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主流媒体对“中东欧”报道的框架分析--以《人
一带一路加强中东欧地区人才培养的新动力
一带一路加强中东欧地区人才培养的新动力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东欧地区逐渐成为中国与欧洲交流合作的重要门户。
其中,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双方交流合作的关键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加强中东欧地区人才培养的新动力,为推动区域交流与合作注入新活力。
一、背景介绍中东欧地区是欧洲东南部的重要地区,包括16个国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不平衡,该地区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而中国作为全球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能够为中东欧地区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一带一路”加强中东欧地区人才培养的意义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东欧地区人才培养不足一直是限制经济发展的瓶颈。
而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可以在人才培养领域为中东欧地区提供支持与合作,推动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2. 加强人文交流与文化融合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中东欧地区的人才培养,可以促进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促进文化融合。
3. 推动科技创新与合作中东欧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可以推动中东欧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三、推进中东欧地区人才培养的新动力1. 搭建教育交流平台在中东欧地区建立教育交流平台,促进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访交流,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2. 发挥企业作用鼓励中东欧地区企业与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
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基地和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3. 加强政府合作中东欧地区国家和中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政策和规划,为人才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保障。
同时,建立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的经济合作与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本文将介绍“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的推动作用,并分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东欧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经济概况中东欧地区位于欧洲东部,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地理位置独特,处于欧亚大陆的交汇点,连接了亚洲和欧洲两大经济体系。
中东欧地区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但相对欧洲发达国家而言,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
二、“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的推动作用1.增强区域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中东欧地区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将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
中东欧地区将通过改善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促进货物流通和人员往来,提升区域内外的互利合作。
2.促进贸易与投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东欧地区创造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中东欧地区的市场需求巨大。
同时,中东欧地区优势产业如农业、制造业等也能够满足中国市场多元化需求。
因此,中东欧地区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更好地将本地资源与中国市场需求进行对接。
3.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中东欧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增强。
两地学术、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将助力于双方的全面发展。
三、机遇与挑战1.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地区带来了许多机遇。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方面,中东欧地区将迎来更多的合作机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同时,中东欧地区作为连接欧亚的通道,将在区域互联互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2.挑战然而,“一带一路”倡议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东欧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建设需求巨大,但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亟待解决。
其次,中东欧地区各国之间存在发展差异和政策不一致等问题,需要在合作中加强沟通和协调。
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报道框架分析——以《人民日报》
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报道框架分析——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赵 静(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摘 要: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从报道密度、消息源、报道主题、报道体裁、报道视角来探究国内主流媒体如何做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闻框架;《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05-0053-01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随着倡议的推广,“一带一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但“一带一路”涉及国家范围广,由于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习俗等差异,在共建与对接上难免存在复杂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对外开放最具权威的中文报纸”,如何做好对外传播,更好地报道“一带一路”,就成为包括国内主流媒体在内的对外传播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
二、新闻框架理论与研究方法(一)新闻框架理论戈夫曼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它“能够使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那些看似无穷多的具体事实”。
[1]目前,由戈夫曼发展而来的框架及分析应用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体现在新闻生产、内容研究、效果研究这3个角度。
本文仅从内容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媒介文本——《人民日报》海外版来呈现“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报道的框架。
(二)研究方法第一,样本获取说明。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分类检索的搜索关键词中输入“一带一路”,日期范围限定为2018年8月1日到2018年10月31日,搜索范围设置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将关键词限定在新闻标题,除去相同的报道,最终得到样本总数为78篇。
第二,研究方法。
通过统计,得出《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报道在数量和时间上的新闻框架。
通过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发现“一带一路”报道主题丰富,以经济主题为主;报道体裁多样;以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来呈现报道内容。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东欧的合作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东欧的合作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东欧地区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东欧合作的积极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经济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欧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和资金实力,可以为东欧国家提供更多的投资和贸易机会。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企业进入东欧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在双方经济合作的推动下,东欧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得到加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这为中国与东欧地区合作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在中国与东欧国家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框架下,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为贸易往来和人员往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
这种互联互通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双方贸易的效率,也加深了双方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三、文化交流方面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这对中国与东欧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与东欧地区在文化传统、教育和旅游等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通过互访、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使得两个地区的人民更加了解彼此,增进友谊,促进相互合作。
同时,东欧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也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四、政治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为中国与东欧地区的合作提供了保障。
在国际事务中,双方加强协作、互通信息,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做出贡献。
此外,随着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中国与东欧国家在安全合作方面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五、未来发展前景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欧地区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随着各项合作的推进,中国与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将进一步拉近双方的合作距离。
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贸易、投资、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利益的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东欧合作前景探析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东欧合作前景探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中东欧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合作潜力和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对中东欧合作的前景进行探析。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东欧地区1.中东欧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中东欧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枢纽。
其地理位置使得中东欧地区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门户,也为中东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东欧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铜矿、森林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为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并成为促进中东欧合作的重要基础。
2.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合作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东欧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推动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合作发展。
中东欧地区正好位于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成为互联互通的枢纽地区的潜力。
中东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的推进将加速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以及其他亚欧国家的联系,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合作。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强调要以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为宗旨。
中东欧地区拥有一些相对落后的经济体,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相互补充。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国家提供了与中国等国家合作发展的机会,为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助力。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与文化合作。
中东欧地区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交往,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促进两地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二、中东欧合作前景分析1.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中东欧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强大的制造和市场消费能力。
中东欧地区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借鉴中国的经验和技术,加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动,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合作日益增强。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也呈现出新的欧盟形象建构。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一、政治形象在中国社交媒体中,欧盟被宣传为一个充满活力、具有较高政治权力的国际组织。
欧盟领导人的形象在中国社交媒体中常常被与中国领导人相提并论,受到了广泛关注。
同时,欧盟在中国社交媒体中的形象也受到欧盟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比如,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前,欧盟在中国社交媒体被宣传为具有团结、稳定与繁荣的象征。
相反,在英国脱欧决定公布后,欧盟形象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开始变得复杂、分裂。
二、文化形象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文化形象与政治形象有些不同。
欧盟被宣传为一个弘扬多元文化、包容和开放的国际组织。
在这方面,欧盟的文化形象常常被用来与中国进行比较,展现欧盟的创新和融合能力。
此外,在欧盟促进多语言使用与文化交流的举措中,也受到了中国社交媒体用户的关注。
三、经济形象欧盟在中国社交媒体中的经济形象也十分重要。
欧盟被宣传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与贸易合作基础的国际组织。
其欧盟单一市场、欧元等词汇也成为了中国社交媒体上热门词汇。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引发了广泛关注,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也得到了广泛报道。
总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欧盟在中国社交媒体中的形象建构是多方面、复杂而又具有广泛的互动性。
欧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形象与中国社交媒体用户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欧盟自身政治、文化与经济等方面变化的影响。
欧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建构,需要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现实。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中国社交媒体上对欧盟形象的建构呈现出务实合作的态度。
在中欧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常常强调中欧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成果和优势。
中国社交媒体经常报道中欧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并强调合作双方的互利共赢。
这种建构方式旨在加强中欧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欧盟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形象。
中国社交媒体上对欧盟形象的建构还表现出开放多元的态度。
在欧洲各国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国民众对欧盟有了更多的认知。
中国社交媒体上常常出现关于欧洲各国的旅游景点、美食、文化传统等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社交媒体试图让中国民众了解欧盟成员国的各种特色,并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文化,进一步加深对欧盟的认知。
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也体现出欧洲的人权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关于欧洲议会的决议、欧洲人权法庭的判决等信息。
这些信息着重展示欧盟对人权的重视和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中国社交媒体借此加强了欧盟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使其看作是一个崇尚人权、保护环境的国际组织,进一步树立了欧盟的国际形象。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通过报道中欧合作成果、展示欧洲文化和旅游资源、强调欧盟的人权和环保意识以及宣传欧洲在科技领域的优势,来建构欧盟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形象。
这种形象建构旨在推动中欧合作,促进两者之间的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
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成为中国与中东欧之间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这一倡议为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深化交流的平台,推动着双方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一带一路如何推动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
一、经贸合作1. 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模式更加互利共赢。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与中东欧国家的资源优势互补。
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合作,双方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实现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 加强贸易往来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国家拓展市场、增加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出口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进口也稳步增加。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将中国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3. 促进投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积极鼓励企业到中东欧国家投资,中东欧国家也欢迎中国企业的到来。
例如,中东欧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领域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实力,双方在投资合作中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二、文化交流1. 人文交流的加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活动。
文化交流是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节、学术交流等活动,双方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深。
2. 语言教育合作中东欧国家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为中东欧国家提供了丰富的汉语教育资源。
通过设立孔子学院、开展汉语培训课程等方式,促进了汉语教育在中东欧国家的发展,也为两国人民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科技合作1. 科技领域的合作机会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科技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新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双方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科研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共享和交流,为双方的科技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的影响与合作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的影响与合作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中东欧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合作机遇。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的影响,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合作机遇。
一、经济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互联互通,实现区域合作共赢。
对于中东欧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为该地区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东欧地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了该地区的物流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中东欧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扩大了双方的市场规模,增加了贸易机会,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推动了中东欧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经贸合作,促进了地区间的互补和共同繁荣。
二、政治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在政治上也对中东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东欧地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增进了政治互信。
通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了国际间的合作与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倡导着一种开放包容的政治文化。
这一理念在中东欧地区的传播,有助于缓解地区内的政治争端,增进地区间的和谐稳定。
三、文化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方面也对中东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交流是推动不同文明之间互学互鉴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合作机会。
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加,加深了两地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中东欧地区得到了更多的传播和影响,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这种文化影响有助于增进地区内各国之间的认同感,促进了文明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存。
结论: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地区的影响与合作机遇不可忽视。
通过推动经济的发展、政治的互信与文化的交流,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社交媒体中对欧盟形象的建构也逐渐受到关注。
欧盟作为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其形象在中国社交媒体中的塑造不仅关乎双方的合作关系,还涉及到两个地区的互通与理解。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社交媒体入手,分析中国社交媒体中欧盟形象的建构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1. 欧盟形象的塑造在中国社交媒体中,欧盟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欧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呈现,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对欧盟的评论、评价和互动。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交媒体对欧盟形象的建构。
2. 形象建构的要素欧盟在中国社交媒体中的形象建构有赖于诸多要素,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政治上,欧盟在中国社交媒体中的形象往往与其对华政策、国际地位等有关;经济上,则与双方的贸易合作、投资互动等息息相关;文化上,则包括欧盟成员国的文化传统、旅游风情等。
3. 影响因素欧盟形象在中国社交媒体中的建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媒体本身的影响,包括国内外主流媒体对欧盟的报道,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政策与规定。
其次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格局等因素。
最后是社交媒体用户的影响,包括他们的态度、观点等。
二、欧盟形象建构的特点1. 多样性在中国社交媒体中,欧盟形象的建构呈现出多样性。
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时段等都会对欧盟形象的建构产生影响,使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2. 民意导向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往往受到民意的导向。
社交媒体用户的评论、互动等往往会对欧盟形象的建构产生直接影响,使其更加贴近民意,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3. 时效性中国社交媒体中对欧盟形象的建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随着时事发展、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欧盟形象在社交媒体中的呈现也会随之而变,具有一定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合作逐渐加深。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对欧盟形象的建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社交
媒体中对欧盟形象的描述和评价,来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
建构。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交媒体对欧盟的形象建构是积极正面的。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
对欧盟的报道通常是积极评价和赞扬的,欧盟被描绘成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友好的大国
集团。
中国社交媒体上常常报道欧盟与中国的合作成果,如双方在贸易、投资和科技等领
域的合作。
欧盟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赞扬和肯定。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文
章和评论经常强调欧盟在推动气候变化、处理难民危机和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上的重要作
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社交媒体中对欧盟的形象建构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由于中
国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受到政府的监控和审查,某些负面信息可能会被屏蔽或删除。
这
导致中国社交媒体上对欧盟的报道和评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一些中国社交媒体上的
言论可能存在主观片面和情绪化的倾向,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
在中欧经贸摩擦等问
题上,中国社交媒体上也会出现批评和负面评价。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地区的影响与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地区的影响与合作机制随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推进,它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全球关注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
中东欧地区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区域,也深受这一倡议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双方在合作机制方面的发展。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可以从经济合作方面来观察。
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与贸易合作,中东欧地区可以进一步与亚洲市场互联互通。
例如,中国在匈牙利建设的中国-中东欧物流园增强了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能力,并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促进了中国企业来到该地区投资与合作,为当地就业机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也对中东欧地区的社会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倡议提出了人文交流与人员往来的重要性,并鼓励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的教育、文化以及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这对于增进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中东欧地区的大学与研究机构与中国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日益加强,为双方提供了共同研究与创新的机会,推动了两地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在合作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地区提供了参与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中东欧国家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同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项目的实施。
此外,中东欧国家与中国还加强了政治与经济层面的对话与协商,确立合作机制与机构,建立了双边与多边平台,为深化各方之间的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些合作机制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地区内部的一体化发展,也推动了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双方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变化。
中东欧地区积极参与并与中国紧密合作,双方在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文化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相信随着倡议的不断推进,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共赢的机遇与发展。
一带一路推动中东欧合作新局面
一带一路推动中东欧合作新局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东欧地区的合作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新的局面。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在中东欧的推动作用,分析其对中东欧合作带来的新局面。
一、中东欧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结合中东欧地区是欧洲与亚洲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自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逐渐加强,形成了中东欧-中国合作“16+1机制”,加强了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二、经济合作的新局面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
双方加强了贸易往来,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
中国成为中东欧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为中东欧国家提供了新的合作机遇。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东欧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巨大提升。
中国参与了中东欧地区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如港口、铁路、公路建设等。
这些项目不仅连接了中东欧各国之间的交通网络,还将中东欧地区与亚洲及整个欧洲紧密联系起来。
四、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的增加“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东欧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
中东欧地区的国家积极参与中国主办的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中东欧地区成为中国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为中东欧带来了经济收益。
五、中东欧合作新局面的挑战虽然“一带一路”推动了中东欧地区的合作新局面,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东欧国家需要应对地区内部的政治、经济差异,加强合作的互信和协调。
其次,中东欧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需要寻找合作的平衡点。
最后,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中东欧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六、展望“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地区带来了巨大机遇,推动了中东欧国家之间以及与中国的合作。
展望未来,中东欧地区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深化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中东欧国家也应该积极应对挑战,推动合作新局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加速中东欧与中国的合作
一带一路加速中东欧与中国的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东欧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
这一合作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探讨中东欧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速合作的原因和影响。
一、合作的背景中东欧地区一直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重要窗口。
中东欧作为欧洲最大的对华贸易伙伴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市场,对中国来说具有巨大的潜力。
同时,中东欧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加速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
因此,在双方的共同愿望下,中东欧与中国的合作迎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二、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帮助中东欧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以及农业现代化。
同时,中东欧国家的优质农产品、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也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双方开展的贸易合作不仅加速了中东欧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
三、政治合作中东欧和中国在政治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强了中东欧与中国的政治对话与协调。
中东欧国家积极响应倡议,并与中国建立了高层次的政府间合作机制,加强了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协作与配合。
此外,中东欧与中国还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四、文化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也促进了中东欧与中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东欧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各种文化交流项目在双方之间蓬勃发展。
例如,“中东欧国家旅游年”活动、文化节、民间艺术交流等,使得两国人民更加了解对方的文化与民俗风情,进一步加深了中东欧与中国的友谊和合作。
五、社会人文合作中东欧与中国在科技创新、教育交流、人文交往等领域也积极加强合作。
通过科技交流和创新合作,双方分享经验、合作研发,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同时,在教育与人文交流方面,中东欧与中国的高校相互合作、交换留学生,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友谊,培养了更多高素质人才,为中东欧和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的影响与合作机会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的影响与合作机会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倡议,旨在推动亚欧大陆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
中东欧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自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合作机会。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一带一路倡议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中东欧地区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受益地区。
通过基础设施的提升,中东欧国家的交通运输能力得以增强,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经济发展。
比如,克罗地亚的札达尔港和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铁路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得到提升,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以及亚欧大陆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更为便捷的通道。
二、经济合作的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东欧国家提供更多经济合作的机会。
通过加强贸易往来、促进产能合作和投资,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及其他亚欧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例如,中国与匈牙利在铁路建设、能源领域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而中国与塞尔维亚在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制造等领域也有合作计划。
这些合作将为中东欧国家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交流的增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加强人文交流与文化合作。
中东欧地区作为欧亚大陆的连接点,拥有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及其他亚欧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增进。
例如,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将促进两地人民的相互了解,提升中东欧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水平。
同时,语言教育、学术交流、艺术表演等文化领域的合作也将有助于加强中东欧与亚欧大陆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四、区域安全的增强一带一路倡议也将为中东欧国家提供更多的区域安全合作机会。
中东欧地区扮演着连接欧洲和亚洲的桥梁角色,其地缘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加强区域安全合作,中东欧国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确保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一带一路加强中东欧的人权合作
一带一路加强中东欧的人权合作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中东欧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正逐渐成为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紧密纽带。
而在这一合作过程中,中东欧国家的人权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如何加强中东欧的人权合作,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一、背景介绍中东欧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地区,涵盖了17个国家,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东欧国家在人权保护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贫困、民主政治的发展、少数族群权益的保护等。
二、加强中东欧人权合作的必要性1. 推动人权价值观的传播“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提倡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理念。
通过加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人权价值观的传播和共享,提高中东欧地区人权保护的意识和水平。
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东欧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之一,与中国在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这种合作将有助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人权的普遍实现。
三、中东欧人权合作的机遇1.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权合作可以推动这些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
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中东欧国家可以加强民主治理,提高政府透明度,加强司法独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2. 保护少数族群权益中东欧国家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使得少数族群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东欧国家可以学习中国在处理民族和宗教关系方面的经验,加强少数族群的保护和融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面临的挑战1.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中东欧与中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这给两国人权合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加强合作,有必要加强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缩小差距,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2. 人权意识和监督机制中东欧国家在人权保护和监督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的合作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的合作机遇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重要桥梁,中东欧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地区的合作机遇。
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中东欧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的影响,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互联互通理念为中东欧地区提供了重大机遇。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东欧地区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这将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例如,在中国和匈牙利合作下,匈塞铁路等交通项目在中东欧地区得以建设,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促进了地区内外贸易的便利化。
此外,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中东欧地区还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和外国企业的投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东欧地区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成本优势,成为各国企业争相投资的热点。
二、贸易合作开拓新市场中东欧地区作为连接欧洲与亚洲的纽带,具有便捷的物流通道和潜力巨大的市场。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为中东欧地区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提供了良机。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中国是中东欧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据统计,2019年,中东欧地区对华出口额达到了约1000亿美元,增长了13%。
与此同时,中国对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的贸易合作受益良多。
中国的市场需求为中东欧地区的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中东欧地区的资源和市场需求也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市场机遇。
三、人文交流促进友谊合作除了经济合作之外,“一带一路”倡议还促进了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推动了两个地区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随着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对彼此的了解也逐渐加深。
中东欧地区的文化、历史、旅游资源受到了更多中国游客的关注,而中国的语言、文化等也在中东欧地区受到更多人的学习与喜爱。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随着中国日益扩大的经济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也日益频繁。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对欧盟形象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出发,分析中国社交媒体中对欧盟形象的塑造,探讨其中的特点和影响。
一、“一带一路”为中国与欧盟合作提供新契机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资金融通等方式,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欧盟作为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自然也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欧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社交媒体中对欧盟形象的建构也变得愈加重要。
二、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1.积极向上的形象
2.多元化的形象
3.文化交流的形象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对欧盟形象的建构也不乏着力于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
欧洲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常常会分享欧洲风景、艺术作品、音乐电影等内容,以此来展现欧洲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种文化交流的形象建构,有助于增进中欧之间的文化了解和互信。
通过在中国社交媒体中塑造欧盟形象,可以有效地加深中欧之间的了解和互信,推动双方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交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与世界沟通互动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外互动的重要平台。
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呈现积极向上、多元化和文化交流的欧盟形象,有助于促进中欧之间更加平等和互利的合作关系,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上也不断出现欧盟形象建构的话题。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欧盟形象建构: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
在政治层面上,中国社交媒体上对欧盟的形象建构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欧盟的决策能力和实际效果。
在一些中国人眼中,欧盟经常在某些问题上找不到共识,决策滞后,实际效果不佳。
例如,在移民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等问题上,欧盟内部的分歧和争议引发了中国网民的质疑。
此外,欧盟采取的一些制裁措施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少争议。
比如,欧盟在与俄罗斯关系紧张时对俄实行了经济制裁,这在中国人眼中似乎有些“指手画脚”。
这些言论反映了一部分中国人对欧盟的不太信任和不满,同时也反映了这些中国人对中国的强国形象的期待。
另一方面,欧盟的文化形象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也备受关注。
欧洲作为世界上文化传统最悠久、最多元、最灿烂的地区之一,其文化形象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音乐艺术、时尚、美食等方面都备受中国人关注。
例如,欧洲的文化艺术展览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中国人也在欧洲旅游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萨尔瓦多·达利、莫奈、歌德、贝多芬、莎士比亚等欧洲文化名人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也备受关注和赞誉。
总的来说,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欧盟形象建构主要是受政治和文化两方面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很多中国人对欧盟存在不信任或质疑的态度;而在文化方面,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音乐艺术、时尚美食等方面备受中国人的青睐。
这也反映了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对欧盟的认知和态度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够简单地用一种二元对立的方式来解析。
一带一路携手中东欧共同推动区域繁荣进步共创亚欧命运共同体新动力
一带一路携手中东欧共同推动区域繁荣进步共创亚欧命运共同体新动力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东欧地区成为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中东欧地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在全球经济竞争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成为了中国实现亚欧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携手中东欧共同推动区域繁荣进步共创亚欧命运共同体新动力的重要性。
一、中东欧地区的重要性中东欧地区是中欧和东欧欧盟成员国、欧亚内陆桥主要通道和国际大通道的交汇地带。
该区域拥有很多对外开放型的港口和货运枢纽,这些地理优势使中东欧地区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大通道之一。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中东欧地区不仅可以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基础设施、开展贸易投资等多领域合作,还可以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互利合作。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也在不断加强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
例如,中国愿意与中东欧国家打造“一带一路”合作新增长点,并对中东欧国家进口商品免税;中东欧国家也积极响应中国号召,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倡议和提议。
二、携手共创亚欧命运共同体新动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深入,中东欧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合作伙伴。
在中东欧与中国的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是共同目标,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为中东欧地区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性考虑在于不断拓展对外开放,促进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和交流。
在中东欧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南向转移”,这些地区成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选地,同时也为中国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中东欧的发展动力和机遇,也在今后的合作中将提供更大空间。
三、共同推动区域繁荣进步在合作方面,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存在许多合作机遇。
一方面,中东欧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融资成本较高、电力能源不够丰富等问题。
而在这些领域与中国的合作将为中东欧地区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通过中东欧的参与,中国的高端技术和产品也将有机会进入中东欧市场,从而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of N ews Research Vol.10No.12 June2019第10卷第12期2019年06月“一带一路”背景下主流媒体对“中东欧”报道的框架分析——以《人民日报》2008年至2018年报道为研究对象张玉川陈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207)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主流媒体对内、对外的传播工作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本研究在这一背景下,以《人民日报》2008年至2018年以来有关中东欧地区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以新闻框架为理论支撑,从报道强度、主题、倾向以及具体文本框架等维度,历时性地对比分析了《人民日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对中东欧的报道,得出结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影响了《人民日报》对中东欧16国的新闻框架。
由此为有关“一带一路”对内宣传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使主流媒体更好地配合国家顶层倡议的实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民日报》;中东欧;新闻框架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2-0021-02—、弓丨言2013^习近平总书记提岀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该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一带一路”倡议所辐射的国家和地区中,中东欧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所涉及的国家数量多、构成复杂,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各有差异,中国媒体在对内传播时难免陷入困境。
如何在兼顾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国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了解,成为中国媒体推进对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议题。
然而就研究现状而言,研究成果多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传播研究,缺乏对内传播的研究。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第一大党报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因此,本文将研究目光转向“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日报》对中东欧地区的报道,以新闻框架理论为支撑,对《人民日报》2008年至2018年以来有关中东欧地区的报道进行历时性分析,试图解决以下几个研究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否影响了中国主流媒体对中东欧16国的新闻框架?如果有,新闻框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为有关“一带一路”对内宣传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使主流媒体更好地配合国家顶层倡议的实施。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框架”概念源于人类学家贝特森,由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将此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
戈夫曼在《框架分析》中明确指出“框架”的定义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框架。
⑴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被引入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两个学术概念。
美国社会学家托德•吉特林认为:“媒介框架是一种持续不变的认知、解释和陈述框式,也是选择、强调和遗漏的稳定不变的范式。
”美国传播学者塔奇曼在《做新闻》一书中也提出了“作为框架的新闻”这一观点,并运用该观点分析了新闻工作者的信息处理活动及习惯。
⑵台湾学者臧国仁认为将新闻框架分为新闻组织框架、新闻个人框架和新闻文本框架。
⑶本文所研究的是臧国仁所说的“新闻文本框架”。
台湾学者王石番将框架分析类目分成“说什么”和“如何说”两类。
“说什么”(What is said)用以测量内容实质部分,包括主题、特性、主角、来源、方向及价值等10类;“如何说”(How is said)包括传播形式、叙述形式、强度及策略4类。
⑷根据研究的需要和《人民日报》的实际报道情况,本文借鉴这一框架分析类目和得克萨斯大学新闻系教授坦卡特(Tankard)提出的“框架清单分析取向”的研究模型,对2008年至2018年《人民日报》标题含有“中东欧”及各国名称的全部报道进行了框架分析。
三、2008年至2018年《人民日报》对中东欧16国报道的整体情况(一)强度框架:报道量较稳定,倡议提出后无明显变化2008年至2018年间,《人民日报》对中东欧及各国的报道一共1858篇。
以“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时间2013年9月为时间分界点,倡议提出前共932篇,倡议提出后共926篇。
年均报道量为186篇且年际变化较小,仅在2016年达到报道高峰238篇,随后迅速回落。
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提岀前后,《人民日报》对中东欧的报道在总量和年际变化上均无明显变化,在报道的强度框架上呈现较稳定的状态。
(二)主题框架:政治主导框架未改变,经济框架与文化框架增强报道主题是一篇新闻作品所体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问题,通过对相关新闻的报道主题进行梳理可以把握《人民日报》在报道中东欧时所关注的主要议题。
2008年至2018年期间,《人民日报》有关中东欧的报道主题涉及政治(1305篇)、经济(179篇)、文化(126篇)、社会(67篇)、军事(70篇)、体育(92篇)及其他(19篇,包括医疗卫生、交通、科技)各领域。
总体上以政治框架为主,以经济框架和文化框架为辅。
其中,倡议提出前,三大主题的占比分别为73%、7%和5%;倡议提出后,占比变为67%、12%和9%。
在“一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成都市科技项目“'一带一路2018-RK00-00004-ZF)阶段性研究成果建设背景下成都市与中东欧媒体合作研究”(项目编号:21基金课题新闻珊咒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政治框架的主导地位未改变,但呈现出经济框架、文化框架及其他主题框架强化的趋势。
较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报道主题的分布更为均衡,对中东欧国家的呈现更为全面。
(三)倾向框架:正面报道框架更加凸显报道倾向是指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可分为正面报道、中性报道和负面报道。
对报道倾向的梳理有利于把握《人民日报》对中东欧的整体态度。
经统计,2008年至2018年期间,《人民日报》对中东欧的报道有正面报道1137篇,中性报道626篇,负面报道共95篇。
其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正面报道由503篇增至634篇,中性报道由369篇减至257篇,负面报道由60篇减至35篇。
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人民日报》对中东欧的报道倾向呈现负面框架弱化,正面框架更加凸显的趋势。
四、2008年至2018年间《人民日报》对中东欧16国报道的框架变化为从具体文本层面了解《人民日报》对中东欧报道框架的变化,本研究从《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中抓取了该报在2008年至2018年内有关中东欧报道的新闻标题及内容提要并进行词频统计,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人民日报》对中东欧的报道框架在国别报道、外交关系以及对中东欧国家的角色定位及政治语境等方面呈现如下变化:(一)国别变化:国别框架减弱、中东欧框架强化,中国框架凸显对《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有关中东欧的新闻标题和内容提要进行关键词信息提炼得到大量表示国别的关键词。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人民日报》对中东欧地区的报道多为以国别报道的形式出现且以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大国为主要报道对象,其中最常在新闻标题和内容提要中出现的中东欧国家为“波兰”,共973次,在报道量上占绝对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871次)取代“波兰”(725次),成为岀现频次最高的国家。
另外,《人民日报》对“中东欧”集体的报道大幅增加,由73次升至389次,同时“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的出现频次大幅减少。
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人民日报》为提高对中东欧16国报道的地区整体性弱化国别框架,强化中东欧的集体框架,对中东欧各国形象的构建呈现一体化的趋势。
(二)关系变化:“互访”框架转为“合作”框架,“客人”框架转为“伙伴”框架在新闻标题和内容提要中,除国别信息外,还含有较多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关系”的关键词与对中东欧各国“角色”进行定位的关键词。
经统计,《人民日报》在呈现中国与中东欧的国家关系时,主要通过报道高层互访和重要会谈来实现,表示“会见”与“访问”的外交行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报道中均占有较大比重,但用以表示双方外交成果的关键词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友好访问”“会谈”“邀请”等表示互访的词频减少,而“合作”“共同”“发展”等强调促合作、谋发展的词频增加。
可见,《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国与中东欧各国的外交成果时呈现由浅层的“友好访问”到深层的“合作发展”的框架变化。
此外,《人民日报》对中东欧各国进行角色定位时,由“客人”框架转为“伙伴”框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人民日报》对中东欧各国的角色定位以“客人”(83次)为主,较少使用“伙伴”(21次)指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则更多以“伙伴”(79次)定位中东欧各国,减少了对“客人”(46次)的使用。
同时,开始频繁使用“互利”“共赢”“共建”“共商”等词,以表示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伙伴关系,体现了中国在与中东欧的合作中践行了“一带一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精神。
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人民日报》对中东欧国家的角色定位呈现从“客人”框架到“伙伴”框架的转换。
(三)政治语境:“西方政治”框架减弱,“一带一路”框架强化中东欧地区由于地缘处境,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在大国的夹缝中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其政治背景较为复杂。
梳理《人民日报》报道中东欧时所使用的表示政治背景的关键词,得到以下结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人民日报》对中东欧各国的报道使用“欧盟”“北约”“反导”“难民”等以西方政治为语境的背景性关键词较多,因而主要以西方政治为背景框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欧盟”“北约”“反导”“难民”等词出现的频次大幅减少,同时“一带一路”词频高达156次,成为主要的背景框架。
可见,《人民日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中东欧的报道呈现“去西方化”,代之以“一带一路”的框架变化。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民日报》不仅通过解读框架阐释了该倡议的内涵与价值,如《“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世界稳定的倡议》《“一带一路”展现宏伟愿景》《“一带一路”是一个伟大构想(“一带一路”•高端访谈)》。
另外,也通过效绩框架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就,如《波兰,搭上“一带一路”建设快车》《“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世界稳定的倡议》《“一带一路”助推中捷经贸合作》。
还通过认同框架展现了中国的正面形象,如《“一带一路”彰显中国智慧和胸襟——访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平等世界论坛主席约万诺维奇》。
可见“一带一路”作为专用名词,在《人民日报》对中东欧的报道中被强调与赞扬。
五、结论与启综合前文对《人民日报》2008年至2018年期间有关中东欧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可得出结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日报》对中东欧16国的新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