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合集下载

内科护理学――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常见病种。

3.掌握护理评估。

【教学具体内容】1.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2.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和常见病种。

3.护理评估:(1)病史:患病及治疗经过、目前病情与一般情况、心理-社会状况、生活史。

(2)身体评估:一般状态、皮肤和粘膜、腹部检查。

(3)实验室及其检查。

难点:胃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胃肠道免疫结构与功能。

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的身体评估。

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病因2.理解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3.掌握常见症状体征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教学具体内容】1.恶心呕吐:(1)病因。

(2)临床表现特点及护理评估内容。

(3)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4)补充中枢性呕吐与胃源性呕吐的区别2.腹痛:(1)病因、症状特点及护理评估内容。

(2)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尤其是教会病人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

3.腹泻:(1)病因、症状特点及护理评估内容。

(2)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4.吞咽困难、嗳气、反酸、灼热感、畏食或食欲不振、腹胀、便秘、黄疸:简介概念和病因。

难点:腹痛的病因及特点。

重点:常见症状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二节胃炎二、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慢性胃炎的定义、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2.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理解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及治疗要点3.理解本病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4.掌握纤维胃镜检查术前、术后护理【教学具体内容】1.概述:概念、发病情况。

2.临床分类与病因:B型胃炎主要由Hp感染引起;A型胃炎主要由自身免疫引起。

3.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胃镜和胃粘膜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可确诊。

ppt课件消化性溃疡

ppt课件消化性溃疡
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最佳。
05
CATALOGUE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出血风险预警及干预
预警信号
黑便、呕血、头晕、心悸等。
干预措施
卧床休息、禁食、补充血容量、止血 药物应用、内镜下止血等。
穿孔风险降低策略
要点一
风险因素
溃疡深大、饮食不当、过度劳累等。
量。
中医调整机体功能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调理患者脾胃 功能,改善机体内环境,减少复发 。
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提高 整体治疗效果,促进溃疡愈合。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方案
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考虑患者用药史和过敏史
了解患者既往用药情况和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药 物。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定期随访和复查计划
遵医嘱定期随访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血常规 、便常规、胃镜等检查。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如出现腹痛、黑便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随访结果和医生建议 ,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
THANKS
感谢观看
进行根除治疗。
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术式选择
适应证
大量出血经药物、胃镜及血管介入治 疗无效时;急性穿孔、慢性穿透溃疡 、瘢痕性幽门梗阻等并发症时。
术式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可选择胃 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手术 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西医快速缓解症状
利用西医药物迅速缓解患者疼痛 、反酸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胃肠疾病 1、胃炎 2、消化性溃疡 3、阑尾炎 4、非特异性结肠炎 5、消化道肿瘤
消化系统疾病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肝胆疾病 ★1、病毒性肝炎 2、酒精性肝病 ★3、肝硬化 4、胆石症 5、胆管炎和胆囊炎 6、原发性肝癌
消化系统疾病的教学内容
第三节 胰腺疾病 1、胰腺炎 2、胰腺癌
B型:吸烟、酗酒、APC药物有关。 国内多见,与癌变有关。
A型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区别
A型萎缩性胃炎 B型萎缩性胃炎
好发部位
胃体和胃底多
胃窦部多见
病因
自身免疫有关
HP感染
血清中自身抗体 阳性(>90%)

血清胃泌素


G细胞的增生 有

胃酸分泌
明显降低
正常或中度降低
血VitB12水平 降低
正常
恶性贫血
浅表性 慢性 萎缩性
肥厚性
胃炎诊断
过滥:无体征 过轻视:无明显症状不就诊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长期慢性刺激
喜烫食、刺激性食物 长期吸烟、饮酒 滥用水杨酸类药物
2、十二指肠液反流:造成胃粘膜屏障功 能破坏
3、自身免疫损伤:A型萎缩性胃炎与自身 免疫有关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我国感染率为 50~70%


伴发消化性溃疡 无

大体变化: 1.胃粘膜呈灰白色或灰绿色。
2.病变呈局灶性,萎缩的胃粘膜变薄, 与周围正常胃粘膜界限清楚。
3.粘膜下层血管清晰可见。
光镜变化
1.腺上皮萎缩, 腺体变小或呈囊性扩张。
2.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及/或 肠上皮化生。

儿科学(第九版)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九版)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全消化道 跳跃式
克罗恩病
主要在结肠 连续性
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累及深度 全层,不对称
黏膜和黏膜下层,四周
内镜特征
纵型深溃疡,肉芽
弥漫性浅溃疡,假息肉
并发症 预后 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难度
梗阻,瘘管,出血,营养吸收障碍,全身多脏器 出血,结肠扩张(巨结肠),癌变,狭窄

相对好
可控制,不可治愈
可控制,可治愈
更大
掌握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 几种常见类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了解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发生机制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临床表现
呕吐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e食管 食管外症状
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
7. 肠道细菌: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菌群失调 8. 粪便:胎便/人乳喂养儿粪便/人工喂养儿粪便/混合喂养儿粪便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涎
新生儿胃模式图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消化内科诊疗规范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病史采集】1.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

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症状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

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1.内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内镜下可分四级。

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

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应。

4.食管内pH测定:pH降低至4.0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若小于1.3kPa,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1.胸骨后炙烤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则减缓,应考虑本病。

2.内镜或活组织检查可相识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内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辨别诊断】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艰巨,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医治原则】1.一般医治:包括床头垫高15cm,削减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制止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1)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2)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PPT课件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PPT课件

• 胃酸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
疼痛性质:
饥饿样不适感、钝痛、胀痛、灼痛(烧心)或剧痛
疼痛部位:
GU—剑突下正中或偏左
DU—上腹正中或偏右
20
疼痛特点
疼痛的节律性: • DU:进食→疼痛缓解→疼痛
(多为空腹痛、可伴有夜间疼痛) • GU:进食→疼痛→缓解
(多为餐后痛,一小时左右发作)
21
其它症状
胃液分析 胃镜检查及活检 幽门螺杆菌检查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X线检查 诊断 主要依赖胃镜和 胃粘膜活检
13
治疗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治疗
二,无幽门螺杆菌的胃炎治疗 未能检出Hp的胃炎,应分析可能的病因
1.非甾体消炎药物,应立即停服并用制酸剂或硫糖铝 2.胆汁反流:氢氧化铝 3.胃动力学改变: 胃复安,吗丁啉,普瑞博思 4.烟酒嗜好:应戒除
胆囊颈,颈上部呈囊性膨大, 称为Hartmann袋,常是胆囊结 石滞留的部位。胆囊管由胆囊 颈延伸形成,成锐角与肝总管 汇合成胆总管
H.Pylori (不同毒力菌株)、宿主(遗传状况)、 环境因素三者参与PU的发生
17
溃疡病的发病机制
攻击 因子
防御 因子
胃酸及胃蛋白酶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 NSAID 应激
氧自由基 机械性损伤 烟、酒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黏膜屏障 黏膜血流 细胞更新 前列腺素(PG)
生长因子(EGF、TGF、FGF)
粘膜内出血和水肿) • 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抗肿瘤药、氯化钾口服剂或铁剂削弱对胃粘 膜的保护→引起浅表粘膜损伤和粘膜下出血)
5
• 应激 ( 严重的脏器疾病、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休克或颅内病变、精神心理因 素) • 急性感染及病原体毒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急性蜂窝织炎或急性化脓性胃炎) • 血管因素

消化内科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疾病分类第一、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食管癌
第三、胃炎
1、急性胃炎
2、慢性胃炎
3、特殊类型的胃炎或胃病
(1)腐蚀性胃炎
(2)感染性胃炎
(3)克罗恩病
(4)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
(5)Ménétrier病
第四、消化性溃疡
第五、胃癌
第六、肠结核和结合性腹膜炎
1、肠结核
2、结核性腹膜炎
第七、炎症性肠病
1、溃疡性结肠炎
2、克罗恩病
第八、结直肠癌
第九、功能性胃肠病
1、功能性消化不良
2、肠易激综合征
第十、慢性腹泻和便秘
1、慢性腹泻
2、便秘
第十一、脂肪性肝病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酒精性肝病
第十二、自身免疫性肝病
1、自身免疫性肝炎
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第十三、药物性肝病
第十四、肝硬化
第十五、原发性肝癌
第十六、肝性脑病
第十七、胰腺炎
1、急性胰腺炎
2、慢性胰腺炎
第十八、胰腺癌
第十九、消化道出血。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28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前上腹痛加重,出血后疼痛缓解, 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黑便、呕血 穿孔:前壁溃疡穿孔,引起腹膜炎;后壁溃疡穿孔, 可与邻近脏器发生粘连,称之为穿透,此时疼痛放射 至背部 幽门梗阻:一类是溃疡周围组织炎性充血、水肿,引 起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另一类是溃疡反复发作,疤 痕形成、疤痕组织收缩所致 癌变:1-2%GU发生癌变,DU则否
12
病理
观察指标及分级:无、轻、中、重 幽门螺杆菌:见于表面粘液层及胃小凹 炎症: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 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Hp感染的敏感指标) 萎缩:胃固有腺体数量减少 肠化生:肠腺代替胃固有腺体 异型增生:癌前病变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13
临床表现
70~80%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症状:上腹不适、上腹钝痛或烧灼痛、上腹胀、 早饱、纳差、嗳气、恶心等 体征:上腹轻压痛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 1. 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破坏粘液屏障 2. 分泌细胞毒素,损伤上皮细胞 3. 诱导上皮细胞释放IL-8,诱发炎症反应 4. 通过抗原模拟机制,诱发免疫反应,损伤上皮细胞 自身免疫: 1. 壁细胞抗体 2. 内因子抗体 其他因素:肠液反流、酗酒、NSAIDs、高盐饮食等
29
实验室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 1. 侵入性方法:胃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 验、病理检查(H-E染色、Warthin-Starry染 色)、粘膜涂片染色镜检、微需氧培养、 PCR检测 2. 非侵入性方法: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 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胃泌素瘤的J, Warren JR. Unidentified curved bacillus on gastric epithelium in active chronic gastritis. Lancet 1983;1(8336):1273-1275. 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章 胃炎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章 胃炎

黏膜出血:胃底部黏膜广泛出血,点状或小片状,并密集融合成片,色鲜红
黏膜出血:胃窦及胃体交界处黏膜广泛出血,点片状,色红
黏膜糜烂、出血:胃底黏膜广泛、糜烂出血,渗出的血液附于黏膜表面, 色暗红
治疗
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对严 重原发病预防性使用抑酸药
暂时禁食或流质饮食,多饮水 对症处理:
CSG黏膜红斑:红斑呈片状,较密集地分布于胃窦四壁
CAG:轻度并黏膜糜烂
CAG:黏膜变薄,血管透见
CAG黏膜粗糙伴点状出血:胃窦部黏膜粗糙,局部以白相为 主,伴散在出血
诊断标准
病史和体检:无特异性,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1.评估胃炎对人体的影响程度:有无消化不良症状和 严重程度 2.找出可能的病因或诱因:药物、酒精或胃十二指肠 反流
✓ 尿素酶作用:HP具有很强的尿素酶活性,将尿素分解为NH3, 既能保护细菌的生长环境,又能损伤上皮细胞
✓ 毒素作用:HP具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 应
✓ HP菌体细胞还可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 H.pylori感染后几乎无例外地引起组织学胃炎。长期感染(约 5~25年)后,部分患者可有胃黏膜萎缩和化生。H.pylori相关性 胃炎胃黏膜的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率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 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H.pylori感染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 的发生是H.pylori、宿主(遗传)和环境因素三者协同作用的结 果。
肠腺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胃腺转变为肠腺样,含杯状细 胞
假性幽门腺化生—胃体腺转变成胃窦幽门腺的形态
不典型增生(dysplasia)—增生的上皮和肠化生上皮可发生发育异 常,形成所谓不典型增生。表现为不典型的上皮细胞,核增大, 增生的细胞拥挤有分层现象,黏膜结构紊乱,有丝分裂象增多。 中度以上的不典型增生被认为可能是癌前病变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肝硬化
2)临床表现:
①肝功能损害表现:
、消瘦、营养不良及消化道症状;
内分泌失调表现:雌激素增多( 、
及男性
乳房发育)、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尿少、腹水等)
②门脉高压表现:脾大、脾亢;腹水;侧支循环建立
③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电解质紊乱。
肝硬化
肝硬化
肝硬化
3)诊断:
①临床诊断:肝硬化的临床表
临床表现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黑便 呕血 头晕、心悸、乏力 等 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
>5~10ml/天 >50~100ml/天 胃内积血250~300ml >400~500ml >1000ml
常见体征
1、
:主要通过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肿大肝脏的硬度通常分为以下 。
Ⅰ度:质软如口唇——正常肝脏的硬度;
急性胰腺炎
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 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等炎性损伤。
急性胰腺炎
1)病因: ①胆道疾病 ②酒精 ③胰管堵塞 ④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病变 ⑤手术、创伤 ⑥代谢障碍 ⑦药物 ⑧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等
急性胰腺炎
2)临床表现: ①轻症急性胰腺炎 ②重症急性胰腺炎 ③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④胰腺局部并发症 ⑤全身并发症 3)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浓度虽超过正常值而临床上并未见黄疸者称 为隐形黄疸。
常见体征
6、
:是指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等疾病引
起的门静脉压力超过正常值(1.33~1.59kpa)的临床综合征。
门静脉压力增高可致—— 脾脏充血性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与体循环静脉系统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引起食管、 胃、直肠和脐区等部位静脉曲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1)点状坏死(2)碎片状坏死(3)桥接坏死(4)亚大块坏死和大块坏死
4.毛玻璃样肝细胞(细颗粒状HBsAg)
2020/11/14
33
2020/11/14
胞浆疏松化
肝索拥挤, 肝细胞肿胀, 胞浆疏松,含水量增多
气球样变
肝细胞明显膨大、变圆,胞 浆透明、淡染,整个细胞膨 大如气球样。
34
嗜酸性小体(凋亡)
图 17-2
消化性溃疡形成机制 17
二、病理变化
(一)胃镜(肉眼)下 1.胃溃疡 多位于胃小弯侧,近幽门多 见,约75%分布在胃窦部。
慢性胃溃疡好发部位示意图
2020/11/14
18
肉眼: 1、胃溃疡的外形和大
小; 2、溃疡边缘; 3、溃疡周围粘膜; 4、溃疡底部; 5、溃疡一般较深可达
肌层甚至浆膜层。
2020/11/14
24
四、病理临床联系
(一) 上腹部疼痛 与进食明显有关的上腹部节律性 疼痛(神经纤维增生)
(二)嗳气及反酸(幽门梗阻时胃排空受阻,胃内食物发酵) (三)恶心及呕吐(溃疡高度活动、疼痛明显伴有幽门梗阻) (四) X线钡餐检查-------龕影
2020/11/14
25
小结:
复习思考题:
2020/11/14
表面抗原免疫组化 肝细胞胞浆内HBsAg(DAB 显色)
38
(二) 渗出性病变
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
(三)增生性改变
1、库普弗细胞增生肥大 2、肝星形细胞(贮脂细胞)增生 3、肝细胞再生
2020/11/14
39
三、临床病理类型 (普通型、重型)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最常见)
示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使肝界 2020/11/14 板破坏(碎片状坏死),汇管区见较多的炎细胞浸润 45

《消化性溃疡》ppt课件

《消化性溃疡》ppt课件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 和行为习惯,减少心理应 激对溃疡的影响。
家庭和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 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 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 统。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出血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
预防措施
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 张,禁用或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易 导致溃疡出血的药物。
并发症风险评估
出血
消化性溃疡患者易发生出血并发 症,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 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采取止血措施。
穿孔
溃疡病灶穿透消化道壁层可导致 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等严重后 果。需及时手术治疗修补穿孔部
位。
梗阻
消化性溃疡可引起消化道狭窄或 梗阻,导致食物通过受阻。需根 据梗阻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如药物治疗、内镜下扩张或手术
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蛋、奶等,有助于溃疡愈合。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02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组织修复。
少量多餐
03
对于消化不良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
以减轻胃肠负担。
心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 信心。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黏膜 防御能力失衡、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遗传因素等。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和死亡率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常见病,发病率 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死亡率相对 较低,但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可导 致死亡。
年龄和性别分布
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 则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 性,可能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 惯有关。

小儿胃炎和消化性溃疡ppt课件

小儿胃炎和消化性溃疡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小儿胃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 振等。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
诊断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 血常规、大便常规等,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是确诊小儿胃炎的 重要手段。
家庭护理
01
02
03
04
观察病情
留意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 严重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遵医嘱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孩子用药,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保持休息
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疲劳。
心理支持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和恐惧。
饮食调理
软食易消化
避免刺激性食物
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对胃黏 膜的刺激。
生活规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 累和情绪波动。
药物治疗
制酸药
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疼痛和不适 感。
胃黏膜保护剂
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促进损伤的 修复。
抗生素
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减少溃 疡复发的风险。
其他治疗
内镜治疗
对于较大的溃疡或顽固性溃疡,可以考 虑内镜下治疗。
03
消化性溃疡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被胃酸和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通常发生于 胃和十二指肠。
分类
根据溃疡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根据溃疡的形态,可分为 圆形溃疡、线形溃疡和霜斑样溃疡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胃酸和蛋白酶的消化、幽门螺杆菌感 染、药物因素、遗传因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一、胃炎胃炎(gastrms)是指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引起的胃粘膜或胃壁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

根据病程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后者发病率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1.急性胃炎多为继发性,可由严重感染、休克、颅内损伤、严重烧伤、呼吸衰竭和其它危重疾病所致的应激反应(又称胃肠功能衰竭)引起。

误服毒性物质和腐蚀剂,摄人由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服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如乙酰水杨酸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食物过敏,胃内异物,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和各种因素所致的变态反应等均能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

2.慢性胃炎是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胃粘膜引起损伤的结果,小儿慢性胃炎中以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约占90%~95%,萎缩性胃炎极少。

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染: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印baterpyloh,Hp)所致的胃内感染是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活动性、重度胃炎中Hp检出率达90%~100%。

慢性胃炎亦有家族聚集倾向。

(2)胆汁反流:胆盐刺激减低了胃粘膜对离子通透的屏障功能,使得胃液中氢离子得以反弥散进入胃粘膜引起炎症。

(3)长期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如粗糙、过硬、过冷、过热、辛辣的食品,经常暴饮、暴食、饮浓茶、咖啡,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及类固醇激素类药物。

(4)精神神经因素·:持续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可使消化道激素如胃泌素等分泌异常。

(5)多种慢性病影响:如慢性肾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肝胆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其它因素:如X线照射、胃窦内容物滞留、遗传、免疫、营养等因素均与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1.急性胃炎发病急骤,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有感染者常伴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2.慢性胃炎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儿部位不固定,轻者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继而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

胃粘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

[实验室检查]1.胃镜检查为最有价值、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

可直接观察胃粘膜病变及其程度,可见粘膜广泛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有时可见粘膜表面的粘液斑或反流的胆汁。

Hp感染胃炎时,还可见到胃粘膜微小结节形成(又称胃窦小结节或淋巴细胞样小结节增生)。

同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和病理学检查。

2.X线钡餐造影多数胃炎病变在粘膜表层,钡餐造影难有阳性发现。

胃窦部有浅表炎症者有时可呈现胃窦部激惹征,粘膜纹理增粗、迂曲、锯齿状,幽门前区呈半收缩状态,可见不规则痉挛收缩。

气,钡双重造影效果较好。

3.幽门螺杆菌检测(1)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与培养:Hp培养需在微氧环境下用特殊培养基进行,3~5天可出结果,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

(2)尿素酶试验:尿素酶试剂中含有尿素和酚红,Hp 产生的酶可分解其中的尿素产生氨,后者使试剂中的pH值上升,从而使酚红由棕黄色变成红色。

将活检胃粘膜放人上述试剂(滤纸片)中,如胃粘膜含有Hp则试剂变为红色,此法快速、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0%以上。

(3)血清学检测抗Hp抗体:但即使是IgM抗体也可在清除了Hp几个月后仍保持阳性,限制了其诊断意义。

亦可用PCR法检测血中Hp的DNA。

(4)核素标记尿素呼吸试验:让患儿口服一定量同位素13C标记的尿素,如果患儿消化道内含有Hp,则Hp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产生C02,由肺呼出。

通过测定呼出气体中13C含量即可判断胃内Hp感染程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90%以上。

[病理]1.急性胃炎表现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固有膜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无或极少有淋巴细胞、浆细胞,腺体细胞呈不同程度变性坏死。

2.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见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细胞增生,固有膜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萎缩性胃炎主要为固有腺体萎缩,肠腺化生及炎症细胞浸润。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体检、临床表现、胃镜和病理学检查,基本可以确诊。

由于引起小儿腹痛的病因很多,急性发作的腹痛必须注意与外科急腹症、肝、胆、胰、肠等腹内脏器的器质性疾病,以及腹型过敏性紫癜相鉴别。

慢性反复发作性腹痛应与肠道寄生虫、肠痉挛等疾病鉴别。

1.肠蛔虫症常有不固定腹痛、偏食、异食癖、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有时出现全身过敏症状。

往往有吐、排虫史,粪便查找虫卵,驱虫治疗有效等可协助诊断,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肠蛔虫症在我国已经大为减少。

2.肠痉挛婴儿多见,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腹部无异常体征,排气、排便后可缓解。

3.心理因素所致非特异性腹痛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身心疾病。

原因不明,与情绪改变、生活事件、家庭成员过度焦虑等有关。

表现为弥漫性、发作性腹痛,持续数十分钟或数小时而自行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临床和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发现。

[治疗]1.急性胃炎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监测生命体征及呕吐与黑便情况。

静滴H2受体拮抗剂,口服胃粘膜保护剂,可用局部粘膜止血的方法。

细菌感染者应用有效抗生素。

2.慢性胃炎(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2)饮食治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

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服用刺激性食品和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

(3)药物治疗:①粘膜保护剂如次碳酸铋、硫糖铝、蒙脱石粉剂等。

②H2受体拮抗剂:常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③胃肠动力药:腹胀、呕吐或胆汁反流者加用吗叮啉、西沙必利。

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见消化性溃疡病治疗)。

药物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二、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捌'腆它胃肠道部位。

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婴幼儿多为急性、继发性溃疡,常有明确的原发疾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相近;年长儿多为慢性、原发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可有明显的家族史。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诸多因素有关,确切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溃疡的形成是由于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子(酸、胃蛋白酶、胆盐、药物、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与粘膜自身的防御因素(粘膜屏障、粘液重碳酸盐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一般认为,与酸有关因素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意义较大,而组织防御因素对胃溃疡有更重要的意义。

1.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酸和胃蛋白酶是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侵袭作用的主要因素。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基础胃酸、壁细胞数量及壁细胞对刺激物质的敏感性均高于正常人,且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抑制机制亦发生缺陷,故酸度增高是形成溃疡的重要原因。

新生儿生后1—2天胃酸分泌高,与成人相同,4~5天时下降,以后又逐渐增高,故生后2~3天亦可发生原发性消化性溃疡。

因胃酸分泌随年龄而增加,因此年长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婴幼儿高。

2.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功能决定胃粘膜抵抗损伤能力的因素包括粘膜血流、上皮细胞的再生、粘液分泌和粘膜屏障的完整性。

在各种攻击因子的作用下,粘膜血循环及上皮细胞的分泌与更新受到影响,屏障功能受损,发生粘膜缺血、坏死而形成溃疡。

3.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约为52.6%~62.9%,Hp被根除后溃疡的复发率即下降,说明Hp在溃疡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4.遗传因素消化性溃疡具有遗传素质的证据,20%~60%患儿有家族史,单卵双胎发生溃疡的一致性也较高,但其家族史也可能与Hp感染的家族聚集倾向有关。

O型血的人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其它血型的人高;2/3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家族成员血清胃蛋白酶原升高。

5.其它精神创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外伤、手术后、饮食习惯不当如暴饮暴食,过冷、油炸食品、气候因素、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降低胃粘膜的防御能力,引起胃粘膜损伤。

继发性溃疡是由于全身疾病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粘膜局部损害,见于各种危重疾病所致的应激反应(参见急性胃炎病因)。

[病理]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偶尔位于球后以下的部位称球后溃疡。

多为单发,也可多发。

胃溃疡多发生在胃窦、胃体交界的小弯侧,少数可发生在胃窦、胃体、幽门前方或幽门管内。

溃疡大小不等,深浅不一,胃镜下观察呈圆形、不规则圆形或线形,底部有灰白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

球部因粘膜充血、水肿,或因多次复发后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而导致球部变形,有时出现假憩室。

胃和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时称复合溃疡。

[临床表现]由于溃疡在各年龄阶段的好发部位、类型和演变过程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有所不同,年龄愈小,症状愈不典型,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各自的特点。

1.新生儿继发性溃疡多见,常见原发病有:早产儿、缺氧、窒息、败血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常表现急性起病,呕血、黑便。

生后2~3天亦可发生原发性溃疡。

2.婴儿期继发性溃疡多见,发病急,首发症状可为消化道出血和穿孔。

原发性以胃溃疡多见,表现为食欲差、呕吐、进食后啼哭、腹胀、生长发育迟缓,也可表现为呕血、黑便。

3.幼儿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相等,常见进食后呕吐,间歇发作脐周及上腹部疼痛,烧灼感少见,食后减轻,夜间及清晨痛醒,可发生呕血、黑便甚至穿孔。

4.学龄前及学龄期以原发性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脐周及上腹部胀痛、烧灼感,饥饿时或夜间多发,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严重者可出现呕血、便血、贫血。

部分有穿孔,穿孔时疼痛剧烈并放射至背部或左右上腹部。

也有仅表现为贫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常可伴发缺铁性贫血。

重症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如溃疡穿孔至腹腔或邻近器官,可出现腹膜炎、胰腺炎等。

如炎症和水肿较广泛,可出现急、慢性梗阻。

[实验室检查]1.粪便隐血试验素食3天后检查,阳性者提示可能有活动性溃疡。

2.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当前公认诊断溃疡病准确率最高的方法。

内镜观察不仅能准确诊断溃疡、估计病灶大小、溃疡周围炎症的轻重、溃疡表面有无血管暴露,而且可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又可采取粘膜活检作病理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还可以在内镜下控制活动性出血。

3.胃肠X线钡餐造影虽然应用较广泛,但此诊断手段不够敏感和特异。

(1)直接征象:发现胃和十二指肠壁龛影可确诊。

(2)间接征象:溃疡对侧切迹,十二指肠球部痉挛、畸形对本病有诊断参考价值。

因小儿溃疡浅表,钡餐通过快,检出率较成人为低,且假阳性率较高,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效果较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