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动力学

合集下载

第六章发酵动力学

第六章发酵动力学

发酵装置-细胞回流式
F Se
(1 ) F X
F Xe
F , cX
细胞回流的单级连续发酵示意图
a: 再循环比率(回流比) c: 浓缩因子
2.2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
2.2.1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定义: ① 稀释率 将单位时间内连续流入发酵罐中的新鲜培养基体积与 发酵罐内的培养液总体积的比值 D=F/V (h-1) F—流量(m3/h) V—培养液体积(m3) ② 理论停留时间
μ
残留的限制性底物浓度对微生物
比生长率的影响
Ks—底物亲和常数,速度 等于处于1/2μm时的底物浓 度,表征微生物对底物的亲 和力,两者成反比。
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方程:
Vm [ s ] v K m [ s]
受单一底物酶促反应限制的微生物 生长动力学方程-Monod方程:

m s
Ks s
克P和每个有效电子所生成的细胞克数; ③ Yx/ATP:消耗每克分子的三磷酸腺苷生成的细胞克数。
基质消耗动力学 产物得率系数:
Yp/s , YP / O2 , YATP / s , YCO2 / s

消耗每克营养物(s)或每克分 子 氧 (O2) 生 成 的 产 物 (P) 、 ATP 或
CO2的克数。
细胞生长动力学
Decline(开始出现一种底物不足的限制):
若不存在抑制物时
Monod 模型:

m s
Ks s
m s
Ks s
t
ln x ln x0
t
x x0e
细胞生长动力学
式中: S—限制性基质浓度,mol/m3 Ks—底物亲和常数(也称半饱和速度常数),表示微生 物对底物的亲和力 , mol/m3 ; Ks越大,亲和力越 小, µ 越小。

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
延迟期长短与菌种的种龄有关,年轻的种 子延迟期短,年龄老的种子延迟期长。对于相 同种龄的种子,接种量愈大延迟期愈短。
dX 0 dt
对数期
在对数期,培养基中营养物质较充分, 细胞的生长不受限制,细胞浓度随时间呈指 数生长,比生长速率μ维持不变。
两边积分
dX X
dt
x dX
t
dt
x0 X
0
可得
第二节 分批发酵动力学
分批发酵的特点
在发酵过程中,要经历接种、生长繁殖、 菌体衰老、发酵结束(放罐)等过程。 随着底物不断被消耗、产物逐渐生成,反 应体系在不断变化。 分批发酵过程中,细胞经历停滞期、对数 期、静止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分批发酵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细胞生长动力学 底物消耗动力学 产物生成动力学
细胞生长动力学:研究影响细胞生长速率 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 重点:Monod方程 底物消耗动力学 以C源为例 产物生成动力学 考虑产物生成速率与细胞生长速率相关
发酵动力学分类
根据产物形成与底物消耗的关系
Ⅰ型:产物形成直接与底物消耗有关(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Ⅱ型:产物形成与底物消耗间接有关(柠檬酸、谷氨酸发酵) Ⅲ型:产物形成与底物消耗无关(青霉素发酵、核黄素发酵)
分批发酵法
底物一次性装入反应器内,在适宜条件下进行 反应, 经过一定时间后将反应物全部取出。
补料分批发酵法
先将一定量底物装入反应器,在适宜条件下反 应,在反应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进行补加新鲜 培养基,反应终止时将全部反应物取出。
连续发酵法
反应过程中,一方面把底物连续加入反应器, 同时又把反应液连续不断地取出,使反应过程始 终处于稳定状态。
X X 0 exp( t)
可以看出:菌体浓度呈指数增加

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

第八章发酵动力学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各种环境因素与微生物代谢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fermentation kinetics生化反应工程的基础内容之一,以研究发酵过程的反应速率和环境因素对速率的影响为主要内容。

通过发酵动力学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征,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合适条件,以及各种发酵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发酵罐的设计放大和用计算机对发酵过程的控发酵动力学制创造条件。

研究发酵过程中菌的生长速率、培养基的消耗速率和产品形成速率的相互作用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发酵动力学包括化学热力学(研究反应的方向)和化学动力学(研究反应的速度)并涉及酶反应动力学和细胞生长动力学。

它为发酵过程的控制、小罐试验数据的放大以及从分批发酵过渡到半连续发酵和连续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酵动力学也是计算机模拟发酵过程研究及发酵过程计算机在线控制的基础。

在发酵中同时存在着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两个过程,它们都需要消耗培养基中的基质,发酵动力学因此有各自的动力学表达式,但它们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都是以菌体生长动力学为基础的。

所谓菌体生长动力学是以研究菌体浓度、限制性基质(培养基中含量最少的基质,其他组分都是过量的)浓度、抑制剂浓度、温度和pH等对菌体生长速率的影响为内容的。

在分批发酵中,菌体浓度X,产物浓度P和限制性基质浓度S均随时间t变化菌体生长可分迟滞、对数、减速、静止、衰退等五个时期。

其中菌体的主要生长期是对数期,它的特点是:随着基质浓度继续下降,菌体的衰老死亡逐步与生长平衡以至超过生长,也即进入静止和衰退期。

发酵动力学J.莫诺于1949年提出了一个μ与S间的经验关联式,此式被称莫诺方程式:μm为最大比生长速率, 即不因基质浓度变化而改变的最大μ值;Ks为饱和常数,即在数量上相当于μ=0.5μm时的S值。

Ks值愈小,说明在低基质浓度范围中,S对μ愈为敏感,而保持μm的临界S值愈低。

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

• 把它们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绘制成图,就
成为所说的代谢曲线。
• 比生长速率μ
每小时(单位时间)单位质量的菌体所
增加的菌体量称为菌体比生长速率。
它是表征微生物生长速率的一个参数 ,也是发酵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发酵过程
• 微生物生长
• 底物消耗
• 代谢产物合成
• Gaden's fermentation classification(按照菌体生长,
产物直接来源于产能的初级
第 一 类 型 ( 生 长 关 联 型 )
代谢(自身繁殖所必需的代 谢),菌体生长与产物形成

不分开。
例如单细胞蛋白和葡萄糖酸
的发酵
dP dt
x 或
P
Q

dP Xdt


:生长关联型产物的形 成比例(g产物 / g菌体)
Q :产物合成的比速率
P

第 二 类 型 ( 部 分 生 长 关 联 型 )
产物合成动力学
• Gaden根据产物生成速率和细胞生长速率之间的 关系,将产物形成区分为三种类型 • 类型Ⅰ∶也称为偶联模型(醇类、葡萄糖酸、乳 酸)
rP YP / X rX YP / X X
• 类型Ⅱ∶也称部分偶联模型(柠檬酸、氨基酸)
rP rX X
• 类型Ⅲ∶也称为非偶联模型(抗生素、酶、维生
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 fermentation) 连续发酵(Continuous fermentation)
分批发酵
分批发酵:指在一封闭系统内含有初
始限量基质的发酵方式。在这一过程
中,除了氧气、消泡剂及控制pH的酸 或碱外,不再加入任何其它物质。发 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减少,微生物得 到繁殖。

第一章 发酵动力学

第一章  发酵动力学

求在该培养条件下,求大肠杆菌的μmax,Ks?
解:将数据整理:
s
S
100 137.5 192.5 231.8 311.3
6
33
64
153
221
S


S
m

m
Ks
s
400
S
300


S
m

m
Ks
/s
200
1
100
m 0.9
ks
0 0
m 108.4
100 200
μmax=1.11 (h-1); Ks=97.6 mg/L
⑴ YG的计算
例:以碳水化合物为碳源,通风培养饲料酵母,建立以下平衡: 6.67 CH2O+ 2.10 O2 → C3.92H6.5O1.94 + 2.75 CO2 + 3.42 H2O
200
67.2
84.6≈100(加上N、S和无机盐等)
(2)产物的比形成速率(μp )
单位时间单位菌体产生的产物的量。 1 dp p x dt
式中,μp ——产物的比形成速率[(h-1)或者mol/(g菌体· h)] ;
2 分批发酵动力学
2.1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2.2 产物形成的动力学
2.1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延滞期 = 0 加速期 0< <max 对数期 = max 减速期 0< <max 图1 单细胞生物分批培养生长曲线
= max
式中,s ——限制性基质浓度;
s Ks s
Ks —— 饱和常数,数值上等于当 = 1μmax 时的基 质浓度,是生物对某种基质的亲和力大小的量 度。Ks越大,表示生物对该基质的亲和力越小;

发酵工程_6发酵动力学

发酵工程_6发酵动力学

首先研究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限制因子;


建立细胞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模型;
确定模型参数;
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范围;
根据模型实施最优控制。
本章主要内容
分批发酵动力学 连续发酵动力学 补料分批发酵动力学
什么是分批发酵?

分批发酵:准封闭培养,指一次性投料、接种 直到发酵结束,属典型的非稳态过程。 分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通常要经历延滞 期、对数生长期、衰减期、稳定期(静止期) 和衰亡期五个时期。
菌体浓度X t1
dx 0, 0, x xmax dt
(浓度最大)
t5
t2
t3 时间 t
t4
图6-1 分批发酵时典型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曲线
此阶段次级代谢活跃,次级代谢物大量合成。
dying:
a
(比死亡速率 ,s-1)

假定整个生长阶段无抑制物作用存在,则微生物生长动 力学可用阶段函数表示如下:

反应器层次(过程工程)
基于细胞群体生长及产物合成对外部环境综合响应
采用一系列优化反应器发酵条件的方法
针对微生物发酵的表观动力学,通过研究微生物群 体的生长、代谢,定量反映细胞群体酶促反应体 系的宏观变化速率,主要包括:
细胞生长动力学 底物消耗动力学 产物合成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Y*X/S表示底物的细胞绝对得率,也称理论细胞得率; m为细胞维持系数
扣除细胞量的影响,
qS
将qS用µ表示,可得
1 Y
* X /S
m

YX / S

1 Y
* X /S
m
1 YX / S

发酵工程第六章发酵动力学

发酵工程第六章发酵动力学

本章主要内容
分批发酵动力学 连续发酵动力学 补料分批发酵动力学主要研究微生物在分批发酵过 程中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和代谢产物 生产动力学。
什么是分批发酵?
分批发酵:准封闭培养,指一次性投料、接 种直到发酵结束,属典型的非稳态过程。
分批发酵过程
分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通常要经历:延 滞期、对数生长期、衰减期、稳定期(静止期) 和衰亡期五个时期。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菌体浓度X
t1
t2 t3
t4
t5
时间 t
分批发酵时典型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曲线
ABOUT LAG PHASE (延迟期)
在发酵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希望延迟期缩短,要达到该目的,应一般 遵循下列规则:
什么是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是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形成过程的定量描述,
研究微生物生长、产物合成、底物消耗之间动态定量关系, 定量描述微生物 生长 和 产物形成 过程。
主要研究:
1、发酵动力学参数特征:微生物生长速率、发酵产物合成 速率、底物消耗速率及其转化率、效率等; 2、影响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各种理化因子; 3、发酵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x0

ms
Ks s
t
x x0et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式中: S—限制性基质浓度,mol/m3
Ks—底物亲和常数(也称半饱和速度常数),表示微生物 对底物的亲和力 , mol/m3 ; Ks越大,亲和力越小, µ 越小。
① 当S较高时,(对数期满足S>>10Ks),此时,µ= µm ② 当S较低时,(减速期, S<<10Ks),此时S↓,µ ↓

6.发酵动力学

6.发酵动力学

一 用中间代谢反应来形成的,即产物的形成和
分 初级代谢是分开的。
批 发
如抗生素发酵。




发酵动力学
产物生成速率为
dp X或:dp X
一 dt
dt
分 β 非生长关联的生长比速

发 酵
dp 1 dp X kP
动 dt x dt
力 学
dp dt
qp
X
kP
P 产物失活常数
发酵动力学
一 分 批 发 酵 动 力 学
3. 产物合成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涉及的常规参数
符号
参数
测量方法
X
生物量
细胞干重,浊度,细胞数

S
底物
酶法分析,化学法,色谱法
分 批
P
产物
酶法分析、HPLC 或特殊方法
发 酵
O

PO-专用电极分析

C 二氧化碳
力 学
Hv
发酵热
PCO2-专用电极分析 温度、热平衡
发酵动力学
细胞生长的比速率 :

当 S →∞时,μ→μm,说明 μm只是理论上
的最大生长潜力,实际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发酵动力学
基质消耗动力学
基质包括细胞生长与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成
一 分,其消耗分为三个方面:
分 批
细胞生长,合成新细胞;
发 酵
细胞维持生命所消耗能量的需求;

力 合成代谢产物。

发酵动力学
得率系数(Yi/j)
Yi/j是化学计量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参数,常
恒化器 具有恒定化学环境的反应器;恒化指 明了操作的稳定状态特征。恒化器的基本操 二 作模式如下图。

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

dP dt
YP / X
dX dt
YP / X X

QP YP / X
根据细胞生长与产物形成的关系
非相关型
细胞生长时无产物;细胞停止生长后,则有大量
产物积累。产物的形成速率只与细胞积累量有关, 产物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停止生长之后,习惯上把这 类与细胞生长无关联的产物称为次级代谢产物。如 大多数抗生素和微生物毒素的发酵。
Contois方程式 前面的方程中都没有出现X,即菌体浓度。 当菌浓很高,发酵液黏度很大时,采用如下 方程 :
u um s KX X s
其中KX是考虑了菌浓的饱和常数
多种底物现象
同时使用型 优先使用型
其它
K1s K2s
K1s s K2s s
K1
maxs1 s2
s1K2
s2
dX X
dt
营养物质限制生长微生物的典型生长形式 符合Monod方程
u um s Ks s
Monod方程
u um s Ks s
μ 为比生长速率(s-1); μmax为最大比生长速率(s-1), s为限制性底物浓度(g/L)。 Ks为饱和常数(g/L),其值等于比生长速率恰为最大比生长
max
s1 Ka1
s1Biblioteka s2 Ka2 s2
分批发酵-底物消耗动力学
实际产物得率与菌体生长得率的关系
-ΔS = (-ΔS)M + (-ΔS)G + (-ΔS)P
生长得率
YX / S
X S
理论生长得率
Ygs
X (S )G
同样,对于产物得率
实际产物得率
P YP / S S
理论产物得率 (产物最大得率)

第9章 发酵动力学

第9章 发酵动力学
X m e max t Xm X m X 0 X 0 e max t P X 0 X X X e max t 1 ln Xm max 0 0 m A(t ) B (t )
根据实验数据,以[P-B(t)]~A(t)作图,其斜率为。
对产物生成动力学,采用Luedeking-Piret方程。在 平衡期,即dX/dt = 0,则可用下式求得:
dP dX X 则Luedeking-Piret方程两边乘以dt得: dt dt
( dp / dt) st Xm
dP dX Xdt
将Logistic方程的积分式代入上式,并以t=0, P=0, X=X0为边界条件,积分后得:
X 0 X me X max t X m X 0 X 0e
利用Origin的非线性回归功能,首先编辑其积分 式函数,然后根据Xm和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 归,便可方便地求取动力学参数,并将模型计算 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以评价模型的正确性。
max t
因此, X0=P1=0.42 g/L Xm=P2=2.40 g/L
产物生成速率rP
dP rP dt
氧的消耗速率rO 、CO2生成速率rCO2
4.
比速率
1 dX X dt
比生长速率 比消耗速率qS
1 dS qS X dt
1 dP qP X dt
比生成速率qP
维持系数m S
1 S mS ( )M X t
9.2 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
无抑制的细胞生 长动力学模型 细胞生 长动力 学模型 有抑制的细胞生 长动力学模型
两边除于X,则
qS mS
1 YX / S
*

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

非结构模型
最理想情况
结构模型
均衡 生长 细胞之间无差异, 是均一的,细胞内 有多个组分存在。
确定论模型 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
各种细胞均一 细胞群体做为一种溶质
A
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 均衡 生长
B 实际情况:
概率论模型 各种细胞不均一
C 对细胞群体的描述模型
细胞内多组分;
细胞之间不均一 D

(2) 宏观处理法




(3) 发酵周期

实验周期是指接种开始至培养结束放罐这段时 间。 工业生产周期,计算劳动生产率时则应把发酵 罐的清洗、投料、灭菌,冷却等辅助时间计算 在内,以反映发酵设备的利用效率。即从第一 罐接种经发酵结束至第二次接种为止这段时间 为一个发酵周期。

2.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合能 ① 完全燃烧需氧量

6. 发酵动力学与过程优化控制 发酵动力学通过对微生物生长率、基质 和氧消耗率、产物合成率的动态研究, 实现发酵条件参数的在线检测,确定发 酵动力学模型,实现动态过程优化控制, 取得发酵产物最大量。

第 2节
发酵动力学分类
1. 根据细胞生长与产物形成有否偶联进行分类
细胞浓度 (x) 或产物浓度对时间作图时, 两者密切平行,其最大的比生长速率和 最大的产物合成比速率出现在同一时刻。 一般来说在这种类型的发酵生产中,控 制好最佳生长条件就可获得产物合成的 最适条件。
〖Ⅰ型发酵〗 产物的形成和菌体的生长相偶联
p x

(2)生长产物合成半偶联类型:亦称Ⅱ型
它是介于生长产物合成偶联型与生长产物合成非偶联 之间的中间类型,产物的合成存在着与生长相联和不 相联两个部分。
该类型的动力学产物合成比速率的最高时刻要迟于比 生长速率最高时刻的到来。 如柠檬酸、谷氨酸、赖氨酸、依康酸、丙酮、丁醇发 酵

6第六章发酵动力学

6第六章发酵动力学

800 1000

max
S Ks S
米氏方程:
v

vmax
S Ks
S
1.2
μV1m
0.8
V
0.6
0μV.m4/2
0.2
0
0KKms 200
400 S 600 800 1000


max
S Ks S
μ:菌体的生长比速 S:限制性基质浓度 Ks:半饱和常数 μmax: 最大比生长速度
连续培养的特点: 恒定状态可以有效地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生长期。 发酵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便于自动化控制。 发酵产品性能稳定。 适合于微生物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的研究。 易染菌、易发生菌种退化、变异。 操作不当,新加入的培养基与原培养基不易混合。
二、连续发酵类型
第六章 发酵动力学
一、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的基本概 念、特点和应用 二、分批培养微生物生长过程以及细胞、产物得率 三、连续培养、补料分批培养动力学
本章学习要点
1、掌握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的基本概念、特 点和应用。理解分批培养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形成动力学;掌握 补料分批培养技术的应用。 2、了解其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形成动力学;比生长速率、产物 比生产速率、得率系数基本概念;理解分批培养微生物生长过 程与特点以及细胞、产物得率得计算。 3、了解连续培养、补料分批培养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解:将数据整理:
S/μ 100 137.5 192.5 231.8 311.3 S 6 33 64 153 221
S S Ks
m m
/ s
400
300
200
100

第三章 发酵动力学

第三章 发酵动力学
• 培养基营养丰富, 细胞生长不受限 制,细胞浓度随 时间指数生长。
dx/dt =μ x, μ =(1/x) (dx/dt) t: 培养时间 h, 对数期μ 为常数,初始条 -1 件: t0=0, t; x0, x, 积分得: μ : 比生长速度 h 6.87*10
10
x: 细胞的浓度 g/L
单位菌体浓度引起的菌 体增长,反映了指数生 长期细胞生长的快慢。
;
X Xmax
衰亡期:
dx 0 dt
延迟期(lag phase) 是微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表现为细胞的数量没 有增加,但一些参与物质的运输/与初级代谢相关的 酶类会诱导合成;以及一些辅助因子的合成需要一 些时间。所以,其时期的长短与细胞的生理状态 和细胞的浓度有关。
对数生长期(log phase)
Monod方程呈双曲线。 µm最大比生长速率,s: 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 度,Ks: 饱和常数,为 比生长速度等于最大值 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其值大,表示微生物对 营养物质的吸收亲和力 小,反之,就越大。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即a 段,S« 从Monod 式中得 Ks,
# b段为适合Monod方程段,
ds ds1 ds2 ds3 dt dt dt dt


YX
s


YP
s
m
m: 维持消耗系数 YX/s: 细胞对基质的理论得率系数 YP/s: 产物对基质的理论得率系数
求在该培养条件下,求大肠杆菌的μmax,Ks和td?
解:将数据整理:
S/μ 100 137.5 192.5 231.8 311.3 S 6 33 64 153 221
S


S
m

m

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
的中间类型,产物的合成存在着与生长相联和不相联两个 部分。 • 该类型的动力学产物合成比速率的最高时刻要迟于比生长 速率最高时刻的到来。
• 如柠檬酸、谷氨酸、赖氨酸、依康酸、丙酮、丁醇发酵
(3)生产与产物合成非偶联类型:Ⅲ型
特点
• 多数次生代谢产物的发酵属这种类型,如各种抗生素和
微生物毒素等物质的生产速率很难与生长相联系。产物
• 产物的形成与生长是平行的。
• 产物合成速度与微生物生长速度呈线性关系,而且生长与
营养物的消耗成准定量关系。
• 这种类型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代谢的初级中间产物, • 如酒精、葡萄糖酸、乳酸发酵就属于此类型。
(2)生长产物合成半偶联类型:亦称Ⅱ型
特点
• 它是介于生长产物合成偶联型与生长产物合成非偶联之间
dying:
a
x xme
(比死亡速率 ,s-1)
ln x ln xm at
at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假定整个生长阶段无抑制物作用存在,则微生物生长 动力学可用阶段函数表示如下:
0 µm µ=
m s
K0 s s
x0 (0<t<t1) x0e µm t (t1<t<t2) x= x0e µ (t -t ) e µt
(3) 类型Ⅲ • 产物的形成显然与基质 (糖类)的消耗无关,例如青霉
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发酵。
• 即产物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特征是产物合成
与利用碳源无定量关系。产物合成在菌体生长停止及
底物被消耗完以后才开始。此种培养类型也叫做无生 长联系的培养。
3.
根据反应形式分类
(1) 简单反应型
• 营养成分以固定的化学量转化为产物,没有中间物积聚。

发酵工程第6章 发酵动力学

发酵工程第6章 发酵动力学

则表明通风不足,有部分电子没有传递给
氧,氧化不彻底。
第三节 细胞反应本征动力学
➢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度变化规律
(反应速度影响因素)的学科。包括:
➢本征动力学(反映生物催化剂内在性
能):又称微观动力学,指没有传递等
工程因素影响时,生化固有的速率。
➢宏观动力学(反映反应器特性):又称
反应器动力学,指在一定反应器内所测
葡萄糖
微生物细胞
(1)试确定计量系数a、b、c、d、e;
(2)试计算其细胞对底物的得率YX / S ;
(3)试计算呼吸商RQ。
解:(1)细胞反应的方程式系数的计算
1mol葡萄糖所含有的C元素为72g,根据题
意1mol葡萄糖转化为微生物细胞的C元素为:
g
72 2 / 3 48
则有:
48
c
(2)细胞反应的比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
菌体消耗基质或形成产物(菌体)的量称为比速
率,是生物反应中用于描述反应速度的常用概念
(不同反应间的对比,消除细胞量的效应)在细
胞反应中主要的反应的比速率有:
① 细胞的比生长速率
1 dC X


CX
dt
(1/h)
② 底物的比消耗速率
1 dC S
qS

0.909
4.4 12
转化为CO2的C元素为:
72 48 24 g
则:
24 12e
e2

对N元素平衡,有:
a 0.86c 0.782
对H元素平衡,有:

12 3a 7.3c 2d
12 3a 7.3c
d
2
12 3 0.782 7.3 0.909

11.发酵动力学

11.发酵动力学
第11章 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 耗、产物生成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规律。 内容: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质量和能量平衡,发 酵工程中菌体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产物生成 速率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对三者的影响及反应 速度的条件。 目的:通过发酵动力学的研究,进行最佳工艺条 件的控制。如菌体浓度、基质浓度、温度、pH、 溶解氧以及各种发酵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发酵过 程的工艺控制、发酵罐的设计放大和用计算机对 发酵过程的控制提供依据。
(4) 衰亡期(decline phase)

细胞生活力衰退,死亡率增加,细菌总数急剧 下降。 细胞出现多形态,有的微生物出现自溶现象;


有的会进一步合成或释放对人类有益的抗生素 等次生代谢物;
11.1.2 分批培养的生长动力学方程


比生长速率和限制性营养物浓度的关系的模型表 3-1 1942年Monod提出的Monod方程(莫诺方程)。 比生长速率作为常数条件:特定温度、pH、营养 物的种类、营养物质的浓度条件下

生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用手段

①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迟
缓期缩短;


②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
③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
要相差太大;

④适当扩大接种量
(2) 指数期(对数生长期,exponential phase)

①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生长速率常 数最大,代时最短而且稳定;
产物,产物合成与利用碳源无准量关系,产物合
成在菌体生长停止才开始。
微生物细胞生长和产物生成关系

生长相关型:合成的产物通常是分解代谢的直接 产物,这类初级代谢产物的生产速率与生长直接 相关; 生长部分相关型:生长与产物形成部分相关。 生长非相关型:细胞生长时无产物形成,但细胞 停止生长后,有大量产物积累,产物的形成量只 与细胞的积累量有关;

第九章发酵动力学分析

第九章发酵动力学分析
使动力学参数也保持相应的稳定; ③细胞有固有的化学组成,不随发酵时间和某些发
酵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 ④各种描述发酵动态的变量对发酵条件变化的反应
无明显滞后。
在以上假定的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两 种方法进行发酵动力学的研究;
1.宏观处理法 结构模型,非结构模型
2.质量平衡法 物质的质量守恒
三、发酵动力学与过程优化控制 发酵动力学:是关于微生物生长率、基质和
维持代谢消耗的基质量。特定条件下为常 数。
ms
1 X
dS dt
M
ms ..........Fra bibliotek..以基质消耗为基准的维持因素
X...............菌体干重
S.................基质量
t..................发酵时间
M...............表示维持
(二)生长得率
菌体的生长量相对于基质消耗量的得率叫做生长得 率:
Yx

s
X S
X................干菌体的生长量
S..............基质消耗量
纯生长得率: 也叫理论生长得率、最大生长得 率或生长得率常数。
Ygs=(
X S)G
X................干菌体的生长量
( S)G..............只用于生长的基质消耗量(不包括维持和产物合成)
第九章 发酵动力学
一、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①细胞生长和死亡动力学; ②基质消耗动力学; ③氧消耗动力学; ④CO2生成动力学; ⑤产物合成和降解动力学; ⑥代谢热生成动力学。
二、研究发酵动力学的方法
为可行性,我们对发酵过程进行了以下简化处理: ①反应器内的体系均匀; ②温度、pH等环境条件能够控制以保持稳定,从而

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


在连续培养系统中,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比生 长速率和环境条件(如营养物质浓度和产物浓 度),均处于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定状态之下
在连续培养技术中被称为稀释速率,用符号“D”表示
(等于培养液在罐中平均停留时间的倒数)
在稳定状态下,细胞的比生长速率等于稀释速率。
连续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杂菌污染问题 生产菌株突变问题
程中,需要长时间连续不断地向 发酵系统供给无菌的新鲜空气和培养基,这就 不可避免地发生杂菌污染问题。 杂菌污染问题是连续培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要了解污染的杂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在系统 中发展成为主要的微生物群体。
2. 生产菌株突变问题

微生物在复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引起突变, 一旦在连续培养系统中的生产菌细胞群体中某 一个细胞发生了突变,而且突变的结果使这一 细胞获得在给定条件下高速生长的能力,那么 它就有可能像杂菌Z一样,取代系统中原来的 生产菌株,而使连续发酵过程失败。
3、产物的形成
K
产物形成的速率 = 产物合成速率-产物移去速率-产物被 破坏速率
二、代谢产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
Gaden根据产物生成速率与细胞生长速率之间 的关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类型Ⅰ称为相关模型,或称伴随生长的产物形 成模型; 类型Ⅱ称为部分相关模型,或称不完全伴随生 长的产物形成模型; 类型Ⅲ称为非相关模型或称不伴随生长的产物 形成模型。



类型Ⅰ是指产物的生成与细胞的生长相关的过程, 此时产物通常是基质的分解代谢产物,代谢产物的 生成与细胞的生长是同步的。
动力学方程为:



类型Ⅱ反应产物的生成与细胞生长仅有间接关系。 在细胞生长期内,基本无产物生成。 动力学方程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动力学第一篇:发酵动力学第八章发酵动力学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各种环境因素与微生物代谢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fermentation kinetics 生化反应工程的基础内容之一,以研究发酵过程的反应速率和环境因素对速率的影响为主要内容。

通过发酵动力学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征,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合适条件,以及各种发酵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发酵罐的设计放大和用计算机对发酵过程的控发酵动力学制创造条件。

研究发酵过程中菌的生长速率、培养基的消耗速率和产品形成速率的相互作用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发酵动力学包括化学热力学(研究反应的方向)和化学动力学(研究反应的速度)并涉及酶反应动力学和细胞生长动力学。

它为发酵过程的控制、小罐试验数据的放大以及从分批发酵过渡到半连续发酵和连续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酵动力学也是计算机模拟发酵过程研究及发酵过程计算机在线控制的基础。

在发酵中同时存在着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两个过程,它们都需要消耗培养基中的基质,发酵动力学因此有各自的动力学表达式,但它们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都是以菌体生长动力学为基础的。

所谓菌体生长动力学是以研究菌体浓度、限制性基质(培养基中含量最少的基质,其他组分都是过量的)浓度、抑制剂浓度、温度和pH等对菌体生长速率的影响为内容的。

在分批发酵中,菌体浓度X,产物浓度P和限制性基质浓度S均随时间t变化菌体生长可分迟滞、对数、减速、静止、衰退等五个时期。

其中菌体的主要生长期是对数期,它的特点是:随着基质浓度继续下降,菌体的衰老死亡逐步与生长平衡以至超过生长,也即进入静止和衰退期。

发酵动力学J.莫诺于1949年提出了一个μ与S间的经验关联式,此式被称莫诺方程式:μm为最大比生长速率, 即不因基质浓度变化而改变的最大μ值;Ks为饱和常数,即在数量上相当于μ=0.5μm时的S值。

Ks值愈小,说明在低基质浓度范围中,S对μ愈为敏感,而保持μm的临界S 值愈低。

在一般情况下,当S>10Ks时,μ=μm 当时,μ=(μm/Ks)S。

产物的形成常与菌体的生长或浓度有关.α、β为常数;qP为比产物形成速率。

在限制性基质的消耗和菌体生长间常用下式表示:公式1 式中YG为菌体得率常数;1/YG则为单纯用于合成单位菌体所耗用的基质量;m为维持系数,即单位菌体、单位时间内耗用于菌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质量;qS为比限制性基质消耗速率。

若在菌体生长时还伴有产物形成,则式中YP为产物得率系数;1/YP则为单纯用于合成单位产物所耗用的基质量。

公式2第二篇:结构动力学高等结构动力学学习心得体会1.这门课程独特的授课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结构动力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结构工程中的防震抗震,海洋平台设计,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桥梁结构故障诊断及桥梁结构健康状态监测等工程技术领域。

而工程界对结构系统进行动力分析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保证多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安全、经济适用,是结构工程专业人员的基本任务,由于工程实际中大部分问题与动载荷有关,因此高等结构动力学无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

其实高等结构动力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总的来说它是结构力学的基础上来研究动载荷的作用效果,并且与我们在大四时期所接触机械振动这门课程很相似。

它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原理和计算方法。

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一门课程。

若不结合工程实例,是很难理解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在大四时我学完机械振动这门课程后仍旧理解的不甚透彻。

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开设的让同学们上台讲课这一环节无疑让我们受益匪浅,一方面来说对于上台讲课的同学,他们在积极准备的同时必然会去详细了解结构动力学在这一工程领域的应用,无形中促使了他们去学习这门课程,而对于台下听的同学,也这让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工程应用有了更广泛和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限于学习理论知识,这对深刻,学习这门课程也有很大的帮助。

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是极好的,讲主动权掌握在同学自己手中,无疑是让我们学会如何自主的学习,当各位同学讲述完自己准备的东西之后还开设了讨论环节,可以提出你自己不懂的问题,做进一步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块知识的理解,除此以外你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讲课同学的不足之处,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收获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抗震计算等问题。

既有线性系统的计算,又有非线性系统的计算;既有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计算,又有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随机振动问题;阻尼理论既有粘性阻尼计算,又有滞变阻尼、摩擦阻尼的计算。

而同学们也介绍了风载荷及波浪载荷对海洋平台支撑导管架的影响,外力动载荷作用下桥梁发生的共振现象及风载荷对桥梁的扭振作用,波浪载荷对深水埋线管道的冲击作用以及身边的一些机械振动现象。

而许多同学则介绍了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防震抗震。

在本科期间我并未学过建筑结构抗震这一门课程,凭着自己的理解做出讲课资料,在跟同学讨论之后才发现,我所提出的抗震措施不管变换了什么花样,都属于是被动抗震,老师和土木的同学又提出了许多主动抗震的措施,这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随后的几次课上,又有不少同学讲述了防震抗震方面的知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台湾101大楼的抗风抗震措施。

台北101大楼是为世界第二高楼,是第一座防震阻尼器外露于整体设计的大楼。

台湾位于地震带上,在台北盆地的范围内,又有三条小断层,为了兴建台北101大楼,这个建筑的设计必定要能防止地震的破坏,且台湾每年夏天都会受到太平洋形成的台风影响,防震和防风是台北101所需克服的两大问题。

台北101的中心是由一个外围8根钢筋的巨柱所组成,101大楼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在大楼的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两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长3公尺、宽2.4公尺,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增加了大楼的弹性来避免强震所带来的破坏。

为了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谐质块阻尼器”(又称“调质阻尼器”),是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球,当出现强风和地震时,利用其相反方向的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以达到防风抗震的效果。

由于对抗震防震方面的知识兴趣颇大,我重点学习查阅了这方面的资料,也了解到了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防震措施。

就日本的建筑来说,由于日本是个地震频发国,许多日本在构筑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中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日本最普通的民宅也是箱体设计,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这种轻巧的建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次由于砌体结构强度较低、抗拉抗剪性能较差,难以抵抗水平作用产生的弯矩和剪力,因而在日本已基本淘汰;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抗震性能一般,只在低矮建筑中应用;钢结构强度较高、自重较轻,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并能适应建筑上大跨度、大空间的要求,此种结构日本较多用于宽敞的公共建筑。

其中比较典型的高结构实例是日本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55层、高185米)的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168根,确保了抗震强度。

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

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此外还有几种比较先进独特的抗震方式,例如美国建造了一种可以防震的“滚珠大楼”,如硅谷最近兴建的一座电子工厂大厦,在建筑物每根柱子或墙体下安装不锈钢滚珠,由滚珠支撑整个建筑,纵横交错的钢梁把建筑物同地基紧紧地固定起来,发生地震时,富有弹性的钢梁会自动伸缩,于是大楼在滚珠上会轻微地前后滑动,可以大大减弱地震的破坏力。

近日日本还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相比之下,“局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

6到8层建筑物的固有周期最大可以达到5秒以上。

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

3.学完这门课的体会我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普遍感到数学知识的生疏与不足,结构动力学课程中用到了许多傅里叶变换和常微分方程的求解,而相应的许多数学知识都遗忘了不少,因此在公式推导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学习起来相对费劲。

因此有个好的数学基础是学习力学知识的根本。

结构动力学总的来说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我们只有在课下多花些时间,打好数学基础,掌握一些比较难的数值计算方法,才能利用现代的计算手段处理一些复杂问题。

第三篇:血流动力学1.HR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标准心率1、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

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它生理情况而不同。

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

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

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

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

近年,国内大样本健康人群调查发现:国人男性静息心率的正常范围为50—95次/分,女性为55—95次/分。

所以,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变化而变化。

2、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 160次/分)或婴幼儿超过 150次/分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常见于正常人运动、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和喝浓茶后。

也可见于发热、休克、贫血、甲亢、心力衰竭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

如果心率在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运动员;病理性的见于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以及洋地黄、奎尼丁或心得安类药物过量或中毒。

如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过快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心脏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