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班上课的开场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班上课的开场技巧
一、介绍型
师: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我姓潘,名字呢,就是我们数学书上频繁出现的那个名字,猜一猜,叫什么?(生开始猜,并猜到叫小明)所以你们叫我
——潘小明(生的不经意的回答引发了在座听课老师的大笑)
师:我不仅教数学,还教什么,猜一猜?(语文、数学、音乐,学生并没有猜到;然而教师的谜底却出乎大家的意料:我不仅
教数学,还教你们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
师又说:你们觉得我这个教师的形象如何?(“大方”,“教学
方法先进”,“幽默”等,分别有学生回答到)
师:好,我上课尽可能的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过我上课
有一个特点,我是不教的!(啊!又是一句意外……)
评析:“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初次见面时,就成功
的把自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纳自己,是成功上好一节
课的前提。
与教师有关的信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不管
是老师的姓名,还是教师的形象,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潘
老师在课前,用了两个“猜一猜”和一句“我是不教的”,激发了
学生对教师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巧妙得将自己的信息介绍给学
生。
就在学生猜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也就消除了紧张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与老师沟通的距离。
再加上潘老师那幽默的语言和
丰富的表情,使学生感到,给我们上课的仿佛是并不陌生的“老朋友”。
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研究者表明,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一旦对老师产生“好感”,而被老师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的话,那么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表扬型
师:我听说三(3)班的同学是非常勇敢的,那你们真的勇敢吗?学生迟疑了一下,只有少数的学生说:勇敢。
师见状就说:怎么这样没信心,这样胆小,你们勇敢吗?全班齐声:勇敢!师:好!那你们说说,在这堂课上,怎样表现才算勇敢?接着就让学生说说怎样表现才算勇敢。
这课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每当学生泄气、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单老师就用一句“勇敢的你在那里”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中,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句话果然管用,学生表现果真勇敢。
评析:马克·土温说过:只凭一句表扬,可以让我快乐两个月。
的确,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赞赏,尤其是小学生。
单老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创造了一个每人都希望自己是勇敢的人的教学情境。
一句表扬,一句激励,寥寥数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
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平等、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学习
氛围,这也为课的开始奠定了基调。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得到表扬,赢得教师的肯定,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幸福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大大增强,为了争取更大的成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自然得到提高。
三、交待型
师:往下看,发现什么?(人可真多啊!)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该怎么办?
生;回答时声音要响亮。
师:对,声音响亮;但现在只有2个话筒,怎么办?
生:谁说话时,把话筒传过去。
接着交待:①上课要小组合作的时候,分4人一小组,并征求大家这样是否可行;(是)
②小组要有组长、记录员等,你们有吗?(有)
③还要每小组有两块橡皮、一把直尺、两支笔都有吗?(有)
④并让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
(学生商量)
评析:吴老师在课前不厌其烦的交待了上课时每人该做些什么以及注意点,特别是要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这样的交待,一方面保证保证上课顺利、流畅的进行下去的;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知道在上课时自己该做什么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游戏型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师:这个游戏主要是测一测大家的反应速度如何,规则是——我说“1”男同学起立,我说“2”女同学起立;看谁反应最快!师开始喊口令:1、2、1、2、2、1、3、1……师喊的速度随着加快。
学生很投入,但老师喊的速度加快时就跟不上,于是发出一阵阵笑声,游戏也随着结束……。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数字“1”代表什么?
生:代表男同学。
……
评析:游戏是孩子们的天生本性,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其好玩、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需要,课堂上做一些游戏也是必要。
朱老师在课前选择了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特殊方式——做游戏。
通过它来调节课堂气氛,消除紧张情绪,增进师生的友谊。
同时它也蕴含着本课的内容:不同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五、新课导入型
师: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
师:我姓陈,你们叫我——陈老师(生回答)师:现在我把自己介绍给你们,你们呢,也介绍介绍自己吧!生开始介绍……,师趁机打断,问:这样介绍是不是太慢?那么怎样介绍呢?生回答:可以在把自己介绍
的同时,也把前后、左右同学介绍给大家。
师指名介绍……。
评析:陈老师从介绍入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在学生介绍过程中,发现一个个的介绍方法太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争取一种新的介绍方法: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使学生明白同一个人由于不同的学生介绍,其位置会发生变化的。
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陌生感,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走近老师。
另一方面,渗透了本课的内容,即观察物体时,不同的地方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
在无意间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内容。
在导人新课之始,教师通过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是常理性的问题“自我介绍”,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上课前如何与学生沟通,选择怎样沟通方式,可谓是各师各法,各有不同。
但他们相同的是,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完成的,犹如聊天一般,彼此没有心理负担。
教师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自主学习、交流的舞台。
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等教学活动。
一.例如周巧红老师上《装饰纹样》课前谈话:
师:大家喜欢游戏吗?我们做个词语联想的游戏?
生:喜欢。
师:比如---苹果,可以联想到---红色、圆的,还可以联想到什么?
生:甜、酸等等。
师:说的不错,看来一点也难不到大家。
那么老师换一个词,如---叶子?
生:绿的、椭圆、光滑----
师:教室呢?
生:宽敞、明亮、方方的、窗户、桌子、老师、学生---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
生:(都跃跃欲试)
二.例如黄韫老师上《神秘的美》课前谈话:
师:我来自美丽的西湖小学,来到山城遂昌非常高兴。
今天还来了这么多各地的客人,你们欢迎吗?
师:那么怎么样给客人打招呼呢?
生:客人老师好!(掌声)
师:还不够热烈,在响亮些。
师:你们表现真好,老师送给你们一个礼物!
生:(翘首以盼)
师:(在黑色纸上画画)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生:我知道,是刮画。
师:表现真积极,这礼物送给你。
生:(很开心)
借班上课教师如何跟学生课前交流
课前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而且要“有效”沟通,在沟通中拉近彼此心理距离,沟通也是一门艺术,要坚持儿童立场。
估计很多老师都有这种经历。
沟通少了,学生上课不积极,沟通多了,有时候上课又收不住了,尤其在低年级比较常见。
借班上课之前,非常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情。
课前交流和热身活动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开始。
要先了解学生原本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然后引荐你的教学风格,看看彼此是否能很快适应。
遇到水土相符的学生,课就顺手,水土不服的就要及时调整适应。
借班上课时,学生一般地来说会比较兴奋,也很配合教师的上课。
但
是,如果兴奋过度,变得非常紧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听些轻快的歌曲,课间插些幽默语言,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
课前与学生的交流要目的明确,那就是迅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陌生感,激发孩子兴趣,让孩子们尽可能很快喜欢上你,愿意上你的课。
至于用什么手段,应该根据情况灵活应变,更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
也可以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关键要真诚,幽默。
如果你自己感到紧张的话,最好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缓解一下自己的心里压力。
然后找个和这节课有关的事情来引起课程的开始,使课程引入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可以积极配合教师上好这一课。
借班上课,学生不配合怎么办?
首先,教师在借班上课时,一定要先在课前和孩子们进行一定的沟通,让师生彼此了解。
也可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点小小承诺: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孩子,下课后将可以从老师这儿领到一份神奇的小礼物。
其次,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兴奋起来,教师自己上课要有激情、感情要投入,而且还要让学生感到亲切。
在上课时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摸摸这个的脑袋,拉拉那个的手,与他们零距离对话,并注意在生活化的语言中多一些幽默,多一些商讨,使课堂成为师生“促膝而谈”的场所。
再次,课堂上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插嘴”,把说话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允许他们抢答,让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甚至
多动脚,从而形成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
上课允许学生“插嘴”,让学生“多动”,实质是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能自由放飞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
借班上课,到底谁该配合谁?
上课时可能是由于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有些紧张;抑或是对老师比较陌生,还没来得及适应;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学生积极性不高,举手之人寥寥无几。
执教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丝毫不能缓解这种僵局。
于是,上课老师会发出“学生不配合我”的感叹。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的,但关键的症结还是有些老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点是什么呢?主要的是要求学生配合老师。
这些老师认为,学生来学校就是来学习的,老师讲的你就听,老师要你怎样学你就怎样学。
总之一句话,你要紧紧围绕在老师身边,全力配合老师。
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
与之不同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这类教师并不是要求学生围着自己转,而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围着学生转。
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如果遇到与学生实际不符合的,马上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逐渐进入到正常的学习情境中。
学生是资源不是答案生本教育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课上,老师找学生回答问题,我个
人认为找的应该是教学资源,而不是参考答案。
在上课老师眼里,学生不举手,也就意味着问题的答案出不来。
如果借班上课的老师只顾着走教案、找答案,最终他们的眼里就只剩下了少数的几个尖子生,优等生在他们的课堂将成为主宰,其他学生则成了附庸。
我想,作为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特别在第一线工作的老师,一定要加强学习,做深层次的研究、探索。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每个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是不相同的。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特点,也可以称作为认知风格。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认知风格,例如,有些学生爱听教师讲解,有些学生喜欢独立思考问题,有些学生喜欢与别人热烈讨论,有些学生则偏爱自己独立学习。
同样,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问题做出的反应速度,可以把学生区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
两种认知风格各有优缺点,并无好坏高低之分。
具有冲动型风格的人,解决问题速度快,但容易出现错误;而沉思型相反,速度慢,但错误少。
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兼顾这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要精心设计问题,难易交叉。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更多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说,学生是一种课程资源。
我们找的是资源,绝不是答案
带着十二分的疲惫回到家,心中却充满了谢意。
三天的长途旅程,劳累之外却有收获,为自己有幸参加“蔡建良、章献明、林维山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而感动。
八位上研讨课的美术老师来自江浙不同地区,教学理念非常新,教学技能老到,课堂把握能力强,给在座的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给了我们很多的借鉴和遐想。
特别是借班上课的课前交流让我耳目一新,有所感悟。
一.例如周巧红老师上《装饰纹样》课前谈话:
师:大家喜欢游戏吗?我们做个词语联想的游戏?
生:喜欢。
师:比如---苹果,可以联想到---红色、圆的,还可以联想到什么?
生:甜、酸等等。
师:说的不错,看来一点也难不到大家。
那么老师换一个词,如---叶子?
生:绿的、椭圆、光滑----
师:教室呢?
生:宽敞、明亮、方方的、窗户、桌子、老师、学生---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
生:(都跃跃欲试)
二.例如黄韫老师上《神秘的美》课前谈话:
师:我来自美丽的西湖小学,来到山城遂昌非常高兴。
今天还来了这么多各地的客人,你们欢迎吗?
师:那么怎么样给客人打招呼呢?
生:客人老师好!(掌声)
师:还不够热烈,在响亮些。
师:你们表现真好,老师送给你们一个礼物!
生:(翘首以盼)
师:(在黑色纸上画画)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生:我知道,是刮画。
师:表现真积极,这礼物送给你。
生:(很开心)
一直以来,我们异地借班上公开课,特别注意去备好课堂教学,甚至把课堂上师生的一言一行,出现的种种可能都设计的非常周密,可以说把百分百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课堂,但效果有时候总是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
是什么原因呢?由这次的联合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堂成功的美术课离不开成功的课前交流。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借班上课,环境陌生,师生间情感陌生,一切都在陌生之中,要在这样的陌生情形下去合作教学势必心里没底,心存担忧,师生都会紧张。
所以,优秀的老师总是能利用有限的课前几分钟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有时候,这种交流犹如一支“镇静剂”,能起到稳定学生情绪,缓解紧张的作用;有时候,犹如春风细雨,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有时候,象催化剂在
最短时间里最快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课前谈话交流十分重要,有思想有艺术的课前谈话交流更是重中之重,它像磁石深深吸引学生,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像重锤敲打在学生的心上,像钥匙悄悄开启着学生的心扉。
这短短几分钟,不仅是教师机智的体现,还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展现。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那借班上课课前谈话的目的就是感情投入,就是激励、唤醒、鼓舞。
巧妙生动的课前谈话不仅收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先声夺人的效果,也能达到“课未始,趣已生”的境界。
关注课堂教学,关注上课前的师生交流艺术,努力探索谈话技巧,让教育无痕在课堂“润物无声”,让我们的课堂效果更加精彩。
教师借班上课的课前谈话策略
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小说《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一个教师的最大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人、喜欢你所教的知识、喜欢你的学科。
由于借班上课是教师为了教学的某种需要,不能在原来固定的教学环境中执教自己班级的学生,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借用其它班级的学生上课。
它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常规教学面对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都是熟悉的,而借班上课师生之间的情感是陌生的,教学环境也是陌生的,它要在短时间内熟悉自己的学生和教学环境。
因此,教师的课前谈话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公开课的场景中,经常看到优秀教师利用课前谈话的几分钟赢得学生的喜欢,沟通师生的情感,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他们有的用情感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有的用自己幽默的语言融洽师生的情感,有的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求知火把……这些都是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下面就一些优秀教师借班上课的课前谈话,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心有灵犀——***的谈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励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
”可见,积极的情感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一个优秀的教师非常强调情感动力功能的发挥,拨动学生的情感有意识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唤情结构”,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产生移情体验,如一位老师在上《分数初步认识》时,精心设计了她的课前谈话。
“今天我很想和你做朋友,你能告诉老师自己的情况吗?”学生一听老师与她交朋友,七嘴八舌地争着介绍自己,听了学生的介绍后,老师话锋一转,你想了解教师什么情况。
学生说:“我想知道你是几岁?”“那你猜猜看?”当学生猜出的年龄比她小时,她开心地一笑,“我好年轻啊。
”在相互了解、相互谈话中,学生渐渐喜欢上这个老师,陌生感消除了,感到老师是那样的可亲可爱,禁不住说了一句:“老师,你好可爱啊,我喜欢你。
”教学就是一种对话、沟通,师生之间短短的几句话、沟通了师生的情感,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谈笑风生——幽默的谈话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教学幽默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 因为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生活充满生机和活
力。
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有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
如一位优秀教师就是运用的幽默艺术,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上讲台,他就举起自己的右手很夸张地说了一声“同学们好”,学生也发出会心地微笑“老师好。
”“我姓林,你们应该叫我什么?”学生齐声说:“林老师”;“林老师和老师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说:“林老师一定是老师,但老师不一定是林老师。
”我们把这样的关系用一个图来表示就是:教者就是用这幽默的动作、幽默的表情、引得了学生的朗朗笑声,也为自己的新课内容整除与除尽的包含关系埋下了伏笔。
三、深入浅出——联系生活的谈话
杜威说:“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我们的学生在他走进教室时,已不是空着脑袋进来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学习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背景,教学时,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成数学的问题,一些优秀教师就根据这点设计课前谈话,找数学的源头,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炼成今天要解决的新问题。
如教学《平移》时,教师就设计了“你们刚才是怎样来的?”“坐车来的。
”“坐车是谁在运用?”“汽车。
”“坐车是一种运动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现象?”学生例举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就研究一种运动现象——平移。
”又如教学《可能性》:“现在超市竞争很激烈,超市为了促进消费,都有哪些活动?” “抽奖。
” “你一定能抽到吗?”“不一定。
”“不一定是什么意思?”“可能抽不到,可能抽到”。
这些都是教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炼成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抛砖引玉——启思的谈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面对一个新的教师,学生的思维往往不能正常运转,处于储备状态,这时我们就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发现问题和积极思维能力,点击学生的思维,有些优秀教师就充分利用课前谈话,想出各种方法抛转引玉,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领到思维的源头,展示思维现象的链条,点燃思维的火花,刺激思维过程活跃起来。
只要点燃这种火花,儿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现象。
他们有的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思维;有的设计脑筋急转弯比赛题,引导学生参与思维比赛的场景;有的讲一些数学小故事,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的思维活动中,这些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欲望,弘扬学生的个性和智慧,挖掘和升华学生的潜能。
“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是最复杂和最神秘的。
”面对复杂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前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谈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能折射出一个优秀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艺术。
让我们更加关注课前谈话,使我们的课前谈话更为丰富,更为精彩,成为师生智慧的殿堂。
那么,我们在借班上课时,课前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是备学生。
教学活动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活动,提前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为什么多数老师反映,借班上课的效果没有在自己所带班级的效果好,两者的主要差别就在于与学生的心灵交流。
为此,可以在明确了要借班学生的基础上,主动向所借班的班主任、学科教师了解该班的学生情况,把握好学生的主要特点以及学科知识的掌握基础。
二是准备精彩的开场白。
精彩的开场白是彰显教师教学精彩的第一步,通过别开生面的开场白,可以拉拢师生的心灵融合,消除师生之间因为陌生而产生的心灵差距,缓解学生的紧张状态,如果再有老师轻松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教态、切合主题的游戏活动等,就会让这些陌生的学生能很快地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借班上课之开场白
——“送礼”计
一直以来,我对借班上课有些害怕,甚至多次自嘲:我很难在
3分钟内让学生喜欢上我,如果给我3天,应该会好些,最好是3年……难道真没有办法改变吗?外出听课的机会也不少,别的老师课前谈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