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三月—云雀之歌》的创作及演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科夫斯基《三月—云雀之歌》的创作及演奏分析
作者:李双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2期
摘要:《三月—云雀之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经典的作品,通过对其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巧的研究与分析,探究作品的创作风格及音乐特征,帮助演奏者在弹奏时更加明确其表达的意义,从而在理解得基础上更加严谨、从容地进行演奏。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三月-云雀之歌》创作演奏分析
一、柴科夫斯基的简介
(一)生平
柴科夫斯基1840年生于俄罗斯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学习钢琴,六岁时已初步掌握了钢琴弹奏技巧,但由于父亲的强烈反对,十岁被送到彼得堡法律学校上学,毕业以后在法学院工作。
但他一心向往当一名音乐家,于是他勤奋学习音乐,尝试作曲,1862年成为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首届学生,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1863年为了献身于音乐事业,毅然辞去官职。
186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866年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1893年染上霍乱,死于圣彼得堡,享年53岁。
(二)创作风格
柴科夫斯基在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作品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深刻的抒情性和强烈的戏剧性是柴可夫斯基音乐的两个最鲜明的特征,作曲家把自己对社会和人们内心情感的矛盾和冲突,通过艺术的加工把这种体验概括为黑暗与光明、痛苦与快乐、理想与现实、恶运与幸福的对比冲突。
这种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概括充分显示了柴科夫斯基音乐的伟大魅力。
柴科夫斯基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传统,他创作的作品具有很明显的俄罗斯风格,从揭示内心的感情冲突出发,旋律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同时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他生活在祖国最黑暗的时期,他憎恶沙皇暴虐的专制,又同情悲惨命运的人民,他热爱生活,渴望得到自由平等,但是又找不到出路,只有把这种压抑的感受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
60年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进步思潮虽然对柴科夫斯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自由的思想受到俄国封建君主制残酷压迫,使得柴科夫斯基的创作之路受到很大影响。
从作曲创作形式
上看,早期的音乐创作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风格,表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而后期则更主要的是表现人同命运的抗争,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如《第四交响曲》。
在柴科夫斯基众多的作品中交响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交响曲非常富于戏剧性,其内在矛盾冲突发展都比欧洲其他传统交响曲要剧烈,总的来说后三部的艺术成就要大于前三部。
《f小调第四交响曲》的创作正是柴科夫斯基的生活从悲痛到振奋的关键时刻,他将此曲献给梅克夫人,这部作品的的主题刻画了黑暗的势力以及残酷命运面前的痛苦呻吟,他在创作中将自己的感情充分表达了出来。
在器乐协奏曲方面柴科夫斯基具有宏伟的构思和庞大的气势,最著名的作品是《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是一部比较热情、明朗的作品,全曲优美,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心情以及对光明的向往。
柴科夫斯基的创作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力量,能深刻地揭露人物的思想情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杰出的名曲,如:三部舞剧、歌剧《黑桃皇后》等等,为俄国音乐文化甚至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三月—云雀之歌》的创作分析
(一)创作背景
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创作于19世纪俄罗斯这个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广开风气的时代,音乐、文学、美术齐头并进,形成了一个艺术繁荣的局面。
此钢琴小品就是柴科夫斯基以这种爱国主义热情创作的,能让人们的心灵得到美的感受和爱的震撼。
柴科夫斯基在创作《四季》这部作品时,当时他36岁,正是创作热情和欲望很高的时期,他接到一家名叫《小说家》杂志社的约稿信,内容要求以一年里每个月的气候特征和俄罗斯生活风俗为题材,写一部钢琴套曲,并且每首乐曲提供一首俄罗斯诗人相应内容的小诗。
柴科夫斯基对这个创意非常感兴趣,他欣然接受了邀请,乐曲完成的较顺利,《三月—云雀之歌》就是《四季》中表现春天的一首。
(二)曲式结构
《三月—云雀之歌》是《四季》中曲式结构较为简单的一首单三部曲式的乐曲。
引子部分雖然只有两小节,但是作用是非常的重大,解释了主题的凄凉和忧郁,使我们把握了乐曲的整体感觉,明确了全曲的速度与力度等。
第一部分是呈示段,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主调为g小调。
主体在低声部的伴奏下出现,采用了具有复调因素的织体写法展开的主体,高低声部的交错出现,旋律的碗状起伏,都是作
品非常突出的特点。
这个乐段属于单一调性收拢性乐段,主要围绕主属功能进行。
这部分描写了云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地玩耍,给人们带来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消息。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调式由g小调转入到了它的关系大调降B大调,将第一部分的音乐色彩逐渐淡化,速度变得稍微快了些,力度也渐渐的在增强。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经常使用大小调的交替出现,通过这种创作手法来表现作品的色彩和感情的变化,并且也增添了旋律的活跃的气氛。
曲子中的调式变化和装饰音的出现,就好像是在模仿云雀欢乐跳动的身影和婉转的歌喉,使得我们好像看到了云雀在枝头嬉戏,跳动一样。
第三部分又回到了g小调,主题材料依然是第一部分的材料,只不过做了四小节的扩充,这样乐曲的进行就更加的流畅完整。
尾声部分以呈示乐段的乐句发展,力度也由弱到极弱,表现了云雀歌唱、飞舞之后渐渐飞去的情景,结尾的最后一个音符运用延音记号,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三)旋律特征
从旋律上看,无论切分音还是装饰音,都必须描绘歌唱的效果,柴科夫斯基以及其他音乐家都遵循格林卡的这种思想观点。
旋律包括调式关系、旋律线、音色、和声、节奏等很多因素,而柴科夫斯基的这种思想情感也往往体现在他作品中的旋律线上。
《三月—云雀之歌》中旋律的表现就是在这些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下结合而实现的。
柴科夫斯基《三月—云雀之歌》揭示了对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乐曲建立在真实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给人们带来令人向往、追求的新的希望。
它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充满人们的希望和信心。
三、《三月—云雀之歌》的演奏分析
(一)装饰音和三连音
乐曲从第3小节开始多次出现三十二分音符的三连音,演奏时注意不要过分强调模仿鸟的叫声,不能把三连音和各种装饰音弹得不自然、生硬、机械,使得音乐外在化,缺乏“歌唱”的意味,也不用弹得太快,应该弹得圆润、连贯、清晰,将歌唱的感觉延至到下一小节,也不可以过于强调自由,否则就会失去音乐原来的味道,使单纯可爱的音乐变得比较做作,非常地不自然。
这样的处理方法是不足取的,所以一定要自然的去表现。
(二)触键的要求
乐曲开始两小节的引子需要用指尖触键,用连奏的方法弹奏这一小句,低声部的音要弹得柔和一些,与中声部形成两个层次,这种切分的节奏和歌唱性的伴奏的律动感在这之后一直贯穿全曲,演奏者要想掌握这样的音乐感觉,需要进行左手的单独练习。
又如B段(11-30)小
节的音乐非常活泼,因为这段是跳音、装饰音和切分音的连续使用。
演奏时速度可以稍加快一点,增加乐曲活跃的氛围,但要注意这里要适度加快,加快太多会破坏音乐活跃的性质。
(三)歌唱性的演奏
在演奏这首乐曲时,不能简单的、自然主义的去模仿鸟叫的声音,而更需要演奏者有自身很好的内心歌唱的感觉。
谱面跳音标注也应富有歌唱性地来演奏,清楚这一点,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首乐曲,就能更带感情色彩的去揭示乐曲的内涵,否则就会使它的精神主旨流散,这是弹奏这首曲子的关键点。
乐曲主题(3-11小节),旋律要舒展地弹奏,音色明亮,仿佛云雀在歌唱一样,十分的天真、可爱,所以弹奏时注意旋律伸展的分寸,过分强调会显得有些做作,破坏音乐的自然。
再如,(15-19小节)不论上行还是下行的跳音,或是切分音,都要做的有歌唱感,左手的伴奏要保持和弦的时值,加上踏板,要保持歌唱的效果。
所有的三十二分音符都必须从容地弹奏出来,既要有弹性,又要有歌唱性,要明亮,但不能过硬,更不能“溜”或“赶”。
(四)踏板的运用
乐曲开始两小节的引子就要用踏板,并且要保持每个四分音符的时值,引子后,云雀主题出现,从第7小节开始音乐有了变化,高声部是云雀主题,低声部出现了下行的旋律,需要通过踏板的衔接,有点像大提琴的连贯的拉奏,第8小节的踏板要长一些,衬托出富有感情色彩的高声部的旋律。
B段整个乐段都要用踏板,保持低声部的切分音,这样不仅可勾画出云雀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动态形象,还突出了云雀美丽的叫声,这是为了把云雀的叫声和人们心中对春天的渴望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三月—云雀之歌》是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部作品,本文通过对《三月—云雀之歌》創作特征及演奏的研究,更加深刻地了解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风格,以此来帮助我们演奏与学习这部作品。
《三月—云雀之歌》用活泼的旋律展现了俄罗斯人民朴实而又丰富的生活。
虽然这部作品并不是经天纬地的巨作,甚至有许多人还未发现它的价值,但作品的艺术风格却反映了当时艺术界的共同特征,它与大自然音乐语言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具有艺术感的美学性质,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气息,能让人的心灵得到美的慰藉。
理解和把握好这部作品,对了解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以及演奏这部作品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洁琼.试析柴科夫斯基《四季》的创作风格及特色[J]:艺术科技.2017,4
[2] 任红军.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研究述平[J]:民族音乐.2014,8
[3] 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6
[4] 阳飘.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创作与演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5] 周玲捷.柴科夫斯基《四季》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