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微课题研究精品.docx

合集下载

语文教研活动课题研究(3篇)

语文教研活动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为了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开展语文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的教育理念。

2. 构建高效的语文教研活动模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 为学校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语文教学的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 语文教研活动模式的构建(1)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教研活动有的放矢。

(2)创新教研活动形式,丰富教研活动内容。

(3)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 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4)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1)强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语文教学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和意见。

3.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4. 案例分析法:选取优秀案例,总结经验,推广优秀做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

小学语文微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微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微课题研究书声琅琅润泽童心——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滴感悟研究课题: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滴感悟研究对象:一年级三班学生研究目的: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询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2. 重视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3. 让学生通过个体积极主动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书过程形成大胆质疑,主动钻研,相互探讨等学习能力。

课题研究概述: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低年级,朗读习惯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教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学习之路。

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正确全面地理解朗读的要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1.关注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

刚踏入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学过朗读,不知道该如何朗读,因此,低年级新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

纠正种种不良的朗读现象,对学生进行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是进行有效朗读训练的起点,也是关键所在。

2.重抓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训练点。

由表及里,从朗读姿态到朗读体验,展开训练。

正确的朗读姿势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首要;端正的朗读态度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关键;熟练的朗读技巧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助推剂;浓厚的朗读兴趣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原动力;入情入境的朗读体验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丰硕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水平。

通过这些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正确地读,充分地读,快乐地读,极具美感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提升朗读能力。

主要收获和体会: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改变了低年级学生朗读拖调、一字一顿朗读等状况。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的专题研究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的专题研究

《小学语文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的专题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学写作文是相当多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倍感头疼的一件事。

对于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式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作为作文时代的开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写作和语文水平的持续发展。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的语文素养”,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教学来看,作文教学都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个写作能力强的孩子,其他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肯定也会很出色,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小学三年级入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1.坡度陡。

一二年级忽视口语表达训练和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训练,忽视与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的衔接,三年级一开始就正式启动作文教学,坡度太陡。

2.教不得法。

教师如果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如果不注意读写结合,不注意教给孩子观察方法,作文指导课点拨不得要领,学生就会对作文感到无所适从。

3.学生缺乏兴趣。

学生步入三年级后对作文有畏惧感,对写作缺乏兴趣,写作文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而不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4.内容空洞。

三年级学生对作文的认识还停留在低年级阶段,仅仅用一些枯燥的话叙述作文内容,作文内容千篇一律,寥寥数语显得特别空洞。

针对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由于教师在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和三年级学生在入门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些因素导致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3、围绕话题,互动交流。教师围绕话题设计各种活动,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自由表达,尝试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互动交流,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积极表达、认真倾听、自然应对。教师实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真正投入其中,获得深刻的角色体验,实现交际的目的。
4、拓展运用,提升能力。围绕话题,拓展延伸,把交际引向深入、引向生活,依据交际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实现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
研究规划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方法措施、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
一、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或与人交流时做到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叙述有条理,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主旨,讲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通过本课题的学习研究,促进自己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熟悉掌握口语交际类型课堂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通过“情境化”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3)、开展活动,创造交际机会
口语交际离不开语言环境,口语交际需要更多的话题。所以,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借助各种有趣的活动,为孩子们更多地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
为此,我们结合平时的教学设计了许多活动。例如课外活动时间举办“班级故事会”,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上台讲述一个提前准备的小故事,台下的同学当评委,选出讲述最生动具体、声音最响亮动听、表现最大方自然的同学。还有借助读书活动中的“读书推荐交流会”,让学生大胆向他人介绍自己读过的书,表达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并听取他人介绍读书心得。有时遇到了班级中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也可以借助班会开一些小辩论赛,让学生自己发表针对某些现象的观点和看法。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共10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共10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共10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一):帮忙推荐一个小学语文研究课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2)讲读教学与学生自主参与的研究3)作文教学从日记人手的研究4)小学生习作过程的研究5)小学生修改习作的研究6)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7)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8)小学语文活动课设计...【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二): 小学低年级语文的个人课题可以研究些什么?多给几个题目参考?个人课题的写法和格式怎样的?具体说哈?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可研究一个学期的.是想参加教师个人课题评审的,可研究哪些方面?请具体多给几个好题目,1、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立项进行研究;2、可以从培养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入手研究;2、可以从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入手研究.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三):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快乐的假期生活教学目标: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教学过程:一、出示照片,讲故事:(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生自由交流.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作文指导《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生讨论.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师: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生:要把自己最喜欢、印象较深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2、师:能结合你具体情况给大家具体讲一讲吗?3、师举例让学生练习说.五、理解“难忘”,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刚才,大家在提建议时,说到了要记录假期生活的快乐,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乐的经历让你难忘以外,还有不同的感受让你难忘吗?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难忘的经历.生: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兴奋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经历;可以是一种心酸的滋味.2、师:现在,对于“难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生:不一定只有快乐是难忘的题材,只要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都值得记录下来;生: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一些,写出自己的认为最值得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师:是呀,一段难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纪录了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四): 课题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课题研究虽然做法多样,但有一个基本程序.在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教育科研课题主要于两大方面:、实践——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这是大量的);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举例).2、理论——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3、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例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从语文教学的弊端出发,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中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有效因素,探索创造出“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二、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选定了一个课题,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三、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⑴观察法⑵调查法⑶测验法⑷行动研究法⑸文献法⑹经验总结法⑺个案研究法⑻案例研究法⑼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观察法:为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观察法实施的步骤是: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中学任教的大专或本科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在记录中,根据研究需要,列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记录的内容;如发现记录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2、调查法: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举例说明抽样调查法的操作过程,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3、测验法: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具体操作方法:(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5、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要注意经验的先进性(观念必须更新).(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6、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五):初中语文教师的小课题研究题目都有哪些文言文、诵读方面的比较容易.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六):求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一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一、理论研究背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合作学习的国际研究现状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的合作学习研究热潮.由此开始,为了突出合作学习的集体化、过程性特点,实现有意义的而非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西方的研究者与教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开发了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合作辩论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以及对于学术表现的双重评价、学习与合作技巧合计评分等评价方法.这些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随着合作学习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广泛开展而不断丰富、完善.2、合作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从浙江苏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本次。

[三年级语文]语文小课题

[三年级语文]语文小课题

小学语文导学质疑的阅读教学的课题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指导学生方法,使他们能用语言充实自己,丰富生活,服务社会,这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要解决的问题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以提高素质为归宿”的教学准则,旨在发挥教师“导”的有效性,精心设计并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过程中接受信息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三.实践与理论价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方面主要受学习者自身的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表现为自觉性、选择性;另一方面,受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认识结构、情感、意志、性格等制约,表现为独立自主性,创造性。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不断探索,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发现,使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实现整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四、可行性分析和保障措施1.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巧妙引导。

教师致力于导,有效地导教前学,导学中悟,导悟中创。

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自学、自悟、自得。

2. 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建立平等友好、尊重、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

3.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人人想参与、人人都参与、人人必参与的教学氛围。

五、课题的界定何谓“导学质疑”呢?质疑就是提出问题。

“导学质疑”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发现型的问题情境组织教学,以学生质疑释疑螺旋上升的过程为教学过程,教师在学生质疑,释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和组织教学的一种模式。

六、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学习的心理,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维,造就学生一颗聪明的头脑。

三年级教研活动课题(3篇)

三年级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年级作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旨在探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培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研究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阅读策略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4. 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支持。

三、课题研究内容1. 三年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通过对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现状,为阅读策略的培养提供依据。

2. 阅读策略的类型及特点研究阅读策略的类型,如略读、精读、扫读等,分析各种阅读策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阅读策略的培养方法(1)阅读前策略:激发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目的,预读课文,预测内容。

(2)阅读中策略: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分析段落结构,概括文章主旨。

(3)阅读后策略: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阅读心得,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阅读策略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设计阅读活动:根据课文内容和阅读策略,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

(2)优化阅读教学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将阅读策略融入教学过程中。

(3)评价阅读效果:通过阅读测试、阅读心得等方式,评价学生阅读策略的掌握程度。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教育教学理论、阅读策略研究等方面的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doc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doc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能力得培养【研究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能力得培养【研究目得】在具体教学课堂中究竟才能怎样掌握低年级学生得注意力与培养学生养成高度集中得注意得技巧。

【研究对象】后溪乡埔楼小学一二年级得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借鉴法或者叫移植法,基本程序就是:“优选成果——实施研究措施——分析研究结果——形成成果”【研究步骤】第一步:选。

根据此课题进行教育教学成果收集(教育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教学设计、个案、相关书籍、叙事性教育文章等),对成果进行优选,能否在本校、本学科、本班使用?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实际应该如何改进与提高。

第二步:学。

对优选得教学成果进行深入得学习、研讨,把优选得教学成果从思想、观念、方法上吃透。

第三步、用。

将教学成果应用到自己得课堂上。

第四步:创。

课题组在应用后评论,对照优选成果反思得失,再进行设计。

第五步:思。

对教学成果应用进行总结反思,探索出教学经验,形成成果。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研究时间】一学期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能力得培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同年龄段同班级里常常出现学习成绩差别很大得两个极端。

探寻差别得原因,除了智力、学习动机、态度及学习方法等因素外,她们在注意力水平上得差异也就是其中得一个重要因素。

低阶段学生得由于其得心理性格特征与注意力得缺陷往往使得老师得教学过程任务艰巨,面对这样一个阶段得学生,如果老师只就是照本宣科,天天让学生处于讲台,黑板这个固定得环境中,学生得思维必然会卷怠,注意力必然会涣散,思想得火花最终会被老师给扑灭。

而一个优秀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会循序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乐而不疲中碰擦出思维得火花。

那么在具体教学课堂中究竟才能怎样掌握低年级学生得注意力与培养学生养成高度集中得注意得技巧呢?本期在教学中,我对教学各个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下,以其起到抛砖引玉得作用。

关注学生得注意力,我觉得就是教学过程最重要得一个环节,这个“微细”环节,在不知不觉中考验着您得教育基本功底,您得知识广度,您应变思维能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使得学生全神贯注于您得引导与讲授,您得使出您得全身得招数,让她们在短时间里最大限度掌握基本知识。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9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9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9篇)学校语文小课题讨论报告篇1在大力提倡素养教育的当今时代,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教法也应得到重视和改善。

老师要使同学成为阅读课当中的仆人,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目前的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看来,老师在教学时,都会不自觉地陷入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同学的思维力量进展,简单造成“满堂问”的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同学自己在读、在解决问题,实际上就形成一支无形之手,紧紧地限制住了同学的共性进展和思维力量。

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往往是以老师为主导地位,重在讲解,同学只是会回答问题的机器,不用去探究问题的渊源,只需要怎么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行了;这让同学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同学就简单形成被动阅读,渐渐产生学习厌恶感,最终将事倍功半。

一、充分发挥同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许多同学的阅读爱好不高,是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长期以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经常无视同学的自主性。

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依据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等,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解剖了阅读作品,没有形成让同学自主分析的习惯。

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同学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同学对作品的自主阅读体验。

而实际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同学的自主性,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同学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充分发挥同学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让同学发自内心地情愿读,喜爱读,对朗读产生深厚的爱好,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生好动、好胜、奇怪心强等心理特点,奇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培育同学良好的阅读爱好和习惯在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同学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深厚的爱好,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爱好,越读越想读。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完整资料).doc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完整资料).doc

篇一:小学语文科小课题研究课外阅读的研究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

人类从有文字以来,人们便通过阅读,承载传递信息,不断创造新的世界文明。

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

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生长的需要,诚如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般;健康有益的书籍,是对生命语文素养的孕育、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快乐的阅读方式,是符合阅读主体--学生--的接受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符合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的人文环境。

一、课题的目标及要求:(一)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相关要求:(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4)会做摘录笔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具体分述如下:(1)小学生阅读目的的研究(2)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3)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4)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5)如何进行亲子共读的研究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图书建设1.建议学校图书室适量增加图书;2.班级图书角有针对性地安排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及教辅读物等;3.欢迎学生购买图书,建议学生订阅报刊一份或以上,经典图书10本或以上;4.教师要带头阅读,教师每人应有图书20册,报刊2种。

(二)加强时间保障1.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2.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40分钟以上;3.每节语文课,安排课前3-5分钟诗文诵读或演讲,并由学生点评;4.公众假期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著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或者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1.每周组织1次"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等活动。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完整资料)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完整资料)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完整资料).doc小学语文科小课题研究:课外阅读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成就理想的翅膀。

自有文字以来,人们通过阅读不断创造新的世界文明。

在学生中,课内阅读虽然不可或缺,但真正的阅读源泉来自于课外。

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的需要,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

健康有益的书籍是对生命语文素养的孕育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快乐的阅读方式是符合学生接受的活动。

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符合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的人文环境。

一、课题的目标及要求: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相关要求包括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诵读和背诵优秀诗文,会做摘录笔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具体分述如下:1.小学生阅读目的的研究2.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3.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惯的研究4.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5.如何进行亲子共读的研究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图书建设包括建议学校图书室适量增加图书,班级图书角有针对性地安排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及教辅读物等,欢迎学生购买图书,建议学生订阅报刊一份或以上,经典图书10本或以上,教师要带头阅读,教师每人应有图书20册,报刊2种。

加强时间保障包括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40分钟以上,每节语文课,安排课前3-5分钟诗文诵读或演讲,并由学生点评,公众假期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著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或者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包括每周组织1次“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等活动。

三年级写作文课题小研究

三年级写作文课题小研究

三年级写作文课题小研究如何让学生作文写具体小课题研究-------中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众所周知,作文之于学生,难度之大,真可以用饱受煎熬来形容。

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除少数学生的作文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均衡发展外,大多数孩子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枯燥乏味,生拼硬凑,难以表达出真情实感。

若不加以正视,不辅以方法指导,不进行扎实训练,尤其是中年段由低段教学的写话训练向高段教学篇章训练的过渡阶段---这个写作训练的关键期抓不住的话,那就可以说,学生的作文水平只能徘徊在较低档次,难以有大的作为;或发展只能迟缓了。

写作心理学研究表明:三四年级学生语言发展滞后于思维,往往是心欲言而口无词,或词不达意,言不由衷。

认识到这个问题,我想解决的突破口首先就在于加强语感培养。

叶老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也五次提到要加强语感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语感训练,我认为应从培养语像感、语意感、语情感入手进行。

一是抓写具体的训练,培养语像感。

语像感是语感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言语所含形象的感悟。

语像感强的人能凭借文本的言语,进行心灵勾画,形成内心视像。

而训练学生把人、物、景、活动写具体,是培养语像感的好方法。

学生在写具体的训练中,大脑要浮现表象,细化表象,再造表象,并通过言语形象的描述,使事物具体可感,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的感觉。

在具体指导时,可让学生进行“多视角”观察:观察要细致全面,观察要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观察要和联想、想像结合;“多方向”思维:纵向、横向、逆向、类比、发散等;“多方法”表达:经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细想”的观察、构思阶段,进而进入“一挥而就”的表达阶段。

为了培养语像感,我们还可以交给学生一些常用“写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像举实例、用描写、做分析、列数字、打比方、抓细节等,使学生的语像能用言语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举例来说吧:这一届学生的中年级作文教学,我不急于从做大篇文章入手,而是加大了片段训练,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往作文架子里填充血肉,让文章内容变得饱满丰实起来。

浙教版三下教研活动课题(3篇)

浙教版三下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童话、寓言、散文等多种文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提升缓慢。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课题研究目标1. 了解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特点和阅读教学的要求。

2.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4. 通过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5.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阅读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特点及各单元主题。

- 确定教材中的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

2.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 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阅读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关注。

-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对阅读教学的指导能力不足。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阅读分享会、角色扮演、故事续编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如默读、浏览、精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开展阅读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成果。

-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指导能力。

4. 实践研究- 选择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某个单元进行教学实践。

- 运用所提出的阅读教学策略,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研究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研究目的: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研究对象:韩城市实验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检测法、行动研究法等,在实验小学四、五年级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课题研究。

研究步骤:第一步:选。

根据此课题进行教育教学成果收集(教育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教学设计、个案、相关书籍、叙事性教育文章等),对成果进行优选,能否在本校、本学科、本班使用?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实际应该如何改进和提高。

第二步:学。

对优选的教学成果进行深入的学习、研讨,把优选的教学成果从思想、观念、方法上吃透。

第三步、用。

将教学成果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第四步:创。

课题组在应用后评论,对照优选成果反思得失,再进行设计。

第五步:思。

对教学成果应用进行总结反思,探索出教学经验,形成成果。

研究时间:一学年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为语文教科书中内容都是编者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组织学生学习的。

小学生各种知识的获得,各种能力的形成主要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发挥导语作用,将语言文字内化,进行情感熏陶,方法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在潜心学文中积累,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将阅读教学贯穿于课堂。

怎样较好的处理好将阅读教学贯穿于课堂这个问题,优秀老师的细节处理,调控手段,值得我们借鉴,但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反思,实践总结还有不断的自我学习来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分析,常用的有以下六种方法。

一、单元整体教学法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

三年级语文提升教学质量研究课题

三年级语文提升教学质量研究课题

三年级语文提升教学质量研究课题为了引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我围绕子课题“从培养问题意识入手,提高课堂有效性”开始了实践研究。

本学期我关注两个焦点:第一,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会割裂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是否会游离课堂重点?一、营造“敢问”的环境。

开学初,我先指导孩子进行课前常规性预习,如:读课文、圈生字、标拼音、画新词、标段落等。

我告诉孩子,本学期要加入探究质疑性的预习,即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难。

(每课至少提2个问题)刚开始,孩子们的疑问大概都是字词的意思或课文内容的疑惑,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浅显,难以涉及到重难点,我没有责怪他们,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我都先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

一旦学生提出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我便大张旗鼓地表扬。

一段时间后,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基本消除了,大部分学生不管是课前,还是课堂,都能大胆地提问。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善问”。

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告诉孩子可以从六处着手提问:1、抓住文章的题目质疑。

课文的题目即题眼,它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闪现。

对课题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

抓住了课题,往往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如《奇怪的大石头》,学生就提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围绕着这个问题,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探讨,明白了石头“怪”在“孤零零”,体积庞大,把“身影遮得严严实实”,“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如果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么重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

接着,孩子在了解李四光在探讨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怎样思考和怎样解决自己的疑问,从中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2、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质疑。

如果抓住了关键的语句,就会层层推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使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重点词语及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这些词句引发联想和想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能力研究方案一、背景及意义在小学教学阶段,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总能发现有些学生在上课时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因此看来,怎样集中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对我们教师授课有重大作用,可以把我们辛苦的劳动种子播种,也让孩子们学到了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抓住并抓好这四十分钟,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原因分析1.小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个别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三、研究方案1.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

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建立友好的师生感情。

教师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学生有畏惧老师的心理阴影,有的老师也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威,可是,在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实现多元化,要和学生建立起并培养好感情,这对教学很有帮助。

6.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四、研究目的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连他们也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那老师再出色也无济于事。

因此,教师必需在具体教学课堂中,研究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注意能力的方法技巧。

五、研究对象彭州市三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六、研究方法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从调查学生注意能力现状入手,总结以往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找出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分析学生注意能力形成的基本要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培养提高学生注意能力的有效方式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运用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

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进行,边调查,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归纳,逐步深化、提高、完善。

七、研究步骤: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三年级语文微型课题研究案例。

【研究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研究目的】在具体教学课堂中究竟才能怎样掌握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养成高度集中的注意的技巧。

【研究对象】彭州市三界镇小学校三年级的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借鉴法或者叫移植法,基本程序是:“优选成果——实施研究措施——分析研究结果——形成成果”【研究步骤】第一步:选。

根据此课题进行教育教学成果收集(教育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教学设计、个案、相关书籍、叙事性教育文章等),对成果进行优选,能否在本校、本学科、本班使用?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实际应该如何改进和提高。

第二步:学。

对优选的教学成果进行深入的学习、研讨,把优选的教学成果从思想、观念、方法上吃透。

第三步、用。

将教学成果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第四步:创。

课题组在应用后评论,对照优选成果反思得失,再进行设计。

第五步:思。

对教学成果应用进行总结反思,探索出教学经验,形成成果。

【研究时间】一学期(一)前期准备阶段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研究阶段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三)总结阶段全面总结一年来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撰写论文。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同年龄段同班级里常常出现学习成绩差别很大的两个极端。

探寻差别的原因,除了智力、学习动机、态度及学习方法等因素外,他们在注意力水平上的差异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低中阶段学生由于其心理性格特征和注意力的缺陷往往使得老师的教学过程任务艰巨,面对这样一个阶段的学生,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天天让学生处于讲台,黑板这个固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必然会卷怠,注意力必然会涣散,思想的火花最终会被老师给扑灭。

而一个优秀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会循序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乐而不疲中碰擦出思维的火花。

那么在具体教学课堂中究竟怎样才能怎样掌握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养成高度集中的注意的技巧呢?本期在教学中,我对教学各个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如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我觉得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微细”环节,在不知不觉中考验着你的教育基本功底,你的知识广度,你应变思维能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使得学生全神贯注于你的引导与讲授,你得使出你的全身的招数,让她们在短时间里最大限度掌握基本知识。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但是也是一种挑战。

怎样较好的处理好学生注意力这个问题,优秀老师的细节处理,调控手段,值得我们借鉴,但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反思,实践总结还有不断的自我学习来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上课之前这个候学生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他们大多都是沉醉于一本有趣的童话书,或是专注于刚刚与同学们的游戏、娱乐中,而这时候学生的心理也往往是波动的比较厉害的。

在正式上课前和静息这段时间里,如果老师能够积极安定学生的情绪,要求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对新授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准确牢固起重大作用。

有经验的老师这时候往往会提醒学生,作好上课的准备工作,也会将自己的教具,粉笔和书本放好。

当上课铃声响起以后,会从容不迫走上讲台,用温和可亲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当感觉到有个别同学行礼不规范时,会以关切的态度来提出批评。

温和的话语举止还有我们生活中安静舒适的环境等等对人都会起到一定的抚慰作用。

而老师温和的语言提示,对于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学生,起了稳定的作用,对个别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做了适时的指正,这都为这堂课的顺利讲解起了先决条件。

二.讲授新知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任务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花费时间最多,必须使得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要不然就会使得知识脱离了连接,掌握不牢,影响后面的学习,这个阶段,应该特别关注学生注意的维持并进行调节。

我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一是引起学生注意的导入,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在教学开始,或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是给他们说明所要讲的材料,或是对过去已经讲的东西用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以便有系统地讲到当前的材料,或是使学生感到在新教材方面的无知,就以极大的兴趣去听老师对科目的解释。

这句话说明了一点:好的导入有意于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很多优秀的老师都遵循了这个规则。

他们很自然的很生活中的问题或复习过度到新课,有时候会根据同学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特别是老师指出知识与生活联系,使得学生懂得这样的知识,以后能自助也能帮助于他人。

二是讲述内容的方式必须是生动形象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材组织上联系紧密,逻辑性强。

当老师的组织材料零乱,缺乏联系,学生的注意力会困顿,因此课堂没有生气,教学效果明显不高。

而有的老师有时候并不满足于教材上的内容,会从课外书本上搜索相关生动形象的材料运用到教学中去,学生这时候都回全神贯注的听讲。

三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单调的刺激往往会使人疲惫,而有趣灵活的教学手段无疑给课堂添了一支清醒剂和活力剂。

而在实行这些教学方式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利用心理学有关的基本原理,比如操作性条件反射,当孩子出现适合课堂的表现,如动身子做小动作的次数减少或保持一段时间安静时,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如大喊大叫,具有一些攻击行为出现时,我们就加以消退(不注意,不理睬等)或给予一定的惩罚,是以不伤害身心健康的前提为基础。

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必须注意一定的方法,使学生最大程度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掌握新知。

四是教具的充分使用,教具的直观性往往适得学生易唤起学生的非随意性注意。

老师根据教材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恰当的准备一些教具,如卡片,挂画,模型等等,能加强学生的印象。

当然教具使用要恰当,符合教材内容,不让学生产生误导。

如有位老师在上认识钟表的数学课拿了一个小闹钟,并且闹钟的分针还长于秒针,让学生在具体认识分针,秒针,时针后对照另外的题目中的钟表而产生了疑惑。

所以教具的准备一定要充分认真,并且一定要依据课本的实际内容。

五是老师的姿态,表情,语言,声音等都会对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声音,说话声音比较响亮,给人的感觉是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