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 课内文言练习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材料一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毛泽东曾批示:“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成都七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带详细答案

成都七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带详细答案

成都七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语文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按题号涂卡,双选题不涂卡,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一、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一一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练习试卷(四)试题含解析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练习试卷(四)试题含解析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练习试卷(四)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苍古之境朱良志中国古代画家所说的“古”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一般意义上“古”,即古代;一指一种苍莽古淡的境界。

作为境界的“古”,包含着足以使艺术家倾心的因素。

如古雅、古淡、古朴、苍古、率古等,它是中国画的崇高境界之一,或被称为“老境”,老即是古,所谓“画之老境,最难其俦”。

如山之峰巅,罕有人能攀及。

邵梅臣说:“简淡高古,画家极难事。

”对此境的追求,不是眷恋逝去的事物,而出于挚爱生命的殷殷之心。

真正的苍古之境满溢着生命的热烈。

犹如人之老年,览尽人间风烟,进入一片生命的化境,返归于平淡,在衰老的外表中满蕴着对生命的体验。

亦如红霞如醉的秋末丹枫、斑驳陆离的桦树林,在暮秋之中展示绚烂之美。

画之古境就是要在苍老简淡之中释放出灿烂的生命之光。

画之古境,追求的是生命时间的最高峰。

将一年视为一完整的生命时间段,在这时间段中,从春到冬草木由荣而枯,完成了一个生命循环过程,那么在这一时间段中,足以表现苍老之境的是秋末和严冬。

故中国画在选材上有表现春日溶溶、夏意滔滔的场景,但更多的是寒天雪地、秋日寒林,因为“秋色胜于春色”,“冬山宜居”。

将浩浩历史长河视为一完整的时间段,一年四季只是这完整时间段的缩影。

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画家去寻找他们心中的苍古之境。

如表现宇宙创化的混莽感,将艺术触角直溯向生命创化的根源处,从而在生命的根源处体露真常,辉照万有。

如体现米家山水特点的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画面峰峦出没于云翻雾卷之中,混混莽莽,犹如宇宙创化时阴阳相摩相荡的一片混沌,此画被论者称为“一片混元之气”。

成都七中语文高三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语文高三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语文高三试题及答案成都七中是一所著名的学校,其高三试题及答案通常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多个方面,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成都七中语文高三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文言文阅读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文言文选段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 甲:请解释“谪”字的意思。

- 乙:请解释“筵”字的意思。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甲也,乙也B. 甲之,乙之C. 甲乎,乙乎D. 甲者,乙者3. 以下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谁与归?B. 微斯人,吾谁与归?C. 何陋之有?D. 吾孰与徐公美?4.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翻译句子一。

- 翻译句子二。

5. 根据文言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 甲:文中提到的“某某”是指什么?- 乙:文中“某某”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答案:1. “谪”指被贬职或流放,“筵”指宴席或坐席。

2. C3. B4. 翻译句子一:(翻译内容略)翻译句子二:(翻译内容略)5. 甲:文中“某某”指的是(具体内容略)。

乙:“某某”的行为体现了(具体品质略)。

二、现代文阅读题目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10题。

(现代文选段略)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中心论点?8. 第三段中提到的“这种现象”指的是什么?9. 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0.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对“某某”持怎样的态度?答案:6. 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内容略)。

7. 作者通过(论据内容略)来支持中心论点。

8. “这种现象”指的是(具体现象描述略)。

9. 划线句子通过(表达效果分析略)。

10. 作者对“某某”持有(态度描述略)。

三、诗歌鉴赏题目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5题。

(诗歌内容略)11. 诗歌的韵脚是什么?1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3. 请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高2023届高三下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立足本土、深耕沃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时代进步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用文化滋养助推制度建设。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形成了天下为公、四海一家、民惟邦本、德主刑辅、礼义廉耻、选贤任能、革故鼎新、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等一系列价值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其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于国家制度、运用于国家治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对于当代中国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需要勇于并善于借鉴,不断推陈出新。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人的眼里,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家庭是国家和谐安定的基础;家庭秩序是国家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家齐才能国治。

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国家治理与家庭治理息息相关,家庭伦理与爱国情怀高度一致,强调正确对待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族和国家利益。

这一价值内涵已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德主刑辅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治国方略,其发端于西周“明德慎罚”的观念。

孔子继承这一思想,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倡导为政以德。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主张前德而后刑、大德而小刑、务德而不务刑的观点,确立德主刑辅的法制原则。

四川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四川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四川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

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

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

后就长水校尉樊鯈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

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__其傍,以就学焉。

举孝廉光禄主事,稍迁,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

奉后为颍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

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

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

初,霸以樊鯈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

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

童谣曰:“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

”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

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

'”遂上病。

后征,四迁为侍中。

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

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后当为五更,会疾卒,年七十。

遗赖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嬴、博,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遂家焉。

将作大匠翟酺等与诸儒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

(选自《后汉书·张霸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B.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C.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D.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狄》是中国现存最旱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家典箱之一,它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很多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答案

成都七中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入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C(“遗憾终身”错。

文本一倒数第二段中,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对父亲来说,马是战友与伙伴,为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父亲和战马分离,抗美援朝时的那次离别由此变得更加动人。

)关于第1题C选项的阅卷说明:本次开学考试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源自2024年T8联考,本试卷对题目作了部分修改。

关于有争议的第1题C选项:命题人、审题人认为,根据文中材料二的表述:“当父亲将战马送上抗美援潮战场时,当每一名蒙古族骑兵将自己心爱的马送上驶向期鲜前线的列车时,他们胸中激荡着保家卫国的战鼓”“胜利的荣耀属于蒙古族战士,同样的军功章也属于来自内蒙古草原的战马。

”C选项可从广义上来理解,父亲和战马亲如一体,不可分离,为了保家卫国,响应国家号召,父亲把战马送上抗美援朝的战场,是对战争的一种全力支持,也能理解为参与了战争。

但是,考虑到学生可能会从字眼上狭义地理解,以“父亲本人是否亲自上战场”来进行判断。

因此,出现的分歧是由于对文意的理解的深浅不同而造成。

为了尽可能保护学生的得分利益,参照T8联考命题组的意见,经命题人、审题人确认,该题设置两个答案正确选项,即B和C均得分。

2.C(“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错。

)3.4.D5.C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取消句子独立性(A虽然/即使。

B“大声发于水上”的“发”意为发出、发生。

D副词,更、更加/名词,利益、好处。

)6.B(“求见太尉是为了安邦兴国,平抚四夷”错。

)7.(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关键词:“形”“能”“致”每个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

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的气的大小相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第1周周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第1周周练试题

成都七中高2015届课内文言文复习(史传文本)2说明:本练习的课文来自《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

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 )赵王书,愿以( )十五城请易( )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 )欺;欲勿予,即( )患( )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 )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 )计欲亡( )走( )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 )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 )于( )赵王,故燕王欲结( )于君。

今君乃( )亡赵走燕,燕畏赵,其( )势( )必不敢留君,而束( )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 )得脱( )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 )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 )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 )在赵;赵予璧而( )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 )之( )二策,宁( )许以负( )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 )无人,臣愿奉( )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 )完( )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 )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 )示( )美人及左右,左右( )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 )曰:“璧有瑕,请指示( )王。

”王授( )璧。

相如因( )持璧却( )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 )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 )其强,以空言( )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

成都七中高2015级课内文言文训练(必修1)班级 姓名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二单元的文言字词,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综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4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军,名作动)函陵,秦军.(驻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秦军)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主谓间消独)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公曰:“吾不能早用子.(您),今急而.(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啊).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许.(答应)之。

夜.(在夜里,名作状 )缒.(名词作动词,用绳子拴着人往下放)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假如)亡.(让……灭亡)郑而有益于.(介词,对)君,敢以.(用,介)烦执事..(办事的官吏,此处尊称对方,你)。

越.国以鄙远..,(越,越过;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境;远,形容词作名词,园地,即郑国.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君知其难也,焉.(怎么,为什么)用.(因为)亡.(使……灭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变雄厚了,你秦国的势力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古今异义词,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词,来往的人)之.(消独)往来,共.(“供”)其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君尝为.(给予)晋君赐.(动作名,恩惠、好处)矣,许.(答应)君焦、瑕,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济而.(却,就)夕.(名词作状语,到晚上)设版.(防御工事)焉,君之.(的)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周周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周周练试题

成都七中高2015届课内文言文复习(史传文本)2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 )赵王书,愿以( )十五城请易( )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 )欺;欲勿予,即( )患( )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 )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 )计欲亡( )走( )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 )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 )于( )赵王,故燕王欲结( )于君。

今君乃( )亡赵走燕,燕畏赵,其( )势( )必不敢留君,而束( )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 )得脱( )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 )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 )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 )在赵;赵予璧而( )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 )之( )二策,宁( )许以负( )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 )无人,臣愿奉( )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 )完( )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 )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 )示( )美人及左右,左右( )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 )曰:“璧有瑕,请指示( )王。

”王授( )璧。

相如因( )持璧却( )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 )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 )其强,以空言( )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 )尚不相欺,况( )大国乎?且以( )一璧之故逆( )强秦之欢( ),不可。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硅基智能近日宣布开源其最新的AI数字人交互平台,使用者无需组建技术团队,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工具和支持,就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屏幕等显示设备上,轻松创建数字人。

从影视娱乐到品牌营销,从电商直播到金融服务,数字人深入各行各业,并重塑商业生态,数字人应用已成为人工智能企业竞相角逐的新赛道。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与数字人相关的企业114.4万家,其中,2024年1-5月,新增注册企业为17.4万余家,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5.9%。

“这么多年了,终于见到了梦中的母亲!”家住重庆沙坪坝区的漆女士,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思念早逝的母亲,最近她花费近两万元,制作了一个母亲的数字人,第一次与“母亲”视频对话,她喜极而泣。

当前,用科技手段“复活”亲人已经萌发出较强的市场需求。

重庆某技术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业务开展一年来,已接到 2000 多人的询问,帮助 900多个家庭通过AI技术实现“团圆”。

从去年“双11”到最近的“6·18”,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直播间上线多个数字人主播,这些“主播”不仅“照片级别”复刻了真人表情动作,还24 小时直播带货,流利解答消费者疑问,推荐多种省钱团购……据统计,目前在中国从事视频表演等活动的主播账号有近1.4亿个,其中虚拟数字人占了四成,超过5000万个。

艾媒咨询提供的《2023 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发展与商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866.1亿元和120.8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

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重要的细分赛道之一,目前被拓展到文旅行业的更多场景中。

中传文旅(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数字人“华诗远”,成为文旅行业有代表性的数字员工、数字导游和数字主播,在提高人们文旅体验的同时,还帮助文旅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 周六文言序列9练习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 周六文言序列9练习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语文周六文言序列9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小题。

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

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

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

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七——卷第二十,有删改)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臣或数.黯数:责备B.独汲黯与亢礼..亢礼: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对待。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4)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4)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4)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中肯/中意穿着/歪打正着得心应手/应接不暇B.创伤/重创桂冠/弹冠相庆好大喜功/乐善好施C.供稿/供应涤纶/羽扇纶巾厚古薄今/日薄西山D.解数/解读寒舍/退避三舍曲径通幽/曲尽其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倍增录像机拾人牙慧纷至踏来B.备至照相机招聘启示自作自受C.赡养钓鱼竿意气用事沧海一粟D.观瞻电线杆黔驴计穷姹紫嫣红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A.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错误时,可依法向法院提起申诉。

B.快餐式的生活把人们的生存能力降低,快餐式的阅读致使人们精神匮乏,因此,回归传统纸质阅读,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远离精神沙化。

C.诺基亚、索尼和三洋这一个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品牌在2012年纷纷走下坡路,国际品牌的世风日下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D.张伯苓远赴学习西方的教育管理,提出“一切均与现在生活为准”的办学理念,这成为他发展南开大学教育的不易之典。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6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6

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必背100天》第11、23、25、27、29天)A.拘泥.nì宁.可níng 漂.白piǎo 呼天抢.地qiāngB.靡.费mǐ煞.尾shā字帖.tiè数见不鲜.xiānC.呕吐.tù荫.凉yìn 晕.船yūn 一年半载.zǎiD.转.速zhuàn 炮.烙páo 辟.谣pì虚与委蛇.yí选D。

A宁.可nìng;B靡.费mí;晕.船yùn。

3.根据后面成语的解释,在横线上写出该成语。

(《必背100天》第9、11、23、25、27、29天)⑴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规模或形状较小。

容易误解为“具体实在”。

⑵敬谢不敏:以自己没有能力来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⑶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⑷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易误作寒冷。

⑸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⑹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人语言紊乱或空洞。

易误作“听话人听不懂”。

⑺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

形容敬畏的神态,也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⑻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易误作使人不满意。

⑼从长计议:指放宽时间慢慢地商量考虑,不急于做决定。

常指慢慢设法解决。

易误作从长远考虑。

⑽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易误作“买卖兴隆”。

⑾赤地千里: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易误作“火灾”。

⑿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侮辱了自己也不计较。

易误作“犯了错误也不改”。

⒀对簿公堂:指到公堂上受审问。

⒁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

易误作“只是当面说”。

⒂暴虎冯河:空手打虎,徒步渡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 课内文言练习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 课内文言练习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语文必修5课内文言练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荒芜)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形体)役,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正确)而昨非。

舟遥遥以.(而,表修饰)轻飏.(舟慢行的样子),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把)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明,天未亮)微。

乃.(于是)瞻衡宇(简陋的房子),载.(一边)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院中的路)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举起)壶觞以自酌.(斟酌,酌饮),眄.(斜看)庭柯.(树枝)以怡.(使…快乐)颜。

倚南窗以寄傲.(傲世),审容膝..(狭小)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拄着)扶老..(手杖)以流憩.(休息),时矫.(举)首而遐.(远)观。

云无心以出岫.(山峰),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昏暗)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出游)兮焉.(什么)求?悦.(以…为悦)亲戚之情话,乐.(以…为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或.(有时)命.(役使)巾车(有车帏的小车),或棹.(划动)孤舟。

既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羡慕)万物之得时,感.(感叹)吾生之行.(将要)休。

已矣乎!寓.(寄予)形宇内(天地间)复.(又有)几时,曷.(为什么)不委.(顺从)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不安的样子)欲何之.(到,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至,及)。

怀.(趁着)良辰以孤往,或植.(倚着)杖而耘耔。

登东皋.(高敞之地)以舒啸.(高歌),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自然)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什么)疑!翻译: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籍史”与“书史”,二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味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在现代大学的文献学和图书情报学领域中,早就有关于书史的教学和研究成果。

可以说,在“书籍史”舶来以前,“书史”一名行之已久,至少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中国书籍史研究方兴未艾,可以结合传统文献学、中国书史和西方书籍史研究的思路,建构中国的书籍史研究体系。

书籍史的研究,可以从各种专题史的角度展开。

将书籍研究与各种史学、文化学相结合,开展书籍社会史、书籍经济史、书籍史料学、书籍阅读史、书籍艺术史、比较书籍史的研究。

所谓比较书籍史既可以是中外书籍史的比较研究,也可以是各种汉籍之间的比较研究。

域内汉籍与域外汉籍之间,东亚汉籍的和刻本(也称日本本)、朝鲜本和越南本之间的比较研究,也是比较书籍史的内容。

书籍史的研究,可以从断代史、分类史、区域史等角度展开。

断代的书籍史,关注宋代以后者居多,这自然是因为宋元明清书史资料较多之敌。

除了目录学的分类,书籍还有其他分类,例如从刊刻角度区分,有官刻、坊刻、家刻等类别:从用途角度区分,则有考试用书(制义刻本)、蒙学读物、礼品书、历书、日用类书、畅销书等类剂。

以区域划分的藏书史、刻书史,已有不少成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一段所言各种专题史以及此段所言各种“区块史”,固然是整个书籍史研究框架中的“区块”,而更重要的是一种研究视角,可据以展开各种深入具体的研究。

实际上,在具体研究中,不同的角度往往是融合为用的,例如,何朝晖《晚明士人与商业出版》,就是断代史与专题史视角的结合。

书籍史的研究,应该注意从周边看中心。

这里所谓“周边”,指的是往常不太为人看重的边练人物和边缘史料。

所谓边缘人物;包括代笔、代刻、代校,代书、赞助等各种人物,也包括书籍生产进程各阶段的各类“隐身人”“捉刀人”,如没有大声宣扬的赞助人、默默无闸的校阅者、少见经传的销售者、秘不作声的合作者等。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赤壁赋》练习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赤壁赋》练习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语文《赤壁赋》练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作)。

举酒属.(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过了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通“凭”,乘)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表修饰)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细丝)。

舞.(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忧愁的样子),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为什么这样呢?)”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向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缭,环绕),郁.(茂盛状)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表被动)周郎者乎?方.(当)其破荆州,下.(攻下)江陵,顺流而.(表承接)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来是一世的英雄,然而现在在哪里呢?)况吾与子渔樵..(打渔、砍柴)于江渚之上,侣.(以……为伴侣)鱼虾而友.(以……为朋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为……而悲哀)吾生之须臾..(短暂),羡长江之无穷。

挟.(携带)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屡次)得,托.(寄托)遗响于悲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语文必修5课内文言练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荒芜)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形体)役,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正确)而昨非。

舟遥遥以.(而,表修饰)轻飏.(舟慢行的样子),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把)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明,天未亮)微。

乃.(于是)瞻衡宇(简陋的房子),载.(一边)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院中的路)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举起)壶觞以自酌.(斟酌,酌饮),眄.(斜看)庭柯.(树枝)以怡.(使…快乐)颜。

倚南窗以寄傲.(傲世),审容膝..(狭小)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拄着)扶老..(手杖)以流憩.(休息),时矫.(举)首而遐.(远)观。

云无心以出岫.(山峰),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昏暗)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出游)兮焉.(什么)求?悦.(以…为悦)亲戚之情话,乐.(以…为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或.(有时)命.(役使)巾车(有车帏的小车),或棹.(划动)孤舟。

既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羡慕)万物之得时,感.(感叹)吾生之行.(将要)休。

已矣乎!寓.(寄予)形宇内(天地间)复.(又有)几时,曷.(为什么)不委.(顺从)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不安的样子)欲何之.(到,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至,及)。

怀.(趁着)良辰以孤往,或植.(倚着)杖而耘耔。

登东皋.(高敞之地)以舒啸.(高歌),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自然)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什么)疑!翻译: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

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7.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陈情表(参考答案)李密解释加点的词语臣密言:臣以.( 因,因为)险.( 坎坷 )衅.( 祸患),夙.( 早时)遭闵.( 通“悯”可忧患的事情)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 放在动词前)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 怜悯)臣孤弱,躬亲..( 自身,亲自)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走路),零丁..( 成人自立)。

..(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 少,这里是“无”)兄弟。

门.( 家门)衰祚.( 福分)薄,晚有儿息.( 子)。

外.( 自己一门之外的亲族)无期.( 穿一年孝服的人)功强.( 勉强)近之亲,内.( 在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童仆)。

茕茕..( 孤单的样子)孑.( 孤单)立.,形影相吊.( 安慰)。

而.( 并列)刘夙.( 早)婴.( 绕)疾病,常在床蓐..( 草垫子),臣侍汤药,未曾废.( 废止)离。

逮.( 及,至)奉.( 承奉)圣朝,沐浴..( 蒙受)清化..( 清明的教化)。

前.( 名词作状语,在前面的)太守臣逵,察.( 考察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推举)臣秀才。

臣以.( 因为)供养无主.( 主持,做),辞不赴命。

诏书特.(特地 )下,拜.( 授官)臣郎中。

寻.( 不久)蒙.( 蒙受)国恩,除.( 授官)臣洗马。

猥.( 谦辞,我)以.( 凭借)微贱,当.( 担任)侍东宫,非臣陨.( 头落地)首所能上报。

臣具.( 详尽)以.( 用)表闻,辞.( 推辞)不就职。

诏书切.( 急切)峻.( 严厉),责臣逋.( 逃脱)慢.( 怠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比)星火..( 流星的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笃.( 病重);欲苟.( 暂且)顺私情,则.( 但)告诉..( 申述)不许:臣之进退,实为.( 是,表判断)狼狈。

伏惟.( 想)圣朝以.( 用)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 蒙受)矜.( 怜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 做官)伪朝,历职.( 任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 自夸)名节( 名誉节操)。

今臣亡国贱俘,至.( 特别)微至陋。

过.( 过分)蒙拔擢..( 优厚),岂敢盘桓..( 犹豫不决),有所希...( 提拔,提升),宠命优渥冀.( 希望企图)。

但.( 只是)以.( 因为)刘日薄.( 迫近)西山,气息奄奄..( 气息微弱),人命危.( 微弱)浅.( 不长),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 过完)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 拳拳)不能废远。

..( 因此)区区臣密今年四十有.( 通“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 希望)乞终.( 完,最后)养。

臣之辛苦..( 辛酸苦楚),非独蜀之.( 的)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察)。

愿陛下矜悯..( 怜惜)愚诚,听.( 成全)臣微志。

庶.( 或许)刘侥幸,保卒.( 完,终)余年。

臣生当.( 应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 能承受)犬马..( 像犬马一样,名词作状语)怖惧之情,谨拜表以.( 来)闻.( 使……知道)。

逍遥游(参考答案)解释加点的词语。

北冥.(通“溟”,海)有鱼,其名为.(叫着,是)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表承接)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这里是鼓起翅膀)而.(表修饰)飞,其翼若垂.(悬挂)天之云。

是.(这)鸟也,海运.(动)则.(就)将徙于.(到)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者也。

《谐》之言.(话)曰:“鹏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徙于.(到)南冥也,水击.(拍打)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万里,去.(离开)以.(用,凭借)六月息.(气息,这里指凤)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用)息相.(互相)吹也。

天之苍苍..(深蓝色),其.(是,表选择)正色邪?其.(还是,表选择)远而无所至极.(极点)邪?其.(它)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发语词)夫水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积.(积聚)也不厚,则其负.(承载)大舟也无力。

覆.(倒)杯水于坳堂..(堂上低洼处)之上,则.(那么)芥为之舟,置杯焉.(于之)则胶.(粘,着地),水浅而.(却)舟大也。

风之积也.(表停顿)不厚,则其负.(承载)大翼也无力。

故.(所以)九万里,则.(那么)风斯在下矣,而后..(这样后)乃.(才)今.(现在)培.(凭)风;背.(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而后乃今将图.(谋划)南.(向南飞)。

蜩与学鸠笑.(嘲笑)之曰:“我决.(快速的样子)起而.(表修饰)飞,抢.(触,碰)榆枋而止,时则.(或)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表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之.(到)九万里而南.(向南飞)为?”适.(往)莽苍..(很饱的样子);..(近郊)者,三餐而反.(通“返”,返回),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这)二虫又何知!小知.(通“智”,智慧)不及.(赶得上)大知,小年.(寿命)不及大年。

奚以.(表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树名)者,以.(把)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作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表并列)彭祖乃今..(方今,如今)以.(凭借)久特.(独)闻,众人匹.(比)之,不亦悲乎?汤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问棘也是.(这样)已:“穷发.(毛,指树木)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于之),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它的)修.(长)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像)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羊角..(旋风)而上者九万里,绝.(直上穿过)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将)适.(往,到)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将)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超过)数仞而下.(落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极点)也。

而.(但)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区别)也。

故夫知效.(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一官、行比.(合)一.(全)乡、德合一君、而.(通“能”,才能)征.(取信)一国者,其.(他们)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的样子)笑之。

且.(而且)举世而誉之.(代“宋荣子”)而.(却)不加.(更加)劝.(奋勉),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沮丧),定.(认清,认定)乎.(于)内外之分.(分际),辩.(辨明)乎.(于)荣辱之境.(界限),斯已矣。

彼其.(代词)于世,未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也。

虽然.(这样),犹.(还是)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驾)风而行,泠然..(轻快的样子)善.(好)也,旬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五日而后反.(通“返”)。

彼.(他)于致.(使……到)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虽然)免乎行,犹有所待.(凭借)者也。

若夫..(句首语气词)乘.(顺应)天地之正.(本性),而.(表并列)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以游无穷.(无穷)者,彼且恶.(何)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无我,即物我不分),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滕王阁序(参考答案)解释加点的词语.豫章故.(旧有的)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以……为襟)三江而带.(以……为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域,所在之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像雾一样)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倚,据)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美好)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县令),路出.(过)名区;童子何知,躬.(亲自)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整齐的样子)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在,到)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