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二经脉命名规则及走向和交接规律
1分钟让你记住十二经脉名称,相表里关系,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相表里对应关系
要学会理解以下十二经脉规律,首先要具备一些中医的基础: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与五脏相表里的六腑之中,唯独“三焦”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脏”,而恰好在十二经脉里,多了一条“心包经”,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腑”,其实这不是巧合。
这就是经络的奥妙所在。
现在我把这五脏六腑按照五行顺序列出来,大家就会发现规律了
五行顺序:脾(土)肺(金)肾(水)心包
对应的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名词解释:厥阴少阴太阴阴气的程度越来越大(厥:将要消失的意思)
少阳太阳阳明阳气的程度越来越大(阳明:阳气最盛的意思)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大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功夫百科-十二经脉
功夫百科-十二经脉指人身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包括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足阴、足厥阴、足少阴共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运行于一身内外,遍布各处,不论是四肢、躯干、内脏无所不到。
这十二经脉同人体内的脏腑均各有联系,是人身血气外运、内外统一的主要循环通路,所以又名为十二正经,并以此构成经络学说的主体。
古人观察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和其大小的发展过程,发现阴阳的消长各可分为三个阶段。
阳的方面:少阳是阳气之始,太阳是阳气之盛,阳明是太少两阳相合而成;阴的方面:少阴是阴气初生,太阴是阴气隆盛,厥阴是太少两阴之交尽。
这样这将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再配属手足而成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合为十二经。
这种阴阳的概念与人体的部位和脏腑的属性相配合,以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作原则,结合经络的循行分布与内脏的关系,定出了十二经脉的名称。
例如循行于上肢有关,所以定名为手太阴肺脏有关,所以定名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的经脉,因其和大肠经。
其余类推。
十二经脉都有一定的顺逆循行方向,并且相互衔接彼此通气。
据古籍载,“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这种循行的走向规律,若以躯干为中心,则手三阳、足三阴自肢体的远端行向躯干,是向心性的经脉;手三阴、足三阳自躯干部走向四肢远端,故是远心性的经脉。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十二经脉可以沟通表里内外和通行营卫气血,沟通四肢百骸、头面躯干,五官九窍,将人身组成一个上下左右、内外统一的有机活体,十分重要。
根据经脉和脏腑的关系,还可以探究和判断人的病理状态,在临床上有诊断必治疗的重要价值——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
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
十二正经:流注次序、表里关系、交接规律、命名的原则
十二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行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上肢是指屈侧)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属腑。
总之,十二经的循行,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由胸走手;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由手走头;卞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由头走足:阳经行于外侧,阴经行于内侧。
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
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人体分布规律表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人体分布规律表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包括手足、阴阳、脏腑三个部分。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脏为阴,腑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均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足”字。
一、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其在四肢分布规律表二、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表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为: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其分布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面颊、头顶及枕项部;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
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巅顶部。
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为: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前),太阳经行于后(背后),少阴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
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十二经穴起止表与起止歌一、十二经穴起止表【十二时辰】【十二经穴】【起穴】【止穴】(寅)肺经手太阴出中府(腋傍)至少商(手拇)(卯)大肠手阳明起商阳(手食指)至迎香(鼻傍)(辰)胃经足阳明起承泣(目下)下厉兑(足次趾)(巳)脾经足太阴起隐白(足)上大包(腋下)(午)心经手少阴出极泉(腋下)注少冲(手小指)(未)小肠手太阳起少泽(手小指)上听宫(耳中)(申)膀胱足太阳起睛明(目内眦)下至阴(足小趾)(酉)肾经足少阴起涌泉(足心)上俞府(胸前)(戌)心包手厥阴出天池(乳后)注中冲(手中指)(亥)三焦手少阳起关冲(手名指)上丝竹空(眉尾)(子)胆经足少阳起童子髎(目锐眦)下窍阴(足四趾)(丑)肝经足厥阴起大敦(足)上期门(乳下)二、十二经穴起止歌中府肺经出少商,少商别络注商阳。
十二经脉循行顺序记忆
——记忆十二经脉循行的秘诀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其实体现了经脉的主要分布部位和所联系的脏腑,了解并灵活运用它们,将很快记住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情况,用于指导针灸临床选穴与治疗.一、十二经脉走向规律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附:记忆要点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阳降”。
二、十二经脉命名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而确定的。
现分述如下:①脏腑十二经脉与人体六脏六腑有特定的联系,这种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表示。
其中经脉直接联系的脏或腑,称为“属”,并以此脏或腑来命名该经脉;而属脏或腑的经脉又联络与其相表里的腑或脏,这种联络称为“络”.如手太阴肺经以“肺"命名,表示该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以“大肠”命名,表示该经属大肠,络肺。
②手足十二经脉中,主要分布在上肢的经脉,称为“手……经”;主要分布在下肢的经脉,称“足……经”。
如手太阴肺经以“手"命名,表示该经主要分布在上肢;足太阴脾经以“足”命名,表示该经主要分布在下肢。
③阴阳首先,根据阴阳学说,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十二经脉中凡属六腑,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外侧的经脉,称为“阳经";凡属六脏,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
其次,根据阴阳盛衰、消长情况,阴阳再分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它们在四肢内侧或外侧的排列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
另外,由于“头为诸阳之会”,六阳经均分布于头部;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还经过躯干部.阳经在头部、躯干部的分布仍遵循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
三、实例演示1、手太阴肺经首先,手三阴从胸走手。
其次,手,提示分布在上肢;太阴,提示位于(肢体)内侧前缘;肺,提示属肺,络大肠。
因此,根据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可以推断,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大致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属肺,络大肠.2、足少阳胆经首先,足三阳从头走足。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经脉的⾛向和交接规律⼗⼆经脉的⾛向和交接规律⼗⼆经脉的⾛向和交接规律(⼀)⼗⼆经脉的⾛向规律⼿三阴经循⾏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臂⾛向⼿指端;⼿三阳经从⼿指端循臂指(经⽳名)⽽上⾏于头⾯部;⾜三阳经,从头⾯部下⾏,经躯⼲和下肢⽽⽌于⾜趾间;⾜三阴经脉,从⾜趾间上⾏⽽⽌于胸腹部。
“⼿之三阴,从胸⾛⼿;⼿之三阳,从⼿⾛头;⾜之三阳,从头⾛⾜;⾜之三阴,从⾜⾛腹。
”这是对⼗⼆经脉⾛向规律的⾼度概括。
(⼆)⼗⼆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
如⼿太阴肺经在⾷指端与⼿阳明⼤肠经相交接;⼿少阴⼼经在⼩指与⼿太阳⼩肠经相交接;⼿厥阴⼼包经由掌中⾄⽆名指端与⼿少阳三焦经相交接;⾜阳明胃经从跗(即⾜背部)上⾄⼤趾与⾜太阴脾经相交接;⾜太阳膀胱经从⾜⼩趾斜⾛⾜⼼与⾜少阴肾经相交接;⾜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趾与⾜厥阴肝经相交接。
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三阳经在头⾯相交接。
如⼿⾜阳明经都通于⿐,⼿⾜太阳经皆通于⽬内眦,⼿⾜少阳经皆通于⽬外眦。
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
如⾜太阴经与⼿少阴经交接于⼼中,⾜少阴经与⼿厥阴经交接于胸中,⾜厥阴经与⼿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
⾛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三阴经,从胸⾛⼿,交⼿三阳经;⼿三阳经,从⼿⾛头,交⾜三阳经;⾜三阳经,从头⾛⾜,交⾜三阴经;⾜三阴经,从⾜⾛腹(胸),交⼿三阴经,构成⼀个“阴阳相贯,如环⽆端”的循⾏径路,这就是⼗⼆经脉的⾛向和交接规律。
总之,⼗⼆经的循⾏,凡属六脏(五脏加⼼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于四肢内侧及胸腹。
上肢内侧者为⼿三阴经,由胸⾛⼿;下肢内侧者为⾜三阴经,由⾜⾛腹(胸)。
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多循⾏于四肢外侧及头⾯、躯⼲。
上肢外侧者为⼿三阳经,由⼿⾛头;卞肢外侧者为⾜三阳经,由头⾛⾜:阳经⾏于外侧,阴经⾏于内侧。
⼀、⼗⼆经脉的名称(⼀)命名原则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根据阴阳消长(阴阳)、上下肢分布(手足),与其与脏腑属络的关系(脏腑)而命名的。
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由阴阳、手足、脏腑三个部分组成。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属络关系、交接规律与流注次序四大规律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1、总规律,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
其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与胸腹,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与头面、躯干。
2、分布于四肢的规律,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三个区线。
其中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特殊性,就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前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手阳经手阴经足阳经阴经(分布图)。
3、躯干的分布规律(1)胸腹部:共4条经,七条脉前正中线-任脉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0.5寸胃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6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2)腰背部:共2条经,5条脉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3)胁肋部:共2条经,2条脉肝胆经循胁肋4、颈部的分布规律从前正中线到后正中线依次为:任脉,足手(阳明胃、大肠)、足手(少阳胆、三焦)、手足(太阳小肠、膀胱),督脉。
5、面部的分布规律前部、前额:手足阳明经侧部、侧头:手足少阳经后部、后头:手足太阳经顶部、巅顶:督脉、厥阴肝经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即在体内与脏腑相属络,其中阴经属脏主里络腑,阳经属腑主表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构成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因十二经脉之气的走向特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上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至腹胸。
从而形成了:1、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未端交接2、阳经与阳经在头面交接3、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的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次序十二经脉通过阴阳表里、手足同名经的连接,从手大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再复从肺经而逐经相接,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中医基础理论(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络系统的十二经别以及络脉等都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协同发挥作用。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又分别隶属于一脏或一腑,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各不相同。
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是依据其分布于手足、所属脏腑和阴阳属性等三个方面而命名。
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
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
阴经隶属于脏,阳经隶属于腑。
按照阴阳的三分法,一阴分为三阴:太阴、厥阴、少阴;一阳分为三阳:阳明、少阳、太阳。
胸中三脏,肺为太阴,心包为厥阴,心为少阴,其经脉皆行于上肢,故肺经称为手太阴肺经,心包经称为手厥阴心包经,心经称为手少阴心经;与此三脏相表里的大肠、三焦和小肠,则分属阳明、少阳和太阳,其经脉分别称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腹中三脏,脾为太阴、肝为厥阴,肾为少阴,其经脉皆行于下肢,故分别称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与此三脏相表里的胃、胆和膀胱,则分属阳明、少阳和太阳,其经脉分别称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十二经脉的走向,《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说明手三阴经,起于胸中走向手指端,与手三阳经交会;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经交会;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走向腹部和胸部,在胸中与手三阴经交会。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六阳经均行经头面部,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十二经脉按照一定的循行走向,相互联系,有三种交接方式。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共6对,在四肢末端交接。
十二经走向、顺次歌诀
1、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
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流注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2、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阳府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阳干为表阴干里,脏腑表里配阴阳。
【按】旧云∶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夫三焦为决渎之官,犹可言壬,而包络附于心主,乌可云癸?况二脏表里,皆相火也,故改正之。
〖注〗甲、丙、戊、庚、壬阳干也,乙、丁、己、辛、癸阴干也。
阳干为表为腑,阴干为里为脏,故曰∶脏腑表里配阴阳也。
3、十二经相传次序歌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注〗人身正脉十有二经,每于平旦寅时,营气始于中焦,上注于手太阴肺经,自胸中而出于中府,至于少商,以次行于手阳明大肠等十二经,终于足厥阴肝经,而复始于太阴肺经也。
凡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周流不息,循环无端也。
4、手足十二经所属歌五脏六腑共包络,手足所属三阴阳,太阴足脾手肺脏,阳明足胃手大肠,少阴足肾手心脏,太阳足膀手小肠,厥阴足肝手包络,少阳足胆手焦当。
〖注〗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共包络分属手足三阴三阳,为十二经也。
如肺手太阴,心手少阴,心包络手厥阴,手之三阴也;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手少阳三焦,手之三阳也;足太阳膀胱,足阳明胃,足少阳胆,足之三阳也;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足之三阴也。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
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由掌中至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跗(即足背部)上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走足心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
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
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
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
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总之,十二经的循行,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
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由胸走手;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
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
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由手走头;卞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由头走足:阳经行于外侧,阴经行于内侧。
中医宝典微信号zhongyidaxue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简介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八穴歌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的特点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奇经八脉名称经络学说经络简介经脉简介络脉简介别络简介(十五络脉)浮络简介孙络简介十二皮部简介十二经别简介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简介藏象学说理论形成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藏象五系统脏腑关系运气学说(五运六气)精气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阴阳学说阴阳简介阴阳特性阴阳变化阴阳属性阴阳关系阴阳临床应用阴阳相倚阴阳渊流五行学说中医五行简介五行归类的方法五行的相乘、相侮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的制化、胜复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指点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中医五行归类表相关文章中医学简介中医史中医治病的实质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中医的起源中医的历代称呼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中医辨证“辨症”病因辨证:外伤证候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病因辨证:七情证候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脉象分类与主病。
十二经脉的衔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衔接规律
人体经络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十二经脉是其中的核心
部分。
经络系统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网络,贯穿全身,通过这些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十二经脉分为手太阴
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
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这些经脉通过衔接规律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衔接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外相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与手厥
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等,这些经络之间通过内
外相贯的方式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内外相通的系统。
2. 上下相连,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与足阳
明胃经等,这些经络之间通过上下相连的方式相互衔接,形成了一
个上下相通的系统。
3. 表里相连,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与手厥
阴心包经等,这些经络之间通过表里相连的方式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表里相通的系统。
4. 相互交感,这是指经络之间在特定部位相互交叉、交感、交会,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总的来说,十二经脉的衔接规律是一种复杂而精密的系统,通过各种衔接规律,经络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保证了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这些衔接规律也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经脉的表里 关系
五
手三阳、足三阴自肢体的远端走向躯干——向心性经脉 手三阴、足三阳自躯干走向四肢远端——远心性经脉
经脉的气血 流注次序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 经脉的名称
二 经脉的走向 和交接规律
三
经脉的分布 规律
四
经脉的表里 关系
五
经脉的气血 流注次序
2.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里 肺经
心包经 心经 脾经 肝经 肾经
特点:
表 在四肢末端交接 里 分布于四肢内、外对应位置 两 经 分别属络于相为表里的脏与腑
经别和别络表里沟通
意义:
加强了表里两经的联系
意 生理功能上促进了表里脏腑的协调和配合 义 病理上表里两经及相关脏腑可互相影响
表里两经的腧穴常交叉配合使用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6
三
经脉的分布 规律
四
经脉的表里 关系
五
经脉的气血 流注次序
2.躯干部的分布
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 手三阳经——行肩部和肩胛部
躯 干
足太阳经——腰背部(后)
部 足少阳经——身侧部(侧)
足阳明经 足三阴经
胸腹部(前)
注: 足阳明胃经是唯一 阳经行于阴位的经脉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 经脉的名称
二 经脉的走向 和交接规律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7
一 经脉的名称
二 经脉的走向 和交接规律
三
经脉的分布 规律
四
经脉的表里 关系
五
十二经脉 气血流注次序
肺中
四肢部表里传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心中 手少阴心经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一、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
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
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
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
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
二、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①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
②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
③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
三、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①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②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③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特点:
1 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衔接;
2 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相接;
3 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记忆起来,很是繁琐,且无规律。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的知识点,姜逸老师给大家编写了一句口诀:
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藏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肺”指的是手太阴肺经,“大”指的是手阳明大肠经,“胃”指的是足阳明胃经,“脾”指的是足太阴脾经,“心”指的是手少阴心经,“小肠”指的是手太阳小肠经,“膀”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肾”指的是足少阴肾经,“包”指的是手厥阴心包经,“焦”指的是手少阳三焦经,“胆”指的是足少阳胆经,“肝”指的是足厥阴肝经。
“藏”没有实质意义,仅为了押韵而加。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
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以及表里关系
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以及表里关系十二正经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
古代医学家将其编成了一首歌诀:《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也就是说,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
此外,手三阳经止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手三阳与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由此可见,十二正经的交接有以下规律: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
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
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
手、足阴经在胸部相接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指端和脚趾端衔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端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
足少阳胆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与足厥阴肝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交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
经络的表里关系十二正经是气血流注的通路。
手足三阴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为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为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为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为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表里。
凡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均循行分布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并在手或足末端相互交接。
十二正经的表里关系和脏腑的表里关系是一致的。
六阳经配六腑为表,六阴经配六脏为里。
如此组成六组经脉的表里关系,六阳经属腑络脏,六阴经属脏络腑。
1分钟让你记住十二经脉名称,相表里关系,流注顺序
1分钟让你记住⼗⼆经脉名称,相表⾥关系,流注顺序
⼗⼆经脉的名称及其相表⾥对应关系
要学会理解以下⼗⼆经脉规律,⾸先要具备⼀些中医的基础:
细⼼的朋友会发现,与五脏相表⾥的六腑之中,唯独“ 三焦”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脏”,⽽恰好在⼗⼆经脉⾥,多了⼀条的“腑”,其实这不是巧合。
这就是经络的奥妙所在。
现在我把这五脏六腑按照五⾏顺序列出来,⼤家就会发现规律了
開⽓稈度⼙
少阳⽊阳⾜厥阴肝经⼿少阴⼼经⾜太阴脾经⼿太阴肺经⾜少阴肾经⼿厥阴⼼包经⾜少阳胆经⼿
太阳⼤肠经⾜
阳明胃经⼿阳
明⼤肠经⾜太
阳膀胱经⼿少
阳三焦经五⾏顺序:对应的六腑: 肝(⽊)胆⼼(⽕)⼩肠
'⼀/ 肺(⾦)⼀〉肾(⽔)——:- ⼼包
1
——:' ⼤肠膀胱三焦
名词解释:厥阴阴⽓的程度越来越⼤(厥:将要消失的意思)
少阳——-太阳I [阳明阳⽓的程度越来越⼤邙⽇明:阳⽓最盛的意思)
⼼包经”,没有与之相对应阴⽓程度肝胆
胃肺⼤肠肾
⼼包三焦 ”对⼿称⾜
⼗⼆经脉流注顺序『
⼿外⽉右经■太阳,⼘肠经
⾜太阴脾经⾜阳明胃经⼬
B B □ B H H a n H B B □ B n n gnHBBnaa ^1 a B □ B B a I
⼿⽊阴肺经⼿阳明⼤肠給」
⼿翩⼼包经少P ⽇三焦经?
⼗⼆经脉流注顺序:⼿太阴肺经--⼿阳明⼤肠经--⾜阳明胃经--⾜太阴脾经--⼿少阴⼼经--⼿太阳⼩肠经--⾜太阳膀胱经--⾜少阴肾经
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阳胆经--⾜厥阴肝经专业⽂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法思考和涵盖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络,供参考。
可复制、起始 --⼿厥阴⼼。
第四章经络:第二节十二经脉
第四章经络:第⼆节⼗⼆经脉第⼆节⼗⼆经脉⼗⼆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组成部分。
经络系统的⼗⼆经别以及络脉等都是从⼗⼆经脉中分出,彼此联系,相互配合⽽协同发挥作⽤的。
⼀、⼗⼆经脉的名称⼗⼆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体的两侧,分别循⾏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经脉⼜分别⾪属于⼀脏或⼀腑,因此⼗⼆经脉的名称各不相同。
⼗⼆经脉中每⼀经脉的名称,都是据其分布于⼿⾜内外、所属脏腑的名称和阴阳属性⽽命名的。
⾏于上肢,起于或⽌于⼿的经脉,称“⼿经”;⾏于下肢,起于或⽌于⾜的经脉,称“⾜经”。
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经脉,属“阴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经脉,属“阳经”。
阴经⾪属于脏,阳经⾪属于腑。
按照阴阳的三分法,⼀阴分为三阴:太阴、厥阴、少阴;⼀阳分为三阳:阳明、少阳、太阳。
胸中三脏,肺为太阴,⼼包为厥阴,⼼为少阴,其经脉皆⾏于上肢,故肺经称为⼿太阴经,⼼包经称为⼿厥阴经,⼼经称为⼿少阴经,并依次分布于上肢内侧的前、中、后线;与此三脏相表⾥的⼤肠、三焦和⼩肠,则分属阳明、少阳和太阳,其经脉分别称为⼿阳明经、⼿少阳经和⼿太阳经,并依次分布于上肢外侧的前、中、后线。
腹中三脏,脾为太阴、肝为厥阴,肾为少阴,其经脉皆⾏于下肢,故分别称为⾜太阴经、⾜厥阴经和⾜少阴经,并依次分布于下肢内侧的前、中、后线(在⼩腿下半部,⾜厥阴经在前缘,⾜太阴经在中线);与此三脏相表⾥的胃、胆和膀胱,则分属阳明、少阳和太阳,其经脉分别称为⾜阳明经、⾜少阳经和⾜太阳经,依次分布于下肢外侧的前、中、后线(表4-2)。
﹡在⼩腿下半部和⾜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
在内踝尖上⼋⼨处交叉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经脉的⾛向交接规律⼗⼆经脉的循⾏⽅向和相互交接呈现出⼀定的规律性,其⼤致情况如下。
(⼀)⼗⼆经脉的⾛向规律⼗⼆经脉的⾛向,《灵枢·逆顺肥瘦》说:“⼿之三阴,从脏⾛⼿;⼿之三阳,从⼿⾛头;⾜之三阳,从头⾛⾜;⾜之三阴,从⾜⾛腹。
”说明⼿三阴经,从胸腔内脏⾛向⼿指端,与⼿三阳经交会;⼿三阳经,从⼿指⾛向头⾯部,与⾜三阳经相交会;⾜三阳经,从头⾯部⾛向⾜趾端,与⾜三阴经交会;⾜三阴经,从⾜趾⾛向腹部和胸部,在胸部内脏与⼿三阴经交会。
十二经脉一般规律
十二经脉一般规律十二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行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
命名规律上肢名手经,下肢名足经;内侧名阴经,外侧名阳经;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并依内外之前中后分别称太阴、厥阴、少阴,阳明、少阳、太阳。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
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上肢是指屈侧)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属腑。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头项部: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胸腹部:任脉在中,少阴、阳明、太阴、厥阴、少阳依次向外排列。
四肢部: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
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交接规律十二正经有一定的交接规律。
表里阴经阳经交接于指趾端,同名阳经交接于头面官窍,异名阴经交接于胸腹内脏。
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十二经脉命名规则及走向和交接规律
一、十二经脉名称组成
十二经脉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如手太阴肺经。
二、十二经脉命名规则
1.上为手,下为足
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
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
2.内为阴,外为阳
分布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分布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称为“阳经”。
阴分为三阴:太阴、厥阴、少阴。
阳分为三阳:太阳、阳明、少阳。
手足各有三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手足各有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
3.脏属阴,腑属阳
十二经脉与六脏六腑各有稳定的配属关系。
1.六阴经属于脏,并冠以所属脏之名,如手太阴肺经。
六阳经属于腑,并冠以所属俯之名,如足阳明胃经。
2.阴经:属脏络腑。
有(手)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
阳经:属腑络脏。
有(手)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
三、十二经脉走向规律
1.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
太阴(前缘)、厥阴(中线)、少阴(后缘),阳明(前缘)、少阳(中线)、太阳(后缘)。
2.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灵枢•逆顺肥瘦》)手三阴经起于胸中,循上肢内侧走向手指端。
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循上肢外侧,走向头面部。
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循下肢外侧。
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经下肢内侧走向腹部、胸部。
四、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3.手、足阴经在胸中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