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通用版)特训: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六章 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 第六章 生态系统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之美.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发展要求说明“活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不作分组实验的要求,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展示给学生看。

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一、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指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态系统的稳态使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调节.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主要调节作用).如图A。

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作用: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种群数与植物种群数之间的反馈调节,正反馈: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特点:暴发性的,经历的时间很短结果:使生态系统常常远离稳态,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破坏破坏作用。

实例:湖泊生态系统受污染后的反馈调节,三、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1、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原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之后,自动调节平衡功能受到损害,生态系统稳态就被破坏。

2、破坏因素①自然因素:②人为因素:3、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与生态后果,以便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定,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阅读课本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是什么?提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7届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特训: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含解析

2017届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特训: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含解析

第一部分专题六第2讲一、选择题1.(改编题)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D)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群落。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个体的总和,而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不是同一物种。

群落由一个区域内的全部种群组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D)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解析:分析图形可知,该图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2017·衡水中学调研)动物生态学家对某林区周边区域进行了四种经济动物(M、N、O、P)的调查,所得结果如下:这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中M的种群密度最小,且各物种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处于最高营养级.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 ) A.动物的营养级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B.只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C.四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只一种D.M动物一定处于第五营养级解析:动物的营养级不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用标志重捕法,但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于N、P 处于同一营养级,M动物有可能处于第四营养级。

2018年高考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汇编知识点16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2018年高考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汇编知识点16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理适合的观看比率,答案分析附后。

封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 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1.(2018·全国卷Ⅲ· T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拥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检查。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花费者B.黑光灯传达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检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研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分析】选 B。

此题主要考察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和信息传达功能 ,种群等有关知识。

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 ,属于生态系统的花费者 ,A 项正确 ;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 ,它发出 330~400 nm 的紫外光波 ,故黑光灯传达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经过紫外光传达的 ,属于物理信息 ,B 项错误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检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是一种依据昆虫趋光性的特色检查相对密度的方法,C 项正确 ;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 ,进而能够统计必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D 项正确。

2.(2018·全国卷Ⅰ· T29)回答以下问题 :(1)大自然中 ,猎物可经过迅速奔跑来逃走被捕食,而捕食者则经过更迅速的奔跑来获取捕食猎物的时机,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使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依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益于增添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添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经过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分析】 (1)不一样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互相影响中不停进化和发展即协同进化 (共同进化 )。

(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 ,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益于增添物种多样性, 在这个过程中 ,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添的方式是捕食者常常捕食数目多的物种, 防止出现一种或少量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场面,为其余物种的生存供应时机。

2018届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18届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考点二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②定量定时分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 自身 呼吸消耗 ;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 分解利用 ;d.未 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 ”。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d 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考点二
依据。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 种类 而非生物数量。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 4 个易错点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 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 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和丁分别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 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乙),A 项错误;种群数量达到 环境容纳量后在 K 值上下波动,保持相对稳定,B 项错误;群落是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 项错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 形成与无机环境密切相关,D 项正确。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 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试题
解析
►角度一 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判断
1.(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
是( B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②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 CO2 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 CO2 量,则生态系统处于相对 稳定阶段 ;
③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 CO2 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 CO2 量,则生态系统往往处于 衰退阶段 。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含答案 精品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含答案 精品

第1讲 种群与群落[主干知识——串一串][基础小题——练一练]题组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辨析关于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的6个易错点(判断正误)(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提示: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会降低出生率。

(4)某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

(×)提示:在“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前逐步增大,之后又逐步降低。

(5)“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增长曲线。

(×)提示: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并不等同于“J”型增长曲线。

(6)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提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

2.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当首领和争夺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解析:选C 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A错误;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还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B错误;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当首领和争夺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C正确;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雄性争当首领和争夺配偶会加剧,出生率不一定升高,D错误。

3.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

2018年高考生物 分类训练及参考答案

2018年高考生物 分类训练及参考答案

分类训练及参考答案第1卷一、单选题1、据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2、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浓度及植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3个B.绿色植物吸收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是第45小时C.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D.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3、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雄果蝇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体细胞中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B.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C.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DNA数均为8条D.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4、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控制猫皮毛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随机的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另一条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而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基因型为X A Y与X a X a的亲代杂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雄性子代全为黑色,体细胞中可检测到巴氏小体B.巴氏小体上的基因不能表达的原因主要是翻译过程受阻C.表现型为黑橙相间的子代体细胞中可检测到巴氏小体D.其反交的子代中表现为黑橙相间的个体不能检测到巴氏小体5、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浓度差的大小与①过程的速率无关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载体C.温度不会影响②和③过程的速率D.吞噬细胞可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6、下图中的Bcl-2基因可阻止细胞凋亡,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2021学年)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2021学年)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全部内容。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B.不同生态系统存在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就高的特点C.向人工池塘生态系统投放饵料能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水稻生长整齐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时,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属于化学防治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降低物种多样性D.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3.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Z12­1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Z12­1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5.“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第六单元 专题2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第六单元 专题2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课件
专题二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 球性的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物种
食物链(网)
自我调 节能力
就地 易地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0%~20% 全球性 循环性
抵抗力 恢复力
人口过 快增长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2016·全国课标卷Ⅲ,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 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2.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
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__同__化__量____。 (2)______同__化__量__-_呼__吸__量____=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 _____上__一__营__养__级_____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 (4)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 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 的能量。
3.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与“三类功能” (1)巧辨信息种类 ①通过行为(肢体语言)传递——__行__为___信息 ②通过色、声、磁、温度等传递——__物__理__信息 ③通过化学物质(或气体)传递——__化__学___信息 (2)速记信息传递功能 ①对“个体”——强调__生__命__活__动___所必需 ②对“种群”——强调“_种__群__繁__衍___”所必需 ③对“生态系统”——强调“调整_种__间__关__系_”及“_维__持__生_态__系__统__稳__定_”。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聚焦新课标:2.2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3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2.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选择性必修2 P52图3-4)(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选择性必修2 P54正文)( ) 4.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选择性必修2 P55图3-5)( )5.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选择性必修2 P58正文)( )6.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选择性必修2 P63正文)( )7.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形式进行。

(选择性必修2 P61“思考·讨论”)() 8.碳循环中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导致了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

(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9.生物富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选择性必修2 P64正文)( )1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选择性必修2 P69正文)( ) 1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 )1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选择性必修2 P75正文)( )13.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贵阳市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贵阳市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生态系统(一)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三)组成关系(四)功能: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一)非生物的物质(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二)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三)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四)分解者:为异养型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五)各成分相互关系(如图)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3、对食物链的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2018年高考生物提高训练专题卷: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教育文档

2018年高考生物提高训练专题卷: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教育文档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的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第一营养级D.生物多样性包括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答案】C2.研究人员调查持续多年种植水稻的农田,发现生物群落发生了一些显赫变化,无益昆虫时常爆发,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泥鳅、田螺等动物逐渐减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农田群落的这种变化是长期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群落演替B.农田群落中的无益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C.群落中信息传递可调节青蛙和无益昆虫间的种间关系D.群落发生了显赫变化可能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有关【答案】A3.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安定状态的原因是①负反馈调节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安定性较高③其恢复力安定性较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⑦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⑦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⑥【答案】A4.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

据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80 J/(cm2•a)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D.从A到E的20 J/(cm2•a)属于净初级生产量【答案】D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所发生的演替与弃耕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的演替方向往往相反C.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D.动物的同化量不包含其排出的粪便、尿液中含有的能量【答案】B6.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朱鹮位于第三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朱鹮与鱼类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C.流入朱鹮的总能量小于鱼类和贝类的总能量之和D.大量捕捞鱼类将使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答案】A7.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2018届高考生物暑假特训营

2018届高考生物暑假特训营

第14讲 全局把握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块,是各省市高考的必考内容。

在复习时,要注意运用全局观点,整体把握相关知识,建立起知识联系,使知识记忆成网,比如生态系统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对于易错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对比梳理,掌握辨别的技巧,比如生态系统各成分的辨析。

对于难点知识进行总结突破,整理出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能量流动的去向分析及计算技巧。

一、建立生态系统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使知识记忆成网 1.利用分支法理清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结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利用概念图理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1 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二、关注细节,系统梳理生态系统的四大成分生态系统的四大成分属于易错知识点,很多选择项会涉及生物实例归属的判断,考查一些特殊生物,而准确记忆各实例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基础,总结如下:例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总结感悟对于生态系统的四大成分,题目考查很多细节知识,主要是对各种实例的记忆,知识相当琐碎,只有将所有的生物实例准确记忆才能做好此类题目,这就要在平时复习时多积累,多背诵。

三、建立关系图,巧辨消费者的能量流动去向分析如下:①获取量是指动物对食物的捕获量,比如植食性动物从植物体上摘下的枝叶。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态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态

×
食物链包括腐食食物链和捕食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 统,荒漠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
凡是异养型生物的有机物生产都是 次级生产量。

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即次级生产量。
×
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小于陆地, 因此其次级生产量也小于陆地。
×
种群的周期性波动主要通过负反馈 实现。

生态
任何种群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个体组 成。

稳定型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1个 家庭生2个孩子),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
√ 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因此我国的人 口属于衰退型。 ×
人类和玉米螟在地球上波动,主 要发生在比较单一的低纬度地区。
×
原有群落毁灭,在被毁灭群落基质 上所进行的演替就是原生演替。

2018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训练:第6单元专题2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2018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训练:第6单元专题2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2018·高考仿真练(时间:40分钟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B.研究能量流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在生物群落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是可循环利用的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解析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A正确;研究能量流动特点,调节营养结构,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信息传递能调节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D正确。

答案 C2.(2017·海南压轴卷)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B.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属于生物入侵解析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 B3.(2017·河南六市联考)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退耕还林时,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降低物种多样性D.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解析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A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C错误;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题六第2讲
一、选择题
1.(改编题)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群落。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个体的总和,而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不是同一物种。

群落由一个区域内的全部种群组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D )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该图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2017·衡水中学调研)动物生态学家对某林区周边区域进行了四种经济动物(M、N、O、P)的调查,所得结果如下:这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中M的种群密度最小,且各物种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处于最高营养级。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C ) A.动物的营养级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
B.只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C.四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只一种
D.M动物一定处于第五营养级
解析:动物的营养级不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用标志重捕法,但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于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动物有可能处于第四营养级。

5.(2017·安徽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
的形式进行的
2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一定就越少
解析: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散失到大气中,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10%~20%是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适用于两只动物之间,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C正确;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多少与初级消费者数量无关,D错误。

6.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的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