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案—1
高一历史必修1_《解放战争》参考学案1
第17课解放战争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列宁说:“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
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之路。
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它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旦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就转化成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巨大物质力量。
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中国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
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建立了一条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一条重要经验。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以下内容,不属于《双十协定》的是()A.和平建国B.召开政协会议C.保证人民权利D.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2.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七大”的召开B.《双十协定》的签署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3.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解放军将领是()A.刘伯承、邓小平B.陈毅、粟裕C.林彪、聂荣臻D.朱德、彭德怀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B.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二)能力提高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 1946年6月,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后,世人议论纷纷。
历史学案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本单元涵盖先秦和秦汉两个时期(原始社会至220年)。
在夏商西周文化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时期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
(1)政治: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初建和巩固,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2)经济: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后,历经秦、汉不断发展。
(3)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秦汉时期,文化专制逐渐加强;这一时期,文学体裁多样,时代特色鲜明。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考点定位 1.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
2.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的特点。
3.早期国家的特征。
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时代代表性遗址生活状况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________(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学会了用火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种植粟、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制作黑陶(“蛋壳陶”)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玉器,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2.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群时期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1)权力分配: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历史导学案(1-4课)
【学习目标】(1)知识与水平: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课本及上网搜集资料,学会学习政治制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深对国情的理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第4—7页,并熟VV和容易忘记、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或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课前延伸案【知识衔接】1、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吗?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郑捷;有以受封的邑名为氏,如屈完;或以居住的地名为氏,如东门襄仲;或以官员为氏,如司马牛;或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的,如孔丘;还有以技艺为氏,如陶等等。
2、血浓于水的天然归属感和亲切感,不忘家,不忘家族,不忘民族,不忘国家的价值理念,即使在重选择、重自身价值的今天依然积淀于中华儿女的心中。
这个切都源于三千多年的宗法制。
请同学们就宗法制在我们今天社会的影响做一个调查,还有哪些影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逢年过节拜祖;清明节祭祖;人们姓名中的辈分和排行;族谱;宗祠;居住的乡村中几乎是同姓等。
【自主学习】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内容①王位世袭制:夏代禹传位于其子_______,王位___________取代了__________。
②行政管理制度:商代中央设有________、卿士、卜、祝、史、等官职;地方封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1)内容:分封________和人民。
(2)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先代贵族。
(3)瓦解:①原因:受封的_________势力日益强大,_____________衰弱。
②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学案1
图二 橄榄油出口
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答案
材料二
对当时统治秩序不满的还有靠经营工商业而致富的工商业奴隶
主阶层(包括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船主)。他们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由
于大都出身于平民,在政治上也受到贵族的歧视,处于无权地位;在经
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C )
A.大河流域 B.延绵大陆
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解析 的一个重要因素。
D.亚非文明影响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是孕育古希腊文明,尤其是民主政治
解析答案
1
2
3
4
5
2.公元前8世纪后,工商业发展给雅典阶级关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B )
A.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B.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答案
3.社会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占据 首席执政官 等重要职位,把持长老会议,公民大会
无实权。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并通过多种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
为“ 六一汉 ”或债务奴隶。
(2)表现: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发动武装暴动。
答案
(3)影响 ①使雅典统治者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②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社会政 治改革。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学案1 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自然环境
学习·探究区
雅典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地理位臵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城邦国家 (1)出现: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以雅典为中心的 中央议事会 和 行政机构。 (2)成员:由 贵族 和平民两部分构成,平民主要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参考学案1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以诗说史】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此诗揭露了封建政府通过赋税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剥削的现实。
江南的农民负担繁重的租税,生活痛苦,田地也多被兼并。
有些农民,被迫放弃耕种稻谷,改在湖上以种菱为生,但也逃不过盘剥之苦。
自耕农作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和赋税剥削往往导致其破产。
【课标点击】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清单】清单一“神农”的传说1.地位:(1)地位:农业占据经济的①地位,②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2)依据:“神农”的传说;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2.影响: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生产和生活;促成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
清单一①主导②农业或农耕清单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原始农业:基本的种植经营方式是①,西汉时期的南方仍采取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②技术。
3.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农具有所改进,便于中耕的③和便于收获的④出现;东汉时,⑤耕作方式出现,牛耕和铁铧犁在⑥地区推广。
4.特点:传统农业以⑦为主,某些时期庄园是基本生产单位。
清单二①刀耕火种②牛耕③曲柄锄④大镰⑤一牛挽犁⑥淮河⑦小农户个体经营清单三泰半之赋1.名目繁多,赋税沉重:董仲舒说,曾有征收①“”的时代。
2.作用:为政府财政收入提供物质保证;是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
清单三①泰半之赋清单四沉重的力役1.徭役: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①劳动。
2.类型:营造大型②。
3.影响:(1)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建;(2)过度征发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3)往往导致王朝覆灭和经济文化凋敝。
清单四①无偿②土木工程清单五贫者无立锥之地1.两个基本阶级及关系:地主和农民;地主占有土地,通过①的方式剥削农民。
2.土地兼并及影响(1)②,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含答案):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学习目标】1.概述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2.讲述英国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3.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重点难点】1.重点:英国在印度的侵略掠夺;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知道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英雄事迹。
2.难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自主学习】1.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殖民地。
2.19世纪初,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_____________在北部地区率领起义部队相继解放了哥伦比亚、_____________和厄瓜多尔等地。
______________在南部地区领导了_____________、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年,印度______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印度北部和中部。
年轻的_______________领导军队与英军展开激战,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4.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______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探究】1. 概括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活动及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 合作完成下表运动名称杰出英雄斗争对象主要事迹印度民族大起义拉美独立运动3. 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三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4.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给我们的启示。
【当堂达标】1.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
高一历史必修1_《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参考学案1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重新被发现”金融危机来袭,就在全球各大旅游胜地纷纷为游客骤减而伤透脑筋之时,卡尔·马克思的出生地德国西南边陲的特里尔市却成了欧洲炙手可热的旅游地。
2008年,德国国内《资本论》的销量大幅提高,年轻一代的学者对《资本论》的兴趣浓厚。
德国媒体将这一“马克思重新被发现”的现象称为“小十月革命”,人们开始思考马克思留下的思想财富和精神遗产。
【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目标分解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 讲清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革命。
注意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2. 结合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给学生讲清国际工人运动的基本理论和特点。
3. 巴黎公社的背景、性质、采取的措施以及巴黎公社的原则、历史意义是应该重点理解和认识的。
【自主探究】一、探寻公正的理想国1.背景(1)19世纪初,随着①___________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2)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了一股②_____________思潮。
2.代表人物: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3.主张(1)热情讴歌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
(2)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
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对社会财富进行公正、比较平均的分配。
(3)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被公认为③___________的最早预言家。
(4)傅立叶和欧文都主张建立④___________。
欧文建立“新和谐公社”。
(5)指望国王或者富人投资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
4.结果:失败。
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之一。
【特别提醒】不成熟的理论是由不成熟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
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初中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学案1
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2.通过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林肯中选总统、林肯政府采取的根本措施以及内战的性质和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废除了黑奴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开展扫清了障碍。
领导这次战争的林肯也因此受到美国人民的尊重,成为与华盛顿齐名的总统。
【预习导学】1.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美国独立后,北方______________经济开展起来,而南方盛行的_______________经济阻碍了它在全国的开展。
两种经济制度的对立,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2.南北方矛盾的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火线:1861年,_________中选美国总统。
4.开场:_______年4月,__________首先挑起了战争。
5.转折:_________年5月,林肯政府公布了__________,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9月,又公布了_________________,宣布废除________,规定叛乱各州的黑奴应看作自由人,可以参加联邦军队。
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战争形式骤然改观。
6.结果:________年,北方军队攻克南方叛军老巢___________,美国南北战争以________ 的胜利告终。
7.性质和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林肯的主要奉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1.北方在南北战争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比拟美国内战和南北战争的异同。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考学案1 (1)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上图中的“大饼”代表着当时任人宰割的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的对着“大饼”下刀,惟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
漫画很好地展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
【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目标分解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 结合明治维新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2. 让学生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并且进一步理解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 掌握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 掌握《辛丑条约》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
【自主探究】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 中日甲午战争的原因(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 导火线:朝鲜①__________ 起义。
3. 战争的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②_________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4. 1894年9月,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5. 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③___________》。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6. 影响(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3)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先进行军事改革。
(5)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特别提醒】甲午战争发生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自此开始,列强对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 义和团运动(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一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标要求】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有哪些?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距今有多少年了?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你可以试着列表比较,区别掌握。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韩非子》上记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这段材料生动的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请回答:(1)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2)这个变化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
他们使用公用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
(1)根据材料归纳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
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2.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1答案
======参考答案—学案(1)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二、预习自学知识点1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①石器②打制③打磨结合2、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渔猎④采集⑤用火3、①分布广泛②多元一体中原核心4、①仰韶文化②彩绘陶器③粟④大汶口文化⑤河姆渡文化⑥水稻⑦养蚕缫丝技术5、①龙山文化②黑陶③红山文化④良渚文化6、①母系氏族公社②父系氏族公社③母权④部落联盟知识点2 从部落到国家1、①三皇五帝②华夏始祖③禅让制2、①禹②王位世袭③后④间接统治⑤二里头遗址知识点3 商和西周1、①汤②殷③殷④神权⑤内外服制2、①周武王②镐京③分封制④宗法制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⑥国人暴动⑦共和行政3、①井田制②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③青铜农具④青铜铸造4、①甲骨文②铭文③青铜文化14.(14分)【答案】(1)目的: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
(2分)特点:周王分封诸侯,受封诸侯要对周王尽义务;诸侯国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独立性)。
(4分)影响:初期“以蕃屏周”,巩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后期随着周王室衰微,导致诸侯国之间割据纷争。
(4分)(2)解决: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2分)特点: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2分)四、疑难解析1、从“唯物史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1)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一定的剩余,一些氏族部落首领和少数家长利用担任公职的方便条件,把一些集体的财产据为已有,私人占有财产的现象出现,贫富分化出现。
(2)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逐步产生了阶级。
(3)随着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加剧,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出现,国家开始形成。
2.【误区警示】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亲戚,以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上初三历史《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1)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知|识|目|标|我|明|确①了解查士丁尼在法制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②掌握《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及地位。
③知道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及灭亡的过程;掌握拜占庭文化的主要代表及对历史的影响。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右图人物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他统治时期,东罗马帝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法制建设上,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背景: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______以及亚洲西部和________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________、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________________。
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________,社会比较________,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皇帝的____________。
3.措施: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制出了《罗马民法大全》。
(1)内容(2)评价①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________的地位。
②对________、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③《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____________的基础。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原因(1)从7世纪起,____________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2)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__________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3)西欧封建主组建的____________,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
2.灭亡: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贡献(1)对________、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学案1 3
百家争鸣一、学法指导1.本课要点2。
“百家争鸣”:(1)必记内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活跃起来,代表本阶层或者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和庄子;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等。
(2)巧记方法——春秋战国大动荡,你方唱罢我登场,著书立说收门徒,儒、墨、道、法各主张。
3。
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1)必记内容──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国”,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主张“性本恶”。
(2)巧记方法——孔仁孟(仁)政荀(仁)义(王)道,孟荀善恶来区分。
4。
“百家争鸣”的意义:(1)必记内容──“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学派互相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巧记方法——传统文化体系成,首次解放基础打。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含义、形成原因、影响。
(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形成的社会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建立起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和制约,可以畅所欲言.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人教版高一历史全册学案:一、太平天国运动(含解析)
一太平天国运动【专题总览】近代中国三次代表性的民主革命:1851—1864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1911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彻底的民主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结构】兴起原因兴起:金田起义、永安封王、定都天京前期的斗争政权建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军事斗争: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经过转折---天京事变军事: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军事斗争挽救危局后期的斗争政治: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失败---天京陷落评价—性质、历史作用、教训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的(1)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3)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西方基督教的传入,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反封建的理论武器。
2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3(1)金田起义(1851年初)---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永安封王(1851年9月)---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攻克武汉三镇(1853年初)---声威大震(4)定都天京(1853年3月)---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4(1)政权建设:颁布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历史学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五单元第15讲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15讲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概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构成中华民族的思想基因。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在发展过程中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完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在中外交流中,不断向外辐射与传播,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多元起源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②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________________中华文化的形成。
③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逐渐与华夏族交融,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局面出现,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②秦汉时期: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交汇融通,______盛行。
④隋唐时期: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⑤宋元时期: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________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⑥明清时期:明中期以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广泛传播,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康雍乾时期,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发展。
图解历史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⑦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以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⑧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⑨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______________”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
(2)民本思想①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1 Word版含答案
学案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标要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1)二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建世界经济已成燃眉之急。
(2)美国凭借在战争中获得的优势地位,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2.内容(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3.性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4.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成立时间:1945年。
(2)资金:来源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
(3)权力划分:会员国的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
5.作用(1)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领域的霸主地位。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3)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易混易错]不要混淆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直接目的是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根本目的是为实行美国战后的世界霸权政策创造条件。
[重点精讲]如何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1)积极作用:①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②扩大了世界贸易;③客观上起到了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④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消极作用: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归纳比较][重点精讲]“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
(1)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北师大版(202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学案
北师大版(202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华帝国的建立与统一- 研究目标:了解中华帝国的建立和统一过程,掌握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 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刺杀秦始皇。
- 研究活动:- 阅读课本第一课的内容,重点记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
- 分组讨论焚书坑儒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修筑长城的目的和意义。
- 编写一份短篇小说,描述一个刺杀秦始皇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封建社会的特点与等级- 研究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等级制度,理解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 教学重点:封建社会的等级、封建社会的特点、地位禁忌。
- 研究活动:- 阅读课本第二课的内容,理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运作方式。
- 分析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小组讨论。
- 设计一个封建社会地位禁忌的图表,展示不同阶层的禁忌规定。
- 选择一个封建社会的职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该职业的特点和权力。
第三课:中华帝国的疆域与海洋- 研究目标:了解中华帝国的疆域扩展和海洋活动,认识中华帝国的地理边界。
- 教学重点:中华帝国的疆域扩展、海洋活动、丝绸之路。
- 研究活动:- 阅读课本第三课的内容,重点记忆中华帝国的疆域扩展方式。
- 分组讨论中华帝国的海洋活动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琴棋书画在交流中的作用。
- 设计一个海上贸易的模拟游戏,让同学们体验丝绸之路的商业交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变革第四课:近代中国的开埠与白银贸易...(以此类推,继续编写下面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学案(1)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标要求】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
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学习目标】1.从时间、范围和结果等方面描述玻利瓦尔领导的反对殖民地统治的斗争。
2.能够说出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的领导人、简要过程和结果。
3.从玻利瓦尔、印度民族反英起义的结果说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重点难点】重点: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的基本史实。
难点:认识反对殖民统治斗争的正义性好艰巨性。
【自学导航】(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地理:拉丁美洲是指,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和的殖民地,以和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
2.背景: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和的殖民统治下。
19世纪初,在和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3.内容: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南到的广大地区。
1819年,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
他先后解放了、和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他们被誉为南美的“”。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的殖民地。
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压迫表现:倾销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棉纺织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兼并印度王公领地;歧视土兵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3.导火线: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
4.过程: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利的封建王公也参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
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3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
英军趁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
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科目:历史 主备人:谢艳珍 审核人:高一历史组 定稿时间:2012年2月3日
高一年级 班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能力目标: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耕作方式 本课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过程方法】 〖预习导航〗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农业)
1. 原始农业
(读《历史纵横》,了解世界农业起源和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
★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 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
★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 。
当时人们经常迁徙。
(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
2.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因珍贵使用很少。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农作物种类: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2)影响: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例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饲养家畜的传统
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 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 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开始)
★1.铁犁牛耕的发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春秋战国时,人们开始使用 并逐渐推广;
(2)西汉时赵过推广的 ,是二牛三人耕作。
后又出现犁壁。
东汉时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西汉后期又出现二牛一人耕作法;(读[牛耕画像石]图) (3)隋唐时江东出现 ,安装了犁评调节犁耕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耦犁 曲辕犁
〖例2〗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 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尚未推广牛耕 D 雇佣关系盛行
★2.耕作技术的进步
(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使用 ; 西汉时赵过推行 ; (2)耕作技术:西汉发明播种工具 耧车 (P5页图) 。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的 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 。
(3)耕作制度: 两汉以 为主;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移到江浙,江南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 ,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3.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水利工程:战国的 ;汉朝的 漕渠、白渠、龙首渠 。
灌溉工具:曹魏时的 ;唐朝时的 ;宋朝出现的 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 风力水车 。
〖例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塞水门”;故汜日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龙首渠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装------------------------------------订------------------------------------线-----------------------------------------------
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即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劳动者(即奴隶)
在田间集体耕作。
形成根源:生产力水平很低,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工效。
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即小农经济形成。
★(1)小农经济形成根源:生产力进步,表现为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2)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3)地位:小农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①拥有少量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有限,故精耕细作,努力提高生产技术;
③受地主沉重剥削,承担沉重徭役,十分脆弱,农民贫困易破产。
〖例4〗下图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例5〗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身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
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预习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释疑】
1.(7页学思之窗)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
济的什么特点?
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2.(7页本课测评)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3.(7页学习延伸)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
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
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
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4.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
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如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农
村的农村,也都大量存在这种经济现象.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
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能力提升】
1 、甲骨文中的“年”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
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3、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
(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
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
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中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境
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业的主要
经营方式④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
6、《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等商贩上门
D农民的要求极低
【归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