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若长度分别为,3,5a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 的值可以是()A .1B .2C .3D .83.下面的多边形中,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的是()A .B .C .D .4.在ABC 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角的差,则()A .必有一个角等于30°B .必有一个角等于45︒C .必有一个角等于60︒D .必有一个角等于90︒5.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长,化简|a +b -c|-|c -a -b|的结果为()A .2a +2b -2cB .2a +2bC .2cD .06.如图,已知MB ND =,MBA NDC ∠=∠,添加下列条件仍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A .M N ∠=∠B .AM CN =C .AB CD =D .//AM CN7.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BE 与CE 相交于点E ,若∠A =60°,则∠BEC 是()A .15°B .30°C .45°D .60°8.如图,2AB =,6BC AE ==,7CE CF ==,8BF =,则四边形ABDE 与CDF 面积的比值是()A .1B .34C .23D .129.如图所示,在ABC 中,5AB AC ==,F 是BC 边上任意一一点,过F 作FD AB ⊥于D ,FE AC ⊥于E ,若10ABC S =△,则FE FD +=()A .2B .4C .6D .810.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且AD BC =,以AB 为底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 ,连接ED 、EC ,延长CE 交AD 于点F ,下列结论:①ADE BCE △△≌;②BD DF AD +=;③CE DE ⊥;④BDE ACE S S =△△,其中正确的有()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1.如图,在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3cm AE =,ABD △的周长为13cm ,则ABC 的周长是()A .13cmB .16cmC .19cmD .22cm12.如图,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是D ,E ,AD ,CE 交于点H .已知4EH EB ==,6AE =,则CH 的长为()A .1B .2C .35D .53二、填空题13.如图,ABC 与A B C '''V 关于直线l 对称,且105A ∠=︒,30C '∠=︒,则B ∠=______.14.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90E ∠=︒,90C ∠=︒,45A ∠=︒,30A ∠=︒,则12∠+∠=______.15.如图,在△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BC 的周长为19cm ,△ABD 的周长为13cm ,则AE 的长为______.16.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且a βγ≥≥,2αγ=,则β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___.三、解答题17.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作△ABC 中∠B 的平分线;(2)作△ABC 边BC 上的高.18.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2A -,()1,3B -,()2,1C .(1)在图中作出与ABC △关于x 轴对称的111A B C △;(2)点1A 的坐标是______,ABC S =。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2023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式中,是分式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解:A、分母不是未知数,故不是分式;B、分母不是未知数,故不是分式;C、是分式;D、分母不未知数,故不是分式.故选:C.2.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6B. 3C. 2D. 10答案:A解析:解:设第三边为x,则3<x<9,纵观各选项,符合条件的整数只有6.故选:A.3. 化简的结果为()A. ﹣1B. 1C.D.答案:B解析:解:.故选B.4. 如果分式的值等于0,则x的值是()A. 2B. -2C. -2或2D. 2或3答案:A解析:由题意和分式的定义得,即解得则故选:A . 5. 下列计算正确是( )A. B.C.D.答案:D 解析:解:A 、,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B 、,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C 、,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D 、,计算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6.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它的顶角是( )A. 80°B. 20°C. 80°或20°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解:∵①当顶角的外角等于时,则该顶角为:;②当底角的外角等于时,则该底角为,又由于是等腰三角形,故此时顶角为:.∴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或.故选:C7. 关于命题“若a =b ,则|a |=|b |”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命题与其逆命题都是真命题B. 原命题与其逆命题都是假命题C. 原命题是假命题,其逆命题是真命题D. 原命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是假命题答案:D解析:解:命题“若a=b,则|a|=|b|”的逆命题为:若|a|=|b|,则a=b,是假命题,而命题“若a=b,则|a|=|b|”是真命题;故选:D.8. 如图,在中,,,平分,交于点,,交于点,则的大小是()A. 45°B. 54°C. 40°D. 50°答案:C解析:解:∵,∴,∵平分,∴,∵,∴.故选:C.9. 若x+=3,求的值是( )A. B. C. D.答案:A解析:解:∵x+=3,∴(x+)2=9,即=9﹣2=7,∴==7+1=8,∴=.故选A.10. 电动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多行驶了25千米,自行车行驶30千米比电动车行驶40千米多用了1小时,求两车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少?设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应列方程为( )A. B.C. D.答案:B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 数据0.0000002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则的值是__.答案:-7解析:解:,则.故答案是:.12. 计算: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原式,故答案为:.13. 已知,ab=-1,a+b=2,则式子=___________.答案:-6解析:∵ab=-1,a+b=2,∴.故答案为:-6.14. 如图,等腰三角形中,,平分,,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_.答案:72°##72度解析:解:∵在等腰中,,∴.∵平分,∴,∴.故答案为:72°15. 当___________时,代数式的值比的值大1.答案:解析:解:由题意得,,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检验,当时,,∴是原方程的解,∴当时,代数式的值比的值大1,故答案为:.16. 如图,在中,已知,,,,则___________.答案:3解析:解:在和中,,∴,∴,∴.故答案为3.17. 如图所示,在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和点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②作直线交于点,连接.若,,则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由作图可知,垂直平分,∴,∴,∴,∵,∴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18. 如图,在△ABC中,,AB=AC,∠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若BD=8,则CE=___________.答案:4解析:解:如图,延长BA、CE相交于点F,∵BD平分∠ABC,∴∠ABD=∠CBD,在△BCE和△BFE中,,∴(ASA),∴CE=EF,∵∠BAC=90°,CE⊥BD,∴∠ACF+∠F=90°,∠ABD+∠F=90°,∴∠ABD=∠ACF,在△ABD和△ACF中,,∴(ASA),∴BD=CF,∵CF=CE+EF=2CE,∴BD=2CE=8,∴CE=4.故答案为:4.三、解答题(共66分)19. (1)计算:.(2)解方程:.答案:(1)6;(2)无解解析:解:(1)(2)原方程化为,方程两边都乘,得,解得.检验:当时,,∴是增根.∴原方程无解.20. 如图,点A,,,,四点共线,且,,,求证:.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在和中,,∴,∴.21. 如图,已知平分,是的高,若,,求的度数.答案:解析:解:,,.平分,.为边上的高,,.22. 有这样一道题:求的值,其中小明不小心把错抄成,但他的计算结果却是正确的,请说明原因.答案:见解析解析:解:,原式的值与无关,小明不小心把错抄成,但他的计算结果却是正确的.23. 已知关于的方程无解,求的值.答案:值是4或或解析: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即∵方程无解,∴可分两种情况:当,即时,原方程无解,符合题意;当,即时,分式方程有增根,增根为或,∴,∴或,解得或,综上所述:值是4或或,24. 阅读材料:对于任何有理数,我们规定符号的意义是.例如:,.(1)按照这个规定,请你计算的值.(2)请你根据上述规定求出等式中的值.答案:(1)(2)小问1解析:解:.小问2解析:解:把整理得,即:,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25. 某超市用6 000元购进一批“红富士”苹果进行试销,由于销售状况良好,超市又调拨13 000元资金购进该品种苹果,但这次的进价比试销时的进价每千克多了0.5元,购进苹果的质量是试销时的2倍.(1)试销时该品种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多少元?(2)如果超市将该品种苹果按每千克8元的定价出售,当大部分苹果售出后,余下的400千克按定价的7折(“7折”即定价的)售完,那么超市在这两次苹果销售中共盈利多少元?答案:(1)试销时该品种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6元(2)超市在这两次苹果销售中共盈利4040元.小问1解析:解:设试销时该品种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元,依题意可得:,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试销时该品种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6元.小问2解析:解:试销时购进苹果质量为(千克),第二次购进苹果的质量为(千克),盈利(元).答:超市在这两次苹果销售中共盈利4040元.26. 如图①,在△中,,90°,直线是过点的任意一条直线,于点,于点.(1)求证:△△.(2)猜想,,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写证明)(3)在图②中,将图①中的直线绕点逆时针旋转一任意角度,经过三角形的内部(不与,重合)时,上述三条线段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画出图形.答案:(1)见解析(2)(3)图见解析,或,理由见解析小问1解析:证明:于点,于点,,,,,.在和中,.小问2解析:解:.理由如下:由(1)知,,则∴∴小问3解析:解:结论:或.理由:设与的交点为,当离点近时,结论为;当离点近时,结论为(注:当为中点时,,两点重合,线段不存在).当离点近时,如图:同(1)可证明,,.,.当离点近时,如图:同理,得.。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冀教版,八上第12~15章)(全解全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冀教版,八上第12~15章)(全解全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冀教版)(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十五章。

5.难度系数:0.65。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共38分,1~6小题每题3分,7~16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在实数15,0,p )A .1B .2C .3D .42.若分式32x x +-有意义,则x 应满足的条件是( )A .2x =B .2x ¹C .3x =-D .3x ¹-∴20x -¹,∴2x ¹.故选:B.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4=4.某校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准备购买一批陶笛.已知A 型陶笛比B 型陶笛的单价低20元,用2700元购买A 型陶笛与用4500元购买B 型陶笛的数量相同,设A 型陶笛的单价为x 元,根据题意列出正确的方程是( )A .2700450020x x =-B .2700450020x x =-C .2700450020x x =+D .2700450020x x =+5.若23(4)270a b -++=,则2023()a b -+的值为( )A .2-B .1-C .1D .26的值为( )A +B -C .D .7.若关于x 的方程311x m x x -=--产生增根,则m 的值是( )A .3-B .2-C .2D .08.若 6的整数部分是m ,小数部分是n ,则n m -为( )A 10B .10C 2D .89.如图,在Rt ABC △中,90C Ð=°,12cm AC =,6cm BC =,一条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线段AC 和AC 的垂线AX 上移动,若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AP 的值为( )A .6cmB .12cmC .12cm 或6cmD .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C 【解析】解:∵AX 是AC 的垂线,∴90BCA PAQ Ð=Ð=°,∵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只有ACB QAP V V ≌和ACB PAQ V V ≌两种情况,当ACB QAP V V ≌时,6cm AP BC ==;当ACB PAQ V V ≌时,∴12cm AP AC ==,故选:C .10.已知()()341212A B m m m m m -+=----,则常数A ,B 的值分别是( )A .1A =,2B =B .2A =,1B =C .1A =-,2B =-D .2A =-,1B =-11.如图,小虎用10块高度都是3cm 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 BC =,90ACB Ð=°),点C 在DE 上,点A 和B 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则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DE 的长度为( )A .30cmB .27cmC .24cmD .21cm 【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得:AC BC =,90ACB Ð=°,AD DE ^,BE DE ^,90ADC CEB \Ð=Ð=°,90ACD BCE \Ð+Ð=°,90ACD DAC Ð+Ð=°,BCE DAC \Ð=Ð,在ADC △和CEB V 中,ADC CEB DAC BCE AC BC Ð=ÐìïÐ=Ðíï=î,()AAS ADC CEB \V V ≌;由题意得:9cm AD EC ==,21cm DC BE ==,()30cm DE DC CE \=+=,答: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30cm .故选:A .12.如图1,已知Rt ABC △、画一个Rt A B C ¢¢¢V ,使得Rt Rt AB C ABC ¢¢¢△≌△.在已有90MB N ¢Ð=°的条件下,图2,图3分别是嘉嘉、琪琪两位同学的画图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嘉嘉第一步作图时,是以B ¢为圆心,线段BC 的长为半径画弧B .嘉嘉作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HLC .琪琪第二步作图时,是以C ¢为圆心、线段AC 的长为半径画弧D .琪琪作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SAS【答案】C【解析】解:嘉嘉同学第一步作图时,用圆规截取的长度是线段BC 的长,第二步作图时,用圆规截取的长度是线段AC 的长,则判定Rt Rt A B C ABC ¢¢¢△≌△的依据是HL ,故选项A 、B 符合题意;琪琪同学第一步作图时,用圆规截取的长度是线段AB 的长,第二步作图时,截取的长度是线段BC 的长度,则判定Rt Rt A B C ABC ¢¢¢△≌△的依据是SAS ,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选项D 符合题意.故选:C .13.根据分式的性质,可以将分式22211m m M m -+=-(m 为整数)进行如下变形:22211(1)2211111m m m m M m m m m -+-+-====--+++,其中m 为整数.结论Ⅰ:依据变形结果可知,M 的值可以为0;结论Ⅱ:若使M 的值为整数,则m 的值有3个.A .Ⅰ和Ⅱ都对B .Ⅰ和Ⅱ都不对C .Ⅰ不对Ⅱ对D .Ⅰ对Ⅱ不对14.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 DE =,BC EF =,AC DF =;②AB DE =, B E Ð=Ð,BC EF =;③B E Ð=Ð,BC EF =,C F Ð=Ð;④AB DE =,AC DF =,B E Ð=Ð.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答案】C 【解析】解:①AB DE =,BC EF =,AC DF =,可利用SSS 判定全等;②AB DE =, B E Ð=Ð,BC EF =,可利用SAS 判定全等;③B E Ð=Ð,BC EF =,C F Ð=Ð,可利用ASA 判定全等;④AB DE =,AC DF =,B E Ð=Ð,属于SSA ,不能判定全等,∴能判定ABC DEF ≌△△的条件有3组,故选:C .15.如图,在ABC V 中,50ABC Ð=°,30C Ð=°,作BD 平分ABC Ð交边AC 于D ,过A 作AE BD ^于E ,延长AE 交边BC 于点F ,连接DF ,则CDF Ð的度数为( )A .50°B .60°C .65°D .70°【答案】D 【解析】解:50ABC Ð=°Q ,30C Ð=°,100BAC \Ð=°,BD Q 平分ABC Ð交边AC 于D ,过A 作AE BD ^于E ,25,90ABE FBE AEB FEB \Ð=Ð=°Ð=Ð=°,65BAE \Ð=°,10035DAF BAE \Ð=°-Ð=°,BE BE =Q ,()ASA ABE FBE \V V ≌,AE FE \=,,90DE DE AED FED =Ð=Ð=°Q ,()SAS AED FED \V V ≌,35DAF DFE \Ð=Ð=°,180110ADF DAE DFE \Ð=°-Ð-Ð=°,18070CDF ADF \Ð=°-Ð=°,故选:D .16.如图,在ABC V 中,45ABC Ð=°,CD AB ^于点D ,BE 平分ABC Ð,且BE AC ^于点E ,与CD 相交于点F ,DH BC ^于点H BE 于点G .下列结论:①BD CD =;②AD CF BD +=;③12CE BF =;④AE C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C 【解析】解:∵,45CD AB ABC ^Ð=°,∴BCD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 CD =,故①正确;在Rt DFB V 和Rt DAC V 中,∵90DBF BFD Ð=°-Ð,90DCA EFC Ð=°-Ð, 且BFD EFC Ð=Ð,CD,BG CG=,是直角边,∴CE CG<,错误;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0分;17小题2分,18~19小题各4分,每空2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7.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1322m xx x--=--的解为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5m >-且1m ¹-.18.我市某中学举办剪纸艺术大赛,要求参赛作品的面积在220dm 以上,如图是小悦同学的参赛作品(单位:dm ).(1)小悦的作品 (填“是”或“否)符合参赛标准;(2)小涵给小悦提出建议:在参赛作品周围贴上金色彩条,这样参赛作品更漂亮,则需要彩条的长度约为 dm 1.41»).19.添加辅助线是很多同学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如图1,在Rt ABC △中,90ABC Ð=°,BD 是高,E 是ABC V 外一点,BE BA =,E C Ð=Ð,若25DE BD =,16AD =,20BD =,求BDE V 的面积,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小颖思考后认为可以这样添加辅助线:在BD 上截取BF DE =.(如图2).同学们,根据小颖的提示,聪明的你可以求得:(1)BDE V ≌ .(2)BDEV的面积为.BAD,BAD,ABD C\Ð=Ð,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0.(本小题满分9分)计算:2如图是某同学分式求值的错误过程.先化简,再求值:3444x xx x-----,其中x=解:原式34(4)(4)44x xx xx x--=×--×---34x x=-+-1=-(1)求原式正确的化简结果;(2)老师说:“虽然该过程有错误,但最后所求的值是正确的.”求图中被污染的x的值.某校为美化校园,计划对面积为22000m的区域进行绿化,安排甲、乙两个工程队完成,已知甲队每天能完成绿化的面积是乙队每天能完成绿化的面积的2倍,并且在独立完成面积为2480m区域的绿化时,甲队比乙队少用6天.(1)求甲乙两工程队每天能完成绿化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m?(2)在该次校园绿化工程中,设安排甲队工作y天①再安排乙队工作_____天,完成该工程(用含有y的式子表示)②若学校每天需付给甲队的绿化费用为0.4万元,乙队为0.12万元,要使这次的绿化总费用不超过7.6万元,乙队的工作天数不超过34天,如何安排甲队的工作天数?如图,在ABC V 中,2AB AC ==,40B Ð=°,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点D 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D ,作40ADE Ð=°,DE 交线段AC 于点E .(1)当115BDA Ð=°时,EDC Ð_____ °,AED =∠_____ °.(2)若2DC =,试说明ABD DCE ≌△△.(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ADE V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求BDA Ð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解析】(1)解: AB AC =Q ,40C B \Ð=Ð=°,40ADE Ð=°Q ,115BDA Ð=°,18025EDC ADB ADE Ð=°-Ð-Ð=°Q ,254065AED EDC C \Ð=Ð+Ð=°+°=°,故答案为:25;65;(3分)(2)解:2AB =Q ,2DC =,AB DC AC \==.∴40B C ADE Ð=Ð=Ð=°180140ADB EDC ADE EDC \Ð=°-Ð-Ð=°-Ð,∵180EDC DEC C Ð+Ð+Ð=°.140DEC EDC \Ð+Ð=°,140DEC EDC °-\Ð=Ð,ADB DEC \Ð=Ð.在ABD △和DCE △中,ADB DEC B C AB DC Ð=ÐìïÐ=Ðíï=î,(AAS)ABD DCE \△≌△;(6分)(3)解:ADE V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①当DA DE =时,70DAE DEA Ð=Ð=°,7040110BDADAE C \Ð=Ð+Ð=°+°=°,②当AD AE =时,40AED ADE Ð=Ð=°,(AAS)ABD DCE \△≌△,100DAE \Ð=°,此时,点D 与点B 重合,不符合题意.③当EA ED =时,40DAE ADE Ð=Ð=°,404080BDA DAE C \Ð=Ð+Ð=°+°=°.综上所述,当BDA Ð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 V 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10分)24.(本小题满分10分)嘉琪在学习《二次根式》时,发现一些含有根号的式子也可以写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如(231+=,善于思考的嘉琪进行了如下探索:设(2a m +=+(其中a ,b,m ,n 均为正整数),则有2222a m n +=++.所以222,2=+=a m n b mn .这样,嘉琪找到了把类似a +琪的方法探索并解决问题:(1)当a ,b ,m ,n 均为正整数时,若(2a m +=+,用含m ,n 的式子分别表示a 和b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满足(1)中关系式(2a m +=+的正整数a ,b .m .n ;(3)若(2a m +=+.且a ,b ,m ,n 均为正整数,求a 的值.223,2a m n b mn \=+=.(2分)(2)解:由(1)可得13412a b m n ====,,,.(6分)(3)解:由2b mn =可得42mn =,即2mn =,Q a ,m ,n 均为正整数,1,2m n \==或2,1m n ==当1,2m n ==时,22313a m n =+=;当2,1m n ==时,2237a m n =+=综上,a 的值为13或7.(10分)25.(本小题满分12分)我们给出定义:若一个分式约分后是一个整式,则称这个分式为“巧分式”,约分后的整式称为这个分式的“巧整式”.例如:2484(2)422x x x x x x x --==--,则称分式2482x x x --是“巧分式”,4x 为它的“巧整式”.根据上述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下列分式中是“巧分式”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①(1)(23)(2)(1)(2)x x x x x --+-+;②253x x ++;③22x y x y-+.(2)若分式24x x m x n-++(m 、n 为常数)是一个“巧分式”,它的“巧整式”为7x -,求m 、n 的值;(3)若分式322x x A -+的“”1x -,请判断32242x x x A++是否是“巧分式”,并说明理由.【问题提出】如图1,在ABC V 中,90,BAC AB AC Ð=°=,直线l 经过点A ,分别从点,B C 向直线l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ABD CAE △△≌;【变式探究】如图2,在ABC V中,AB AC =,直线1经过点A ,点,D E 分别在直线l 上,如果CEA ADB BAC Ð=Ð=Ð,猜想DE BD CE ,,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拓展应用】小明在科技创新大赛上创作了一幅机器人图案,大致图形如图3所示,以ABC V 的边AB AC ,为一边向外作BAD V 和CAE V ,其中90BAD CAE Ð=Ð=°,,,AB AD AC AE AG ==是边BC 上的高.延长GA 交DE 于点H .(1)求证:点,D E 到直线HG 的距离相等;(2)经测量,50cm DE =,求HE 的长.【解析】解:【问题提出】证明:在Rt ADB △中,180,90,ABD BAD BDA BDA Ð+Ð+Ð=а°=90ABD BAD \Ð+Ð=°.又90,BAC Ð=°Q 90,BAD CAE Ð+Ð=°\ABD CAE \Ð=Ð,在ABD △和CAE V 中,90ABD CAE BDA AEC AB AC Ð=ÐìïÐ=Ð=°íï=î,,,EMA AGC V V ≌DN \=的距离相等.(10分)EMH MHE ME =ÐÐ,∴DNH EMH V V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3B.8C.10D.8或133.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则这个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4.如图,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其根据是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它所用到的识别方法是()A.SAS B.SSS C.ASA D.AAS5.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A.50°B.60°C.85°D.80°6.如图,∠A=50°,P是等腰△ABC内一点,AB=AC,BP平分∠ABC,CP平分∠ACB,则∠BPC的度数为()A.100°B.115°C.130°D.140°7.如图,△ABC≌△DEF,若BC=12cm,BF=16cm,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B=DE B.BE=CF C.AB//DE D.EC=4cm8.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过点D作DE⊥AB于E,测得BC=9,BD=5,则DE的长为()A.3B.4C.5D.69.如图,AB=AC,AD=AE,BE、CD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A.四对B.三对C.二对D.一对10.如图,△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G,DM//BC交∠ABC的外角平分线于M,交AB、AC于F、E,下列结论:①MB⊥BD;②FD=FB;③MD=2CE,其中一定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11.已知△ABC中,AB=6,BC=4,那么边AC的长可以是(填一个满足题意的即可). 1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高,E是AC的中点,P是AD上的一个动点,当PC与PE的和最小时,∠CPE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13.点M与点N(-2,-3)关于y轴对称,则点M的坐标为.14.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DE为折痕,使点A 落在BC上F处,若∠B=40°,则∠EDF=_____度.15.已知△ABC中,∠A=12∠B=13∠C,则△ABC是_____三角形.16.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点D是BC边上的点,AB=18,将△ABC沿直线AD翻折,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P是直线AD上的动点,则BP+EP的最小值是____.三、解答题17.如图,A、F、B、D在一条直线上,AF=DB,BC=EF,AC=DE.求证:∠A=∠D.18.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比外角和还多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19.如图,已知△ABC,∠C=90°,AC<BC.D为BC上一点,且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点D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接AD,若∠B=35°,则∠CAD=°.20.△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格点上.(1)作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2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AD=2.5cm,DE=1.7cm,求BE的长.22.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于E,DF⊥AC于F,BE=CF.(1)求证:AD平分∠BAC;(2)连接EF ,求证:AD 垂直平分EF .2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BE 为△ABD 的中线.(1)∠ABE=15°,∠BED=55°,求∠BAD 的度数;(2)作△BED 的边BD 边上的高;(3)若△ABC 的面积为20,BD=2.5,求△BDE 中BD 边上的高.24.如图,在△ABC 中,∠BAC=120°,AB=AC=4,AD ⊥BC ,AD 到E ,使AE=2AD ,连接BE .(1)求证:△ABE 为等边三角形;(2)将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PMN 如图放置,其中点P 与点E 重合,且∠NEM=60°,边NE 与AB 交于点G ,边ME 与AC 交于点F .求证:BG=AF ;(3)在(2)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GEF 的面积.25.已知,如图,BD 是ABC ∠的平分线,AB BC =,点P 在BD 上,PM AD ⊥,PN CD ⊥,垂足分别是M 、N .试说明:PM PN =.参考答案1.B【详解】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把某个图象沿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图形的两部分能够重合,那么这个是轴对称图形.2.A【分析】分1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①1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1、1、6,不能组成三角形,②1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6、1,能组成三角形,周长=6+6+1=13,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1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3.D【分析】利用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结合方程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得(n-2)180°=720°,解得:n=6,则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比较容易,熟记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根据作图的过程知道:OA=OB,OC=OC,AC=CB,所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可以证得△OAC≌△OBC.【详解】连接AC、BC,根据作图方法可得:OA=OB,AC=CB,在△OAC和△OBC中,OA OB OC OC AC CB =⎧⎪=⎨⎪=⎩,∴△OAC ≌△OBC (SSS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5.C【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D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 即可.【详解】∵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ACD=∠B+∠A ,∴∠A=∠ACD-∠B=120°-35°=8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6.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CB ,然后求出∠PCB+∠PBC=∠A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50°,△ABC 是等腰三角形,∴∠ACB=12(180°-∠A )=12(180°-50)=65°,∵∠PBC=∠PCA ,∴∠PCB+∠PBC=∠PCB+∠PCA=∠ACB=65°,∴∠BPC=180°-(∠PCB+∠PBC )=180°-65°=11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并求出∠PCB+∠PBC是解题的关键.7.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E,BC=EF,∠ACB=∠F,求出AC∥DF,BE=CF,即可判断各个选项.【详解】∵△ABC≌△DEF,∴AB=DE,BC=EF,∠ACB=∠F,∴AC∥DF,BC-EC=EF-EC,∴BE=CF,∵BC=12cm,BF=16cm,∴CF=BE=4cm,∴EC=12cm-4cm=8cm,即只有选项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能正确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8.B【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再根据BC=9,BD=5,得出DC=9-5=4,即可得到DE=4.【详解】∵∠C=90°,AD平分∠BAC,DE⊥AB于E,∴DE=DC,∵BC=9,BD=5,∴DC=9-5=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9.B【分析】找出全等的三角形即可得出选项.【详解】1、因为AB=AC,AD=AE,∠A=∠A,所以△ABE≌△ACD;2、因为BD=AB-AD,CE=AC-AE,所以BD=CE,又因为AB=AC,BC=BC,所以∠B=∠C,所以△BCD≌△CBE;3、当△ABE≌△ACD时,∠ABE=∠ACD,∠OBC=∠OCB,所以OB=OC,又因为BD=CE,所以△OBD≌△OCE,所以答案选择B项.【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的证明,熟悉掌握SAS,SSS,ASA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D【分析】如图,由BD分别是∠ABC及其外角的平分线,得到∠MBD=12×180°=90°,故①成立;证明BF=CE、BF=DF,得到FD=FB,故②成立;证明BF为直角△BDM的斜边上的中线,故③成立.【详解】如图,∵BD分别是∠ABC及其外角的平分线,∴∠MBD=12×180°=90°,故MB⊥BD,①成立;∵DF∥BC,∴∠FDB=∠DBC;∵∠FBD=∠DBC,∴∠FBD=∠FDB,∴FD=BF,②成立;∵∠DBM=90°,MF=DF,∴BF=12DM,而CE=BF,∴CE=12DM,即MD=2CE,故③成立.故选D.【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应牢固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1.3,4,···(2到1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AC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详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B-BC<AC<AB+BC,∵AB=6,BC=4,∴6-4<AC<6+4,即2<AC<10,∴AC的长可以是3,4,•••(2到1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故答案为3,4,•••(2到1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AC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12.60°【分析】连接BE,则BE的长度即为PE与PC和的最小值.再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BC=∠PCB=30°,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连接BE,与AD交于点P,此时PE+PC最小,∵△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PC=PB,∴PE+PC=PB+PE=BE,即BE就是PE+PC的最小值,∵△ABC是等边三角形,∴∠BCE=60°,∵BA=BC,AE=EC,∴BE⊥AC,∴∠BEC=90°,∴∠EBC=30°,∵PB=PC,∴∠PCB=∠PBC=30°,∴∠CPE=∠PBC+∠PCB=60°.【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当三点共线时PE+PC最小. 13.(2,-3).【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将M的坐标代入从而得出答案.【详解】根据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点N(-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注意掌握任意一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比较简单.14.40【分析】先根据图形翻折不变的性质可得AD=DF,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B=∠BFD,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可得∠BDF的解,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和折叠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DEF是△DEA沿直线DE翻折变换而来,∴AD=DF,∵D是AB边的中点,∴AD=BD,∴BD=DF,∴∠B=∠BFD,∵∠B=50°,∴∠BDF=180°-∠B-∠BFD=180°-40°-40°=100°,∴∠EDF=(180°-∠BDF)÷2=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图形能够重合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熟知折叠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直角【分析】设∠A=x°,则∠B=2x°,∠C=3x°,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的x,进而求出∠C为9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设∠A=x°,则∠B=2x°,∠C=3x°,∵∠A+∠B+∠C=180°∴x°+2x°+3x°=180°∴x°=30°∴∠C=3x°=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以及三角形形状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16.9【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点C、E关于AD对称,再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BC与AD的交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C=60°,再求出∠CAD=30°,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详解】∵将△ACD沿直线AD翻折,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点C、E关于AD对称,∴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PB+PE=BC,∵∠C=90°,∠BAC=30°,∴BC=12 AB,∴BC=9.∴PB+PE的最小值为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翻折变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难点在于判断出PB+PE取得最小值时点P与点D重合.17.详见解析.【分析】已知AF=DB,则AF+FB=DB+FB,可得AB=DF,结合已知AC=DE,BC=FE可证明△ABC≌△DF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详解】证明:∵AF=DB,∴AF+FB=DB+FB ,即AB=DF在△ABC 和△DFE 中,AC DE BC FE AB DF =⎧⎪=⎨⎪=⎩∴△ABC ≌△DEF (SSS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由已知边相等,结合公共线段求对应边相等,证明全等三角形.18.多边形的边数为5【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均为360°,已知该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还多180°,可以得出内角和为540°,再根据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n-2)×180°,即可得出该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n-2)×180°=360°+180°解得n=5答:多边形的边数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多边形的外角和.19.(1)详见解析;(2)20°.【解析】【分析】(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2)通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得AD=BD ,从而∠BAD=∠B ,再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点D 即为所求.(2)在Rt△ABC中,∠B=35°,∴∠CAB=55°,又∵AD=BD,∴∠BAD=∠B=35°,∴∠CAD=∠CAB-∠DAB=55°-35°=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0.(1)(-3,2);(2)2.5【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关于与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均为相反数求解即可;(2)△ABC的面积等于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三角形的面积.(1)如图,C1坐标为(-3,2);(2)11123212131222 ABCS=⨯-⨯⨯-⨯⨯-⨯⨯3611 2.52=---=. 21.BE=0.8cm先证明△ACD ≌△CBE ,再求出EC 的长,解决问题.【详解】解:∵BE ⊥CE 于E ,AD ⊥CE 于D∴∠E =∠ADC =90°∵∠BCE +∠ACE =∠DAC +∠ACE =90°∴∠BCE =∠DAC∵AC =BC∴△ACD ≌△CBE∴CE =AD ,BE =CD =2.5﹣1.7=0.8(cm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准确找到全等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于D 是BC 的中点,那么BD =CD ,而BE =CF ,DE ⊥AB ,DF ⊥AC ,利用HL 易证Rt Rt BDE CDF ≌,,可得DE =DF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知点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即AD 平分∠BAC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D 是BC 的中点∴BD =CD ,又∵BE =CF ,DE ⊥AB ,DF ⊥AC ,Rt Rt BDE CDF ≌,∴DE =DF ,∴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AD 平分∠BAC ;(2)Rt Rt BDE CDF ≌,∴∠B =∠C ,∴AB =AC ,∴AB−BE=AC−CF,∴AE=AF,∵DE=DF,∴AD垂直平分EF.【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23.(1)∠BAD=40°;(2)详见解析;(3)BD=2.5.【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高线的定义,过点E作BD的垂线即可得解;(3)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先求出△BDE的面积,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1)在△ABE中,∵∠ABE=15°,∠BAD=40°,∴∠BED=∠ABE+∠BAD=15°+40°=55°;(2)如图,EF为BD边上的高;(3)∵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S△ABD =12S△ABC,S△BDE=12S△ABD,S△BDE=14S△ABC,∵△ABC的面积为20,BD=2.5,∴S△BDE =12BD•EF=12×5•EF=14×20,解得EF=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见解析;(3)【解析】【分析】(1)先证明9030ABD BAE ∠=-∠= ,,可知AB =2AD ,因为AE =2AD ,所以AB =AE ,从而可知△ABE 是等边三角形.(2)由(1)可知:60ABE AEB ∠=∠= ,AE =BE ,然后求证BEG AEF ≌,即可得出BG =AF ;(3)由于S 四边形AGEF AEG AEF AEG BEG ABE S S S S S =+=+= 故只需求出△ABE 的面积即可.【详解】(1)AB =AC ,AD ⊥BC ,160,902BAE CAE BAC ADB ∴∠=∠=∠=∠= ,9030ABD BAE ∴∠=-∠= ,∴AB =2AD ,∵AE =2AD ,∴AB =AE ,60BAE ∠= ,∴△ABE 是等边三角形.(2)∵△ABE 是等边三角形,60ABE AEB ∴∠=∠= ,AE =BE ,由(1)60,CAE ∠= ∴∠ABE =∠CAE ,60NEM BEA ∠=∠= ,∴∠NEM −∠AEN =∠BEA −∠AEN ,∴∠AEF =∠BEG ,在△BEG 与△AEF 中,,GBE FAE BE AE BEG AEF ∠=∠⎧⎪=⎨⎪∠=∠⎩(ASA).BEG AEF ∴ ≌∴BG =AF ;(3)由(2)可知:BEG AEF ≌,S BEG S AEF ∴= ,∴S 四边形AGEF AEG AEF AEG BEG ABES S S S S =+=+= ∵△ABE 是等边三角形,∴AE =AB =4,11422ABE S AE BD ∴=⋅=⨯⨯= ∴S四边形AGEF =25.见详解【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CB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B=∠CDB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即可.【详解】证明:∵BD 为∠ABC 的平分线,∴∠ABD=∠CBD ,在△ABD 和△CBD 中,AB BC ABD CBD BD BD ⎪∠⎪⎩∠⎧⎨===∴△ABD ≌△CBD (SAS ),∴∠ADB=∠CDB ,∵点P 在BD 上,PM ⊥AD ,PN ⊥CD ,∴PM=PN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全等三角形并得到∠ADB=∠CDB 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方程2x + 3 = 7的解?A. x = 1B. x = 2C. x = 3D. x = 4答案:B2.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3B. -3C. 3或-3D. 以上都不对答案:C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那么这个数:A. 一定是正数B. 一定是负数C. 可以是正数或零D. 以上都不对答案:C4.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8,那么这个数是:A. 2C. 8D. -8答案:B5.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等式3x - 5 > 7的解集?A. x > 4B. x < 4C. x > 2D. x < 2答案:A6. 计算 (-2)^3 的结果是:A. -8B. 8C. -6D. 6答案:A7. 一个角是90°,那么它的补角是:A. 90°B. 180°C. 270°D. 360°答案:B8. 一个数的倒数是1/2,那么这个数是:B. 1/2C. 1D. 0答案:A9.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A. 16B. -16C. 4D. -4答案:A10.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A. 8B. -8C. 2D. -2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6,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42.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那么这个角是______。

答案:60°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这个数可以是______。

答案:±54.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27,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5. 一个数的倒数是1/3,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方程:3x - 7 = 8。

答案:x = 52. 已知一个角是45°,求它的补角。

2023-2024学年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2.如图,AC=DC,∠1=∠2,添加下面一个条件不能使△ABC≌△DEC的是( )A.BC=EC B.∠A=∠D C.DE=AB D.∠DEC=∠ABC 3.在△ABC中,AB=AC,△ABC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9和15两个部分,则BC长为( )A.12B.4C.12或4D.6或104.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B.C.D.5.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5,则第三条边长的平方为( )A.9B.41C.9或41D.不确定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B.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正确的C.任何定理都有逆定理D.一个定理若存在逆定理,则这个逆定理一定是正确的7.如图是5×5的正方形网格中,以D、E为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格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A.2个B.3个C.4个D.5个8.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过△ABC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把△ABC分成的两个小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则原△ABC的顶角的度数有几种情况?( )A.2B.3C.4D.5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9.5的平方根是 ;0.027的立方根是 .10.已知在△ABC中,∠A=40°,D为边AC上一点,△ABD和△BCD都是等腰三角形,则∠C的度数可能是 .11.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12.△ABC中,AB=7,AC=24,BC=25,则∠A= 度.13.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O为AD的中点,则O,A1,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 .14.如图,锐角△ABC中,BC=12,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N,NE=6,则△EAN的周长为 .15.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有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和8cm,你们知道第三边的长度吗”刘飞立刻回答;“第三边是10cm.”你认为第三边应该是 cm.16.如图,在△ABC中,AB=AC=5,BC=6,AD⊥BC于点D,点E、F分别是线段AB、AD上的动点,且BE=AF,则BF+CE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72分)17.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为1,△ABC各顶点都在格点上.若点A 的坐标为(0,3),请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建立符合条件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根据所建立的坐标系,写出点B和点C的坐标;(3)画出△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B′C′.18.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一点,BE与CD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DBO=∠ECO;②∠BDO=∠CEO;③BD=CE;④OB=OC.(1)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2)选择第(1)题中的一种情形为条件,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3)在上述条件中,若∠A=60°,BE平分∠B,CD平分∠C,则∠BOC的度数?19.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纸片,点E是CD的中点,若CD=4,CF=1,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你是如何判断的?试说明理由.20.已知:2x+y+7的立方根是3,16的算术平方根是2x﹣y,求:(1)x、y的值;(2)x2+y2的平方根.21.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是射线BC上一动点(点D在点C的右侧),CD=DE,∠BDE=120°.点F是线段BE的中点,连接DF、CF.(1)请你判断线段DF与AD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2)若AB=4,求线段CF长度的最小值.22.如图,一架梯子AB长10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6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2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多少米?23.如图,在△ABC中,D为BC中点,DE⊥BC交∠BAC的平分线AE于E,EF⊥AB于F,EG⊥AC交AC的延长线于G.(1)求证:BF=CG(2)若AB=5,AC=3,求AF的长.24.Rt△ABC中,∠BAC=90°,AB=AC,点D在直线BC上运动,连接AD,将线段AD 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E,连接AE,CE.(1)当点D与点B重合时,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EC和线段AC的数量关系;(2)点D在线段BC上(不与点B,C重合)时,请写出线段AC,DC,E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B=4,CD=1,请直接写出△DCE的面积.25.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6,AC=4,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和同学们合作交流后,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依据是 ;A.SSSB.AASC.SASD.HL(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 .解后反思:题目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初步运用](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若EF=3,EC=2,求线段BF的长.[灵活运用](4)如图3,在△ABC中,∠A=90°,D为BC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 交AC于点F,连接EF,试猜想线段BE、CF、EF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1.解:选项A、B、D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2.解:A、若添BC=EC即可根据SAS判定全等;B、若添∠A=∠D即可根据ASA判定全等;C、若添DE=AB则是SSA,不能判定全等;D、若添∠DEC=∠ABC即可根据AAS判定全等.故选:C.3.解:根据题意,①当12是腰长与腰长一半时,AC+AC=15,解得AC=10,所以腰长为4;②当9是腰长与腰长一半时,AC+AC=9,解得AC=6,所以腰长为12,∵6+6=12,∴不符合题意.故腰长等于4.故选:B.4.解:A、=﹣=﹣2,正确;B、原式=﹣=﹣,错误;C、原式=|﹣3|=3,错误;D、原式=6,错误,故选:A.5.解:当5为直角边时,第三边的平方为:42+52=41;当5为斜边时,第三边的平方为:52﹣42=9.故第三边的平方为9或41,故选:C.6.解:A.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B.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C.任何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D.一个定理若存在逆定理,则这个逆定理一定是正确的,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解:如图所示:,最多可以画出4个.故选:C.8.解:设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x;①如图1,当过顶角的顶点的直线把它分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C=BC,AD=CD=BD,设∠A=x°,则∠ACD=∠A=x°,∠B=∠A=x°,∴∠BCD=∠B=x°,∵∠A+∠ACB+∠B=180°,∴x+x+x+x=180,解得x=45,则顶角是90°;②如图2,AC=BC=BD,AD=CD,设∠B=x°,∵AC=BC,∴∠A=∠B=x°,∵AD=CD,∴∠ACD=∠A=x°,∴∠BDC=∠A+∠ACD=2x°,∵BC=BD,∴∠BCD=∠BDC=2x°,∴∠ACB=3x°,∴x+x+3x=180,x=36°,则顶角是108°.③如图3,当过底角的角平分线把它分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则有AC=BC,AB=AD=CD,设∠C=x°,∵AD=CD,∴∠CAD=∠C=x°,∴∠ADB=∠CAD+∠C=2x°,∵AD=AB,∴∠B=∠ADB=2x°,∵AC=BC,∴∠CAB=∠B=2x°,∵∠CAB+∠B+∠C=180°,∴x+2x+2x=180,x=36°,则顶角是36°.④如图4,当∠A=x°,∠ABC=∠ACB=3x°时,也符合,AD=BD,BC=DC,∠A=∠ABD=x,∠DBC=∠BDC=2x,则x+3x+3x=180°,x=,因此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36°或90°或108°或,故选:C.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9.解:5的平方根是±,0.027的立方根是0.3,故答案为:,0.3.10.解:如图1所示:当DA=DC时,∵∠A=40°,∴∠ABD=40°,∴∠ADB=180°﹣40°×2=100°,∴∠BDC=180°﹣100°=80°,当BD=BC1时,∠BC1D=∠BDC1=80°;当DB=DC2时,∠DBC2=∠DC2B=(180°﹣80°)÷2=50°;当BC3=DC3时,∠BC2D=180°﹣80°×2=20°;如图2所示:当AB=AD时,∵∠A=40°,∴∠ABD=∠ADB=(180°﹣40°)÷2=70°,∴∠BDC=180°﹣70°=110°,当DB=DC4时,∠DBC4=∠DC4B=(180°﹣110°)÷2=35°;如图3所示:当AB=DB时,∵∠A=40°,∴∠ADB=40°,∴∠BDC=180°﹣40°=140°,当DB=DC5时,∠DBC5=∠DC5B=(180°﹣140°)÷2=20°.综上所述,∠C的度数可能是80°或50°或20°或35°或20°.故答案为:80°或50°或20°或35°或20°.11.解:由角平分线性质可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故所给命题是假命题.故本题答案为:×.12.解:∵△ABC中,AB=7,AC=24,BC=25,∴72+242=252即BC2=AB2+AC2,∴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A=90°.13.解:直角△AA1O和直角△OBA中,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OA1=OB=,在直角△A1AB中,利用勾股定理得A1B=,过点O作高,交A1B与M,连接AM,则△AOM是直角三角形,则AM=A1B=,OM==,∴△OA1B的面积是.14.解:(1)∵点E、N分别是AB、AC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BE=AE,AN=CN.∴△AEN的周长=AE+AN+EN=BE+NC+EN=BC+2NE=12+12=24;故答案为2415.解:8是斜边时,第三边长=2cm;8是直角边时,第三边长=10cm.故第三边应该是10或2cm.16.解:过B作BG⊥BC,且BG=BA,连接GE,∵AD⊥BC,∴GB∥AD,∴∠GBA=∠BAD,∵GB=AB,BE=AF,∴△GBE≌△BAF(SAS),∴GE=BF,∴BF+CE=GE+CE≥GC,∴当G、E、C三点共线时,BF+CE=GC最小,∵AB=AC=5,BC=6,在Rt△BCG中,GC=,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72分)17.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1),点C的坐标为(1,1);(3)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18.解:(1)上述四个条件中,①③,①④,②③,②④组合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2)选择①③证明.∵∠DBO=∠ECO,BD=CE,∠DOB=∠EOC,∴△DOB≌△EOC,∴OB=OC,∴∠OBC=∠OCB,∴∠ABC=∠ACB,∴△ABC是等腰三角形;(3)∵∠A=60°,∴∠ABC=∠ACB=60°,∵BE平分∠B,CD平分∠C,∴∠OBC=∠OBC=30°,∴∠BOC=180﹣30﹣30=120°,答:∠BOC的度数为120°.19.解:图中的有4个直角三角形,它们为Rt△ADE,Rt△ABF,Rt△CEF,Rt△AEF.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B=∠C=90°,AD=BC=AB=CD=4,∴△ADE、△ABF和△CEF都为直角三角形,∵E是CD的中点,∴DE=CE=2,∵CF=1,∴BF=3,在Rt△ADE中,AE2=22+42=20,在Rt△CEF中,EF2=22+12=5,在Rt△ABF中,AF2=32+42=25,∵AE2+EF2=AF2,∴△AEF为直角三角形.20.解:(1)依题意,解得:;(2)x2+y2=36+64=100,100的平方根是±10.21.解:(1)线段DF与AD的数量关系为:AD=2DF,理由如下:延长DF至点M,使DF=FM,连接BM、AM,如图1所示:∵点F为BE的中点,∴BF=EF,在△BFM和△EFD中,,∴△BFM≌△EFD(SAS),∴BM=DE,∠MBF=∠DEF,∴BM∥DE,∵线段CD绕点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DE,∴CD=DE=BM,∠BDE=120°,∴∠MBD=180°﹣120°=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ABC=∠ACB=60°,∴∠ABM=∠ABC+∠MBD=60°+60°=120°,∵∠ACD=180°﹣∠ACB=180°﹣60°=120°,∴∠ABM=∠ACD,在△ABM和△ACD中,,∴△ABM≌△ACD(SAS),∴AM=AD,∠BAM=∠CAD,∴∠MAD=∠MAC+∠CAD=∠MAC+∠BAM=∠BAC=60°,∴△AMD是等边三角形,∴AD=DM=2DF;(2)连接CE,取BC的中点N,连接作射线NF,如图2所示:∵△CDE为等腰三角形,∠CDE=120°,∴∠DCE=30°,∵点N为BC的中点,点F为BE的中点,∴NF是△BCE的中位线,∴NF∥CE,∴∠CNF=∠DCE=30°,∴点F的轨迹为射线NF,且∠CNF=30°,当CF⊥NF时,CF最短,∵AB=BC=4,∴CN=2,在Rt△CNF中,∠CNF=30°,∴CF=CN=1,∴线段CF长度的最小值为1.22.解:(1)根据勾股定理:所以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为:AO===8(米);答: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8米高;(2)梯子下滑了2米即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为OA′=8﹣2=6(米),根据勾股定理:OB′===8(米),∴BB′=OB′﹣OB=8﹣6=2(米),答:当梯子的顶端下滑2米时,梯子的底端水平后移了2米.23.(1)证明:如图,连接BE、EC,∵ED⊥BC,D为BC中点,∴BE=EC,∵EF⊥ABEG⊥AG,且AE平分∠FAG,∴FE=EG,在Rt△BFE和Rt△CGE中,,∴Rt△BFE≌Rt△CGE(HL),∴BF=CG.(2)解:在Rt△AEF和Rt△AEG中,,∴Rt△AEF≌Rt△AEG(HL),∴AF=AG,∵Rt△BFE≌Rt△CGE(HL),∴BF=CG,∴AB+AC=AF+BF+AG﹣CG=2AF,∴2AF=8,∴AF=4.24.解:(1)EC=AC,理由如下:由旋转得ED=AD,∠ADE=90°,当点D与点B重合时,则EB=AB,∠ABE=90°,∵∠BAC=90°,AB=AC,∴∠BAC+∠ABE=180°,∴AC∥BE,AC=EB,∴四边形ABEC是正方形,∴EC=AC.(2)AC﹣EC=DC,理由如下:如图2,作DF⊥BC交AC于点F,则∠CDF=90°,∵∠BAC=90°,AB=AC,∴∠ACB=∠ABC=45°,∴∠DFC=∠DCF=45°,∴DF=DC,∵∠ADF=∠EDC=90°﹣∠EDF,AD=ED,∴△ADF≌△EDC(SAS),∴AF=EC,∴AC﹣EC=AC﹣AF=FC,∵FC===DC,∴AC﹣EC=DC.(3)如图3,点D在线段BC上,作DF⊥BC交AC于点F,EG⊥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G,由(2)得∠DFC=45°,△ADF≌△EDC,AC﹣EC=CD,∴∠ECD=∠AFD=180°﹣∠DFC=135°,∴∠GCE=180°﹣∠ECD=45°,∵AB=AC=4,CD=1,∴EC=AC﹣DC=4﹣×1=3,∵∠CGE=90°,∴EG=EC•sin∠GCE=EC•sin45°=3×=3,∴S△DCE=CD•EG=×1×3=;如图4,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作DF⊥BC交AC的延长线于点F,EG⊥BC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CDF=90°,∠DCF=∠ACB=45°,∴∠F=∠DCF=45°,∴FD=CD,∵∠ADF=∠EDC=90°+∠ADC,AD=ED,∴△ADF≌△EDC(SAS),∴EC=AF,∠DCE=∠F=45°,∵FC===DC,∴EC=AF=AC+CF=4+×1=5,∵∠CGE=90°,∴EG=EC•sin∠GCE=EC•sin45°=5×=5,∴S△DCE=CD•EG=×1×5=,综上所述,△DCE的面为或.25.解:(1)∵AD是BC边上的中线,∴CD=BD,在△ADC和△EDB中,,∴△ADC≌△EDB(SAS),故答案为:C;(2)∵AB﹣BE<AE<AB+BE,即6﹣4<AE<6+4,∴2<AE<10,∵AD=AE,∴1<AD<5,故答案为:1<AD<5;(3)延长AD到M,使AD=DM,连接BM,如图2所示:∵AE=EF.EF=3,∴AC=AE+EC=3+2=5,∵AD是△ABC中线,∴CD=BD,在△ADC和△MDB中,,∴△ADC≌△MDB(SAS),∴BM=AC,∠CAD=∠M,∵AE=EF,∴∠CAD=∠AFE,∵∠AFE=∠BFD,∴∠BFD=∠CAD=∠M,∴BF=BM=AC,即BF=5,故线段BF的长为5;(4)线段BE、CF、EF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E2+CF2=EF2,理由如下:延长ED到点G,使DG=ED,连接GF、GC,如图3所示:∵ED⊥DF,∴EF=GF,∵D是BC的中点,∴BD=CD,在△BDE和△CDG中,,∴△DBE≌△DCG(SAS),∴BE=CG,∠B=∠GCD,∵∠A=90°,∴∠B+∠ACB=90°,∴∠GCD+∠ACB=90°,即∠GCF=90°,∴Rt△CFG中,CG2+CF2=GF2,∴BE2+CF2=EF2.。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卷(含答案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选项中,哪个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A.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B. 任意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D. 任意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P(2,3)B. P(2,3)C. P(2,3)D. P(2,3)3. 下列哪个是等差数列?A. 2,4,6,8,10B. 3,6,12,24,48C. 1,3,9,27,81D. 5,10,15,20,254. 下列哪个是等比数列?A. 2,4,6,8,10B. 3,6,12,24,48C. 1,3,9,27,81D. 5,10,15,20,255.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首项为5,公差为3,第10项是多少?A. 32B. 35C. 38D. 406. 在一个等比数列中,首项为2,公比为3,第4项是多少?A. 18B. 27C. 36D. 457. 下列哪个是勾股数?A. 3,4,5B. 5,6,7C. 8,9,10D. 12,13,14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下列数列中,第n项是__________。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__________。

3.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首项为5,公差为3,第10项是__________。

4. 在一个等比数列中,首项为2,公比为3,第4项是__________。

5. 下列数列中,第n项是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1.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是勾股定理。

()2. 任意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 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之差是常数。

2024年全新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2024年全新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2024年全新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那么这个数是( )A. 9B. 9C. 3D. 3答案:A2. 下列哪个数是负数?( )A. 2B. 2C. 0D. 1/2答案:B3. 若一个数的三次方是27,那么这个数是( )A. 3B. 3C. 9D. 9答案:B4.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 )A. 5B. 5C. 0D. 1答案:A5. 下列哪个数是正数?( )A. 2B. 0C. 1/2D. 1/2答案:C二、填空题1. 若a的平方根是b,那么a的立方根是_________。

答案:b2. 若a的绝对值是5,那么a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5或53. 若a的三次方是27,那么a的平方是_________。

答案:94. 若a的平方根是b,那么b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答案:a5. 若a的绝对值是5,那么a的平方是_________。

答案:25三、解答题1.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有√x = 4。

解这个方程,得到x= 4^2 = 16。

所以这个数是16。

2. 若一个数的三次方是8,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y,根据题意,有y^3 = 8。

解这个方程,得到y = 2。

所以这个数是2。

3.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7,求这个数的平方。

解:设这个数为z,根据题意,有|z| = 7。

由于绝对值表示数的大小,不考虑正负,所以z可以是7或7。

无论z是正数还是负数,其平方都是49。

所以这个数的平方是49。

4.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5,求这个数的立方。

解:设这个数为w,根据题意,有√w = 5。

解这个方程,得到w= 5^2 = 25。

求w的立方,得到w^3 = 25^3 = 15625。

所以这个数的立方是15625。

5.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的立方根。

解:设这个数为v,根据题意,有|v| = 3。

由于绝对值表示数的大小,不考虑正负,所以v可以是3或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以下面各组线段为边,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5,6,7B.6,6,6C.8,4,4D.20,30,362.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4.若点M(2,a)和点N(a+b,3)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为()A.a=3,b=-5B.a=-3,b=5C.a=3,b=5D.a=-3,b=1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4·a3=a7B.a4·a3=a12C.(a4)3=a12D.a4+a3=a7 6.如图,在△ABC中,AB=AC,AD=DE,∠BAD=20°,∠EDC=10°,则∠DAE的度数为()A.30°B.40°C.60°D.80°7.如图,在等边 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DE⊥AB于E,若AC=8,则BE=()A .1B .2C .3D .48.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要证明CAD DAB ∠=∠成立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依据是()A .SSSB .SASC .ASAD .AAS9.如图,已知等边 ABC ,AB=2,点D 在AB 上,点F 在AC 的延长线上,BD=CF ,DE ⊥BC 于E ,FG ⊥BC 于G ,DF 交BC 于点P ,则下列结论:①BE=CG ;② EDP ≌ GFP ;③∠EDP=60°;④EP=1中,一定正确的个数是()个A .1B .2C .3D .410.如图,AD ,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 ,∠CAD=20°,则∠ACE 的度数是()A .20°B .35°C .40°D .70°二、填空题11.若()2120a b -+-=,则以a 、b 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12.若am=3,则(a 3)m =.13.如图,锐角△ABC 的高AD 、BE 相交于F ,若BF=AC ,BC=7,CD=2,则AF 的长为____14.如图,在ABC 中,AB AC =,50A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点,连接BD ,则DBC ∠的度数是________.15.如图,撑伞时,把伞“两侧的伞骨”和支架分别看作AB 、AC 和DB 、DC ,始终有AB=AC ,DB=DC ,请大家考虑一下伞杆AD 所在的直线是B 、C 两点的连线BC 的____线.16.如图,是A 、B 、C 三个村庄的平面图,已知B 村在A 村的南偏西50°方向,C 村在A 村的南偏东15°方向,C 村在B 村的北偏东85°方向,求从C 村村观测A 、B 两村的视角∠ACB 的度数是__.三、解答题17.计算:(1)[(-a)3]4;(2)(-m 2)3·(-m 3)2.(3)[(m-n)2]5(n-m)3(4)(-x 2)5+(-x 5)218.已知在△ABC 中,AB =AC ,且线段BD 为△ABC 的中线,线段BD 将△ABC 的周长分成12和6两部分,求△ABC 三边的长.19.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 ABC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的A B C '''(2)四边形ABCA '的面积为_____;(3)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A+PB 的长最短.20.如图,AD ⊥BC 于D ,AD=BD ,AC=BE .(1)请说明∠1=∠C ;(2)猜想并说明DE 和DC 有何特殊关系.21.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EF为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FC.F,交AB于点E.求证:BF=1222.(1)若2x+5y﹣3=0,求4x•32y的值.(2)已知a3m=3,b3n=2.求(a2m)3+(bn)3-a2mbn·a4mb2n的值.23.如图,已知AB=CB,BE=BF,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1=∠2.(1)证明:△ABE≌△CBF;(2)若∠FBE=40°,∠C=45°,求∠E的度数.24.已知点P在∠MON内.(1)如图1,点P关于射线OM的对称点是G,点P关于射线ON的对称点是H,连接OG、OH、OP.①若∠MON=50°,则∠GOH=______;②若PO=5,连接GH,请说明当∠MON为多少度时,GH=10;(2)如图2,若∠MON=60°,A、B分别是射线OM、ON上的任意一点,当 PAB的周长最小时,求∠APB 的度数.25.如图1,点P 、Q 分别是等边△ABC 边AB 、BC 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 从顶点A 、点Q 从顶点B 同时出发,且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连接AQ 、CP 交于点M .(1)求证:ABQ CAP ≌△△:(2)当点P 、Q 分别在AB 、BC 边上运动时,∠QMC 的大小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3)如图2,若点P 、Q 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 、BC 上运动,直线AQ 、CP 相交于点M ,则∠QMC 的大小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能构成三角形,该项不符合题意;A.567+>,能构成三角形,该项不符合题意;B.666+=,不能构成三角形,该项符合题意C.448+>,能构成三角形,该项不符合题意;D.20303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可固定窗户.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属于基础题型.3.D【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列方程可求解.【详解】设所求多边形边数为n,∴(n﹣2)•180°=1080°,解得n=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解答时要会根据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4.A【解析】【分析】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变为原数的相反数,纵坐标不变,据此解出a,b 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点M(2,a)和点N(a+b ,3)关于y 轴对称,则a+b=-2,a=3,解得b=-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5.C【解析】【分析】由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437·a a a -=-,故A 错误;B 、437·a a a =,故B 错误;C 、4312()a a =,故C 正确;D 、43a a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乘,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判断.6.C【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用∠C 表示出∠AED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等式即可求出∠C 的度数,再求∠DAE .【详解】解:设∠C=x ,∵AB=AC ,∴∠B=∠C=x ,∴∠AED=x+10°∵AD=DE ,∴∠DAE=∠AED=x+1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x+x+(20°+x+10°)=180°解得x=50°,∴∠DAE=50°+10°=6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C 的度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B【解析】【分析】由等边△ABC 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推知142BD BC ==,根据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知∠BDE=30°,最后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来求BE 即可.【详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是它的角平分线,∴118422BD BC ==⨯=,60B ∠=︒.∵DE AB ⊥于E ,∴30BDE ∠=︒,∴122BE B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知识.8.A【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解答.【详解】解:∵AF=AE ,FD=ED ,在△AFD 与△AED 中AF AE FD ED AD AD =⎧⎪=⎨⎪=⎩∴△AFD ≌△AED (SSS )∴CAD DAB ∠=∠,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依据是SSS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的依据,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9.C【解析】【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DEB ≌△FGC ,就可以得出BE =CG ,DE =FG ,就可以得出△DEP ≌△FGP ,得出∠EDP =∠GFP ,EP =PG ,得出PC +BE =PE ,就可以得出PE =1,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C ,∠A =∠B =∠ACB =60°.∵∠ACB =∠GCF ,∵DE ⊥BC ,FG ⊥BC ,∴∠DEB =∠FGC =∠DEP =90°.在△DEB 和△FGC 中,DEB FGC GCF B BD CF ∠∠⎧⎪∠∠⎨⎪⎩===,∴△DEB ≌△FGC (AAS ),∴BE =CG ,DE =FG ,故①正确;在△DEP 和△FGP 中,DEP FGP DPE FPG DE FG ∠∠⎧⎪∠∠⎨⎪⎩===,∴△DEP ≌△FGP (AAS ),故②正确;∴PE =PG ,∠EDP =∠GFP≠60°,故③错误;∵PG =PC +CG ,∴PE =PC +BE .∵PE +PC +BE =2,∴PE =1,故④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10.B【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2∠CAD=40°,∠B=∠ACB=12(180°-∠CAB )=70°.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得出∠ACE=12∠ACB=35°.【详解】∵AD 是△ABC 的中线,AB=AC ,∠CAD=20°,∴∠CAB=2∠CAD=40°,∠B=∠ACB=12(180°-∠CAB )=70°.∵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CE=12∠ACB=3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定义,求出∠ACB=70°是解题的关键.11.5【解析】【分析】根据偶次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可以得到a -1=0,b -2=0,得到a ,b 的值,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即可.【详解】解:∵()2120a b -+-=,∴a -1=0,b -2=0,解得a=1,b=2.①若a=1是腰长,则底边为2,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1、1、2,∵1+1=2,∴1、1、2不能组成三角形.②若a=2是腰长,则底边为1,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2、1,能组成三角形,∴周长=2+2+1=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偶次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求出a ,b 的值.12.27【解析】【分析】根据幂的乘方的逆运算可得结果.【详解】解:∵am=3,∴(a 3)m=()333327m m a a ====,故答案为:27.【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熟练掌握幂的乘方以及其逆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3.3【解析】【详解】∴∠BDF=∠ADC=∠BEC=90°,∴∠DBF+∠C=90°,∠DAC+∠C=90°,∴∠DBF=∠DAC ,在△BDF 与△ADC 中,DBF DAC BDF ADC BF AC ∠=∠⎧⎪∠=∠⎨⎪=⎩,∴△BDF ≌△ADC(ASA),∴AD=BD=BC−CD=7−2=5,DF=CD=2,∴AF=AD−DF=5−2=3;故答案为3.14.15°【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 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 ,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ABD=∠A ,然后求∠DBC 的度数即可.【详解】∵AB=AC ,∠A=50∘,∴∠ABC=12(180∘−∠A)=12(180∘−50∘)=65∘,∵MN 垂直平分线AB ,∴AD=BD ,∴∠ABD=∠A=50∘,∴∠DBC=∠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点睛】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垂直平分【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 、D 都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得出直线AD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详解】解:如图,连接BC 、AD ,∵,AB AC DB DC ==,∴点A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D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得出直线AD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故答案为:垂直平分.【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6.80°【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结论.【详解】由题意得:∠BAE=∠ABD=50°,∠CAE=15°,∠DBC=85°,∴∠BAC =50°+15°=65°,∠ABC =85°﹣50°=35°,在△ABC 中,∠ACB =180°﹣∠BAC ﹣∠ABC =180°﹣65°﹣35°=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向角的概念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17.(1)a 12;(2)-m 12;(3)(n-m )13;(4)0【解析】【分析】(1)由题意利用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由题意先利用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继而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计算即可;(3)由题意先利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继而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计算即可;(4)由题意先利用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继而利用合并同类项原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a)3]412a =;(2)(-m 2)3·(-m 3)26612m m m =-⋅=-;(3)[(m-n)2]5(n-m)310310313()()()()()m n n m n m n m n m =-⋅-=-⋅-=-;(4)(-x 2)5+(-x 5)210100x x =-+=.【点睛】本题考查幂的运算,熟练掌握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8.8,8,2【解析】【分析】设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2为腰长加腰长的一半和6为腰长加腰长的一半,求解即可.解:设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当12为腰长加腰长的一半时,则:1122162x x y x ⎧+=⎪⎪⎨⎪+=⎪⎩,解得82x y =⎧⎨=⎩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8,2,能组成三角形当6为腰长加腰长的一半时,则1621122x x y x ⎧+=⎪⎪⎨⎪+=⎪⎩解得410x y =⎧⎨=⎩,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8,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情况讨论,并判断是否组成三角形.19.(1)见解析;(2)172;(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作出点A ,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A′、B′,连结CA′,A′B′,B′C 即可;(2)用割补法利用矩形面积减去3个直角三角形面积求解即可得到结论;(3)作出图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结果即可.【详解】解:(1)作出点A ,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A′、B′,连结CA′,A′B′,B′C ,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四边形ABCA'的面积=4×412-⨯2×112-⨯1×412-⨯3×3=16-1-2-92=172;故答案为:172;(3)∵点B 与点B′关于l 对称,连接AB'交直线l 与点P ,∴PA+PB=PA+PB′,则PA+PB长的最短值=AB',∴A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作图﹣轴对称变换,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0.(1)证明见解析;(2)DE=DC,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欲证∠1=∠C,只需证明△DBE≌△DAC即可;(2)由△DBE≌△DAC,得到DE=DC.【详解】(1)∵AD⊥BC于D,∴∠BDE=∠ADC=90°.∵AD=BD,AC=BE,∴Rt△BDE≌Rt△ADC(HL),∴∠1=∠C.(2)DE=DC.理由如下:由(1)知△BDE≌△ADC,∴DE=DC.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是中考的热点,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1.见解析【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连接AF,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30°,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F=AF,推出∠BAF=∠B=30°,求出∠FAC=90°,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即可.试题解析:连接AF,∵AB=AC,∠BAC=120°,∴∠B=∠C=30°,∵EF为AB的垂直平分线,∴BF=AF,∴∠BAF=∠B=30°,∴∠FAC=120°-30°=90°,∵∠C=30°,∴AF=12 CF,∵BF=AF,∴BF=12 FC.22.(1)8;(2)-7【解析】【分析】(1)先化为以2为底的幂的形式,再利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最后采用整体代入思想解题;(2)先利用幂的乘方公式将所要求的式子化简,再代入解题.【详解】解:(1)若2x+5y ﹣3=0,则2x+5y=32525343222228x y x y x y +⋅=⋅===;(2)(a 2m )3+(bn )3-a 2mbn·a 4mb 2n=(a 3m )2+(b 3n )-a 6mb 3n=(a 3m )2+(b 3n )-(a 3m )2b 3n=32+2-32×2=9+2-18=-7.【点睛】本题考查幂的运算,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整体思想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3.(1)证明见解析;(2)25°【解析】【分析】(1)根据SAS 即可证明;(2)在△ABE 中,求出∠A ,∠AB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1=∠2,∴∠1+∠EBF =∠2+∠EBF ,即∠ABE =∠CBF .在△ABE 和△CBF 中,∵AB BC ABE CBF BE BF =⎧⎪∠=∠⎨⎪=⎩∴△ABE ≌△CBF .(2)∵∠1=∠2,∠FBE =40°,∴∠1=∠2=70°.∵△ABE ≌△CBF ,∴∠A =∠C =45°,∵∠ABE =∠1+∠FBE =70°+40°=110°,∴∠E =180°-∠A -∠ABE =180°-45°-110°=25°.【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见题.24.(1)①100°;②当90MON ∠=︒时,10GH =;(2)60APB ∠=︒【解析】【分析】(1)①根据对称性可得OG OP OM GP =⊥,,即可得到OM 平分POG ∠,ON 平分∠POH ,进而得出∠GOH 的值;②当90MON ∠=︒时,180GOH ∠=︒,此时G O H ,,在同一直线上,可得=10GH GO HO +=;(2)设点P 关于OM 、ON 对称点分别为P P ''',,当点A 、B 在P P '''上时, PAB 周长的最小,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求出APB ∠的度数.【详解】解:(1)①P 关于射线OM 的对称点是G ,点P 关于射线ON 的对称点是H ,OG OP OM GP ∴=⊥,,OM ∴平分POG ∠,同理得,ON 平分∠POH ,=2250100GOH MON ∴∠∠=⨯︒=︒,故答案为:100°;②P O=5,5GO HO ∴==当90MON ∠=︒时,180GOH ∠=︒G O H ∴,,在同一直线上,=10GH GO HO ∴+=;(2)如图,分别作点P 关于OM 、ON 的对称点P P ''',,连接OP OP P P P P '''''''''、、,交OM ON 、于点A 、B ,连接PA ,PB ,则AP=AP BP BP '''=,,此时 PAB 周长的最小值等于P P '''的长,由对称性可得,==,OP OP OP P OA POA P OB POB ''''''∠=∠∠=∠,,2260120P OP MON '''∴∠=∠=⨯︒=︒(180120)230OP P OP P ''''''∴∠=∠=︒-︒÷=︒30OPA OP A '∴∠=∠=︒同理可得30BPO OP B ''∠=∠=︒303060APB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涉及角平分线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5.(1)证明见解析(2)∠QMC 的大小不变,∠QMC=60°(3)∠QMC 的大小不变,∠QMC =120°【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SAS 证明△ABQ ≌△CAP ;(2)由△ABQ ≌△CA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Q=∠ACP ,从而得到∠QMC=60°;(3)由△ABQ ≌△CA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Q=∠ACP ,从而得到∠QMC=120°.(1)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ABQ =∠CAP =60°,AB =CA ,又∵点P 、Q 运动速度相同,∴AP =BQ ,在△ABQ 与△CAP 中,∵AB CA ABQ CAP BQ AP =⎧⎪∠=∠⎨⎪=⎩,∴ABQ CAP ≌△△(SAS );(2)解:点P 、Q 分别在AB 、BC 边上运动时,∠QMC 的大小不变,∠QMC =60°.理由:∵ABQ CAP ≌△△,∴∠BAQ =∠ACP ,∵∠QMC =∠ACP +∠MAC ,∴∠QMC =∠BAQ +∠MAC =∠BAC =60°(3)解:点P 、Q 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 、BC 上运动时,∠QMC 的大小不变.理由:同理可得ABQ CAP ≌△△,∴∠BAQ =∠ACP ,∵∠QMC =∠BAQ +∠APM ,∴∠QMC =∠ACP +∠APM =180°-∠PAC =180°-60°=120°.。

人教版数学初二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人教版数学初二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人教版数学初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题目: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为8cm,宽为5cm,求该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

A. 6cmB. 10cmC. 12cmD. 13cm2、题目:一个班级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5倍,求该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A. 男生30人,女生10人B. 男生25人,女生15人C. 男生35人,女生5人D. 男生20人,女生20人3、若一个矩形的长是宽的3倍,且其周长为48厘米,则该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64B. 108C. 128D. 144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比为1∶2,那么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A. 30°, 60°B. 45°, 45°C. 60°, 30°D. 以上都不正确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A. 25平方厘米B. 50平方厘米C. 100平方厘米D. 200平方厘米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A. 2厘米B. 4厘米C. 6厘米D. 8厘米7、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如果它的边长增加到原来的1.5倍,则新正方形的面积与原正方形面积之比是多少?A.(1.5:1)B.(2.25:1)C.(3:1)D.(1.52:1)8、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70∘),则顶角的度数是多少?A.(40∘)B.(50∘)C.(60∘)D.(70∘)9、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则斜边的长度是()A. 5B. 7C. 8D. 10 10、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A. 80平方厘米B. 90平方厘米C. 100平方厘米D. 120平方厘米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若(x−3=7),则(x=)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节能、节水、低碳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以下列四组线段的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4,7B.2,5,8C.3,6,9D.6,8,103.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直角三角形B.长方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4.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4个B.6个C.8个D.10个5.下列多边形中,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的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6.如图,点P是∠AOB平分线OC上一点,PD⊥OB,垂足为D,若PD=2,则点P到边OA的距离是()A.2B.3C.3D.47.如图,△ABC≌△ADE,点D 在BC 上,且∠B=60°,则∠EDC 的度数等于()A.30°B.45°C.60°D.75°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9,则它的周长为()A.17B.22C.27D.17或229.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ABO S :BCO S △:CAO S △等于()A.1:1:1B.1:2:3C.2:3:4D.3:4:510.如图,已知ΔABC 和ΔDCE 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 在同一条直线上,AE 与CD 交于点G,AC 与BD 交于点F,连接FG,则下列结论:①AE=BD;②AG =BF;③FG∥BE;④CF=CG.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二、填空题11.点A(3,﹣1)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12.如图,120ACD ∠= ,20B ∠= ,则A ∠的度数是__________.13.如图,AC DC =,BC EC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使得ABC DEC△≌△14.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E,F 分别为边BC,AD,CE 的中点,且24cm ABC S =△,则S =阴影_________.15.小明从平面镜子中看到镜中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________.1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17.如图,ABC 中,7565A B ∠=︒∠=︒,,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若120∠=︒,则2∠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8.如图,作∠BAC 的平分线AP (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9.如图,在△ABC 中,∠B=40°,∠C=60°,AE、AD 分别是角平分线和高.求∠DAE 的度数.20.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C =,B C ∠=∠,求证:BD CD =.21.已知:如图,AC=BD,AD⊥AC,BC⊥BD.求证:AD=BC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4)A ,(3,1)B ,(2,1)C --.(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2)点1A ,1B ,1C 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3)ABC 的面积为______.23.如图,90B C ∠=∠=︒,M 是BC 的中点,DM 平分ADC ∠,求证:AM 平分DAB ∠.24.已知:如图,∠A=∠D=90°,点E、F 在线段BC 上,DE 与AF 交于点O,且AB=CD,BE=CF.求证:△OEF 是等腰三角形.25.如图,在Rt△ABC 中,∠C=90°,∠A=60°,AB=10cm,若点M 从点B 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N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点C 运动,设M,N 分别从点B,A 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s.(1)用含t 的式子表示线段AM,AN 的长;(2)当t 为何值时,△AMN 是以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当t 为何值时,MN∥BC?26.如图,AD 与BC 相交于点O,OA OC =,A C ∠=∠,BE DE =.(1)求证:OE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2)如图2,若OE 与BD 的交点K 是OE 的中点,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结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1+4=5<7,∴1,4,7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2+5=7<8,∴2,5,8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3+6=9,∴3,6,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6+8=14>10∴6,8,10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进行判断.【详解】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4.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得.【详解】图中的三角形是,,,,,,,ABC ABE ACD BCF BCE BCD BDF CEF ,共8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是解题关键.5.B【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180°=360°,解得n=4.故选:B.6.A【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详解】解:过点P作PE⊥OA于E,∵点P是∠AOB平分线OC上一点,PD⊥OB,∴PE=PD=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7.C【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和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详解】解:∵△ABC≌△ADE,∴∠B=∠ADE=60°,AB=AD,∴∠ADB=∠B=60°,∴∠EDC=6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分析】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即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求周长;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和9,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1)若4为腰长,9为底边长,由于4+4<9,则三角形不存在;(2)若9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9+9+4=2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9.C【解析】【分析】过点O 作OD AC ⊥于D ,OE AB ⊥于E ,OF BC ⊥于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OE OF OD ==,依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比值即可得.【详解】解:过点O 作OD AC ⊥于D ,OE AB ⊥于E ,OF BC ⊥于F ,点O 是三条角平分线交点,OE OF OD \==,ABO S ∴ :BCO S △:12CAO S AB OE =⋅⋅ :12BC OF ⋅⋅:12AC OD ⋅⋅::2:3:4AB BC AC ==,故选:C.【点睛】题目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0.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AC,CD=CE,∠ACB=∠BCD=60°,然后由SAS 判定△BCD≌△A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证得①正确;又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CBD=∠CAE,根据ASA,证得△BCF≌△ACG,即可得到②正确,证得CF=CG,得到△CFG是等边三角形,易得③④正确.【详解】解:∵△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BC=AC,CD=CE,∠ACB=∠ECD=60°,∴∠BCD=∠ACE,∠ACD=60°,∴△BCD≌△ACE(SAS),∴AE=BD,(①正确)∠CBD=∠CAE,∵∠BCA=∠ACG=60°,AC=BC,∴△BCF≌△ACG(ASA),∴AG=BF,(②正确)CF=CG,∴△CFG是等边三角形,∴CF=CG∴∠CFG=∠FCB=60°,∴FG∥BE,(③④正确)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④,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图形比较复杂,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识图,合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11.(-3,-1)【解析】【分析】根据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详解】点坐标关于y 轴对称的变换规律: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则点()3,1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1--,故答案为:()3,1--.【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坐标规律探索,熟练掌握点坐标关于y 轴对称的变换规律是解题关键.12.100︒【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20ACD B A ∠=∠+∠= ,且20B ∠= ,∴12012020100A B ∠=︒-∠=︒-︒=︒.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外角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关键.13.AB=DE(答案不唯一).【解析】【详解】解:添加条件是:AB=DE,在△ABC 与△DEC 中,AC DC BC EC AB DE =⎧⎪=⎨⎪=⎩,∴△ABC≌△DEC.故答案为AB=DE.本题答案不唯一.14.21cm 【解析】【分析】因为点F 是CE 的中点,所以△BEF 的底是△BEC 的底的一半,△BEF 高等于△BEC 的高,所以S△BEF=12S△BEC,同理可求△EBC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一半,据此求解即可.【详解】解:点F 是CE 的中点,∴△BEF 的底是EF,△BEC 的底是EC,即EF=12EC,而高相等,∴S△BEF=12S△BEC,∵E 是AD 的中点,∴S△BDE=12S△ABD,S△CDE=12S△ACD,∴S△EBC=12S△ABC,∴S△BEF=14S△ABC,∵24cm ABC S =△,∴S△BEF=12cm ,即S =阴影12cm ,故答案为:21cm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的等积变换:若两个三角形的高(或底)相等,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或高)是另一个三角形的几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另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几倍.15.16:25:08【解析】【分析】关于镜子的像,实际数字与原来的数字关于竖直的线对称,根据相应数字的对称性可得实际数字.【详解】解:∵是从镜子中看,∴对称轴为竖直方向的直线,∵5的对称数字为2,2的对称数字是5,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这时的时刻应是16:25:08.故答案为16:25:08.【点睛】本题考查镜面对称,得到相应的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若是竖直方向的对称轴,数的顺序正好相反,注意2的对称数字为5,5的对称数字是2.16.50︒或80︒.【解析】【分析】讨论这个50︒的角是顶角或是底角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若50︒的角是顶角,则底角是18050652°-°=°,成立;若50︒的角是底角,则顶角是18025080︒-⨯︒=︒,成立;顶角为50°或80°.故答案是:50︒或8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7.6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已知∠A=65°,∠B=75°,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折叠变换的性质求解.【详解】解:∵∠A=75°,∠B=65°,∴∠C=180°-(65°+75°)=40°,∴∠CDE+∠CED=180°-∠C=140°,∴∠2=360°-(∠A+∠B+∠1+∠CED+∠CDE)=360°-300°=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通过折叠变换考查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注意折叠前后图形全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18.见解析【解析】按角平分线的画法作图即可.【详解】解:如下图,射线AP为所求作,19.1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BAC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EAC=12∠BAC,而∠DAC=90°-∠C,然后利用∠DAE=∠EAC-∠DAC进行计算即可.【详解】在△ABC中,∵∠B=40°,∠C=60°∴∠BAC=180°-∠B-∠C=180°-40°-60°=80°∵AE是∠BAC的角平分线,∴∠EAC=12∠BAC=12×80°=40°,∵AD是△ABC的高,∴∠ADC=90°∴在△ADC中,∠DAC=180°-∠ADC-∠C=180°-90°-60°=30°,∴∠DAE=∠EAC-∠DAC=40°-30°=10°.20.见解析连接BC,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证得A ABC CB =∠∠,进而证得DBC DCB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证.【详解】连接BC ,如图,∵AB AC =,∴A ABC CB =∠∠,又∵ABD ACD ∠=∠,∴DBC DCB ∠=∠,∴BD CD =.21.见解析【分析】连接CD,利用HL 定理得出Rt△ADC≌Rt△BCD 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证明:如图,连接CD,∵AD⊥AC,BC⊥BD,∴∠A=∠B=90°,在Rt△ADC 和Rt△BCD 中CD CDAC BD =⎧⎨=⎩,∴Rt△ADC≌Rt△BCD(HL),∴AD=BC.22.(1)见解析;(2)(2,4)-;(3,1)-;(2,1)-;(3)172.【分析】(1)首先作出A、B、C 三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1)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3)直接利用△ABC 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所示,(2)点1A ,1B ,1C 的坐标分别是(2,4)-;(3,1)-;(2,1)-;故答案为:(2,4)-;(3,1)-;(2,1)-;(3)S△ABC =5×5-12×4×5-12×1×3-12×2×5=172;故答案为:17 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23.见解析【解析】【分析】由题意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以及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进行分析证明.【详解】解:如图,过点M作ME⊥AD于F,∵∠C=90°,DM平分∠ADC,∴ME=MC,∵M是BC的中点,∴BM=CM,∴BM=EM,又∵∠B=90°,∴点M在∠BAD的平分线上,∴AM 平分∠DAB.【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4.见解析【解析】【分析】证明Rt△ABF≌Rt△D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B=∠DE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结论.【详解】证明:∵BE=CF,∴BE+EF=CF+EF,即BF=CE,在Rt△ABF 和Rt△DCE 中,AB DC BF CE=⎧⎨=⎩,∴Rt△ABF≌Rt△DCE(HL)∴∠AFB=∠DEC,∴OE=OF,∴△OEF 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1)AM=10-2t,AN=t;(2)t=103;(3)t=2.5【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M=AN,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AM=AB-BM=10-2t,AN=t;(2)∵△AMN是以MN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M=AN,即10-2t=t,解得,103 t=∴当103t=时,△AMN是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当MN⊥AC时,MN∥BC.∵∠C=90°,∠A=60°,∴∠B=30°∵MN∥BC,∴∠NMA=30°∴AN=12AM,∴t=12(10-2t),解得t=2.5,∴当t=2.5时,MN∥B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1)见解析;(2)DBO ,DEB ,EBO △,DEO【解析】【分析】(1)先证△ABO 和△CDO 全等,得到BO=OD,结合BE DE =,利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即可得解;(2)结合已知和已证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由图直接写出即可;【详解】解:(1)在△ABO 和△CDO 中,A C OA OC AOB COD ∠=∠⎧⎪=⎨⎪∠=∠⎩,∴ABO CDO △≌△,∴OB OD =,∴点O 在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上,又∵BE DE =,∴点E 在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上,∴OE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2)∵OE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又∵K 是OE 的中点,∴,,OB BE OD DE ==∵BE DE =,∴=OB BE OD DE==故等腰三角形有:DBO ,DEB ,EBO △,DEO。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在下列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由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A.1,2,3B.3,3,6C.1,5,5D.4,5,103.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A.B.C.D.4.下列设计的原理不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A.由四边形组成的伸缩门B.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C.斜钉一根木条的长方形窗框D.照相机的三脚架5.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B=∠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才能使△ABC≌△DEC,则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C=EC B.∠ACD=∠BCE C.∠A=∠D D.AC=DC 6.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1对称,BE交l于点O,则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A.AC=DF B.BO=EOC.AB=EF D.l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7.如图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说明O O∠'=∠的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8.适合条件∠A=12∠B=13∠C的△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9.小张在操场从原地右转40°前行至十米的地方,再右转40°前行十米处,继续此规则前行,问小张第一次回到原地时,共走了()米.A.70米B.80米C.90米D.100米10.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C落在四边形ABDE的外部时,测得∠1=108°,∠C=35°,则∠2的度数为()A.35°B.36°C.37°D.38°二、填空题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y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________;12.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1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6,另一边长等于3,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14.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1的大小为_____.15.如图,已知∠ACB =90°,OA 平分∠BAC ,OB 平分∠ABC ,则∠AOB =____°.16.如图,五边形ABCDE 中,//AE BC ,则C D E ∠+∠+∠的度数为__________.17.如图,已知AD //BC ,∠BAD 与∠AB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过点P 作EF ⊥AD ,交AD 于点E ,交BC 于点F ,EF =4cm ,AB =5cm ,则△APB 的面积为____cm 2三、解答题18.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E 是△ABC 的高,∠BAC =60°,∠BCE =40°,求∠ADC 的度数.19.如图,△ABC 的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 (4,﹣4),B (1,﹣1),C (3,﹣1).(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2)求△ABC的面积.20.如图,点E、F在BC上,BE=FC,AB=DC,∠A=∠D=90°.求证:∠B=∠C.21.用一条长为20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5cm的等腰三角形吗?如果能,请求出它的另两边.22.尺规作图,如图,已知三角形△ABC.(1)尺规作图,作BC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B于D、交BC于E(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结CD,若BE=5,△ACD的周长为12,求△ABC的周长.23.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O,OA=OC,∠A=∠C.(1)求证:AB=CD;(2)若OE平分∠BOD,求证:OE垂直平分BD.24.如图1,在△ABC中,若AB=10,BC=8,求AC边上的中线BD的取值范围.(1)小聪同学是这样思考的:延长BD至E,使DE=BD,连接CE,可证得△CED≌△ABD.①请证明△CED≌△ABD;②中线BD的取值范围是.(2)问题拓展:如图2,在△ABC中,点D是AC的中点,分别以AB,B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和等腰直角三角形BCN,其中,AB=BM,BC=BN,∠ABM=∠NBC=∠90°,连接MN.请写出BD与M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5.如图1,∠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1)求证:△CEB≌△ADC;(2)若AD=2.5cm,DE=1.7cm,求BE的长;(3)若将CE所在直线旋转到△ABC的外部(如图2),请你直接写出AD,DE,BE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中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中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中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中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定义,理解定义,找准对称轴是解答的关键.2.C【解析】【分析】三角形的任何一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差,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满足此关系的可组成三角形,由此判断选项.【详解】A、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3+3=6,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1+5>5,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4+5<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3.A【解析】【分析】经过一个顶点作对边所在的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根据概念即可得出.【详解】根据定义可得A选项是作BC边上的高,符合题意,B选项作的不是三角形ABC的高,不符合题意,C选项是作AB边上的高,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作AC边上的高,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高线的作法,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4.A【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解答.【详解】解:由四边形组成的伸缩门是利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故A不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B、C、D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唯一确定下来,故三角形具有稳定性.5.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依次分析可得答案.【详解】解:∵在△ABC与△DEC中,AB=DE,∠B=∠E,若BC=EC,则可依据SAS证明△ABC≌△DEC,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若∠ACD=∠BCE,可得∠ACB=∠DCE,则可依据AAS证明△ABC≌△DEC,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若∠A=∠D,则可依据AAS证明△ABC≌△DEC,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若AC=DC,则不能证明△ABC≌△DEC,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并熟练应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分析】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ABC与△DEF关于直线l对称,∴△ABC≌△DEF,∴AC=DF,AB=DE,∵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D,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BE,∴BO=OE,故选项A,B,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B【解析】【分析】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C'O'D'.【详解】解: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C'O'D',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相等的角,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8.B【解析】【分析】此题隐含的条件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列方程,根据题中角的关系求解,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详解】∵∠A=12∠B=13∠C,∴∠B=2∠A,∠C=3∠A,∵∠A+∠B+∠C=180︒,即6∠A=180︒,∴∠A=30︒,∴∠B=60︒,∠C=90︒,∴△ABC为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9.C【解析】【分析】先画出图形求出转的次数,由此确定前行的次数是9次,再根据乘法计算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下面所给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3分)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小于外角和,则该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为()A.30°B.60°C.120°D.150°3.(3分)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B=DF,BC=EF,根据(SAS)判定△ABC≌△DEF,还需的条件是()A.∠A=∠D B.∠B=∠EC.∠B=∠F D.以上三个均可以4.(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3)3=﹣a9B.(3x3)3=9x9C.2x3•5x3=10x3D.(2a7)÷(4a3)=2a45.(3分)如图,BC=BE,CD=ED,则△BCD≌△BED,其依据是()A.SAS B.AAS C.SSS D.ASA6.(3分)把分式中的x、y的值都扩大2倍,分式的值有什么变化()A.不变B.扩大2倍C.扩大4倍D.缩小一半7.(3分)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b)2=a2﹣b2B.(a+b)(a﹣b)=a2﹣b2C.(a+b)2=a2+b2D.(a+b)2=a2﹣2ab+b28.(3分)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x(x+2)=x2+2x B.x2+3x+1=x(x+3)+1C.(x﹣2)(x+2)=x2﹣4D.4x2+2x=2x(2x+1)9.(3分)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 =6cm,则△DEB的周长是()A.6cm B.4cm C.10cm D.以上都不对10.(3分)如图,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A.4B.5C.6D.7二、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1.(2分)计算:(﹣3xy2)3=.12.(2分)因式分解:x2﹣4=.13.(2分)当x时,分式的值为正数.14.(2分)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AC,AB于点D,E.若∠CBD:∠DBA=2:1,则∠A为.15.(2分)如图:DC∥AB,要证△ABD≌△CDB,根据“SAS”可知,需要添加一个条件:.16.(2分)比较大小:2.(填“>”,“<”或“=”)17.(2分)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8,那么它的周长是.18.(2分)如图,AB=12m,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分钟后△CAP与△PQB全等.三、计算:(共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9.(4分)(﹣1)2018+(﹣)2﹣(3.14﹣π)0.20.(4分)();21.(4分)(﹣4a3+12a3b﹣7a3b2)÷(﹣4a2).22.(4分)(x+2y)2﹣(x﹣2y)2.23.(4分)求x的值:27(8x﹣)3=216.四、解答题(24题5分,25题5分,26题7分,27题7分,28题10分,共34分)24.(5分)先化简,再求值:[(a﹣2b)2+(a﹣2b)(2b+a)﹣2a(2a﹣b)]÷2a.其中a=2,b=.25.(5分)如图:已知AD∥BC,AD⊥DF,BC⊥BE,DF=BE,求证:AE=FC.26.(7分)某部队将在指定山区进行军事演习,为了使道路便于部队重型车辆通过,部队工兵连接到抢修一段长3600米道路的任务,按原计划完成总任务的后,为了让道路尽快投入使用,工兵连将工作效率提高了50%,一共用了10小时完成任务.(1)按原计划完成总任务的时,已抢修道路米;(2)求原计划每小时抢修道路多少米?27.(7分)(1)设A=(x2+ax+5)(﹣2x)2﹣4x4,化简A;(2)若A﹣6x3的结果中不含有x3项,求4a2﹣4a+1的值.28.(10分)在Rt△ABC中,BC=AC,∠ACB=90°,点D为射线AB上一点,连接CD,过点C作线段CD的垂线l,在直线l上,分别在点C的两侧截取与线段CD相等的线段CE和CF,连接AE、BF.(1)当点D在线段AB上时(点D不与点A、B重合),如图1①请你将图形补充完整;②线段BF、A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线段BF、AD的数量关系为;(2)当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①请你将图形补充完整;②在(1)中②问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进行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2.【解答】解:设这个正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n﹣2)×180°<360°,解得n<4.所以该正多边形为等边三角形,所以该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为60°.故选:B.3.【解答】解:∵AB=DF,BC=EF,∴添加条件∠B=∠F,则△ABC≌△DFE(SAS),故选:C.4.【解答】解:A、原式=﹣a9,符合题意;B、原式=27x9,不符合题意;C、原式=10x6,不符合题意;D、原式=a4,不符合题意.故选:A.5.【解答】解:在△BCD和△BED中,,∴△BCD≌△BED(SSS),故选:C.6.【解答】解:分别用2x和2y去代换原分式中的x和y,====×.故选:D.7.【解答】解:A、应为(a﹣b)2=a2﹣2ab+b2,本选项错误;B、(a+b)(a﹣b)=a2﹣b2,本选项正确;C、应为(a+b)2=a2+2ab+b2,本选项错误;D、应为(a+b)2=a2+2ab+b2,本选项错误.故选:B.8.【解答】解:A.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不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不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不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9.【解答】解:∵∠C=90°,∴DC⊥AC,又AD平分∠CAB交BC于D,DE⊥AB,∴CD=ED,在Rt△ACD和Rt△AED中,,∴Rt△ACD≌Rt△AED(HL),∴AC=AE,又AC=BC,∴AC=AE=BC,又AB=6cm,∴△DEB的周长=DB+BE+ED=DB+CD+BE=BC+BE=AE+EB=AB=6cm.故选:A.10.【解答】解:如图:故选:D.二、填空题11.【解答】解:(﹣3xy2)3=﹣27x3y6;故答案为:﹣27x3y6.12.【解答】解:x2﹣4=(x+2)(x﹣2).故答案为:(x+2)(x﹣2).13.【解答】解:分式的值为正数,则分子分母同号即同时为正或同时为负,∵x2>0,∴同时为负不可能,则同时为正即x﹣1>0,x2>0,x>1,故答案为:x>1.14.【解答】解:∵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DB,∴∠A=∠DBA,∵∠CBD:∠DBA=2:1,∠C=90°,∴在△ABC中,∠A+∠ABC=∠A+∠A+2∠A=90°,解得∠A=22.5°.故答案为:22.5°.15.【解答】解:∵DC∥AB,∴∠ABD=∠CDB,又∵BD=DB,∴要证△ABD≌△CDB(SAS),需要添加一个条件AB=CD,故答案为:AB=CD.16.【解答】解:∵2≈2.33,≈2.45,∴2<;故答案为:<.17.【解答】解:∵等腰三角形有两边分别分别是4和8,∴此题有两种情况:①4为底边,那么8就是腰,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8+8=20,②8底边,那么4是腰,4+4=8,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应舍去.∴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故答案为:2018.【解答】解:∵CA⊥AB于A,DB⊥AB于B,∴∠A=∠B=90°,设运动x分钟后△CAP与△PQB全等;则BP=xm,BQ=2xm,则AP=(12﹣x)m,分两种情况:①若BP=AC,则x=4,AP=12﹣4=8,BQ=8,AP=BQ,∴△CAP≌△PBQ;②若BP=AP,则12﹣x=x,解得:x=6,BQ=12≠AC,此时△CAP与△PQB不全等;综上所述:运动4分钟后△CAP与△PQB全等;故答案为:4.三、计算:19.【解答】解:原式=1+﹣1=.20.【解答】解:(1)原式=•=•=•=;21.【解答】解:原式=﹣4a3÷(﹣4a2)+12a3b÷(﹣4a2)﹣7a3b2÷(﹣4a2)=a﹣3ab+ab2.22.【解答】解:原式=(x+2y+x﹣2y)(x+2y﹣x+2y)=2x•4y=8xy.23.【解答】方程整理得:(8x﹣)3=8,开立方得:8x﹣=2,解得:x=.四、解答题24.【解答】解:原式=(a2﹣4ab+4b2+a2﹣4b2﹣4a2+2ab)÷2a=(﹣2a2﹣2ab)÷2a=﹣a﹣b,当a=2,b=时,原式=﹣2﹣=.25.【解答】证明:∵AD∥BC,∴∠A=∠C,∵AD⊥DF,BC⊥BE,∴∠D=∠B=90°,在△ADF和△CBE中,,∴△ADF≌△CBE(AAS),∴AE=FC.26.【解答】解:(1)按原计划完成总任务的时,已抢修道路3600×=1200米,故答案为:1200米;(2)设原计划每小时抢修道路x米,根据题意得:,解得:x=280,经检验:x=280是原方程的解.答:原计划每小时抢修道路280米.27.【解答】解:(1)A=(x2+ax+5)×4x2﹣4x4=4x4+4ax3+20x2﹣4x4=4ax3+20x2;(2)A﹣6x3=4ax3+20x2﹣6x3=(4a﹣6)x3+20x2.∵A﹣6x3的结果中不含有x3项,∴4a﹣6=0.∴a=.当a=时,4a2﹣4a+1=4×﹣4×+1=4.28.【解答】解:(1)①见图1所示.②证明:∵CD⊥EF,∴∠DCF=90°,∵∠ACB=90°,∴∠ACB=∠DCF,∴∠ACD=∠BCF∵BC=AC,CD=CF,∴△ACD≌△BCF,∴AD=BF,∠BAC=∠FBC,∴∠ABF=∠ABC+∠FBC=∠ABC+∠BAC=90°,即BF⊥AD.故答案为:垂直、相等.(2)①见图2所示.②成立.理由如下:证明:∵CD⊥EF,∴∠DCF=90°,∵∠ACB=90°,∴∠DCF+∠BCD=∠ACB+∠BCD,即∠ACD=∠BCF,∵BC=AC,CD=CF,∴△ACD≌△BCF,∴AD=BF,∠BAC=∠FBC,∴∠ABF=∠ABC+∠FBC=∠ABC+∠BAC=90°,即BF⊥A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已知△ABC 中,AB =6,BC =4,那么边AC 的长可能是下列哪个值()A .11B .5C .2D .1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A .B .C .D .3.如图,已知ABC EFG ∆≅∆,则∠α等于()A .72°B .60°C .58°D .50°4.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 .梯形B .长方形C .直角三角形D .平行四边形5.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B .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C .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三角形全等7.如图,若ABE ACF V V ≌,且AB =8,AE =3,则EC 的长为()A .2B .3C .5D .2.58.如图,ABC DEF ≅ ,DF 和AC ,EF 和BC 为对应边,若A 123∠=︒,F 39∠= ,则DEF ∠等于()A .18°B .20°C .39°D .123°9.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BC ,AD ,AE 的中点,且S △ABC =12cm 2,则阴影部分面积S =()cm 2.A .1B .2C .3D .410.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和△CBN 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N=BM;②CE=CF;③△CEF 是等边三角形;④∠ECF=60°∘.其中正确的是()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1.如图,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形中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A .B .C .D .二、填空题1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13.一木工师傅现有两根木条,木条的长分别为40cm 和30cm ,他要选择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设第三根木条长为x cm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4.如图,Rt ABC ∆和Rt EDF ∆中,//BC DF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使Rt ABC ∆和Rt EDF ∆全等.15.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 的4个外角,若1234310∠+∠+∠+∠=︒,则B Ð的度数为_________.16.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边BC 、AD 、CE 上的中点,且S △ABC =4,则S △BFF =_____.1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BC 长为4,面积是18,腰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C ,周长的最小AB边于E,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G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CDG值为______.三、解答题+++-----.18.已知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化简:a b c b c a c a b19.如图,两个三角形成轴对称,画出对称轴.20.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中,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2)以AC为边作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则可作出个三角形与∆ABC全等;(3)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B+PC的长最短.21.如图,D、C、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B=DE,AC⊥BD,EF⊥BD,垂足分别为点C、点F,CD=BF.求证:AB∥DE.22.已知:如图,已知点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B =CD ,AE ⊥BC ,DF ⊥BC ,E ,F 是垂足,CE =BF ,求证:AB //CD .23.如图,在△ABC 中,AC =BC ,直线l 经过顶点C ,过A ,B 两点分别作l 的垂线AE ,BF ,E ,F 为垂足.AE =CF ,求证:∠ACB =90°.24.如图,△ABC 中,AB =AC ,∠BAC +∠BDC=180°.(1)求证:AD 为∠BDC 的平分线;(2)若∠DAE=12∠BAC ,且点E 在BD 上,直接写出BE 、DE 、DC 三条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_______.2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是边AC上一定点,点D是直线BC上一动点,以DE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DEF,连接CF.(问题解决)(1)如图1,若点D在边BC上,求证:CE+CF=CD;(类比探究)(2)如图2,若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请探究线段CE,CF与CD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B【详解】试题分析: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6﹣4<AC<6+4,即2<AC<10,符合条件的只有5,故选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2.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过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为三角形的高,观察各选项直接选择答案即可.解答:解:根据三角形高线的定义,只有A 选项符合.故选A .3.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ABC EFG ∆≅∆,∴∠ACB =∠EGF ,故72ACB α∠=∠=︒.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特别要注意“对应”两字.4.C【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进行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直角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都不具有稳定性.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性质之一,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掌握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是快速解题的关键.5.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A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B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C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D 、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正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即可判断①;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即可判断②;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即可判断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断④,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A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故本选项命题错误,不符合题意;B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故本选项命题错误,不符合题意;C 、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本选项命题正确,符合题意;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命题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真假命题、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中线的性质、高的定义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C【分析】由ABE ACF V V ≌可得,AB AC =从而利用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8ABE ACF AB = ≌,8,AB AC ∴==3,AE = 83 5.CE AC AE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线段的和差,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 ,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ABC DEF ≅ ,∴∠D=∠A=123°,又F 39∠= ,∴DEF ∠=180°-∠D-∠F=180°-123°-39°=18°,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9.C【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由点D 为BC 的中点得到S △ABD =S △ADC =12S △ABC =6,同理得到S △EBD =S △EDC =12S △ABD =3,则S △BEC =6,然后再由点F 为EC 的中点得到S △BEF =12S △BEC =3.【详解】解:∵点D 为BC 的中点,∴S △ABD =S △ADC =12S △ABC =6,∵点E 为AD 的中点,∴S △EBD =S △EDC =12S △ABD =3,∴S △EBC =S △EBD +S △EDC =6,∵点F 为EC 的中点,∴S △BEF =12S △BEC =3,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cm 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有关的面积计算问题.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等底同高的三角形,因此分得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求解有关的面积问题.10.D【分析】由等边三角形可得其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进而可由SAS 得到△CAN ≌△CMB ,再由△CAN ≌△CMB 可得∠CAN=∠CMB ,进而得出∠MCF=∠ACE ,由ASA 得出△CAE ≌△CMF ,即CE=CF ,又ECF=60°,所以△CEF 为等边三角形结论得以验证.【详解】解:(1)∵△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AC=MC ,BC=NC ,∠ACM=60°=∠NCB=60°,∴∠ACM+∠MCN=∠NCB+∠MCN,即∠ACN=∠MCB在△CAN 和△MCB 中,AC MC ACN MCB NC BC =⎧⎪∠=∠⎨⎪=⎩,∴△CAN ≌△CMB (SAS ),∴AN=BM ,①正确;∵△CAN ≌△CMB ,∴∠CAN=∠CMB ,又∵∠ECF=180°-∠ACM-∠NCB=180°-60°-60°=60°,∴∠ECF=∠ACE ,在△CAE 和△CMF 中,CAE CMF CA CM ACE ECF ∠=∠⎧⎪=⎨⎪∠=∠⎩,∴△CAE ≌△CMF (ASA ),∴CE=CF ,∴△CEF 为等腰三角形,又∵∠ECF=60°,∴△CEF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②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HL,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1.B【分析】根据网格的特点求出三角形的三边,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详解】已知给出的三角形的各边AB、CB、AC、2、只有选项B的各边为1B.【点晴】此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直角【分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直接利用按比例分配求得最大的角,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即可判断.【详解】解:3 18090123︒︒⨯=++因为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0°,所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方法.13.10cm<x<70cm【解析】试题分析: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则x的取值范围为:10cm x70cm<<.14.AB ED=,答案不唯一【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以是AB=ED或BC=DF或AC=EF或AE=CF等,只要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详解】∵Rt ABC∆和Rt EDF∆中,∴90BAC DEF ∠=∠=︒,∵//BC DF ,∴DFE BCA ∠=∠,∴添加AB ED =,在Rt ABC ∆和Rt EDF ∆中DFE BCA DEF BAC AB ED ∠=∠⎧⎪∠=∠⎨⎪=⎩,∴()Rt Rt AAS ABC EDF ∆∆≌,故答案为:AB ED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HL 等.15.130°【分析】根据多边形外角是360︒可求得B Ð的外角,即可得到结果.【详解】由题可得B Ð的外角=()1234360-=360-310=50︒︒︒∠+∠+∠+∠︒,∴=180-50=130B ∠︒︒︒.故答案为1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定理,准确理解外角和及邻补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1【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可得S △ABE =S △DBE =S △DCE =S △AEC =14S △ABC ,进而可根据()()12BEC DBE DCE ABD ADC S S S S S =+=+ 求出BEC S ,再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S △ABE =S △DBE =S △DCE =S △AEC =14S △ABC ,∴()()11222BEC DBE DCE ABD ADC ABC S S S S S S ==+=+= ,∵F 是边CE 的中点,∴211122BEF BEC S S ==⨯=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线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11【分析】连接AD ,AG ,由于△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故AD ⊥BC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 的长,再根据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A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点C ,GA=GC ,推出GC+DG=GA+DG≥AD ,故AD 的长为BG+GD 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AD ,AG .∵△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AD ⊥BC ,∴S △ABC =12BC•AD=12×4×AD=18,解得AD=9,∵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点A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点C ,GA=GC ,∴GC+DG=GA+DG≥AD ,∴AD 的长为CG+GD 的最小值,∴△CDM 的周长最短=(CG+GD )+CD=AD+12BC=9+12×4=9+2=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a+c-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a+b>c,a+c>b,再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解:∵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a+b>c,a+c>b,+-+-+--+∴原式=(a b)c b(c a)c(a b)=a+b-c-b+c+a+c-a-b=a+c-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见解析.【分析】连接一对对应点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连接一对对应点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出答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性质,根据要求找出对应点再画图形.20.(1)见解析;(2)3;(3)见解析【分析】(1)分别作各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找出图形即可;(3)连接B′C 交直线l 于点P ,则P 点即为所求.【详解】(1)如图,△AB 'C '即为所求;(2)如图,△AB 1C ,△AB 2C ,△AB 3C 即为所求,故填:3;(3)如图,P 点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见详解.【分析】利用“HL”定理可证明ABC EDF ≅ ,由全等可得B D ∠=∠易证AB ∥DE .【详解】解: AC ⊥BD ,EF ⊥BD90,90ACB EFD ︒︒∴∠=∠= CD =BFCD CF BF CF∴+=+BC DF∴=在Rt ABC 和Rt EDF 中{BC DF AB DE==Rt ABC Rt EDF∴≅ B D∴∠=∠AB DE∴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HL”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见解析【分析】由AE ⊥BC ,DF ⊥BC ,得出∠AEB=∠DFC=90°,再由CE=BF ,AB=DC 得Rt △AEB ≌Rt △DFC ,即可得∠B=∠C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E ⊥BC ,DF ⊥BC ,∴∠AEB=∠DFC=90°.∵BF=CE ,∴BF-EF=CE-EF ,即BE=CF ,在Rt △AEB 和Rt △DFC 中,BE CF AB DC =⎧⎨=⎩,∴Rt △AEB ≌Rt △DFC (HL ),∴∠B=∠C ,∴AB ∥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易得Rt △ACE ≌Rt △CBF ,则有∠EAC =∠BCF ,然后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及领补角可求证.【详解】证明:如图,在Rt △ACE 和Rt △CBF 中,AC BC AE CF =⎧⎨=⎩,∴Rt △ACE ≌Rt △CBF (HL ),∴∠EAC =∠BCF ,∵∠EAC+∠ACE =90°,∴∠ACE+∠BCF =90°,∴∠ACB =180°﹣90°=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DE=B E+DC.【分析】(1)过A 作AG ⊥BD 于G ,AF ⊥DC 于F ,先证明∠BAG=∠CAF ,然后证明△BAG ≌△CAF 得到AG=AF ,最后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过A 作∠CAH=∠BAE ,证明△EAD ≌△HAD ,得到AE=AH ,再证明△EAB ≌△HAC 中,即可得出BE 、DE 、DC 三条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详解】证明:(1)如图1,过A 作AG ⊥BD 于G ,AF ⊥DC 于F ,∵AG ⊥BD ,AF ⊥DC ,∴∠AGD=∠F=90°,∴∠GAF+∠BDC=180°,∵∠BAC+∠BDC=180°,∴∠GAF=∠BAC ,∴∠GAF-∠GAC=∠BAC-∠GAC ,∴∠BAG=∠CAF ,在△BAG 和△CAF 中90AGB F BAG CAF AB AC⎧∠=∠=⎪∠=∠⎨⎪=⎩∴△BAG ≌△CAF (AAS ),∴AG=AF ,∴∠BDA=∠CDA ,(2)BE 、DE 、DC 三条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DE=B E+DC ,理由如下:如图2,过A 作∠CAH=∠BAE 交DC 的延长线于H,∵∠DAE=12∠BAC ,∴∠DAE=∠BAE+∠CAD ,∵∠CAH=∠BAE ,∴∠DAE=∠CAH+∠CAD=∠DAH ,在△EAD 和△HAD 中EAD HADAD AD ADE ADH∠=∠⎧⎪=⎨⎪∠=∠⎩,∴△EAD ≌△HAD (ASA ),∴DE=DH ,AE=AH ,在△EAB 和△HAC 中BAE CAH AE AH ⎪∠=∠⎨⎪=⎩,∴△EAB ≌△HAC (SAS ),∴BE=CH ,∴DE=DH=DC+CH=DC+BE ,∴DE=DC+BE.故答案是:DE=DC+BE.【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线段和差的证明,掌握截长法和补短法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25.(1)见解析;(2)FC =CD+CE ,见解析【分析】(1)在CD 上截取CH =CE ,易证△CEH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EH =EC =CH ,证明△DEH ≌△FEC (SAS ),得出DH =CF ,即可得出结论;(2)过D 作DG ∥AB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G ,由平行线的性质易证∠GDC =∠DGC =60°,得出△GCD 为等边三角形,则DG =CD =CG ,证明△EGD ≌△FCD (SAS ),得出EG =FC ,即可得出FC =CD+CE .【详解】(1)证明:在CD 上截取CH =CE ,如图1所示:∵△ABC 是等边三角形,∴∠ECH =60°,∴△CEH 是等边三角形,∴EH =EC =CH ,∠CEH =60°,∵△DEF 是等边三角形,∴DE =FE ,∠DEF =60°,∴∠DEH+∠HEF =∠FEC+∠HEF =60°,∴∠DEH =∠FEC ,在△DEH 和△FEC 中,DEH FEC EH EC⎪∠=∠⎨⎪=⎩,∴△DEH ≌△FEC (SAS ),∴DH =CF ,∴CD =CH+DH =CE+CF ,∴CE+CF =CD ;(2)解:线段CE ,CF 与CD 之间的等量关系是FC =CD+CE ;理由如下:∵△ABC 是等边三角形,∴∠A =∠B =60°,过D 作DG ∥AB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G ,如图2所示:∵GD ∥AB ,∴∠GDC =∠B =60°,∠DGC =∠A =60°,∴∠GDC =∠DGC =60°,∴△GCD 为等边三角形,∴DG =CD =CG ,∠GDC =60°,∵△EDF 为等边三角形,∴ED =DF ,∠EDF =∠GDC =60°,∴∠EDG =∠FDC ,在△EGD 和△FCD 中,ED DFEDG FDC DG CD=⎧⎪∠=∠⎨⎪=⎩,∴△EGD ≌△FCD (SAS ),∴EG =FC ,∴FC =EG =CG+CE =CD+CE .21【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作辅助线构建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024年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4B. 6C. 7D. 92.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正方形B. 矩形C. 梯形D. 圆3.下列哪个不等式成立?A. 3x < 5B. 2x > 8C. 4x = 12D. 5x ≤ 154.下列哪个数是平方数?A. 3B. 4C. 5D. 65.下列哪个函数是一次函数?A. y = 2x + 3B. y = x^2C. y = 3x^3D. y = 4x + 5x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两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是腰长的一半。

()3.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等于边长的根号2倍。

()4.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的平方根的平方。

()5.两个相邻的整数一定互质。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边长是______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厘米、3厘米、4厘米,它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0厘米,腰长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4.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两倍,它们的差是______。

5.一个一次函数的斜率是2,它经过点(1,3),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简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简述一次函数的定义。

3.简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4.简述平方根的定义。

5.简述圆的性质。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8厘米,腰长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3.一个一次函数的斜率是3,它经过点(2,5),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4.一个数的立方是64,求这个数。

5.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分析正方形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3套】试题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3套】试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满分24 分)1.下面4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3+a3=a6B.(ab)3=a3b3C.a6÷a5=1 D.2(a﹣1)=2a﹣1【分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和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法则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解:A、a3+a3=2a3,故此选项错误;(ab)3=a3b3,正确;C、B、a6÷a5=a,故此选项错误;D、2(a﹣1)=2a﹣2,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以及积的乘方运算和同底数幂的乘除,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3.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20°B.30°C.35°D.40°【分析】本题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找清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即可.解:∵△ACB≌△A′CB′,∴∠ACB=∠A′CB′,即∠ACA′+∠A′CB=∠B′CB+∠A′CB,∴∠ACA′=∠B′CB,又∠B′CB=30°∴∠ACA′=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4.如图,△ABC 中,DE 是A C 的垂直平分线,AD=5,AE=4,则△ADC 的周长是()A.9 B.13 C.14 D.18【分析】由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CD=5,AC=2AE=2×4=8,继而求得△ADC 的周长.解:∵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D=CD=5,AC=2AE=2×4=8,∴△ADC 的周长是:AD+CD+AC=18.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5.下列条件能判定△ABC≌△DEF 的一组是()A.∠A=∠D,∠C=∠F,AC=DFB.AB=DE,BC=EF,∠A=∠D C.∠A=∠D,∠B=∠E,∠C=∠FD.AB=DE,△ABC 的周长等于△DEF 的周长【分析】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结合选项逐一检验.解:A、∠A=∠D,∠C=∠F,AC=DF 符合ASA,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选项正确;B、A B=DE,BC=EF,∠A=∠D 是SSA,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选项错误;C、∠A=∠D,∠B=∠E,∠C=∠F 是AAA,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选项错误;D、AB=DE,△ABC 的周长等于△DEF 的周长,三边不可能相等,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 定理,但AAA、SSA,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6.如图,在△ABC 中,AB=AC,D 为BC 中点,∠BAD=35°,则∠C 的度数为()A.35°B.45°C.55°D.60°【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知∠BAC=70°,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AB=AC,D 为BC 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B=∠C,∵∠BAD=35°,∴∠BAC=2∠BAD=70°,∴∠C=(180°﹣70°)=5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 中,∠C=90°,BD 平分∠ABC,交AC 于点D,AC=10cm,AD:CD=5:4,则点D到A B 的距离为()cm.A.5 B.4 C.D.【分析】过点D 作DE⊥AB 于E,求出CD,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解答.解:如图,过点 D 作DE⊥AB 于E,∵AC=10cm,AD:CD=5:4,∴CD=10× =cm,∵∠C=90°,BD 平分∠ABC,∴DE=CD=cm,即点 D 到AB 的距离为cm.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PAB 中,PA=PB,M,N,K 分别是PA,PB,AB 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 的度数为()A.44°B.66°C.88°D.92°【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证明△AMK≌△BKN,得到∠AMK=∠BKN,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A=∠MKN=44°,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P A=PB,∴∠A=∠B,在△AMK 和△BKN 中,,∴△AMK≌△BKN,∴∠AMK=∠BKN,∵∠MKB=∠MKN+∠NKB=∠A+∠AMK,∴∠A=∠MKN=44°,∴∠P=180°﹣∠A﹣∠B=9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等边对等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9.已知点P(﹣3,2),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3,﹣2 ).【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解答.解: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规律可知,点P(﹣3,2)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3,﹣2)【点评】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规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0.如图,在△ABC 中,BC=5cm,BP、CP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P D∥AB,PE∥AC,则△PDE 的周长是 5 cm.【分析】分别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求得△DBP 和△ECP 为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D=PD,CE=PE,那么△PDE 的周长就转化为BC 边的长,即为5cm.解:∵BP、CP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ABP=∠PBD,∠ACP=∠PCE,∵PD∥AB,PE∥AC,∴∠ABP=∠BPD,∠ACP=∠CPE,∴∠PBD=∠BPD,∠PCE=∠CPE,∴BD=PD,CE=PE,∴△PDE 的周长=PD+DE+PE=BD+DE+EC=BC=5cm.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本题的关键是将△PDE 的周长就转化为BC 边的长.11.已知(2x2﹣4x+1)(x+b)的结果中不含x2项,则b= 2 .【分析】原式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合并后令x2 项系数为0,即可求出b 的值.(x+b)解:(2x2﹣4x+1)=2x3+2bx2﹣4x2﹣4bx+x+b=2x3+(2b﹣4)x2+(1﹣4b)x+b,(x+b)的结果中不含x2项,∵(2x2﹣4x+1)∴2b﹣4=0,解得:b=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理解多项式中不含x2 的项即x 的二次项的系数为0 是解题的关键.12.与单项式﹣3a2b 的积是6a3b2﹣3a2b2+9a2b 的多项式是﹣2ab+b﹣3 .【分析】根据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进而求出即可.解:∵与单项式﹣3a2b 的积是6a3b2﹣3a2b2+9a2b,∴6a3b2﹣3a2b2+9a2b÷(﹣3a2b)=﹣2ab+b﹣3.故答案为:﹣2ab+b﹣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正确把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3..如图,AB =A C ,AD 是∠EAC 的平分线,若∠ B =72 °,则∠DAC =72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DAE=∠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C=∠DAE 解答即可.解:∵AD∥BC,∴∠DAE=∠B=72°,∵AD 是∠EAC 的平分线,∴∠DAC=∠DAE=72°.故答案为:7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 中,AD⊥BC,BE⊥AC,垂足分别为点D,E,AD 与BE相交于点F,若B F=AC,则∠ABC=45°.【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先证△ADC≌△BDF,可得BD=AD,进而得出∠ABC=∠BAD=45 °.解:∵AD⊥BC 于D,BE⊥AC 于E,∴∠EAF+∠AFE=90°,∠DBF+∠BFD=90°,又(对顶角相等)∵∠BFD=∠AFE,∴∠EAF=∠DBF,在Rt△ADC 和Rt△BDF 中,,,∴△ADC≌△BDF(AAS)∴BD=AD,又∵AD⊥BC,∴∠ABC=∠BAD=45°.故答案为:45°.【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寻求所需的条件.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2),B(5,5),C(5,2),存在点E,使△ACE 和△ACB 全等,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E 点的坐标(1,5)或(1,﹣1)或(5,﹣1).【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根据点A、B、C 的坐标和全等三角形性质求出即可.解:如图所示:有 3 个点,当 E 在E、F、N 处时,△ACE 和△ACB 全等,(5,﹣1)点E 的坐标是:(1,5),,故答案为:,(1,﹣1).(1,5)或(1,﹣1)或(5,﹣1)【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坐标与图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题目比较好,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16.如图,在△ABC 中,∠A=36°,AB=AC,BD 是∠ABC 的角分线,若在边AB 上截取B E=BC,连接D E,则图中共有 5 个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出图中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解:∵AB=AC,∴△ABC 是等腰三角形;∵AB=AC,∠A=36°,∴∠ABC=∠C=72°,∵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D=∠DBC=∠ABC=36°,∴∠A=∠ABD=36°,∴BD=AD,∴△ABD 是等腰三角形;在△BCD 中,∵∠BDC=180°﹣∠DBC﹣∠C=180°﹣36°﹣72°=72°,∴∠C=∠BDC=72°,∴BD=BC,∴△BCD 是等腰三角形;∵BE=BC,∴BD=BE,∴△BDE 是等腰三角形;∴∠BED=(180°﹣36°)÷2=72°,∴∠ADE=∠BED﹣∠A=72°﹣36°=36°,∴∠A=∠ADE,∴DE=AE,∴△ADE 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5个.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等,解题时要找出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要遗漏.三、解答题17.因式分解:(2x+1)2﹣(x+3)2﹣(x﹣1)2+1.【分析】首先利用平方差公式重新分组,进而利用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得出即可.解:(2x+1)2﹣(x+3)2﹣(x﹣1)2+1=[(2x+1)+(x+3)][(2x+1)﹣(x+3)]﹣[(x﹣1)+1][(x﹣1)﹣1] (x﹣2)﹣x(x﹣2)=(3x+4)(2x+4)=(x﹣2)=2(x﹣2).(x+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应用,熟练应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18.已知:如图,C 为BE 上一点,点A,D 分别在BE 两侧,AB∥ED,AB=CE,BC=ED,求证:AC=CD.【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证得△ABC≌△CED,则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AC=CD.证明:如图,∵AB∥ED,∴∠ABC=∠CED.∵在△ABC 与△CED 中,,,∴△ABC≌△CED(SAS)∴AC=C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全等来解决有关线段相等的证明19.先化简,再求值:(a2b﹣2ab2﹣b3)÷b﹣(a+b)(a﹣b),其中a=,b=﹣1.【分析】先算乘法和除法,再合并同类项,最后代入求出即可;解:(a2b﹣2ab2﹣b3)÷b﹣(a+b)(a﹣b),=a2﹣2ab﹣b2﹣a2+b2,=﹣2ab,当a=,b=﹣1 时,原式=﹣2××(﹣1)=1;【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和求值的应用,能正确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是解此题的关键.20.如图,A 和B 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 到B 的路径AMNB 最短?在下图中画出路径,不写画法但要说明理由.(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分析】虽然A、B 两点在河两侧,但连接AB 的线段不垂直于河岸.关键在于使AM+BN 最短,但AM 与BN 未连起来,要用线段公理就要想办法使M 与N 重合起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以实现这一目的.解:如图,作BB'垂直于河岸GH,使BB′等于河宽,连接AB′,与河岸EF 相交于M,作MN⊥GH,则MN∥BB′且MN=BB′,于是MNBB′为平行四边形,故NB=MB′.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最短,即AM+BN 最短.故桥建立在MN 处符合题意.【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要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许多实际问题没这么简单,需要我们将一些线段进行转化,即用与它相等的线段替代,从而转化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目前,往往利用对称性、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转化,以后还会学习一些线段转化的方法.21.如图,在△ABC 中,∠ABC=50°,∠ACB=80°,延长CB 至D,使DB=BA,延长BC 至E,使CE=CA,连接AD 和AE,求∠D,∠DAE 的度数.【分析】由题意知,△ABD 和△ACE 均为等腰三角形,可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C 的度数,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求得∠D 与∠E 的度数,即可求得∠DAE 的度数.,解:∵∠ABC=50°,∠ACB=80°(已知)∴∠BAC=180°﹣∠ABC﹣∠ACB=180°﹣50°﹣80°=5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DB=BA(已知),∴∠D=∠DAB=∠ABC=25°(等边对等角),∵CE=CA(已知),∴∠E=∠CAE=∠ACB=40°(等边对等角)∴∠DAE=∠DAB+∠BAC+∠CAE=25°+50°+40°=11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对等角、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得到角之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观察下列各式:12+32﹣42=﹣2×1×3;①22+42﹣62=﹣2×2×4;②32+52﹣82=﹣2×3×5;③…(1)按照上面的规律,请你猜想第n 个等式是n2+(n+2)2﹣(2n+2)2=﹣2n(n+2);(2)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证明你的猜想.【分析】(1)两个数的平方和,减去两个数和的平方,结果是这两个数积的 2 倍的相反数,由此规律得出第n 个等式;(2)利用整式的乘法计算整理证明即可.(1)解:∵12+32﹣42=﹣2×1×3;22+42﹣62=﹣2×2×4;32+52﹣82=﹣2×3×5;…∴第n 个等式是n2+(n+2)2﹣(2n+2)2=﹣2n(n+2);(2)证明:∵左边=n2+n2+4n+4﹣4n2﹣8n﹣4=﹣2n2﹣4n,右边=﹣2n2﹣4n,左边=右边,∴n2+(n+2)2﹣(2n+2)2=﹣2n(n+2).【点评】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联系,得出运算规律,利用运算规律解决问题.23.阅读下面材料: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正整数,称为勾股数.例如:32+42=52,3、4、5 是一组勾股数.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m 表示大于 1 的整数,a=2m,b=m2﹣1,c=m2+1,那么a,b,c 为勾股数,你认为正确吗?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利用这个结论得出一组勾股数.【分析】欲判断是否为勾股数,必须根据勾股数是正整数,同时还需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解:正确.理由:∵m 表示大于 1 的整数,∴a,b,c 都是正整数,且 c 是最大边,∵(2m)2+(m2﹣1)2=(m2+1)2,∴a2+b2=c2,即a、b、c 为勾股数.当m=2 时,可得一组勾股数3,4,5.【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数.解答此题要用到勾股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ABC 的三边满足a2+b2=c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24.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并证明)【分析】先根据条件,利用“SSS”证明△ABD≌△A1B1D1,从而可得∠B=∠B1,再根据“SAS”判断△ABC≌△A1B1C1.已知:△ABC,△A1B1C1 中,AB=A1B1,BC=B1C1,AD,A1D1 分别为BC,B1C1 边上的中线,AD=A1D1,求证:△ABC≌△A1B1C1.证明:∵AD,A1D1 分别为BC,B1C1 边上的中线,∴BD=BC,B1D1=B1C1,又∵BC=B1C1,∴BD=B1D1,在△ABD 和△A1B1D1 中,,∴△ABD≌△A1B1D1(SSS),∴∠B=∠B1,∵在△ABC 与△A1B1C1 中,,∴△ABC≌△A1B1C1(SAS).【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5.如图,分别以△ABC 的边AB,A C 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A CE,线段BE 与CD 相交于点O,连接OA.(1)求证:BE=DC;(2)求∠BOD 的度数;(3)求证:OA 平分∠DOE.(4)猜想线段OA、OB、O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B=AD,AE=AC,∠BAD=∠BDA=∠DBA=∠CAE=60°,求出∠BAE=∠DAC.根据SAS 证△ABE≌△ADC 即可.(2)根据全等求出∠ADC=∠ABE,在△DOB 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ADB=∠DBA=60°即可求出答案.(3)过点A 分别作AM⊥BE,AN⊥DC,垂足为点M,N.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N=AM,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即可.(4)结论:OD=OA+OB.在OD 上截取一点G,使得OG=OA.只要证明△DAG≌△BAO(SAS),即可解决问题;(1)证明:∵△ABD 和△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 B=AD,AE=AC,∠BAD=∠BDA=∠DBA=∠CAE=60°,∴∠BAC+∠CAE=∠BAC+∠BAD,即∠BAE=∠DAC.在△ABE 和△ADC 中∵,∴△ABE≌△ADC(SAS),∴BE=DC.(2)解:由(1)知:△ABE≌△ADC,∴∠ADC=∠ABE∴∠ADC+∠BDO=∠ABE+∠BDO=∠BDA=60°∴在△BOD 中,∠BOD=180°﹣∠BDO﹣∠DBA﹣∠ABE=180°﹣∠DBA﹣(∠ADC+∠BDO)=180°﹣60°﹣60°=60°.(3)证明:过点A 分别作AM⊥BE,AN⊥DC,垂足为点M,N.∵由(1)知:△ABE≌△ADC,=S△ADC∴S△ABE∴•BE•AM=•DC•AN∴AM=AN∴点 A 在∠DOE 的平分线上,即OA 平分∠DOE.(4)解:结论:OD=OA+OB.理由:在OD 上截取一点G,使得OG=OA.(3)可知:∠AOD=∠BOD=∠AOE=60°,由(2)∵OG=OA,∴△AOG 是等边三角形,∴AG=AO,∠GAO=60°,∵∠DAB=∠GAO=60°,∴∠DAG=∠BAO,∵AD=AB,AG=AO,,∴△DAG≌△BAO(SAS)∴DG=BO,∴OD=OG+DG=OA+OB.【点评】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最新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2.0分)1.的立方根是()A. 4B. 2C.D. 82.点P(-5,3)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B. C. D.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1,,B. ,,C. 5,4,3D. ,2,4.如图,点A(-1,2),则点B的坐标为()A.B.C.D.5.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 C. D.7.设的小数部分为b,则b(b+3)的值是()A. 1B.C. 3D. 无法确定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1,2)作直线l,若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则满足条件的直线l的条数是()A. 5B. 4C. 3D. 29.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经过点P,且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则点P的坐标可以为()A. B. C. D.10.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若点A(3,m)在直线l上,则m的值是()A. B. C. D. 711.如图,已知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原点重合,另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0,).现将该三角板向右平移使点A与点O重合,得到△OCB′,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A.B.C.D.12.如图,利用三个面积分别为5,x,y的正方形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y关于x之间的函数图象不经过()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3.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外三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B=,则CD的长为()A. B. C. D.14.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对应的解析式是①y=ax,②y=bx,③y=cx,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B.C.D.15.如图中表示一次函数y=mx+n与正比例函数y=mnx(m、n是常数,mn≠0)图象的是()A. B.C. D.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是直线y=-x上的点,过点M作MN⊥x轴,交直线y=x于点N,当MN≤8时,设点M的横坐标为m,则m的取值范围为()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17.若点A(a+1,b-2)在第二象限,则点B(-a,1-b)在第______象限.18.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3cm,底面周长为40cm,在杯内壁离底1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______.19.汽车行驶前,油箱中有油55L,已知每百千米汽车耗油10L,油箱中的余油量Q(L)与它行驶的距离s(百千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油箱中至少存油5L.则汽车最多可行驶______km.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20.计算下列各题(1)×(-1)(2)2×21.某游泳馆每年夏季推出两种游泳付费方式,方式一:先购买会员证,每张会员证100元,只限本人当年使用,凭证游泳每次再付费5元;方式二:不购买会员证,每次游泳付费9元.(1)分别写出两种方式所花费用y(元)与游泳次数x(次)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洋洋今年夏季游泳的总费用为270元,选择哪种付费方式,他游泳的次数比较多?(3)游泳多少次时,洋洋选择两种方式付费相同?(4)优优说今年夏季我最多游泳20次,他选择哪种方式更合算?并说明理由.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6.0分)22.如图是某个海岛的平面示意图,如果哨所1的坐标是(1,3),哨所2的坐标是(-2,0),请你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坐标表示出小广场、雷达、营房、码头的位置.23.已知y-4与x成正比,当x=1时,y=2(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在下列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2)当x=时,求函数y的值;(3)结合图象和函数的增减性,求当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4.嘉嘉参加机器人设计活动,需操控机器人在5×5的方格棋盘上从A点行走至B点,且每个小方格皆为正方形,主办单位规定了三条行走路径R1,R2,R3,其行经位置如图与表所示:在无法使用任何工具测量的条件下,请判断R1、R2、R3这三条路径中,最长与最短的路径分别为何?请写出你的答案,并完整说明理由.25.观察下列各式及验证过程=,验证:===;=,验证:===;=,验证:===;(1)按照上述三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______;(2)按照上述三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3)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2的自然数)表示的等式,并进行验证.26.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下面就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确定的两条直线,给出它们平行的定义:设一次函数y=k1x+b1(k1≠0)的图象为直线l1,一次函数y=k2x+b2(k2≠0)的图象为直线l2,若k1=k2,且b1≠b2,我们就称直线l1与直线l2互相平行.解答下面的问题:(1)求过点P(1,2),且与已知直线y=-2x-1平行的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设直线l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B,如果直线m:y=kx+t(t>0)与直线l平行,且交x轴于点C,求出△ABC的面积S,关于t函数关系式.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8,∴8的立方根为2,故选:B.求出后即可求出答案.本题考查立方根与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答案】C【解析】解:P(-5,3)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5,3),故选:C.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3.【答案】B【解析】解:12+()2=3,()2=3,∴12+()2()2,A能组成直角三角形;()2+()2=7,()2=5,∴()2+()2≠()2,B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32+42=25,52=25,∴32+42=52,C能组成直角三角形;1.52+22=6.25,2.52=6.25,∴1.52+22=2.52,D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B.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4.【答案】D【解析】解:如图所示:∵点A(-1,2),∴点B的坐标为:(-2,-2).故选:D.直接利用A点坐标,进而得出B点坐标.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结合坐标系分析是解题关键.5.【答案】A【解析】解:A、是最简二次公式,故本选项正确;B、=3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C、=3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D、=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选择即可.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D【解析】解:A、与不能合并,所以A选项错误;B、原式=3,所以B选项错误;C、原式==,所以C选项错误;D、原式==2,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对A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B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C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对D进行判断.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7.【答案】B【解析】解:∵3<<4,设的小数部分为b,∴b=-3,∴b(b+3)=(-3)×=10-3.故选:B.直接根据题意得出b的值,进而利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表示出b的值是解题关键.8.【答案】C【解析】解:设过点(1,2)的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2=k+b,得b=2-k,∴y=kx+2-k,当x=0时,y=2-k,当y=0时,x=,令=4,解得,k1=-2,k2=6-4,k3=6+4,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的条数是3条,故选:C.根据题意可以设出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题意即可求得k的值,从而可以解答本题.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9.【答案】C【解析】解:∵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的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k>0,A、把点(-5,3)代入y=kx-1得到:k=-<0,不符合题意;B、把点(1,-3)代入y=kx-1得到:k=-2<0,不符合题意;C、把点(2,2)代入y=kx-1得到:k=>0,符合题意;D、把点(5,-1)代入y=kx-1得到:k=0,不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判断系数k>0,则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由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负半轴,则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由此得到结论.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的性质,根据题意求得k>0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C【解析】解:将(-2,0)、(0,1)代入,得:解得:,∴y=x+1,将点A(3,m)代入,得:+1=m,即m=,故选:C.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解析式,再将点A代入求解可得.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1.【答案】C【解析】解:因为点A与点O对应,点A(-1,0),点O(0,0),所以图形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以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0+1,),即(1,),故选:C.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平移后坐标的特点,进而解答即可.此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关键是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平移后坐标的特点.12.【答案】D【解析】解:依题意得:5+x=y,此时y=x+5.所以该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y与x的关系.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正方形的关键,关键是根据图形得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满足勾股定理的形式,题目出的很好,注意掌握勾股定理的表达式.13.【答案】C【解析】解:如图,过点A作AF⊥BC于F,在Rt△ABC中,∠B=45°,∴BC=AB=2,BF=AF=AB=1,∵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AD=BC=2,在Rt△A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F==∴CD=BF+DF-BC=1+-2=-1,故选:C.先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2,BF=AF=1,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即可得出结论.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14.【答案】C【解析】解:首先根据图象经过的象限,得a>0,b>0,c<0,再根据直线越陡,|k|越大,则b>a>c.故选:C.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分析.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注意直线越陡,则|k|越大.15.【答案】C【解析】解:①当mn>0,m,n同号,同正时y=mx+n过1,2,3象限,同负时过2,3,4象限;②当mn<0时,m,n异号,则y=mx+n过1,3,4象限或1,2,4象限.故选:C.根据“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分两种情况讨论mn的符号,然后根据m、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语文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这学期的学习已近一半,接下来,小豆豆将和你一起用这份试卷来检验这半学期的收获。

就让我们充满信心,认真答题吧。

加油啊!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A.俯瞰.kàn 萧瑟.sè无稽.j.ī横亘.gènB.弥漫.mí晨曦.xī炽.热zhì雀屏.píngC.饱饫.yù消翳.yì醒豁.huî四隅.yúD.无餍.yàn 溟.濛míng 天穹.qiïng 魅.力mèi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写出正确的字来。

(2分)万马奔腾别无二至震耳欲聋千篇一律俗不可耐陈词烂调魂飞魄散惊恐万状多姿多彩提心掉胆巍峨壮丽夜以计日改改改改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2分)A、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B、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C、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

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

D、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来去匆匆。

4.下列对文意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日出》一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题目“日出”象征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力。

B、《泰山日出》一文作者徐志摩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C、《云海》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对“云海”情有独钟,主要是源于他对青春年少岁月的眷恋。

D、《天上的街市》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之情。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红光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6.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7.有关专家把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概括为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需要我帮助吗?”对这三句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2分)A、乐观的心态自信的表现爱心的体现B、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的进取精神友善的生活态度C、珍惜生活敢于超越自己和他人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D、肯定他人有协作精神有怜悯心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的境界,与平原和海上不同的。

②我独自也要自言自语,絮絮叨叨一阵,是的,早晨的说话训练是的。

③弄明白的话,我一伸手就会把这个对蜣螂来说沉重无比的粪蛋轻松拿起来,放到它的家里。

④为什么地球上拥有生命?生命为什么会在地球上孕育、和发展?A、特殊必需即使演化B、特殊必须即使衍化C、特异必需假使衍化D、特异必须假使演化9.按原文填空。

(10分)(1)东方有的是,东方有的是伟大的普照的光明……(2)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

(3)《日出》一文中引用王维和杜甫的诗句来写夕阳,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庐山瀑布》中体现出本诗具有丰富想象和奇特夸张的句子是:,。

(5)再近,,。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10.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充相应的内容。

(4分)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旨。

(20字以内)(2分)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梦想再美,仅仅从属于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追求,精致细小地囿于狭窄的内心天地里。

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用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

尽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扰和阻挠,我却喜欢它壮阔的气势,集体的荣誉感,强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奋争。

无论它成功或失败,都富有同样的人生价值。

成年人未必没有梦想,但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才能获得人生意义上的升华。

答:二.现代文阅读(38分)(一)日出(节选)(20分)刘白羽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

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

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采,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

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

飞机好像惟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

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

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

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

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

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

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

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

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进射出来的一刹那。

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

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融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

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

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

整个宇宙就像刚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

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

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

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

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

12. 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2分)13.为什么作者说“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14.第二句所写“在高山之巅”,“在大海之滨”看日出,跟下文所写从飞机上看日出有什么关系?(2分)15.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通过三层来描写的?(6分)16.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日出的象征意义。

(3分)17.从文中找出两处使用修辞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将句子摘抄下来,再进行赏析)(二)阳光的接力(14分)山的深处有一片林子,林子的深处有几间简陋的小屋。

旁边一间小屋的深处,有忧郁的她。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唯一的学校,她是这个学校唯一的老师,刚从城里来不久。

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

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

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

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

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

秀丽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秀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然神伤。

现实,像山一样压着她。

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

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独、失落。

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

信笺上有斑斑泪痕。

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回泪。

信是他写的,她说。

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

而她,也是深爱着他的。

她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

然而,她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眼睛充满渴望。

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她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

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

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那么的漫长,那阳光是那么的遥远。

①而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

她自己也承认,有几次,她都动了心。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睛,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莹莹地晃动,像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

一股暖流通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

她惊讶地朝窗外望去。

窗口,那个叫娟的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正从镜子里源源不断地走近她。

娟红着脸说:②“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

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争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着一场阳光的接力。

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如初恋一般。

③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并将改变她的一生。

凝望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凝望着她。

他们发现,老师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蓦地,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

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的上空回荡。

“同学们,上课啦!” 18.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19.“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暗示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0.“她”为什么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2分) 21.品味画线句中“阳光”的不同含义。

(3分)①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

②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③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它的灵魂。

三、文言文阅读(共21分)小石潭记(21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