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初步学会对折线统计图的范围与结构进行把握,能选择合适的刻度。

3.初步学会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带着问题看书53页
想:怎样画折线统计图:
试:完成53页上的例题
问:质疑
二、集体探究
(一)
1.展示一个学生画的折线统计图,请该生介绍他是怎样画折线统计图
注意:(1)一格表示几?在纵轴上怎样标注刻度。

(2)怎样标点
生说师板书。

2.推送几幅学生画的折线统计图,同桌讨论辨析。

3.有错的学生修改后再推送。

4.做对例题的学生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注意:想一格表示几?在纵轴上怎样标注刻度。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第一题一次做对的同学直接做第3题。

第一题有错的同学订正对以后再做第二题。

(第3题作为回家作业)注意:为什么第3题没有用两个虚线省略?
(二)第3题做对的学生完成下题。

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面沉降如下表:
②根据折线统计图,1998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面大约沉降()毫米。

③2001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面沉降比2003年多()毫米。

④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面沉降情况总体趋势是恶化还是好转?
四、总结:要根据实际数据,合理的选择合适的刻度。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40、41页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在横轴上等间隔标注时刻,写上单位
在纵轴上标注刻度,写上单位
点点、连线写上标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测量统计活动|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测量统计活动|冀教版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测量统计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在二年级学生经历过“最喜欢的儿童节目调查”,并能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单元第一课时中结合实际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本节课教材以全班同学为素材,安排了两个通过“测量”收集数据的统计活动。

1、测量全班同学的身高,教材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活动,(1)实际测量并记录全班同学的身高。

(2)把全班同学身高的测量结果按5厘米一段整理并填在统计表中。

(3)把分段统计的结果,再分性别(男生、女生)整理到复式统计表中。

2、调查全班学生的体重。

教材提出调查活动的要求后,直接给出按男生、女生体重分段统计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全班同学体重分段统计的单式统计表。

同时,教材结合两个统计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分析从两个统计表中得到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1、结合测量身高和体重的调查活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2、了解可以用“测量”的方式收集数据,能分段整理数据,并把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3、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特征的活动中,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用测量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段整理的过程,并分析数据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分段整理数据形成复式统计表,并分析数据。

四、教学准备:测量身高的器材、多媒体课件、表格。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话:上节课我们调查并统计了同学们最爱吃的水果和蔬菜,你们还记得是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的吗?这节课我们用这些方法整理咱们班同学们的身高,看看能有什么发现?要想知道身高,我们就要进行测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统计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活动探究活动1:测量身高统计活动1、实际测量并记录全班同学的身高(1)课前学生分小组,有秩序的测量每位同学的身高,并做好记录。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下册3统计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下册3统计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122页例2、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1)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学生答:唱歌、跳舞……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学生可能说,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教师:谁说得对呢?(学生无法回答)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2填表、分析教师:现在(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正”字多少,还应算出参加每个节目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

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自主填表,然后交流。

教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对,在统计过程中,画“正”字法是基本的方法,今后会经常用到。

三、尝试运用,深化对统计的理解教师:刚才我们统计了班上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人数,大家表现得真棒!现在,森林里的兔妈妈想了解它的孩子们谁采集的蘑菇的朵数最多,同学们能帮兔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多媒体出示例3的信息)教师:要知道它们1天分别采了多少应怎么办?教师:好!你们根据图上的信息,算出3只小兔1天各采了多少朵蘑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一)课标分析本单元指向的核心素养是数据意识。

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

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

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本课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属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主题,在第二学段的内容要求中明确提出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蕴含着信息,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教材选取的素材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且都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内容的编排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完整的经历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并体会其必要性。

(三)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课时目标1.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经历简单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应用意识。

三、评价设计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形成复式统计表的初步模型。

2.明确复式统计表各部分的组成内容。

3.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通过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实际情境提出合理的建议。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图片师:上学期,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我们班的每名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

调查统计活动-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调查统计活动-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调查统计活动-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基本信息•学科名称:数学•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冀教版•教材名称:数学(下册)二、活动目标1.了解统计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数据统计能力;2.增强学生对于统计图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首先,老师需要准备相应的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在试卷中涉及到的数据要与学生身边的生活有关,比如学生们日常习惯、家庭情况等等。

同时,老师准备好各种调查统计工具,如表格、图表等等。

2. 活动实施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调查教师在课前安排同学们分组,经过简单的引导和说明,让学生们自由选择研究主题。

然后,学生们需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比如,调查同学们在一周内看电视的时间,老师在黑板上秀出:1小时内、1-2小时、2小时以上三个选项,学生们可以在黑板上贴贴纸、打标记来投票。

(2)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随着调查的结束,学生们把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采用图形化表现方式予以呈现。

比如,可以用画图形、做表格等方式展现数据,供全班同学查阅。

(3)利用调查结果设计试卷在设计试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考虑到学生在第二步中的工作成果基础上进行,应尽可能让题目紧密联系起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然后通过调查结果,适当调整测试指向,进行针对性的出题,以便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活动总结为了巩固学生对于调查统计活动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带着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咨询、解答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们全面理解本次活动。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调查统计活动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上得到了提高,还在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和试卷设计等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5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5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

(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一、统计知识点1、出示:某地区1994~20xx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xx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

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

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20xx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读法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0.12米②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姓名王凤李娟刘丽李芳身高146150135148(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复式统计表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6篇)

复式统计表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6篇)

复式统计表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6篇)复式统计表三年级下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及活动1、咱们今天先算几道特殊的加法算式。

最后一条:师:等于什么呢?很多人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不错,带着我们的猜想,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吧!孩子们可以上课了吗?(上课) 二、创设情境、了解新知(一)出示数据,直入新课1、师:孩子们,姜老师请了我班的两个小助手,他们帮我做了一项调查统计,并且分别制成了两张“单式统计表”师:请看[边说边按课件]让我们静静思考、静静读懂它。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三(1)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三(2)班学生喜欢的活动统计表2、回答问题,激发矛盾师:孩子们,哪个活动是这两个班是喜欢的啊? 预设生[猜测]:玩电脑??或其他??师:咦,怎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原来刚才三(1)班还没看清楚啊!) 师:那你希望老师把这两张表格怎么放就能一眼看出来呢? 3、逐步合并 (1)左右放置 (2)上下放置 (3)调整活动项目顺序放置 (4)去掉第二张表格的活动及项目名称推上去。

三(1)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并?(因为两张表的活动项目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去掉一张表里的活动项目,直接推上去)(3)交流讨论师:[手指活动及人数一列]那么这些是不是都很合理了呢? 师:追问:你觉得这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同桌两人一张表格,咱们把它给填完整,把不合理的地方变得更加合理,比比看哪组做得又快又美观。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简单的统计活动》1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简单的统计活动》1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简单的统计活动》1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统计,能够用图形表示某些信息;2.学生能够用柱形图和折线图统计集合中某些事物的情况;3.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和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初步的统计活动;4.学生能够培养基本的统计思维能力,提高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能够认识什么是柱形图和折线图,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比较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初步的统计活动。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信封和信纸数量,要求学生对信封和信纸数量进行统计,问他们想到什么办法进行统计,引出本节课的题目。

3.2 初始认识教师给学生出示某篇报纸上的报价列表,让学生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1.最贵的商品是什么?2.最便宜的商品是什么?3.每件商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4.共有多少件商品?5.购买所有商品需要多少钱?教师通过这个案例向学生介绍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并对常见的统计工具进行讲解。

3.3 统计图形1.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讲解柱形图和折线图的概念,并且告诉学生如何制作柱形图和折线图。

2.学生自主制作柱形图和折线图。

3.4 统计活动1.教师给学生分发统计活动问题,让学生用柱形图和折线图来回答问题。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帮助解答。

3.5 总结1.教师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所学的内容。

2.教师把柱形图和折线图制作的基本技巧再次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1.统计课程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统计课程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3.统计课程需要适当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4.统计的教学需要严谨分析、深入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统计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
3. 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 统计图表的解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统计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表、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统计的定义及目的;
2. 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
1. 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2. 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四、讨论分享(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 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统计图表的含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写出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六、结束语(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备课 第11单元 条形统计图

三年级下册数学备课 第11单元 条形统计图

单元备课
达标检测题
幸福小学五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统计图
教师出示幸福小学五年级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后,让学生先观察,根据表和图列出数据的情况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归纳出以下问题:
1.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多?是多少人?
2.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少?是多少人?
3.体育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人数的多少倍?
你还有哪些发现?(至少两条)
达标检测题
课 题 我学会了吗 课 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页 备课教师 徐汝国 教学时间
共 1 课时 第 1课时
单 位
黄前镇黄前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补充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进一步复习植树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的数据。

教学难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知识铺垫 根据超市销售矿泉水的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个统计图的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

2.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的信息
是: 。

3.你能为超市的王经理提出可行的进货建议。

是: 。

数量/箱
3
A B C 1
5
2213
544
达标检测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简单的统计活动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简单的统计活动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简单的统计活动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简单统计活动的基本方法。

2.能够使用有关简单统计活动的基本词汇,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归纳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简单统计活动的基本方法。

2.有关简单统计活动的基本词汇。

三、教学难点1.突破学生简单记忆的防线,引导学生对各种现象进行有意义的观察、记录、归纳和分析。

2.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试讲法、示范法、情境法、引导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

通过引导,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简单统计活动。

2.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法。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让他们进行分析或模拟。

4.游戏法。

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了解学生对统计的理解程度。

例如,教师可以用口袋里的红糖、白糖、盐、小纸条等物品进行统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数量和特征等,来感知统计的重要性。

2. 操作实践教师将一些有关简单统计活动的图片或视频放在投影中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习如何统计。

例如,教师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一些数据,让学生观察数据背后的信息以及不同数据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一起进行分析解决。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过程并得到实践锻炼。

3. 活动拓展教师课后可以将一些常见的统计问题总结出来,让学生搜集资料后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简单统计活动的基本方法2.有关简单统计活动的基本词汇七、教学评估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课后练习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教师发现学生们对简单统计活动的认知程度比较低,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授课,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8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第38页例1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认识平均数教案

认识平均数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统计》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曹云教学目标:1.经历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自主探究移多补少及先合后分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会估计平均数的范围,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求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3.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对一些简单事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学,自主学习:1.创设问题情境:师:在光明小学举行的趣味运动会上,二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套圈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比赛情况.(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a.问题:观察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b.设疑:你认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c.说明:要想判断谁套得准一些,为了体现公平性,就要用到平均数.2.揭示课题:认识平均数明确学习目标:a.了解平均数的意义.b.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3.预习交流:[小组内简单交流对平均数含义的理解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提出质疑.]过渡:回归课前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去探究有关平均数的问题.4.自主预学:a.男生队套圈总数:6+9+7+6=()个b.女生队套圈总数:10+4+7+5+4=()个思考:a.比较男女生套圈总数,这样比,你认为公平吗?为什么?b.怎样比才够公平?学情分析:[能否从男女生参赛人数上的不同去衡量.]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怎样求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2.你认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法指导:a.明确总数份数和每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b.根据求每份数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探究展示:学情预设:男生:6+9+7+6=28(个)28÷4=7(个)女生:10+4+7+5+4=30(个)30÷5=6(个)说明:7和6就是男女生套圈个数的平均数,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表示每个人套中的实际个数.2. 质疑:分别用套圈的总个数去除以他们的什么?(总人数).3.精要点拨:明确:求平均数,要找准和总数对应的份数.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过渡:师:除了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还有其他求平均数的方法吗?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方法.说明:先合后分和移多补少都是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计算时,我们可以选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而移多补少的方法适合于操作时使用.4.平均数的范围:观察与思考:平均数7和6,相比它们所在的一组数据的大小,有什么特点?重难点突破:明确::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四.训练检测,总结反思:小华家1月~5月用水情况统计表1月2月3月4月5月13吨10 吨11吨9吨12吨(1).小华家平均每月的用水量在()吨和()吨之间.(2).算一算:平均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想一想:1.怎样确定平均数的取值范围?2.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你先求的什么?归纳与总结:a.最大的数>平均数>最小的数b.平均数等于总数除以对应的份数五.综合实践与应用:1.想一想,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简单说明理由。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数据的分析和展示4. 统计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如猜数字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从而引入统计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 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数据,什么是统计。

2. 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如调查问卷、实验记录等,并进行示范。

3. 解释数据分析和展示的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频率分布表、条形图、折线图等,并进行实例讲解。

4. 介绍统计的应用,如人口普查、市场调查、科研实验等。

(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规模的统计活动,如班级图书借阅情况的统计。

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用图表展示结果。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统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统计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设计一个关于家庭日常消费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 阅读一篇关于统计的文章或新闻,理解其中的统计概念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统计知识。

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概念,如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能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他们对数据的理解和应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

2. 难点:理解和运用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如条形图、饼图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统计数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
- 数据的收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收集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

- 数据的整理:教师演示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整理数据。

- 数据的展示:教师介绍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如条形图、饼图等,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方式展示他们的数据。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包括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展示数据。

4.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五、家庭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或者小项目,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实践和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这个框架能帮助您编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

2022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式统计表》教案(公开课)人教版

2022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式统计表》教案(公开课)人教版

《复式统计表》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什么是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复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对易错的题目进行分析和强化,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巩固复习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过程(一)内容回顾,复习导入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

(二)自主探究,深入巩固1.复习旧知,例题讲解分析:根据成绩有三种,应该有三列,性别分为二行,中间填入成绩,再加上表头,统计表为四列、三行。

2、归纳总结: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根据内容确定表头,以及表格几行、几列。

(2)根据原始数据填写表格。

(三)复习统计表的优点1、内容回顾,复式统计图的特点:(1)清楚的了解数据,(2)便于两组数据的对比.2、例题讲解:(1)中国在第28届奥运会得了()块金牌。

(2)中国的金牌数量逐渐(),俄罗斯的金牌数量在逐渐().(3)例题分析:①找对中国和第28届奥运会对应的单元格可以看出中国28届奥运会的金牌数量。

②通过对比三届金牌数量可以看出,中国金牌数量逐渐增加,俄罗斯在逐渐减少。

3、归纳总结: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以及两个(或多个)数据变化的差异,为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和帮助。

(四)、拓展练习,误区警示1、判断:复式统计表的表头就是统计表的名称.(√)错解分析:统计表的名称是概括这是一个关于哪方面内容的统计表,而表头显示的是这个统计表包括哪些项目,一般出现在统计表左上角的表格内。

改正:(×)2、出示课件习题,加以巩固复习。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2. 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调查、频数等。

3. 统计的方法和技巧:调查和记录数据、制作表格和图表等。

4. 统计的应用: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活动(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包含不同颜色糖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统计学的方法获取并记录每种颜色的糖果数量。

2. 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统计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调查的进行、频数的计算等。

3. 示范操作(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进行数据的调查和记录,如何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4. 实践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调查并记录数据,然后制作表格和图表展示结果。

5. 总结讨论(5分钟):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并讨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归纳统计的方法和应用。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家庭进行一个小调查,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记录数据,然后制作表格或图表展示调查结果,并写一份简短的总结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概念讲解、示范操作、实践活动和总结讨论等步骤,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可以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调查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简单的统计活动-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简单的统计活动-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简单的统计活动-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统计的含义,能够简单地进行统计活动,并正确理解数据的分析意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理解统计的含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3.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学生自己搜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的分析意义和正确解释数据。

四、教学过程1. 活动一:图表展示在教学开始之前,请教师贴出各类简单的统计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和饼状图)等,让学生围观,了解这些统计图表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场景。

2. 活动二:收集数据1.学生自由活动,记录自己想搜集的数据,比如大家最喜欢的运动、食物、颜色等。

2.每组学生统计各自搜集到的数据,并记录下来。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展示。

3. 活动三:数据分析与解释1.学生请将各自搜集到的数据汇总到黑板上。

2.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比如计算平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3.请学生自己对数据进行解释,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这是通过三个活动进行的,图表展示、收集数据和数据分析与解释。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简单的统计方法,而且养成了搜集和整理数据的良好习惯。

如果有时间可以深入探究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式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了对简单统计知识的学习兴趣,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快乐学习。

小学数学《第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第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讨论: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讨论: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
(方法一)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天气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9
6
9
5
2
(方法二)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先把这5种天气情况都写出来,然后逐一去数一数,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画一个○。
操作演示:教师边课件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边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首先画一条横轴,表示天气,在横轴上间隔同样的距离,分出宽度相同的5份表示这5种天气情况;然后在左侧画一条纵轴,表示天数,在纵轴上我们要等分好小格,每1小格我们说是1个单元格,表示一天;最后把这些横竖线画成小格。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开始画条形统计图的直条了,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在相应的直条那涂色1格,这样哪个直条比较长就说明那种天气比较多,能直观地看出谁多谁少了。
3.与统计表和画图法比较。
(1)讨论:你觉得画图表示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方法更清楚?为什么?
(2)讨论: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反馈
1.完成完小各班人数统计图
2.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你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
五、作业布置
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与画图表示的方法很类似,就是不再画○,而是用一个一个的小格表示出来。
2.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
提问: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课始,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设计学生熟悉的“过生日”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通过向大象赠送生日礼物——五颜六色的鲜花,使学生又一次充满激情,从而自觉地投入统计鲜花的自主活动中;课末,设计大象买水果感谢小朋友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帮大象统计水果种类和愿望的需要,使课堂比较自然流畅。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动手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啊、贴一贴、数一数的操作活动到动脑筋思考怎样帮大象统计客人、水果及自己准备的鲜花的思维活动,都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和体验了学习统计的过程。
师: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表意见)
三、巩固拓展:
1、统计水果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来感谢你们了
大象:谢谢你们的帮助。我想买些水果给你们吃,你们爱吃什么水果呀?学生交流。
师:水果店里只有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们想吃吗?大象不知道哪些水果多买一些?哪些少买一些?怎么办呢?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两名学生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星情况。评出冠军小组。
3、课堂小结: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生自由交流。
你们想得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统计的情况,好吗?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小组统计的方法。
师提出活动要求: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选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交流,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一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师:小朋友,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大象,你现在知道买哪些水果了吗?
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动手理一理,贴一贴。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可能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整齐、漂亮作为评价标准,恰当地评价同学的作品。适时引出课本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容易数得清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二、展开新课:
师:小朋友还为大象准备了一首动听的歌,现在就表演给大象听好吗?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
师:大象,你下次还愿意来我们一(3)班过生日吗?
2、统计各小组得的智慧星的数量。
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很多同学得到了老师颁发的智慧星,为自己的小组争得了荣誉,那么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小组是冠军呢?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生:统计每组有几颗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大象奇奇也要过生日了,他还想跟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一起过生日呢,你们愿意吗?看,奇奇来了。(大象: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过生日。待会儿还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小动物们戴着头饰唱生日歌边依次入场
教学内容:淅教版数学第五册
教材说明:
教材先出示有各种小动物的实际场景图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通过分类整理成象形统计图,让学生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统计时,要引导他们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己动手统计,在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是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
2、尝试统计鲜花
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带来了好多客人的情况。我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还给大象准备了生日礼物呢!你们准备了什么呢?生答。原来是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你能告诉大象有哪些颜色的鲜花吗?生出示鲜花图片并介绍。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教后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需要的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创设情境,从有趣的生活场景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自己产生要解决问题的需要。通过学习探索,经历“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逐步理解“统计”的含义,再将“统计” 的方法应用于探究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整理,粘贴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并统计出鲜花的数量,然后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哪种贴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书本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1、初步认识统计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怎样排队比较整齐又容易看出每种动物有几只?
学生上台操作。引导学生排不同的队形。
师:小动物们还带来了他们的照片,你们也能像刚才一样给他们分组排列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