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6 陋室铭 爱莲说预习案(1)(含答案)

合集下载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课内简答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无丝竹..之乱耳:④谈笑有鸿.儒:⑤有仙则名.:⑥有龙则灵.:⑦惟吾德馨: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是①斯是陋室:②当是时: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花之君子者也: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三、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9、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陋室铭》的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已身。

积累拓展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点拨:先熟读,再背诵。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节奏。

默写时,字体要工整,并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答案: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助词,的。

3.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代词,指陈元方。

5.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诗歌。

3、根据课下注解掌握“铭”的文体知识。

自学检测一:1、本文作者(),字梦得,()代文学家。

其诗风格豪健、俊朗,后人称之为“”。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诗歌《》。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押韵的,属于古代的骈体文。

《陋室铭》《爱莲说》讲学稿(含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讲学稿(含答案)

课题:《陋室铭》教学目标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特点。

2、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全文,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第一课时一、预习,读课文,掌握字词解释,作者作品,翻译二、合作交流,解决疑难三、问题前置躬身自修1、解题并了解作者①本文作者()(772-842)字梦得,()代著名诗人。

人们非常熟悉的诗句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本文选自《》。

②陋室即简陋的房子,是作者被贬和州时住的房子。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③惟吾德馨。

()④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丁()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何陋之有()第二课时一、走进文本,课文分析,重点探究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文中那句能表明。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3、作者写“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5、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中心)二、合作解疑三,概括提升1,室中环境():。

陋室不陋 2、(博学儒雅):。

3、室中生活():。

中心: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突出,表达了作者的节操和的情趣。

四,写法归纳1、(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2、反向立意(写陋室不提陋)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六、达标测试1.铭,是指(),后来成为(),它的特点是()。

2.重点实词.名:斯:惟:吾:馨:鸿:鸿儒:白丁:调:素:金经:劳:丝竹:乱:案牍:形:3.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常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

课文《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

儒家哲学家(理学思想家),其著作合编《周子全书》。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写感想的小品文。

写法灵活自由,不拘一格。

课文《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中华书局2009年版)。

3.古代铭文代表:商汤的《盘铭》、崔子玉的《座右铭》、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苏轼《三槐堂铭》等。

“说”体文言文代表:韩愈《马说》《师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袁枚《黄生借书说》等。

内容主题《陋室铭》写自己的陋室与陋室中的高雅生活,表述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也暗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

《爱莲说》通过描绘“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象征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反面来看,就流露出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浇薄世风的鄙弃。

关键字词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闻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神奇,神异)。

斯(斯,代词,这)是陋室,惟(惟,只)吾德馨(馨,能散播很远的香气,这里指美好的德行)。

苔痕上(上,名词作动词,蔓延上)阶绿,草色入(入,映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往来无白丁(白丁,没有功名的人,平民)。

可以调(调,调弄,弹奏)素琴(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阅金经(金经,佛经)。

无丝竹(丝竹,借指音乐。

丝,指弦乐器,弦乐;竹,指管乐器,管乐)之(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乱(乱,扰乱)耳,无案牍(安牍,指公文,文书)之劳(劳,劳累,使…劳累)形(形,形体,身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陋室铭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资料链接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课文详解名师点评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朗读节奏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16《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16《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16《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淤.()泥洗濯.()清涟.()隐逸.()亵.()玩鲜.()有闻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水陆草木之花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5.渔人甚异之。

之: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六、阅读训练(36分)(一)(13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 )A.谈笑有鸿儒(rú) 无案牍之劳形(dú)B.花之隐逸者也(yì) 惟吾德馨(xīng)C.可爱者甚蕃(fān) 苔痕上阶绿(tái)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xiān)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

2.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菊花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D.台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新鲜的,滋味美好的)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学问的人)4.下面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孔子云:“何陋之有?”D.无丝竹之乱耳5.填空。

(1) 《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的古代文体。

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作者的感想。

(2)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3) 《爱莲说》的作者是。

他是北宋的家。

著有《》《》等。

(4) 《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的文学家。

【综合练习】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词语:①德馨②鸿儒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A.白色的琴宝贵的书B.朴素的琴镀金的书C.经常使用的琴金黄色的经书D.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3.下列词语中能概括本文大意的一个是( )A.陋室B.德馨C.鸿儒D.何陋之有4.把“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诗歌。

3、根据课下注解掌握“铭”的文体知识。

自学检测一:1、本文作者(),字梦得,()代文学家。

其诗风格豪健、俊朗,后人称之为“”。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诗歌《》。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押韵的,属于古代的骈体文。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无丝竹..之乱耳:④谈笑有鸿.儒:⑤有仙则名.:⑥有龙则灵.:⑦惟吾德馨: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是①斯是陋室:②当是时: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花之君子者也: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三、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成心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快乐,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诗歌。

3、根据课下注解掌握“铭〞的文体知识。

自学检测一:1、本文作者〔〕,字梦得,〔〕代文学家。

其诗风格豪健、俊朗,后人称之为“〞。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诗歌? ?。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押韵的,属于古代的骈体文。

2020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 学案及答案

2020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 学案及答案

16.短文两篇陋室铭【自主学习】1、读一读,写一写(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西蜀子云亭()苔痕()2、读一读,译一译(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11)惟吾德馨()()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1)《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

题目中的“铭”是指:。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

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4、读一读,问一问学习质疑:【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5、读一读,品一品。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

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下册16《陋室铭》学案(含答案)16 《陋室铭》学案⼀.基础知识填空。

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鸿儒()6.⽩丁()7.⽆丝⽵之乱⽿()()8.调素琴()五.对⽐阅读【甲】⼭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丁。

可以调素琴,阅⾦经。

⽆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孔⼦云:“何陋之有?”【⼄】项脊轩,旧南阁⼦也。

室仅⽅丈,可容⼀⼈居。

百年⽼屋,尘泥渗(shèn)漉(lù),⾬泽下注;每移案,顾视⽆可置者。

⼜北向,不能得⽇,⽇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影反照,室始洞然。

⼜杂植兰桂⽵⽊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庭阶寂寂,⼩鸟时来啄⾷,⼈⾄不去。

三五之夜,明⽉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 解词:(1)惟吾德馨(2)⽆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4)余稍为修葺2翻译(1)孔⼦云:“何陋之有?翻译:(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翻译:3.内容上,甲⼄两⽂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以“”绘陋室幽雅,⼄⽂⽤“”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都采⽤⼿法。

4,对甲⼄两⽂作者表现出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爱莲说》学案⼀.⾛近作者:本⽂的作者是,代道州⼈,家.。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不染()3.⾹远益清()4.亭亭净植()5.濯清涟⽽不妖()()6.不可亵玩焉()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 9.宜乎众矣()三.翻译下列句⼦1.莲,花之君⼦者也。

2.⾹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按原⽂默写4、《爱莲说》⼀⽂中⽐喻君⼦志洁⾏廉,⼜有庄重的仪态,令⼈敬意不敢侮的句⼦是5、“与近朱者⾚,近墨者⿊”意思相反的⼀句是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B.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皆以美于.徐公D.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饮之而愈A.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中峨冠而多善者为东坡(《核舟记》)D.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4、下列语句,句式与“为拖工手汗所渍”相同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B.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C.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短文两篇》课时练一、文言文基础达标阅读《陋室铭》,完成1-5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4.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5.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二、课内外比较阅读(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 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8、[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三、《爱莲说》精彩课内阅读、(17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陋室铭、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9、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③、《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④、《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⑤、《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⑥、《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无丝竹..之乱耳:④谈笑有鸿.儒:⑤有仙则名.:⑥有龙则灵.:⑦惟吾德馨: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是①斯是陋室:②当是时: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花之君子者也: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六、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有仙则名.(名字)B.斯.是陋室(你)C.谈笑有鸿.儒(大)D.苔痕上.阶绿(上面)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B.可以调素.琴(白色的)C.无案牍之劳形.(身体)D.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4、选出与“可以调素琴”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投以骨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导学案和答案)

16、短文两篇——《爱莲说》【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字茂叔,()哲学家,人称()先生。

他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代表作是《》答案:1、议论性感想杂文2、周敦颐北宋濂溪理学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任务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自学检测二: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蕃.(.).淤.(.).濯.(.).涟()亵.(.).噫.()鲜.(.).不蔓.(.).2、划分课文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节奏?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世人/甚爱/牡丹”是主谓宾结构。

二、四字短句,一般按照两个字划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三、注意一些特殊词语,如出现“而、则”,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如“濯清涟/而不妖,”四、根据语意划分,意思关系密切的词语划分在一块。

如“水陆草木之花”,“草木”和“花”的关系更密切,所以划分成“水陆/草木之花”。

“自李唐来”,“李唐”关系密切,所以划分成“自/李唐来”,不会读成“自李/唐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陋室铭 爱莲说预习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陋室铭  爱莲说预习案

16 陋室铭爱莲说预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关于“铭”和“说”的文体知识。

2、反复朗读课文,用心品味优美的文字。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重点实词。

4、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标:一、课前热身:1、了解作者:《陋室铭》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爱莲说》作者是,字,代哲学家,“”是他的谥号。

2、关于“铭”和“说”的文体知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成为,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说”,古代的一种性文体,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现象抒发作者的情感,行文,篇幅。

二、打通文字关:1、结合下列加点字注音:德馨.()案牍.()蕃.()淤.泥()濯.()清涟.()亵.()玩噫.()2、声情并茂朗读课文2-3遍,读准字音,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将你的感受写在与大家分享。

三、疏通文意: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字词的意思。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惟吾德馨.鸿儒白丁调.素琴金经丝竹案牍劳形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亵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鲜.有闻宜.乎众矣四、内容探究: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2、作者笔下的陋室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并用一个词概括。

3、请再找出表现陋室铭不陋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陋室主人交往与生活的特点。

4、文末作者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陋室不陋?5、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他所“托”的“物”是什么?要“言”的“志”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本文只有80余字,但层次清晰,试划分。

《爱莲说》1、作者在文章中除了莲之外,还提到了几种花?这几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为什么这样写?2、作者“独爱莲”,文中写了“莲”的哪些“可爱”之处?比喻了怎样的人格和气节?3、莲有这样的品格,菊和牡丹的品格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写?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课堂小结:。

课文陋室铭和爱莲说预习题

课文陋室铭和爱莲说预习题

课文陋室铭和爱莲说预习题课文陋室铭和爱莲说是初中同学要学习的古文,想要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大家最好做好预习准备。

下面跟店铺一起来看看课文陋室铭和爱莲说预习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课文陋室铭和爱莲说预习题第一部分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 ):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 ):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蕃( ):多。

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18、染:沾染(污秽)。

19、濯( )清涟( )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22、亵( )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23、焉:助词。

24、隐逸: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陋室铭爱莲说预习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关于“铭”和“说”的文体知识。

2、反复朗读课文,用心品味优美的文字。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重点实词。

4、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完成目标:
一、课前热身:
1、了解作者:
《陋室铭》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爱莲说》作者是,字,代哲学家,“”是他的谥号。

2、关于“铭”和“说”的文体知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成为,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说”,古代的一种性文体,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现象抒发作者的情感,行文,篇幅。

二、打通文字关:
1、结合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案牍.()蕃.()淤.泥()濯.()清涟.()亵.()玩噫.()
2、声情并茂朗读课文2-3遍,读准字音,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将你的感受写在与大家分享。

三、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字词的意思。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惟吾德馨.
鸿儒白丁调.素琴
金经丝竹案牍
劳形蕃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
亭亭净植.亵玩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鲜.有闻宜.乎众矣
四、内容探究:
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2、作者笔下的陋室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并用一个词概括。

3、请再找出表现陋室铭不陋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陋室主人交往与生活的特点。

4、文末作者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5、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他所“托”的“物”是什么?要“言”的“志”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6、本文只有80余字,但层次清晰,试划分。

《爱莲说》
1、作者在文章中除了莲之外,还提到了几种花?这几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为什么这样写?
2、作者“独爱莲”,文中写了“莲”的哪些“可爱”之处?比喻了怎样的人格和气节?
3、莲有这样的品格,菊和牡丹的品格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