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40×1.5=60分。

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
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现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2,“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3,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4.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
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B.利于“民本”思想的形成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5,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

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

多至数十人。

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

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B.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C.参与机要,取代相权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
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7.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

整整这个朝代,谥号为“文”者达
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

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 )
A. .西周
B. 秦朝
C. 唐朝
D. 宋朝
10.易中天先生在
《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
1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12. 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
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B.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C.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D.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
13.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其信息认识表述最完整的是(
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14.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
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
15.“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

梁启超说:“桐城派……以
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

”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
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D.宣扬人伦即天理
16.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

”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17.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18 .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
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
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问最可能开始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9.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
得胜利。

”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

”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20.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
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21.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二者经济主张互相矛盾
22.“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
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23.《中国外交史》记载,“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
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C.《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27.从公元前490
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对此,柏拉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易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28.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
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

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29.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
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

”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 )
A.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
C.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
30.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
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

这说明罗马法 ( )
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 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
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D.涉及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
31.《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得到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要同样的伤害,不过,有人
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要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材料显示该法()
A.以经济原则量刑B.严格等级制度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可侵犯D.倡导人身自由之上
32.“防止滥用权力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

国会由人民选举产
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

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

”这段话体现的主要观点是( )
A.人民是防止滥用权力的唯一防线
B.立法和行政权必须分立
C.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是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有效途径
D.由人民管理政府的钱袋就是防止腐败的有效途径
33.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
34.“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35.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近代“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

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36.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
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

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3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
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
39.下图是20世纪
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40.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B.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D.90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8+12=40分)
41.(28分)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由于时代背景和国情不同呈现出多样性,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尚书》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1)指出材料一的两段话中“民主”一词内涵的差异。

(2分)
材料二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

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

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

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的不同(4分)
材料三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

……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

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5分)
材料四(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

此乃“权臣”,非“大臣”。

故虽如张居正(注: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著名改革家)
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内阁出现的背景(2分),分析张居正“不能逃众议”的主要原因。

(3分)
材料五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
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1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2分)
材料六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

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大国崛起》解说词
(6)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2分)
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显著差异的原因?(5分)
(2分)
(7)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42.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

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一一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6)德国:带有专制色彩;美国:自由民主。

(2分)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民主共和政体;而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制定了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特点是“君主是实,立宪为虚”,(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