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
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发
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
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清单)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导引知识清单知识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识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补充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补充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知识点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知识点4: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或猜想→制定方案→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现象得结论→反思与总结。
2.实验观察(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融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3.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熄灭时1.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蜡烛熄灭,产生白烟。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被点燃。
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4.实验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方法:对比实验人体呼出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法探究内容实验操作判断依据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程度不同判断CO2含量不同氧气含量是否相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水含量是否相同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小镜子),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据玻璃片(或小镜子)上的水雾的不同判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量比空气的多,氧气的量比空气的少。
知识点5:常用的实验仪器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不可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2.加持仪器①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无新物质生成。
(3)微观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4)举例: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
(5)常见的表现形式:①形状改变;①状态改变;①位置改变;①某些能量的变化(如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2.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3)微观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生成原子,原子重组生成新分子。
(4)举例: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
(5)常见的表现形式: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比较4.化学性质(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等。
(3)特点:构成物质的单个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就能表现出来。
5.物理性质(1)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特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分子)集体才能表现出来。
(4)物质的性质在描述时,要注意外界条件,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会改变,如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
6.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比较7.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变化是一个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
(2)在描述的语句中常用“能”“会”“可以”等词语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加以区别。
如木炭燃烧,是化学变化;而木炭可以燃烧,是木炭的化学性质。
8.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
本文将从物质的分类、反应速率、纯度和实验室常见设备这几个方面对该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质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有很多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将其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1.元素: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氢气、金属铁等。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果汁等。
二、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
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1.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关注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计算。
通常根据反应物的消失或生成来确定速率,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消耗的物质的量/反应时间”或“生成物生成的物质的量/反应时间”来表示。
2.受影响因素: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增加、催化剂存在和表面积增加都会增加反应速率。
三、纯度物质的纯度是指物质中所含纯物质的百分数。
纯度高的物质具有明显特点和一定的用途,通常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的纯化处理。
1.物质纯度的检验方法:常用的检验方法有熔点检验、沸点检验、密度检验、净水检验等。
2.分离纯化方法:常见的物质分离纯化方法有蒸馏、结晶、过滤、蒸发、萃取等。
四、实验室常见设备在化学实验中,为了进行准确可靠的实验操作,需要使用到一些常见的实验室设备。
1.烧杯: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圆形玻璃器皿,用于加热、冷却、溶解和混合反应物等。
2.烧瓶:烧瓶是一种具有长颈和圆底的玻璃容器,用于制备或加热液体试样。
3.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或细胞的光学仪器,常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细菌和昆虫等微生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1物理变化的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1.2物理变化的特点:无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发生改变1.3化学变化的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1.4化学变化的特点: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1.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1物理性质的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2.2物理性质的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2.3化学性质的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4化学性质的内容: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2.5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及应用: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3.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判别:抓住关键字,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能、易、会、可以”等字眼,描述物质的变化则不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4化学学习的特点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实验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到的;而实验结论仅凭感觉器官无法得出,是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
人教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了变化〔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枯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
【化学变化】〔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响、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复原性、热稳定性、腐蚀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根本原那么。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闻气体时应小心,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假设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缓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单元共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单元共8页)目录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总结:(1)、(2)有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状或者状态发生了变化,但(3)、是没有生成新物质;(4)共同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列表法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水滴石穿”、木柴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酿酒(醋)、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毒、生米煮成熟饭等都是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光现象),遥看瀑布挂前川”、“冰雪融化”、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铁锅、蜡烛受热熔化,木已成舟、日光灯通电发光等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列表法比较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说明:物质的性质不一定非得通过物质发生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3、描述物质的时候要注明条件,常见描述性质的词语有:“(具)有”、“是”、“会”、“易”、“能”、“会”、“可以”及相应的反义词,等等。
4、实验1-2需要注意的内容a、闻气体气味的正确做法b、氧气(O2)与二氧化碳(CO2)的比较——色、味、态【物理性质】;助燃性(O2)与阻燃性(CO2)【化学性质,要学会与可燃性区别】;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检验O2 的存在】、CO2 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检验C O2 的存在】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举例说明。
三、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通过寻找是否有描述性质的特征词语来进行区别2、联系——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例】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酒精易燃烧,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先在灯芯上汽化;随即燃烧,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中考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一、绪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铜。
绿色化学(也称: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四、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原则:(1)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触,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闻,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尝,不得尝试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未指明药品的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铺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处理原则: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愿试剂瓶中,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1)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从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污染。
粉末状及小粒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试管倾斜、送至试管底部、把试管直立);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立: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处,把试管缓慢竖立起来)。
(2)固体药品的称量①称量前,先调零。
②称量时,左物右码。
先在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称量纸,将药品放在称量纸上称量;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③称量未知质量的物质时,先加大砝码,再加小砝码,砝码需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
④读数,药品质量 = 砝码质量 + 游码读数,托盘天平的称量只能精确到0.1g。
⑤称量后,砝码放回砝码盒。
3、液体的取用和量取(1)取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以免腐蚀标签;试管稍稍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边缘,缓慢地注入试剂。
(2)取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滴加。
现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滴加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胶头滴管在上,以免北试剂腐蚀;滴加完毕后,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 、、以及的基础科学。
2、门捷列夫发现了和3、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不可以再分,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4、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如:物理变化:如:物理性质:如:化学性质:如: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结论:(1)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2)火焰:焰心、内焰、外焰,其中文度最高的是,火焰最明亮的是。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4)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生成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生成(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不可加热的仪器——、、二、药品的存取和取用①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绪言1、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3、区别:有无其他物质生成4、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光泽等等6、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等(常会出现“会”“能”“可以”的语句)7、区别:这种性质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二、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进行试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和评价等。
3、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4、对蜡烛极其燃烧的探究(1)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温度最高,焰心最暗温度最低。
(2)蜡烛熄灭是有白烟(是石蜡蒸气),用火柴点白烟,蜡烛复燃。
(3)验证产物: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珠,证明产物有水;澄清石灰水浸润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变浑浊,证明产物有二氧化碳。
三、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药品取用规则(详见书18页)(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凑近闻,不品尝药品(2)节约原则-----最少用量(3)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1)块状或金属颗粒(镊子):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瓶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二、化学实验观察反应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反应时,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反应时: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物质生成1-1 液态的水液态的水1-2 蓝色块状的胆矾蓝色粉末的胆矾1-3 蓝色的胆矾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1-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二氧化碳气体等想一想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有新物质生成;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外观区别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区分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区别是否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出来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人教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中有“能”“可以”“容易”等字眼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吸入空气:O2多,CO2和H2O少呼出的气体:O2少,CO2和H2O多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选择合适的量程:所测液体不能超过量程,也不能比量程太小为宜(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的知识点包括:
1. 元素:了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2. 化合物:了解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常见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
3. 化学反应:掌握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的
概念。
4. 离子反应: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和离子方程式的
化学平衡。
5. 酸碱反应:了解酸碱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性指示剂的使用和酸碱中和反应
的化学平衡。
6.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化法则和
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7. 电解和电化学:了解电解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电化学方程式和电解溶液的导电
性质。
8. 物质的分类: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区分特征,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9. 离子和分子:了解离子和分子的概念和区别,掌握离子的电荷和分子的化学键。
10. 配位化合物: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和配位键。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化学九上知识点1~3单元总结
化学九上知识点1~3单元总结化学九上知识点(人教版)1 - 3单元总结。
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举例: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 举例: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易挥发(挥发性)。
4.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 举例: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可通过蜡烛浮于水面得出),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可通过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外焰部分最先变黑得出),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燃烧产物有水(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被点燃。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方法:- 收集两瓶呼出气体(排水法)和两瓶空气。
- 比较氧气含量: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在空气中木条燃烧时间更长,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 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向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中考化学考点知识精讲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清单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知识点二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对比(2)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性质用途总结:根据关键词识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点三 常见仪器的识别和用途分类关键词物理变化 状态变化升华、蒸发、熔化(融化)、挥发、凝固、凝华、液化形状变化破碎、弯曲、断裂实验蒸馏、沉降、过滤、溶解、稀释、吸附、石油的分馏其他金属导电或导热、由压强过大引起的爆炸(如汽车轮胎爆炸)、海水晒盐化学变化燃烧煤炭等物质燃烧(火力发电)、由燃烧引起的爆炸缓慢氧化腐烂、酿造、锈蚀、发霉、动植物的呼吸等其他物质分解、酸除水垢、杀菌消毒、光合作用、指示剂变色、煤的干馏四、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化学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分类仪器及名称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试管 蒸发皿 燃烧匙垫石棉网加热烧杯 圆底烧瓶 锥形瓶 注意: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2)固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②固体药品的称量托盘天平可用于粗略称量,一般精确到 0.1 g 。
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 右 盘(即“左物右码”);砝码要用 镊子 夹取。
干燥药品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具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 玻璃器皿 (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注意: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若“左码右物”,且使用了游码,则会导致所称量的药品质量比实际要称量药品的质量偏小。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的倾倒(取较多液体)②液体的量取注意: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与量筒规格相差越大,准确度越小,误差越大。
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b.读数时,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会使读数偏大。
c.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于配制溶液或稀释溶液。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一、知识点
1.化学常识
发明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结构的科学家:;蓝矾、胆矾的化学式:;直接加热的实验仪器:;间接加热的实验仪器:;不能加热的实验仪器:;固体药品一般装在试剂瓶;液体药品一般装在试剂瓶。
液体药品一般出取量:ml;固体药品一般取用;使用剩余的实验药品原试剂瓶;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保持水平。
答案:门捷列夫;道尔顿;CuSO4﹒5H2O;试管、烧烧匙、坩埚、蒸发皿、玻璃棒等;烧杯、烧瓶、蒸馏烧瓶等;量筒、集气瓶等;广口瓶、细口瓶、1~2ml;盖满试管底部;不能放回;凹液面的最低处。
2.①什么是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
②找出下列分别属于哪类:氢气燃烧、氢气能燃烧,食物腐败、木炭烤火
答案:①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②化学性质:氢气能燃烧;化学变化:氢气燃烧、食物腐败、木炭烤火
3. ①什么是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②找出下列分别属于哪类:干冰升华、氢气是气态、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被液化
答案:①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②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被液化;物理性质:氢气是气态
4.仪器的连接操作
答案:先用蒸馏水润湿再边旋转再拧进去。
5.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连接实验装置,将导管插入水中再用手(热毛巾)握住试管,导管末端会产生气泡,松开手导管末端会形成一段水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2.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熔化B.牛奶变酸、蜡烛燃烧C.天然气燃烧、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3.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日天睛,半日晒出盐霜”B.《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C.《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100mL的量筒量取9.8mL的蒸馏水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少于试管容积的1 3C.实验后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D.实验完毕后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再用灯帽盖灭5.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变质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水结冰D.海水晒盐6.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7.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花生榨油、粮食酿酒B.牛奶变酸、水力发电C.酒精挥发、蜡烛熔化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8.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有很多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小明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交流评价D.得出结论9.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碱式碳酸铜分解B.氧气性质验证C.验证质量守恒D.自制净水柱净水10.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40mL。
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等于30mL B.小于30mL C.大于30mL D.无法确定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管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用 10ml 的量筒量取 9.75ml 的水D.为了节约药品,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二、填空题12.用下列序号填空: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燃烧匙(1)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_______;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_______。
(2)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食盐,④试剂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应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_,应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应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
13.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14.生活中用蜡烛应急照明,或者营造气氛。
(1)蜡烛点燃后长度变短,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2)香熏蜡烛一般用玻璃容器盛装,含有香料,燃烧时可闻到香味。
香薰蜡烛可燃烧长达10小时,比普通蜡烛长得多。
下列关于香薰蜡烛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点燃蜡烛后香料逐渐挥发,其分子间隔变大且不断运动B玻璃容器可以留住熔化的蜡液,延长燃烧时间,避免浪费C蜡烛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只有石蜡一种物质15.请指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1)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_______________;(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液体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液体时,瓶塞正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滤液体是直接将滤液倒入过滤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②玻璃棒;③药匙;④托盘天平;⑤蒸发皿;⑥胶头滴管。
请用序号回答:(1)称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
(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
(3)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
(4)用于搅拌液体的是___________。
(5)用于加热或蒸干液体的是_____。
(6)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
17.化学实验中,有很多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与安全。
下列实验中必须注意的先后顺序是:(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等)之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
(3)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6.4g食盐(1g以下使用游码),称量后老师发现他把砝码放在了左盘,那么该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_____________ .19.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①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______;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______;④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______。
三、解答题20.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用胶头滴管取完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
(2)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_____。
(3)用嘴吹灭酒精灯:____。
(4)给烧杯里液体加热时没垫石棉网:____。
(5)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瓶:_____。
(6)将铁钉投入竖直的试管中:_____。
21.在题后的横线上筒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即加热:_____。
②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____。
③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热的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请回答:(1)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_____。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3.“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现象(1)颗粒状石灰石加入稀盐酸________(2)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24.认识实验仪器,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实验室的固体体药品一般保存在_______中,实验室里取用药品要一般要取最少量,如液体为__________;(2)连接和组装仪器的操作时,玻璃导管口附近要______________后旋进乳胶管(3)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的液体体积_______mL。
该同学若要量取47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__再向量筒加入该液体。
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mL 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_________47mL.(填“大于”或“小于”)2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准备制取氢气,实验室只有98%的浓硫酸,小强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了5 mL浓硫酸,就准备在量筒里加水稀释,小刚见了马上制止了小强的实验。
指出上述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实验操作中:(1)存在的错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造成的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A4.B5.A6.D7.A8.B9.D10.C11.B二、填空题12.②③①③②④13.⑦③①④②⑤⑥14.不能AB15.引起酒精失火液体外溅污染原药品中的药品液体外溅腐蚀标签腐蚀胶头16.④③①②⑤⑥17.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再点燃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解析】(1)实验室制取气体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定装置不漏气再装药品;(2)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点燃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一定18.0g【解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19.集气瓶烧杯胶头滴管量筒CAEF【解析】(1)标号仪器分别是:集气瓶烧杯胶头滴管和量筒;(2)①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酒精灯故答案为C;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用集气瓶故答案为A;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三、解答题20.21.22.23.24.25.【参考解析】1.B解析:BA、汽油挥发是液态变成气态,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发生了缓慢地氧化反应,故为化学变化,故B正确;C、电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D解析:D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牛奶变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3.A解析:AA、侯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是由于水分蒸发,析出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了两个化学变化,先生成汞,再合成丹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解析:BA、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要选择大小合适的量筒,量取9.8mL水需用10mL量筒即可,故选项错误;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应少于试管容积的13,故选项正确;C、实验后用剩的药品,不应放回原试剂瓶中,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否则可能污染原药品,故选项错误;D、实验完毕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故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