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招考复习资料(推荐)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招聘测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测试内容: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试卷分值第一份试题:公共知识60分1、单项选择题(20道)每题1分;2、判断题(10道)每题1分3、简答题(3道)共30分第二份试题:专业知识90分1、教案设计1题30分2、学科专业知识60分两份试卷同时发给考生,共2.5小时。

注(语文测试有作文的测试时间为3小时)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1、学习和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ABCE)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馈过程E反思过程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ABCE)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方法更科学E概括性更强。

3、智力群体差异包括(ABC)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志向差异E学习风格差异4、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ABC)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结构率E程序率5、知识的表征形式(ABCD)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知结构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BCDE)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和功能固着D智力水平、E情绪状态7、抑郁症的表现(AB)A焦虑B情绪消极C消极认识D动机缺失E躯体疲劳8、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ABE)A计划策略B监视策略C 学习时间策D监控策略E调节策略9、一个7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8岁,则他的比率智商是(C)A70B80C114D100E12510、和学习直接相关的动机是(ABC)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

11、学习动机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AB)A学习需要B诱因C家长赞许D教师认1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AB)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E正迁移F负迁移13、影响迁移的因素(ABCDE)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和定势D智力E教学指导14、练习曲线规律(ABCDE)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一个高原期C后期进步慢D总趋势是进步E有时出现暂时退步15、态度的核心成份(B)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16、有结构问题的特征(AB)A问题的明确性B解法的确定性C问题不明确性C解法的开放性17、学习某材料,10次正好记住,那么学习多少次效果最好呢?(D)A8次B10次C12次D15次E20次18、学习策略由(ACD )策略构成A、认知策略B、计划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BCD)A、变通性B、认知性C、目的性D、序列性。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选择题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B.1897C.1789D.1798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A.卡普杰列夫C.乌中斯基D.???斯基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心理D.基本身心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 A.客观性原则B.教育学原则C.实践性原则D.知识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A.描述B.鉴测C.解释D.预测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和序教学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A.陶门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17. 学校教育依照特色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C_____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18.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起传递的主要信心部分是______C_____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19. 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等是以______C_____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C)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这是(D)。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D)。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4.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C)。

A.学校校园文化B.学校教师文化C.学校制度文化D.学校物质文化5.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6.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违反了学生的(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7.每年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始于(A)。

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8.“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C)的观点。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9.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C)。

A.制定课程标准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10.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11.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12.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D)很高。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3.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B)。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全)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全)

2011年教室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全):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学环境包括( )A.课堂自然条件B.物质环境C.教学设施D.师生关系E.社会环境2.教学媒体包括( )A.投影B.录像C.计算机D.黑板E.图片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___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____教育学、心理学___之间的交叉学科。

3.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__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4.教学监控过程包括___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__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

四、名词解释1.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2.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

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简答题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可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2011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1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1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皮亚杰所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A)成熟B)物理环境C)社会环境D)教学2.[单选题]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 (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3.[单选题]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4.[单选题]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 ( )A)小孩到一-定 年龄变声B)近朱者赤C)上行下效D)吃一堑长一智5.[单选题]合作学习体现了资源管理学习策略中的()。

A)时间管理策略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C)努力管理策略D)他人支持策略6.[单选题]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这是重视( ) 效应的教育方式。

A)移情B)从众C)心胸豁达D)期望7.[单选题]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

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 ) 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感受8.[单选题]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 )A)言语信息学习B)智慧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学习D)态度学习9.[单选题]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获得,而是通过他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生成建构的。

这种学习理论是( ) 。

A)联结学习论B)认知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论D)建构学习论10.[单选题]在西方,被公认为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是( )A)梅伊曼B)桑代克C)推孟D)贾德11.[单选题]在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对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属于( )。

A)教育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个案实验法12.[单选题]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教师为了解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考试属于一种( ) 。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电子书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电子书
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阅读下面,评述其中班主任老师的德育观以及所才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班里进行“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 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的闭上了眼睛。真的,我 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又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那几 道数学题。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纪律最差, 孙晓梅(假名,下同),32 票;劳动最差,王信,一共 30 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 群众地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老师的声音像是从地狱里发出, 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放学了, 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 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 谁也不肯回家。 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了。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 得一股说不清的自谓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酸,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不明白,老师的“选 差”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又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 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节选自钱民辉著《学生实话实说》,中 国人事出版社,1998) 2.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 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 “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 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 老师挥手让我坐下, 环视一下全班同学, 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 “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 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无端的怀疑。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很少提问了。 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 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 大家纷纷打开课本,开始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 了错误。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 没有变,这就是错误。”“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 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 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同学们频频点头。 请运用教育原理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学生观。 3.刚从师范学校分配来的张红老师担任了初中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 同一办公室的赵老师出 于关心,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告张老师:“这个班的学生非常调皮,真所谓‘三天不打,上房 揭瓦’体罚学生固然不好,但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只有对他们凶一点,严格控制他们 的言行,才能树立你的威信。否则,这个班就没法带了。”张老师似有所悟……。 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对赵老师的劝告进行分析。 4.小强的父母为了他的教育问题,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母亲批评父亲平时对孩子的 教育漠不关心,只沉迷于打麻将。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只会采取简单的打骂办法。父亲则指 责母亲“心理变态”,以不切实际的目标来要求孩子,整天唠叨“我是为了你好”、“某某人比你 更好”,对孩子管得过多过细,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逆反心理。 根据教育学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

2011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案例分析

2011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布臵,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案例二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德少年,5岁时就能写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一二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了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请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来分析此案例。

案例三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

”继母好奇的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的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企业家和思想家。

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案例四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就是许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

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多的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中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的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受益?案例五一位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种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新的教学方式强调:)(1)探究性学习概念: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

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再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1)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2)提出探究的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讨论。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案例1]小明的脾气特别急,有一次妈妈让他到副食商店买一种新来的酱油,话还没听完,他就嚷着“知道了,知道了”,跑了出去。

可到了商店他却傻了眼,原来还没有听妈妈说是哪个牌子的,于是只好回家问妈妈。

可走到半路又回来了,原来是忘记带钱了。

学习上也改不了这个毛病,平日里从不肯好好学习,一到考试前两天就急得不得了,于是起早贪黑地学,可是由于太着急了常常成效不大。

家长、教师都替他着急,这孩子什么时候能改了这个毛病? [分析]小明这种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就是急躁,它是小学生中常出现的情绪反应之一。

通常情况下,急躁的人常有如下表现:不论干什么工作,兴头来了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时,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

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有时很想把成绩搞好,但又缺乏扎实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成绩没上去,急得不知从何干起;特别是经过努力以后成效不大,就耐不住性子,结果成绩还是上不去,形成越上不去越急、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

急躁与对问题的认识有关,当认识到问题很紧迫、很重要时,往往会产生急躁心理。

急躁会使人心神不安,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紊乱状态。

急躁的人容易灰心。

一个人在急于求成的情绪支配下,往往操之过急,不等深思熟虑,也不等准备工作做完后便马上开始工作,这样当然很难取得圆满的结果。

当事情遭到挫折时,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原因,而是带着更加急躁的情绪,不冷静地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结果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时间长了,就会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急躁的人易怒。

生活中,爱发脾气的人往往都是性子很急的人。

愤怒容易使人失去控制,在盛怒下失去理智,作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急躁情绪的推波助澜所致。

因此,训练小学生学会控制急躁情绪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2]这是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来信,来信说:“我这人,整天不高兴,觉得自己每天都碌碌无为,而且还会给别人造成麻烦。

201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201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考试:师德、教师法、教育法必考试题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埃里克森B.皮亚杰C.桑代克D.斯金纳2.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A.发展的阶段性B.定向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A.现有的发展水平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5.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6.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A.顿悟过程B.同化和顺应过程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试误过程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A.70%B.50%C.90%D.100%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低相关B.高相关C.不成比例D.呈倒“U”型曲线9.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1gb,这是()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10.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程序性学习1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

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12.桑代克认为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力量就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力量就会减弱。

这属于()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1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14.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案例〔案例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枯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教师就教学生记住:“枯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参考答案]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但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根底上进展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展意义识记。

〔案例2〕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答复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答复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答复如何?你更欣赏哪种答复?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展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答复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答复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展。

〔案例3〕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场了,他对教室进展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周围的墙上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一样局部与相异局部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参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2011教师资格测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考题和答案

2011教师资格测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考题和答案

2011教师资格测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考题和答案2011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出现2.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想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3.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5.教师职业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7.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来进行划分的。

A.课程功能的角度B.教育阶段的作用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指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批改作业D.成绩考评1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一:1、一个女教师;在教学估算时的一些片断;更多的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在走;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是被动式学习······2、另一个教师在教学包装方法中表现新理念······分析:1、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完全接受和模仿教材所写的、教师所说的;他们应当“自主、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3、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也不应当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严格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一切数学学习行为;而应当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等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上面的案例中;前者;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估算的学习;看上去课堂氛围非常热烈;后者;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完全由学生自已动手去解决问题..两相对比;前者属于牵引式教学;后者是学生主动、自发地完成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宗旨..案例二:两个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学对于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进行表述;然后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再说出自己的观点······体现的是学生要学;学生在自己通过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分析:从设计意图来看;这两位教师都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前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后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操作积极投入..同样是采用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实践操作;为何教学效果迥然不同分析其中原因;应当是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要素是否真正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找到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半径和直径的关系通过自学是能够找到答案;也能够证明这个关系..而教师A无礼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预设教学活动;面对已知结果的操作;学生索然无味;激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B则充分正视学生的现状;调整教学思路;把对未知的探索变为已知的思辨..学生为了证明知识的观点;认真的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展示出来;这样的操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操作活动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正确的定位..在设计操作活动时;不能为了操作而设计操作;而应根据学生内容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完成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1小容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 ;美其名曰“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原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教师和同学;害怕被人笑话..最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根据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理论;可以给出以下几个建议:1、在目标定向上;小容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确定;“暗自发誓要靠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没有一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够很好激发学习动机;也是其学习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2、在学习信念上;小容的引起学习方法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的自我效能差;久而久之..导致习得性无助;即防御性悲观..“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这样;小容需要成功体验;及其他学习的自信心..3、在情绪状态;小容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小容应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 ..”这样是不会学习好的..4、在教师变量这个因素上;教师可以对其关注;给一定的教师期望..利用教师的效能使可变的有趣;增强其自信..5、任务变量;为了让其体验成功;学习任务应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总之;学习是复杂的活动;影响因素很多;彼此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以要把握好自己;即个人因素..这是主要的..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 ”“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案例2: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案例3: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案例4: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着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案例5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案例6: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案例7: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案例8: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案例9: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1年教师招考复习资料(推荐)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教师招考复习资料(推荐)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案例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2: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标准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3: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试题(附答案)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试题(附答案)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试题(附答案)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试题(附答案)试卷分值第一份试题:公共知识60分1、单项选择题(20道)每题1分;2、判断题(10道)每题1分3、简答题(3道)共30分第二份试题:专业知识90分1、教案设计1题30分2、学科专业知识60分两份试卷同时发给考生,共2.5小时。

注(语文考试有作文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A1798B1879C1789D1897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关系.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成准比例5.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6.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提取.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个组块.A7±2B5±2C8±2D9±28.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A概括性B间接性C合理性D整体性9.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10.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11.智商的计算公式是().ABCD1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 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C追求成功的倾向D回避困难的倾向14.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15.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6.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A10B12C16D2417.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A服从B从众C信任D接受18.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A文饰B转移C投射D幻想19.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A升华B转移C文饰D压抑.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的年龄段为().A6~12岁B12~18岁C18~28岁D18~45岁二,多项选择题1.注意的功能有().A选择功能B维持功能C调节功能D启动功能E.适应功能2.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A知识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技能学习E.社会规范学习3.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A独立性B自信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D冒险精神E.易怒4.一个测验的效度包括以下几种().A内容效度B直接效度C构想效度D间接效度E.预测效度5.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C生理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E.主导动机6.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A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B具有坚定信念C能够正确归因D计较个人得失E.不打无把握之仗7.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幸福感E.紧张感8.现在用于人格测量的著名投射测验是().A罗夏克墨渍测验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D主题统觉测验E.16PF9.克服焦虑的原则有().A运用想象B放松自己C认清焦虑状况D不回避E.正面迎战10.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A具体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数运算阶段E.形式运算阶段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实验法2.注意3.信度4.认知方式5.挫折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3.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4.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如何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2.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浙江省2002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2.C3.A4.D5.A6.B7.B8.C9.C10.C11.B12.B13.B14.B15.A16.B17.B18.B19.B20.C1.ABD2.ABCE3.ABCD4.BCD5.AB6.BCD7.ABCDE8.ABCDE9.ACD10.ACE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3.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成长动机是…….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2.答案要点: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浙江省2002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2C3A4.D5.A6.B7.B8.C9.C10.C11.B12.B13.B14.B15.A16.B17. B18.B19.B20.C1.ABD2.ABCE3.ABCD4.BCD5.AB6.BCD7.ABCDE8.ABCDE9.ACD10.ACE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3.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成长动机是…….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2.答案要点: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心理学练习一一、选择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A]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A]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附解答)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附解答)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附解答)教育学填空题[例l]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___学期计划___计划、课题计划和__课时计划____计划。

[例2]高级社会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__和_美感_等三种.[例1]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组织学生的__活动和交往____,统一_多方面教育影响_____的过程.[例2]心理是__人脑____的机能;心理是__客观现实____的反映。

[例1]综合课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应填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例2]人的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应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例3]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______和______的反映.答案:“概括"和“间接”。

[例4]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启发式”和“注入式”。

[例5]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__ .答案:总体系。

[例6]动机是一个人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发动和维持活动的______,是______的具体表现。

答案:“内部动力“和"需要”。

一填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教师招聘测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分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D)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C)的人才。

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D.创造能力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练习复习D.测试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B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 )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D )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C)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C )A.一B.二C.三D.四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B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A.判断B.诊断C.评定D.评分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D )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C )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B)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 )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案例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2: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3: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

“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

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4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

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5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6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

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办及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

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

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7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

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

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

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

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

2、写出“这个人”。

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案例8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9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10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11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案例12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1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参考答案】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