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6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2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长沙市2016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21)
1.历史学者郭蕴静认为,“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

以下各项说法可为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
()
①明朝推行“海禁”政策②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③英国颁布《航海条例》④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答案 A
明朝推行“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的目的就是维护英国的经济利益,故①③符合题意;《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损害了国家利益,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不属于对外关系方面的措施,故选A项。

2.(2015·合肥一中模拟题)英国经济史学家哈特维尔指出:“工业革命明显的和本质的特征是:总产值和人均增长率的持续增长,这种增长和以前的增长相比是革命性的。

”下列对“革命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
B.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
C.从乡村社会过渡到大都市化社会
D.从君主专制过渡到民主政治
答案 D
作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特征是“革命性的”,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及其影响方面与传统生产有本质区别,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工业化、城市化等都是具体表现。

可见,A项中的“大工厂生产”取代“家庭手工业”,B项中的“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C项中的“大都市化社会”取代“乡村社会”都能够体现出工业革命的“革命性”影响,D项反映的是政治革命,而非经济革命,故选D项。

3.(2015·山东省临沂市模拟题)19世纪,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
10.3%。

对这一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分工体系
B.欧洲处于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力量和中心地位
C.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尚未波及亚洲
D.欧洲造就了现代世界,现代世界造就了欧洲
答案 C
材料信息说明,19世纪的欧洲成为了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和中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亚洲等落后地区成为欧洲等发达地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故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工业文明尚未波及亚洲”的说法明显错误。

故选C项。

4.(2015·江苏省淮安市模拟题)《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一书中指出:“‘新政’对于美国宪法政治的第一个后果是创建出美国版的集权化官僚国家。

”这表明
()
A.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专制主义的理念
B.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C.罗斯福“新政”改变了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
D.美国宪法的精神和“新政”理念相矛盾
答案 B
书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主要是针对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行的,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实施自由放任政策,此后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故选B项。

5.(2015·合肥一中模拟题)美国政府前经济顾问诺曼·图尔认为:“巨额的政府支出或减税不能直接增加总需求和总生产。

如果政府用借债来为它增加支出或补偿失去的税收来融通资金,那么,只不过是把可支配收入的使用,从购买债券人转到那些由于支出计划或减税而收益的人,而总支出和总收入却一点没有增加。

同样,如果政府简单地用印钞票的办法来使债券的增加部分货币化,那只使物价上涨,但总生产却不会增加。

”据此可知这一经济理论的历史背景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最终形成
B.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危机
C.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滞胀”现象
D.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巨大胜利
答案 C
作者主张增加生产,反对“简单地用印钞票的办法”,否则会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

垄断资本主义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经济发展;“大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造成的;“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排除A、B、D三项。

20世纪70年代初
的经济危机,出现了“滞胀”现象,故选C项。

6.(2015·山东省菏泽市模拟题)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

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

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A.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答案 C
依据材料中“信奉自由主义”的信息可知,撒切尔“改革”不会大力国家干预,只会减少国家干预,故A项错误;材料中“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表明,80年代以后(1979—1990年在任)英国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而不是“建立”,故B 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故C项正确;人民资本主义是指发达国家的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的全部的所有权,股票分散化的趋势,但题干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7.(2015·福州市高考适应性考试)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

”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俄
()
A.按固定价格收购农民余粮
B.为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
C.改变粮食固定价格,允许粮食自由贸易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按固定价格收购农民余粮”是余粮收集制的具体规定之一,故A项不符合题意。

“为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是经济大危机下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B项排除。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在后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中,苏俄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从而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故C项正确。

D项明显错误。

8.(2015·山东省临沂市模拟题)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主要原因是在农业
领域()
A.优化了人民公社体制
B.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建立了商品经济体系
D.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冬,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A项明显错误;C、D两项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说法错误。

因此选B项。

9.(2015·广东省梅州市模拟题)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

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

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
()A.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答案 B
政府部门依然对企业行使监管职能,故A项错误;“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意味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而材料中的企业均为国有企业,故C项错误;1992年中央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D项错误。

10.(2015·吉林省实验中学三模试题)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中外土地制度的变革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表1)。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

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价格的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

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材料二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

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

相反,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

因此,苏联国家工业化道路就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那样,把农村改造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也很有限,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

——改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三 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

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和苏联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并简析苏联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土地制度变革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因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圈地法令的颁布;农业革命的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大农场的推动等);工业革命的进行。

(2)模式:英: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或答自由经济发展模式、内生性经济发展模式。

)
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或答斯大林模式)
原因:小农经济占有优势;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加强国防;为了迅速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

(3)特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

(或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个体经营)
关系:土地制度变革制约工业化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是土地变革的重要结果(答相互推动的具体表现也可相应赋分);土地制度变革和工业化之间保持适度平衡(或协调发展),才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