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 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 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 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 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 必不出。”
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 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 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 很难再出来。”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 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 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 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 实在不如送给贵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 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 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 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 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 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 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 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 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 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 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 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 周运回到齐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常见副词
学生姓名:授课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课程名称
章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通论五:副词
学习目标
1.掌握副词在文言句子中的性质和语法作用。
2.能够区分句子中具体的副词属于什么类别。
3.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内容
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可以表示行为或状态的各种特征,对谓语起修饰作用,作句子的状语;但是,它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副词一般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它总是依附于谓语。
译文: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让自己发挥作用。徒:仅仅,只是。
17.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荀子·非相》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有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他(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特:只是,仅仅。例句:特与小儿戏耳。
18.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史记·孙膑》
11.齐悉复得其故城。 《史记·燕召公世家》
译文:齐国全部重新得到他所丢失的旧城。悉:悉数、全部。
12.为勇者尽之于军。 《韩非子·五蠹》
译文: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尽:副词作动词,全部用到。
1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毕、咸:全、都。
1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岛同。(陆游《示儿》)
16.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17.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18.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节教材文言重点篇目梳理1、《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衡乃拟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为..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左右。
尝问天下..,讽议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征拜..尚书。
..,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指南录后序》(节选)〔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人 的特殊句式
角 度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
一致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02.学会抓得分点
强化得分意识 一个句子4分
①一词多义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 ④通假字 ⑤偏义复词 ⑥重点虚词 ⑦文言句式 ⑧固定结构(句式/词语) ⑨单音节词
突破二 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道主观题,在高考阅卷时,是按照每一句中的关键 得分点给分的。因此,翻译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能够捕捉到句子中的有效采 分点。有时,所翻译的句子中会包含一些生僻的词语,这些生僻的词语一 般不会是得分点,因此翻译时不必在这些词语上耽搁过多时间。 采分点一 重要实词
04.掌握翻译方法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保留法 在文言文翻译中,原文的一些词语可以直接保留到译文中,不用翻译。
古今意义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同的词 译文: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帝号、国号、官职、典章制度等。 专有名词 例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 文 :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 子。“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壶盛黄金,以餐 充之”,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加璧其上”省略介词“于” 。
文言文翻译的“尴尬”
1、该背的背了,该做的做了,提高不明显; 2、翻译总是拿不到高分,感觉白练了; 3、有的字明明认识,放到句子里却无法解释; 4、有的字压根就不认识; 5、有的字认识,意思也大概知道,但翻出来就是不得分 …… …… 空白——不够时间是最好的理由 对你有千言万语——但就是说不出口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应用类之墓志铭(含解析)
A.生而岐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B.生而歧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C.生而岐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D.生而岐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陈留太夫人忧,哀毁过礼”中的“忧”,与《岳阳楼记》“忧馋畏饥”中的“忧”,含义不同。
B.“相噪嗾”即互相唆人起哄,“相”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娱乐”中的“相”字含义相同。
C.“坐公专逞作威”意为定公专逞作威罪,“坐”与《苏武传》“副罪,当相坐”的“坐”字含义相同。
D.“下车”意思是官吏初到任,与《张衡传》中“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的“下车”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稹出使到蜀,三川人羡慕他,都以公姓字为自己的儿子命名,此间几十件事,有的上奏有的弹劾有的移给别人处理,元稹用一年多时间指出谬误并加以纠正。
B.元稹正要实现自己的心愿来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但不久有小人用流言诬陷同职。
皇帝下诏查验,虽没有根据,但为了保全大局仍贬元稹出京担任同州刺史。
C.元稹将要离开同州,同州的老小鳏独哭泣依恋如同离别自己慈爱的父母,拦在路上不可通行。
送诏书的使者呵斥挥动马鞭伤人流血,路才开通得以通行。
D.元稹在越地八年,观察贫富,平衡劳逸,修筑池塘。
春天储存雨水,夏季灌溉干旱的禾苗,农民依靠这些,没有荒年,没有饿死的人,元稹的政绩考核高。
从轼官于凤翔。
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
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第一讲文言词汇【知识梳理】一、积累文言词汇《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每学年的积累总量不少于个。
”因此,高中阶段应积累不少于个文言实词。
如何积累文言实词?方法是两步:第一步,阅读文言课文和课外文段时注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二步是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
如:“卒”这个词——[卒](ú)()名词①步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③差役,“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
()动词①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②完毕、结束、成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副词①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②(ù)同“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在读各篇课文时注意积累它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然后将这些零散的义项聚集起来,有意识地加以记忆。
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可以自己整理,也可以借助工具书。
二、文言词汇知识(一)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二)一词多义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引”,会意字,本义是拉开弓。
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即用其本义。
由“拉开弓”引申为②“拉”,“左右或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由“拉”引申为③“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梅尧臣《宣州环波亭》)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
”(《宋史·太祖纪》)⑤“拿”,“(东郭先生)引绳而束缚之。
”(《中山狼传》)⑥“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史记·田单列传》)⑦“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
”(《北史·周武帝纪》)⑧“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专题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靖郭君.①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
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
”乃辍城薛。
靖郭君善.齐貌辨。
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
士尉以诤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
靖郭君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
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
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
”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
”靖郭君不能止。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
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
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
’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
’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
此为一。
至于薛,昭阳②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
’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
此为二。
”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
”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子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
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
靖郭君至,因请相之。
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知人矣。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靖郭君: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
其封地在薛(今山东滕州)。
②昭阳:楚国令尹。
(一)语基强化练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为客通”与“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两句中的“通”字含义不同。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真题与教考衔接+课件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②〈助词〉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 士,能复饮乎?”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 候将相另有种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 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 “则齐国其庶几乎?”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 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是,①〈形容词〉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又】〈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问 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代词〉这;这个;这样。《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 之。” ③〈形容词〉凡是;所有的。《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 早。” ④〈动词〉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 武传》 5.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 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武传》 6.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苏武传》
【语文】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考点一五类文言实词一、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鄙”。
“鄙”原意为“边邑”,边境自然“偏远”,地处偏远之人,自然“见识浅薄”,“见识浅薄”自然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辞,如“鄙人”。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其他的义项。
二、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的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布衣”的古义:平民。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现代汉语中“布衣”的意义:用布做的衣服。
我们把古代汉语中这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
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如“树皮”等。
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本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
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
(二)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表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三)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一种对象转移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转移。
高考语文《文言简答题》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简答题》专题复习一、考点针对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
少有大志,才力过人。
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
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
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
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
”虏疑有伏兵,遂引去。
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
”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
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
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
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
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
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
相拒四十余日。
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
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贼不能当,乃焚营退。
梁州平。
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
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
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节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皇考:特指已故的父亲。
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
③氐:当时的少数民族。
1.萧承之作为战将,军功显著。
文中是通过哪些事表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元嘉七年,萧承之率数百人击退胡人进攻,保全了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