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并识记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3.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举例分析。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阐述。
4. 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 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课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建议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题目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文言文,如断句、推测词义、理解句式等。
3. 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举例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作品,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5. 翻译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或短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概括(20张PPT)
原文信息
分析
锁定具体信息区间: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
晋文公的请求超越上下的名分,不合礼制。
结合材料一核心观点: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
文本二
文言文阅读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
1.带题阅读。始终针对题目指定的角度和范围,找准找全相关文字,细抠深挖文中能显示答案要点的关键词句,把握题中规定的人、事、物的特点,排除非题目指定的信息。2.借题读文。要充分利用选择题整体把握全文,打开答题思路,有时还可以直接引述选项中的文字作答。3.联系语境。在遇到阅读障碍时,要注意根据前后内容加以推断分析。可以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人物的表现上揣测,多方面理解,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篇。4. 转换语言。文意理解题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的梳理与概括。答题时既要忠于原文,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语法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一)——语法一、词类:(语法功能、语汇意义)1、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和句子成份[主、谓、宾]。
2、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不表实在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成份。
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3、代词(实词):具有代替作用的词,可分为人称代词(你、我、它们)、指示代词(这、那些)和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三类。
(1)主要语法功能:A、相当于它所替代的词。
B、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
C、可作句子成份,可独立成句。
4、副词:(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程度、时间、范围、否定、语气等。
A.表程度:最极太非常十分特别分外越越发相当很较比较略至少起码B.表时间:早已曾迟早已经曾经当即初预先马上刚便暂且正从来终于C.表范围:总共都全统统凡是大半一共只各自独自净仅仅一概单单D.表情貌:刚巧果然自然仍然忽然突然居然原来特意明明渐渐仿佛E.表重复\连续:一连连续不断屡次还又再再三重新反复随后F.表肯定\否定\估量:就是准准保一定确定诚然必然不非没有可能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想必G.表语气:难道岂幸亏到底反正简直却才宁愿偏偏也许竟然一旦索性何尝果真敢情H.表处所:到处处处满地满处(2)语法功能:A、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作状语。
例:他[早]去了。
他[非常]好学。
我[马上]去。
B、少数副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独立成句。
例:你什么时候走?——马上。
你同意吗?——不,不同意。
5、介词(虚词):A、表处所、方向:从自往朝向到在于沿着顺着B、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趁临随着C、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同跟和把被叫D、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E、表示比较:比同跟和与F、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开除去G、表状态、方式:按照按照依依照据根据遵照本着经过通过凭靠(1)语法功能: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同其他词或短语组合成介宾短语,由介宾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例:我[在北京]住了两个月。
他[对人]很诚恳,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出处
选材聚焦
材料一:《韩非子·难一》
新课标Ⅱ
202
材料二:《孔丛子·答问》
3 材料一:《百战奇略》(军事理
新课标Ⅱ 论专著)材料二:《唐太宗李卫
公问对》(军事问题言论辑录)
两则材料聚焦孔子称赞赵襄子善赏 一事,展现了儒、法两家的论辩交 锋。
两则材料聚焦“淝水之战”这一历史 事件,分析符坚失败的原因。
6.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及某些固定句式等都 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 疑问句,如“不亦……乎” “何……之有”“孰与……(乎)” 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 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当然, 文言文中还常常会有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找出省 略成分,方能正确断句。
1.比对时间 命题人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 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 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
2.比对地点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 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
2.对话标志法 文言文对话,常以“曰”“云”“言”等为 标志。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之后就把 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 者、答者,明辨句读。
3.虚词标志法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古人的文章没 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 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
备考策略
(1)重视基础,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多义词、古今异 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要逐项进行梳理归纳,总 结规律,构建文言知识体系。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节教材文言重点篇目梳理1、《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衡乃拟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为..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左右。
尝问天下..,讽议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征拜..尚书。
..,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指南录后序》(节选)〔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新课标卷地区选做】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徐渭,字文长,山阴人。
为诸生,有盛名。
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宪书记。
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
渭知兵,好奇计。
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
藉宗宪势,颇横。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
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
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
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
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
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明史·徐渭传》,有删改)文本二: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宗宪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文言文专题:文学文化常识(非常详细实用)(一)-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B.“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中的“土地、户籍等职事”错误。 礼部,不负责土地、户籍。礼部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 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
知识链接:
3.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 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zè,太阳 偏西)。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B.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 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 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 飞》) C.寒食,即清明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 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如“时当一百五。”(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 望》) D.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D
D.“带有褒奖意义”说法错误,谥号有褒也有贬。
16.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可以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以指 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古代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成为五更或五夜。一更为人定,即亥时,相当于 现在的19时至21时。 C.年号由西汉武帝首创。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朝之后(包 括明朝),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D.《诗经》“六义”中的“风、雅、颂”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指的 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7.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 用。 B.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 的。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孝文帝。 D.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之文言翻译练习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之文言翻译练习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灌将军夫者,字仲孺,颍阴人也。
父灌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吴楚反时,颍阴侯为将军,请灌孟为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不得前,复驰还。
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
夫身中大创十余,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将军壮义之,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1)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2)将军壮义之,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
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
诏会公卿百官,烈坚执先议。
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
”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
帝以问燮。
燮对曰:“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
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
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帝从燮议。
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为众议所归。
顷之,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论讨黄巾之功。
忠遣弟城门校尉延致殷勤。
延谓燮曰:“南容少答我常侍,万户侯不足得也。
”燮正色拒之曰:“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
傅燮岂求私赏哉!”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
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选自《后汉书·傅燮传》,有删改)(1)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
(2)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
傅燮岂求私赏哉!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PPT课件
❖ 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隆中对》
(确实、的确)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 7、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带—腰,佩带)
❖ 8、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幼—冲,年幼)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 四、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 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 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介宾短 语充当等。
❖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顾”通“雇”,雇佣)
❖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第二天)
试 ❖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趣”通“促”,催促) 一 ❖ 4、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蚤”通“早”,早点)
试 ❖ 5、复之以掌
(“复”通“覆”,覆盖)
❖ 6、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固,形作名,险固的地势
坚、锐,形作名,坚硬 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判断下列句中红字解释的正误:
1、自放驴,取 樵炊爨。 樵:打柴。 (2000年全国)
“樵”作动词“取”的宾语,当为名词,“柴禾”。
2、鸣鹤在阴,其子 和之 和:和睦 (2004湖南)
实词的考查形式:
❖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 错误的一项;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精选5篇)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精选5篇)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1】①败坏,毁坏。
“有难成而易败者”(北京卷)“于是纵散约败”(《过秦论》);“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段太尉逸事状》)。
②失败。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③打败。
“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殺”(《殺之战》)。
④凋残,衰落。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2】①吝啬。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江苏卷);“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喜爱,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爱惜,顾惜。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⑥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2.按:①查验,追究。
“上官按之不得实”(?·四川卷)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握住。
“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③控制,抑止。
“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④用手向下压或摁。
“则以平板按其面”(《活板》)。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3】①并列,靠近,相连。
“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天津卷);“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江西卷);“比岁蠲,比岁免”(·江西卷)。
②比较,相比。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③及,等到。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④比拟。
“自名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
⑤合。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道遥游》)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4】①答复。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全国卷I);“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②报告,告诉。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特殊句式-课件
如: 未之有也。
正常语序为: 未有之也。。
3.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
常见的介词有
“于”“以”“为”“与”“从”“自”“向”等, 它们
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 组成介词结构。介词
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 有些情况会放在介词前。。
①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赤壁之战》) ③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④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被”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
①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 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③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方法归纳】
被动句辨析 “3方法” 1. 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为被动句 这种技法即根据表被动的标志词,判定相关句子是否为被动句,以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3、贤哉回也!(《论语七则》) 译文:“颜回很贤德啊!” 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百姓认为我舍不得是应该的啊!”
句式特点: “……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译文: 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句式特点:“……为……”“……也”表判断,是判断句;“制”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安能蓄之”是反问句。 译文: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周围尚且没有一个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
[参考译文] 宋朝陈谏议(“谏议”为官职名)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被人 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陈谏议进入马厩,没看到这匹 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为什么不见了?”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 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叫来儿子,说:“你是 朝中重臣,家里周围尚且没有一个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 养它呢?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 ”(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赶商人 ,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要把那匹马养到老 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代仁人的品质。。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真题与教考衔接+课件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②〈助词〉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 士,能复饮乎?”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 候将相另有种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 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 “则齐国其庶几乎?”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 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是,①〈形容词〉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又】〈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问 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代词〉这;这个;这样。《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 之。” ③〈形容词〉凡是;所有的。《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 早。” ④〈动词〉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 武传》 5.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 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武传》 6.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苏武传》
高考语文《文言简答题》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简答题》专题复习一、考点针对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
少有大志,才力过人。
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
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
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
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
”虏疑有伏兵,遂引去。
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
”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
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
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
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
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
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
相拒四十余日。
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
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贼不能当,乃焚营退。
梁州平。
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
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
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节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皇考:特指已故的父亲。
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
③氐:当时的少数民族。
1.萧承之作为战将,军功显著。
文中是通过哪些事表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元嘉七年,萧承之率数百人击退胡人进攻,保全了济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高考专题复习考纲展示:阅读浅易的古代诗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纲要求的120个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考纲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纲要求掌握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词类活用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1.从体裁上说,选文大多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
近年来也有所变化,先秦散文和笔记散文也开始出现。
2.从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试题设置题都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相关。
考生也许不可能非常准确地理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但借助语境,可以较为准确地推知文章梗概。
反过来,学生在知道文章梗概后可以来猜测相关的疑难语句,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因而,把握文章的整体、理解史传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极其重要的。
3、从设题上来看题型:主客观结合选择题和翻译题数量:3十2分值:19-22分对应考查点:选择题:实词(虚词);筛选;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翻译题:实词、虚词、句式等根据所选文章的体例特点,在考试前集中复习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的对策有:一、归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因为《二十四史》都是正史,记叙历朝历代文臣武将的篇章很多,而试题选文的主人公也大都是有定论的将臣(即使主人公不是将臣,文章中也有朝廷吏政的内容),记叙其生平时任职的交代、职位的变迁都要涉及到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从1994年到2001年的8段高考选文中,交代职官变动的句子在40句以上,因而这类词语出现的机率是非常高的。
同时,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所为及相关的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说说下列句子中红色字所表示的含义∙2004年福建卷:“张仓免相,孝义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
”∙2005年湖南卷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2004年上海卷:“(欧阳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既疏,不复在位。
”∙2002年上海卷:“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2004年全国卷《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授浃城尉。
天圣中,移渑池尉。
”∙2005年辽宁卷《旧五代史·冯道传》:“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
”∙2004年天津卷《三国志·曹彰传》:“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2005江西卷的“加银青光禄大夫”(有银章青绶者)和“加金紫光禄大夫”(有金章紫绶者)。
Ø《过秦论》中有“享国之日浅,国家无是事”。
Ø2004年天津卷:“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
”Ø2007年全国卷Ⅰ:“迁九江太守。
”Ø2006年全国卷Ⅰ《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Ø2006年重庆卷《元史·列传六十二》:“特拜(张养浩)陕两行台中丞。
”Ø1998年全国卷:“(高)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Ø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柳宗元《愚溪诗序》:“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我国古代选拔人才,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隋以后实行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即科举制。
上述几例中的“征”是被皇上征聘、征召,“辟”是被官府征聘并举荐,“举”是推举,“选”指选拔,“察”是考察和推荐,意思比较接近。
荣举臣秀才”。
Ø2004年江苏卷有“举进士,选桂州教授”Ø李密《陈情表》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Ø2006年辽宁卷有“二征七辟皆不就”1.表被任以官职Ø征、辟、察、举、召、Ø荐、进、称、补、作、Ø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表任命的:授、拜、除、封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juān)表恢复的:复、还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知(典、主) 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二、了解一些常见职官词语的含义。
在其位,谋其政,知道了某种官职的具体含义就能够推知选文中人物的适当言行。
举例说明:很多高考复习书中都有一篇“张嘉贞”的选文,其中有这么一段:……翌日,(张嘉贞)拜监察御史,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
有告其反者,鞫之无状。
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
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
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不宜为臣而绝言事之路……在分析综合的小题中,设置了一个有关职官的干扰项:“张嘉贞在监察御史任内被人诬告,但他宽宏大量,劝阻玄宗不要加罪诬告者。
”根据文章意思,诬告内容是边将谋反,而监察御史是京官,没有“重兵利器”,而在张嘉贞担任过的职务中(加点的词语),只有“节度使”才掌握兵权,因而这个干扰项是错误的,应该是张嘉贞在节度使任期内被人诬告。
可见,适当了解一些常见官职的含义是必要的。
下面进行一些归类:1、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为临菑市掾。
(200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步骤对这种传记选段的阅读,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文段的梗概,知道叙事的脉络;二是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能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在这两点之外,还附加有找出题目中与原文相抵牾的地方。
总起来说,阅读应该围绕“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一个主干来抓信息要点。
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阅读:第一步:整体阅读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
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明确选段的梗概。
特别提示: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不要在个别词句上纠缠。
第二步:细读题目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正确项。
特别提示:要善于联系已有知识,实现知识迁移。
2、利用好最后那道题最后一题较难,但命题往往说有一项不符题意,那么就是说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另外一项的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问题。
那么通过看最后一题,就能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内容马上会成竹在胸。
特别提示:应该尊重原文,不可以偏概全。
第三步:重读全文。
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
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特别提示:此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
熟练运用,可少走很多弯路。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考纲要求的120个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考纲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纲要求掌握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词类活用归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1.表被任以官职Ø征、辟、察、举、召、Ø荐、进、称、补、作、Ø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表任命的:授、拜、除、封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juān)表恢复的:复、还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知(典、主) 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了解一些常见职官词语的含义。
1、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为临菑市掾。
(2001年高考)BY NA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 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