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的有效研究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如何创新设计作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情景模拟情景模拟作业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情境编写案例或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进行角色扮演或思考问题。
这种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编写一个关于“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的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中体验被欺凌者、旁观者、干预者等不同角色,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解决方案。
二、辩论赛辩论赛作业是指教师设置一个争议性话题,要求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这种作业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关于“是否应该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的话题,要求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实际情况进行论证。
三、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作业是指教师选取一个具体案例,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这种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个关于“假药事件”的案例,要求学生对事件原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探讨。
四、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作业是指教师要求学生对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然后撰写报告。
这种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并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校园暴力”的现象进行调查,并撰写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对暴力原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五、创意设计创意设计作业是指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创意设计,例如制作海报、漫画或宣传广告等。
这种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的措施研究
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的措施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相对薄弱,导致一些不良行为频发,甚至发生严重违法行为。
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于构建文明和谐的农村社会,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资源匮乏,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家校合作薄弱等。
有必要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以改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提升教学实效。
通过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调研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为农村学校提供可行的教学改进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00字】1.2 研究意义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法律法规。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还能促进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 正文2.1 调研分析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比较简陋,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农村初中教师对于道德和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充分,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作业设计形式实践与应用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作业设计形式实践与应用研究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双减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做好课程教学不仅强调课堂上对知识观点的讲解,同时也应重视对作业形式的合理创新,基于高质量作业设计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双减政策的出台实施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将作业设计放在重要位置,基于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严谨的作业设计影响下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制创新作业设计形式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实践策略引言: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业类型过于单一化、作业难度缺乏合理性、作业设计与现实生活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极大的限制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对作业设计形式的全面创新,通过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基础,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存在的不足(一)作业类型过于单一化目前许多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向性,通常只是强调书面类型作业的设计,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这就导致作业设计的整体质量略显不足,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实际上,许多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只是强调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有效呈现,将教材中的作业作为布置作业的依据,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对作业的有效拓展和延伸,这就导致学生接触到的作业形式较为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感。
还有许多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缺乏针对性,只是强调如何基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忽略了对作业的全面优化与调整,最终导致学生在面对作业时的积极性略显不足。
《初中道德与法治多样性作业的设计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道德与法治多样性作业的设计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多样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多样性教育是培养学生包容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多样性作业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样性作业的设计原则1.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样性作业设计应考虑学生的背景、文化差异和兴趣爱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2. 立足于社会实践:多样性作业应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价值观和法律制度。
3. 强调互动交流:多样性作业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合作探讨和分享不同观点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理解。
三、多样性作业实施建议1. 文化交流展览: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交流展览,通过展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法律制度和道德观念,增强学生对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2. 模拟法庭:设计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模拟案例审理和辩论,了解不同法律制度和道德冲突的解决方式。
3. 多元化读物研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多元化的读物,如描写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和道德困境的小说、故事或文章,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4. 人权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人权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关注和思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培养他们的人权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多样性作业的实施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学生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多样性作业的认知、理解和体验,并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
2. 成绩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项目成果和参与度等进行评估,以了解他们在多样性作业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
3.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多样性作业中的参与程度、互动交流情况和思维变化等,以评估实施效果。
五、结论通过设计和实施多样性作业,可以促进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全面发展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多样性作业的设计应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立足于社会实践,并强调互动交流。
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茅箭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学科科研力度,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
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
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一)练队伍1、抓好骨干力量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
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的带头人。
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
探究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对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问题设计及其重要性在教学中,老师通常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获取知识。
良好的课堂问题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引导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2.层次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并促进情感认知;4.鼓励创新,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1.问题设计要贴近生活《道德与法治》知识是直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老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实际性和生活性。
在探究道德规范问题时,可以设计类似于“如果你发现了一块掉在地上的钱,你会怎么做?这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思考中贴近自身生活,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
2.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在探究法律法规问题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为什么要设立法律?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对法律意识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设计要层次清晰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尚处在发展阶段,因此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清晰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问题。
在探究法治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人违反法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为什么要严格执行法律?”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4.问题设计要鼓励创新在课堂问题设计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探究道德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探索。
“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你又是如何形成这样的观念的?”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的研究报告
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的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多元化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意识和包容性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设计与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价值观。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了解了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其次,通过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初中学生和教师对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的看法和反馈。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多元化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他们的多元化意识和包容性。
同时,多元化作业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普遍认为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 教师应加强对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2. 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教师开展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提供条件和平台。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的研究,发现多元化作业对学生的多元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重视多元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策划与实施》课题工作报告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策划与实施》课题工作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我们开展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策划与实施》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性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接受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二、研究目的1. 深入研究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策划方法,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策划指导。
2. 探索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3. 分析实践性作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效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论文和政策文件,收集国内外关于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研究成果。
2. 实证研究: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策划与实施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3.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生对实践性作业的看法及其效果。
四、研究内容4.1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策划1. 选题: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与法治主题,如诚信、法治观念等。
2. 设计作业形式:根据选题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调研报告、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3. 制定评价标准:明确作业的评价指标,确保评价的公平、合理。
4.2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施1. 课堂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践性作业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下实践: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思考。
3. 课堂交流: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心得体会,进行深入讨论。
4.3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效果分析1. 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实践性作业过程中的变化。
2.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分析教师在实践性作业策划与实施过程中的成长。
3. 实践性作业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作用:总结实践性作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优势和不足。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是指由教师依托《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设计,为拓展学习的空间、深化学习的内容,践行认知的情感,在课后通过多样的实践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回归生活,走出教室,走出课本,走进社区,走进自然,使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获得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然而在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还没有专门针对课后实践作业设计和应用的部分,作业布置依然延续传统的书面练习。
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堂以外重要的学习来源,对作业的改革与设计,也应该成为当代教师应该追寻的一种教学理念,而课后实践作业更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所以本文本着生活德育的理念,遵从品德课的社会实践属性,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论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论述《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内涵、功能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第二节主要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研究的价值;第三、四节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进行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现状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分析了现行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旨在明确现行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发展状况,为后半部分论文的研究找到现实依据,指引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进行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这是本课题的重点研究部分,首先明确课后实践作业设计是坚持实践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从做中学理论的指导;其次,实践作业设计要坚持知行统一、求真务实、全面渗透、对话导引、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的原则;再次,在实践作业设计上注重主题上坚持多样化和开放性、内容上契合学生需求多种形式并存、形式上注重类型的多样化的方法,最后设计出四个单元教材实践作业案例。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它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反映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形成反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探究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在思想品德课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旨在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与特点分析。
(2)有效性的概念与评价标准。
(3)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4)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2.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立论分析等方法。
(2)实证研究:课堂观察、访谈调查、实验设计等方法。
三、预期结果:1.明确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正确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2.确定了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标准,明确了课程开展的方向和重点;3.设计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学案,推动了思想品德课的开展,提高了课程的有效性;4.建立了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有效性评价体系,为今后的课程改进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依据。
四、进度计划1.第一阶段: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2021年11月--2022年1月)2.第二阶段:设计研究方案和有效性评价体系(2022年2月--5月)3.第三阶段:进行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实验研究(2022年6月--2023年1月)4.第四阶段: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2023年2月--6月)。
五、预期贡献:1.可以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2.为今后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3.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可以为教育研究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六、研究方案应具备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初中道德法治课程多样性作业的构建与研究》课题研讨报告
《初中道德法治课程多样性作业的构建与研究》课题研讨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初中道德法治课程作业的质量和效果,本课题旨在构建多样化的作业体系,并对其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初中道德法治课程作业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构建适应初中生特点的道德法治课程多样性作业体系。
3. 探讨实施多样性作业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4. 分析多样性作业在提高学生道德法治课程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
三、研究内容1. 初中道德法治课程作业现状分析:从作业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入手,梳理现有作业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作业方案。
2. 多样性作业体系构建:结合道德法治课程特点和初中生学情,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包括课堂实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丰富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实施策略研究:针对多样性作业的实施,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完成作业,以及如何进行作业评价,确保作业质量。
4. 效果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多样性作业在提高初中生道德法治课程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关于道德法治课程作业研究和实践的相关文献,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初中生道德法治课程作业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3.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法治课程作业案例,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为构建多样性作业体系提供参考。
4. 行动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多样性作业,观察学生学习效果,总结经验,不断优化作业体系。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进行文献调研,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确定研究框架。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实证研究,收集数据,分析初中道德法治课程作业现状。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简介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创新设计,以提升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具体而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深化教育与实践的结合2.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3.引入游戏化元素提升学习趣味性4.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5.多元化评价方式深化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我们应该深化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公安局等相关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此外,还可以邀请法官、警察等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答疑,从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实用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
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法律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每个小组需要就案件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互动的方式,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入游戏化元素提升学习趣味性为了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可以引入游戏化的元素。
例如,设计一款以法律知识为背景的答题游戏。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获得分数,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也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为法官、检察官等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法律的运作和社会的公正。
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需要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只有通过具体的事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应用和道德的意义。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盗窃、欺骗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法律规定和道德因素,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性。
多元化评价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评价上,我们应尽量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引入口头报告、课堂展示等形式。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件与道德或法治相关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研究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研工作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学科发展共同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任务与目标:1.加强学习,领悟课程转型的本质与实施要求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适应环境新时期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建议,教育部非政府专家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部编教材、科学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展开了修改。
本课程教育教学必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助推,以培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为教学显然。
2.加强建设,提升学科发展内涵(1)强化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共同体建设。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共同体融合盛泽实验小学、吴纱实验小学、程开甲小学等集团内8所学校一起研究。
他们在顺利完成主任学科和班主任等工作的同时,潜心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不仅自身育人水平以求强化,也助推了校内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学期,必须继续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共同体建设,通过可以课、研讨、读书交流等活动,加强共识,打造出队伍,提高内涵。
(2)加强校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建设。
学校品德学科教研组是品德学科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提升全市品德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在前几年倡导成立教研组的基础上,本学期要进一步加强落实,做好过程性指导和期末检查工作。
(3)非政府积极开展一课三搓活动。
非政府集团内各学校一课三搓活动,主要以青年教师居多。
(4)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市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
一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二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三是道德与法治学科骨干教师新教材培训活动。
3.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本学期要以提升全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科发展共同体建设。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性作业,学生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他们的课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下面是一些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设计作业内容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作业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不同主题的作业,如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等。
2.结合实际生活。
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和重要性。
可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社会新闻等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强调团队合作。
将实践性作业设计为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二、合理安排作业时间1.充足时间准备。
在布置作业前,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和了解作业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完成任务。
2.分阶段完成。
将作业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给予一定的时间完成。
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可以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检查学生的进度。
3.提供指导与支持。
在作业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帮助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三、评价与反馈1.多元评价方式。
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性作业进行评价,如书面报告、口头陈述、小组展示等。
评价应注重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和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结果的好坏。
2.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劣之处,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
3.肯定正面表现。
在评价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挥个人特长和创造力。
四、加强与家长的交流1.介绍作业内容。
在布置作业前,向家长介绍作业内容和目的,让家长了解作业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共同关注、引导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探究
J i A'A嗲2021/5BJ思政课教学评价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探究文/徐早【摘要】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学生必备品格、实践能力和学 科思维的培养。
教师从作业目标确定、作业内容组织和作业形式选择三个维度呈现评价视域下作业设 计的方法。
依据评价目标确定作业目标,通过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整体规划单元作业等方法组织作 业内容,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形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优化学习方式,培育学 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情境作业形式作业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意义 上的作业以巩固学生在课内所学知识与技能为目的,是教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重要渠道,一般以 课堂知识强化为主要内容,以纸笔作业或口头作业 为主要形式。
而评价视域下的作业强调在精细目标确 定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任务、活动,在巩固学科知 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必备品格、实践能力和学科思维 的培养和提升,最终实现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 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本文将从作业目标的确定、作业内容的组织以及作业形式选择三方面探讨评价 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的一些方法。
一、作业目标的确定《上海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目标指向必备品格、实践能力和学科思维的统一。
因此,评价视域下的 作业不能单纯关注知识,而应关注学生品格、能力、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如何改善学科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依据评价目标确定作业目椋首先要明确评价目标提出了哪些要求。
以九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谋求互利共赢”一课为例,评价目标要 求设置如下:必备品格方面,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备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实践能力 方面,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 正确价值观为标准,做出正确选择,学科思维方面,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评析社会现象,做出正确价值判 断,并能针对具体社会现象,发现问题,提出解决 问题的措施,设计相应方案。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分层成功”班本作业设计探究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分层成功”班本作业设计探究摘要:作为初中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观念,更直接关乎到学生未来的成长。
当前很多初中学校开展教学后,为增强学生完成道德与法治作业的积极性,也开始尝试对作业进行创新设计,以减少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负担。
所以,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班本作业设计,对促进学生“分层成功”有着重大价值,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良好的教学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新课标引言: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相对理论性强,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设计的内容过于简单明了,并且能够用来设计作业的内容很少。
教师常常针对一个章节,综合设计作业内容,涵盖的知识内容就相对单一。
其次,教师设计作业的方式也较为单一,没有什么辅助性的学习内容,学生知识死记硬背课本的主要知识点,以能够应对考试即可。
为实现教育目的,教师大量的设计作业,可是成效却并不突出。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分层成功”的原则(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倾入情感博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之一,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而情感成为博爱的基础,在课堂上也同样有着不能忽略的重要意义。
也同样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上,教师们可以投入自己的热情,开展良好的情感教学,通过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全面认识学生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以及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能力,以便于在学习上得到提升、在精神上受到启发、甚至在情感知识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提高。
另外,教师应按照"以理服人,以行育人"的基本观念建立公平、和睦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最正确的影响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具备责任感,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二)充分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指的是以认知、理解、把握某种东西为目标,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某种行为之中,并以此促使学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情感与心理趋向。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科单元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探究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科单元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探究摘要: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和作业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有效的作业是课堂教学强有力的补充和拓展,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同时获得新知。
此外,作业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通过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策略、教学方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大力提倡“双减”,在此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科紧跟政策步伐,积极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开创性地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摒弃传统走量、老套、机械的作业方式,寻求量少质高的途径。
本文以“双减”政策为研究背景,探索如何有效地设计单元作业,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的作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道德与法治科;作业有效性“双减”是国家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规律,经过缜密调查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目的是为了培养新时代人才。
道德和法治科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科目,是学生良好道德养成、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精神的前沿阵线。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任务,关系到学生良好习惯以及良好价值观的养成。
因此,在“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科基于教学实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作业,一方面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学情,保障作业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基本诉求,另一方面,有需要保障作业设计能够辅助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唯有如此才能保障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为学生减压增效。
一、梯度设计,丰富作业形式“双减”是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它跟教育均衡等相关问题息息相关,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纠偏,同时也是遵从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培养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双减”政策,道德与法治科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完成能力,对作业进行设计。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遵循文本的设计内容,教师要明确课程设计的思路和逻辑,同样的,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这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接受知识的规律。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近几年,倡导“双减”的社会文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中国精神素质教育格局的调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单元作业的有效性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讨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大单元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单元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加强他们对作业中展示的文化和道德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单元作业,教师可以设计出结合实际情况的相关知识,在考查学生的能力的同时,更加客观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大单元作业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深化他们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可以采用相应的有效作业,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讨论、非正式学习和实践行动的优势,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正确的法律观念。
最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大单元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跨学科学习、掌握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
在解决社会文化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双减思维以及道德法律治国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内容的直接认识和实践认识。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单元作业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其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方法、内容和实施上应当结合当前社会文化素质教育格局,建立科学、系统化的大单元作业设计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社会文化基础知识和道德法治思维的全面掌握。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研究摘要:读书重于实践,实践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较好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布置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作业,注重实践作业的延伸,确保初中生通过实践活动回归现实生活,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色。
本文结合实践作业的布置与处理情况,阐述实践作业的延伸意义,是为高效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
關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社会实践;实践作业;延伸意义教育发展对人的要求不断加深,对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会课程知识,更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社会实践作业应运产生,它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学以致用的目标,实践作业的延伸足可以培养学生的灵动力和应变技巧,满足学生的求知成长的需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学科,需要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具体事例自我形成正确的思想体系。
实际教学中,有些师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不重视,课程及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设备守旧,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多多关注生活,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知和深化自我道德认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真正体验社会实践带来的欢乐。
下面简单谈谈自己在社会实践作业的延伸处理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1.探索发现,自主生成知识社会实践作业和平时的书面作业大不相同,具有交际性、复杂性、生活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初中生很愿意主动去做的作业形式,为学生形成综合的社会素养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基。
教师应帮助学生走进实践阵地,并自觉参与实践,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便于学生自主生成知识。
比如讲道德与法治《规则与秩序》,生活中处处有规则,遵守规则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布置“争做文明小市民”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随手丢弃垃圾,有人不遵守排队秩序,教师可鼓励初中生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文明出行和绿色环保知识,并且扮演“交通协管员”,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安全,还可以向市民介绍一些交通安全知识。
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思考与设计
一、作业优化的依据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优化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脱离新课标和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不能背离学生身心成长规律。
1.基于核心素养的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三个层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
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动态,而且要關注自身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这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去落实,通过优化作业去巩固和评价。
2.基于课程标准的需要课程标准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分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大块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优化设计时确定范围,即学生的自我意识、集体意识、公民意识。
同时,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所以作业的优化也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
3.基于教材内容的需要新版《道德与法治》与旧版《思想品德》之间的变动也为作业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注重彰显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媒体素养教育等,这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不能停留在课堂和书面,而更应该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去参与、去体验、去实践。
二、作业优化的原则1.以三维目标的落实为目的对《道德与法治》作业优化必须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为一体的三维目标的落实,既要在作业中设计该节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部分,又要注重相关能力的提高,还要将每一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活中得以内化和提升。
2.以学生生活环境为基础新课标指出,学生生活实际是课程的依据,所以在优化作业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如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等。
这些因素都是构成设计作业时的主要范畴,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着眼于自己所任教学生的生活环境,着眼于当地所拥有的社会资源。
3.以知行合一为评价依据对作业的评价是作业完成效果和完整性重要部分,评价的形式可以多元化,既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又要注重结果性评价,但无论何种评价方式都要体现知行合一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的有效研究
摘要: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掌握的课
堂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留作业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和综合素质。
作业的布置是整体教学设计中最为坚实的一环,优秀的作业设计可
以及时检验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
学策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突显出目的性、时效性和创造性,确保本门课程的
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有效研究
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不仅体现了生活性特征,还表现出综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法律法规、时事政治等方面,对学生德育教育、核心素养、知法守法、政治兴趣
培养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实施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
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应当注重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体现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还要能更好地实现教学
目标,凸出教育性原则。
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形式
的多样化,发挥作业的价值作用。
(二)科学性原则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掌握教材,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下,
设计的作业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包括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和学期作业。
教师要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要将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系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让学生们高效、优质地完成,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打破得到与法治作业的设
计壁垒。
(三)分层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平常的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等差别化特点设计作业,要体现出学
生的差异性和分层性,要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例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布置一
些可以增强基础的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布置提升类作业,布置“个性化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的创意实践
(一)创设时政作业,关注时代激学趣
作业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要紧紧与时代相接,充分体现时代性,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发现相应的素材,结合一些广泛存在于
学生身边的日常活动、事件来营造具有较强情绪感染力和思维启发力的课堂环境,从而让知识的理解和道德的获取变得水到渠成。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政治
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所具有的趣味性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政治认同感,培养
学生的法制意识。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节目演出、制作手抄报、播放时事
政治等方式融合进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热爱了解国家大事的同学充分展
现他们的优势,树立榜样作用。
例如:教师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民法典》的资料,帮助同学们了解法律法规中如何更好地保障人们权益。
对于时事政治“中国
抗疫中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国家政策”等,让学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对于新
召开的二十大让学生充分学习内容,掌握时政要点,把握相关政策解读及政策实施。
结合二十大教师还可给学生普及关于人大代表的选举及实施的责任义务等。
坚定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并且让他们从小事中做起,锻炼毅力和决心。
(二)创设实践作业,拓展训练素养
实践性作业是通过社会中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实性,通过
所学知识去观察社会,剖析社会、给予大家正能量的引导,让学生们自行扮演记
者的角色去走访一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例如疫情中的暖心瞬间等。
学生
们通过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加强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中的能力。
实施实践性作业,
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提高综合认知,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法分
析社会,获得良好的实践体验。
例如:在学习《遵守社会规则》、《民主与法治》的内容时,让学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等、成立普法栏目等,通过以上方式,增添
作业的趣味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他们
不用通过死记硬背,而是劳逸结合,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教师通过不断
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对该门学科充满自信,认同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社
会正义感情怀,也让他们更好弘扬宪法精神,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结束语: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内容性、社会性和发散性都非常突出的课程,本门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知,通过作业
的设计,加强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因此在作业设计时,
教师要更加细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确保在教育实施中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科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吉勇.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有效设计浅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
导),2020(02):3-4.
[2]张春玲.“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探究[J].辽宁
教育,2022(13):5-7.
[3]许丽文,林顺华.“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设计策略[J].
福建教育,2022(1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