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压岁钱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教案教学日期教学内容 1、《爷爷的压岁钱》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具体描写,表达真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体会爷孙之间浓浓的亲情教学准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压岁钱”,师生交流谈话。
再补全课题,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课文中,爷爷的压岁钱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请大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①一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和词语,把句子读通顺。
②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③三读课文,把爷爷三次说的话语找出来,画上波浪线,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再综合思考一下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①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填表格讨论:根据表格,看作者是怎样清晰有序地讲述爷爷给压岁钱的情况的。
②体会爷爷说话的含义。
③深化阅读体验。
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深化阅读体验:一是归纳性的讨论爷爷给“我”的仅仅是压岁钱吗,它还是什么;二是说一说自己的压岁钱时的心情和想法,以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三是深化体验,获得教益。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长辈对后辈的关爱与寄予的深切希望,体会爷爷与“我”的亲情,懂得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
④领悟表达方法四、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 2、把文中的四字词语抄写在“自选词语”栏中。
3、迁移练习①写字,练写课后的12个生字,注意写好“掀”、“懒”、“嚼” ②用“启迪”、“恍然大悟”造句五、实践活动在班级开展一次“压岁钱该怎么用”的交流活动,概括活动情况,写一份倡议书。
自我调整建议自我调整建议板书设计 1、爷爷的压岁钱给压岁钱的次数时间放压岁钱地点爷爷说的话教学反思教学日期教学内容 2、《花边饺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爷爷的压岁钱》课件
结语
压岁钱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祝福。愿各位小朋友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顺利成长!
1 省钱理财教育
压岁钱成为引导孩子们学会理财、攒钱和管理财务的教育机会。
2 亲情、友情交流的体现
家庭和亲友之间互赠压岁钱是一个传递亲情和友情的方式。
压岁钱的运用
购物消费
孩子们可以用压岁钱购买自 己喜欢的物品,满足小小的 愿望。
储蓄理财
压岁钱也可以成为开始储蓄 和投资的第一笔资金。
礼品回馈
长辈们给予压岁钱是一种回 馈和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
《爷爷的压岁钱》PPT课 件
爷爷的压岁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代表了祝福和希望。本课件 将介绍压岁钱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看图说话
爷爷送给小明多少钱?
爷爷把多少钱装在红包里送给小明过年了?小明开心地拆开红包,看到了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惊喜呢?
历史渊源
1 压钱的起源
压岁钱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起源于迷信与祈福的习俗。
2 压岁钱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压岁钱还寓意着祝福、疏通关系和辟邪驱灾。
压岁钱的文化内涵
寓意吉利
压岁钱象征着发财和好运, 给予孩子们幸运和祝福。
呈现传统美德
通过给予压岁钱,传统美德 如尊重长辈和感恩亲友得以 传承。
培养储蓄习惯
接收压岁钱的孩子们可以学 会理财和储蓄的重要性。
压岁钱的现代意义
1.爷爷的压岁钱(说课稿)
1.《爷爷的压岁钱》说课稿说教材:课文通过回忆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回味了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
全文按“总—分一总”布局,结构整齐,层次清晰,前后呼应,主题突出。
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情感表达深沉凝重,语言运用质朴平实。
通过语言文字,运用“生活导引,激疑研读,互动生成,积累内化”的模式行之于“读”,导之于“悟”进行教学。
本设计力求体现由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说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理解“良苦用心、恍然大悟、意味深长”等词语。
★通过对爷爷语言的读、悟,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联系生活。
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领悟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说重难点:★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
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说准备:★多媒体课件。
★收集压岁钱的来历。
说流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师板书:压岁钱,然后谈话:春节的时候,长辈们都要给我们压岁钱,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压岁钱的来历)教师简介有关压岁钱的典故。
适时引出故事:有这样一位爷爷,他给孙子压岁钱的方式与大家的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补充板书后出现课题:爷爷的压岁钱。
第二环节:研读文本(一)走进文本——感知“压岁钱”1.学生自由轻轻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交流回答:课文写了爷爷几次给我压岁钱,每次都有什么不同?2.借助板书理清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并简单说说爷爷给我压岁钱的情景。
(二)细读文本——质疑“压岁钱”1.学们细细读课文。
2.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检查。
3.反馈交流:在读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问题预设:(1)(2)(3)(4)(三)精读文本——感悟“压岁钱”板块一:7岁那年从课文的描写中,你感受到那个年代是个怎样的年代?教师相机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小学语文精编《爷爷的压岁钱》教案(1)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学习。
将看、想、悟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课堂活动。
真心实意爱每一名学生,真才实学教每一名学生,真知灼见感染每一名学生。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策略说明
备注
一、回顾课文
二、学习字词
三、课外阅读
说一说:作者笔下老北京的春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指导书写“牌、暴、晕”等字。
1、想“风”情。
从作者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悟“风”语。
结合课后1、3题,让学生揣摩。
问:北京的春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把你家乡刮春风的情景描述一下。
齐读课题,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所经历过的刮风的情景。
自由读文,把文中出现的生词用笔画出来,读一读。再说一说文章的写作顺序。
根据教师播放的课件和提问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谈出个人的独立见解。
2、比较行近字。
暴()混()
爆()棍()
秃()傍()
季()榜()
3、日积月累。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这场夏天的雨的?
分节读文
读后汇报
书写生字
课堂练习
课堂积累
《夏天的雨》
再次感知课文
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业超市
收集介绍自然界风雨雷电的知识。
反
思
与
感
悟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创造。——(美)爱因斯坦
教学内容
快乐读书屋二——巫峡赏雾
3、风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
3、风
备课时间
2007-8-23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科版《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二
教科版《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二导读:课题1.爷爷的压岁钱教学目标1.从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年俗文化。
3.学会12个生字,能认读6个生字。
能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背下来。
教学重点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语言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体会。
教学难点在学文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懂得生活的哲理。
教学准备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板书压岁钱。
2、当我们拿到压岁钱的时候,一定都很高兴。
你能说说印象最深刻的那次吗?(学生自由说) 3.有这样一位爷爷,他给孙子压岁钱的方式与大家的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补充板书后出现课题:爷爷的压岁钱。
二、初读文章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朗读互查字词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并把个别不认识的字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能够正确认读。
三、细读文本1、开火车朗读课文思考:看看我们能读懂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检查。
交流:在读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问题预设:(1)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当时对爷爷的话似懂非懂,似懂非懂是什么意思?“我”懂了什么?不懂的是什么?(2)爷爷为什么要把压岁钱藏在鸡窝里,菜园里,“我”的身上?他的良苦用心是什么?(3)爷爷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4)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希望的对象了。
爷爷的希望究竟是什么?随机板书:良苦用心想说而未说出四、精读文本1.每次爷爷给我压岁钱时都说了什么话,他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爷爷说的话,并联系第7自然段“咀嚼”一番,看看我们能“咀嚼”出什么来,写在句子的旁边。
2.学生自读,批注。
3.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点拨引导。
[K12配套]小学语文精编《爷爷的压岁钱》教案
1、爷爷的压岁钱第1课时课题1爷爷的压岁钱知识要求: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点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点在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法读中感悟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3、小组读文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你读懂了什么?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板书设计1、爷爷的压岁钱压藏在鸡窝里岁藏在菜园里钱藏在“我”的衣袋里教学总结成功之处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不足之处分段时,学生段意概括的不够简明扼要。
第二课时知识要求:1、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一往情深”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重点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合作学习教具教学内容一、导入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但是爷爷每次给孙子压岁钱的时候,都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而是试用一种更朴实的方式引导孙子去明白其中的道理。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6篇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6篇)《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知识要求: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点: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点: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法:读中感悟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3、小组读文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你读懂了什么?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板书设计1、爷爷的压岁钱压藏在鸡窝里岁藏在菜园里钱藏在“我”的衣袋里第二课时知识要求:1、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一往情深”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重点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合作学习教具教学内容一、导入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但是爷爷每次给孙子压岁钱的时候,都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而是试用一种更朴实的方式引导孙子去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爷爷的压岁钱》。
板书课题。
[K12配套]小学语文精编《爷爷的压岁钱》教案(1)
1、爷爷的压岁钱教学预案
真心实意爱每一名学生,真才实学教每一名学生,真知灼见感染每一名学生。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创造。
——(美)爱因斯坦
3、风教学预案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创造。
——(美)爱因斯坦
4、雷雨教学预案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创造。
——(美)爱因斯坦
巫峡赏雾教学预案
真心实意爱每一名学生,真才实学教每一名学生,真知灼见感染每一名学生。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创造。
——(美)爱因斯坦
第二课时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创造。
——(美)爱因斯坦
真心实意爱每一名学生,真才实学教每一名学生,真知灼见感染每一名学生。
1爷爷的压岁钱教案
1爷爷的压岁钱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良苦用心、恍然大悟、意味深长”等词语。
3、通过对爷爷语言的读、悟,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联系生活。
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二、学情分析:本文层次清晰,语言质朴平实,含义比较深刻。
学习本科教材的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感悟能力。
相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能感受到文章中爷爷的关爱和深切的希望。
三、重点难点:1、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的真浓浓的亲情。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
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四、教学活动:活动一: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课,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老师看出来了,你们像过年一样高兴!那过年最让你们高兴的事情是什么?生:收压岁钱......师:那长辈们都是以怎样的方式给你的呢?生:用红包包起来,并对我说希望我能健康成长......生:把钱夹在书里面,希望我能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师:有这样一位爷爷,他给孙子压岁钱的方式与众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爷爷的压岁钱)师: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生:爷爷是怎么给我压岁钱的?师:这个问题很有深度!生:我想知道爷爷的压岁钱和我们的压岁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这个问题提的很有高度,老师也非常想知道!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要以爷爷的压岁钱为题,其中有什么别的含义吗?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下面我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吧!首先我们要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指生读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2、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谢玉玲(1)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甘南县中兴乡直小学:谢玉玲教学目标:1 能认读6个生字及词语,1个多音字。
2 把课文读正确、读出感情。
3 从课文中感悟爷爷对我的备至关怀和对我今后的希望。
教学重点:体会爷爷对“我”的关怀和对我今后的希望,感受爷爷与“我”之间的亲情。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进行各种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昨天让大家预习的课文是?板书课题:爷爷的压岁钱。
二、检查预习课件出示预习题1、本课共有多少个自然段?2、读词语老茧攒下坷垃抽屉咀嚼和3,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出示学习目标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1、出示自读提示:爷爷给了我几次压岁钱?都分别是什么时候?都放在哪?2、自由读课文3、小组讨论自读提示内容4、个别生汇报师板书(二)、精读课文1、课件出示问题(1)爷爷把压岁钱都藏哪了用线划出爷爷每一次说的话。
(2)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希望的对象了。
爷爷对母鸡、土地和我的希望是什么呢(3)爷爷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2、生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3、小组讨论:4、个别组汇报5、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
课件出示:七岁那年出示(爷爷说的那段话)(1)个别学生读爷爷说的那段话。
(2)从读中体会出爷爷让我给鸡喂米的目的。
我们家生活的改善是靠小鸡得到的。
爷爷细心地照顾鸡是希望鸡多下蛋。
课件出示:10岁那年出示(爷爷说的那段话)(1)个别学生读爷爷说的那段话。
(2)学生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菜,还有粮食,都是从土地中得到的,土地对农民很重要。
爷爷对土地的希望是土地多生产粮食。
课件出示:12岁那年出示(爷爷说的那段话)(1)个别学生读爷爷说的那段话。
(2)通过读这段话,学生体会出,将来的幸福生活,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
爷爷对我希望是:我能好好学习,将来能过上幸福生活。
通过读爷爷三次说的话,知道了爷爷想说而为说出的话的意思是:让我知道压岁钱是怎么来的,知道农民攒钱不容易,要想有幸福生活,摆脱贫困,必须自己努力。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总——分——总”布局,结构整齐,层次清晰,前后呼应,主题突出。
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情感表达深沉凝重,语言运用质朴平实。
设计理念: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生活导引,激疑研读,互动生成,积累内化”的模式之于“读”,导之于“悟”进行教学,本设计力求体现由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的思想,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6个生字,理解“良苦用心、意味深长”等词语。
通过对爷爷语言的读、悟,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联系生活,体味爷爷与“我”之间的真挚感情,感受爷爷的良苦用心,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4、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
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唤醒生活———亲近压岁钱)1、出示“压祟钱”师:你认识这几个字吗?读出来,看着你满脸的狐疑,仿佛你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孩子。
(指名汇报)生:那个“祟”应该是错了。
2、师:其实,这个没有错。
开始时,压岁钱是为了祈福平安。
最早出现在汉代,到了明清朝代,民间普遍流行用铜钱给孩子压岁钱,因为“岁”与“祟”同音,鬼鬼祟祟的“祟”多指鬼怪,所以又称“压祟钱”。
希望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古有“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
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后一种便是沿袭至今的用红纸包裹,由长辈分给孩子的压岁钱。
随着货币更迭,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寄予了长辈对孩子成长的美好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初读感知(走进文本——感知“压岁钱”)(一)师:下面就请大家带着疑问自由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请多读几遍。
教科版《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
教科版《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知识要求: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点: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点: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法:读中感悟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3、小组读文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你读懂了什么?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板书设计 1、爷爷的压岁钱压藏在鸡窝里岁藏在菜园里钱藏在“我”的衣袋里第二课时知识要求:1、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一往情深”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重点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合作学习教具教学内容一、导入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但是爷爷每次给孙子压岁钱的时候,都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而是试用一种更朴实的方式引导孙子去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爷爷的压岁钱》。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1、学习第一段指名学生读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爷爷的压岁钱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
2.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生词。
3.在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具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爷爷说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体会爷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楚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过春节你们一定能收到压岁钱。
2.有这样一位爷爷,他给孙子压岁钱的方式与大家的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补充板书后出现课题:爷爷的压岁钱。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扫除阅读障碍(纠正读音,辨识生字词)。
强调“嚼”是多音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的顺序。
3.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小组朗读互查字词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并把个别不认识的字
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能够正确认读。
三、再读课文
1.围绕词眼“良苦用心”理解全文,良苦用心什么意思,爷爷的良苦用心体现在哪?
2.默读2——6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从哪感受到爷爷的良苦用心。
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每次都将钱放在了不同的地方,他为什么这么做?未说的话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1)爷爷为什么要把钱藏在鸡窝里?为什么要叫“我”“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
让学生明白:爷爷想告诉自己的孙子,这些钱是靠卖鸡蛋攒的,农家的零用钱的来之不易,让孩子“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是让孩子从小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小结:在20世纪70年代里爷爷叫我给鸡喂米其实是想告诉我——农家零用钱来之不易。
是鸡使我们的生活好了一点点,鸡是我们的希望,孩子从小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2)试想想,爷爷把压岁钱放在“菜园子”又是想告诉孩子什么?
10岁那年:
从爷爷“慢慢蹲下身”让你想到了什么?
爷爷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压岁钱在什么地方,而要叫我去量,去扒呢?这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是土地让我们有了菜,有了五谷杂粮,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本。
爷爷要交给我的是一个道理——想得到就必须付出劳动。
我们要靠土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生存。
(3)试想想,爷爷把压岁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又是想告诉孩子什么?
12岁那年
随着学生交流出示:
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
爷爷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爷爷的希望是什么呢?
“自己的钱在自己的身上”,这里的钱单单指钱吗?(能力、前途、命运等)
小结:这就是爷爷的话,他是想告诉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本领,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自己的那片天空要靠自己去撑,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感情朗读,深化体验。
指导学生读一读爷爷的话。
4.当时对于爷爷的“良苦用心”我能体会到吗?动笔画一画我的表现。
5.学习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把爷爷三次说的话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起来理解,即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含义”。
以读促悟。
(1)爷爷最寄予希望的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勾画文中重点词句)
(2)爷爷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
(3)爷爷给我的仅仅是压岁钱吗?它还是什么?
6. 回读文本。
1.爷爷用他最朴实的方法,寄托着对晚辈的殷切希望。
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都久久难忘。
(学生再读爷爷说的话。
)
2.这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无不倾注着爷爷对我的爱。
那么,爷爷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这就是爷爷的良苦用心。
)
3.小结: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爷爷借助压岁钱寄托的良苦用心。
他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向自己的孙子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来启迪他的孙子——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总结深化
过年时你能得到多少压岁钱?和“我”当年得到的钱数比一比,你会有哪些感触?
以此问题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
以自己的体验感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联系自己的实际懂得珍惜亲情。
五、领悟写法。
为什么文章会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感受作者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写具体。
六、板书设计:
7岁母鸡感恩
爷爷的压岁钱10岁菜园子土地是命根子良苦用心
12岁衣袋里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