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文化大众化问题探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我国文化大众化问题探析

作者:齐敏

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25期

【摘要】我国文化大众化,源于五四时期的“平民文学”运动,进入新世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但仍是21世纪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条件下,文化大众化担负着新的任务,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对此,应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文化大众化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文化大众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21世纪我国文化大众化呈现的新特点

主旋律文化呈现主流化趋势。主旋律文化即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贯主张。近年来,主旋律文化突破传统呆板、老套的风格,推陈出新,呈现出主流化的趋势。以影视剧为例,最近几年,荧屏上涌现了不少令观众拍手叫好的影视剧。2009年,以《潜伏》《解放》《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代表的重点剧目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品味,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它们改变了主旋律剧一本正经说教的“老面孔”,故事内容和叙事结构更加贴近时代变迁和大众口味,同时又避免了低俗化,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一时间主旋律剧红遍全国。

传统文化大众化成果显著。进入21世纪,在传统文化领域,文人学者、影视传媒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传播传统文化。如,国学大家南怀瑾,以通俗浅显的语言解读传统文化,通过大众化的讲座向大众推广、普及传统文化,并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南怀瑾热”。此后《百家讲坛》的推出,更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国学热”,它们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化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在影视传媒领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优秀影视剧大量涌现。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校将国学设置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

平民生活主体化趋势明显。大众化即平民化,大众生活是文化发展的深厚根源,文化形式要被大众所接受,内容反映大众生活。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平民生活主体化趋势,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的创作素材更多来源于平民生活,创作者更多观察和体味到了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和丰富多彩。“走近平民生活,回归民生,回归民意”成为当今文化大众化的主导思想。

我国文化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伴随社会全方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经济、政治到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处在转型期,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功利心态和浮躁情绪日益严重,这导致文化大众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

缺乏层次,文化低俗化、泛娱乐化严重。当前,我国文化大众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泛娱乐化”的倾向,①“恶搞”、“作秀”成了一种文化时尚。尤以网络恶搞最为典型,继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后,网络恶搞不断升级。他们戏耍英雄人物,肢解经典之作,让人看后啼笑皆非。这些看似是宣泄、煽情、追名逐利,实质是“对中国文化根脉的消解,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颠覆,是文化的失落、网络管理和社会法制的滞后”。它带给人们的是精神肤浅和心灵颓废,远远偏离了我们提倡的文化大众化的轨迹。

缺乏创新,文化重复制作现象严重。近几年,影视剧翻拍、重拍现象很严重,要么把几十年前的老电影拉长拍成电视剧,要么不厌其烦重拍琼瑶剧、金庸剧、海岩剧。据统计,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已经被拍了不下六十次,重复率之高让人汗颜。更有甚者不惜挑战经典,新版《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轮番上演。从影视剧重拍现象可以看到,虽然我国影视行业发展迅速,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电视剧上映,但许多作品内容俗套,缺乏创新,缺乏质量上的突破。

缺乏生活,文化中的假、大、空严重。市场经济时代,文化工作者心浮气躁,沽名钓誉者不在少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人完全抛开了大众的需求,脱离了大众的生活,为创作而创作,甚至为获奖而创作。他们或是因追求高雅,而过于抽象,让人不知所云;或是因场面过于宏大,装潢过于精致,成了形式上的巨人,内容上的侏儒,让人感觉头重脚轻。

缺乏规范,文化市场混乱严重。文化产业化、市场化是文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但我国的文化产业刚刚兴起,文化市场还不规范、不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地扰乱了文化市场,危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低格调的文化内容在社会大众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世纪我国文化大众化肩负的新任务

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主导下的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趋势明显,国际社会通过政治渗透和文化侵略不断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民

族认同感发起挑战;另一方面,思想文化多元化对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带来巨大冲击。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国文化大众化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众化。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整合思想,以爱国主义凝聚力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统一行动,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保持国家的长盛不衰。然而,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不是自发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而是少数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理论层面的高度概括。要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理论宣传,这就需要我们的理论宣传者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宣讲。大众化和通俗化是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关键。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国家民族性,依赖大众化。在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我国文化发展的民族特色受到严峻挑战。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文言表达形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正在被淡忘甚至遗弃。与此同时,各国都在挖掘、推销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的竞争比任何时候都更激烈、更残酷。竞争中的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故而,传统文化大众化是保持民族本色的重要途径。

提高国民素质,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离不开大众化。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日益富足的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为适应工作需要进行的知识更新,为填充闲暇时光进行的消遣娱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单纯的学校教育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体制外开拓一条文化大众化的新途径。比如,可以通过文化讲座、科技宣传、社区文娱活动等形式帮助大众提高文化水平,普及科技知识、丰富精神生活。

21世纪我国文化大众化的发展路径

面对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大众化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新时期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文化大众化的发展对策,推进文化大众化继续健康向前发展。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导向,正确处理先进性与普及性的关系。先进性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价值导向,首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保证文化大众化的正确方向;普及性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坚持文化多样化。我国文化大众化必须处理好先进性与普及性的关系,保证文化发展正确方向的同时,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追求文化大众化的双重效益,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文化大众化是文化工作者和文化机构通过文化创作、文化生产进行合理盈利的过程。为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国家应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规范,保证文化工作者和机构在创作、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确保文化大众化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满足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