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苏教版4年级下运算律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律》教案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和律》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符感

3.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正确、灵活地应用。

难点:发现并总结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书、本、笔。

教学设计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的已知条件,把这道题完整地复述一下。

(2)指名复述,并请其他学生对复述情况进行评议。

(3)学生各自列式。

(4)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把两个算式板书出来。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观察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2)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写出等式后,指名说出自己写的等式,教师板书。

(3)师生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小结: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4)你能创造两个符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并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来选择与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并进行分析、计算,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完全归纳是建立在多个而不是一个等式的基础上的,因此更有说服力。归纳抽象的过程显得层次清楚,步步逼近,易于学生发现和理解,能够培养学生十分强烈的符感。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通过例题发现规律。

(1)课件再次出示例1,提问:如果要算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

怎样列算式?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

①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②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依据上面两种方法可以列出怎样的等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28+17)+23=28+(17+23)。

(3)(课件出示)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吗?.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4)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5)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师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小结:等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位置不变,只是运算顺序不同,等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它们得到的和是相等的。

“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他们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三、组织练习

1.做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做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8题。

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做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3题。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

(2)全班共同订正。

(3)提问:为什么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相同?每组中哪道题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为什么觉得简便?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条运算律?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

的意思吗?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用呢?

第二课时《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

课件、书、本、笔。

教学设计

—、复习巩固

1.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提问:验算的根据是什么?

2.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请大家用符表示。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

A+40+60=40+60+A

(10+30)+50=10+(30+50)

20+50+30=20+30+50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探索欲望,明确学习目标。

二、新知探究

1.探究例题。

(1)出示教材第57页例2。

提问:谁能说出算式?

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29+46+54=

(2)谈话:对于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

(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将自己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学生的算式可能有:

29+46+54=75+54=129(人)

29+46+54=29+(46+54)=29+100=129(人)

29+46+54=46+54+29=100+29=129(人)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这样计算的理由。

(5)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6)教师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对于这类简便计算,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因此设计教学时完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他们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探究“试一试”

(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