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设计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三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思想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喜爱历史,学生学习热情高、课上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善于小组讨论学习,学习氛围浓厚。
但是由于接触历史课的时间不长,学生基础又相对薄弱,所以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做好铺垫,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层层解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明朝文化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代中国的象征---天安门,世界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中华民族骄傲--万里长城。
大家知不知道这些建筑都是在中国的什么时期建筑完成的?关于明朝,外国史学家评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2016年人教版)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1.左图是古代某城市的平面图,你认 为是哪个城市? 2.从图中看,该城市由哪几部分组成? 宫 形城,、由皇一城条、中内轴城线和纵外贯城南在。北布整,局个对上北称有京展什城开么平,特面均点呈衡?“布凸局”,字形 成了完整和谐的巨朝
北
紫禁城 宫城
京内
城
这两部书都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出巨大影 响。
归纳知识点
科技名著
1.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李时珍 ,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
出《本草纲目》 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
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被翻译成多种
文字。
2.明代科学家 宋应星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出了 一部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这部巨著对我国古代 农业和手工业 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 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 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 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 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 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 ,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
新授
《农政全书》是一部农学巨著,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 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 牧养、制造、荒政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 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 的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城
平
面
图外
城
《皇都积胜图》
2020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精品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❷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本草纲目》书影)你看它的目次为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禽、兽、人等部。
……至于动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珍先描记比较低等的虫、鱼、龟、鳖之类;再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禽、兽和人等。
这与现代动物分类学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相吻合。
说明他的分类是科学的、合理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的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2.抢答问题: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 答案提示:(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多媒体出示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学生读教材回答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提示: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二)北京城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展示图片《故宫》《北京天坛》等)朗读课文(80页“明朝北京城……”到“皇家建筑群”两段文字),提问:营建紫禁城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明朝的北京城是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一群怀揣着理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研究写成著作的学者们,在当时既不受世人的重视,更遑论受当政者的青睐了。
通过材料的分析学生会感受到科学工作者落寞的背影,更认识到没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科技发展的绊脚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
新课探究
宋应星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宋应星
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朝著名科学家。一 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 研究,他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 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探究
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
等著书。徐光启Fra bibliotek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探究
著作:《农政全书》 主要内容: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 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 等大类。 地位:此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 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 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地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 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影响: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还
陆续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探究 总结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家:
战国时医学家(四诊法)——扁鹊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华佗 汉末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唐代医学家(《千金方》)——孙思邈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李时珍
影响: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九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探究 材料研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
谷而贱金玉’之义。” 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 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这样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工、重实学的思想。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以及文学艺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历史背景,对我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作品,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认识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科技成就的原理及其影响,建筑和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学习平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三个方面的发展。
科技方面,包括农学、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的进步;建筑方面,主要介绍了故宫和明长城等代表性建筑;文学方面,则以《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为代表,介绍了明朝文学创作的繁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状况,认识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明朝这一历史时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这些领域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状况,认识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科技、建筑和文学领域的发展特点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实例,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课件,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是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起止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材质
象征意义
作用
目的
壹
贰
叁
故宫在古建筑的作用地位
博物作用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其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
嘉靖十三年,乡试,李时珍落选。嘉靖十六年,乡试,李时珍落选。嘉靖十九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李时珍与仕途决绝,全身心地投入艰苦而又漫长的医药科学实践和研究之中,直至成为一代大家。
内容
d.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了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a.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
遗产价值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学术价值
故宫学是故宫博物院于2003年提出的,故宫学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宫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六个方面。
警徽与臂章
秦长城
明长城
抵御匈奴南下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土筑
明长城多用砖石砌筑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因为它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 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
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内容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绘有120多幅插图,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第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提升历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科技名著。
难点:小说和戏剧。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明朝时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戏剧三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技名著1.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2.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3.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二、雄伟建筑1.明长城2.北京城三、小说和戏剧1.罗贯中和《三国志通俗演义》2.施耐庵和《水浒传》3.吴承恩和《西游记》4.汤显祖和《牡丹亭》。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测试+导学案
【知识梳理】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1明朝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明朝的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著了《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明长城1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侵扰。
2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北京城1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2朱棣“靖难之役”胜利后,1421年迁都北京。
3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
宫城即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
是木匠蒯祥(kuǎi)等人设计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小说和艺术1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成书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运用白话文描写故事进程和任务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出现明中期,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书法绘画明朝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
1戏剧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课前预习】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0、明朝书法名家,绘画名家。
11、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同步测试】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明朝时期,收集了1800多种药物,11000多个药方的“医学巨典”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6课。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科技:介绍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如水稻栽培技术、瓷器制作工艺、货币制度等。
2.建筑:介绍明朝时期的重要建筑,如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等,以及建筑风格和特点。
3.文学:介绍明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以及文学流派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历史背景,对明朝的皇帝、政治制度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科技、建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明朝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如水稻栽培技术、瓷器制作工艺、货币制度等。
3.操练(15分钟)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人教版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农政 全书》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生 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 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 全书 ” 徐光 分为农本、田制、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启 农事、水利 、农器 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 等大类 关于 农学 的创新研究成果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
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
2.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
3.明朝古典小说的思1.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 内容 《本草 全书190多万字,共 李时 纲目》 记载了药物1800多 珍 种;收录药方一万 一千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 天工 宋应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 开物》 星 业和手工业的所有 生产、加工部门 地位 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 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 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北京城
1.营建紫禁城 的基本情况。 明朝的北京城 是明成祖时, 在元大都的基 础上,经过大 规模的扩建和 改造发展起来 的。
北京城的特色是什么? 结构怎样?
1、雄伟的北京城 ——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a、修于——明成祖 b、基础——元大都 c、北京城(京城、皇城、宫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秦长城秦始皇大修长城,在把秦、燕、赵等国北部
的长城连接起来的基础上,还加以增筑、扩建,筑成 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秦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 意义
抵御匈奴南下
明长城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 土筑 置靠南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 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纽带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三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繁荣景象,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科技、建筑与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明朝时期这些领域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状况。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明朝时期文化繁荣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4.教师讲授: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30张PPT)
2.2 北京城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 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 今称故宫,由匠人蒯祥[kuǎi] 设计,是北京城的核心。皇城 在宫城的外面面,周长9000多 米,设有6个门。内城又在皇 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 有9个城门。外城在内城南面, 设有7个城门。
地位 :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 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 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 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天工开物
宋应星(1587- 1661 年),字长庚,奉新 (今江西)人,万历举 人,明末科学家。明亡 后弃官归故里,潜心实 学,著述较多,以《天 工开物》最为有名。
2.2 北京城
2.2 北京城
公元1369年到1391年间,朱元璋先后分封皇子二 十四人及从孙一人为藩王,驻守全国各地,以拱卫京 师。朱棣(d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多次受命参 与北方军事活动。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 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 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朱棣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 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 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1 明长城
修筑目的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
修筑起始点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长达万余里
长城构成 历史地位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构成,沿 线设立卫所,驻扎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 修建道路连接,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成就,丰 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 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 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书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俗称《三国演义》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作者: 罗贯中
地位: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
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三、小说和戏剧
1.小说:
书名:《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内容:以官逼民反为主 题
三、小说和戏剧
1.小说:
书名:《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成书时间:明代中期 评价: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 神话小说。
4.某部小说有如下描写: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 戒,絮絮叨叨,心中抱怨;沙和尚,囊囊突突,意下畴躇;孙 行者,笑唏唏,要施手段。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部小说是 (C)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有机本物草,纲从低目等》动地物、位/价值:这部巨著,总结了我
国植物古,代到药高级物动学物成、植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 世物体现,界了符医生合药物自然进史进化上化论占规的律思有,重要地位。
想。
药物分 类
药物介 绍
药物形 态
一、科技名著
2.《天工开物》
姓名:
宋应星
生活年代: 明末
身份:
科学家
代表作: 科技著作 《天工开物》
它反映了明代
(B )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④航海业的发展盛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北京城是哪位皇帝
在位时在原有基础上修建的( D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1新人教版
艺术(yìshù)
(1)书法名家—— 董其昌
(2)绘画(huìhuà徐)名渭
家——
汤显祖 《牡丹亭》
(3)戏曲名家——
第三十页,共33页。
明清小说一览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书名
作者
《三国演义(sān ɡuó yǎn yì)》
罗贯中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主要(zhǔyào)内 叙述东汉容末年和三
国时期的政治和军 事斗争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5.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xià mian)哪一组搭配 是错误的?
C A.大闹天宫——《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黛玉葬花——《西厢记》 D.武松打虎——《水浒传》
第三十三页,共33页。
第三页,共33页。
《本草纲目》是具有世界性影响(yǐngxiǎng) 的博物学著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
第四页,共33页。
《天工开物》封面(fēngmiàn) 及插图
第五页,共33页。
《天工开物》分 上中下3卷,共18 章,约5.3万字, 附图(fùtú)123幅 ,迄今已有多种 外文译本。
第十七页,共33页。
故宫 (g布ùg面局ō图n严g整)平,方 城十字街,南北 (nánběi)中轴线 突出,东西建筑 对称展开,宫城 外有皇城,皇城 外有京城,以万 岁山为中心。
第十八页,共33页。
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 府、城垣[yuán] 、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 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shèshī)。 其中最为雄伟壮丽是紫荆城,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各 类殿宇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 建筑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
科技 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末) 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末) 明朝的科技、 建筑与文学 建筑 北京城 明长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文学 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 吴承恩《西游记》(明朝中期)
戏剧
汤显祖《牡丹亭》(明)
三、【当堂达标,反馈矫正】 1-5CBBDB 6-10CCCAD 四、【课后巩固,学以致用】 1-5DCBAB 二、材料分析: 6 (1)扁鹊 创造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北中医沿 用 (2)《伤寒杂病论》 医圣 中医理论和治 病原则奠定基础 (3)麻沸散 华佗 (4)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元末明初,该书是我
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 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
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生活于
明中期,该书是一 部充满浪漫主义气 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西游记》——大闹天宫
3.戏剧
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明朝 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 表作《牡丹亭》。
《牡丹亭》惊梦片段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座落于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 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 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于地势 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 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嘉峪关 ——“天下雄关”
辽东
临洮
嘉峪关
比 较 秦 : 长 城 与 明 长 城 有 什 么 不 同 之 处 ?
明朝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明进入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阶段 有何表现?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活于 元末明初,该书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
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也生活于
2.通过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明长城示意图》,培 养读图、识图能力。 3.归纳明朝三大科学巨匠和巨著,分析明代中国传统科技发 展的特点及原因。 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1.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明 朝 科 技 著 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医药学 宋应星:《天工开物》—百科全书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
与文学
雄伟壮观的长城是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
迹,但是,它只是
明清文化的一个侧 面,今天,我们走 进历史„„
【课标要求】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
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
《天工开物》。
3.北京城(京城、皇城、宫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
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明 朝 北 京 城 平 面 图
皇城Biblioteka 宫城京城外
城
故宫鸟瞰
明承天门(今天安门)
北京明代皇极门
乾清宫
北京天坛
——明长城
鸭 绿 江 嘉峪关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学
李时珍
《本草纲目》插图
《本草纲目》成就与影响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 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 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学习和 研究中国医药学的必读经典,并 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为世界医药 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东 方药学经典”。 《本草纲目》不同语言版本: 日文、拉丁文、法文、德文、英
文、俄文等。
宋应星(1587-?),明朝
末年人,杰出科学家。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
徐光启
《农政全书》
2.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山海关近影
山海关
辽东
秦 长 城
临洮
嘉峪关
山海关
明 长 城
嘉峪关
嘉
峪
关
辽东
秦 长 城
临洮
嘉峪关
山海关
明 长 城
——明北京城
雄伟的北京城
1.修于明成祖 2.基础元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