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
菌种安全保藏方法
![菌种安全保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42f014a32d7375a4178080.png)
菌种安全保藏方法菌种安全保藏方法点击:23食用菌由于生产投入少,经济效益高,近年来在农村兴起了食用菌生产热潮。
生产中食用菌菌丝繁殖快,容易老化,菌种保藏更难。
下面介绍七种简单易行的菌种保藏方法供广大农户参考:蒸馏水法适用于平菇、金针菇、香菇的苗种。
1、保藏平菇、金针菇菌种先将八成熟待保藏试管菌种移入接种箱内灭菌后,用注射器从试管栓内注入蒸馏水,将培养基面全部淹没至管口2厘米为止。
管口用矿蜡封闭,常温下置于阴凉处立放可以保藏1~1.5年。
2、保藏香菇、木耳菌种,用150×15毫米的指型管将培养至7成熟的固体或半固体试管种在接种箱内无菌操作下,放人25×200毫米的大试管内,向大试管内注入蒸馏水至管口1厘米处,封口用橡皮栓包好,并用矿蜡加固密封,置于阴凉处。
木耳可保藏7~8个月,香菇可保藏9~12个月。
此法在自然温度下也可以保藏其他菌种。
尿素暂存法在避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放置袋装尿素,将试管菌种主体埋在尿素颗粒中,试管口露在外面,可保藏菌种活力30天之多。
此法在恒定低温环境下即可进行。
液体石蜡保藏法选用化学液体石蜡,高压灭菌后放入40℃恒温箱中数小时或干燥器中数日,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注入菌种试管。
注入量应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左右,管口塞上棉塞并用石蜡封好。
直立保藏在清洁、干燥、凉爽的低温处可以保藏5年。
麸皮保藏法取一定麸皮加水或营养液后拌匀即可备用。
将水麸皮装入试管经高压灭菌后拌入菌种,放在适温下培养,待菌丝体发育好后将试管放入室温下进行干燥。
然后在20℃以下干燥处保藏,可保藏3~5年。
生理盐水保藏法将菌种接入马铃薯培养液中,每250毫升三角瓶装60毫升养液,振动培养液或每天摇动5~10次,培养5~7天,然后将形成的菌丝球吸入装有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每管约移入4~5个菌丝球,塞上棉塞,用蜡封好管口。
低温可保藏1年。
麦粒保藏法取优质小麦淘洗后浸入20℃水中泡5小时,稍晾干后装管。
菌种保藏方法及复壮技术
![菌种保藏方法及复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0c0fdf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7.png)
●食用菌栽培●·34·欢迎刊发广告,欢迎种业界商家朋友赞助、协办。
菌种保藏方法及复壮技术菌种保藏的原理是通过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乏营养等方法,使菌种的代谢水平降低,乃至完全停止,达到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的状态,而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保存。
需要时再通过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使保藏物恢复活力,使菌种在较长期的保藏之后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生命力、典型的形态特征、优良生产性能。
目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以下几种。
1菌种保藏方法1.1斜面低温保藏法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菌丝长满斜面时,用硫酸纸包扎棉塞,旋转在4℃的冰箱保藏。
由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未停止,试管内培养基易失水变干,因此,保藏时间较短,转管次数多,不适于长期保藏。
每隔六个月转管一次。
草菇菌种不耐低温,需保藏在10~12℃,或在草菇菌落上灌注3~4毫升的防冻剂(10%的甘油)。
如菌丝长满斜面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橡皮塞代替棉塞,并用石蜡密封,即可在室温或冰箱中保藏。
这种方法可防止杂菌污染,隔绝氧气,避免培养基干燥,使用方便。
1.2液体石蜡保藏法石蜡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隔绝斜面菌丝与空气接触,降低微生物代谢活性,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因此能延长微生物的生命,保持菌种优良的种性。
一般可保藏3~5年,是一种中长期的菌种保藏方法。
液体石蜡选用化学纯的,在121℃下高温灭菌30分钟,再将液体石蜡在160℃烘箱中保温1~2小时,蒸发掉液体石蜡中的水,或将高压灭菌后的液体石蜡放置在40~60℃温箱中,使灭菌后的液体石蜡层由乳白色变成无色透明。
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菌除水的液体石蜡用无菌吸管罐到长满菌丝的斜面试管中,液体石蜡要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左右,然后用无毒泡沫试管塞塞好,直立地放在试管架上或罐头瓶中,置于冰箱或室温中保藏。
液体石蜡灌注过多,移种时不方便;过少,时间长容易干涸。
如将棉塞齐试管中剪平,用石蜡溶封,或用无菌橡皮塞代替棉塞,可延长保藏时间。
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
![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cb8b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5.png)
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食用菌菌种是指用于食用或驯化培养的真菌种类。
在保藏食用菌菌种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冷冻保藏:将菌种置于-80℃的低温环境中。
首先,将菌种种植在琼脂平板上的单独菌落。
然后,将单独的菌落切下并置于含有30%甘油的琼脂平板上。
最后将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置于-80℃的低温冷冻库中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适合于长时间保存,但对设备和电力有一定需求。
2.雪贮法:将菌种置于冷藏室的冷湿源物质上。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保留在琼脂平板上并将其置于冷藏室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保存,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可以保存数月至一年。
3.干燥保藏:将菌种置于干燥环境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无菌的滤纸或多孔塑料袋中。
最后将菌种放置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其自然干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干货类食用菌种,如香菇、平菇等。
4.培养罐保藏:将菌种保藏于培养罐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无菌培养罐中,加入适宜的培养基,并密封培养罐。
最后将培养罐保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菌种的短期保藏。
5.低温干燥保藏:将菌种保藏于低温干燥器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低温干燥器中,通过低温干燥将其保存起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低温耐受性较强的食用菌。
总结起来,以上是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根据菌种的特性、用途和预期保藏时间来确定。
在进行菌种保藏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菌种的污染或变异,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保存。
这将有助于保持菌种的营养价值和生物特性,以及保证其在后续使用中的质量。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7f186aad51f01dc281f1c9.png)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方法(含扩增方法)定期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
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培养基制备1.1 器皿准备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
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
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
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
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
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 接种2.1 斜面接种2.1.1 点接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
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
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菌种的保藏方法
![菌种的保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a2b1d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e.png)
菌种的保藏方法菌种保藏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保存菌种的遗传信息、保持菌种的稳定性和纯度,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保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
1. 冻干法冻干法是一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到适当的密度后,用无菌的冻干管吸取菌液。
将冻干管放入液氮中,冷冻至-80℃,待冻干后,将管子密封,保存在-80℃的冰箱中。
冻干菌株可以保存多年,但是需要注意菌株的密封性和保存温度。
2. 静态液氮法静态液氮法是一种高效、长期保存菌株的方法。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到适当的密度后,用无菌的冻存管吸取菌液。
将菌液加入等量的甘油(最终甘油浓度为20%),混合均匀后分装到冻存管中。
将冻存管放入液氮中,冷冻至-196℃,保存在液氮罐中。
静态液氮保存的菌株可以保存数十年,但是需要注意菌株的密封性和保存温度。
3. 冷藏法冷藏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菌株保存方法。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到适当的密度后,用无菌的冻存管吸取菌液。
将冻存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存。
冷藏法保存的菌株可以保存数个月,但是需要注意菌株的密封性和保存温度。
4. 活体保存法活体保存法是一种将菌株保存在活体状态下的方法。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到适当的密度后,用无菌的冻存管吸取菌液。
将菌液加入等量的甘油(最终甘油浓度为20%),混合均匀后分装到冻存管中。
将冻存管放入冰箱中,温度为4℃-8℃。
活体保存法可以保存数个月,但是需要注意菌株的密封性和保存温度。
5. 长期培养法长期培养法是一种将菌株保存在活体状态下的方法。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到适当的密度后,用无菌的冻存管吸取菌液。
将菌液加入等量的甘油(最终甘油浓度为20%),混合均匀后分装到冻存管中。
将冻存管放入冰箱中,温度为4℃-8℃。
每隔一段时间,将菌株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保持菌株的纯度和稳定性。
总之,菌种保藏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关于菌种的保存方法
![关于菌种的保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abab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c.png)
关于菌种的保存方法导言菌种的保存是保障微生物研究的重要环节。
微生物资源的丧失对生物科技研究以及工业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地保存菌种对于保护和利用微生物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菌种保存方法和技术,旨在帮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菌种资源。
常见菌种保存方法常温冷冻保存法常温冷冻保存是一种方便简单、成本低廉的菌种保存方法。
常见的常温冷冻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1. 菌种液体冷冻保存:将菌种培养物添加到一定浓度的甘油或乙二醇溶液中,并将其储存于-80的冷冻库中。
这种方法可使菌种长期保存,并保持较高的存活率。
2. 菌种冻干保存:将菌种培养物培养到稳定的菌落状态后,直接将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去除菌种中的水分,然后存放于常温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冷冻干燥的菌种。
3. 菌种在琼脂平板上保存:将菌种制备成沉淀后,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存放于室温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菌种,如革兰氏阳性菌。
低温冷冻保存法低温冷冻保存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菌种保存方法。
常见的低温冷冻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1. 液氮冷冻保存:将菌种培养物中的菌液通过快速冷冻的方法将其冻结成冷冻物,并储存在液氮罐中。
这种保存方式可以确保菌种较好地保存,并且存活率较高。
2. 低温保存箱保存:将菌种培养物制备成菌种沉淀后,将其存放于-20或-80的低温保存箱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
菌种保存技术无菌操作在菌种保存的过程中,无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细菌污染,确保保存的菌种的纯度和保存质量。
1. 工作台的消毒:在进行菌种保存操作之前,需要将工作台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如用75%的酒精擦拭表面。
2. 实验器具的灭菌:将实验器具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无菌操作的进行。
3. 空气的灭菌:在无菌操作的环境下,可以通过紫外线灭菌等方法来净化空气,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菌种保存记录在菌种保存的过程中,正确记录菌种保存的相关信息非常重要。
保存菌种的方法
![保存菌种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7eb591ec3a87c24028c48d.png)
(一)培养基保存法利用各种斜面和半固体培养基,加上石蜡油保存菌种,是一种最常用而又简易的保存方法。
1.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膏汤,以防干涸。
经35℃培养18~24h后,移种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一个月,每月传代一次。
2.血液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液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置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3.巧克力色斜面保存法:宜保存脑膜炎奈瑟菌,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天移种一次。
4.鸡蛋斜面保存法:适于保存含有Vi抗原的沙门菌属及其他含表面抗原的细菌,一般可保存一个月。
5.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h,再以无菌方法加入灭菌的液体石蜡。
高度约lcm,置4℃冰箱保存。
保存时间可达3~6个月。
(二)干燥保存法原理是将细菌体内的水分蒸发掉,使其处于休眠和代谢停滞状态,从而达到长期保存菌种的目的。
菌种干燥后低温保存,可保存数年至十几年。
(三)冷冻干燥保存法本法又称冷冻真空干燥法。
它综合利用了各种有利于菌种保存的因素(低温、干燥和缺氧等),是目前最有效的菌种保存方法之一。
用本法保存的菌种具有成活率高,变异性小等优点,保存期一般3~5年,有的可长达10年以上。
(四)脱脂牛奶保存法。
保存菌种的方法
![保存菌种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10e19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5.png)
保存菌种的方法
保存菌种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菌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保存,以保证其长期的存活和保持其特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保存菌种的方法:
1. 冷冻保存:将菌株培养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然后将细菌悬液添加到含有冷冻保护剂的离心管中,将其置于-80℃的冰箱中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可以长期保存菌株,但需要注意冻存液的配制以及冷冻和解冻的操作。
2. 干燥保存:将菌株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生长,将其转移到无菌纸片上,然后在室温下晾干并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不需要低温保护,但需要在干燥的条件下保存,并且菌株的保存时间较短。
3. 防冻干保存:将菌株培养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其转移到无菌滤纸片上,在防冻干剂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并在干燥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可以在室温下保存菌株,并且可以长期保存,但需要注意干燥和密封的条件。
4. 长期冷藏保存:将菌株培养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然后在4℃的冰箱中长期保存。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保存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6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保存菌株的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菌株和实验需求来选择。
保存菌株时也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选择适当的保存容器和保存条件,并及时更新保存记录,以保证菌株保存的质量和可靠性。
简述菌种保藏的几种方法及条件。
![简述菌种保藏的几种方法及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a858f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a.png)
简述菌种保藏的几种方法及条件。
菌种保藏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过程,其主要方法有:
一、冷冻法。
冰冻法是最常用的保藏菌株的方法,也是目前最理想的保藏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将活菌体放入冰冻室,温度由常温降至-80℃,使得菌种活动受到抑制,在-80℃的状态下可以长期保存。
二、液氮法。
液氮法是一种依靠低温和高压技术保存菌种的方法,主要是将活菌体置入液氮容器中,使其处于-195℃的极低温状态。
三、干燥法。
干燥法是将活菌体及高浓度营养培养基同时干燥,使其中的水份完全蒸发而获得半干燥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可以防止菌种的增殖。
四、水银法。
水银法是一种利用活菌体对水银的耐受性,将活的菌体悬浮在7%的水银中的保存方法。
保藏菌种的条件:
1、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0~4℃,并保持温度稳定。
2、控制保藏过程中的湿度,干燥法中的湿度应在10%~15%之间,而冷冻、液氮保藏则要求保证容器中有足够多的液氮,避免菌种因温度过高而复苏。
3、控制光照,避免菌株遭受接触紫外线的伤害、褪色、衰退和增强其致病性等。
4、控制空气中的致病因子;
5、定期检测样品的质量,确保其始终处于较好的保藏状态。
- 1 -。
野生菌种如何保存方法
![野生菌种如何保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579a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9.png)
野生菌种如何保存方法引言野生菌种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开发新药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存野生菌种并保持其特异性状,科研人员开展了许多方法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野生菌种保存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
1. 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最常见和简单的菌种保存方法之一。
将野生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然后将菌株悬液或培养基混合物置于-80的冷冻机中冻结保存。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菌株的活力,常用于保存需长期存储和重要的菌株资源。
优点:- 易于实施和操作,不需要昂贵的设备。
- 能够保存多种野生菌株,并保持其特异性状。
- 蛋白质和细胞结构可以在冷冻存储中得到很好的保护,有助于菌株的恢复。
缺点:- 需要对冷冻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 对冷冻、解冻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控制,否则可能导致菌株的死亡。
- 存储时间较长的菌株可能会出现细胞损伤和代谢活性下降的问题。
2. 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另一种常见的野生菌种保存方法。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基或菌株悬液置于恒温干燥器中进行脱水,制成干燥粉末后保存。
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小菌株的体积和重量,便于长期保存和传递。
优点:- 干燥保存方便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操作。
- 保存稳定性高,可以长期存储。
- 保存的菌株体积小,便于传递和分发。
缺点:- 干燥保存可能会对菌株的某些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代谢活性的下降或孢子形成能力的降低。
- 干燥后的菌株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一些菌株在干燥过程中可能会失去活性。
3. 液氮保存液氮保存是保存野生菌株的最佳方法之一。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然后将菌株悬液或培养基混合物置于液氮中进行冷冻保存。
液氮保存能够极大地减缓菌株的新陈代谢,并保持其在生理和遗传水平上的稳定性。
优点:- 保存稳定性极高,可以长期保存数十年甚至更久。
- 对菌株的保护作用极佳,可以保持菌株的活力、形态和特性。
- 冷冻保存过程较快,减少了对菌株的损伤。
菌种保藏的方法
![菌种保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146b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2.png)
菌种保藏的方法菌种保藏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保护方式,对于研究、应用和开发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一、低温冷冻保藏法低温冷冻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保藏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真菌、细菌和酵母菌。
其主要原理是将菌株保存在低温下,使其生理活动缓慢,以延长菌种的保藏时间。
操作步骤:1. 选择菌株:选择生长良好、菌株特性完整的菌株进行保藏。
2. 菌株处理:将菌株经过预处理,如鉴定鉴别、菌落孤立等。
3. 制备保存液:根据不同菌株的需要,制备适宜的保存液,常用的保存液有甘油、甘露醇等。
4. 菌种保存:将菌株用保鲜膜包裹,放入保存管中,加入保存液,密封保存管。
5. 冷冻保存:将保存管放入低温冰箱或液氮罐中进行冷冻保存。
二、干燥保藏法干燥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保藏方法,适用于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其基本原理是将菌种与干燥剂混合,使其水分含量降低,从而实现微生物的休眠状态。
操作步骤:1. 选择菌株:选择生长良好、菌株特性完整的菌株进行保藏。
2. 菌株处理:将菌株经过预处理,如鉴定鉴别、菌落孤立等。
3. 制备干燥剂:根据不同菌株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干燥剂,如硅胶、氧化钙等。
4. 菌种混合:将菌株与干燥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5. 干燥保存:将混合物均匀地散布在无菌培养基上,置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保存。
三、冷冻冻干保存法冷冻冻干保存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菌株保藏方法,适用于难保存的微生物,如厌氧菌、放线菌等。
其主要原理是将菌株在低温下冻结干燥,从而保护微生物的活力。
操作步骤:1. 选择菌株:选择生长良好、菌株特性完整的菌株进行保藏。
2. 菌株处理:将菌株经过预处理,如鉴定鉴别、菌落孤立等。
3. 制备保存液:根据不同菌株的需要,制备适宜的保存液,如甘油、甘露醇等。
4. 冷冻过程:将菌株加入保存液中,放入冷冻机冷冻至低温(通常为-80℃)。
5. 冻干过程:将冷冻的菌株经过真空排气、结冰降温等步骤进行冻干处理。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b63b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3.png)
在现代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中,菌种保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恰当的菌种保藏方法能够确保菌种的活性、遗传稳定性和可用性,为科学研究的持续开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操作要点。
一、低温冷冻保藏法低温冷冻保藏法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且效果较为可靠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菌种置于超低温环境(通常为液氮温度,即-196℃)下,使菌种细胞处于极度冷冻的状态,从而抑制其代谢活动,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诸多显著优点。
低温能够极大地减缓细胞的生理活动,几乎使其处于完全停滞状态,从而有效地延长菌种的存活时间。
低温冷冻保藏对菌种的遗传稳定性影响较小,经过长期保存后,菌种的特性通常能够较好地保持。
操作相对简单,只需将菌种制备成适宜的冷冻保存液,然后置于液氮罐中即可。
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冷冻保存液。
常用的冷冻保存液一般含有一定比例的保护剂,如甘油、二甲基亚砜等,它们能够降低细胞内冰晶的形成对细胞的损伤。
制备好冷冻保存液后,将菌种接种到冷冻保存液中,制成菌悬液。
将菌悬液分装到合适的冷冻管中,迅速放入液氮罐中进行保存。
在液氮罐中,要定期检查液氮的液位,确保菌种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环境中。
低温冷冻保藏法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长期保存,尤其对于那些对温度敏感、容易变异的菌种,如细菌中的一些致病菌、真菌中的丝状真菌等,具有良好的保藏效果。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液氮的成本较高,液氮罐的储存空间有限,以及在取出菌种进行复苏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等。
二、干燥保藏法干燥保藏法是利用菌种在干燥环境下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的原理来实现保藏的方法。
常见的干燥保藏法包括沙土管保藏法、滤纸保藏法等。
沙土管保藏法是将菌种接种到无菌的沙土中,然后将沙土管置于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保存。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在干燥过程中,菌种细胞内的水分逐渐散失,代谢活动减缓,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菌种保存与活化
![菌种保存与活化](https://img.taocdn.com/s3/m/21d38516700abb68a882fbb9.png)
菌种保存与活化(一)培养基保存法利用各种斜面和半固体培养基,加上石蜡油保存菌种,是一种最常用而又简易的保存方法。
1.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膏汤,以防干涸。
经35℃培养18~24h 后,移种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一个月,每月传代一次。
2.血液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液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置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3.巧克力色斜面保存法:宜保存脑膜炎奈瑟菌,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天移种一次。
4.鸡蛋斜面保存法:适于保存含有Vi抗原的沙门菌属及其他含表面抗原的细菌,一般可保存一个月。
5.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h,再以无菌方法加入灭菌的液体石蜡。
高度约lcm,置4℃冰箱保存。
保存时间可达3~6个月。
(二)干燥保存法原理是将细菌体内的水分蒸发掉,使其处于休眠和代谢停滞状态,从而达到长期保存菌种的目的。
菌种干燥后低温保存,可保存数年至十几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冷冻干燥保存法本法又称冷冻真空干燥法。
它综合利用了各种有利于菌种保存的因素(低温、干燥和缺氧等),是目前最有效的菌种保存方法之一。
用本法保存的菌种具有成活率高,变异性小等优点,保存期一般3~5年,有的可长达10年以上。
菌种保管要求2009-11-16 15:32 【大中小】【我要纠错】1.应充分了解每种细菌的不同生物性状及营养要求,以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一般原则是使细菌能够生长而不易变异的前提下,必须选择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一般不用含糖的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不适于保存菌种。
2.培养后最好在细菌尚未旺盛发育之前取出,放冰箱内保存。
但应注意,一般细菌大多保存于4℃冰箱中,但真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粪产碱杆菌需在室温保存。
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
![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e541b5e9910ef12d2af9e7de.png)
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目的:建立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
范围: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的操作。
职责:质管部生物测定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菌种的复苏与传代操作均应在生物检定室阳性对照间或专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操作中使用过的滴管、吸管及菌种管等均需放入消毒液中浸泡,试验结束后经121℃30分钟高温灭菌处理。
1.菌种的复苏1.1冻干菌种的复苏检定用标准菌种,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为冷冻干燥菌种(0代)。
使用前需将其复苏。
1.1.1准备:①用具:灭菌1ml滴管、灭菌双碟、灭菌镊子、砂轮、酒精灯、接种环。
②培养基:根据菌种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液体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或改良马丁培养基)、营养琼脂(或改良马丁琼脂)斜面数支。
③消毒液:75%酒精、碘酒、0.1%新洁尔灭或84消毒液等。
1.1.2操作:1.1.2.1将准备妥的冷冻菌种管、灭菌滴管、灭菌双碟及镊子、培养基移入工作台。
1.1.2.2用砂轮将冻干菌种管颈部挫出刻痕,再75%酒精棉擦净菌种管外壁,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
1.1.2.3点燃酒精灯,将菌种安瓿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灼烧红热,用灭菌滴管吸取液体培养基少许,滴在灼热的菌种安瓿封口一端,使其骤冷而炸裂。
1.1.2.4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后,把菌种安瓿放入灭菌双碟内。
1.1.2.5另取一支灭菌滴管,在火焰旁吸取适用液体培养基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内。
用接种环取菌液划线接种于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1.1.2.6将已接种的液体培养基及琼脂斜面培养基置规定温度下(一般细菌在30~35℃,真菌在23~28℃)培养24h。
1.1.2.7 取出培养物(第1代),仔细观察菌苔形态、有无杂菌,必要时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若呈典型菌落即可应用。
如发现菌型不典型,可进行平板分离单菌落。
1.2 为保证工作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超过5代,并减少购买冻干菌种的次数,可在对冻干菌种复苏的同时制备部分菌悬液(第1代)冷冻保存,并将此冻存菌液复苏后的第2代培养物冻存保藏。
菌种保存方法
![菌种保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99a0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4.png)
菌种保存方法菌种是微生物学研究、生物技术应用以及工业发酵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为了确保菌种的活性、纯度和遗传稳定性,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菌种保存方法。
一、斜面低温保存法这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保存方法。
首先,将需要保存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待菌种生长良好后,将其放入 4℃左右的冰箱中保存。
一般来说,这种方法可以保存菌种 3 6 个月。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基的质量和无菌操作。
培养基应新鲜制备,成分均匀,且灭菌彻底。
接种时,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杂菌污染。
二、液体石蜡保存法对于一些难以在斜面培养基上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液体石蜡保存法。
在无菌条件下,向培养好的菌种斜面上注入一层无菌的液体石蜡,使其覆盖住斜面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其放入 4℃冰箱中保存。
液体石蜡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菌种因氧化而失活。
但需要注意的是,液体石蜡的质量要纯净,且在注入前要经过灭菌处理。
三、冷冻干燥保存法冷冻干燥保存法是一种较为长期且有效的保存方法。
其原理是将含有菌种的溶液在低温下迅速冷冻,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使水分升华干燥,从而使菌种处于休眠状态。
操作时,先将菌种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与保护剂混合,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菌种可以在常温下保存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但这种方法需要专门的设备,操作相对复杂。
四、液氮超低温保存法液氮超低温保存法是目前保存菌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液氮的温度极低(-196℃),可以使菌种的代谢活动几乎完全停止,从而有效地保持菌种的活性和遗传稳定性。
将菌种放入特制的冻存管中,加入适量的保护剂,然后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
使用时,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在 37 40℃的水浴中快速解冻。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好,但液氮的储存和使用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且成本较高。
五、甘油保存法甘油具有保护细胞免受冰晶损伤的作用,因此常用于菌种的保存。
将培养好的菌种与一定比例的无菌甘油溶液混合,然后放入-20℃或-80℃的冰箱中保存。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33231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1.png)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含扩增方法)定期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
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培养基制备1.1 器皿准备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
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
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
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
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
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 接种2.1 斜面接种2.1.1 点接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
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之欧阳音创编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之欧阳音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9d4ccb88804d2b160a4ec039.png)
几种菌种的保管及苏醒办法(含扩增办法)按期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收藏法,包含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
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管并间隔一按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收藏办法。
操纵步调如下:1 培养基制备1.1 器皿准备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资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资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
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屡次搅拌,避免局部过碱或过酸而招致丈量禁绝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
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其实不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
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
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识表记标帜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出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
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管于4℃下备用。
2 接种2.1 斜面接种2.1.1 点接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
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
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菌种复苏方法过程
![菌种复苏方法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fc80a2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9.png)
菌种复苏方法过程一、背景介绍菌种复苏是指从冷冻或干燥状态中恢复活性的过程。
在微生物学中,菌种复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它能够保证微生物在实验室或工业应用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但是,由于不同菌种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生长条件,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菌种采用不同的复苏方法。
二、常见菌种复苏方法1. 干燥法干燥法是指将菌株培养到稳定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其放置在干燥器或其他干燥设备中进行脱水处理,使其失去大部分水分并进入休眠状态。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
2. 冷冻法冷冻法是指将培养好的微生物制成悬液或固体培养基,并在低温下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
3. 低温保存法低温保存法是指将培养好的微生物置于液氮或其他低温环境中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微生物,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保存的菌株。
三、菌种复苏方法过程1. 干燥法菌株复苏方法(1)将干燥的菌株取出,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或其他缓冲液将其洗涤3次,去除残留的脱水剂和其他杂质。
(2)将洗涤后的菌株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并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3)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生长,如果没有则重新接种。
2. 冷冻法菌株复苏方法(1)将冷冻保存的微生物制成悬浮液或固体培养基,并在无菌条件下解冻。
(2)将解冻后的微生物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的培养基上,并在合适温度下进行培养。
(3)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生长,如果没有则重新接种。
3. 低温保存法菌株复苏方法(1)从低温环境中取出保存的微生物,将其迅速解冻并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的培养基上。
(2)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并观察是否有生长。
(3)如果没有生长,则重新接种。
四、注意事项1. 在复苏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 不同菌株之间可能需要不同的复苏方法和培养条件,因此在进行复苏前要仔细阅读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3. 复苏后的微生物需要经过鉴定和纯化等步骤,以确保其纯度和有效性。
实验室菌种保存方法
![实验室菌种保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a558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9.png)
实验室菌种保存方法1.冷冻保存:这是最常用的保存方法之一、将培养基中的菌种经过适当处理(例如,添加保护剂)后,以低温(通常为-80°C)冷冻保存。
冷冻保存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存活时间,并保持其遗传特性不变。
2.干燥保存:将菌种培养在特定培养基上,然后经过适当处理(例如,使用干燥剂)后,将菌落保持在干燥状态下保存。
干燥保存可以提高菌种的耐久性,适用于许多细菌和真菌。
3.液氮冷冻保存:将培养基中的菌种转移到液氮中进行保存。
液氮冷冻保存是一种非常安全和可靠的保存方法,可以保持菌种的完整性和活力,但液氮的使用需要特殊的仪器和技术。
4.明胶冻保存:将微生物培养在含有明胶的培养基上,形成含有菌种的明胶片。
这些明胶片可以长期保存,并且能够很方便地传递和存储。
5.长期培养保存:将菌种培养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例如,富含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上进行长期培养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期保持菌种的实验室,但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菌种的生长状态。
6.冷冻干燥保存:将菌种培养在含有保护剂的培养基上,然后经过特殊处理(例如,低温干燥)使其形成冷冻干燥物。
这种保存方法可以在不需要特殊的冷藏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并可长期保持菌种的活力和遗传特性。
在进行实验室菌种保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菌种保存方法:不同的菌种具有不同的保存要求,因此需要根据菌种的性质和保存的目的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2.使用无菌技术进行保存:保存菌种的培养基、试管和仪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以防止外界的污染。
4.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存菌种:保存菌种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菌种的生长状态和保存条件的稳定。
如发现菌种有异常生长或保存条件不合适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实验室菌种保存是确保菌种长期保存和使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使用无菌技术进行保存,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保持菌种的完整性和活力,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可靠的菌种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旧在几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时间:2020.12.13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含扩增方法)定期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
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培养基制备1.1 器皿准备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
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
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
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
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
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 接种2.1 斜面接种2.1.1 点接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
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
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2.1.3 稀波状蜿蜒划线法从斜面底部自下而上划“之”字形线。
适用于易扩散的细菌,也适用于部分真菌。
2.1.4 密波状蜿蜒划线法从斜面底部自下而上划密“之”字形线。
能充分利用斜面获得大量菌体细胞,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2.1.5 挖块接种法挖取菌丝体连同少量培养基,转接到新鲜斜面上。
适用灵芝等担子菌类真菌。
2.2 穿刺接种用接种针从原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体,从柱状培养基中心自上而下刺入,直到接近管底(勿穿到管底),然后沿原穿刺途径慢慢抽出接种针。
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2.3 液体接种挑取少量固体斜面菌种或用无菌滴管等吸取原菌液接种于新鲜液体培养基中。
3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至细胞稳定期或得到成熟孢子。
细菌培养温度一般为30~37℃,真菌培养温度一般为25~28℃。
4 保藏培养好的菌种于4~6℃保存,根据要求每3~6个月移植一次。
某些菌种,如芽裂酵母,阿舒假囊酵母,棉病囊霉等,须1~3个月移植一次。
保藏湿度用相对湿度表示,通常为50%~70%。
斜面菌种应保藏相继三代培养物以便对照,防止因意外和污染造成损失。
液体石蜡保藏法亦称矿物油保藏法,定期移植保藏法的辅助方法。
是指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最适条件下培养至菌种长出健壮菌落后注入灭菌的液体石蜡,使其覆盖整个斜面,再直立放置于低温(4~6℃)干燥处进行保存的一种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液体石蜡的准备选用优质化学纯液体石蜡,将液体石蜡分装加塞,用牛皮纸包好,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灭菌:121℃湿热灭菌30min,置40℃恒温箱中蒸发水分,经无菌检查后备用。
160℃干热灭菌2个小时,冷却后,经无菌检查后备用。
2 斜面培养物的制备参照定期移植法。
3 灌注石蜡将无菌的液体石蜡在无菌条件下注入培养好的新鲜斜面培养物上,液面高出斜面顶部1cm左右,使菌体与空气隔绝。
4 保藏4.1注入液体石蜡的菌种斜面以直立状态置低温(4~6℃)干燥处保藏,保藏时间2~10年。
4.2保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如培养基露出液面,应及时补充无菌的液体石蜡。
5 恢复培养恢复培养时,挑取少量菌体转接在适宜的新鲜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再重新转接一次。
3. 标准菌的复苏、复壮及标准储备菌株的制备3.1物品及试剂:接种针、酒精灯、移液管、75%酒精及75%酒精棉球3.2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用于黑曲霉复苏、复壮. 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用于生孢梭菌复苏、复壮.营养肉汤培养基: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短小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3.3操作步骤:a.打开洁净工作台。
b.在安瓿的外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并让其自然风干。
c.用一小砂轮在安瓿的上部划一条线,用手轻轻将安瓿掰开(开启安瓿时必须小心,因为安瓿遇热时可能会破裂)。
d.以无菌方法用一无菌吸管从已准备好的上述液体培养基中移取0.5~0.8 ml到安瓿中。
e.轻轻地旋转安瓿以使冻干菌种和液体培养基充分混合并完全溶解。
f.用无菌吸管将安瓿内菌液全部转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
g.根据安瓿上所标明的不同菌种类型而将其培养于相应的温度(细菌培养温度30~35℃,培养18~24小时;真菌培养温度23~28℃,培养3~5天。
观察是否浑浊,浑浊说明菌种复苏生长;若不浑浊,细菌应延长培养时间至7天,真菌应延长培养时间至14天,若仍未浑浊,灭菌处理。
h.黑曲霉的菌悬液先室温待菌悬液融化后用无菌吸管吸取管内液体1~2滴滴在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上,用吸管涂布均匀,置23~28℃培养5~7天,斜面正面为黑褐色厚绒状,色泽均一,不应有杂色,斜面侧面无色,接近菌层培养基略带黄色。
确认后用含有0.05%(ml/ml)的吐温-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洗脱到无菌试管中。
i.取经复苏后的上述细菌菌液8-10ml至液体培养基中按g项操作对菌种进行复壮。
以无菌技术向复壮后的菌种中加入100ml20%的无菌甘油混匀,1-2ml/管分装于冻存管。
每个菌种制备10支,按顺序进行编号,最后一支做为质控管进行质量控制,即进行相应的确认。
其余作为储备管。
黑曲霉的h项下洗脱液按h项下方法进行复壮,制成复壮后的孢子悬液20ml。
以无菌技术向复壮后的菌种中加入20ml 、30%的无菌甘油混匀,1-2ml/管封存于冻存管。
制备10支,按顺序进行编号,最后一支做为质控管进行质量控制,即进行相应的确认。
其余作为储备管。
将上述制备好的冻存管逐支粘贴标签。
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编号、代次、制备日期、制备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等。
j.储备菌种管制备成功,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
3.4菌种确认用无菌接种环从质控管中取细菌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细菌生长的鉴别平板上,划线分离出单个菌落。
然后在30~35℃下培养2~3天;同样的方法取真菌到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并在23~28℃下培养7天;培养后,观察其菌落形态,应符合该菌种形态特征。
3.5污染处理假如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他菌落生长,则说明或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
将此被污染了的培养物灭菌处理。
可寻找原因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作为第四代。
并重新制备储备菌种管3.6菌种的传代与保藏将菌种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因此,当原始菌种复溶并转至新培养基内生长,即认为已传代一次,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的菌种为第0代,冷冻干燥的原始菌种开启后转种后为第1代,直到第3代为工作菌种。
菌种的传代次数(自原始菌种冻干粉起)不得超过5代。
菌种的传代保藏过程3.3项下标准菌的复苏为传第一代,复壮为第二代。
传第三代时取1支冻存管自然解冻,将其转接斜面菌种作为工作用菌种。
此时,工作用菌种为第3代。
工作用菌种,分为两类:一类用于定期传代(W3),一类用于实验用(S3)。
定期传代用菌的传代其操作步骤如下(斜面接种法):(1)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菌种斜面后,应在室温放置约30分钟。
(2)将装有新鲜配制的培养基菌种保藏管管壁上注明菌名及接种日期,和传代菌种一并移入洁净工作台,打开紫外灯照射一小时。
(3)关闭紫外灯。
点燃酒精灯,左手握住菌种斜面,将管口靠近火焰上方,右手拿接种棒后端,将接种环烧红约30秒,随后将接种棒金属部分在火焰上烧灼,往返通过三次。
(4)右手用无名指、小指及掌部夹住管塞,左手将管口在火焰上旋转烧灼,右手再轻轻拔开管塞,将接种环伸入管内先在近壁的琼脂斜面上靠一下,稍冷后再至菌苔上,刮取少量菌苔,随即取出接种棒并将菌种管口移至火焰上方。
(5)塞上管塞,左手将菌种管放下,取营养琼脂斜面(或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一支,照上述操作打开管塞,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至琼脂斜面的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从底部向上作连续曲线划线,一直划到斜面顶端,使细菌接种在斜面的表面上。
(6)取出接种环,在火焰上方将培养基管盖上塞子,然后将接种过细菌的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7)将已接种好的细菌管置30~35℃细菌培养箱培养22 ~24h,真菌管置23~28℃真菌培养箱最多培养7天。
当工作用菌种传代代数小于5时,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如:(W3)可直接转接为(W4)。
按上述程序操作,直至(W4)转为(W5)为止,需重新接种,旧的工作菌种进行销毁。
菌种斜面的培养、保藏条件及时间菌种培养条件及时间培养基保存条件及时间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 30~35℃22~24h 营养琼脂培养基2℃~8 ℃保存3个月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30~35℃22~24h 营养琼脂培养基2℃~8 ℃保存3个月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30~35℃22~24h 营养琼脂培养基2℃~8 ℃保存3个月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30~35℃22~24h 营养琼脂培养基2℃~8 ℃保存3个月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 30~35℃22~24h 营养琼脂培养基2℃~8 ℃保存3个月生孢梭菌(CMCC(B)64941) 30~35℃22~24h 营养琼脂培养基2℃~8 ℃保存3个月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23~28℃最多7天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2℃~8 ℃保存3个月黑曲霉(CMCC(F)98003) 23~28℃最多7天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2℃~8 ℃保存3个月短小芽孢杆菌(CMCC(B)63602) 30~35℃22~24h 营养琼脂培养基2℃~8 ℃保存3个月注:菌种斜面1次/周观察状态是否正常。
3.7菌种的使用及销毁每次进行菌种复活时,只能复活一个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