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短文练习
文言小短文训练含答案

文言小短文阅读训练(一) 孙登比丸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词句】 1.适见一人 2.咸以为是 3.登不听 4.乃见释(二)柳庆问饮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是主人所窃。
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注释:别驾,官名。
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词句】(1)诣京师交易(2)主人特以痛自诬服(三)蒋常留妪唐贞观中,衛州版桥店主张逖妻归宁。
有魏州三衛杨正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
是夜,有人取其刀杀逖,却纳鞘中,正等不觉。
至晚店人追及,刀血狼籍,收禁考掠,遂自诬服。
太宗疑之差御史蒋常复推。
常至,追店人十五以上皆集,人数不足,因俱放散,独留一妪,年八十余,晚乃令出,密遣狱典觇之,曰:“有人共语,即记姓名。
”果有一人问妪:“使人作何推勘?”前后三日,并是此人。
捕获诘问,具服:与逖妻奸杀逖,有实迹。
正等乃释。
注释:追,传诏。
狱典,狱吏。
使人,使者。
推勘,审查核对。
【词句】(1)收禁拷掠(2)密遣狱典觇之(四)刘崇龟换刀唐刘崇龟,镇南海。
有富商子泊船江岸,见一高门中有美姬,殊不避人。
因戏语之曰:“夜当诣宅矣。
”亦无难色,启扉待之。
忽有盗入其室,姬即欣然往就。
盗谓见擒,以刃割之,逃去。
富商子继至,践其血,污而仆,闻颈血声未已,觉有人卧地,径走至船,夜解维遁。
其家踪迹,讼于公府。
遣人追捕,械击考讯,具吐情实,惟不招杀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50篇(有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50篇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小古文练习题五年级

小古文练习题五年级小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小古文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以下是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练习题:1. 理解题:阅读以下小古文,回答问题。
- 小古文:《守株待兔》- 问题:农夫为什么不再耕田,他最后得到了什么?2. 翻译题:将下列句子从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 句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 填空题:根据所给的文言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
- 原文:《悯农》- 填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____。
4. 改错题: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文言文用法错误。
- 句子:吾欲往观花,奈何天色已晚,只得作罢。
5. 连线题:将下列成语与相应的小古文出处进行匹配。
- 成语:画蛇添足- 小古文:《战国策·齐策二》6. 简答题:简述《卖炭翁》中卖炭翁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7. 选择题:阅读以下小古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 小古文:《孟母三迁》- 问题:孟母为什么要搬家三次?A. 因为邻居太吵B. 为了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C. 因为房子太小D. 因为不喜欢原来的邻居8. 阅读理解题:阅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 问题一:司马光为什么砸缸?- 问题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道理?9. 判断题: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 句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根据孔子的言论整理而成的。
10. 写作题:根据《草船借箭》的故事,写一篇短文,描述诸葛亮如何用草船借箭,并表达你对这个策略的看法。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小古文的理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文言文翻译短文练习

吾友李生,性好读书,每晨必起,焚香读书。
其所读,皆经史子集,无不精研。
日以继夜,寒暑不辍。
一日,李生感疾,卧床数日,心忧不已。
忽一日,家人报曰:“先生已愈,可起床矣。
”李生闻之,喜出望外,遂起床,整理衣冠,往访其友。
友家不远,步行可至。
至其友家,见友正读书。
李生曰:“吾病几死,赖先生关心,得以康复。
今日特来拜谢。
”友答曰:“吾友何病之有?不过小恙耳。
吾闻病者宜静养,故未敢相访。
今先生已愈,吾甚喜。
”言罢,二人相视而笑。
坐谈之间,友问李生:“近日读何书?”李生答曰:“吾近日读《左传》,深感其中义理之深,故欲与先生共论。
”友曰:“善。
《左传》一书,记载春秋之际各国之事,详实可信。
吾亦喜读,愿与君一论。
”于是,二人遂以《左传》为题,畅谈古今。
谈至日暮,李生欲归。
友送至门外,曰:“吾友今日来访,吾甚欢。
然天色已晚,宜早归。
他日再会。
”李生谢曰:“多谢先生厚意,他日定当再访。
”归途之中,李生心中感慨万分。
想自己病中得友关心,康复之后,又得与友共论经典,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于是,李生更加珍惜与友之情,亦更加努力读书。
自是之后,李生与友每月必会数次,共论经史子集。
每会之后,李生必感慨良多,心中喜悦无比。
如此数年,李生学问大进,深得友人之助。
一日,李生对友曰:“吾友,吾深感吾之学问,多得益于君。
若非君之相勉,吾恐难以至此。
吾愿以余生,与君共读圣贤之书,传道授业,以报君之恩。
”友笑曰:“吾友过誉矣。
吾二人相得甚欢,何分彼此?愿共勉之,以期有更多所得。
”自此,李生与友更加努力读书,相互切磋,共进共退。
两人之友谊,亦因读书而更加深厚。
译文(现代文):我的朋友李生,性格喜好读书,每天早晨必定起床,点香读书。
他所读的书籍,都是经史子集,无不精心研究。
他日夜不停,无论寒暑都不间断。
有一天,李生生病,卧床数日,心中忧虑不已。
忽然有一天,家人报告说:“先生已经痊愈,可以起床了。
”李生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于是起床,整理衣冠,去拜访他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小短文训练十篇

1、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两片竹简。
(1)赵简子之子之:(2)将置后将:后:(3)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乃:之:于:(4)以授二子以:(5)谨识之识:(6)三年而问之伯鲁而:表关系(7)诵其词甚习固甚:习:固:(8)出诸袖中而奏之而:表关系(9)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以……为……:(10)立以为后以为:(11)是为赵襄子是:为:(12)而果昌赵而:昌:2、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今骤用之。
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母程氏授以书以:(2)辄能语其要辄:(3)母许之否许:(4)汝能为滂为:(5)吾顾不能为涝母顾:(6)比冠比:(7)属文日数干言属:(8)既而读《庄子》既而:(9)今见是书是:(10)得吾心矣得:(11)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以:(12)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以为:(13)适定以累之也适:(14)及试二论及:3、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小古文阅读练习题六年级

小古文阅读练习题六年级小古文是指古代的短篇文学作品,字数较少,内容通常深含哲理或者寓意。
通过阅读小古文,可以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
以下是一些小古文阅读练习题,供六年级学生进行练习。
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有回报。
这就好像播种一样,只有仔细地培育,耐心地等待,才会有丰收的果实。
问题:请简述鲁迅的这句名言的含义。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孔子曾经说过的,他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取得进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问题:请问这句名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逍遥游》,讲述了庄子在逍遥游的过程中,感叹世界的繁忙和自己内心的平和。
他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放下烦恼,心境就会变得宽广,生活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问题:请简述庄子在《逍遥游》中想要表达的思想。
4.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的结尾,宝玉看到一个梦,梦中的情节和他现实中的遭遇非常相似,于是他在梦中悟到了一些人生的道理,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
问题:请问这个梦对宝玉有什么样的启示?5.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史记》中记载了许多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伯夷列传》,讲述了伯夷与叔齐的兄弟之间的故事。
伯夷与叔齐因忠诚、正直而被称为“贤人”,他们对人民负责,没有被权力腐蚀,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
问题:请问伯夷与叔齐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这些小古文阅读练习题,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进一步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表达能力。
高一学年文言文小短文阅读训练(2)

高一语文文言小短文阅读初级训练(一)(一) 孙登比丸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1、孙登遇到了什么事?2、孙登怎样处理这件事?(提示:注意“比丸”二字。
)3、这件小事给你什么启示?(提示:以小见大。
)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适见一人2.咸以为是3.登不听4.乃见释(二)柳庆问饮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是主人所窃。
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注释:别驾,官名。
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1、问题:贾人和主人,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谁受到了怀疑?为什么?2、思考:柳庆如何问案?(提示:注意标题。
)3、评述:凡诬服之词必有疑窦,故“庆问而疑之”,然郡县为何不能发现疑问呢?搞逼供信的人往往自以为破案有术,孰知逼供之下必有冤魂!4、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诣京师交易(2)主人特以痛自诬服(三)蒋常留妪唐贞观中,衛州版桥店主张逖妻归宁。
有魏州三衛杨正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
是夜,有人取其刀杀逖,却纳鞘中,正等不觉。
至晚店人追及,刀血狼籍,收禁考掠,遂自诬服。
太宗疑之差御史蒋常复推。
常至,追店人十五以上皆集,人数不足,因俱放散,独留一妪,年八十余,晚乃令出,密遣狱典觇之,曰:“有人共语,即记姓名。
”果有一人问妪:“使人作何推勘?”前后三日,并是此人。
捕获诘问,具服:与逖妻奸杀逖,有实迹。
文言文,小短文

文言文,小短文
一、学弈:
先秦: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二、三人成虎
两汉:刘向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三、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小短文练习(一)王粲,汉末人,其强记(记忆力特强)过人。
尝与人共行,读道边碑。
人曰:“卿能默诵乎?”曰:“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又尝观人弈,风骤至,局败,对局者争之,粲为之复局。
棋者讶而不信,以帕盖局,更以他局使复,数十子无一误者,棋者服。
1、“卿能默诵乎?”中的“卿”是“你”的意思,你还能写出几个文言中表示第二人称的代词吗?尔、汝、子、若2、王粲“观人弈”,你知道他们下的是什么棋吗?围棋、5、6、3、请解释下列带点字词尝.与人共行(曾经)更以他.局使复(其他)粲为之复.局(恢复)4、请用现代语言解释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风骤至,局败。
风突然吹来,棋局吹乱了5、“因使背而诵之”中的“背”意思应为(C )A、背诵B、背负C、转过身D、后背E、瞒6、棋者从“讶而不信”到“棋者服”,是因为人们用手帕盖住棋局,而且换用其他棋局让王粲恢复棋局,王粲恢复得一子都没错。
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二)晏子为齐相,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志念:意志)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抑损:谦退、谦逊)。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适当的一项是:(C)A.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偷看)B.意气洋洋,甚自得.也(得意)C.名显.诸侯(显示)D.晏子为.齐相(担任)2、下面是对“策驷马”的“策”的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A、竹制的马鞭B、成编的竹简C、拄着扶着D、鞭打3、对“其妻请去”一句解释正确的是(C )A、他的妻子请他到晏子家去。
B、他的妻子请他离开家。
C、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
D、他的妻子请求和他一起去。
4、对“常有以自下者”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常常把自己看成低下的人。
B、常常注意自己的虚恭谦让。
C、常常有人注意他的虚恭谦让。
D、常常虚恭谦让地对待自己。
5、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夫问其故.(原因)②自以为足.(满足)6、翻译文言句子: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翻译:晏子对此感到奇怪,询问车夫,车夫把实情告诉了他7、这篇短文称颂了晏子的“ ”(用文中原句回答),批评了车夫的“ ”(用文中原句回答),揭示了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自以为足;不管身处于什么地位,做人要谦恭的道理。
(三)《陶侃惜谷》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①陶侃:东晋名将。
②贼:伤害。
见人持一把未熟稻(拿)执而鞭之(用鞭子打)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种田)(糟蹋)2、翻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因此老百姓勤于耕种养殖,家家生活富足。
3、陶侃怒斥、鞭打“戏贼人稻”者,收到了“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的效果,从中可以看出陶侃具有怎样的政治主张?农业是根本,只有勤于耕种养殖,发展生产,才能实现丰衣足食(四)《王积薪闻棋》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
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
”妇曰:“伏局③。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
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
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
③伏局:认输。
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
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宿于逆旅..(旅店) ②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老妇)③尔.败矣(你)2、翻译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美好的夜晚难以消遣,我们能否下一局棋呢?3、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
4、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自谓天下无敌”(用原文回答),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
(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五)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⑤遽:匆忙。
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太宗益.刻意临学:更加、精益求精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又以问著,对如初。
:(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4、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六)韩信钻裤裆韩信者,汉之名将也。
少时,好带刀剑。
一日,出①准阴途中,遇无赖故辱之,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②怯耳。
”又众辱之曰:“汝敢③死,拔剑刺我;不敢死,则出我下胯下!”信熟思之,俯身匍匐,出胯下。
一市人皆笑,以为怯。
(据《史记》改写)注释:①出:路过②中情:内心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文言知识]又众.辱之曰:(当众)汝敢.死(不怕)信熟.思之(仔细考虑)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你虽然长得很高大,喜欢带着刀剑,其实内心是很胆小的(2)一市人皆笑,以为怯整个市集里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小。
3.你认为韩信的作法是因为“怯”吗?结合短文说说韩信是个怎样的人?韩信年轻时“钻裤裆”,这正说明他有远大志向,能忍得了一时的屈辱,具有英雄豪杰的气慨。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
”韩信不愧为大丈夫。
(七)邴原泣学邴(bǐng)原,三国时魏人也。
数岁时,过书舍,闻琅琅声,遂不禁而泣。
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凡得入舍而学者,有亲也。
”师问其故,原曰:“吾少而孤。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慕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久之,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原于是入舍就学,卒成国士①。
(据《初潭集》改写)注释: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师问其故.(原因)②慕其得.学(能够)③师恻然..久之(忧伤的样子)④苟.欲学(如果)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童子何以泣?小孩子为啥哭泣?(2)原于是入舍就学,卒成国士。
邴原于是进了学堂完成学业,最终成了国家杰出的人才。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八)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想到)②炼.之未定(锤炼)③观者讶.之(感到惊讶)④岛具.所得诗(详细)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于是贾岛和韩退之并排骑马回家,一起谈论诗歌,留在韩家数日,退之于是就和贾岛成了好朋友。
3.文中提到的“韩退之”指的是(人名)韩愈,字退之,他的代表作有《江雪》《捕蛇者说》《黔之驴》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善于思考,精益求精。
(九)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
③沃;浇。
这里当”洗”讲。
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①二岁而孤.:(幼年丧父)②或.夜昏怠(有时)③既仕.(作官)④食不给.(供应)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4.文中体现的范仲淹的思想。
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十)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苦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担心)②迨.能倍诵乃止(等到)③迨能倍诵乃.止(才)④咏.其文(吟咏)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子墨子九距之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C)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
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