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政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
非传统安全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Z2 授管理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 掌握非传统安全、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公共政策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具有分析、判断、预测、处理大量数据以及非传统安全事务的能力。
2. 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发现能力,能够借助所学非传统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不同领域非传统安全的发生规律,分析、预测和研判可能出现的非传统安全趋势和事件。
3. 熟悉政府以及其他公共部门在处理非传统安全事件中的实际运作,能够在兼顾前瞻性、理论性、操作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向政府以及其他公共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咨询和参考。
4. 具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的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 非传统安全基本理论; 2 .信息安全;3. 粮食与食品安全; 4 .水资源安全;5. 能源、资源与环境安全;6. 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安全;7. 非传统安全预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3-5年。
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4-6年。
最长不超过8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其中,学位课要求学分≥10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9学分。
硕博连读未获硕士学位的博士生、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博士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其中,学位课要求学分≥3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9学分。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博士生,入学前已修的硕士生课程,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在第一学年入学报到后一月内可以按程序提出书面免修申请。
备注:硕博连读未获硕士学位的博士生、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博士生除修满以上学分外,还必须按照我院同年级同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24学分硕士课程的学习和考核。
五、课程设置国际一流课程。
六、本专业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造就计划[优质文档]
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30206 授予法学博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点于2000年获准设立,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大国和欧亚及亚太地区地区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比较研究等。
已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部分已结项),主要成果有:程又中教授著《苏联模式的兴衰》、程又中教授任主编的“国际合作”研究系列图书,以及研究报告等。
截止到2007年6月,已培养本专业博士生10余名,毕业的博士生主要在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二、培养目标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掌握坚实宽广的国际政治专业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国际政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使用微机,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15-18 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本专业博士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对象是硕士、本科生;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授本专业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协助主讲教师辅导与答疑,主持课堂讨论,指导社会调查,指导论文写作等,实践环节2学分。
七、科学研究本专业博士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查阅中外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判断、运用科学方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八、学位论文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可的刊物上,以华中师范大学的名义发表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本专业博士生最迟应在第四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本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选题应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探讨国际政治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学位论文应当达到《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对于博士学位论文在学术水平上的要求。
博士生专项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博士生,我校特制定本专项培养方案。
本方案旨在优化博士生培养体系,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道德品质和良好学术道德的博士生;2. 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知识面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博士生;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博士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培养原则1.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3. 学术自由,鼓励创新;4. 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
四、培养体系1. 学术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等,旨在提高博士生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2.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旨在培养博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研创新体系:包括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导师指导等,旨在提升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
五、培养措施1. 实施导师制:每位博士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等。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
3. 强化科研训练:鼓励博士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4. 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拓宽博士生学术视野。
5.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博士生勤奋学习、积极科研。
六、考核与评价1. 学术成果:博士生需在学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2.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环节,考核博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综合素质:考察博士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团队协作、心理素质等方面。
七、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指导水平;2. 优化资源配置,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培养方案有效实施。
通过本专项培养方案的实施,我校博士生培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治学理论方面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具有献身科学和关怀社会的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求学生拥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娴熟精炼的研究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与最新进展,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专业学科理论和应用方面开拓性与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政治哲学与政治转型2.地方政府与地方政治3.政体理论与宪政制度4.政治发展与政策分析5.西方政治法律思想6.中国政治法律文化7.转型社会与劳动政治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课程设置类别编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任课教师(职称)考核方式必修课公共课0000001101英语English2 120 外语学院考试0000001102马克思主义理论Theory of Marxism1 72 理论部考试基础理论课0302011101政治学经典著作研读Classics of Political Science1 40 肖滨等考试0302011102政治学方法论研究Approaches to politicalstudies1 40郭正林教授何高潮教授考试0302011103基础社会科学统计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s insocial science1 40马骏教授袁政副教授考试0302011104高级社会科学统计Advance statistics in socialscience2 40 马骏教授考试0302011105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2 40 马骏教授考试选修课专业选修课0302011201中西政治理论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ies inChinese and WesternPolitical Theories2 40 任剑涛教授考试0302011202公共政策分析专题研究Analysis of Public Policy2 40 郭巍青教授考试选修课专业选修课0302011203宪政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y inConstitutionalism2 40 肖滨教授考试0302011204选举与议会制度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fElections and RepresentativeSystems2 40 郭正林教授考试0302011205政治学前沿问题研讨班Workshop on advancedTopics in political Science2 40博导小组与外校专家考试0302011206政治法律文化Culture of Politics and Law2 40 徐忠明教授考试0302011207政治法律思想Thought of Politics and Law2 40 刘星教授考试0302011208劳动政治理论Studies in New InstitutionEconomy2 40 何高潮教授考试五、课程要求(一)、必修课:《高级社会科学统计》课只要求“地方政府与地方政治”以及“政治发展与政策分析”两个方向的学生必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关于施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关于施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0.11.28•【文号】学位[1990]030号•【施行日期】1990.1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关于施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通知(学位[1990]030号1990年11月28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下简称专业目录),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9次会议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审议批准,从即日起正式施行。
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此专业目录中各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此专业目录拟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专业目录是在原《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下简称试行草案)的基础上修改拟订的。
关于专业目录与试行草案的对照表以及学科、专业简介,将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后另发。
现将专业目录发给你们,望转发所属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说明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
同时,学位授予单位也按此目录中各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此目录拟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下简称专业目录)是在原《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下简称试行草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和长远的需要,以及科学、文化和技术发展情况,为适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经过修改拟订的。
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治学理论方面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具有献身科学和关怀社会的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求学生拥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娴熟精炼的研究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与最新进展,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专业学科理论和应用方面开拓性与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政治哲学与政治转型2.地方政府与地方政治3.政体理论与宪政制度4.政治发展与政策分析5.西方政治法律思想6.中国政治法律文化7.转型社会与劳动政治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课程设置五、课程要求(一)、必修课:《高级社会科学统计》课只要求“地方政府与地方政治”以及“政治发展与政策分析”两个方向的学生必修。
其他方向的学生则必须在第二学期多修一门专业课以替代。
如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已经修过有关的统计方法和定性方法课程,则可以申请免修,由学院研究方法教研组审批,由博士导师建议改为选修其它课程。
(二)、选修课:(1)、所有博士生至少必须修满9门课(包括2门公共课)。
(2)、博士生应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知识结构特点,积极在本院系和其他院系选修有关课程。
具体选修课程,应主动与本人的导师商量。
六、博士资格考试博士生必须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开始的第一周内参加博士资格考试。
博士资格考试包括两门专业的内容,即本人专业和自选其他一门专业的内容。
如果不能通过第一次博士资格考试,还可以在第三学期最后一周参加最后一次博士资格考试。
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即从“博士生”身份正式转为“博士候选人”身份。
七、博士论文开题答辩博士候选人必须在第四个学期的第一周参加博士论文开题答辩。
开题答辩由博士导师和论文委员会成员参与。
开题答辩提纲必须有15到20页的篇幅,包括定义研究问题、讨论现有文献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提出自己的学术质疑和研究方向、以及描述本人所要采取得研究方法等内容。
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401(公共管理学院)
13. (美)史蒂文.斯,查德.尼.公共人事行政:问题与前景[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5.
14. (美)伯曼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悖论、流程和问题(第二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究生补修一些先修课程。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学位 公共课
学位 基础课
必修
选修 必修
课程中英文名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World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 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Marxist Classics
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在 SSCI、A&HCI 收录期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2.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 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文科一级 学科权威期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3.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 一作者单位在 CSSCI 收录期刊(含扩展版)上发表 2 篇学术论文。 六、学业考核
15. Herman Aguinis. Performance Management[M]. 北 京 : 中 国 人 大 出 版 社,2008.
16. Cokin Gary.Performance Management:Integrating Strategy Execution, Methodologies, Risk, and Analytics [M].US: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1.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目前我国工程硕士和博士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培养模式单一、培养质量不高、与实际需求不够契合等问题。
因此,对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方案旨在通过试点培养,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新模式。
二、目标1.培养质量提高:通过试点培养方案,提高工程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质量,使其具备国际竞争力。
2.培养方式多样化: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3.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促进工程硕博士的跨学科合作,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三、试点内容1.建立导师队伍建立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导师在内的合理、多样化的导师队伍。
学术型导师主要负责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型导师则负责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导师队伍的建设要求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针对工程硕博士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
基础课主要包括工程基础知识、科学研究方法等;而专业课则根据不同工程领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专业知识课程。
3.强化跨学科交叉培养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机制。
比如,工程类学生可以选修理工科领域的课程,理工科学生可以选修工程类领域的课程,以深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
4.实践环节丰富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提供更多实际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拓宽视野。
四、试点地区试点地区可以选取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或者具有一定实力的高校,包括985、211高校以及部分研究型高校。
五、实施措施1.成立专门工作组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工作组,研究制定试点培养方案,并监督方案的实施情况。
2.建立评估机制设立专门的评估机制,对试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培养质量评估、培养模式评估等。
行政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绪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行政管理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成为了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水平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特制定了这份行政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国内外行政管理最新发展动态,具备扎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深化对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三、培养内容(一)学术课程培训研究生入学后,将接受一系列的学术课程培训,包括行政管理理论、行政法律、公共经济学、统计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丰富的学科交叉能力。
(二)研究课题选择与完成在学习一定学术课程后,学生将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特定课题,学生可以培养深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贡献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三)学术交流与发表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将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和国际学术会议等。
同时,学生被鼓励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上,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四、培养要求(一)课程学习学生需完成规定的学术课程,并取得一定的学分。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关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参加课程讨论、学术报告等活动,以提高学术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学术论文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并通过答辩。
学术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论文导师将对论文进行指导和评审,确保其质量与水平达到要求。
(三)学位申请学生需满足学校规定的学位申请条件,并须通过学位申请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学术成果、学术报告、学术交流等方面,保证学生在学术水平、学术能力和学术素养等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
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120401 授予管理学博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1996年设置硕士点,2005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为重点学科(专业),同年设置博士点。
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专业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博士为主体,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较合理,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能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队伍。
本学科专业牵头人张立荣教授系“湖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政府津贴享有者。
近10年来,本学科专业教师在国家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在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近2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在“地方政府治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目前承担近1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共计培养研究生400余人,其中200余人毕业,就业率高,社会反响好,前景广阔。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开展创造性科研活动的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身心健康,能够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教学及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8年。
2.博士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于每年10月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3.博士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实行学分制。
总学分要求达到18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含外语课、当代思潮课)5学分,学位专业课3学分,指定选修课6学分,任意选修课2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1.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参加次数8次以上,其中2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另外本人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容概要:本课程选择20部中外政治学名著,指导博士生自学,以拓宽和加深专业理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俞可平主编:《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学名著提要》,自编。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课前指定。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与讨论。
课程编号:10104 课程名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
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时:3
开课单位:科社研究室 任课教师:张立荣
内容概要:介绍本学科前沿问题,本课为专业方向特色课。
教学方式:自学与辅导。
课程编号:10103 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专题研究
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时:3
开课单位:科社研究室 任课教师:徐勇
内容概要:着重介绍20世纪以来西方的政治思潮及观点,本课为专业方向课。
1
塞缪尔·亨廷顿,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安东尼·奥罗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戴维·赫尔德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哈耶克,三联书店1997年版
罗纳德·H·奇尔科特,社科文献出版社1997年
格林斯坦等,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张世贤,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年版
三、 学习年限与学分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可延长1-2年。总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
四、 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博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0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任课老师 1000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54 3 1 10001 第一外国语 144 4 1、2 10101 政治学一级学科前沿问题研究 54 3 2 李会滨等 10102 中外政治学名著导读 72 4 1、2 项继权 10103 西方政治思想专题研究 54 3 3 徐 勇等 10104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 54 3 3 黄百炼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国民经济学博士
(一)科研成果要求
上半年申请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当学期的6月10日前,下半年申请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当学期的12月10日前,提交相应的学术科研成果,学术科研成果必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1.在三类及以上权威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
2.在CSSCI来源刊物发表2篇学术论文。
凡被SCI、SSCI检索摘要,被EI(核心版)全文检索及被CSCD、CPCI收录的外文期刊论文,1篇可视为在CSSCI来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水平,身心健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资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博士毕业生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科学献身精神,掌握扎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并勇于创新,胜任本专业高层次前沿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工作。
科研能力及创新培养等要求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开题报告会的组织形式和程序等全校基本性要求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为准。
无特殊情况,博士生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第五周至第四学期第十周期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参加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
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
学术训练
学位论文
按学校有关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要求执行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商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105一、培养目标1.品德要求培养品德端正、精神健康向上、有为社会、为人民贡献的良好品德,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素质要求培养具备扎实基本功、坚实理论基础与良好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民商法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掌握博大精深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在本专业领域完成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立法活动以及司法实践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民法2.商法3.亲属法4.罗马法5.破产法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1.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基础学制为3-4年。
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4年。
如果学位论文未按期完成,经本人书面申请、导师同意及学院批准,并经研究生院备案后,可以申请延期答辩和毕业,应届生可延长至5年,在职人员可延长至6年。
在依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与程序申请返校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后,方可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2.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的,以结业论。
3.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学分不得少于13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不少于17学分。
博士研究生只有在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后,才能进入论文阶段。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依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及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如下: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5学分)(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54课时2学分(2)第一外语课(含专业外语)144课时3学分第一外语为英语的博士生,其第二外语为选修课,非英语考试入学者应修英语,于第二学期开设,周8课时。
2.学位专业课(不少于4学分)(1)民商法理论与实务研究 72课时 2学分(2)民商法前沿与立法研究 72课时 2学分上述学位专业课采用指导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授课方法。
国际中文教育博士培养方案
国际中文教育博士培养方案国际中文教育博士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教育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能够进行国际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高层次人才。
2.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中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国际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研究,撰写博士论文。
3. 培养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的方式进行学习,学制一般为3-5年。
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课程学分和学术研究学分。
4. 学术研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学生需要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
5. 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参加一定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海外实习、国际中文教学项目等。
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6. 毕业论文:学生需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经过严格的学术审查和答辩,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7. 师资队伍:学校应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教师。
导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8. 国际化视野:国际中文教育博士的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学情况,掌握国际中文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9. 质量保障: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成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培养质量。
同时,学校还应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总之,国际中文教育博士的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国际政治理论和历史及相关课程的学习研究,培养品学兼优,掌握坚实的国际政治理论和历史,同时具备系统深入的专深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第二外语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科学研究的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总学分 16-17 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含二外)须修 4 门 6学分学位专业课须修 2 门 6 学分专业选修课须修 1 门 2 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须修 1 门 2-3 学分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政治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特别注明:跨专业攻博需补修三门硕士学位基础课或学位专业课)三、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1)开展理论研究,训练写作能力,在学期间要在核心期刊或权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三篇以上(与导师合作可为第二作者);(2)在学期间在本科生专业课上讲授2次,训练理论的概括,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3)在学期间要至少担任导师一个学期的研究助理,每周八个小时;(4)根据需要,带领本科生进行社会调查,训练组织能力,理论分析和概括能力;(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1)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内,要选择本专业范围内的一个理论问题,举行一次讲座,参加对象以本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为主,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自愿参加。
基本要求是:讲座的论题要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提出一定见解并能作较深入地分析和论证;表达的思维逻辑要清楚、严密。
根据准备的讲稿和听众的反应进行考核和打分。
(2)每位博士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0次前沿讲座,并且撰写书面评论。
(3)每位博士在学期间应争取参加至少一次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
四、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关于启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资格考试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确保本院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2016国政专业博士生培养分解
北京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政治学
专业名称国际政治
专业代码030206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6 年4月30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二、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三、课程设置(包括讨论班等)
Programme of Ph.D Student Courses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内容提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内容简介
六、学习安排和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九、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目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505)一、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与教育对象的特点,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分析、解决人们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学科信息处理、学术交流与较强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于最新成果;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著作和基本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科学体系和内在结构,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科学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领导科学研究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总结我党领导集体的领导经验,结合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规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领导科学的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现代领导科学理论和现代领导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等,探讨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与搞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关系,揭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当代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和教工的思想与政治方面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模式、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中国政治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中国政治专业博士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中国政治(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政治学)二、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崇高的学术理想和学术追求,立志为学术繁荣发展而奋斗。
2、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本学科领域“主流、经典、前沿”的专业主文献、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培养可以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教学研究工作,或可以胜任企事业高层管理与策划工作的高级人才。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基层政治;台湾政治;中国近现代政治史四、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3年。
五、培养方式及主要培养环节学习进度要求(一)培养方式实行导师组与导师负责制结合的培养方式(二)主要培养环节的学习进度要求课程学习时间一年,所有课程成绩考核合格后,第二学年内进行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
学科综合考试和开题报告必须在第六学期末前完成,不能按时完成者,将按《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终止学业。
(三)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自律,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严格自律,应当贯彻于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学习中踏实认真,刻苦努力,遵守课堂纪律;在课程考试中诚实认真,遵守考试纪律;在学术研究中严谨细致,不慕虚名,遵守学术规范;在论文写作和发表中不剽窃、不冒用他人研究成果,遵守学术道德,严格自律。
六、知识结构和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注意通过对本专业研究生主文献的研读学习,加强对“主流、经典、前沿”知识的把握。
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见附表)总学分不少于22学分。
公共课不少于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先修课不少于2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政治学
专业名称国际政治
专业代码030206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6 年4月30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二、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三、课程设置(包括讨论班等)
Programme of Ph.D Student Courses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内容提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内容简介
六、学习安排和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九、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目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