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案一)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化学研究些什么》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开篇章节,具有开启学生化学学习之旅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启蒙性,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3.能识别常见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
【教学难点】: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化学现象,但对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还比较模糊,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基本概念。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信息。
2.归纳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区别。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图片或视频,如镁条燃烧、铁生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这些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那么化学到底研究些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沪教版)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化学概念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3、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的现象,初步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化学探究过程,理解观察与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学会观察、比较与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感受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教学方式:科学探究、交流讨论教学过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生锈 B.镁带燃烧 C.石蜡熔化 D.加热铜丝变黑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A.一定会发光和放热B.一定会有颜色变化C.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一定有新物质生成3.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酒精挥发 B.火药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C.电灯发光、食物腐败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湿衣服晾干。
4.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不同()A.海水蒸发B.冰雪融化C.动植物腐败D.山体滑坡5.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A.发光 B.放热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蜡烛变短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易被点燃B.木炭能燃烧C.金刚石特别坚硬 D.铁易生锈7.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我会生锈二、填空题8.下列叙述中画线的部分属于A、B、C中的某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反应条件 B.反应现象 C.结论和反应结果给碳酸氢铵加热( ),试管内壁有液体出现( ),这是生成的水珠( ),闻到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这是氨气( );再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处,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证明还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9. 判断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用序号填空)(1)木材制成桌椅,(2)冰雪融化,(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4)酒精挥发,(5)铁丝弯曲,(6)食物腐败,(7)水结成冰,(8)钢铁生锈(9)葡萄酿酒,(10)煤油燃烧,(11)人的呼吸,(12)电灯发光。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4篇)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4篇)高中化学教学研究(4篇)研究一: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这篇研究探讨了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通过对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进行分析和评估,本研究发现,适当的实验设计和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研究二:探索性研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探索性研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一组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和传统讲授教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探索性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可以采用探索性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三:数字化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本研究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使用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在线研究平台等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研究体验和互动性。
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研究四: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给予学生问题和情境来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
以上是四篇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文章,分别探讨了化学实验应用、探索性学习方法、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启发式教学法的效果。
这些研究结果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指导和教学改进的建议。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精选17篇)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精选17篇〕篇1: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目的:认知目的: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情感目的: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理解观察与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内容:导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构造、用处与制法的根底自然学科。
它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故在学习时,因注意实验的操作及观察观察的内容:主要是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等;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例如发光、发热,火焰的颜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变化后生成的气体的颜色、状态等;P.S.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雾: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实验1:蜡烛燃烧的实验观察点燃前:红色固体,燃烧时:黄色火焰,放出热量,蜡烛熔化为液体,有局部蜡油凝固,有少量黑烟生成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白瓷板上有黑色的粉末状固体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白烟”:能被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有水雾产生迅速参加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火焰后:产生白烟实验2: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橡皮塞蹦出实验解释:经酒精灯加热后温度升高,使火柴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的`气体压强急速增大,将塞子弹出实验3: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实验实验现象:有特殊气味,葡萄糖、砂糖灼烧后变黄,变黑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的变化,如三态变化等;化学变化:通常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如蜡烛燃烧等;〔2〕化学变化的特征,或者说,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分就是有新物质产生举例:石墨在高温高压,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俗称钻石〕,该过程是化学变化石墨、金刚石经点燃,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3〕化学反响的现象:一般会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特别注意,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说课辅导教案
初中化学说课辅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4. 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3.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1.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出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讲解:
(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及变化的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反应等方面。
(2)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化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其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合成和分解等方法。
3.讨论:
(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纯净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单位,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4.总结:
通过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以及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
1. 阅读相关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2.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点燃
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思考题:水为什么能进入集气瓶?为什
么水只进入了1/5而不是全部呢?
思考题: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有 下列错误操作,其中会使测定结果 小于1/5的是(ABD ) A、红磷的量不足 B、装置漏气 C、实验时未用止水夹 D、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进行读数
• 酒精挥发、玻璃杯摔成碎片、 • 食物变质、不锈钢管制成防盗窗、 • 钢铁生锈、燃放鞭炮、 • 动植物呼吸、纸燃烧、 • 水结成冰、轮胎爆炸
例题讲解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13株洲中考)下列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瓷碗破碎 B.酒精挥发 C.石蜡融化 D.酒精挥发 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 化属于 (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舍勒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 方法制得了氧气。
(1742~1786)
普利斯特里
(1733~1804)
拉瓦锡
(1743~1794)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第 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 氧气 和 氮气 组成的。
一、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
1、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密闭 容器内的O2,使瓶内气压减少, 打开止水夹后,在大气压的作 用下,烧杯中的水倒流进瓶中, 占据了瓶内原O2的体积。
注意:
(1)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 生成气体及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是不能作为判断 化学变化的依据 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如:自行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3)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 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表现:一般是形状、状态改变等实例: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电灯发光等特征:有 生成化学变化: 表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等现象实例:光合作用、动植物呼吸、蜡烛燃烧、铁生锈描述物质:色,味,态,两点(熔点、沸点),两度(密度、硬度),六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判断:通过感官感知、仪器检测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铜能导电、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等 描述物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 毒性、酸碱性、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等性质判断:是否是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铁能生锈、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红磷能燃烧等精选题1.折断铁丝是 变化,这是因为 ;铁丝生锈是 变化,这是因为2.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1)0℃时水结成冰(2)汽油可以燃烧(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4)酒精易挥发(5)煤气燃烧(6)鸡蛋发臭(7)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3.阅读下列短文,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①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氧气不易溶于水;③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重;④将纯氧吹入炼钢炉中,可以提高炉温,用于炼钢;⑤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铁丝、木炭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⑥氧气具有氧化性。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物质性质二、蜡烛燃烧的探究图1-14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4)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1-14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问:如何证明蜡烛燃烧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精选题1、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将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可观察到在燃烧过程中可观察到石蜡先再燃烧,由此可知变化中伴随着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教案 1.2.3 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复备栏【明确目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一只空杯里有物质吗?如果有是什么?2、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空气是单一物质组成的吗?3.你有办法获得空气吗?【新知导学】:阅读第13页完成下面导学1、红磷燃烧消耗了瓶中空气里的 ,生成了固体,致使瓶内气体减少而压强降低,导致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广口瓶中,且约占容积的。
2.你有办法证明空杯里有物质吗?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一)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固体红磷燃烧消耗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容器内减小。
打开止水夹后,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填“大于”“等于”“小于”)消耗掉的气体体积。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复备栏3.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气管的一端插入水中, 。
在导管口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③把燃烧匙内的足量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红磷继续燃烧产生浓厚的 ,放出热量。
④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4.实验问题思考:(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的气体是;(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吗?;(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5.实验结论:。
6.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红磷燃烧:活动二、拓展视野:阅读P14完成下列问题国科学家和国化学家分别制得了氧气。
国化学家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空气成分:科学家通过各种实验测定,说明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体积分数提示: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不是固定不变的。
复备栏2.问题讨论,展示提升对“思考与交流”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讨论:(1)该实验为什么不宜用蜡烛代替红磷?通常对该实验的反应物选择有什么要求?(2)你认为该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步骤有哪些?(3)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或大于)空气体积的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偏小的原因:;偏大的原因:。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沪教版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24张PPT)
能与….反响、易分解、不稳定、有毒、 可燃性、氧气能助燃、酸性、碱性、 钢铁易生锈……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 热……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 的属性,而变化那么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表达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 汽油可燃烧
变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化 时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 化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后
记录四个实验的现象
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 化学变化
无 物理变化
有 化学变化
无 物理变化
乳白色、固态、圆柱等形状 石蜡熔化,火焰分三层,外 焰最亮,内焰最暗
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还伴随着吸 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 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 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 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交流与讨论——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表达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 等过去时
汽油在燃烧 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性质
决定
反映 变化
二氧化碳灭火
酒精作燃料
石墨做铅笔芯
经典例题
知识点1: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5篇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5篇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
接下来是关于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教学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包括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硫酸、氢氧化钠等。
同时进行实验台的清洁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2. 实验操作:将试管架装好,用试管夹夹住一个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同时进行必要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实验总结: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总结,总结出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板书:
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目标: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2. 实验操作
3. 数据记录
4. 结果分析
5. 实验总结
思考问题: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原理是什么?
实验要点: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实验环境:实验台清洁整洁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避免意外发生。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清理实验器材并检查实验环境的整洁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整洁。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第02课 化学研究些什么-九年化学上册基础预学(沪教版)(解析版)
【暑假零起点】2022-2023学年九年化学上册基础精品课程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2课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会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类型。
【重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蜡烛燃烧实验:(1)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
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2)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燃烧有水生成(3)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4)取一小段粗玻璃管,将一端置于火焰中,观察现象:玻璃管口上端有白烟冒出,火焰中有石蜡蒸气(5)吹灭蜡烛,观察现象:吹灭瞬间,看到一缕白烟,熄灭后,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固成的固体小颗粒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只是形状、状态或体积等改变。
比如:酒精挥发、玻璃破碎,冰融化和水结冰等。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如:酿酒、造醋、光合作用、物质燃烧和金属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
许多事实表明,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1 学案
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5.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习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三、同步导学引入: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知识点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蜡烛燃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点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6.葡萄糖,砂糖,面粉等物质加热。
7.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8.煤或石油的利用。
9.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先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结晶牛胰岛素。
四、基础巩固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物质的与;物质的与;物质的与。
2.物理变化:没有的变化。
如:。
物质三态间的变化都是变化。
3.化学变化:有生成的变化。
如。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等方面。
6.化学性质:物质在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7.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有、、、、等。
有了这些现象物质(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这些现象。
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化学变化有生成。
五、拓展提高1.(2009年·哈尔滨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2.(2009年·广东肇庆市改)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玻璃破碎3.(2009年·湖北黄岗)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B.西瓜榨汁C.石蜡熔化D.白磷自燃4.(2009年·湖北孝感)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B.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器皿5.(2009年·山东烟台)“民以食为天”。
九年级化学上(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沪教版 教案
沪教九上《1.0 开启化学之门》全章教学设计3(讨论稿)同学们,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一门很有趣味、很有用处的自然学科——化学。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到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和身上。
在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
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概念。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化学研究些什么?【课前准备】[学习任务]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结果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了解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认识一些简单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并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
[知识准备]1、回忆一下,初二生物实验中哪个用到了澄清的石灰水?用澄清的石灰水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初二物理所学的知识,举例说出什么叫物质的熔点、密度、沸点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
3、通过看书自学、询问他人、查阅资料和浏览互联网等形式,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实例,留待课堂讨论发言时用。
你能举例说出身边的一些化学变化现象吗?[物质准备]1、自备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准备参与课堂实验的观察与思考。
2、准备一个鸡蛋和一瓶白醋,准备参与课堂实验探究活动。
【课堂学习】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讨论交流]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物质”、“物体”这两者概念相同吗?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什么叫科学探究?如何进行科学探究?5、如何观察一个化学实验?做化学实验应注意些什么?[实验探究]1、按课本第4页“观察与思考”中要求进行点燃蜡烛的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写在书本相应的空白处。
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
点燃 点燃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二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1测定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容器内,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步骤:(1)先向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并将剩余容积分为5等份,加以标记;(如图所示)(2)连接仪器;(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燃烧匙中加入足量红磷,夹紧止水夹;(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6)燃烧结束,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3药品:红磷(P ) 性质:暗红色固体4红磷燃烧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表达式:P O 2P 2O 55.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6.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 五分之一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该气体难于水,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7注意事项:(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气密性不好,最终进入瓶中的水 偏少 ;(2)实验中要用 足量 的红磷,以保证集气瓶内的氧气被完全消耗。
否则,最终进入瓶中的水 偏少 。
(3)实验前,止水夹要夹紧,防止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沿导管逸出,而使最终进入瓶中的水 偏多 。
(4)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否则会有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使最终进入瓶中的水偏多。
(5)实验结束后,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如果过早打开止水夹,装置中气压比较大,使最终进入瓶中的水偏少。
8思考:能否用蜡烛、木炭、镁带、铁丝代替红磷答:蜡烛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镁带燃烧消耗氮气,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结论:选择药品原则:(1)在空气中能燃烧(2)只消耗氧气(3)燃烧不产生其他气体9本实验的不足:(1)五氧化二磷有毒,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2)该实验一定会有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散到空气中,使结果偏高。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主题: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金属元素的性质;
2. 掌握金属元素的应用;
3.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金属元素的研究。
二、学习内容:
1. 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结构特点;
2. 金属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金属元素的研究方法:利用实验和观察对金属元素进行研究。
三、学习过程:
1. 观察实验:观察各种金属元素的外观和性质;
2.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研究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3.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拓展阅读:
1. 金属元素的发现和应用历史;
2. 现代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3. 金属元素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掌握了金属元素的研究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深入研究金属元素,发现更多的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金属元素实验报告;
2. 阅读拓展阅读内容,写一篇小结文章;
3. 设计一个金属元素的研究课题,并进行实验。
七、学习评价:
根据学生对金属元素性质和应用的理解程度、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
基于生活化学实验的学科观念启蒙——“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评析
“ 学性 质 ” 从 简 单 的生 活 化 趣 味实 验 逐 渐 过渡 化 , 到要 求较 高的 自主探 究实验 。
2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 ) 学 重 难 点 1教
食 物发生腐败后 , 会散发出难闻 的气 味 , 明有一种 说
有 异味的气体产生 。这就是今 天要一起学习 的物质
基 于 生 活 化 学 实 验 的 学 科 观 念 启 蒙
一
“ 学研 究 些什 么” 第 一课 时) 学设 计及 反 思 、 析 化 ( 教 评
口 王 路 路 陈 凯 任 宁 生 龙 琪
1 .江 苏南京 晓庄 学院生物 化工- 9环境 工程学 院;.南京 晓庄 学院教师教育 学院 2
学生 : 不是 。烧 水 时 , 产 生 很 多 水 蒸 气 , 会 水 蒸气 只是 液态 水蒸 发 的结果 。 因为没有 新物 质生
成 , 以不是 化学 变化 。 所
化 的特点 中 , 同学 们 发 现 两种 变 化 中二 者最 大 的
区别 是 什 么 ?
教师 : 回答得 很 好 !状 态 的改 变 可 能 为 我们
重点 : 化学 变化 与 物理 变化 的本 质 区别 。
《 学仪 器. 实验 》 2 教 I b 第 8卷 2 1 0 2年 第 4期
・ 7 1 ・
变化 的分类方式——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师 : 物理 变化 特点是 没有 新物 质生 成 ; 学 化
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的 特 点 是 有 新 物 质 的 生 成 。从 化 学 和 物 理 变
关 键 词 化 学 变化 教 学设 计 教 学反 思 教 学评 价
1 教 学 设计 思 路分 析
难点 : 化学 变化 和物理 变化 的辨别 比较 , 化学 性 质和 物理 性质 的概念 。 ( ) 学方 法 2教
化学教研活动研究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因此,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当前化学教研活动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研究背景1. 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2.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实验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2)实验教学过程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3)实验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意义(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3)有助于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目标1. 探索核心素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2.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体系;3.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1)知识素养: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2)能力素养:具备观察、分析、推理、实验操作等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1)实验内容选择: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实用性、探究性和创新性;(2)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3)实验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
3.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1)优化实验教材,提高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3)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实验需求;3. 实验研究法:设计并实施实验,验证研究成果;4. 案例分析法:对实验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提炼成功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如何观察一个化学实验?做化学实验应注意些什么?
[问题研究]
1、想一想,在课堂上共有几个实验有“白烟”产生?为什么会有“白烟”这种现象?如果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这些“白烟”,都能点着吗?
2、根据本节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观察一个化学实验?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可能有哪些?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有人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这句话正确吗?
4、普通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此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对此问题
你的答案是:
你的判断依据是:
经过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与交流后,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和结论是: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实验探究]
完成课本第14页“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与同学共同讨论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后将结论填入下表。
1、什么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你能举例说明吗?
2、物质由元素组成。
大胆地猜想和推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会变化吗?
3、已知油中都含有元素碳(C),想一想,为什么水不可能变成油?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讨论交流]
1、煤和石油除了可当作为燃料使用外,说说它们还可进行哪些综合利用。
1、通过完成课本第15页“交流与讨论”中的课外调查或访谈,你对“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又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
识?
[实验探究]
取一根火柴,去掉火柴头后,迅速将火柴梗插入酒精灯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发生的变化。
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对酒精灯火焰有什么新的认识?
[观察思考]
1、学完这一节后,仔细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些现象,请你分别举出几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事例。
2、仔细观察家中燃气灶具点火后发出的火焰颜色,请你猜猜同时有什么新物质生成?请设计实验证实或否定你的猜测。
【练习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将它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
B. 烧制瓷器
C. 汽油挥发
D. 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2、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 B.状态
C.气味 D.可燃性
二、非选择题
3、在常温的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溶或难溶)溶于水。
蔗糖受热变黑,发生了变
化,因为该过程中生成。
4、在化学实验室里,不要用手接触,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的气味和尝任何的味道。
5、植物在呼吸和光合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吗?这两种变化都能释放出能量吗?为什么?
6、请你举例说明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什么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7、有热量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请举例加以说明。
【课外学习】
[拓宽视野]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例如,在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发生了石蜡的熔化、汽化等物理变化。
但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例如,将石蜡放在试管中慢慢加热,石蜡熔化,然后再冷却,石蜡又凝固,在这个变化的全过程中,就只有物理变化而没有化学变化。
根据物质发生的变化可确定物质的性质。
一般讲: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到或可用仪器间接测出,化学性质则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