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C、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
思考: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
⑴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⑵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⑵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⑵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⑶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⑷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
⑸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
学生先看书完成表格,然后再进行讲解。
⑵思想主张
A、政治主张:①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②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重点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
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教师补充材料。
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人民版必修三 (1)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百家争鸣姓名班级【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本目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一、知识梳理:1、作为思想家,他提出和的学说,作为教育家他开创了中国古代之风,他的言论被编纂成《》一书,儒家的“六经”、、、、、。
2、孟子提倡提出了“”的思想。
荀子强调“”,指出,提出“”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以“”的“”为世界的根本,以“”、“”为处世的方法。
老子的学说蕴含了思想,他指出事物具有的规律。
他希望的社会是“”4、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是什么?李悝变法的内容有哪些?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什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5、墨家学说的主旨是什么?墨子提出了哪些主张?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什么是墨子的“三表”?墨子建立的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有哪些?富县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学案第周第课二、合作探究:1.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思想家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2.讨论“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解题关键: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思路引领:现实影响和长远影响。
)三、课堂练习: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的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打破④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孔子的思想主张有()①“克已复礼”②“为政以德”③“节用而爱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3、“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③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孔子由热衷政治到潜心办学的主要原因是()A、各诸侯国统治腐败B、自己的政治主张糟到冷遇C、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D办学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5、下列主张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道家②天行有常、民贵君轻—儒家③今必胜昔、以法治国—法家④非攻兼爱、节用尚贤—墨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
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崇尚智慧,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5.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法治意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a.案例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b.分析过程中明确引用所学学派的主要观点,展现思考过程;
c.解决方案具有可行性,体现出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d.字数在500-700字之间。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在课堂上分享讨论成果:
a.请分析《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之间的异同点;
b.结合当今社会,谈谈你认为哪个学派的思想最具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
1.情境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法家:讲解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突出法治、权谋、严刑峻法等观念;
5.其他学派:简要介绍阴阳家、名家、杂家等学派的主要观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本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分组:根据学生兴趣和特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一种学派的主要思想;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所负责的学派,讨论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历史影响等方面内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 (2)
关键词二:以礼制欲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 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 制礼义以分之。” 关键词三: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制天命而用之”
早期儒家期望君王修仁德,重礼仪, 百姓安分守己,上下有序,退返前 朝君民共乐之世。
道家: 以弱胜强等
——易中天
法家: 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墨家: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严于 律己等
现学现用 古为今用
某班级中同学违纪的现象十分严重,迟到, 上课讲话,学习风气不好。请同学们运用 诸子百家的智慧想一想:怎样治理同学的 违纪现象和建立团结奋进的班级氛围。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关键词二:仁政爱民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 十子之服孔子也。”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 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 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 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关键词三:民贵君轻
3、荀子:战国、赵人 关键词一: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 者伪也。”
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中国古代史(2002年版高级中学教科书)
材料三:“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贵族垄断的文化学 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像孔子所办的 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 学生送给他“束俯”(一串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了。这 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 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士”。 材料四: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 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争霸 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养士之 风蔚然兴起,最典型的就是战国后期的“四公子”, 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 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士的理念是: “合则留不合则去”,因此,人才的流动也空前的频 繁。 ——中国通史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1百家争鸣
课堂探究:
结合韩非思想分 析为什么说法家 思想是战国时期 最“有用”的思 想?
47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 的需要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48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 兴国家,实现统一 大业。统一后,秦 始皇继续厉行法治, 结果呢?
的哲学家。著有 《道德经》和《老 子》,充满着哲理 和东方智慧。
(1)简介:春秋 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
(2)主张
唯心主义
①思想核心:“道”是世界的本源。永恒不 变;(人要顺应“道”而生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朴素辩证法(对立与转化) a“反者道之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台 风 来 了 一方面有辩证法思想,另一方面
看不到转化需要条件,忽略了人 的主观能动性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b“弱者道之用 ”
③.政治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消极保守 材料:小国寡民。违…背…甘潮其流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 期 春秋末期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的
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同 民 思儒本想学特以色德:治民仁、民德贵治君、轻教君化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治国思 想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思维脉络
-2-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拓疆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产出好
些新方面。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
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封建社会”是指什么时期?“封建”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过程。 2.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主要的思想流派、代 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3.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8-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共36张PPT)
勿施于人
13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
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部著作吗?
《道德经》
(二)道家学派
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 战国庄子
15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德经》
。
。
(二)道家学派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10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11
儒家思想
仁 礼 德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
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
(一)儒家学派 (二)道家学派 (三)法家学派 (四)墨家学派
5
(一)儒家学派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6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 学说
政治思 想
教育思 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
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 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32
四、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 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 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 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百家争鸣〖学习主题〗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执教者〗曹锦荣〖课程标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识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3.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学法建议】1.预习教材,用列表法归纳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3.列表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
4.思考百家争鸣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百家争鸣1.含义2.出现原因:3.表现(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4.影响:二.课中探学主题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史料探究]史料一①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②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
——谷梁氏《谷梁氏·太史公自序》史料二《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史料三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③不治而议论。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世家》史料四仲尼曰:“天子失官,④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试一试(1)据史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指什么?主题二“异彩纷呈”的治国思想——先秦诸子的思想[史料探究]材料一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礼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儒家思想”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通过写作,让学生深入思考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并将其与个人成长经历相结合,体现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3.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介绍,引发学生对这个时期思想文化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阐述百家争鸣的产生原因。
2.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3.重点讲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详细阐述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如仁、礼、孝、忠、恕等。
(四)课堂练习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得到提升。
3.及时批改并反馈练习结果,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性化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重点掌握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献史料研究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想的特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 (共29张PPT)
仁的思想
同
爱人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推进新课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是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
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
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
(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
材 象。直到 2000 多年后,也就是 1911 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 料 依据材料,谈谈孔子在国内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 诺斯的《全球通史》
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
推进新课
祭孔大典
推进新课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 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境
如何认识孔子学说中的“礼”?
教 师 实质: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 讲 评价: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有利于建 解 立有序社会。
内容:维护周礼,贵贱有序,克己复礼。
推进新课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
说贯彻了………公元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 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境
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
教 师 (二)道家 讲 (三)法家 解 (四)墨家
(一)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
韩非子
墨子
推进新课
材料一 1.子曰:“仁者爱人。” 2. 子 曰 : “ 克 己 复 礼 为 仁 。 一 日 克 己 复 礼 , 天 下 归 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 课 件(共52张PPT)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狭义(实质):周礼,即西周建立的以 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恢复周礼主张贵贱有序反映了孔子在政 治上的保守性
2、“礼”的思想: 1、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2、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 3、礼的实践方法: ⑴“克己复礼” 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
文化贡献
孔子还修订《诗》、《书》 、《礼》、《乐》、 《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 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 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
孔子思想的影响
当时: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在后世:后来经过学者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孔子被推崇为圣人。 对世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问题探究 孔子的思想体系如此的博大精深,为什么他的 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孔子所处的年代是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战争 不断,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旧的井田 制、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社会的价 值观遭破坏。孔子作为一名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 主贵族的利益,从而提出“仁爱”、“德治”等主张以缓和当 时尖锐的社会矛盾,解决当时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又提出 “复礼”的主张,通过恢复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把颠倒了的 社会等级制度重新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实质上是 在力图维护以分封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在春秋末年奴隶制 正在走向灭亡,新兴封建制正在构建的背景下,他的这一保
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 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 跃 私学兴起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共20张PPT)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 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 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 贡献
遵循客观 规律办事
老 子
庄 子
材 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材 料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 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 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 敛,……百姓饥寒冻馁而 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
(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诸子百家
学派 道家 代表 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道—唯心论事物具有 相反的两面---朴素的辩证 法“弱者道之用”--方法论
老子 “无为”、“小 庄子 国寡民”社会 墨子
兼爱、非攻、 墨家 尚贤 政治变革; 商鞅 法家 法治; 韩非子 加强中央集权
认识论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
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
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 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分别 给该校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儒家:谁浪费水电就要找他谈话,给他讲道 理,让他意识到浪费水电是一件很不道德的 事情,只要内心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清 楚浪费行为是不符合礼的规范的,这样就能 解决这个问题。 道家:采用无为的办法,再维持一段时间, 等水电部们停水停电后自然就会让浪费者 体会到浪费的后果,这样就会让其内心树 立起节约的意识。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 )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这说明荀子( )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6.《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7.《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ppt课件
精选ppt
7
1.仁(核心,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 2.克己复礼(尊卑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子 3.“德治”,为政以德(民本)
4.有教无类;5.对鬼神敬而远之;6编纂典籍
1.仁政 (发展孔子德治思想)
儒孟 家子
2.“君轻民贵” (民本)
3.性善论
1.“仁义”、““宋人有耕者,田中有 株。兔走触株,折颈而 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 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皆守株之类也。”
精选ppt
17
李悝 法 家 商鞅
韩非
1.法治(严刑峻法) 2.加强中央集权、君权 3.奖励耕战 4.主张变法
精选ppt
18
法家的思想
精选ppt
孔丘 (前551年~前479年)春 秋时期鲁国人,字仲尼,排行 老二,又孔老二
6
孔子的思想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 (前551-前479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
荀 2.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朴素唯物主义) 子 3.君舟民水(民本)
4.性恶论(礼乐精选规ppt范使向善)
8
孟子的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精选ppt
9
1.仁(核心,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
3.“小国寡民” P6
家
1.道是世界的根本
历史:1.1《百家争鸣》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课后探究: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日益关注的一 个问题。怎样让斑马线成真正的保障线, 请你根据诸子百家的思想给出相应的解 决办法。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座文化高峰。先代哲人们的关于做人、 处世和立国的一系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 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鸣的 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智慧必将影 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一、儒家学派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一、儒家学派
为人君者,一味固守先王之道以治理今世众民,不正如宋 人守株待兔一样?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三、法家学派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术、势三者的结合。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四、墨家学派
孟轲
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地址:中国山东邹县
网址:/Index.html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儒家:万世师表,仁政礼治。 道家:无为之道,逍遥自然。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百家争鸣
导读:本文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百家争鸣,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ppt《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对他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
尝试探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又是如何影响后世的?先秦百家争鸣对中国主流思想有何影响?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一)概念阐释
“百家”: 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 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争鸣”: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 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 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仁”是内在的修养;“礼”是外在的规范。具 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 颜渊请教如何行仁(仁,人生正途),孔子说,能够自己作主, 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 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 作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走 德,二者相互制约。 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三)百家争鸣的表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儒
法
墨
道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字仲 尼,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 故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年轻 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 间都是从事教育,55岁任鲁国司寇;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 执教。
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 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 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统治者 克己复礼、德治
仁 礼
礼 乐 文 明 社 会
人人
道德自觉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 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 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注: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指统治者提倡的,在 社会中主导意识的思想。 ——儒家思想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百家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争鸣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 儒 家 思 想 的 演 变 汉代成为正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赋敛,勿夺农时
(一)孟子的仁政思想重视民本 孟子说:“有天下者,失民,则失天下;无天下者,的民, 则得天下。”这句话叫“保民而王”。但是,如何才能得到人 民的拥护呢?孟子认为关键在于赢得民心。他说:“得其民有 道,得其心。”这就是后人说的“得民心者的天下”。同时孟 子还从同情下层人民和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视角,总结历史经 验时指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 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也就是说民心向背是 取得政权和社会安定的基础。从而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 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在此所说的“民” 是与在上的当政者相对而言的不在官位的普通民众。
D
B
2、儒家思想继承者——孟子(亚圣)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 字子舆,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 家代表人物。相传师承子思。著有 《孟子》,文章说理畅达,长于论 辩。元代追封他为“亚圣”。
2、儒家思想继承者——孟子(亚圣)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思想主张 A、政治思想: “仁政”(核心)
——《礼记•檀弓下》
苛政猛于虎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具有进步性:
①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3)教育思想 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②重视对文化典籍的整理,创办私学。
以什么形式“正经界”呢?孟子提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所以别野人也。”孟子关于“方里而井”的描写,其性质应该说 是封建主义的,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反映;他抓住了在当时社会条 件下如何更好地调动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具有合理 性。 (三)孟子的仁政思想注重道德教化 孟子对于个人的修养问题的观点主要由两条,一是在顺境的 时候怎么做人,一是在逆境的时候怎么做人。他说:“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失去理智胡来,在春风 得意的时候,也不可以忘乎所以,随心所欲,偏离正道,做出不 合常理的事情来。他还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 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里的“穷”就是穷困、 不得志;“达”,就是得志、顺利的意思。然而在这两种境遇中, 很多人失去理智,忘乎所以,做出不合常理之事,甚至是犯罪。 孟子主张对百姓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孔子评价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
2011年韩国首尔大学生举行祭孔大典
2014年曲阜祭孔大典
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成立
自 05 年 来 , 在美国平均 每 年 诞 生 14 所孔子学院 ,全美开设 中文课程的 中小学也是 遍地开花, 已达 800 多所 ,学习中文 的学生超过 14万人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1)思想核心:仁 含义:“仁者爱人”(有差别的爱:爱自己,爱 他人,为政以德);最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实现: 对己——克己复礼; 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表现——为政以德
“仁”的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非洲孔子学院联席会
非洲地区 孔子学院 2009 年 联 席 会 议 12 日在内罗 毕召开。 来自非洲 地 区 16 个 国 家 23 所 孔子学院 和孔子课 堂一百多 位代表出 席会议
孔子在首尔
孔子在柏林
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 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家中挂着孔子画像,以示 崇敬。伏尔泰甚至自喻是“孔门弟子”。 在新加坡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 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 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 的影响更大。
③评价 a. 孔子的“仁”具有和谐意识,对于缓和阶级 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 极作用,体现了民本理念。 b. 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 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 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有等 级差别的爱,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爱。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
世界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 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 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子那里寻找智慧。”
“颠簸流离,游说列 国,惶惶如丧家之犬 不可终日。”
孔子仁礼治国方案为什 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孔子周游列国
1.(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 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 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 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栗如水火;菽栗如水火,而民焉有 不仁者乎?”目的在于使民众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 使之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和人伦教化,使之懂得“父子有 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道 理,使五伦关系和谐圆融。孟子认识到了良好的道德教育 对民众的教化熏陶作用是一般刑罚、暴力统治不能达到的, 要想使民众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要想使民众能自觉自愿 地接受国家的约束和教化,只有有通过教育教化的方式才 能办到,如果只靠外力强压只能使民众畏惧,很难使民众 心服。
孔子重“礼”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礼”的实质是什么呢?
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
仁和礼有什么关系?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 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1)思想核心:礼 含义:指西周时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 的等级名分制度(周礼);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内容:尊尊(等级君主);亲亲(宗法) ——上 下有别、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进一步提出:正名(名正言顺)按周礼把已经混 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二)百家争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