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诗经》

合集下载

国学《诗经》的个人观后感5篇

国学《诗经》的个人观后感5篇

国学《诗经》的个人观后感5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1品读诗经,除了其诗歌字面上关乎体裁言语的一种欣赏,还有的就是对于其所要表达的含义的思考.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本不朽的著作,我很难能够以学者专家的高度去评判它,毕竟对于这部传世的经典之作,那些所谓文人骚客的研究也已经够多也够完善的,而我只能以一位普通读者的眼光去看待,去讲述它所吸引我的地方,毕竟从一开始选择这一部书便是缘于自身对于古代文学的一种喜欢.就是古代诗歌,也正因为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才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歌的美感除了字面上的欣赏及意境的感受,很大部分都要通过喉咙来表达,欣赏也需要一种探索和实践.因为诗经一书本身就摘录了当时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谣,固有〝十五国风〞之称.也许各地方言的不同及文化的差异及其古今文化的改变,,有的诗歌读起来并没有那么流畅,甚至于有些绕口,一些陌生的字词难以理解或是表达.但这在思想内容的含义上却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反应了一个社会在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内涵.因此除了来自于民间各个地区〝风〞,还有作为当时王畿之乐,亦为典范的音乐的〝雅〞与表现当时特殊文化背景下一些关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我们称之为〝颂〞.正是这三种文化的合流,融汇成这一部记载了当时社会风土民生的〝史书〞.众所周知,《诗经》有〝六义〞,除了展示诗歌内容的〝风雅颂〞之外,〝赋.比.兴〞便是常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本意的手法.正是这三种手法塑造了诗经的灵魂,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它就如一位窈窕淑女,引得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之好逑,寤寐思服.有对于〝关关之鸠,在河之洲〞迷人景色的描写,也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人物景致的刻画,甚至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窈窕淑女,在水一方〞般深情直白的告白,简单的话语透露着古朴真挚的情感.被誉为中国招隐诗之祖的〝鹤鸣〞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人民对君王隐晦的讽喻进谏,对于国家的忧思,对于贤才的渴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用灿烂盛开的桃花表达对新娘的美好祝愿.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便是在不论用哪种方式都能表达出心中的那份情感.但从诗经中除了这份直白,尽管不变的是真挚而动人的情感,更多的却是一份克制,平和与淡淡的抒情.《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化的开端,虽然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诗经蕴藏了当时社会的多少悲欢离合,沉沦与得志,批判社会的黑暗与赞美生活的美好.诗经亦是〝思经〞,用诗意的话语来表达对于生活的思考.诗经,读得太过仓促,只读得一点皮毛,闲时多多品味几遍不定能寻得些许相同的感触,毕竟之于情感是千年不变的.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2倾听来自三千年前的远古呼唤,如同曼珠沙华,纵然无法摘取,诗经也一直存活于心.——题记踏上文化寻根之路,淌过三千年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书页,屏气凝神,你听,那一声声一唤唤,古朴无邪,透过千年的尘烟,悠扬冗长,那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发自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诗经》孔子编纂《诗经》时曾感叹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语道出了它的精髓.《诗经》语言温柔敦厚.含蓄真诚堪称中华文化之祖.它见证着中华民族孩童时咿呀学语,质朴真诚.天真无邪的美好时代.寻觅《诗经》的心灵动感,聆听数千年的深情歌唱,诗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侣,歌中一词一句都唱出了人们最美好的向往.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诗经中坚贞不移的爱情凝固了守望爱情永恒的姿态——等待.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忽视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开遍了每一个芳草萋萋的角落.我清晰的记得那日你拉着我的手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这又怎能拆散我们,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纵然等到白发萧然,我也不会改变翘首的姿态,期盼着你的凯旋,践行你当初的誓言.《诗经》以古朴的文字表达着人本初最真挚的感情.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先秦人民对爱的姿态让人震撼.爱,就一个字.原来竟然可以爱得这样决绝.反观当下爱情泛滥.欲望靡乱,分手离婚有如家常便饭.不知是否我们该适当放慢高速的生活节奏,静静感悟诗经中爱的真谛,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无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美好.爱,就不离不弃,静静等候,你的归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打开诗经的首页,那雎鸠关关的鸣蹄就迎面扑来.让人心神荡漾,顿时陷入飘杳朦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动,荇菜浮动摇曳,雎鸠关关,歌声婉转,悠哉悠哉,令人转辗反侧.〝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中的表白含蓄委婉,从来不做作.但绝不是怯懦,面对真爱他们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弯清泉都要传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字字含蓄却句句真实的感情流露感动着你我在每一个怀梦的青葱岁月,原来爱人可以如此洒脱,被人爱可以如此真切.没有珠宝万千,广厦千万,只有这悠悠河水,纤纤水草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可是这已经足够.爱你,只是一种感觉,当我爱上这种觉的时候,一切外在的光环都已经无所谓了.我无法拒绝你伸过来的手,因为你已经越过了我的额心河.逝去的岁月带不走缱绻的情怀,望着河水悠悠,渐行渐远.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面对内心的呼唤和所爱的人长相厮守,又有多少人被爱上是因为纯爱情本身的驱使,而不是对物欲的追逐.当爱情可以用物质来衡量,贴上价格标签的时候,爱情还是爱情么?同样是千年前的〝桃之夭夭〞,千年后却是不一样的〝灼灼其华〞.是幸福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离弃了幸福.之所以要文化寻根,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我想是因为我们怀念了.或许忙碌过后的一瞬间,那份曾被遗忘的美好会倏然浮上心头.我们会怀念诗中那一片月光,那一个人,怀念那一份纯纯因感动而生的思念.先秦的人民竟然可以用简单得近乎粗陋的只言片语风雅出感人至深的情怀和那洞彻世事的哲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释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透过千年的烟尘,歌关雎,唱蒹葭,出东门,上垄丘;一切无不令人心神向往.古人可以用飞鸟游鱼.芦苇野花.潮涨潮落.月盈月亏吟出真切的生活,表达出最本真的感情.原来爱情也可以如此纯真无邪,生活也可以这样恬静和谐,人与自然可以这样完美的和谐共生.而今身处钢筋水的丛林,灯红酒绿的喧嚣,如同机器一样忙于朝九晚五的奔波.欲望太多的现代人,到头来却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怀念古人,不知是因为他们太真诚,还是因为我们太复杂.对于《诗经》,也许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它奉为经典而束之高阁,阅读《诗经》最本质的意义或许还是教会人们感悟古人之于生活那份简单而真诚的向往,用孩童般清纯无邪的心灵看待周遭一切,学习古人对追逐人性本初那份美好的执着不屈的精神吧.毕竟,离久了,易思念.《诗经》的吟唱渐行渐远,带走了时光深处的期盼流连.远远回望,透过冰冷的繁华《诗经》就像一座里程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放射出永恒的美好.踏着淙淙流水,听着那一声声来自远古的呼唤,似乎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古老岁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3〝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与思潮.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如果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该懂得珍惜.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惊叹不已.也许是这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妫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数不胜数!再看看,诗经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很短的一首诗,但却情意深长,悼亡之音沸腾在诗中蔓延.这就是《邺风·绿衣》.起初还不能理解透彻思无邪这种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又有一点点的心花摇曳的感觉.我总说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观绝决,现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宝钗的任性激昂.思无邪,一本前人着传,后人追捧的书,其实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第一首诗,也是我认识诗经的第一首诗.这首爱情诗写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思恋不已,却又追求不到.相思至极,便产生幻觉,仿佛已经同那姑娘结为夫妻,享受着快乐的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以爱情诗为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距今约3000年了,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3_篇,其中爱情诗就有80篇左右.这些爱情诗从文学的角度反映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个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深刻的情感烙印.《诗经》中的爱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展示了完整爱情的过程,凡属恋爱婚姻生活里所有的忧喜得失,悲欢离合,都在这些诗里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在这里,既有初恋时的甜美羞涩和砰然心动,如:《诗经·陈风·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宛丘》描写对一位跳舞女子的暗恋,但这样暗恋是一种无望的相思,不过这相思之中双含着一种理解,对女子无论冬夏的舞蹈的一份同情.暗恋是一种很特别的经历,暗恋就是单相思.古龙曾经说过:爱的本身没有错.无论如何,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都不是错,只不过暗恋着一个人时,心里会有那么一丝丝的甜蜜,也还带着一丝丝的心酸.暗恋是一种特殊的初恋.当然,历经初恋,就有热恋时的激情澎湃和海誓山盟和沉迷于爱的忘乎所以.欢乐飞扬.〝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是《诗经》里的《卫风·木瓜》.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原〝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在古人眼中,玉石恒久长远,象征爱情,赠送玉石无疑是传达情人间的〝山盟海誓〞,正所谓情到深处无怨尤,爱到忘情近佛心,玉石此时代表着一种〝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忠贞情意.恋爱中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即使每天朝朝暮暮,相依相守,仍觉得时间不够,恨不得片刻不能分离,然而,分离又偏偏不是我们能掌控的.由此,和情人分离时才会感到切肤的思念和牵挂.《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正是表达了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月下相思,沉迷其中.当然更有爱无所爱的无可奈何,恋爱过程的现实场景和具象细节等等.《诗经》中的爱情往往是简单的.真挚的.纯粹的,没有杂质,也没有功利成分.《诗经》中的恋爱男女不会去考虑什么地位.名分.金钱或者社会舆论的谴责,他们只是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去寻觅生命中的另一半,然后相互试探,得到了爱的回应之后,就有了幽期密约,有了铮铮誓言,从此夕阳下,他们如影相随,共同品味爱情的甜蜜.在《诗经》那个时代,礼教已经开始萌芽,婚姻大事已经不再是完全自由的了,现实开始给人们的感情增加束缚.虽然这些少男少女懂礼.知礼,但为了真爱,他们可以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要拒绝无理的要求,反抗强制的安排,甚至叛离家门,去追求真正的幸福!他们在《诗经》里悲叹着,反抗着,表现得刚强果断.可以说,《诗经》里的爱情诗,诗经上就是表现了一种对爱的追寻过程,从憧憬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思念.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在《诗经》里的爱情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苦.这些诗都带着春秋时期我国早期社会先民们相对自由的生活痕迹,基本上比较完整地显现出了爱情生活的真实面目.《诗经》中这些来自远古的爱情歌唱,在今天仍放射出迷人的性情魅力,他们是一首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烂漫自由,琅琅上口,传诵不衰!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5《诗经》我每一次品味,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昨晚,我再次捧起《诗经》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毫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她能让你懂得如何把今后人生岁月完成的更完美……每次读后,我都要拿起笔做笔记,因为诗经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与智慧.每次读后,我总会潸然落泪……轻轻咀嚼书中那不可言状的美好,那一句句一行行,都如同行云流水般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耳边.《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平实的笔写下一些平实的事与情感,然而却仿佛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以前老师说过《诗经》是各地民歌汇集而成,当时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样如同仙露琼浆般的艺术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兴而作的民歌,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传唱不息的歌声,是他们给我们开创了如此令人回味不尽的精神泉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祖先留下来的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呢?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实际上我们同归.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然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该都是完美的.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当然,诗经中所有的不只是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句子,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听,这是战士上阵杀敌前发出的吼声;〝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这是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怒目睥睨.连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和挥汗如雨的伐木场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谁敢说生活中不能有艺术呢?今天我们过着一天天丰富多彩的日子,却在不停地喊着无聊乏味,只能从一些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别人嚼过无数次的笑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只有认真探究生活的本质,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阵阵机械的笑声中糊涂地过完一生,而丝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乐呵些什么.记得去年在网上看见一个关于〝七月流火〞说法的笑话,说的是某位大学领导引用七月流火这句本是《诗经》中描写天气转凉的句子来描述当时极度炎热的天气,这件事一直为世人所笑话,但是也不能只是一味怪那位领导错用,我们应该反思,错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遗忘,是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漠然,对过去的抛弃,不只是这位领导,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在一次次地犯着类似的错误,大家正在慢慢忘记我们的经典,抛弃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宝珠玑,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为了唤起大家对这块宝藏的重视,我觉得有必要再次介绍一下《诗经》,虽然在初中高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学过.为保证无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通,结果如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也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时候,《诗经》可以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围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诗经》,她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良书,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间的背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们懂得了真谛,学会了怎样去面对,叩问自己的〝心〞,人来世间为了什么,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诗经她能让人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读诗经.传颂诗经,学习诗经这本代表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她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才不会丢失自己的民族魂.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展望明天,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才会有希望,我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纯真干净的《诗经》怎叫人不爱,她宛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生长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长成的少女,那么的自然.留下永恒的芬芳.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

诗经及注释

诗经及注释

许多喜欢《诗经》的朋友都感到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毕竟《诗经》的创作年代久远,很多词汇是我们现代不常用的,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专栏收集整理了各大名家对《诗经》的讲解和注释,希望在大家欣赏《诗经》的时候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孔子加以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颂是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7 世纪宋国的作品,共5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

尤其是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周王朝及各诸侯国横征暴敛﹐攻伐兼并﹐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经?国风》中的许多诗篇就反映了这一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人民的不满﹑怨愤和反抗情绪。

如《魏风》中的《伐檀》﹐写一群伐木者边劳动边歌唱﹐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领主们作了愤怒斥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硕鼠》更痛斥那些剥削者为大老鼠。

《国风》中还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繁重的劳役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

如《唐风·鸨羽》写没完没了的“王事”迫使人民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赡养父母。

《魏风·陟岵》写一行役者望乡思家﹐回忆起父母兄长的嘱咐﹐叫他自己当心﹐不要死在异乡﹐《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等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

伴随着徭役﹑兵役的苛重﹐因而出现离人思妇之作﹐士兵们厌战思家﹐妻子们怀念征人。

这一类作品有《召南·殷其雷》﹑《卫风·兮》﹑《王风·君子于役》《豳风》东山等。

《东山》写一士兵出征已久﹐役满还乡时心情。

他想到家园可能已经荒废﹐心里感到悲哀﹐但是他仍执着地怀念家乡﹐深沉感人。

国学经典《诗经》

国学经典《诗经》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 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四始: 《国风》:《关雎》 《大雅》: 《清庙》 《小雅》: 《鹿鸣》 《颂》: 《文王》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 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
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
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
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
我不见,于今三年。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B、换韵 ❖ 《邶风·静女》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政治制度
二、《诗经》与乐舞的关系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 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儒者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 诗三百。”(《墨子·公孟》)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诗经》的内容
❖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 《大雅·生民》:后稷 ❖ 《大雅·公刘》:公刘 ❖ 《大雅·绵》:古公亶父 ❖ 《大雅·皇矣》:文王 ❖ 《大雅·大明》:武王
❖ (2)双声 ❖ 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 ❖ 《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3)叠韵 ❖ 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 ❖ 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 ❖ “爰居爰处”(《邶风·击鼓》) ❖ “婉兮娈兮”(《齐风·甫田》)

国学经典《诗经》国风曹风大字注音直接打印(原文)

国学经典《诗经》国风曹风大字注音直接打印(原文)
彼 其 之 子,三 百 赤 芾。
wéi tí zài liánɡ bù rú qí yì
维 鹈 在 梁 ,不 濡 其 翼。
bǐ jī zhī zǐ bù chēnɡ qí fú
彼 其 之 子,不 称 其 服。
wéi tí zài liánɡ bù rú qí zhòu
维 鹈 在 梁 ,不 濡 其 咮 。
冽 彼 下 泉 ,浸 彼 苞 萧 。
kài wǒ wù tàn niàn bǐ jīnɡ zhōu
忾 我 寤 叹, 念 彼 京 周 。
liè bǐ xià quán jìn bǐ bāo shī
冽 彼 下 泉 ,浸 彼 苞 蓍。
kài wǒ wù tàn niàn bǐ jīnɡ shī
忾 我 寤 叹, 念 彼 京 师。
【 风 -153下 泉 】
liè bǐ xià quán jìn bǐ bāo lánɡ
冽 彼 下 泉 ,浸 彼 苞 稂 。
kài wǒ wù tàn niàn bǐ zhōu jīnɡ
忾 我 寤 叹, 念 彼 周 京 。
2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liè bǐ xià quán jìn bǐ bāo xiāo
《诗 经 •国 风 •曹 风 》
fēng
shī jiū
【 风 -152鳲 鸠】
shī jiū zài sānɡ qí zǐ qī xī
鳲 鸠 在 桑 ,其 子 七 兮。
shū rén jūn zǐ qí yí yì xī
淑 人 君 子,其 仪 一 兮。
qí yí yì xī xīn rú jié xī
bǐ jī zhī zǐ bú suì qí ɡòu
彼 其 之 子,不 遂 其 媾。

经典国学---《诗经》精美辞句出处

经典国学---《诗经》精美辞句出处

经典国学---《诗经》精美辞句出处01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0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0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诗经·周南·兔罝》04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05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诗经·召南·草虫》06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07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邶风·柏舟》08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0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10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诗经·邶风·凯风》11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12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1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1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1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1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1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诗经。

卫风。

氓》1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

卫风。

氓》2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2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2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23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24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01第一篇 第一章《诗经》四首

01第一篇 第一章《诗经》四首
返回目录
赏析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 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深切, 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 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 却。他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 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 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 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真率, 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 动人。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 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自己的 一片情思。作者用雎鸠起兴, 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 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 贞洁的品德。
返回目录
译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 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 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返回目录
赏析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 这诗的立意有关,只不过是作为 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 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 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 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 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 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 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 许,两情相悦。 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 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 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 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 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 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 “投桃报李”的仪式。

国学有关的经典古诗文词

国学有关的经典古诗文词

国学有关的经典古诗文词
1.《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诗经》: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论语》:不知道者不耻,不学习者不知道。

4.《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孟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庄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楚辞》: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8.《史记》:满招损,谦受益。

9.《诗经》: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西出阳关无故人,读书忧人泪如雨。

10.《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其他艺术修辞手法 夸张 对比 映衬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三、《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
1
添加标题
《诗经》中的物象抽取和周文化精神
2
添加标题
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与作品的内在结构
四、《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名词动词的丰富多彩与具象化特征 重章复唱的章法形式与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锤炼
二、语言形式
《诗 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的编订
编订的方法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2、编订的目的
01
宗教祭祀
02
政治外交
03
道德伦理
04
教育文化
05
娱乐宴飨
《诗经》的体例 风:十五国风,160篇 二南:周南、召南,25篇 十三国风: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35篇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
(2)叠句
1
2
3
4
5
A、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
B、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形容词摹声摹形 (1)叠字(重言)
01
颂:三颂,40篇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国学经典名句十八句欣赏——《诗经》

国学经典名句十八句欣赏——《诗经》

1.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2.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4.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5. 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6.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7. 式微,式微,胡不归?
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9. 夜如何其?夜未央。

10.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1.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2. 北风其凉,雨雪其雾。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13.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14.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16.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17. 正月开岁,二月绀香,三月桃良,四月秀蔓,五月鸣蜩,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十月获稻,葭月潜龙,腊月嘉年。

18.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希望能帮到各位。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1“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诗经》,如一块古碑,虽古老,却流传千古;似一级石阶,虽陈旧,却使人更进一步。

在暑假中,我阅读了这本经典名著—《诗经》。

当我翻开扉页时,那朴实的封面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阅读起来。

我仿佛看到了栖歇在河中沙洲上那关关对鸣的雎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仿佛看到了那威武雄壮、保护公侯的武士,“赳赳武夫,公候心腹”;仿佛看到了那眺望对岸寻心中所思的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仿佛看到了周王宴群臣的场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一个个不同的场景,或喜、或悲、或动、或静,汇集在一本书中,使人身临其境,情感非常丰富。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文学价值极大,似一条诗歌长河中那永不停歇的源头。

那四字一句的古韵,绵延不断,像山、像水,像通往高峰的阶梯、像指引航向的灯塔。

《诗经》包含了诗歌的精髓,字字皆精华;也包含了人的各种情感,流传千万年。

《诗经》在历史上也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它陪伴着整个历史,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些诗中鲜活的词汇都在被世人所频繁引用,例如“窈窕淑女”、“悠哉悠哉”……它虽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十分陈旧,却伴我们生活。

正所谓“不学诗,无以言”。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那朴实无华的封面,在诗歌的长河中尽情享受吧。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2甜蜜的爱情终将被残酷的现实摧残掉;当初的海誓山盟也终将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代替;那时的忠厚老实的氓只是一个假象罢了,唯一留下的是女子无尽的悲哀。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道出了女子完全沉沦于爱情的甜蜜之中的疯狂。

国学宝典《诗经》的详细介绍

国学宝典《诗经》的详细介绍

【导语】《诗经》是产⽣于中国奴⾪社会末期的⼀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部诗歌总集。

下⾯就给⼤家详细介绍下《诗经》,欢迎阅读! 诗经的简介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6⾸只存篇名⽽⽆诗⽂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编订。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铎深⼊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

周代贵族⽂⼈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部分。

《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

2008年⼊藏清华⼤学的⼀批战国⽵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篇有密切关系。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思征⼈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常⽤复沓的⼿法来反复咏叹,⼀⾸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雅》分《⼤雅》、《⼩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雅》的作者是贵族⽂⼈,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外,也写出了⼀些反映⼈民愿望的讽刺诗。

《⼩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价值。

孔⼦曾概括《诗经》宗旨为“⽆邪”,并教育弟⼦读《诗经》以作为⽴⾔、⽴⾏的标准。

先秦诸⼦中,引⽤《诗经》者颇多,如孟⼦、荀⼦、墨⼦、庄⼦、韩⾮⼦等⼈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以增强说服⼒。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

《诗经》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6·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论语·学而》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17·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18·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1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2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2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2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3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3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3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35·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3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37·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3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40·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4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4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44·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4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4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4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48·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49·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5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5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5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5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54·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5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5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57·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子张》58·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子张》5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6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6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6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大学》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6·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10·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1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1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14·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中庸》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4·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5·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8·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9·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10·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孟子》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2·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3·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1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14·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1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16·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1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1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下》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2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2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2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23·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2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25·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2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2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28·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29·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3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3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32·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尽心下》3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34·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35·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尚书》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2·满招损,谦受益.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8·玩人丧德,玩物丧志.9·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易经》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乾·文言》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乾·文言》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相》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文言》7·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彖》8·君子以果行育德.《蒙·象》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象》10·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彖》1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象》12·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13·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大畜·象》14·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过·象》15·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16·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17·见险而能止,智矣哉.《蹇·彖》18·君子以惩忿窒欲.《损·象》1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象》20·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象》21·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彖》22·君子以恐惧修省.《震·象》23·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彖》24·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象》25·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丰·彖》26·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象》27·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辞上》2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系辞上》29·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系辞上》30·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於此.《系辞上》3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上》32·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系辞上》3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系辞上》34·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35·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36·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系辞下》37·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38·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39·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系辞下》4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系辞下》41·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42·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经·说卦传》43·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易经·说卦传》44·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易经·说卦传》《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老子第四》6·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第五》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第五》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第七》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10·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11·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第十》1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13·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14·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15·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老子第十五》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十八》17·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老子第十九》18·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老子第二十一》19·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2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21·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第二十七》22·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第二十八》23·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老子第三十》24·朴虽小,天下不敢臣.《老子第三十二》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26·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三十四》27·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子第三十五》2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六》2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第三十八》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3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第四十一》32·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四十一》3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34·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第四十四》3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四十五》3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第四十七》3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38·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老子第五十二》39·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第五十五》40·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第五十六》41·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第五十九》42·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第六十》4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六十三》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4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第六十五》46·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老子第六十五》47·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六十六》48·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49·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第七十》5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51·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老子第七十七》52·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老子第七十八》5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5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第八十一》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第八十一》《左传》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年》4·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年》5·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襄公十年》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年》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9·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左传·襄公二十四年》10·施舍不倦,求善不厌.《左传·昭公十三年》1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成公八年》12·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左传·僖公十三年》13·《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14·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15.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史记》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齐太公世家》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宴列传》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8·隐忍就功名.《史记·伍子胥列传》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春申君列传》1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1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13·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史记·李斯列传》14·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史记·李斯列传》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16·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淮阴侯列传》17·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史记·货殖列传》18·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1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李将军列传》21·兴必虑衰,安心思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22·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23·飞鸟尽,良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2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25·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2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2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荀子》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7·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说苑》1·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说苑·谈丛》2·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说苑·谈丛》3·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 《说苑·政理》4·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说苑·贵德》5·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说苑·政理》。

30首《诗经》美句及译文,看一次醉一次,不愧为国学经典

30首《诗经》美句及译文,看一次醉一次,不愧为国学经典

30⾸《诗经》美句及译⽂,看⼀次醉⼀次,不愧为国学经典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君⼦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

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2、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初⽣芦苇青⼜青,⽩⾊露⽔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上⼈,在⽔的另⼀边。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4、巧笑倩兮,美⽬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译:浅笑盈盈酒窝俏,⿊⽩分明眼波妙。

5、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哉?《诗经·国风·王风·⿉离》译:知道我的⼈,说我⼼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在上的⽼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6、彼采萧兮,⼀⽇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7、青青⼦衿,悠悠我⼼。

《诗经·国风·郑风·⼦衿》译:我怀恋着倩影,我⼼伤悲!8、投我以⽊⽠,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译:他送我⽊⽠,我就送他佩⽟。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雪霏霏。

《诗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

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10、风⾬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译:风⾬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

看到你来这⾥,还有什么不⾼兴呢?11、有匪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雅的君⼦,如琢⾻⾓器⼀般,如雕⽟⽯般完美⽆斑。

《诗经》中的经典国学名句精选

《诗经》中的经典国学名句精选

《诗经》中的经典国学名句精选
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诗经》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部分,在《诗经》中,有很多千古流传的名言名句,孩子们读这些名言名句,和古人们一起感受当时的意境吧。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上面的这些国学名言名句,均是出自《诗经》,孩子们读这些名言名句,领会这些句子中的意义吧。

[《诗经》中的经典国学名句精选]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国学《诗经》课件

国学《诗经》课件

《诗经》的主题思想
01 关注现实
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和 愿望。
02 强调道德
诗歌中体现了儒家道德观念,强调仁、义、礼、 智、信等品德。
03 赞美劳动
许多诗歌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反映了 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诗经》的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
诗歌语言简练明快, 常用白描手法,善用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
• 艺术特色:《蒹葭》采用了回环往复的句式和节奏,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诗 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蒹葭”、“白露”、“伊人”等,使 得诗歌更具艺术表现力。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深沉,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 追求。
• 思想内涵:《蒹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对于真挚情感的追求和对于人生意义 的探索。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引导人 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文学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对 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誉为“中国诗歌之源”。
文化传承的载体
《诗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 和人类学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 、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诗经》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4
《诗经》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诗经》中的民俗文化
总结词:描绘了古代社会 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态
详细描述
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 式、节庆习俗、婚丧嫁娶 等方方面面
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 情和地域特色
为我们了解古代民俗文化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诗经》中的道德观念
总结词:体现了儒家思想 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法。
风格多样

国学《诗经》

国学《诗经》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 在那野外吃艾蒿。 我有许多好的宾客, 鼓瑟吹笙邀请他。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 (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 光明。
一读,读准字音
《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yao tiao hao ji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xì ng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wù mèi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sè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mào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 以雕刻成玉器。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 ③[克]能。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 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 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译:你送我木桃,我就以琼浆玉液报答。这哪里 能算报答,只是为了彼此永远相好。
9.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诗经·国风·卫风·木 瓜》 译:你送我木瓜,我就送你佩玉。 这哪里能算报答,只是为了彼此 永远相好。

10.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雅”:朝廷的“正声雅乐”,是周王
朝京都地区的乐歌。根据音节、律吕分 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为朝 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为个人 抒情之作。 “颂”:宗庙祭祀之乐,一般是周王朝 的史官或者当时的巫祝所作的宗庙祭祖 乐歌。许多是舞曲。有商颂、周颂、鲁 颂,共40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起兴,有引起联想渲染气氛的作用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A、只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 《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 年,宜其遐福。” 《小雅·白华》:“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 良,二三其德。”
B、比兴兼用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 室家。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
(二)其他艺术修辞手法 (1)夸张 (2)对比 (3)映衬

(三)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三、《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
1、《诗经》中的物象抽取和周文化
精神 2、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与作品的内 在结构
四、《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1、名词动词的丰富多彩与具象化特征 2、重章复唱的章法形式与中心词语的多种形 式锤炼
第三、韵脚的相互距离
A、句句押韵 《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 土乐土,爰得我所。” B、隔句押韵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隔句句尾韵:蓁、人) C、交韵 《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真部),维 莠骄骄(宵部);无思远人(真部),劳心忉忉 (宵部)。”
B、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

《周南·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形容词摹声摹形
(1)叠字(重言)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小雅·伐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周南·芣苢》)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王风·黍离》)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豳风·七月》)
第一、韵的位置: A、句尾韵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 室家。 (隔句句尾韵:华、家)
B、在代词或语气词前的句中韵 (变相句尾韵)
《周南· 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隔句押韵的句中韵:流、求)
第二、一章的韵数
A、一韵到底 《魏风·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B、换韵 《邶风· 静女》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句尾换韵式:娈、管;炜、美。)
(2)双声 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 《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3)叠韵 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 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 “爰居爰处”(《邶风·击鼓》) “婉兮娈兮”(《齐风·甫田》)

4、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B、一篇之中,分别重章 《郑风· 丰》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C、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
《周南·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 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 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三、《诗经》 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 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三、《诗经》名称的由来
1、《诗经》最初被称为《诗》或《诗三 百》,战国后期始称为经。 《庄子· 天运》:“丘治《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经。” 2、西汉文帝时,《诗》首先被官方确认 为经,被当作治国经邦的政治经典列于学官。
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 1、抒情诗的传统 2、群众性的艺术传统 3、现实的世俗的艺术传统
二、《诗经》 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



(一)风雅与文学革新(思想内容) 1、取材于日常生活 2、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3、平和的情感色彩 (二)比兴的垂范(表现手法)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诗经》时代的社会形态
邰---------豳---岐--------丰邑--镐--- 始祖后稷---公刘-古公亶父--文王--武王-
洛邑-- 平王--





春秋时期 A、前770年平王东迁---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 (《史记》,共295年) B、前770年平王东迁---前403周威烈王23年(《资 治通鉴》) C、前722年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元年---前481年周 敬王三十九年鲁襄公十四年(《春秋》,共242年) 战国时期 A、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前221年 (《史记》) B、前403周威烈王2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前 221年(《资治通鉴》)

四、传诗
1、齐诗:齐人辕固 2、鲁诗:鲁人申培 3、韩诗:燕人韩婴 4、毛诗: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四家诗的特点
齐诗: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解说《易》 和律历。 鲁诗:据《春秋》大义,采先秦杂说,以诗 训诂,以诗印证周代礼乐典章制度,将诗作 为《礼》的说明。 韩诗:继承先秦说诗的传统,断章取义,割 裂诗句以作自己论文的注脚。 毛诗:将《诗》和《左传》配合起来,以诗 论史。训诂简明,很少神学迷信内容。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形态
一、《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创作论意义
1、由原始诗歌的实用功能到功利主义的创作 自觉 2、由原始诗歌和民歌的集体歌唱到个体诗人 的出现 3、由原始诗歌的简洁素朴到艺术水平的提高

二、《诗经》 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
1、抒情诗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1)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抓住人物活动的 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 (2)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 人物形象 (3)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来塑造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 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 3、高超的艺术技巧
五、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1、句式 2、重章叠句 3、语气词
产的乡土情蕴
2、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
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4、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第五节

《诗经》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

二、语言形式
(1)重章



A、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为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叠句
A、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




《豳风·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 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 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 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 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 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 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 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 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1、农业的发展 2、宗教思想 3、政治制度
二、《诗经》与乐舞的关系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 各得其所。”(《论语· 子罕》) “儒者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 诗三百。”(《墨子· 公孟》)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
C、赋兴兼用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 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 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朱熹《诗集传》 《豳风· 七月》: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 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比:比喻。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朱熹《诗集传》
A、整首作比 《魏风·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 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B、部分作比 《卫风· 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 眉。
三、《诗经》的内容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大雅· 生民》:后稷 《大雅· 公刘》:公刘 《大雅· 绵》:古公亶父 《大雅· 皇矣》:文王 《大雅· 大明》:武王



2、农事诗 例:《豳风· 七月》《周颂· 丰年》 3、燕飨诗 例:《小雅· 鹿鸣》 《魏风· 相鼠》 4、怨刺诗 例:《魏风· 伐檀》《魏风· 硕鼠》《邶风· 新台》 5、战争徭役诗 例:《秦风· 无衣》《小雅· 采薇》 《豳风· 东山》 《卫风· 伯兮》《王风· 君子于役》 6、婚姻爱情诗 例:《周南· 关睢》《邶风· 静女》 《卫风· 氓》
《诗
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一、《诗经》的编订
1、编订的方法 A、献诗说 B、删诗说 C、采诗说
2、编订的目的
(1)宗教祭祀 (2)政治外交 (3)道德伦理 (4)教育文化 (5)娱乐宴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