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国学宝典诗经《周颂·执竞》阅读 精品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国学宝典诗经《大雅·灵台》阅读 精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国学宝典诗经《大雅·灵台》阅读 精](https://img.taocdn.com/s3/m/e3b7796a767f5acfa1c7cdc3.png)
国学宝典诗经《大雅·灵台》阅读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必然要说到《大雅·灵台》这一篇诗,下面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翯々。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鼍鼓逢逢。
矇瞍奏公。
注释⑴经始开始计划营建。
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⑵攻建造。
⑶亟同急。
⑷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⑸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⑹麀ō鹿母鹿。
⑺濯濯肥壮貌。
⑻翯è翯洁白貌。
⑼灵沼池沼名。
⑽於ū叹美声。
牣è满。
⑾虡ù悬钟的木架。
业装在虡上的横板。
枞ō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
⑿贲é借为鼖,大鼓。
⒀论通伦,有次序。
⒁辟廱ìō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证》。
⒂鼍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
逢é逢鼓声。
⒃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
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
公读为颂,歌。
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译文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
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
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
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
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鉴赏《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
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
其实,《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已将《灵台》的诗旨解说得很清楚。
自然这是从当时作者的一面来说,如果从今天读者的一面来说,会同意这样的题解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
(2019新版)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十六
![(2019新版)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十六](https://img.taocdn.com/s3/m/555e58a43186bceb18e8bb0b.png)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一)经典国学再现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我是小助手及:配合。
恃:依靠,扶持。
收:收拢。
虞:预料。
我是小翻译古代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不能相互配合,大部队和小部队之间不能互相扶持,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分离不能收拢,士兵分散不能集中,军队集合起来阵型也不能整齐。
用兵作战的宗旨首要就是速度,利用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名词。
及:恃:收:虞:2.形近字组词。
恃()贱()戒()持()溅()戎()3.用兵的宗旨最主要的是什么呢?这里还隐藏着一个成语,你能写出来吗?4.你还能写出几个有关用兵的成语吗?弘扬传统文化兵贵神速曹操打败了占据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投奔了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
蹋顿收编了他们的势力,就乘机侵犯汉朝边境,破坏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曹操就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但有些官员担心曹操远征之后,在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谋士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敢于侵犯边界,就是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我们鞭长莫及。
如果我们进行突然袭击,乌丸必然不会防备,我们一定能消灭他们。
如果现在不出兵,延误了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加上乌丸的各族,蹋顿羽翼丰满之后,就会野心更大,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保了。
而刘表只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因此他并不会重用刘备,而刘备也就不肯多为刘表出力。
因此你只管放心去讨伐乌丸,后方不会有事情的。
”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于是率军出征。
到达易县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
我们远征出战,军用物资很多,速度就会很慢,这样,乌丸人就能够提早知道我们的情况,可以早做准备,以逸待劳,对我们很不利。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国学宝典诗经《大雅·常武》阅读 精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国学宝典诗经《大雅·常武》阅读 精](https://img.taocdn.com/s3/m/91835d44ddccda38376bafc0.png)
国学宝典诗经:《大雅·常武》阅读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
下面就和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整我六师,以修我戎。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
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
王舒保作,匪绍匪游。
徐方绎骚,震惊徐方。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
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铺敦淮濆,仍执丑虏。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
如江如汉,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绵绵翼翼。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来庭。
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译文多么威严多严明,王对卿士下命令。
太祖庙堂召南仲,太师皇父在其中速速整顿我六军,备战习武任务重。
布防警戒切莫松,救助南方惩元凶。
王诏尹氏传下令,告谕程伯休父依令行,士卒左右列成队,告诫全军申军令。
沿那淮岸急行军,巡视徐国察隐情。
诛其祸首安人民,三司就职工作勤。
多么威严多伟大,神圣天子亲出征,从容镇定向前进。
不快不慢按兵法,徐方慌张乱阵营。
王师神威震徐方,雷霆万钧压头顶,徐方骚动大震惊。
周王奋威用武力,如天动怒雷声起。
前锋部队如猛虎,虎怒吼声震大地。
大军屯聚淮水边,擒获顽敌向前逼。
切断淮水沿岸路,王师驻此扫顽敌。
王师强大兵马众,迅捷如鸟掠长空,势如江汉水汹涌。
如山之基难动摇,如川之流滚滔滔。
军营绵绵排列齐,战无不胜难知底,大力征讨定淮夷。
王的谋略无不中,徐国投降来归从。
徐国臣服成一统,胜利应是天子功。
四方叛逆已平定,徐国入觐来王庭。
徐国改邪已归正,王命班师返京城。
注释1赫赫威严的样子。
明明明智的样子。
2卿士周朝廷执政大臣。
3南仲人名,宣王主事大臣。
大祖指太祖庙。
4大师职掌军政的大臣。
皇父人名,周宣王太师。
5整治。
六师六军。
周制,王建六军。
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
6脩我戎整顿我的军备。
脩,习;戎,武。
7敬借作儆。
8惠爱。
9尹氏掌卿士之官。
诗经清庙之什周颂小故事之执竞
![诗经清庙之什周颂小故事之执竞](https://img.taocdn.com/s3/m/912ed7d3770bf78a65295437.png)
故事
唱了、颂了、跳了、舞了,演的看的都有些饿了, 太庙里把丰盛的美食献了上来,以后的多少次祭 祀中,人换了,歌换了,词换了,可这样的程序 是一直都没换的,君王诸侯们在饮食时,编钟仍 在响着,颂歌仍在唱着;有时也换成盲人乐师弄 出的幽雅的丝竹声,但词意都是以颂扬君王的文 治武功为主,这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直至今日。
清庙之什 执竞
周颂(诗经)
原文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 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 鼓喤喤(huang),磬声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且饱,福禄来 反。
翻译
自强是武王,无人比得上。成康也荣耀, 上帝全嘉奖。自从成康始,边疆广四方, 明察不遗忘。钟鼓声喤喤,磬管响锵锵。 降得福禄多,降得福禄广。仪态很大方, 酒足饭已饱享福岁月长。
XX小学生国学竞赛备考知识诗经
![XX小学生国学竞赛备考知识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777ca32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4.png)
XX小学生国学竞赛备考知识诗经xx小学生国学竞赛备考知识诗经《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国学竞赛备考知识诗经,供大家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风》、《雅》、《颂》三局部,是依据音乐的不同而划分。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解读: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
一个长途跋涉的行者,在饥渴难耐之时,别人赠与他木瓜或者桃李之类的鲜果以解渴或者止饥。
但受惠之人并非就此忘记了这滴水之恩,而是以涌泉报之——拿出随身携带的贵重的美玉相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解读: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充满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什么奢求。
高远的苍天啊,是谁把国家害成这样?这是在抒发抑郁孤独的心情。
知音难觅,所以要珍惜朋友,多理解他人。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解读:小心慎重,好似走在深渊边上,好似走在薄冰冰面上。
这是在形容做事的时候应该有一种慎重的态度,如果我们能有这种如履薄冰的态度,就能办好每一件事情。
哀哀父母,生我劬(音渠)劳。
解读:悲伤啊,父母生我养我多么辛苦。
感恩和孝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父母的辛劳都是儿女前进的动力和情感的依托。
孝顺,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读:其他山上的石头,也可以用来为我雕琢美玉。
善于向别人学习,从别人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聪明人的选择。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解读:既明辨是非,又聪明过人,这样的人就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名誉。
我们现在常说明哲保身,就是要懂得在适宜的时候说适宜的话,这样才能在社会中不伤害他人,而又很沉着地生活。
诗经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rar
![诗经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rar](https://img.taocdn.com/s3/m/2193db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8.png)
诗经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rar一、选择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多少篇?A. 300篇B. 305篇C. 310篇D. 315篇答案:B2. 《诗经》的分类包括风、雅、颂,其中“风”是指什么?A. 祭祀之诗B. 民间歌谣C. 宫廷乐章D. 历史记载答案:B3. 下列哪首诗不是《诗经》中的作品?A. 《关雎》B. 《蒹葭》C. 《静女》D. 《离骚》答案:D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的哪一篇?A. 《周南·关雎》B. 《周南·桃夭》C. 《召南·鹊巢》D. 《卫风·硕人》答案:B5. 《诗经》中“风”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十五国风B. 周风C. 秦风D. 楚风答案:D二、填空题6. 《诗经》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距今已有约________年的历史。
答案:30007. 《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主要反映了________的思想。
答案:周王室8. 《诗经》中的“颂”主要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它们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祭祀乐歌。
答案:周朝、鲁国、商朝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中________篇的名句。
答案:《周南·关雎》10.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出自《诗经》的________篇。
答案:《周南·卷耳》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社会思想,被誉为“诗的源泉”,对后世诗歌的发展起到了启蒙和示范作用。
四、论述题12. 论述《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类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国学宝典《诗经》的详细介绍 精品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国学宝典《诗经》的详细介绍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e947037a2161479171128ca.png)
国学宝典《诗经》的详细介绍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下面《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
《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
2019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
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据说春秋时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首之多,后来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国学宝典诗经《大雅·云汉》阅读 精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国学宝典诗经《大雅·云汉》阅读 精](https://img.taocdn.com/s3/m/546c75075901020207409cd0.png)
国学宝典诗经:《大雅·云汉》阅读深入地反映了西周末期那场大旱的严重,抒发了宣王为旱灾而愁苦的心情。
下面就和欢迎阅读!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圭壁既卒,宁莫我听?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上下奠瘗,靡神不宗。
后稷不克,上帝不临。
耗斁下土,宁丁我梗旱既大甚,则不可推。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昊天上帝,则不我遗。
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顾。
群公先正,则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宁忍予?旱既大甚,涤涤山川。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我心惮暑,忧心如熏。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
昊天上帝,宁俾我遁?旱既大甚,黾勉畏去。
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
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趣马师氏,膳夫左右。
靡人不周。
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瞻卬昊天,有嘒其星。
大夫君子,昭假无赢。
大命近止,无弃尔成。
何求为我。
以戾庶正。
瞻卬昊天,曷惠其宁?译文看那银河多么高远,白光闪亮回旋在天。
周王唉唉发出叹息,现今人们有何罪愆!老天降下死丧祸乱,饥饿灾荒接二连三。
没有神灵不曾祭奠,奉献牺牲毫不吝悭。
礼神圭璧全都用完,神灵还是不听我言!旱情已经非常严重,暑气郁盛大地熏蒸。
接连不断举行祭祀,祭天处所远在郊宫。
祀天祭地奠埋祭品,天地诸神无不敬奉。
后稷恐怕难救周民,上帝不理受难众生。
天灾这般为害人间,大难恰恰落在我身。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想要推开没有可能。
整天小心战战兢兢,正如头上落下雷霆。
周地余下那些百姓,现在几乎一无所剩。
渺渺苍天高高上帝,竟然没有东西赐赠。
怎不感到忧愁惶恐,人死失祭先祖受损。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没有办法可以止住。
赤日炎炎热气腾腾,哪里还有遮荫之处。
死亡之期已经临近,无暇前瞻无暇后顾。
诸侯公卿众位神灵,不肯显灵前来佑助。
《诗经·周颂·执竞》主旨再探讨
![《诗经·周颂·执竞》主旨再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dc5b8a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c.png)
《诗经周颂执竞》主旨再探讨
水汶
【期刊名称】《天中学刊》
【年(卷),期】2015(030)001
【摘要】《执竞》是《诗经·周颂》中的一首祭祖诗.从诗歌文本及周初历史史实来看,《执竞》诗当为“三王并祭”之诗.其诗反映的祭礼,参证甲骨卜辞、金文,“褅”祭在周代当是祭祀先祖的礼仪,有独祭、合祭,其中便有“三王合祭”的祭礼,这与《诗经·周颂·执竞》内容相合.因此,综合诗歌文本、周初历史背景及褅祭礼仪考察,《诗经·周颂·执竞》当是反映“褅祭三王”的诗歌.
【总页数】5页(P77-81)
【作者】水汶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中文系,贵州铜仁55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2
【相关文献】
1.《诗经·周颂·天作》主旨考辨 [J], 董露露
2.《诗经·周颂·思文》主旨辨正 [J], 李白
3.《诗经·周颂·丰年》主旨辨正 [J], 李白
4.《诗经·周颂·天作》主旨考辨 [J], 董露露
5.《诗经·周颂·噫嘻》主旨辩正 [J], 李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诗经·周颂·执竞》主旨再探讨
![《诗经·周颂·执竞》主旨再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989041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e.png)
第30卷第1期天中学刊Vr01.30 NO.1 2015年2月J o u r na l of T ia n zh o ng Feb.2015《诗经·周颂·执竞》主旨再探讨水汶(铜仁学院中文系,贵州铜仁554300)摘要:《执竞》是《诗经·周颂》中的一首祭祖诗。
从诗歌文本及周初历史史实来看,《执竞》诗当为“三王并祭”之诗。
其诗反映的祭礼,参证甲骨卜辞、金文,“稀”祭在周代当是祭祀先祖的礼仪,有独祭、合祭,其中便有“三王合祭”的祭礼,这与《诗经·周颂·执竞》内容相舍。
因此,综合诗歌文本、周初历史背景及稀祭礼仪考察,《诗经·周颂-执竞》当是反映“稀祭三王”的诗歌。
关键词:《诗经·周颂·执竞》;稀祭;“稀祭三王”中图分类号:1207.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5261(2015)0l-0077-05王“势极严重”,后面就应乘势继续赞其“丕显”,从而称颂武王“功德之著”;而成、康二王不能与之为方便叙述,先将《执竞》诗原文适录如下:相比,故将“成”解释为武成,“康”解释为康定,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而与成王、康王无关。
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哇哇,磬有失全面。
诗歌不仅说“丕显成康”,后面还说“自筅将将。
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彼成康,奄有四方”,从史实考察,确实是自从成、既饱,福禄来反。
w康时期,周朝才真正“奄有四方”。
因此,单说诗歌关于此诗主旨,主要有两种看法:(1)《执竞》是赞美武王就很牵强了。
诗歌既赞美了武王成就周朝祭祀武王之诗,如《诗序》:‘《执竞》,祀武王也”;最初的功业,也赞美了成王、康王能够继续其基业孔《疏》:‘《执竞》诗者,祀武王之乐歌也。
”(2)《执而发扬光大。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意思是说,竞》是祭祀武王、成王、康王之诗,如朱熹《诗集到了成王、康王时期,武王基业更加光大,上天嘉传》:“此祭武王、成王、康王之诗。
国学宝典诗经:《执竞》原文译文赏析
![国学宝典诗经:《执竞》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8d84051ed9ad51f11df21a.png)
国学宝典诗经:《执竞》原文译文赏析《执竞》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莞将将,落福穰穰。
落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注释】⑴执:借为“鸷”,猛。
竞:借为“勍(qíng)”,强。
⑵竞:争。
维:是。
烈:功绩。
⑶不(pī):通“丕”,大。
成:周成王。
康:周康王,成王子。
⑷上帝:指上天,与西方所言的上帝不同。
皇:美好。
⑸奄:覆盖。
⑹斤斤:明察。
⑺喤(huáng)喤:声音洪亮和谐。
⑻磐(qìng):一种石制打击乐器。
筦(guǎn):同“管”,管乐器。
将(qiāng)将:声音盛多。
⑼穰(ráng)穰:众多。
⑽简简:大的意思。
⑾威仪:祭祀时的礼节仪式。
反反:谨重。
⑿反:同“返”,回归,报答。
【译文】勇猛强悍数武王,功业无人可比上。
成康二王真显赫,上天赞赏命为长。
从那成康时代起,拥有天下占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
敲钟打鼓声宏亮,击磬吹管乐悠扬。
天落多福帝所赐,帝赐大福从天落。
仪态慎重又大方,酒足量呀饭饱肠,福禄回馈来双双。
【赏析】此诗为《周颂·清庙之什》第九篇。
关于诗的旨义,前人有两种解释,《毛诗序》和三家诗都以为是祭祀武王的诗,而宋人欧阳修、朱熹则以为是合祭武王、成王、康王的诗。
考察诗的内容,在赞颂武王的同时,也涉及到了成王、康王,因此以为此诗单纯地祭祀武王,恐怕失之偏颇。
此诗前七句叙述了武王、成王、康王的功业,赞颂了他们开国拓疆的丰功伟绩,祈求他们保佑后代子孙福寿安康,永久昌盛。
在祖先的神主面前,祭者不由追忆起武王创业开国的艰难,眼前浮现出几代祖先英武睿智的形象:击灭商纣,开邦立国的武王,东征西讨,开拓疆土的成王、康王。
既有对祖先的缅怀、崇敬、赞美,也是吹捧祖先、炫耀门庭、沾沾自喜的一种心理反映。
接着此诗又以四件典型的乐器,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渲染、烘托了祭祀场所的环境氛围:钟声当当,鼓响咚咚,磬音嘹亮,管乐悠扬,一派其乐融融的升平景象。
《诗经》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诗经》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b44e9a5f84868762cbaed50a.png)
《诗经》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诗经》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诗经》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判断题“与子偕老”中“偕”的意思是“携手”。
×2.判断题《诗经》在古时候又叫《诗三百》。
√3。
判断题“自求多福”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意思是由得你自生自灭吧。
×4。
判断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
判断题“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召南•鹊巢》,写出了人们对占着鹊巢的鸠的厌恶之情.√×6。
判断题《诗经》中《陟岵》描写的是父亲如何思念自己.×7.判断题“高山仰止,景行行之”意思是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
√ ×8。
判断题“黍离之悲"出自《诗经•王风•黍离》,指对国家残破、今非昔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9.判断题《周礼•春官》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诗. √10。
判断题《君子于役》表现的是对丈夫的怨恨。
×11。
判断题《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2。
判断题《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13.判断题《诗经•曹风•蜉蝣》抒发了天地浩瀚和人的渺小之感。
×14。
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
![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869f276c175f0e7cd13744.png)
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一)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__诗三百"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_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_"之一。
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儒家"四书";《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合称为"五经"。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司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4、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5、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6、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位_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_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__浪漫主义_诗歌传统。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风骚_",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7、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_木兰诗_》合称"乐府双璧"。
《周颂·噫嘻》原文译文赏析
![《周颂·噫嘻》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6ea31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a.png)
《周颂·噫嘻》原文|译文|赏析《周颂·噫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农事诗。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周颂·噫嘻》原文先秦:佚名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译文及注释译文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我将率领这众多农夫,去播种那些百谷杂粮。
田官们推动你们的耜,在一终三十里田野上。
大力配合你们的耕作,万人耦耕结成五千双。
注释⑴噫嘻:感叹声,“声轻则噫嘻,声重则呜呼”,兼有神圣的意味。
成王:周成王。
⑵昭假(gé):犹招请。
昭,通“招”;假,通“格”,义为至。
尔:语助词。
⑶时:通“是”,此。
⑷骏:通“畯”,田官。
私:一种农具“梠(sì)”的形误。
⑸终:井田制的土地单位之一。
每终占地一千平方里,纵横各长约三十一点六里,取整数称三十里。
⑹服:配合。
⑺耦:两人各持一耜并肩共耕。
一终千井,一井八家,共八千家,取整数称十千,结对约五千耦。
赏析此诗叙述了周王祭毕上帝及先公先王后,亲率官、农播种百谷,并通过训示田官来勉励农夫努力耕田,共同劳作的情景。
全诗八句,分为四、四两层。
前四句是周王向臣民庄严宣告自己已招请祈告了上帝先公先王,得到了他们的准许,以举行此藉田亲耕之礼;后四句则直接训示田官勉励农夫全面耕作。
诗虽短而气魄宏大。
从第三句起全用对偶,后四句句法尤奇,似乎不对而实为“错综扇面对”,若将其加以调整,便能分明看出:骏发尔私,亦服尔耕;终三十里,维十千耦。
则骏和终、亦和维字隔句成对;其它各字,相邻成对。
此种对偶法,即使在后世诗歌最发达的唐宋时代,也是既颇少见,又难有如此诗所见之自然。
需要略加讨论的还有“骏”字。
上文由“终”字比勘,“骏”当是名词。
又以金文对照,“凡典籍中的‘骏’字,金文均作‘(左田右允)’”(于省吾);“畯,……契文、金文均从田从允,允、夋之异在足之有无,实一字也”(李孝定)。
周颂·噫嘻原文及赏析
![周颂·噫嘻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8742c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7.png)
周颂·噫嘻原文及赏析周颂·噫嘻原文及赏析原文:周颂·噫嘻[先秦]佚名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译文及注释:译文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我将率领这众多农夫,去播种那些百谷杂粮。
田官们推动你们的耜,在一终三十里田野上。
大力配合你们的耕作,万人耦耕结成五千双。
注释噫嘻:感叹声,“声轻则噫嘻,声重则呜唿”,兼有神圣的意味。
成王:周成王。
昭假(gé):犹招请。
昭,通“招”;假,通“格”,义为至。
尔:语助词。
时:通“是”,此。
骏:通“畯”,田官。
私:一种农具“梠”的形误。
终:井田制的土地单位之一。
每终占地一千平方里,纵横各长约三十一点六里,取整数称三十里。
服:配合。
耦:两人各持一耜并肩共耕。
一终千井,一井八家,共八千家,取整数称十千,结对约五千耦。
赏析:此诗叙述了周王祭毕上帝及先公先王后,亲率官、农播种百谷,并通过训示田官来勉励农夫努力耕田,共同劳作的情景。
全诗八句,分为四、四两层。
前四句是周王向臣民庄严宣告自己已招请祈告了上帝先公先王,得到了他们的`准许,以举行此藉田亲耕之礼;后四句则直接训示田官勉励农夫全面耕作。
诗虽短而气魄宏大。
从第三句起全用对偶,后四句句法尤奇,似乎不对而实为“错综扇面对”,若将其加以调整,便能分明看出:骏发尔私,亦服尔耕;终三十里,维十千耦。
则骏和终、亦和维字隔句成对;其它各字,相邻成对。
此种对偶法,即使在后世诗歌最发达的唐宋时代,也是既颇少见,又难有如此诗所见之自然。
需要略加讨论的还有“骏”字。
上文由“终”字比勘,“骏”当是名词。
又以金文对照,“凡典籍中的‘骏’字,金文均作‘(左田右允)’”(于省吾);“畯,……契文、金文均从田从允,允、夋之异在足之有无,实一字也”(李孝定)。
可见诗中“骏”字,实指田唆即农官,为“畯”字之通假无疑。
总之,《周颂·噫嘻》一诗,既由其具体地反映周初的农业生产和典礼实况,从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又以其突出的“错综扇面对”的修辞结构技巧,而具有较重要的文学价值。
周颂·敬之原文及赏析
![周颂·敬之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c9a2f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e.png)
周颂·敬之原文及赏析周颂·敬之原文及赏析原文:周颂·敬之[先秦]佚名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译文及注释:译文警戒警戒要记牢,苍天在上理昭昭,天命不改有常道。
休说苍天高在上,佞人贤士下上朝,时刻监视明秋毫。
我虽年幼初登基,聪明戒心尚缺少。
日有所成月月进,日积月累得深造。
任重道远我所乐,光明美德作先导。
注释⑴敬:通“儆”,警戒。
之:语气词。
⑵维:是。
显:明察,明白。
思:语气助词。
⑶命:天命。
易:变更。
此句谓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⑷陟(zhì)降:升降。
《尔雅》:“陟,升也。
”厥:其。
士:庶士,指群臣。
一说士,通“事”。
⑸日:每天。
监:察,监视。
兹:此,指人间。
⑹小子:年轻人,周成王自称。
⑺不、止:皆为语词。
聪:聪明,此处意为听从。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听而警戒也。
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⑻日就月将:日有所得,月有所进。
就:成就。
将:进。
⑼缉熙:积累光亮,喻掌握知识渐广渐深。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缉,绩也。
’绩之言积。
缉熙,当谓渐积广大以至于光明。
”⑽佛(bì):通“弼”,辅助。
一说指大。
时:通“是”,这。
仔肩:责任。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肩,克也。
’《说文》:‘仔,克也。
’二字同义。
克,胜也,胜亦任也。
”郑笺:“仔肩,任也。
”⑾示我显德行:言指示我以显明的德行。
赏析:《毛诗序》说《周颂·敬之》是“群臣进戒嗣王”之作,不仅与诗中“维予小子”的成王自称不合,也与全诗文意相悖。
无论从字面还是从诗意看,《周颂·敬之》的主动者都不是群臣,而是嗣王(即周成王)。
诗序之所以说“群臣进戒嗣王”,或许是出于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平定叛乱、克绍基业而又有所巩固发展的考虑,其善意用心无可厚非,却并不合乎实情。
此时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周颂·敬之》中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对群臣的告戒和严格的自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宝典诗经:《周颂·执竞》阅读下面就和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注释
⑴执借为鸷,猛。
竞借为勍í,强。
⑵竞争。
维是。
烈功绩。
⑶不ī通丕,大。
成周成王。
康周康王,成王子。
⑷上帝指上天,与西方所言的上帝不同。
皇美好。
⑸奄覆盖。
⑹斤斤明察。
⑺喤á喤声音洪亮和谐。
⑻磐ì一种石制打击乐器。
筦ǎ同管,管乐器。
将ā将声音盛多。
⑼穰á穰众多。
⑽简简大的意思。
⑾威仪祭祀时的礼节仪式。
反反谨重。
⑿反同返,回归,报答。
译文
勇猛强悍数武王,
功业无人可比上。
成康二王真显赫,
上天赞赏命为长。
从那成康时代起,
拥有天下占四方,
英明善察好眼光。
敲钟打鼓声宏亮,
击磬吹管乐悠扬。
天降多福帝所赐,
帝赐大福从天降。
仪态慎重又大方,
酒足量呀饭饱肠,
福禄回馈来双双。
鉴赏
此诗为《周颂·清庙之什》第九篇。
关于诗的旨义,前人有两种解释,《毛诗序》和三家诗都以为是祭祀武王的诗,而宋人欧阳修、朱熹则以为是合祭武王、成王、康王的诗。
考察诗的内容,在赞颂武王的同时,也涉及到了成王、康王,因此以为此诗单纯地祭祀武王,恐怕失之偏颇。
此诗前七句叙述了武王、成王、康王的功业,赞颂了他们开国拓疆的丰功伟绩,祈求他们保佑后代子孙福寿安康,永远昌盛。
在祖先的神主面前,祭者不由追忆起武王创业开国的艰难,眼前浮现出几代祖先英武睿智的形象击灭商纣,开邦立国的武王,东征西讨,开拓疆土的成王、康王。
既有对祖先的缅怀、崇敬、赞美,也是吹捧祖先、炫耀门庭、沾沾自喜的一种心理反映。
接着此诗又以四件典型的乐器,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渲染、烘托了祭祀场所的环境氛围钟声当当,鼓响咚咚,磬音嘹亮,管乐悠扬,一派其乐融融的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