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4.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优质教案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庭、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 诗人情感的表达与体会。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意象的理解与把握。
2. 学会通过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讲解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介绍诗人王维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体会。
(2)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4. 诗文解析(1)教师针对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学会通过古诗表达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思念家人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其他描写亲情的古诗,如《登高》。
(2)学生分析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创作练习(1)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描写亲情的古诗。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七、课堂活动1. 诗歌朗诵(1)学生选择一首描写亲情的古诗,进行朗诵。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 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深入领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感受课习题,课前铺垫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怀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田的无尽怀念。
今天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提醒课习题,初读古诗齐读课习题⑴从标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忆,兄弟,感觉到一种怀念亲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⑵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遍。
⑶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可是有一个人在这一天却是闷闷不乐的,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学了这首诗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⑷下面我们就来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诗,学生自读,并画出生字⑸指名读,纠正读音,节奏了解诗人。
你们说得真棒,看到大家掌握的这样好,我们就来认真的品读这首诗吧。
三、抓诗眼心得诗意。
领会意境心得:独在异乡为异客。
1.谁来报告你读后的感受?(诗人很孤单)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单?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点领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哪个字给你感受最深?(异)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领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生疏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生疏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3.重点领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领会?在你平常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请你结合自己的领会想象:先自己说一说②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
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盛,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单独在外、人地陌生的寂寞心情呢?指导朗诵。
(生读后总结归纳)有孤单的感觉,很孤单,特别孤单……心得: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单无助,怎能不叫他——(怀念),这种怀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至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1.出示诗句自由朗诵: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是啊,常日里的怀念尚可忍耐,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记忆犹新,此时此刻王维的心田该是如许的痛苦啊!诗人居无定所,流浪他乡,常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常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2.引诵:确实,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流浪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顾!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怀念亲人吗?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怀念:“___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怀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怀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当深深的怀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3)学习生字词,巩固词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表达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兄弟情谊,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学习生字词,巩固词语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理解与感悟。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诗文内容。
(2)收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重阳节资料。
(2)介绍诗人王维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
2. 学习诗文(1)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分句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文(1)讨论诗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感。
4. 巩固练习(1)默写诗文。
(2)运用生字词造句。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背诵诗文。
2. 写一篇关于兄弟情谊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究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文背诵、生字词掌握、短文写作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查找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出调整。
实用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
实用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实用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2.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中称之为山东。
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
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
二、解题:1.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01.、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明回答问题。
02、教师指导:九月九日指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忆:思念,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诗人的家乡。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0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问题。
04、教师强调: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读这首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读音,并写到课文里来。
3、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1、齐读诗的第一行。
01.解释词语: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
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
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小学语文长春版 四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四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3个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中所描述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资料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理解诗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26人,其中有7位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较强,为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知诗意,悟诗情,我重点指导朗读,以读代讲,让全体学生充分感悟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3重点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让我们继续走进“乡情、友情”这一版块,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一首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朗读感悟;(一)紧扣题眼,从忆出发1.读诗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在古代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二)了解作者:学生汇报资料、教师展示。
(三)介绍本首诗的写作背景(四)释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忆: 山东: 题目的意思是:诗人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亲人。
(五)读古诗,认生字1.轻声读全诗,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师范读,注意节奏。
3.学生有节奏的自由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朗读。
4.检测自学情况:我会读(指名领读)(六)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
诗句意思:(同桌交流汇报)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
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诗人那种独自在外的情形表达出来,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独的背后隐藏了一幅幅画面,让我们走近当年王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畅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和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的含义。
(2)感受诗人在异乡佳节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教学难点(1)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将其融入到朗读中。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家?离开家的时候是什么感受?(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也是一位诗人在离开家乡时写的,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以山水田园诗居多,风格清新自然。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王维在十七岁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在重阳节这一天,他思念起远方的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4、理解诗意,体会情感(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逐句讲解诗句含义“独在异乡为异客”:“异乡”指他乡、外地;“异客”指在他乡生活的客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独自一个人在他乡漂泊,是个外地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指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倍”指更加。
这句诗是说每当遇到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知”指远远地想到;“登高”指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这句诗是诗人在远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种香草,据说可以辟邪。
这句诗说的是大家都插着茱萸,唯独少了诗人自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精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4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教学目标: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活动: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过程:一、激情揭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
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2、简介王维。
(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a.回顾课前在资源库中搜寻的对王维故乡的了解。
b.画简笔画: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
)二、初读悟意。
(一)认音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二)知意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2、读读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释诗意。
(借机板书:思)(三)悟情(1)自由读“独在异乡为异客”a.简介诗作背景。
诗人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
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
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异乡”。
b.同学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在别人家做客就是别人家的客人。
王维在长安就是长安的客人,所以说是“异客”。
2024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
2024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意境。
1.3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独立阅读、理解、表达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感受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培养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诗句的正确朗读与背诵。
1.2诗句意思的理解。
2.教学难点:1.1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播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诗歌。
1.2学生分享对诗人的了解,教师简要介绍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节奏、语气。
2.2学生尝试解释诗句的意思,教师给予指导。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诗歌意境。
3.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与感悟。
4.诗歌鉴赏4.1教师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内容、情感等方面。
4.2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
5.情感体验5.1学生分享对诗句的情感体验,教师给予点评。
5.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感受亲情的珍贵。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7.作业布置7.1学生回家后,再次朗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亲情的诗歌,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讨论,提高了课堂效果。
3.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仍有改进空间,如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与指导。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全文5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古诗──李白的《静夜思》。
(背诵《静夜思》)你能用说说《静夜思》这首诗表达的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吗?(“思”在这里是“思念故乡”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表达思念家乡感情的。
二、学习新课1、介绍诗人的背景和诗的创作背景:师:我们看看本诗作者王维,谁来说说你对王维了解多少?找生说,然后师补充(老师这里也有些大诗人王维的资料,同学们来轻声读读,找一人读)王维:唐朝诗人,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考上进士。
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想家,尤其是过节的时候,这种情感更加强烈。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师:远在异乡的王维通过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2、出示古诗(整体感知)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谁来读读这首诗1人,生评价,再找1人读,师:本诗有两个特殊的这,出示茱萸,茱是形声字,萸注意它的写法,观察这俩个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都是草字头,和植物有关,一会儿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它们。
再齐读古诗师:我们知道学习任何一首古诗要想悟诗情,首先要怎么样?(生明诗意)3解诗题:师:我们来齐读诗题,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生解释。
九月九日重阳节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对重阳节了解多少?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还有补充的吗?(生先汇报师再补充)(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句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诗歌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课件:诗歌背景、生字词、诗句解析等。
3. 教学资源:相关传统文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初步理解。
2. 诗歌背景介绍(1)教师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学生了解诗人王维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3.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诗意。
(2)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识字。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学生集体背诵诗歌。
6.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8.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诗歌。
(3)思考诗歌中的意象,课后与同学交流。
9. 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教师出示其他描写思念亲人的诗句,如《静夜思》、《登高》等。
(2)学生对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情感表达,讨论异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2、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够准确翻译诗句。
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独”“异”“倍”等。
2、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在特定节日和环境中所产生的浓郁思乡情感。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重阳节的视频或图片,介绍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插茱萸、赏菊等。
提问学生:在这个节日里,你们会和家人一起做些什么?如果不能和家人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感受?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结合注释,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独”指独自,“异”指他乡、外地。
这句诗的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指遇到,“倍”指加倍。
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知”指远远地想到。
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指都,“少一人”指少了自己。
这句诗的意思是可惜只少我一人未能参加。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重阳节为什么会如此思念亲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思乡之情的理解。
2018-2019学年最新(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优质教案
4-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教学时数:1课时基础知识:生字:异字义:另外的;别的。
异乡怪异奇异惊异倍字义:加倍更加。
倍加成倍加倍事半功倍茱萸: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正音字:茱萸(zhū yú)释词:忆:想念。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今译】独自一人在外地生活,每地重阳节在时候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
想想家乡的兄弟们正在登高远望,都插上茱萸发现就少(我)一个人。
教学设计(A案)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当时正直重阳节,他的家人在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
而诗人独自过节,显得十分孤独。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课件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异客逢倍遍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最新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 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感受课题,课前铺垫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思念。
今天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揭示课题,初读古诗齐读课题1、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忆,兄弟,感觉到一种思念亲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2、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遍。
3、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可是有一个人在这一天却是闷闷不乐的,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学了这首诗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4、下面我们就来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诗,学生自读,并画出生字5、指名读,纠正读音,节奏了解诗人。
你们说得真棒,看到大家掌握的这样好,我们就来仔细的品读这首诗吧。
三、抓诗眼感悟诗意。
体会意境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谁来汇报你读后的感受?(诗人很孤独)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哪个字给你感受最深?(异)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3.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象:先自己说一说②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
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导朗读。
(生读后总结)有孤独的感觉,很孤独,特别孤独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2.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四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前两句写诗人秋夜的孤独寂寞,后两句写夜深偶见篱下灯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乐生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作者王维十七岁时写的诗,一首抒写思亲的千古绝唱。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备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
情之所至,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了解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正确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注释和老师的提示自己解释诗句的意思,通过了解本诗背景和分析个别词语的意思,更深入的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进而有感情的诵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入体会作者思乡情切的情感,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所蕴含的感情。
在学习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 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师:老师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大家不是很熟悉但却很有名的节日---重阳节(板书)重阳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这一天人们要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
现在我国又把重阳节定为尊敬老人的老人节,因为这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二、介绍作者背景,初步感悟:1、感悟背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
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2、感悟作者:王维,字摩诘,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感悟生字品读课文:同学们仔细读读这首诗,扫清生字障碍。
四年级语文下册4.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1长春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领会诗人对家同乡人的思恋之情。
教课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教课难点:初步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虑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
二、解题。
解题:下边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第一请同学们想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 2)(学生思虑议论)1.九月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2.忆:思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域,并不是专指今日的山东省。
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边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 3)王维( 701―761),唐朝有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日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因此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牟取功名。
他多才多艺,善于绘画、书法,精晓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他与另一位唐朝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
三、初读课文,认识诗的粗心。
(自由读)四、读懂全诗。
(下边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1、独在他乡为客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他乡:他乡、他乡。
就是家乡之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处,人地生分,孤苦伶仃,做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当。
逢:碰到。
倍:分外;加倍、更为。
" 佳节 " 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日)为何这天王维" 倍)思亲 " ? ( 由于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处,人地生分,孤苦伶仃,感觉孤独。
诗意:每当碰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和内容。
2.掌握九月九日与重阳的文化传统。
3.通过阅读九月九日的诗句,感受山东的山水风情,了解山东地区的气候、地理等情况。
4.学会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5.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感。
6.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九月九日与重阳的文化传统。
2.九月九日的诗句,感受山东的山水风情。
3.学会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1.对于孩子们来讲,此篇文章在表达上可能会有困难,需要多加训练。
2.山东的地理、气候、风俗等因素不是所有孩子都熟悉,需要引导他们了解。
3.教学内容1.了解九月九日与重阳的文化传统。
2.阅读诗句,感受山东的山水风情。
3.学会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导入教师出示一幅描绘秋天的景象的画作或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描述其特点,引导学生对秋天的感触和想象。
2.呈现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了解九月九日与重阳的文化传统,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重点讲解以下生词:•馈赠:送东西,馈送•瞻仰:仰视,像敬神一样地看着•良辰美景奈何天:良辰美景呀,天意如此•渺无人烟:很少人烟,人烟稀少3.呈现再次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或分词朗读,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句。
4.合作分组讨论九月九日的意义和重阳节,整理一份记录。
5.复述让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学生复述九月九日的故事或记述,并根据学生的资料进行集体讨论。
四、教学评估1.学生看图记述一年四季,写出适合在哪个季节进行的运动和活动。
2.给学生分班考试,要求答题需要回答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起源及庆祝方式,以及山东的地理、气候、风俗等因素。
本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很专注地听课,积极思考问题。
孩子们很感兴趣,提问积极。
在合作环节中也很团结,相互合作。
小学四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范文
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细读、精读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情感导入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讲故事,激发学生对山东的兴趣和好奇心。
(2)交流讨论法:在学生读课文前,通过小组讨论和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3)快速阅读法:鼓励学生快速读课文,培养他们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4)细读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形成初步理解的基础上,仔细读课文,理解其中的细节,并回答问题。
(5)合作学习法:以小组方式完成扩展阅读,并展示自己的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兄弟”、“守望相助”等。
三、教学方法1.情感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引起学生对山东的兴趣和好奇心。
2.合作学习法: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互助的方式,完成扩展阅读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1)教师出示山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山东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教师讲述山东的一段故事,激发学生对山东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主题通过首个主题图片和主题词“山东”,复习学生对此主题的预习情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2】展示主题1.教师出示主题诗并朗读2.复习“辞格”3.学习新词汇:“兄弟”、“力量”、“热潮”、“飘扬”4.学生展示以往阅读的内容【Step 3】课文导读1.快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和主要内容。
2.讨论合作(1)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并绘制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数:1课时
基础知识:
生字:
异字义:另外的;别的。
异乡怪异奇异惊异
倍字义:加倍更加。
倍加成倍加倍事半功倍
茱萸: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正音字:茱萸(zhūyú)
释词:忆:想念。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今译】独自一人在外地生活,每地重阳节在时候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
想想家乡的兄弟们正在登高远望,都插上茱萸发现就少(我)一个人。
教学设计(A案)
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当时正直重阳节,他的家人在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
而诗人独自过节,显得十分孤独。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
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课件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异客逢倍遍
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
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小小组讨论。
3.交流。
我认为“()”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
4.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
5.配乐吟诵。
五、作业:
背诵古诗,书写生字。
教学设计(B案)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
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
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
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
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
们都要登高避灾。
)
茱萸(zhū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