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移动金融客户接受度研究
《中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中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摘要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浪潮的推进,金融电子化在中国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电子化, 发展趋势, 问题, 对策引言1、介绍金融电子化的概念及其在全球金融行业中的发展历程。
2、阐述中国金融电子化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金融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3、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中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1.1 金融科技的崛起:追溯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
1. 初始阶段:金融电子化起步(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开始了金融电子化的初步探索,包括线上银行服务的推出和电子支付工具的研发。
中国银联成立于2002年,为商业银行提供清算服务,推动了银行卡支付的发展。
2. 发展阶段:移动支付与电子商务的兴起(200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初)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支付宝(2004年成立)和微信支付(2013年推出)等服务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如淘宝和京东,催生了在线支付系统的普及。
3. 成熟阶段: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与扩张(2010年代中期至今)互联网金融、P2P借贷、众筹以及数字货币的探索,进一步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边界。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信贷评估、投资咨询(即财富科技)等领域,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普及率。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也开始在国际上扩展影响力,如蚂蚁金服(现蚂蚁集团)和腾讯金融。
1.2 移动支付与数字货币: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广泛采用及其对于金融电子化的推动。
1.2.1 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1.智能手机普及: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基础载体。
截至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庞大,提供了移动支付必要的硬件支持。
民生银行特色知识考点
民生银行特色知识考点民生银行是中国兴起的一家创新型商业银行,以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和管理创新为核心竞争力。
在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民生银行通过引入一系列特色知识考点,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民生银行的三个特色知识考点:非标准资产管理、数据驱动的精准决策以及移动金融服务。
一、非标准资产管理现如今,金融市场上不仅有标准化的金融产品,还存在着大量的非标准化资产,即无法被流通市场接受的资产。
针对这些非标准化资产,民生银行深入研究并开发了独特的管理方案。
首先,民生银行建立了多维度的风险评估模型,对非标准资产的发行方和项目进行全面评估。
其次,通过与各类中介机构和专业机构合作,对非标准资产进行定价和交易。
最后,民生银行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和循环经济模型,通过与企业合作,将非标准资产转化为标准化金融产品,并开展风险共担计划。
这一特色知识考点的引入,使民生银行成功地管理了大量的非标准资产,为客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也提高了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
二、数据驱动的精准决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
民生银行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全面、精准的数据驱动决策系统。
首先,民生银行收集并整理客户的个人信息、行为偏好、消费记录等多维度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精确洞察客户需求与风险。
其次,利用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民生银行构建了个性化服务推荐模型,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投资建议。
最后,民生银行通过数据分析,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决策效率,降低操作风险。
这一特色知识考点的应用,使民生银行能够更加准确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同时提升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运营效率。
三、移动金融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生银行充分利用移动技术,推出了一系列方便快捷的移动金融服务,如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理财等。
手机银行个人用户使用意向多因素模型及影响分析
随着手机银行业务 的推广 , 针对 手机银 行的相关研究也 日益受到 国内外学术界 的重视 。国外 学者 关于手机银行的研 究大多数集中在 手机银 行的业务模 式创新 方面 ,对手机银行 使用意 向的研究相对较少 , 主要集中在感知有用性 、 感知易用 性、 感知 风险 、 感知经济 成本 、 外部环境 等方面 。如著名学者
用户行为受到用户 的感 知有 用性 、系统质 量认 知和社会影响 的显著影响目 。L u a m和 L i n ( 2 0 0 5 ) 运用技术接受模型对台湾地 区的手机银行用户进行实证 分析, 结果表 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
的到来 。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 , 手机银行成为各银行在 易用性与用户对手机银行的使 用意 向有显著相关关系, 不仅如 差异化服务上展开竞争 的强有力的工具 ,世界各 国银行业给 此, 该研究还发 现用户对 手机银行的使用意向还受到信任度 、
附 表 国 内代 表 性 的 手机 银 行 使 用 意 向研 究
第 一 作 者 年 份 吴佩 红 2 0 1 3 罗 选 荣 2 0 1 3
刘 娜 2 0 1 3
研 究层 次 个人 个 人
个 人
理论 基 础 技 术 接 受 模 型 技术 接受 模 型
成。 由此可见 , 我国消费者对于 手机银行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并不高。因此 , 通过分析了解 影响我 国个人用户使用手机银行
意向的主要 因素具有理论和 实践 的双 重意义 ,既可 以为银行
开展手机银行营销 活动 提供有针对性 的建议 ,又可 以丰富相
关方面的研 究理论 。
二、 手机 银 行 使 用 意 向研 究 现 状
理 论 与 方 法
MARKE r f 【 NG RES EARCH
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者使用意愿模型分析
不确 定 性 。信 任 在包 含 未 知 风 险 的交 换 关 系中 起着 核 心 作 用 。 易和 网 络供 应 商 的是 电子 渠道 市 场 渗 透 的重 要 阻碍 。 此 外 ,研
交 易有 重 大影 响 。对 商 家 的 信任 是 消 费者 进 行 网上 购 物 的 重要
理 者 、传 统 金融 机 构和 相 关研 究 者 的高 度 关注 。 例如 ,2 0 1 3 年 特 别 是 在 网上 购 物环 境 中 ,信任 尤其 重要 。 缺 失信 任 的 网 上交 付+ 投 资类 产 品—— 余 额 宝 上 线。 至6 月底 时 ,余 额 宝 用户 突破 究 表 明 ,信 任 对 用 户愿 意 从 事 有 关金 钱和 敏 感 个 人信 息 的 网上 前 因。 此外 ,用 户通 过 长 时 间积 累 起 来 的对 一 种产 品或 服 务 的
相关 建议 。
近年 来 互 联 网金 融 产 品 受 到消 费 者 的热 捧 ,引 起 了高 层 管 6 月1 3 日 ,国 内第 三 方支 付平 台支 付宝 和 天鸿基 金 合作 的创 新 支 2 5 0 万 ,规模 达 6 6  ̄ Z , ;9 月初 其规 模 已近 5 0 0 亿 元 ,天鸿 货 币 基 金 在 余额 宝 用 户 爆炸 式 增 长 的推 动 下 ,一 跃 成 为 目前 中 国用 户
数最 多 、甚 至是 规 模 最 大 的公 募 基 金 。余 额宝 的成 功 ,也激 起 信 任 会影 响 其 对 同一 渠 道 内另 一 种产 品或 服 务 的感 知 信任 。在 了 更 多 的基 金 从 业者 拥 抱 互联 网金 融 ,产 生 了 众 多余额 宝 类互 淘 宝 、 支付 宝进 行 过 交 易从 而 对 支付 宝 信 任 的 用户 更 愿 意在 支
金融科技创新的案例分享
金融科技创新的案例分享近年来,金融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引发了金融行业的巨变。
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金融科技创新正在改变传统金融服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体验。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 移动支付的崛起:支付宝支付宝是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平台之一。
它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实现了快速、便捷的电子支付方式。
支付宝不仅提供了在线支付的功能,还发展出了各种增值服务,如转账、账户理财、支付买单、信用借贷等。
支付宝的成功在于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线下支付方式,提供了安全、方便且高效的支付体验。
2. 区块链的革新: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它通过去中心化和加密的技术特点,实现了安全、匿名的交易方式。
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使得交易过程透明公开,且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因此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
比特币作为一种独立的货币存在于全球,不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推动了金融行业的革新。
3. 人工智能的应用:机器学习风控模型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公司正在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改善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
通过建立和优化机器学习模型,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从而进行更智能化的风险管理。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还为更多人提供了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的机会。
4. 云计算的变革:金融云金融云是指专门为金融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
它运用云计算技术,将金融机构的数据和计算资源整合在一起,为金融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交换服务。
通过使用金融云,金融机构可以减少IT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加强数据安全和灾备能力。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大数据和高速交易等挑战,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5. 社交媒体的整合:微信支付微信支付是中国的一种移动支付方式,它将社交媒体平台和支付功能整合在一起。
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是商业银行转型大趋势
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是商业银行转型大趋势商业银行创新型技术手段的蓬勃发展和迅速普及,已使金融服务脱离传统物理网点成为现实。
由于商业银行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的属性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这也决定了线下物理渠道不会全部消失。
因此,商业银行积极推进行线上线下多渠道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
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对线上线下渠道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中国农业银行课题组发放并收回__份调查问卷,采集线上线下渠道交易等内部数据,分析客户对线上线下渠道的行为偏好、交易习惯、产品持有量等数据信息,借助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回归模型对客户行为需求进行了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线上渠道成为客户日常消费的主流支付方式,手机银行成为银行业务办理的首选渠道。
20~40岁是使用手机银行的主力军,线上支付方式占比88%以上,现金支付方式仅占10%,刷卡方式不足2%。
第二,线下渠道仍是部分客户群体和业务的需要。
业务办理方式中,手机银行、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占比分别为40%、26%,而柜面、自动取款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简称ATM)等线下渠道占比为18%、16%。
柜面业务主要服务于50岁以上受访者,40~50岁受访者对线下渠道的依赖度(55%)略高于线上渠道(45%),是对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协同需求最迫切的群体。
同时,线下物理渠道是不可或缺的吸引客户申请贷款的重要渠道,个人客户信用贷款的申请、放款流程需要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发布、协同受理审批。
第三,农行系统建设仍然呈现“烟囱”状特点,业务处理一般由单一渠道完成。
各渠道间相对封闭,只能被动接受业务请求,无法主动向其他渠道或者设备端推送消息,导致各渠道信息和数据复用率低,客户触达能力和获客能力较弱。
推进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推进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展是金融科技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加速推进传统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基于TAMTPB和感知风险的余额宝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TAMTPB和感知风险的余额宝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摘要]目前有关余额宝用户行为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整合感知风险理论,对用户余额宝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了用户余额宝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收益、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用户对余额宝的使用意愿,安全风险、经济风险和时间风险对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对使用意愿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余额宝;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感知风险[中图分类号]F71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2-0143-07余额宝是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用户可以通过余额宝获得相应的增值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并且门槛比较低,1元即可以进行理财。
基于此,余额宝上线不到1年就拥有了数千万的用户。
自2013年6月13日上线以来,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用户突破4300万人,资金规模达1853亿元,给用户带来的累计收益为17.9亿元,日每万份收益一直高于1.15元。
2014年用户数据更是急剧增加,截止到2014年3月6日,余额宝用户规模数达到了8950万人,即将突破9000万的大关,这一用户数量甚至超过了A股股民的数量。
余额宝用户规模的激增,引起了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余额宝的研究和讨论也层出不穷。
有的学者主张取缔余额宝,认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虫”;有的学者则认为余额宝能够给普通老百姓带来收益,支持余额宝。
央行表态说不会取缔余额宝,会完善余额宝等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
但这些讨论主要是针对余额宝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目前针对余额宝用户行为的研究却不多。
近年来,技术接受系统广泛用于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的行为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果。
金融科技能力模型
金融科技能力模型
金融科技能力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金融科技公司或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方面的能力的工具。
该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评估:
1. 技术能力:评估企业在技术研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方面的能力。
2. 业务能力:评估企业在金融产品创新、数字化服务、用户体验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3. 风控能力:评估企业在风险定价、反欺诈、合规监管等方面的能力,确保金融活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4. 合作能力:评估企业在行业合作、生态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创新和共赢。
5. 运营能力:评估企业在项目管理、运营效率、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保障业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这些能力进行评估,金融科技公司或金融机构可以了解自身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和短板,进而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提升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和竞争力。
智能投顾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UTAUT模型的实证分析
栏目编辑:梁丽雯E-mail:****************智能投顾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UTAUT模型的实证分析■ 北京复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毛振华摘要:本文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的拓展模型,通过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算法对在线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智能投顾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用户对智能投顾的预期效用、环境对个体的社会影响以及用户对智能投顾的信任等3个因素显著影响用户对智能投顾的使用意向,而用户对智能投顾易用性的感知对其使用意向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智能投顾;UTAUT;PLS-SEM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浪潮席卷人类社会,智能投顾已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热点。
智能投顾又称为机器人投资顾问(Robo-advisor),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维茨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作为一种新兴的线上财富管理服务,智能投顾基于投资者的理财目标、财务状况与风险偏好,提供自动、智能的资产配置建议与投资服务。
一般认为,典型的智能投顾包含用户画像、资产配置、投资组合选择、交易执行等功能(钟维,2020)。
按Statista预测,2021年全球智能投顾市场规模将达到1.37万亿美元,并将在2021-2025年间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85万亿美元。
在国内,各大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及一些行业巨头也相继推出智能投顾产品,将智能投顾的大众触达推向了新高度。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与服务,智能投顾如何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与认可,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金融机构需要了解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消费者对智能投顾的接受与使用程度,从而开发出更能满足客户潜在需求的智能投顾产品,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空间。
针对用户接受智能投顾的影响因素已有不同角度的研究。
一部分研究对用户特质及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如Hohenberger等(2019)对个人特质(如理财经验、情感反应与自我增强动机等)对智能投顾使用意愿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研究;Cheng Xusen作者简介: 毛振华(1986-),男,福建宁德人,工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供职于北京复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股权投 资、技术接受。
银行业的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
银行业的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金融行业的不断变革,金融科技(Fintech)已逐渐成为银行业的热门话题。
金融科技的出现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银行业的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并分析其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一、金融科技的定义与特点金融科技,顾名思义,是金融与科技的结合。
它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重塑金融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
金融科技所带来的创新和变革,深刻影响了传统银行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
金融科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性:金融科技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的需求。
2. 效率提升: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加快反应速度。
3. 用户体验改善:金融科技可以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4. 风险监测和管理:金融科技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监测和管理金融风险。
二、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1. 营销和客户管理方面:金融科技使得银行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客户画像和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帮助银行更准确地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为客户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
同时,金融科技也使得银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市场营销,提高客户获取和留存率。
2. 支付和结算方面:随着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传统的纸质支付方式正在逐渐被取代。
金融科技提供了更快速、安全和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为支付和结算提供了一种更加透明和高效的方式。
3. 贷款和风险管理方面:传统的银行贷款往往需要填写大量繁琐的表格并接受长时间的审查。
而金融科技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提供更快速和准确的风险评估,并基于客户信用状况实现定制化的个人和企业贷款服务。
4. 投资和理财方面:金融科技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如网上证券交易平台、P2P借贷等。
最新ui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1)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传统媒体客户端用户使用行为研究2) 基于特定主题的手机UI界面设计3) 儿童数字读物UI设计原则与风格探析4) 从街头篮球游戏分析游戏UI设计5) 浅谈交互设计流程中的视觉因素6) 基于jQueryMobile技术的移动网站开发研究7)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8) 纪检监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 移动医疗类产品的UI设计研究10) 网页UI设计中“中国风”元素的应用研究11) 基于移动终端微信平台的UI界面优化设计研究12) UI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分析及探讨13) 浅谈UI设计中的视觉设计风格发展14) 浅谈UI设计中的视觉表现15) UI交互智能迷你净化器设计--创意思维设计16) 回合制手游新增UI设计规范研究17) 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终端UI设计18) 基于HTML5和jQueryMobile的移动学习APP设计与实现19) UI设计中图形创意方法20) UI设计的交互性与界面视觉设计研究21) 浅谈艺术设计中UI界面设计及应用22) 手机操作系统ui设计浅析23) 浅析用户交互设计中的视觉性设计24) UI设计中用户体验研究25) 一种嵌入式UI界面的设计原理浅谈26) 基于Android的大学生“学习伴侣”系统27) 中国传统元素在UI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探析28) 基于Android的自定义通用可视化控件29)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村科普教育的UI视觉表现形式研究30) 动态插画在视觉传达中的创新与应用31) 基于Android的远程四轴运动控制系统研发32) 移动终端用户体验极简化设计研究33) 基于Android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34) 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式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35) 电商购物网站UI艺术设计研究36) 基于Android的健康管理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37) 智能手机UI主题界面交互设计38) 基于UG二次开发的机械零件库研究39) 基于C/S架构的嵌入式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40) 拓路客特色旅游网站UI设计方案41) UI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42) 基于混合设计模式的iOS事务记录App研究与实现43) UI交互设计在信息科技中的探究44) 基于形态语义学的电子产品用户界面研究45) 智能手机UI设计中用户体验的视觉体验研究46) UI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心理研究47) 移动互联网产品中的UI视觉设计研究48) 移动终端环境下视觉训练软件UI设计模式研究49) 基于手机游戏的UI设计方法研究50) 论互联网+背景下的平面设计51) 无线wifi定位技术及其在智慧校园中的研究与应用52) 用户行为习惯在UI设计中的应用53) 小学校讯通移动界面综合性设计及应用研究54) 平行次元UI设计与分析55) 老年人智能手机UI设计研究56) 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57) UI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探究58) 基于移动端的高校社团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59) 智能穿戴设备中的UI设计60) 海啸预警平台中海量数据检索与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1) 基于机器视觉的柔性体振动测量系统研究62)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63) 基于橙光游戏平台的《摩梭秘影》手机游戏设计64) 移动互联网软件产品中的UI设计研究65) 移动电子商务客户端的用户界面设计研究66) 极简主义风格在UI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探究67) 视觉设计中色彩元素在游戏UI中的应用研究68) 可穿戴设备造型及UI设计研究69) 中国传统图案在手机UI界面中的设计应用研究70) 基于认知体验的手机APP界面设计探究71) 移动UI视觉设计应用规律研究72) 数媒教学APP界面中的情感化表现研究73) 典型客户能效信息搜集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74) Android移动写作平台UI设计研究75) 黄金分割原理在动画电影节奏中的应用研究76) 手机UI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77) 数位产品使用中界面附加工作研究--以手机新闻APP应用为例78) 论手机UI设计的发展趋势79) 版式设计法则在UI设计中的体现80) UI设计与震后汶川羌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81) 移动终端健康类APP色彩应用与用户体验关系研究82) UI静态页面设计与卡通动效结合研究83) UI设计中的视觉表现84) 基于AUTOSTAR的智能电视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85) 混合型移动应用开发框架的设计与实现86) 从电影网站设计浅析网页UI设计趋势87) 基于色彩语义学的移动应用UI界面色彩设计原则88) 断舍离在UI设计中的思考及应用89) 古代装饰器物在中国风手游UI设计中的拟物与抽象90) UI设计与用户体验在产品中的重要性91) 物联网猪场三维建模与视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2) 如何培养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高技能人才93) 浅谈UI设计中“扁平化设计”的运用和发展趋势--以IOSUI为例94) 论手机游戏UI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95) 基于UI设计原则的网页界面评价96) 浅谈适应老年用户的手机社交应用UI设计97) 基于IOS平台的服装品牌APP开发设计98) 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99) 智能手机教务学工系统APPUI设计的色彩研究100) 谈立体主义对手机UI设计发展的影响101) 移动学习APP软件生成平台的对比研究102)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103) 研析电子设备界面设计的方法及准则104) 基于Cocos2d-x的电视UI架构设计105) 一种基于AndroidUI分析与设计方法106) 智能手机UI界面设计分析107) 基于WPF的UI设计模式研究108) 试析图形图像UI设计109) 基于中国传统元素的手机应用UI设计研究110)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在游戏UI中的运用111) UI设计与产品形象的关系探讨112) 浅谈软件UI的色彩情感113) 现代化养猪场三维建模与视景仿真系统的研究114) 浅谈手机UI界面的人性化设计115) 智能手机UI交互界面人性化设计研究116) 一种新型自动气象站触控屏交互式系统设计117) UI设计与产品形象的关系研究118) 虚拟现实语境中的UI风格化119) 论UI设计中色彩的应用120) 手机UI界面的色彩搭配研究121) 地铁车辆与环境虚拟现实仿真研究122) 论UI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审美与功能123) 扁平化UI在时尚品牌营销类APP中的应用研究124) 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与现代UI设计的融合125) UI设计中图标设计探索126) UI设计在塑造产品形象中的应用研究127) 基于短距无线通信的农网用户剩余电流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128) 论制造业生产管理软件的UI设计129) 大型矿用挖掘机外观造型设计研究130) 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庭监控系统研制131) UI界面设计的开创性用户体验探究132) 基于视知觉理论的3-6岁儿童教育类应用软件UI分析与设计133) 移动端智能手机软件产品的UI设计研究134)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UI设计视觉表现研究135) 手机UI界面中情感化表现的创新性研究与应用136) 浅谈图标设计在游戏UI中的魅力137) 现代网站UI设计的可用性原则探讨138) “互联网+”时代下的UI设计发展趋势139) 基于MySQL的玉米病害检索诊断系统数据库设计140) 论UI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运用141) 基于现代主义风格的UI设计研究142) 论手机UI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143) 浅谈交互设计中的情感体现144) 手机游戏UI图形设计的符号化研究145) UI设计中的色彩使用146) 基于Android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移动APP设计与开发147) 视觉UI设计--漫谈信息图形化148) 基于色彩心理学的UI设计研究149) 探究UI设计的视觉传达艺术150) 浅谈数字媒体交互式UI设计151) 手机端用户界面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的应用152) 智能手机人机交互界面中的视觉传达设计153) 基于二阶聚类的病例归类及其软件设计154) 移动互联网金融App的UI界面设计及互联网式推广155) 浅谈扁平化的界面设计及未来发展趋势156) 虚拟学院学习平台UI设计与实现157) 媒体时代UI设计中交互视觉体验研究158) 基于微软富用户体验框架的多媒体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一系列信息、计算、通信和互联技术,改变企业业务、提高企业能力的过程[1]。
目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提升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家银行已将数字化转型上升至战略高度,并持续深入开展相关实践探索。
然而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两大困境:其一,系统封闭孤立、难以适应形势变化。
传统银行系统架构的设计是以管理方便为导向,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逐渐缩小的利润空间,银行必须提升自身服务数量庞大、个体资金量小的长尾客户的能力,而此时传统的组织架构就成了制约因素。
其二,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能力低下。
数据已然成为新型生产要素,而商业银行在数据意识、数据建模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均有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2—3]。
为破解上述困境,使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更加顺畅,学者们纷纷为商业银行设计了详细的转型方案。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议包括:提高数字化IT 和组织架构等基础能力[4],如搭建云平台、大数据框架等;建设全新的商业模式[5],以数字化分析提高服务质量[6];积极与科技企业合作,形成新的金融生态圈[7];根据银行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走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发展路线[8]等。
API 开放银行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API 作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生态连接的数字化接口,一方面使商业银行有能力从外部生态吸引新的有价值的数据来源,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能够将自身产品、服务和数据持续高效地以数字化方式输出到外部生态,进而与外部生态有机融合[9]。
Standaert 等[10]通过与来自大型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的专家谈话,确定了开放银行业务的五个战略维度——产品创新、客户体验整合、生态系统竞争、数据形态和地理范围,并进一步绘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图,使银行决策者可以据此综合评估自身的摘要:数字化转型是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于UTAUT2模型研究的系统文献综述
17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信 息 技 术DOI:10.16661/ki.1672-3791.2107-5042-0269关于UTAUT2模型研究的系统文献综述李瑞红 王根强 鲍阳(衡水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交易越来越便捷,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了解消费者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该研究对之前关于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2(UTAUT2)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的文献综述。
基于此文献综述,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通过UTAUT2模型对消费者的行为意图进行了解,并对消费者的技术接受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技术接受度 UTAUT2 行为意图 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7(a)-0017-03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UTAUT2 ModelLI Ruihong WANG Genqiang BAO Yang(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Province, 053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line transac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and fully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daily life.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make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and use theory 2 (UTAUT2). Based on this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ers can better understand consumers' behavior intention through UTAUT2 model and conduct more in-depth research on consumers' technology acceptance.Key Words: Acceptance of Technology; UTAUT2; Behavioral inten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基金项目:衡水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012006Z )。
金融科技对消费者金融行为的影响与研究
金融科技对消费者金融行为的影响与研究近年来,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迅速发展,给消费者金融行为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随着移动支付、互联网借贷、智能投顾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人们的金融行为逐渐从传统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模式。
本文将探讨金融科技对消费者金融行为的影响,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一、金融科技对消费者金融行为的影响1. 便利性的提升:金融科技让人们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各种金融操作,如支付、转账、投资等,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这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节约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2. 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传统金融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费者难以了解产品的真正价值和风险。
然而,金融科技通过大数据和算法分析,能够提供客观、真实的金融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消费习惯的改变:金融科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支付方式和消费场景。
移动支付、线上购物成为新的主流,消费者倾向于使用手机扫码支付,享受便捷的消费体验。
与此同时,共享经济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多的服务。
4. 金融风险的管理: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对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合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智能投顾能够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和资金状况,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减轻他们在金融市场中的风险。
二、金融科技对消费者金融行为的研究1. 信息传播的研究:金融科技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例如社交媒体、虚拟货币社区等。
学者们通过调查和实证研究,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于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和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能够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信息的覆盖面,并改变消费者对于金融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方式。
2. 消费者决策的研究:由于金融科技的普及,消费者面临着更多的金融选择。
研究者们关注消费者在面对多样化、复杂化金融产品时的决策方式和行为。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设计,他们发现金融科技提高了消费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但也给他们带来了信息超载和决策困难的问题。
关于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影响的研究
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安全、高效的交易。
03
服务成本降低
金融科技使得金融机构能够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来提供服
务,从而降低了服务成本,例如通过网上银行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
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业务流程自动化
金融科技使得金融机构能够通过自动化技术来优化业务流 程,从而提高服务效率,例如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来处 理客户申请和业务流程。
发展阶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 ,金融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新型金融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P2P网贷、第三方 支付、虚拟货币、智能投顾等。
成熟阶段
近年来,金融科技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开始深度合作, 共同推动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同时,监管部门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金融 科技的监管和规范。
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课题。
03
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影 响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
偏远地区覆盖
金融科技使得金融服务能够覆盖 到偏远地区,即使这些地区传统 金融服务无法触及,也能为当地
居民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
弱势群体覆盖
金融科技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 使得弱势群体也能够获得必要的金 融服务,如贫困人群、老年人、残 疾人等。
01
用户体验提升
金融科技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安全 的服务,从而提高用户体验,例如通过移动支付和网上银 行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
02 03
服务透明度提高
金融科技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加透明、安全的金融服 务,从而让用户更加放心使用,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 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交易记录。
金融科技在银行数字化营销中的应用与探索
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营销与传统的营销模式有着较大区别。
数字化营销更多地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数据和技术两大要素,是“数字+技术”双轮驱动下的营销,同时也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随着客户消费模式向数字化发展,银行业务也随之向线上化发展。
各家银行积极推动数字银行建设,并推出了众多精准化营销产品,但就数字化营销模式而言,银行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使用数字化工具,而在分析与应用数据上投入较少,导致未能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
本文将围绕如何重塑“数字+技术”的营销模式进行探讨。
一、当前银行数字化营销存在的问题数字化营销的本质是“数字+技术”驱动的精准化营销。
但从目前业务模式来看,银行对营销流程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数据分析的重视程度。
从组织体系来看,银行技术部门在数字化营销过程中参与度不高,而业务条线又缺乏对营销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的能力,因此数字化营销的基本过程通常是业务部门依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向数据管理或科技部门提出“跑数”需求,再根据反馈的数据,通过现有短信、外呼等渠道触达客户。
简言之,业务流程可以归纳为“三步法”,即定义场景、挖掘数据、渠道触客。
这种模式虽较传统的网点客户经理面对面营销有了较大的进步,节约了人力成本,提升了营销效率,但是由于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营销资源的投放和活动的部署上,反而导致银行对“应该营销哪些客户”“客户接受度如何”“痛点在哪里”等营销关键点关注度不够,从数字化营销的本质来看,未能完全激发出数据的效能。
1.场景定义分散,缺乏营销精准性定义场景、挖掘数据、渠道触客的“三步法”营销虽以业务指标为中心,但并未实现以客户旅程为核心的全流程管理,营销活动通常为手机银行促活、银行卡三方绑定、理财基金体验等。
实际上,客户的成长是有规律性的,比如客户可能从办一张借记卡开始,然后逐渐发生消费、储蓄、理财等行为。
因此“三步法”营销活动略显零碎,割裂化的推销可能会导致客户厌倦并忽略这种营销,甚至大量频繁的营销可能会引发客户投诉,也为银行后续的数字化触客带来障碍。
金融科技创新服务项目计划书
金融科技创新服务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在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金融科技的兴起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项目旨在利用创新的金融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二、项目目标1、开发一系列创新的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2、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
3、增强客户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4、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的应用和发展。
三、项目内容1、大数据分析与信用评估系统收集和整合客户的各类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交易记录、社交网络信息等。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精准的信用评估模型,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准确的信用评估服务,降低信用风险。
2、智能投资顾问平台基于客户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运用智能算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
实时监控投资组合的表现,根据市场变化自动调整投资策略。
3、区块链金融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数字票据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交易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
开发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钱包和交易平台,提供便捷的数字货币服务。
4、移动金融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的移动金融服务应用,提供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理财投资、贷款申请等功能。
优化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提高客户的使用频率和满意度。
四、项目实施计划1、第一阶段(0-3 个月)组建项目团队,包括技术开发人员、数据分析专家、金融顾问等。
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
确定项目的技术架构和开发路线。
2、第二阶段(3-6 个月)开发大数据分析与信用评估系统的原型,并进行内部测试。
设计智能投资顾问平台的框架和算法。
与合作伙伴开展区块链金融应用的前期研究和合作洽谈。
3、第三阶段(6-9 个月)完善大数据分析与信用评估系统,进行试点应用和优化。
金融科技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金融科技在银行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也在变革着传统的银行业。
事实上,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银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电子支付到现在的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金融科技已经广泛应用于银行业的各个方面。
1.电子支付首先,介绍一下最基础的金融科技在银行业中的应用-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手段进行的非现金支付方式。
比如可以通过银行的网银、支付宝、微信等渠道进行电子转账、在线购物等操作。
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而银行也因此派生出了更多的业务。
2.虚拟银行虚拟银行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金融服务机构,它与传统银行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实体店面、不接受现金或支票存款。
虚拟银行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互联网实现存款、取款、转帐、支付等常见银行业务。
虚拟银行不仅提供了更灵活的银行服务方式,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
虚拟银行的特点是便捷快速,同时使用者也能享受相对较高的利率和收益。
3.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金融业中重要的技术。
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针对客户的贷款申请、信用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同时,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银行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例如,银行可以分析客户在使用银行服务中的操作记录、偏好和反馈,来调整服务的优化方向。
当然,银行收集的数据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客户的隐私安全。
否则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也为银行业带来了改变。
银行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反欺诈工作。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识别可疑的交易,并进行预警处理。
同时,人工智能也可以弥补人们在工作中的不足。
银行采用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模型,能够自动化完成风险评估、信用评分等业务。
例如,在利用人工智能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时,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历史信用记录与相关的社会信息,在短时间内完成风险评估,从而快速、准确的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
编导专业论文相关外文文献翻译
相关外文文献翻译翻译原文来自:《Mobile payment: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adoption and intention to recommend the technology》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1 (2016) 404-414译文:引言技术的进步使一些功能广泛的用于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开始支持多种移动金融服务,如缴费,转账,个人对个人转账,在销售点的近距离支付,远程支付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新功能,以及其他类型的服务,例如基于位置,移动营销,票务,折扣,或优惠券。
短程非接触式技术,诸如近场通信(NFC),现在集成在许多移动电话和便携式设备中。
我们可以期望通过移动支付的潜在加强。
同时假设标准化的,相互管理且广为人接受的产品是移动支付的关键。
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由于对用户的永久接近性,移动支付不需要物理钱包那样需要适合的支付场景(Mallat, 2007),使移动支付智能手机体现真正的商业价值(O'Reilly, Duane, & Andreev,2012)。
移动支付让消费者消除了需要使用现金的方式(Pham & Ho, 2015),提供便利和速度(Teo, Tan, Ooi, Hew, & Yew, 2015),在单个或个别交易环境下大批量支付下,保障性能和设备之间的安全的信息传输,如餐厅或大型零售商(Leong, Hew, Tan, & Ooi, 2013)。
商家和消费者都受益于可观的运营时间减少,有明显的生产率增长。
移动支付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Merritt, 2011)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实体意识到它的潜力(Duane,O'Reilly,& Andreev, 2011)。
根据Statista公司进行的调查(2015),全球移动支付的收入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721亿美元,从而成为开展移动业务最重要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 务 产业 链 各方 关注 的焦 点 。
二、 移 动金 融发展 中的科技 接 受度模 型
从 本质上看 , 移 动 金 融 业 务 与 传 统 金 融 业 务 并无 差 别 , 只
是业 务渠 道上 的不 同 。 移 动 金 融 渠 道 的 优 越 性 集 中体 现 在 便
如何 把 握 客 户 的 科 技 接 受 特 征 , 将 成 为 移 动 金 融 迅 速 发 展 极 为 重要的市场前 提。 科 技 接 受 模 型 主 要 探 讨 的 是 个 人 采 用 新 兴 信 息 科 技 的 因 素。 该理论 认为, 理 性 考 虑 在 个 体 科 技 接 受 过 程 中发 挥 着 主 导 作
一
、
研 究 背 景
用了5 O 年时间, 而且 即便是 在如 今, 美 国 消 费 者在 低 于 1 0 美 元
移 动 金 融 业 务 是 指 利 用 移 动 金 融终 端 ( 主 要是 智能 手 机 、 平 板 电 脑 或 者其 他专 用移 动 的 金 融 设 备 ) 作 为 金 融 业 务 的 终 端 处 理 设备, 通 过 银 行 后 台业 务 系 统 , 银联跨行清算 转接系统 , 把 银 行 的个 人 自助业 务 、 企 业 资 金 结 算 业 务直 接 延 伸 到 用 户或 企 业 身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调查研究
基 于科 技 接 受 模 型 的移动 金融 客 户接 受 度研 究
冯 绍晨 青岛海 尔 空调 器有 限 总公 司
摘要 : 在 移动互联 网时代 , 移 动金 融 业务既是 移 动商务的 组成部 分, 又是 对移动商务的有力促 进。 然而移动金 融业务的科
的交易中还是会使 用现金 。 正 是 基 于 对 消 费 者技 术 接 受 度 上 的 怀疑 , 美 国Y a h e Gr O u p 预 计 移 动 支 付 业 务 在 未 来 一 年 内可 能进入 “ 幻灭的低谷 ”( T r o u g h o f D i s i l l u s i o n me n t ) 。 因此 ,
我 国2 0 1 4 年 手 机 网上 支 付 、 手机网络购物、 手机网上银行、
手 机 团购 和 手 机 旅 行 预 订 的 网 民 规 模 年 增 长 率 都 超 过 1 0 0 o / 0 ' 因
此 从 某 种 程 度 上 说 是 移 动 支付 撬 动 了 移 动 金 融 业 务 , 并 为 其 发
技创新属性给客户的接 受带来 了 新 的问题并 制约了 其发展 , 因此 本文 基于 科技接 受模 型, 从 感知 风险 、 感知 有用性 和 感知 易用 性 三个 关键 变量 出发, 通过 分析各 自的影响因素, 最终得 出企业 提 高移动金 融客户接 受度 的对 策建议 。 关键 词 : 移动金 融
利性 上 , 而这一 优越性 来源于科 技创 新。 这也意味 着科 技水平
科技接 受模 型 感知 风险
感知有用
( 如 网络 拥 挤 程 度 、 信号强 度 、 安全 性等 ) 会 直 接 决 定 客 户 的 接受 度和使 用满意 度 。 从金融 客户的技术接 受传 统来看 , 其使 用习惯的扭转 并非 易事。 例 如 美 国让 消 费 者 习惯 刷 信用 卡 购 物
性, 其 中: 感 知 有 用性 指一 个人相 信 使 用特 定 系 统会 提 高 他 工 作
展 迅猛 , 移 动 支付 用 户 比例 成倍 增 长 ; 新近 成立的微 众银行、 浙
江 网 银 银 行 等 互 联 网银 行 亦 纷 纷 将 移 动 端 作 为业 务 重 点 。 国 外
表现的程度 , 并 可在 其 组 织 内 提 高 工作 效 率 ; 感 知 易 用性 指 一 个 人 相 信使 用特 定 系统 可 以 免 于 努力 , 便能达到预期 的效果。 综上
边, 实 现 随 时 随 地 自助 处 理 个人 或 者企 业 金 融 业 务 的 目标 。《 中
国 互 联 网 络 发 展状 况 统 计 报 告 指 出 , 截 至2 0 1 4 年6 月份 , 中 国
手 机 网民 规 模 达 N 5 . 2 7 亿户, 手 机 上 网 比例 为 8 3 . 4 %, 首次 超 越
P C 上 网 比例 的 8 0 . 9 %, 手 机 成 为 第 一 大 上 网终 端 ; C FC A发 布 的 ( ( 2 0 1 4 中国 电子 银 行 调 查 报告 》也 显 示 : 2 0 1 4 年 移 动 金 融 势 头 发
用, 关 注 在 安 全 前 提 下使 用 某 项 科 技 的 感 知 有 用 性 和 感 知 易 用
可见 , 感知 风 险 、 感 知 有用 性 和 感知 易用 性 在 客 户接 受 移 动 金 融
情 况 也 显 示 ,日 本 的手机银行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 , 韩 国 消 费
者则将手 机作为信用卡 使用 。 基于此, 业 内专 家 指 出 ,“ 2 0 1 5 年
将 成 为 移 动 金 融 的 普及 年 , 移 动 金 融 正 在 重 构 电子 银 行 的发 展
格局 。 ”
业 务 过 程 中发 挥 着 关 键 影 响 作 用 , 其 中感 知 风 险 是 科 技 接 受 意 愿的最大障碍, 感 知 有用 性 对 科 技 接 受 意 愿 的 作用 最 Fra bibliotek 重 要 , 而
感 知 易用 性 则 是 科 技 接 受 意 愿 的 润滑 剂 。 这 意 味 着, 提 高 移动 金 融 客户 接 受 度 应 该 聚 焦 于 这 三 个核 心 变 量 的 影 响 因素 。 在 三 个 关 键 因 素 的单 独 作 用 因素 上 面 , 相 关 研 究 主 要 进 行 了如下探 讨: 第一 , 感 知风险 。 S u h 和 Ha n( 2 0 0 3 ) 发 现 交 易 安 全、 隐私保护、 数据 完整性 、 感 知 认可是 影 响 感 知 风 险 的 关键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