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06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讲大一统:中国古代社会的传播秩序(鸦片战争以前)一、政教合一1、皇权专制与中央集权2、从废儒崇法到独尊儒术、儒法合流二、正统思想的教化1、家、宗族与乡里2、学校与科举制度3、法律的儒家化4、官修典籍三、异端思想的威胁及排除1、佛教的传入与儒家化2、基督教的传入与遭禁3、各种逆言邪说屡禁不绝四、官府内部的正式沟通1、可能起始于唐朝的邸报2、宋朝的定本制度3、清朝京报由官僚系统进入社会五、常态的社会舆论及公共娱乐1、村落市井之闲谈2、书院之清议3、戏曲、说唱、杂技等娱乐活动六、非常态的社会舆论1、异常征兆与社会动员2、谣言与社会动员第二讲福音?祸音?基督教违禁传播1807--1842一、清王朝的禁教与闭关政策二、伦敦布道会派遣传教士来华1、马礼逊潜入广州:翻译和出版圣经2、米怜在马六甲建立面向华人的传教基地3、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最早的中文定期刊物4、巴达维亚的《特选撮要每月纪传》(1823~1826)5、马六甲的《天下新闻》(1828~1829)三、1830年代广州夷人的活跃1、公然在广州出版发行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2、洪秀全获赠《劝世良言》3、几个西学传播团体的成立4、《中国丛报》等英文报刊的出版第三讲普天之下不惟王土民夷之防终于破裂:西学在香港及五个通商口岸的流传1843--1860一、香港取代马六甲成为西学传播基地传教团体的活跃教会学校的增多出版事业的兴起二、五个通商口岸的西学流传广州:西学传播地位下降福州:美国传教士居多厦门:夷人所办出版物数量很少宁波:华花圣经书房贡献大上海:墨海书馆及其出版的《六合丛谈》等书刊三、一小撮官员对陌生世界的积极反应钦差大臣林则徐设法搜集夷情:向外国人探询下令翻译外国人办的报刊下令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华事夷言》等书籍地方官办史志机构总纂梁廷枬发奋研究西学:《海国四说》(合省国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地方大官徐继畬写就《瀛寰志略》地方小官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四、科举失意文人随传教士翻译西学著作翻译、研究西学的李善兰翻译、倡导西学的王韬王韬家乡读书时期(1828-1847)春来百感正茫然/又著离愁更断肠/伴我寒灯昏似墨/照人残月冷于霜/梦为离别都成泪/魂入温柔别有乡/作茧红蚕多自缚/宵阑再拜炷心香/空谷有幽兰/其品轶芳杜/非无高尚心/徒于众草伍/从未知媚人/亦非生当户/竟以见嫉锄/奇冤报千古/鸾凤翔天末/不与鸡鹜争/楠木生山中/不共桃李荣王韬上海佣书时期(1848-1862)海上潮声日夜浮/浮云废垒古今愁/重洋门户关全局/万顷风滔接上游/浩荡东南开互市/转输西北共征求/朝庭自为苍生计/竟出和戎第一筹/韬也不才,无所表见,以光于闾党,遁迹海上,是用殷忧。

《中国新闻传播史》二 共41页PPT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二 共41页PPT资料

《遐迩贯珍》
1853年9月3日创刊;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伦敦布道会对华文教机关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出版,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 1856年5月1日停刊。 《遐迩贯珍》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 文对照的目录,这是中文报刊的创举。 1855年起,增出附刊《布告篇》,刊登各类广告并开始收 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 总体上英国殖民主义者立场,但在报道中国内部消息时, 还是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
《万国公报》2
后期《万国公报》很少部分宗教内容;明确把 “开放”中国中上层人士的思想作为主要任务。 全录《京报》;报道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 信息,并增设了论说,演变为综合性杂志。 维新变法开始后,《万国公报》曾用大量篇幅刊 登了维新派的《强学会序》,对维新变法起了推 动作用。
上海的英文报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步取代香港成 为全国最大的外贸中心。 1960年代以前,香港外报影响力大;之后, 上海后来居上。报业的变化,实际上是上 海商业中心位置的反映。 1990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了《字林西 报》、《华洋通讯》、《文汇报》三足鼎 立的局面。
英国在向中国扩张势力的道路上遇到了巨大障碍。 当时清朝政府,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对中外贸易 限制很严格。英国曾多次向清政府提出放服是经常考虑的一个必要手段;思想征服 具有更多的意义,而且易于进行。派遣传教士到 中国开展活动是当时情况下的良策之一。
传教士办报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刻刊雕版印刷,中国书式 免费赠阅,传布于东南亚华人聚居区 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为米怜,其他还有麦都 思、马礼逊、梁发等。 米怜很注意研究和迎合读者;内容简短、 通俗、生动。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33年8月英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 外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 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 组成 宗教内容大为减少,科学文化知识增加了 许多,且多是实用技术。 增加了新闻和言论专栏。 雕版印刷,中国书式

005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堂PPT)

005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堂PPT)
二、第一次国人办 报高潮的出现
《知新报》,1897 年2月22日创刊 于澳门,康广仁 是创办人之一。
8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第一节 维新变法 运动与第一次 国人办报高潮
二、第一次国人 办报高潮的出 现
《国闻报》 1897年10月 26日在天津创 刊,严复是创 办人之一。
9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高潮 第三节 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4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 与第一次国人办报 高潮
康有为
一、《中外纪闻》、《时 务报》等维新派报刊创 办
• 1895年,康有为在光绪 皇帝的支持下,发起维新 变法运动,开会、办报是 主要的运动手段。
5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2,维新派报刊的历史贡献
1,思想政治贡献 民主思想启蒙、救亡图存教育
2,新闻业务贡献 冲破言禁、提高报业地位、 开创报章文体
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 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 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 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 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 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 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4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第二节 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与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一、从“报禁”开放到近代新闻法制的初步建成
(1)概说
1901年1月,清廷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9月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 后,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
自1906年至1911年的五年时间内,清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大批专 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 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

00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讲(课堂PPT)

00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讲(课堂PPT)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3)唐代的进奏院状
– 唐朝中叶以后,藩镇割据势力形成。藩镇设在京都的邸实际上成了 情报机关,负责邸的官员被称为“邸务留后使”,由地方上的节度 使或观察使所委派。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后改称为进奏 院,“邸务留后使”改称为“知进奏院官” 。
中国新闻传播史
黄瑚 博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
.
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本课程拟分为四编十六讲: 第一编 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815-1895) 第二编 民族新闻事业的勃兴与全面发展(1895-1927) 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在性质上与近代意义上的 报纸最为相似,并随着这一新闻信息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而 日趋接近,直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灭后 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
14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2)唐代的朝政公报
.
8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 期表现形式
二、文字的出现与新闻信息传播活
动的日趋成熟
(2)甲骨等早期文字传播形式
早期文字传播表现形式,主要 有刻有各类文字信息的甲 骨、金属铸件、岩石等。
甲骨大多是殷商时代的遗物, 金文刻铸之风盛行于周代, 而在岩石上刻字则是周代 以后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
3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期表现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古代商业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六章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六章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第六章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一、《新青年》的改组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批激进的新文化运动战士,由民主主义迅速转向社会主义。

他们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在中国掀起了共产主义运动。

1920年8月,陈独秀等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接着,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也相继成立。

这一切,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共产党的基本知识,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有自己阶级的新闻舆论工具。

为此,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批报刊、通讯社,宜告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新青年》的改组,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1920年9月,《新青年》从第8卷1号起,由民主主义性质的刊物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领导的社会主义刊物。

在组织领导方面,中共发起组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实际主持编辑部的工作,在印刷发行上也解除了原来与上海群益书店的关系,成立新青年社独立印刷发行。

在宣传内容方面,《新青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称该刊已抛弃了先前崇仰的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治思想,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自第8卷第1号起,《新青年》增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出至第9卷第3号止,共发表36篇文章,绝大部分译自美、英,法、日等报刊所载有关苏俄的情况以及各方面的政策,关于列宁生平及其著作的介绍和资料,其中注明译自纽约进步刊物《苏俄》周报的最多。

这一专栏的设置,为中国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提供了丰富材料。

在言论上,《新青年》刷新论说、通信、随感录等栏目,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方向来引导读者。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2.邸报:中国最古老的官方报纸,传达官府的政策,解释官府的律法。

3.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4.“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5.“敦煌进奏院状”: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6.小报: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以刊载新闻和时政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报纸。

和“邸报”一样,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

有手写,也有印刷的。

读者范围广,有京官,也有地方官和一般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7.《急选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

出版于万历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即1580年5月5日),距今422年。

使用雕版印刷的,长宽为24.6*14.4厘米,做“小本”状,共六页,以黄纸为封面。

8.京报:通称北京民间包房所出的报纸。

清朝的官报。

全部稿件都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包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

包房出版京报,旨在营利。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活动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外国人在华出版的第一批中、外文近代报刊陆续出现了。

米怜,创见了出版机构英华书院以及印刷所,并办起了一份中文月刊作为传教的工具,《察…》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每期约十二三页,楷书木刻,连史纸印,中国现状书本形式,创建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3.19世纪50年代后,近代中文报业开始在香港出现,最早问世的是英国传教士创办的《遐迩贯珍》4.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是1850年8月3日创刊的《北华捷报》周刊,逢周六出版,每期对开一张4页,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创办并担任主编,后由英商字林洋行发行。

中国新闻传播史:发展历程与媒介变迁

中国新闻传播史:发展历程与媒介变迁

• 报纸:为定期发行的传播媒介 • 杂志:为不定期发行的传播媒介 • 电视:为实时传播的媒介 • 互联网:为随时随地传播的媒介
05
中国新闻传播媒介的变迁
古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
• 口头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适用于日常生活,如民间故事、史 诗等
• 人际传播:通过对话、聚会等形式进行 • 群体传播:通过仪式、节日等活动进行 • 文字传播:随着文字的出现,书面传播逐渐兴起 • 甲骨文、金文等:为最早的文字形式 • 竹简、木牍等:为最早的书写材料 • 新闻传播媒介: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竹简、木牍等
03
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的新闻传播变革
新闻传播事业的变革:随着鸦片战争 的发生,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受到西方
的影响
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 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
近代的报刊
新闻传播形式的变化: 从传统的报刊到近代的
报刊
• 外报的出现:如《字林西报》等 • 报刊事业的兴起:如《申报》等
• 报纸:如《申报》、《新闻报》 等 • 杂志:如《时务报》、《新青年》 等
• 报纸:为定期发行的传播媒介 • 杂志:为不定期发行发展
民国时期新闻事业的繁荣
新闻事业的繁 荣:随着政治、 经济、文化的 发展,新闻事
业逐渐繁荣
01
• 报纸:如《申报》、《新闻 报》等 • 杂志:如《时务报》、《新 青年》等
新闻传播媒介: 主要包括报纸、
杂志等
新闻传播形式 的变化:从口 头传播、文字 传播到报纸、
杂志等
03
• 报纸:为定期发行的传播媒 介 • 杂志:为不定期发行的传播 媒介
02
中国古代报刊的发展与演变
宋代报刊的诞生与传播
• 报刊的诞生: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报刊应运而生 • 《开元杂报》:为最早的报纸 • 《新闻总录》:为最早的新闻汇编

6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六章

6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六章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内: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

基本信息主要领导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阵地:《新青年》。

(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旗帜: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

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

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

“双簧戏”新青年》第4 卷第3号在《文学革命之反响》的总题下发表了著名的新旧文学论战的两封信。

1、一封是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辑部反对文学革命的来信2、一封是刘半农写的万余言反驳书《致王敬轩信》,逐条批驳王的论点,具体论述文学革命的必要性。

这二封信的辩驳,推动了文学革命问题的讨论。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宣传贡献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提倡民主反对封建)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青年》提倡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

中国新闻史全套课件

中国新闻史全套课件

皇上此时方在乾清宫进膳,殿震急奔交泰殿,
内侍俱不及随,止一近侍掖之而行,建极殿鸳瓦 飞堕,此近侍脑裂,而乾清宫御座御案俱翻倒。
大殿做工之人,因是震而坠下者约有二千人, 俱成肉袋。
长安街一带,时从空飞堕人头,或眉毛和鼻, 或连一额,纷纷而下。大木飞至密云,石驸马街, 有五千斤大石狮子,飞出顺城门外。
The Chinese Shipping List & Advertiser
《本报谨启》: “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 上海地方,五方杂处,为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 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本行印此 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市俗利弊、生意价 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观此新报,可免经 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有 一长班于响之时,鬃帽衣裤鞋袜一霎俱无,生者 如此,死者可知。
有一人,因压伤一腿,卧于地,见妇人赤体 而过,有以瓦块遮挡者,有以半条脚带掩者,有 披半边褥子者,有牵一幅被单者,顷刻得数十人, 是人又痛又笑。
圆宏寺街有女轿过,一响掀去轿顶,女人衣 饰尽去,赤体在轿,竟亦无恙。
3、《大公报》 1902,天津
英敛之
英敛之
4、《时报》 1904,上海 狄楚青
5、《京话日报》 1904,北京 彭翼仲
6、《东方杂志》 1904,上海
第二节 宣传革命的报刊
一、革命报刊的兴起
1、《中国日报》 1900,香港 陈少白
2、留日学生报刊
《开智录》 《国民报》 《浙江潮》 《江苏》 《湖北学生界》 《直说》
• 《述报》
第三章 报刊的政论时代
第一节 宣传维新的报刊
一、维新报刊的勃兴
1、《中外纪闻》,1895年8月,北京 2、《强学报》,1896年1月,上海 3、《时务报》,1896年8月,上海,旬刊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6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6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概述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

中国新闻事业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报刊是《新青年》。

《新青年》打破军阀黑暗统治,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封建礼教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和大本营,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传播新思潮的报刊风行一时,以《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为代表的学生报刊大量涌现。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改组、《共产党》月刊以及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创办,标志着一种新型报刊-―无产阶级报刊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五四时期,是我国新闻报刊业务改革的一个重要时期。

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以广泛运用;副刊一改先前的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思想、新知识的园地;报刊政论的内容与形式均有发展;新闻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引起社会的重视。

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一、《新青年》及其主编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笔名三爱、只眼等,安徽怀宁人。

1896年考中秀才。

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

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

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

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

1915年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1918年冬,为了提供新闻时效,他和李大钊又创办了《每周评论》。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五四运动后,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探讨成立中国共产党事宜。

同年8月,他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 李彬课件共25页PPT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 李彬课件共25页PPT资料

三、朝鲜战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卫祖国,保和平,就是保 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打某部连指导员麻扶摇将战士们的誓言记录下 来,整理成的诗歌形式的决心书,新华社记者引用在一篇通讯中,发 表在1950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报》。作曲家周巍峙将谱上曲子, 传唱至今。
: 王芸生 天津版的《大公报》就改名叫了《进步日报》,他对李纯青说:“我们就把
《大公报》献给国家,献给人民,我想通了,不《大公报》这个名称了,我到解放区, 是投降来的。”
萧乾:郭沫若这样批评他,“什么是黑?人们在这一色下最好请想到鸦片,而 我所想举以为代笔的,便是《大公报》的萧乾。这是标准的买办型,自命所 代表的是贵族的芝兰,其实何尝是芝兰,又何尝是贵族,舶来商品中的阿芙 蓉,帝国主义者的康伯度而已!……《大公报》的萧乾正起着这种麻醉读者 的作用。”
赵超构(新民报)
储安平(《观察》) 徐铸成(文汇报) 刘尊棋 (上海《联合日报》、《联合晚报》 非新闻组别的新闻人:徐盈、浦熙修、宦乡、李子诵、 萨空了、周钦岳(《新蜀报》创办人)、刘思慕等。其中 大部分人都进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
胡乔木:党内一支笔
江苏盐城人,清华毕业,同乔冠华是同乡和校友,人称“二乔”, 取自“铜雀宫中锁二乔”的典故。 先后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达20多年,也曾作为中宣部的常务副部长 主持中宣部工作,正部长陆定一反而在他的领导下,反右时有人 抱怨他是“圣旨口”,主管过《人民日报》,人称《人民日报》的 “婆婆”。 党内众多的著名文件都是由他起草,比如《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经 验》等。此人思维缜密,但是过犹不及,所以一直受到神经衰落的 困扰,长期养病,也因此躲过文革劫难。 改革开放后曾任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等重要职务。
新民报的社论:新民报的同人,沉溺于资本主义的新闻观念……完全是幼稚的, 幻想的,迷信的。……在今天看二十年来的新民报,虽然主观上是追求进步 的,客观上却有意无意的替统治阶级起了帮凶帮闲的作用。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六讲PPT优选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六讲PPT优选版

第二编 民族新闻事业的勃兴与全 面发展(1895-1927)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第六讲 自由新闻体制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 第七讲 新闻事业在民初的全面发展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级新
闻事业的兴起
第六讲 自由新闻体制与民族报业的全 面发展
第一节 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与扭曲 第二节 民族报业的走向职业化 第三节 新闻报道工作的加强与名记者的出现

《中华民国临时约第法》二等法节律、民法令族的颁报行 业的走向
职业化 邵飘萍(1886—1926),原名振青,浙江金华人。
第一节 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与扭曲
第六讲 自由新闻体制与民族报业的全
面发展
第六讲 自由新闻体制与民族报业的全
面发展
一、北洋军阀政府对自由新闻体制的扭曲
第(六3)讲汪自汉由溪新与闻《体一新制闻、与报民》政族报治业性报刊的由盛转衰
开拓广告、加强发行和更新技术设 备。
汪汉溪
第六讲 自由新闻体制与民族报业 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民族报业的走向 职业化
二、企业化与商业性报 刊地位的上升
(4)《大公报》新记 公司
《大公报》在1926年由 吴鼎昌、胡政之、张 季鸾3人组成的新记 公司接办后,于 1926年9月1日复刊。
吴鼎昌独自 5万元并自 任社长,胡政之任经 理兼副总编辑,张季
吴鼎昌(上) 胡政之(左) 张季鸾(右)
第六讲 自由新闻体制与民族报业的全 面发展
第三节 新闻报道工作的加强与名记者的出现 一、新闻报道工作的加强 由于袁世凯和北洋军阀实行言禁 ,报纸、报
人生怕因言论而贾祸,各报在言论上已无所 作为,转而把精力集中在新闻报道上。 报纸上消息的比重加大,电讯增多,一些重要 的电讯还用大号字排出,并在字旁加圈加点 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夹叙夹议的新闻通讯这 种新的报道体裁开始走向成熟,深受读者欢 迎。一些报纸还刊出时事性插画或定期出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刊:马礼逊,米怜《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补充:a,《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葡萄牙文)报纸b,《杂闻篇》马礼逊,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2,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3.1919,徐宝璜《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4.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5.1931年10.23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新闻学研究会》是我国第一个研究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学术团体。

6.《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斯诺7.反映陕甘宁边区的情况的通讯录《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西北近影,陕北之行)的作者:范长江8.《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5日创刊于香港。

9.《民报》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10.1918年成立于北京的新闻编译社创办人是11.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主办的报纸中最有影响力报纸是《新华日报》1938年10.26出版,至1947年2.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

12.1919年7月14日,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

毛泽东为创刊号撰写创刊宣言及长短文二十余篇,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揭露和抨击。

13.《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7月21日在天津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任主编。

对开大张日报,有时发行号外。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设有“主张”、“时评”、“新思潮”、“新闻”、“国民常识”、“函电”、“文艺”、“翻译”等8个栏目。

其宗旨是:宣传新思潮,报道与评论国内外时事和全国学生运动,指导革命青年学生的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14《.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法自强”,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