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
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
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3、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模型图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的概况:太阳与其他恒星一样能发光发热,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71%)和氦(27%). 表面温度约为6000K。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学完一个章节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对学习高中地理时是非常有用处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 图 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 图 1.5)太阳队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 P8 图 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 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讲义 精编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天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具有物质性、运动性。
天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2)类型:人造天体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空间站、人造卫星等常见天体类型组成物质(或成员)特点观察到的现象恒星气体质量庞大,能自己发出光和热;球状或类球状;恒星之间相距遥远;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是除太阳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明亮闪烁星云气体和尘埃,主要物质是氢呈云雾状,一般星云里会有恒星;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发亮的云雾状行星如:八大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近似球状;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明亮不闪烁,在星空有明显位移卫星如:月球绕行幸运转,本身不发光;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但是质量一般不会超过它所绕转的行星圆缺变化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块不能自己发光,但进入大气层后,会同大气摩擦产生燃烧发光的现象,即流星现象;少数没有烧尽的残体落到地面,叫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陨石,铁质陨星叫陨铁一闪即逝的流星彗星凝结成冰 的水、尘 埃和岩 石等 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外表; 绕太阳运行;包括彗核、彗发和彗尾,彗发中的气体和尘埃通常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扫帚状彗尾;大部分彗星运行的轨道是扁长的椭圆形拖着扫帚状彗尾2.天体系统 (1)概念(2)级别(四级)(3)主要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组成具体内容地月系中心天体:地球。
绕转天体: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
其他成员: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 彗星、行星际物质等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 的99.86%,并以其强大的引 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 轨道绕着它运转;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 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在天文学上称去1个天文单位银河系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 有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 6万光年河外星系 主要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大 多数河外星系由几十亿到上万亿颗恒 星组成迄今为止,人类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有数百亿个;大多数河外星系直径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 可观测 宇宙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是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为137亿光年二、行星地球1.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1)天体 系统 运动中 的天体 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八颗行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运动特征①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②共面性,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③近圆性,各行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非常小,轨道近似正圆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
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
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3、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模型图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的概况:太阳与其他恒星一样能发光发热,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71%)和氦(27%). 表面温度约为6000K。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件(共32张PPT)
地球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呢?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下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件(共32张PPT)
总
星
系
(
可 见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 的地球 课件(共32张PPT)
课堂练习
1、有关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 律有层次的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无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任何物质都有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2、下列可称为天体的是( C)
A、天上彩虹
B、乌云和闪电
C、北极星和牛郎星
D、太阳系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 的地球 课件(共32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 的地球 课件(共32张PPT)
蟹状星云
(一)天体类型:
2、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身发光的球体或类球状天体。
•离地球最 近的恒星 是:太阳 •离太阳系 最近的恒 星:比邻星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 的地球 课件(共32张PPT)
(一)天体类型: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笔记《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的定义:独立存在于宇宙的所有形式的物质
注意:天体的分类:恒星、行星、卫星
2.天体系统:多个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行星系统:卫星绕着行星转
星系:恒星绕着“中心”转
总星系或可观测宇宙:所有星系的整体
补充:①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的99.8%
②银河直径10万光年
3.天体的运动:①凌日:太阳被暗星体遮挡
②日食:太阳被月球遮挡
二.行星运动
1.八大行星的运动共性:①同向性(自东向西)
②共面性(轨道倾角)
③近圆性(轨道呈“圆”形)
2.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地球安全的原因:八大行星等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地球稳定的原因:太阳正值壮年期,能稳定的提供大量辐射
4.地球的普通:①“适宜的温度”: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
②“存在大气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存在液态水”:地球的温度适中。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超详细知识点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
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
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3、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模型图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的概况:太阳与其他恒星一样能发光发热,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71%)和氦(27%). 表面温度约为6000K。
宇宙中的地球(完整版 )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性:
阅读图1.2 1、了解不同级别天体系统各自范围、组成等。 2、读图思考题,能够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描述地球在宇宙 中的位置。
银河系
2000多亿颗恒星
总 星
太阳系
系
河外星系
最高
天体系统的层次
其他行星系统 地月系
最低
宇宙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 星系
太阳 系
其他 恒星 系
地月系
其他行 星系
天体系统:
月球
地球
地球 太阳
太阳 银河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运动中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级
别的天体系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1、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类型的天体? 2、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它们是如何排列的? 3、小行星带位于哪里?
第一章 ·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2020/6/7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
上下四方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
宇宙
1、什么是宇宙?
概念:地理
学的“宇宙”是 指总星系 ,是人 类目前所能观测 到的最大物质体 系。
宇宙
2、宇宙的特点
①物质性: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结论⑤:地球上有液态水
地球存在生命
外部条件 自身条件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稳定 ②运行轨道安全:八大行星各行其道
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自转周期适中,大气 ②适合生物生存的空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有液态水:地球收缩及放射元素衰变
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点概括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 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 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 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地震波
横波 纵波
传播速 度 慢 快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
固体、液体、 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
气体
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 圈层。
圈层名 位置 称
厚度
特点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 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 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 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宇宙的物质性(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卫星。
2.天体系统——宇宙的运动性(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判断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 √ ) 2.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
( √ ) 3.天体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 × ) 4.总星系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
( × )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颗行星⎩⎪⎨⎪⎧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结构特征:地球与其他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3.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判断1.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运动轨道之间。
( √ ) 2.八颗行星自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
( × ) 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 √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宇宙环境⎩⎪⎨⎪⎧宇宙环境安全太阳光照稳定(2)自身条件适宜⎩⎪⎨⎪⎧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液态水的存在连线 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自身环境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探究点一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流星雨是一种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光亮如下雨状的自然现象,一些流星似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的即为狮子座流星雨。
2017年11月18日,狮子座爆发流星雨,广州17日至19日零时至天亮前,每小时可看到狮子座流星约10颗,堪称当年“流星雨之王”。
(如下图)1.狮子座流星雨和落到地面的陨星是天体吗?为什么?答案都不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j其他行星系总星系L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 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 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 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一一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 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1. 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1 .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一一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一一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高中地理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22张ppt)
2020/7/24
16
行星地球
(3)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比较项目 包括的行星
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
巨行星 远日行星 木、土 天王、海王
行星
举例:金星、地球等 特点:质量小,不发光
2020/7/24
彗星
组成:冰物质 特点: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 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背向 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
5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卫星
流星体
举例:月球 特点: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
组成:尘粒、固体块 特点:与大气摩擦生热而 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
2020/7/24
1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2020/7/24
1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天体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天体系统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组成 地球和月球
特别说明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 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
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和原因。
2020/7/24
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分类:按照天体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天体 和人造天体。
2020/7/24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2.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3. 天体系统层次:由低到高地月平均距离为 ,日地平均距离为。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光年,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光年。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太阳系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小行星带位置:公转方向:2. 地球的普通性 ------一颗普通的行星,具体体现在:(1 (2 (33. 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温度公转周期平均公转速度4. 行星分类: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地内行星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维持着温度,是促进、和的主要动力。
(3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4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来源。
2、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3、我国年太阳辐射分布最丰富区原因最贫乏区原因4、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温度厚度亮度(2太阳风发生在层, 黑子发生在层, 耀斑发生在层。
(3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是层,日冕在时才能看到, 色球在时才能看到。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发射的会扰动 , 影响 ;(2太阳大气抛出的会扰乱 ,产生“ ”现象;(3 冲进的高空大气,产生“ ”现象;(4许多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1、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 (恒星附近。
2、方向:侧视图看:,从北极上空看:,从南极上空看: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有和两个。
其中,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地球自转度。
4、速度:角速度 ;线速度 ,赤道 km/h, 30° km/h, 60° km/h,同一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大。
二、地球公转1、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
2、周期:有恒星年 (时间和回归年 (时间 , 是公转的真正周期。
3、速度:地球处于近日点月初,速度 (快 /慢 ;处于远日点时是月初,速度 (快 /慢。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宇宙中的地球PPT
太阳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
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宇宙中存在着很多的物质,这些物质是 (2)主什要么类或型叫:什么?
蟹状星云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 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仙女座大星云
马头星云
草帽星云
太阳(恒星)
(2)体积与质量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适中的体积与质量其引力可吸附大量气
体形成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经过演化,原始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 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转化为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
适宜的温度
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适宜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利于 生物的生长发育。
银河系 总星系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 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 颗。直径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距离2.7 万光年。(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
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统称总星系。是目前知道的 最高以一级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 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 为河外星系。
近圆性
(2)结构特点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类地行星
0.05 0.056
0.82 0.856
1.00 1.000
0.11 0.150
巨行星
木星
317.94 1316.000
远日行星
天海 王王 星星
思考
14.63 65.200
17.22 57.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远镜发明之后,人类可以观测到 的恒星数量大大增加,可观测到的 暗星也远远超过了6 等。今天,通 过放在地面的现代大型光学望远镜, 可以观测到25等以上的暗星;而 “哈勃”太空望远镜因为是在地球 大气层之外进行观测,它的可观测 极限星等超过了28等。
实际上,不同恒星到地球的距离,有远有 近,各不相同(当然最近的恒星是太 阳)。假定有两颗亮度本来相同的恒, 一颗离我们远些,一颗离我们近些,那 么在我们看来它们亮度并不相同,而是 一颗暗些,一颗亮些。这一规律遵从光 的“反平方定律”,即“接收到的光强 度与光源到观察者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恒星的演化 幼年期:引力收缩阶段 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 晚年期:红巨星阶段 衰亡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阶段
恒星通常是在星际气体中诞生的。在宇宙中, 当星际气体的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 其内部引力的增长大于气体压力的增长,这 团气体云就开始收缩。这样的倾向一开始, 其自身引力使巨量物质的密度普遍增大。巨 大质量的星际物质开始变得不稳定。这些巨 量的星际气体与尘埃坍缩进行得越来越迅猛, 开始分裂形成较小的云团,密度也增大了许 多。这些较小的云团最终将各自成为一颗恒 星。由于星际物质的质量通常非常巨大,通 常在太阳的一万倍以上,所以恒星总是一下 子一大批地降生。
到了19世纪,天文学家们发现,从1 等星 到6 等星之间,亮度相差了大约100 倍。 因为1 到6之间有5 个间隔,而=2.512 , 所以,任意两个星等相差1 等的恒星,星 等值高的要比星等值低的暗2.512 倍。从 此之后,给恒星划分星等的工作就建立在 “数字化”的基础之上,比以前精确得多 了。例如,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由于它 比肉眼可见最暗的恒星亮100 倍还多,因 此它的星等就被重新确定为-1.4 等,而 不是原先的1 等。
第一章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科学概论
1.1 地球与宇宙
宇宙的概念 地球与太阳 地球的卫顿——经典力学——宇宙无限无边 爱因斯坦 ——广义相对论——有限无界的静态宇宙 模型 弗里德曼 ——宇宙不会保持静止状态——哈勃定律 (多普勒效应) ——宇宙在不断膨胀
多普勒效应:
银河系是星系类型中的旋涡星系 一类的典型。它的核心周围是一 个巨大的中央核球,并有缠绕着 它的旋臂。这些弯曲的旋臂使银 河系的外形看上去像是一个庞大 的车轮。旋臂均匀沉陷在银盘中。
银 河 系 图
银盘是银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直径约70000 光年。银核为星际尘埃粒子屏蔽,它们吸收 银核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紫外光。但科学家可 以在射电、红外、X射线和γ射线的波段,记 录并研究银核区发出的辐射。特别是红外辐 射和X射线中的强发射,表明存在着高速运动 的电离气体云。现在多认为,这种气体云在 环绕一个大质量天体运转,很可能是一个质 量约为400万个太阳质量的黑洞。科学家已确 认,中央核球的主要成分是一些老年恒星和 老年星团。
原恒星核部上升到不小于7×106K 条件下,核部氢燃烧引起的热核反 就开始启动,就标志着一颗恒星正 式产生。由于恒星内部排斥力与自 身吸引力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进入 了相对稳定的漫长演化时期。目前 银河系中90%的恒星都属此演化阶 段。
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 罗素分别统计了恒星的光度(反映恒星 质量)和颜色(反映表面温度),用纵 横坐标绘图时发现大部分恒星落在一条 连续带上,其余的星(红巨星、白矮星 等)则形成独立的小群。这种图后来就 称为赫罗图,图中90%恒星集中出现的 连续条带代表相对稳定的主要演化序列, 称为主星序或主序带,处于主序带内的 恒星,就称为主序星
有了绝对星等之后,就可以比较不 同恒星的真实亮度了。比如,天狼 星的绝对星等是+1.4 ,太阳的绝对 星等是+4.8 ,这样,天狼星实际上 要比太阳亮20多倍。而天狼星又比 北极星暗得多,因为北极星的绝对 星等是-4.6.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
银河是一个星系,它比普通的星系稍 微大一些,直径大约为十万光年。银 河系中至少有2000亿颗星。其中, 大约400亿颗星集中在中央的核球 (Bulge)上,四周缠绕着四只旋臂,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混杂的区域。核球 的直径为3000光年,呈椭球形,由 年龄超过100亿年的老年星球构成。 银河系的历史已经有150亿光年。
如果有一团星际气体超过通常的星际物质(每立方厘米 一个氢原子)的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已达六万个氢原 子。开始时这团气体是透光的,发出的光热辐射不受周 围物质的牵制,畅行无阻地传到外面。物质以自由落体 的形式落到中心,在中心区积聚起来。本来质量均匀分 布的一团物质,变成了越往里密度越大的气体球。随着 密度的增大,中心附近的重力加速度越来越大,内部区 域物质的运动速度的增长表现得最为突出。开始几乎所 有的氢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气体的温度也很低,总不见 升高,这是因为它仍然过于稀薄,一切辐射都能往外穿 透,溃缩着的气体球受到的加热作用并不显著。经历几 十万年后,中心区的密度逐渐变大,在那里,气体对于 辐射来说变得不透明了。这时核心便开始升温,随着温 度的上升,压力开始变大,坍缩逐渐停止。这个特密中 心区的半径通常和木星轨道半径相近,而它所含的质量 只及整个坍缩过程中涉及的全部物质的5%。物质不断落 到内部的小核上,它带来的能量在物质撞击到核心上时 又成为辐射而放出。与此同时,核心在不断缩小,并变 得越来越热。
所以,前面说到的星等只是“视星等” 或者“相对星等”,即它是与在地球 上看到的恒星亮度有关的星等。在考 虑了距离因素以后,天文学家又制定 了“绝对星等”系统。这个系统把所 有的恒星都放在一个“标准距离”上 考虑,这一距离是10秒差距或32.6光 年(1 秒差距=3.26光年)。这样,星 等值就只和恒星自身的亮度有关,而 不再受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影响了。
由奧地利物理學家及數學家多普勒提出。輻 射的波長因為光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 化。在運動的波源前面,波被壓縮,波長變得較 短,頻率變得較高 (藍移 (blue shift))。在運 動的波源後面,產生相反的效應。波長變得較長, 頻率變得較低 (紅移 (red shift))。波源的速度 越高,所產生的效應越大。根據光波紅 / 藍移的 程度,可以計算出波源循著觀測方向運動的速度。 恆星光譜線的位移顯示恆星循著觀測方向運動的 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則多普 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所有波動現象 (包括 光波) 都存在多普勒效應。
1.1.2.1 太阳系 太阳系是太阳和太阳为中心、受 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 体所构成的系统。
类地行星
靠近太阳的4颗行星与地球的大小、物质 组成和内部结构等方面都很相似,故称 为类地行星,又称内行星。其共同特点 是:体积小、密度大,构成行星的主要 物质是岩石。
◆ 水星直径为地球的2/5,密度5.43,主要成分为铁 质岩石。大气稀薄,以氢和氦为主,表面温度173— +143°C,表面形态与月球相似。 ◆ 金星各种参数与地球相似,构造活动很活跃,仍 有火山作用,表面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大气厚密, 表面气压为90个atm,主要成分为CO2,温度达 467°C ◆ 地球稍大于金星,在大陆有花岗岩,液态外核和 较快的自转速度形成了很强的磁场。外动力地质作 用。 ◆ 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2,质量相当于地球的 38%,自转速度与地球相似。大气稀薄,主要为 CO2 ,温度-28 — -139°C ,曾有过与地球相似的 外动力地质过程。
2、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积聚态实体:如行星、恒星、星 云等
恒星
定义 演化4阶段 亮度
恒星的定义
古代:不动的星星称为恒星 近代:发现恒星自行后,行星与恒星的差别在于自己能否发 光 定义:将自己能够发光的气体球称为恒星 现代(1900以后):发现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发光, 到1930年代,发现核能后,行星与恒星的差别在于内部有 没有氢氦热核反应; 定义:内部有氢氦热核聚变反应的气体球称为恒星 近10年: 褐矮星发现,恒星的定义更明确, 恒星:内部能够点燃氢氦热核聚变反应(700万开)的气 体球; 亚矮星:内部能够点燃氢氦热核聚变反应(100万开)的气 体球;恒星的定义 行星:不能点燃任何热核反应、围绕恒星转动的球状天 体
“大爆炸”理论: 宇宙在某种整体膨胀、徐 徐冷却并不断稀化的状态中诞 生和演化。
起初,宇宙热得不可能存在任何原 子或分子; 数分钟后,冷却到能够形成最简单 的氢原子核和氦原子核; 数百万年后,冷却到足以形成第一 个原子,不久又形成了简单的分子。 数十亿年后,物质凝聚成了恒星和 星系,此后又形成了稳定的行星环 境。
红巨星时期的恒星表面温度相对很低,但 极为明亮,因为它们的体积非常巨大。肉眼能 看到的最亮的星中有许多就是红巨星,如参宿 四、毕宿五、大角、心宿二等。我们的太阳在 五十亿或六十亿年后也将变成一个红色“巨 人”。当核心的氢耗完时,太阳就开始膨胀, 那时水星将化为蒸汽,金星的大气将被吹光, 地球上的海洋将沸腾。然后太阳还会继续膨胀 并将地球纳入它的势力范围。地球被烧焦的残 骸会继续在巨型太阳灼热而极稀薄的大气里转 圈。红巨星外层物质的密度比地球实验室里能 得到的最好真空还要低得多。
恒星中心热核反应一旦出现铁元素,就进入 了恒星演化的老年期。铁核的热核反应不能 释放能量,反而需要吸收大量能量,迫使恒 星内核向中心猛烈塌缩,同时释放出惊人的 能量,导致恒星外壳发生爆炸,并使光度瞬 间剧增万倍至上亿倍,这就是著名的超新星 爆发现象。当超新星“昙花一现”之后,原 有的恒星顷刻塌缩为体积小而密度极高的致 密星(恒星的残骸)和爆发出去的星云物质 (新恒星形成的物质基础),完成了银河系 内空间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一次循环。
旋臂中的天体属于十分年轻的亮 星和疏散星团。此外,在旋臂区 域内是星际气体和尘埃粒子的最 高度集聚区,所以那里也是新的 恒星形成的最适合的所在。太阳 位于这些旋臂中的一条,即猎户 臂的内侧边缘附近,距银河系中 心约为银河系半径的三分之二距 离处。
1.1.2 地球与太阳
太阳系 太阳 日地距离及太阳的大小、质量 太阳的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太阳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