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

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

”原文又有十四个字。

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33、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鲊饷母。

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

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34、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课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课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课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文短文和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和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小学文言文大全含翻译

小学文言文大全含翻译

小学文言文大全含翻译文言文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小学文言文大全,包含了多篇文言文短文及其翻译,方便大家学习和理解。

一、《卖油翁》卖油翁,汉代桓谭的《随县卖油翁赋》中出现的一个人物,因其聪明机智而出名。

他担任县令的随从,经营着一家卖油的小店。

翻译:There once was an oil seller in ancient China, who was known for his cleverness and wit. He worked as an assistant to a county magistrate and ran a small oil shop.二、《白头吟》白头吟,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白头吟》中记录了白玉京的故事。

白玉京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忠臣,他出使北方,历尽艰辛,最终因忧国忘家而白了头发。

翻译:The Ballad of White Hair is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 that tells the story of Bai Yujing. He was a loyal minister during the Jin Dynasty, who went on a mission to the north and endured hardships. As a result of his deep concern for the country, he turned his hair white.三、《陶渊明自述》陶渊明自述,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自传,通过描述他的成长和遭遇,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翻译:Autobiography of Tao Yuanming. Tao Yuanming was an outstanding literary figure and statesman during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in China. This essay is his own autobiography, which depicts his upbringingand experiences, showcasing his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pursuit.四、《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文言文,小短文

文言文,小短文

文言文,小短文
一、学弈:
先秦: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二、三人成虎
两汉:刘向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三、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文言短文100篇

文言短文100篇

文言短文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初三文言文大全必背短篇

初三文言文大全必背短篇
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却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隆中对诸葛亮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经典文言文短篇大全【5篇】

经典文言文短篇大全【5篇】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短篇⼤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短篇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甚爱⼀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唐朝以来,世上的⼈⼗分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长枝,⾹⽓远播更加清⾹,笔直洁净地⽴在⽔中。

⼈们只能远远地观赏⽽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尚的君⼦。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样的还有什么⼈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甚:很,⼗分。

说:⼀种议论⽂的⽂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常。

蕃:多。

⾃:⾃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清⽽有微波,这⾥指清⽔ 妖:美丽⽽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的样⼦。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蔓,不长枝 ⾹远益清:⾹⽓远播,愈加使⼈感到清雅。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文白对照) 短文三十一篇(一)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文白对照) 短文三十一篇(一)

(一)细柳营/view/752612.htm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译文]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

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view/1294621.html#2[选文]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

100篇文言小短文

100篇文言小短文

100篇文言小短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称。
【译文】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
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
“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
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 14 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 )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
( ) 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
夜被劫, 悫年十四, 挺身与拒贼, 十余人皆披散 ( ) ,不得 ( ) 入室。时天下无事 ( ) ,
士人并以文艺为业, 炳素高节, 诸子群从皆好学, 而悫任气好武, 故不为乡曲 ( ) 所 ( )
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
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 ( ) 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 ( ) 之,谓藩曰:
“孺子 ( ) 何( ) 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
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
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
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译文】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经典文言文(9篇)

经典文言文(9篇)

经典文言文(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经典文言文(9篇)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小短文

文言小短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20)一.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二.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精选文言文短篇(12篇)

精选文言文短篇(12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短篇(12篇)。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短篇 《马说》 唐代: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

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称也。

马之千⾥者,⼀⾷或尽粟⼀⽯。

⾷马者不知其能千⾥⽽⾷也。

是马也,虽有千⾥之能,⾷不饱,⼒不⾜,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也? 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临之,⽈:“天下⽆马!”呜呼!其真⽆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读】《马说》是唐代⽂学家韩愈的⼀篇借物寓意的杂⽂,这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2.精选⽂⾔⽂短篇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丁。

可以调素琴,阅⾦经。

⽆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孔⼦云:何陋之有? 【解读】这是⼀篇托物⾔志的铭⽂。

⽂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好、不慕名利的⽣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全⽂单纯、简练、清新像⼀⾸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3.精选⽂⾔⽂短篇 《诫⼦书》 三国:诸葛亮 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背景】蜀汉建兴⼗⼆年(234年),诸葛亮已到晚年,他⼀⽣为国,⽇夜操劳,顾不上亲⾃教育⼉⼦,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简析】⽂章短⼩精悍,⾔简意赅,⽂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不但讲明修⾝养性的途径和⽅法,也指明了⽴志与学习的关系,短短103个字,成为后世家训范本。

文言文小短文

文言文小短文

文言文小短文
原文:
范氏有子,尝读《柳毅传》,至“龙女三娘感洞庭君,托媒于君”,谓其妻曰:“余读《柳毅传》,此女有丈夫之德,恨吾未适之。

”妻笑曰:“诚如是,亦有意于君。

但君贵游,安能招龙女而为君妇?盍请君于天帝。

”子曰:“诺。

”遂诣洞庭,果如言得妇。

译文:
范家有个儿子,他曾读《柳毅传》,在读到“龙女三娘感洞庭君,托媒于君”这一段时,他对妻子说:“这个女子有丈夫的品德,真遗憾我还没有娶她。

”妻子笑着说:“如果像你说的这样,她也对你有意。

但你是贵人,怎么能把龙女娶为妻子呢?何不向天帝请求?”儿子说:“好。

”于是他到了洞庭,果然如妻子所说,他娶到了龙女三娘。

文言文短文

文言文短文

文言文短文
昔有贤者,居于山林,远离尘嚣,以读书为乐。

其人博学多才,善诗赋,好琴棋,尤精于天文地理。

每日晨起,必登高远眺,观云卷云舒,听松涛阵阵。

午后则静坐书斋,研墨挥毫,笔下生花,字字珠玑。


幕降临,便焚香抚琴,琴声悠扬,与月光相映成趣。

一日,贤者游于山间,偶遇一老翁,白发苍苍,手持竹杖,步履蹒跚。

贤者见其神态安详,便上前施礼,问曰:“老丈何来?”老翁笑而不答,只指山中一幽径。

贤者心领神会,遂与之同行。

沿途鸟语花香,
溪水潺潺,景色宜人。

至一古寺,老翁止步,邀贤者入内。

寺内香烟
缭绕,佛像庄严,贤者顿感心灵净化。

老翁乃寺中高僧,见贤者气度不凡,便与之论道。

二人谈古论今,论
及天地之道,人生之理,无不契合。

贤者听高僧之言,如醍醐灌顶,
豁然开朗。

临别时,高僧赠贤者一卷经书,曰:“此书乃吾平生所学,今传于君,望君善用之。

”贤者拜谢,携书而归。

自此,贤者更加刻苦钻研,学问日进。

他日,贤者之名声远播,求学
者络绎不绝。

贤者不吝赐教,传道授业,桃李满天下。

其一生淡泊名利,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终成一代宗师,流芳百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

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次行:秩序。

②庳:低、矮。

③捆:门槛。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秋冬则劝.民山采(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答案:(4分)(1)鼓励(2)以……为乐(3)左右(指时间)(4)听从什么细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及“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特点”。

其中既有实词,更有词类活用、虚词、固定结构等古代汉语语言现象。

可见,这道题目也不一定都是考查实词现象。

“劝”,勉励,在《劝学》中有此用法。

其为多义词,注意与“规劝”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规”,即要求对方改正某些行为以符合要求。

这里显然没有此意。

“乐”,本为形容词,这里带了宾语,所以,活用为意动,即“以……为乐”。

首先要判断其活用,再判断是什么词活用为什么词,最后再看看动作的发出者是谁,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

当然,如果把“乐”看作表示心理动作的动词,也同样是意动,对得出正确答案没有妨碍。

“所从”,是“所字结构”。

“从”,根据“令初下”,可知是“听从”,而不是“跟从”什么的;“所”,助词,与“从”组成“所字结构”。

“所字结构”是个名词性结构,在这里做“不知”的宾语,相当于“听从什么”,“所”本身词义很虚。

最难的是“顷”,书本上只学习过表示短暂时间的用法,如顷刻、少顷、有顷、顷之等。

这里附着在“几何”、“三月”的后面,按理说学生也可以根据所掌握的有限古汉语知识推断出来。

“几何”是数词,一般做定语,那么,中心词“顷”推测起来应为“时间”,也就是说由“短暂时间”泛指“时间”,“几何顷”应为“有多久”。

这样,“三月顷”,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顷”应该还是泛指“时间”。

(我以为这样解答也应该是有道理的)但是按照答案的理解,解“顷”为“左右(指时间)”,问题就复杂了。

即是把它看作表约数的一个虚词了。

约数是表示与实数数目相差不远的大概数目的,古汉语中常见的约数表示方式有以下几种:1、用十百千万等成数来表示约数。

2、用两个邻近的数表约数,这也是现代汉语约数的基本形式之一。

3、基数词后加“许”“所”“余”等表约数。

如:未至匈奴陈二里所,止。

(《史记·李将军列传》)“二里所”即“二里左右”》4、在基数词前面加“且”“将”“约”“几”“盖”“可”等表约数,这种约数往往是表示比实际数略少的近似数。

看起来,这里属于第三种情况,在基数后加约数词。

但是,“顷”做约数词确实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提问的时候,是需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如果太过超越学生的现有能力,不知如何建构?难道让学生根据“许”“所”“余”等的用法来推断吗?那也太不靠谱了。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答案:(2分)B细解:古今异义现象属于实词用法,故本考点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以为”,今天还做“认为”用,所以不存在古今异义。

“禁止”,从整个句子构词的情况来看,“禁”为名词(前有“政缓”),禁止做的事情,“止”,停止不做,这与今天表示“不准、不许”意思的“禁止”区别很大。

“几何”,在文中是数词,“多少(时间)”的意思,今日为数学概念。

“请教”,这里同样是两个单音节词语的组合。

“请”,表谦敬副词,“请允许我”的意思;“教”,“让,使”的意思。

今日为“请求人指导”,意思相差很大。

辨析古今异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古代汉语单音节词语为主这一现象。

对古今异义的考查,久违了,上一次考查还在2007年秋季高考。

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现象,一般间隔几年总会考查一次的。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答案:(5分)(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

(3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

)(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

(2分,居、句意各1分)细解:考点: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早前用语是“翻译”,“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来表达,重点是“转换”。

而从命题与解答的实际来看,确实是“解释”,即对古代或特殊或重要的语言现象用现代汉语做准确的解释,所以,是按“点”(古代或特殊或重要的语言现象)给分的。

第一句中重要的是“进”、“以”、“‘于楚庄王’”,第二句中重要的是“居”。

其实,两句中还有“自代”、“自高其车”等特殊语言现象。

根据语境,“之”代指“孙叔敖”,后又有“以自代也”,所以,“进”,应是“进荐”的意思。

“于楚庄王”,为介词结构后置做补语,现代汉语中一般用作状语。

“居”后是“半岁”,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概念。

“居”用在“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如“具有顷”等,所以,“居半岁”可以解释成“过了半年”。

此外,还考查了“以”的连词用法。

本张试卷没有单独为虚词设题,但是,还是通过其它形式考到了“所”、“以”、“于”、“之”、“其”(第24题)等常见虚词。

20.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

(2分)答案:(2分)自信细解: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

通过对人物对待得失的态度概括性格特征。

从表面上看,有两个“知”字,似乎应该是“自知”。

但是,两个“知”的对象有差异,第一个“知”是“知”自己的能力,第二个“知”是“知”自己有无过错。

所以,回答“自知”有些肤浅,应该是“自信”,即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没有做错。

只有两个空格,所以,必须概括为某一形容词。

21.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3分)答案:(3分)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

(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细解: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要求“联系文本”,说明虽是“简析”,也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做些归纳、概括,而不是概念来概念去的。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方法与语体文是一样的。

首先也是划分层次,从全文来看,主要通过两个故事来介绍孙叔敖的施政策略。

一件事情是讲其如何使民“安其处”的,即安民的策略。

第二个故事,是讲其如何“不教而民从其化”的,即化民的策略。

总的来说,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是:安民,化民。

如果能读懂两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

从答题的要求上来看,既要有对具体策略的提炼,又要有结合文本的具体分析。

相较而言,归纳提炼为“安民”、“化民”两个具体策略更难一些。

首先,要能理解,所谓的“施政”,指的就是对待“民”的态度,是如何“施教导民”的;其次,围绕着“民”,从两个故事里选择两个最恰当的动词来概括不同的策略来(这时,文中议论性的语句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筛选和概括)。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归纳、概括,通常都有两步:先是求同,寻找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展示其如何“施教导民”的;其次是求异,再看在此基础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样,就可以保证较好地归纳、概括了。

可见,有较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在其中。

翻译:孙叔敖是楚国的处士。

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来让他接替自己职务。

孙叔敖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

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没有盗贼出现。

秋冬两季他鼓励民众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

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

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

国相孙叔敖说:“政令屡出,使百姓无所适从,这样不行。

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我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

乘车人都是有身分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

”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过了半年,老百姓都主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

这就是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

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16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以臣名之名( ) (2)臣故畜牸牛畜( )(3)公诚愚矣诚( ) (4)管仲正衿再拜曰正( )2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之C.以臣为愚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2.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