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保藏的主要方法
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方法,如下:
1、传代保藏,传代保藏菌种是微生物保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很多微生物在低温或者干燥处理时,会很快死亡,为了保存菌种的活性,就要定期不断的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
2、斜面低温保藏,将待保藏的菌种接种在合适的斜面培养基上,在相应的条件下培养至得到充足的菌体或者孢子,随后密封试管置于4℃左右保存,具体保存温度按照保存菌种设定。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从1个月到4个月不等。
3、冷冻干燥保藏,冷冻干燥保藏法为菌种保藏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一般生活力强的微生物及其孢子以及无芽胞菌都适用,这种方法适用于菌种长期保存,一般可保存数年至十余年。
我国大多数生物制品菌种都是采用该法保藏。
4、半固体穿刺保藏,配制半固体培养基,高压湿热灭菌后倒于无菌试管中至约1/3,待培养基凝固,用接种环从平面培养基上挑取单菌落,穿入培养基若干次。
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至菌体旺盛生长,之后密封试管,根据菌种特点在4 ℃左右或者凉爽干燥处保存。
保存时间至少可以达到
1 年,对于有些菌种甚至能达到20 年之久。
5、液氮超低温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法是菌种长期保藏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
液超低温保藏法是把菌种装在含有冷冻保护剂的安瓶瓶内,将该安瓶瓶放人液氮(-196℃)中保藏。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优缺点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优缺点
菌种保藏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确保菌种的长期保存和传承。
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冷冻保存法:将菌株在-80℃的低温下保存。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保存时间长,但是对于某些菌株来说,冷冻保存可能会对其生长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2. 干燥保存法:将菌株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然后将其晾干并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这种方法保存时间长,保存成本低,但是对于某些菌株来说,干燥保存可能会导致其失活。
3. 液氮保存法:将菌株在液氮中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时间长,保存效果好,但是液氮保存设备和运输成本较高。
4. 低温保存法:将菌株保存在4℃的低温环境中。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保存成本低,但是保存时间相对较短。
5. 防冻蛋白保存法:将菌株培养在含有防冻蛋白的培养基中,然后在-20℃的低温下保存。
这种方法对于某些菌株来说效果很好,但是防冻蛋白的成本较高。
以上是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优缺点。
在选择菌种保藏方法时,需要根据菌株
的特性和实验需求进行选择。
同时,为了确保菌株的质量,保存前需要对菌株进行鉴定和纯化,并且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存条件,避免保存过程中出现污染和失活等问题。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优缺点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优缺点菌种保藏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长期保存各类菌种以便于日后的使用和研究。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冷冻保存、制备淡防冻溶液、干燥保存、液氮冷冻保存、冷冻干燥保存等。
下面是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1.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通过将菌种保存在低温下,在液氮冷冻罐中或冷冻干燥保存,常见的保存温度为-80°C或液氮温度。
其优点是保存方便,菌种保存时间相对较长;缺点是保存设备和条件要求较高,保存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细胞破坏。
2.制备淡防冻溶液:制备淡防冻溶液是指制备一种富含保护物质的冻存液,然后将菌种悬浮于其中,并在-20°C或-80°C保存。
其优点是相对简单,易于操作以及相对较长的保存时间;缺点是需要特定的冻存液配方和保存温度。
3.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在低温和低气压下干燥,然后保存于干燥剂中。
其优点是较为简单,设备要求低,保存时间较长;缺点是保存后重新复苏的成功率较低,保存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细胞破坏。
4.液氮冷冻保存:液氮冷冻保存是将菌种保存在极低温的液氮中,常见的保存方法是将菌种培养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液氮与甘油,然后使用液氮保存。
其优点是保存时间极长,细胞破坏较小;缺点是保存设备和条件要求较高。
5.冷冻干燥保存:冷冻干燥保存是将菌种首先冷冻,然后通过真空干燥的方法去除水分,最后保存在干燥剂中。
其优点是保存效果稳定,保存时间长;缺点是设备要求较高,操控难度大。
总的来说,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保藏期限以及实验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
同时,在进行菌种保藏时,应严格控制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包括消毒、菌种的培养与保存温度的选择、保存条件的监测等,以确保菌种的质量和纯度,以及保存结果的可靠性。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1、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
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
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
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
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载体保存法: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
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
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食用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如何保存食用菌的菌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一、冷冻法
冷冻法是将菌种置于低温下,使其处于冷冻状态以达到保藏的目的。
将菌丝均匀地涂于平板上,置于-80℃的低温冷冻柜中冷冻,或将菌丝混入15%甘油溶液中,用液氮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藏时间较长。
二、干燥法
将菌丝培养在无菌环境下,培养到菌丝生长至顶部时,用无菌石英砂或无菌滤纸吸干培养皿内的水分,再将石英砂或滤纸中的菌种置于无菌条件下进行干燥,然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使用简单,保存时间较长,但保存的菌种易受到氧气、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冷藏法
冷藏法是将培养好的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下进行保存。
将培养好的菌种涂于平板上,进行初步培养,再将平板用无菌纸包好,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但保存时间较短。
四、液氮保存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混入15%甘油溶液中,用液氮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存时间长达数年,但需要液氮存储设备。
五、糖分保藏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混入10%蔗糖水溶液中,用常温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存时间长达数年,但需要注意保藏容器的密封性。
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进行菌种保藏时,需要注意保藏容器的密封性、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保存的菌种质量。
简述菌种保藏的几种方法及条件。

简述菌种保藏的几种方法及条件。
菌种保藏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过程,其主要方法有:
一、冷冻法。
冰冻法是最常用的保藏菌株的方法,也是目前最理想的保藏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将活菌体放入冰冻室,温度由常温降至-80℃,使得菌种活动受到抑制,在-80℃的状态下可以长期保存。
二、液氮法。
液氮法是一种依靠低温和高压技术保存菌种的方法,主要是将活菌体置入液氮容器中,使其处于-195℃的极低温状态。
三、干燥法。
干燥法是将活菌体及高浓度营养培养基同时干燥,使其中的水份完全蒸发而获得半干燥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可以防止菌种的增殖。
四、水银法。
水银法是一种利用活菌体对水银的耐受性,将活的菌体悬浮在7%的水银中的保存方法。
保藏菌种的条件:
1、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0~4℃,并保持温度稳定。
2、控制保藏过程中的湿度,干燥法中的湿度应在10%~15%之间,而冷冻、液氮保藏则要求保证容器中有足够多的液氮,避免菌种因温度过高而复苏。
3、控制光照,避免菌株遭受接触紫外线的伤害、褪色、衰退和增强其致病性等。
4、控制空气中的致病因子;
5、定期检测样品的质量,确保其始终处于较好的保藏状态。
- 1 -。
菌种保藏原理

菌种保藏原理
在菌种保藏中,主要通过冷冻和冻干技术来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和保持其活力。
冷冻保藏是将菌株培养物中的微生物细胞在低温下迅速冷冻保存,而冻干保藏则是将菌株培养物中的水分逐渐去除,使其变成干燥的状态。
冷冻保藏的原理是通过将菌株培养物中的水分迅速冷冻,使细胞内的代谢反应减缓,防止代谢产物的积累和细胞损伤。
同时,低温下的冷冻可以防止细胞内的酶活性和酸碱平衡的改变,从而减少冻存过程中的细胞死亡率。
冻干保藏的原理则是通过将菌株培养物中的水分逐渐去除,使其转变成干燥的状态。
这种保藏方式主要通过冷冻干燥设备,将培养物缓慢冷冻至低温,然后将水分在低温下逐渐去除,最终形成干燥的菌株。
冻干保藏可以有效地减少冷冻过程中的细胞损伤,同时还能极大地减少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代谢活动,从而延长菌株的保存时间。
综上所述,菌种保藏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冷冻和冻干技术来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和保持其活力。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菌株的代谢活动和细胞损伤,从而保持菌株的活力和遗传特性。
保藏菌种的方法

保藏菌种的方法
在微生物研究中,保藏菌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保藏菌种可以保证菌种的纯度和活力,并且方便长期保存和传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藏菌种的方法:
1. 冷冻保藏法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待生长到适当的生长期后,用生理盐水或甘油溶液混合菌体,制成菌悬液,然后用干燥冰或液氮冷冻保存。
2. 真空干燥法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待生长到适当的生长期后,用无菌水将菌体洗净,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干燥保存。
3. 常温干燥法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待生长到适当的生长期后,用无菌纸片或无菌土壤将菌体均匀涂抹在上面,然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保存。
4. 液氮保藏法
将菌株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待生长到适当的生长期后,用无菌水将菌体洗净,然后用液氮冷冻保存。
在保藏菌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菌株的纯度和活力,避免杂菌和死菌的混入。
2. 在保存菌种前,要对菌株进行鉴定和存档。
3. 在保存过程中,要保证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照等环境条件
的稳定和适宜。
4. 定期检查保存的菌种,确保其纯度和活力。
综上所述,保藏菌种是微生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选择合适的保藏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可以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方便长期保存和传递。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

在现代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中,菌种保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恰当的菌种保藏方法能够确保菌种的活性、遗传稳定性和可用性,为科学研究的持续开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操作要点。
一、低温冷冻保藏法低温冷冻保藏法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且效果较为可靠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菌种置于超低温环境(通常为液氮温度,即-196℃)下,使菌种细胞处于极度冷冻的状态,从而抑制其代谢活动,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诸多显著优点。
低温能够极大地减缓细胞的生理活动,几乎使其处于完全停滞状态,从而有效地延长菌种的存活时间。
低温冷冻保藏对菌种的遗传稳定性影响较小,经过长期保存后,菌种的特性通常能够较好地保持。
操作相对简单,只需将菌种制备成适宜的冷冻保存液,然后置于液氮罐中即可。
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冷冻保存液。
常用的冷冻保存液一般含有一定比例的保护剂,如甘油、二甲基亚砜等,它们能够降低细胞内冰晶的形成对细胞的损伤。
制备好冷冻保存液后,将菌种接种到冷冻保存液中,制成菌悬液。
将菌悬液分装到合适的冷冻管中,迅速放入液氮罐中进行保存。
在液氮罐中,要定期检查液氮的液位,确保菌种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环境中。
低温冷冻保藏法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长期保存,尤其对于那些对温度敏感、容易变异的菌种,如细菌中的一些致病菌、真菌中的丝状真菌等,具有良好的保藏效果。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液氮的成本较高,液氮罐的储存空间有限,以及在取出菌种进行复苏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等。
二、干燥保藏法干燥保藏法是利用菌种在干燥环境下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的原理来实现保藏的方法。
常见的干燥保藏法包括沙土管保藏法、滤纸保藏法等。
沙土管保藏法是将菌种接种到无菌的沙土中,然后将沙土管置于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保存。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在干燥过程中,菌种细胞内的水分逐渐散失,代谢活动减缓,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菌种保藏储存方法大全

菌种保藏储存方法大全菌种保藏储存方法大全食用菌由于营养价值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近几年在农村兴起了生产热潮,但是,生产中食用菌菌丝繁殖快,容易老化。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了7种简单易行的菌种贮藏方法供广大农户参考。
1.麦粒贮藏法取优质小麦淘洗后浸入20℃水中泡5小时,稍晾干后装管。
装入量以管长的l/4~1/3为宜。
将装有麦粒的试管灭菌后趁热摇散,冷却后接入菌丝体,在适温下培养至大多数麦粒上出现稀疏菌丝时,终止培养。
菌种可置于20℃以下干燥处保藏1~2年。
2.冰箱贮藏法将已经长好的试管菌种放于冰箱内储存,置于保鲜层保藏,能保证7个月菌种不退化。
3.生理盐水贮藏法将菌种接入马铃薯培养液中,每250ml三角瓶装60ml培养液,振动培养液或每天摇动5~10次,培养5~7天,然后将形成的菌丝球吸入装有5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每管约移入4~5个菌丝球,塞上棉塞,用蜡封好管口。
低温可保藏1年。
4.尿素暂存法在避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放置袋装尿素,将试管菌种主体埋在尿素颗粒中,试管口露在外面,可贮藏菌种活力30天之多。
此法在恒定低温环境下即可进行。
5.液体石蜡贮藏法选用化学液体石蜡,高压灭菌后放入40℃恒温箱中数小时或干燥器中数日,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注入菌种试管。
注入量应高出斜面尖端1cm,管口塞上棉塞并用石蜡封好。
直立贮藏在清洁、干燥、凉爽的低温处,可以贮藏5年。
6.蒸馏水法 //农村致富经网 //适用于平菇、金针菇、香菇的菌种。
在自然温度下也可以贮藏其他菌种。
6.1贮藏平菇、金针菇菌种先将8成熟待贮藏试管菌种移入接种箱内后,用注射器从试管栓内注入蒸馏水,将培养基面全部淹没至管口2cm为止。
管口用矿蜡封闭,常温下置于阴凉处立放,可以贮藏1~1.5年。
6.2贮藏香菇、木耳菌种用15015mm的指型管将培养至7成熟的固体或半固体试管种在接种箱内无菌操作下,放人25200mm的大试管内,向大试管内注入蒸馏水至管口1cm处,封口用橡皮栓包好,并用矿蜡加固密封,置于阴凉处。
菌种保藏方法

一、石蜡油低温保藏法本方法的原理是在长好的斜面菌上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达到菌体与空气隔绝,使菌处于生长和代谢停止状态,同时石蜡油还防止水分蒸发,在低温下达到较长期的保藏菌种的目的。
保藏温度要求在-4~4℃下。
液体石蜡法适用于不产孢子的菌种。
具体操作是:菌种为斜面培养菌种,斜面不宜过长;选择纯净优质石蜡油,置三角烧瓶中经过121℃高压蒸汽灭菌1~2h,将其放烘箱中(160℃左右)干热处理,去除灭菌时渗入的水分,待石蜡油变得清澈透明后冷却即可加入斜面,斜面上不能出现气泡,液蜡添加量以高出斜面顶部约1cm为宜。
二、甘油管冷冻保藏法1.试验方法介绍本法也是利用微生物在甘油中生长和代谢受到抑制的原理达到保藏目的。
其方法是,将80%的甘油高压蒸汽灭菌待用。
将培养好的斜面菌种用无菌水制成高浓度的菌悬液(108~1010/ml)。
取1ml灭菌甘油放入与甘油充分混匀,使甘油浓度约为10%-30%,于-70℃下冻存。
-20℃保存时间较短。
或采用体积比为8:2的甘油-生理盐水,加入新鲜培养的菌体肉汤,混合均匀后至-20℃冰箱保存。
2.效果该法适用于一般细菌的保存,同时也适用于链球菌、弧菌、真菌等需特殊方法保存的菌种,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效果好,无变异现象发生。
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液保存菌种优于甘油原液,其原因可能是加入生理盐水适当降低了甘油的高渗作用,且有肉汤培养物适量增加保存液的营养成分,从而更好地保护了待保存的菌株。
三、真空冷冻干燥法1.试验原理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是兼具低温、干燥、除氧三方面菌种保藏的主要因素,除不宜于丝状真菌的菌丝体外,对病毒、细菌、放线菌、酵母及丝状菌孢子等各类微生物都适用,不宜用冻干法保存的微生物不到2%。
冷冻干燥法是在低温下快速将细胞冻结,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干燥,使微生物的生长和酶活动停止。
为了防止在冷冻和水分升华过程中对细胞的损害,要采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使菌在冻结和脱水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的溶质,通过氢键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
菌种保存方法-

菌种保存⽅法-菌种保存⽅法:⼀.菌种保藏⽅法⼤致可分为以下⼏种:1.传代培养保藏法⼜有斜⾯培养、穿刺培养、疱⾁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蜡覆盖保藏法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覆盖灭菌的液体⽯蜡,⼀⽅⾯可防⽌因培养基⽔分蒸发⽽引起菌种死亡,另⼀⽅⾯可阻⽌氧⽓进⼊,以减弱代谢作⽤。
3.载体保藏法是将微⽣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壤、沙⼦、硅胶、滤纸上,⽽后进⾏⼲燥的保藏法,例如沙⼟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相当⼴泛。
4.寄主保藏法⽤于⽬前尚不能在⼈⼯培养基上⽣长的微⽣物,如病毒、⽴克次⽒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活的动物、昆⾍、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般微⽣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
病毒等微⽣物亦可⽤其他⽅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燥保藏法进⾏保藏。
5.冷冻保藏法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
常⽤的有⽢油菌保存:取灭过菌的1.5ml EP管,按照60%—80%⽢油的加⼊量,保存零下80度。
例:取37°培养过夜的菌液2-4ml⽢油6-8ml,充分混匀后分装于1.5ml EP管中,置于-80°冰箱即可。
6.冷冻⼲燥保藏法先使微⽣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升华现象除去⽔分(真空⼲燥)。
有些⽅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燥保藏法等均需使⽤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因冷冻或⽔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
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键对⽔和细胞所产⽣的亲和⼒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
保护剂有⽜乳、⾎清、糖类、⽢油、⼆甲亚砜等。
⼆.常⽤的器材所要保存的微⽣物;⾁膏蛋⽩胨斜⾯培养基,灭菌脱脂⽜乳,灭菌⽔,化学纯的液体⽯蜡,⽢油,五氧化⼆磷,河沙,瘦黄⼟或红⼟,冰块、⾷盐,⼲冰,95%酒精,10%盐酸,⽆⽔氯化钙;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与100⽬筛⼦,油纸,滤纸条(0.5×1.2cm),⼲燥器,真空泵,真空压⼒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一、冷冻保存在实验室中,冷冻保存是最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利用低温的环境,将菌种置于-70°C以下的冰柜或液氮罐中进行保存,以减缓菌种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延长其保存时间。
冷冻保存不仅适用于常见的细菌菌种,对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也同样适用。
在冷冻保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容器的密封性和防潮性,以避免保存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和冻结损伤。
二、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另一种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菌种置于低温低湿环境中,使其水分蒸发,使菌种变得干燥并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延长其保存时间。
常见的干燥保存方式包括真空冷冻干燥、干燥剂吸附法等。
干燥保存尤其适用于灵敏对湿度敏感的菌种,以及一些难以存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三、低温保存除了冷冻保存外,低温保存也是常见的菌种保藏方式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菌种通常被保存在4°C左右的冰箱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延缓菌种的新陈代谢,并保持其生长状态。
这种保存方式不仅适用于微生物的短期保存,也可以用于长期保存对保存温度敏感的微生物。
四、液氮保存液氮保存是一种极低温的保存方式,通过将微生物样品浸没在液氮中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菌种的新陈代谢和变异,还能够保持菌种的生物特性和遗传信息。
液氮保存适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珍贵菌株和难培养的微生物,如土壤中的特殊嗜冷菌和特殊嗜热菌等。
五、冻干保存冻干保存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冷冻的条件下先冻结,然后通过真空干燥的方式将水分蒸发,最终将样品转变成固态的干燥状态。
这种方法既能保留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又能有效地延长样品的保存时间,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运输和保存的微生物。
总结回顾通过冷冻保存、干燥保存、低温保存、液氮保存和冻干保存等五种菌种保藏方法,可以满足实验室对于微生物样品保存的不同需求。
不同的菌种和实验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以确保微生物的品质和可用性。
在进行菌种保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密封性、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及保存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主要的菌种保藏方法

主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
斜面低温保藏法:将菌种保藏于低温环境中,使菌种处于休眠状态,保持其生命力。
液体石蜡保藏法:将菌种浸泡在液体石蜡中,然后保存在低温环境中,使菌种与氧气隔绝,降低其代谢强度,维持其生命力。
滤纸保藏法:将菌种悬液滴加在灭菌的滤纸上,干燥后保存在低温环境中,使菌种与氧气隔绝,降低其代谢强度,维持其生命力。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将菌种在低温下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使菌种处于休眠状态,保持其生命力。
液态氮超低温保藏法:将菌种保藏于液态氮中,使菌种处于极低温度下,与氧气隔绝,降低其代谢强度,维持其生命力。
这些方法都是为了终止菌种的繁殖,降低其代谢强度,使之处于休眠状态,从而保持其生命力。
发酵菌种的保藏方法

发酵菌种的保藏方法
一、长期保藏方法:
1.冷冻保藏:将菌种培养物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至菌液平台期,然
后将菌液搅拌均匀后,加入等体积的甘油或酵母浸渣,混匀后分装至无菌
冻结管中,用-80℃冷冻保存。
2.干燥保藏:将菌种培养物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至菌液平台期,用
无菌纱布将菌液吸干,然后将纱布放入无菌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干燥至完
全失去水分后,将纱布收入无菌试管中,封口后保存于冰箱中。
3.液态氮保藏:将菌种培养物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至菌液平台期,
然后用冷冻管将菌液分装好,将冷冻管插入液态氮中保藏。
二、短期保藏方法:
1.酸性保藏:将菌种接种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至平台期,然后加入
适量的无菌稀盐酸,使培养液酸化到pH2-3左右,保存于冰箱中。
2.盐浸保藏:将菌种培养物接种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至菌液平台期,然后加入适量的无菌富含NaCl的液体培养基,浸泡菌种,保存于冰箱中。
3.生理盐水保藏:将菌种培养物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至菌液平台期,然后加入生理盐水,将菌液稀释至适宜的浓度,保存于冰箱中。
无论何种保藏方法,都具备相应的优点和限制,具体应根据具体菌种
的特性和实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保藏前需确保菌种纯度高,无
杂菌污染,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保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1、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
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2、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
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
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
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载体保存法: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
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
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
菌种保藏的要点

菌种保藏的要点
菌种保藏的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 菌种的分离与培养:选择合适的方法将所需菌种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并进行适当的培养,确保纯净度和菌株的健康状态。
2. 菌种的保存介质:选择适合菌种保存的介质,常见的包括琼脂、液体培养基、冰冻保存液等。
保存介质要符合菌株生长的需求,并具备较长的保存时间。
3. 冷冻保存:将菌种培养物经过适当处理后保存在低温环境中,常见的冷冻方式包括冷冻干燥、液氮冷冻等。
冷冻保存可以有效地延长菌株的保存时间。
4. 恒温保存:将菌种培养物保存在稳定恒温环境中,如恒温培养箱或恒温冰箱。
保存温度要根据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整,通常为4-8摄氏度。
5. 定期传代:定期传代菌株,避免菌株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发生遗传变异或失活。
6. 保存记录:建立并及时更新菌株的详细保存记录,包括菌株的来源、保存时间、保存方式、特性描述等信息,以便于菌株的溯源和使用。
7. 双重保存:对于重要的菌种,可以考虑进行双重保存,即同时进行冷冻保存和恒温保存,以增加保存的安全性。
8.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保存的菌株,包括菌株的纯度、生长状况和遗传特性等,确保保存的菌株依然具有所需的特性和活力。
以上是常见的菌种保藏要点,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菌种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注意进行合理的菌种管理和使用,以减少菌株的失活和遗传变异,保证科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法菌种保存⽅法a.常⽤有以下⽅法:1 半固体保存法:将菌落穿刺接种在半固体中,4度存放,⼀般可以管3-6⽉2 低温冻存法:接种菌落的⾁汤加20%灭菌⽢油,置-20或-70度,可存放⼀年以上。
3 真空冻⼲法:试最理想的保存⽅法,但需要特殊仪器b.基因⼯程菌:1:30%的灭菌⽢油与培养好的菌悬液按照1:1的⽐例混合,分装到1.5ML的离⼼管中,每关1ML,存于--20度,但仅保存半年就不太好了,最好保存到——70度的低温冰箱中。
也可⽤10%的灭菌⽢油从斜⾯上洗下保存。
2:菌悬液中加⽢露醇和⼈⾎⽩蛋⽩c.⽬前菌种的保存⽅法主要有以下⼏种:1.传代培养保存法:⼀般来说,这是最基本的保存法,⽤斜⾯,穿刺或其他⽅法培养的传代菌种,⼀般要保存在5度,但因类⽽异,如霍乱,淋球,脑膜炎,厌氧菌,钩体等要保存于37度为宜.2.液体⽯蜡覆盖保存法:这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法,可以适当地延长保存时间,主要适⽤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需氧性细菌等的保存.3.载体保存法1)⼟壤保存法:主要⽤于形成孢⼦回孢囊的微⽣物的保存,特别适⽤于真菌和放线菌不改变性状的长期保存.(2)砂⼟保存法:常⽤于梭状芽孢杆菌和⼀部分霉菌的保存,可保存数年.(3)硅胶保存法:本法对保存链孢霉菌较有效,对酵母菌的保存也较有效(4)磁珠保存法:⽤本法保存根瘤菌在室温下⾄少可保存2年半(5)滤纸保存法:适⽤于对⼲燥抵抗⼒较强的微⽣物,如油芽孢细菌和葡萄球菌.另外噬菌体,放线菌和丝状菌也可⽤本法.4.悬液保存法1)蒸溜⽔保存法: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部分,使其悬浮于蒸馏⽔中,可在室温下保存数年,青枯病假单孢杆菌也可⽤本法.(2)糖液保存法:过去⽤于保存酵母菌,但现在已不常⽤.(3)其他悬液保存法:如乳链球菌可⽤PBS保存,放线菌可⽤0.125%稀琼脂液保存.5.寄主保存法:⼀些微⽣物如⼀部分病毒,⽴克次⽒体,螺旋体.原⾍和少量丝状菌⽬前只能使活着的动物,昆⾍,植物体和寄⽣微⽣物等感染并传代,否则不能保存.6.冷冻保存法1)低温冰箱保存法:多说微⽣物在-20度保存效果良好,(2)⼲冰保存法:-70度保存,(3)液氮保存法:保存温度克达到-196度,本法可说是使⽤范围最⼴的微⽣物保存法.7.冷冻⼲燥保存法:使微⽣物在冷冻状态下,在减压下利⽤升华现象除去⽔份,使细胞的⽣理活动事实上停⽌,从⽽长期维持⽣活状态,本法适⽤于⼤多数细菌和放线菌,另外病毒,噬菌体,⽴克次⽒体,霉菌和酵母菌再多数情况下⽤本法保存.8.冷冻⼲燥以外的⼲燥保存法1)常压⼲燥保存法,(2)菌⽚封袋⼲燥保存法,(3)Stamp⼲燥保存法,(4)Sordelli⼲燥保存法,(5):L-⼲燥保存法(真空⼲燥保存法)d.我们实验室保存菌种的⽅法是:1 将菌落穿刺接种在半固体中,如加有琼脂的⾁汤培养基,4度存放,保存时间较短⼀般3-4⽉2 接种菌落的⾁汤0.9ml加100%灭菌⽢油0.1ml,置-20度冰箱中可以保存⼀年左右,-70度冰箱或液氮中可放置N年,细胞的保存我们放了近⼗年,仍然复苏的很好3 基因⼯程菌的保存:1:为防⽌基因⼯程菌质粒丢失或不稳定,保存菌种加⼊⽢油的量应该不⼤于10%,⼀般0.9ml的菌液加0.1ml80%⾼压灭菌⽢油-70度冰箱保存e.菌种的保藏:菌种是⼀个国家所拥有的重要⽣物资源,菌种保藏(preservation)是⼀项重要的微⽣物学基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保藏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
微生物在使用和传代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染、变异甚至死亡,因而常常造成菌种的衰退,并有可能使优良菌种丢失。
菌种保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尽可能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污染,以达到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等诸方面的需要。
(二)、菌种保藏的原理
无论采用何种保藏方法,首先应该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来进行保藏,最好保藏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
其次,应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创造环境条件,使微生物长期处于代谢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这些人工造成的环境主要是干燥、低温和缺氧,另外,避光、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也能有效提高保藏效果。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种生长完全后,置于4℃左右的冰箱中保藏,每隔一定时间(保藏期)再转接至新的斜面培养基上,生长后继续保藏,如此连续不断。
此法广泛适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短期保藏及不宜用冷冻干燥保藏的菌种。
放线菌、霉菌和有芽孢的细菌一般可保存6个月左右,无芽孢的细菌可保存1个月左右,酵母菌可保存3个月左右。
如以橡皮塞代替棉塞,再用石蜡封口,置于4℃冰箱中保藏,不仅能防止水分挥发、能隔氧,而且能防止棉塞受潮而污染。
这一改进可使菌种的保藏期延长。
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存活率高,故科研和生产上对经常使用的菌种大多采用这种保藏方法。
其缺点是菌株仍有一定程度的代谢活动能力,保藏期短,传代次数多,菌种较容易发生变异和被污染。
2、石蜡油封藏法
此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过菌并已蒸发掉水分的液体石蜡倒入培养成熟的菌种斜面(或半固体穿刺培养物)上,石蜡油层高出斜面顶端lcm,使培养物与空气隔绝,加胶塞并用固体石蜡封口后,垂直放在室温或4℃冰箱内保藏。
使用的液体石蜡要求优质无毒,化学纯规格,其灭菌条件是:150~170℃烘箱内灭菌lh;或121℃高压蒸汽灭菌60~80min,再置于80℃的烘箱内烘干除去水分。
由于液体石蜡阻隔了空气,使菌体处于缺氧状态下,而且又防止了水分挥发,使培养物不会干裂,因而能使保藏期达1~2年,或更长。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它适于保藏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好氧性细菌等,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保藏效果较好,可保存几年,甚至长达10年。
但对很多厌氧性细菌的保藏效果较差,尤其不适用于某些能分解烃类的菌种。
3、砂土管保藏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长期保藏菌种的方法,适用于产孢子的放线菌、霉菌及形成芽孢的细菌,对于一些对干燥敏感的细菌如奈氏球菌、弧菌和假单胞杆菌及酵母则不适用。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砂与土分别洗净、烘干、过筛(一般砂用60目筛,土用120目筛),按砂与土的比例为(1~2):1混匀,分装于小试管中,砂土的高度约1cm,以121℃蒸汽灭菌1~1.5h,间歇灭菌3次。
50℃烘干后经检查无误后备用。
也有只用砂或土作载体进行保藏的。
需要保藏的菌株先用斜面培养基充分培养,再以无菌水制成108~1010个/ml菌悬液或孢子悬液滴入砂土管中,放线菌和霉菌也可直接刮下孢子与载体混匀,而后置于干燥器中抽真空约2~4h,用火焰熔封管口(或用石蜡封口),置于干燥器中,在室温或4℃冰箱内保藏,后者效果更好。
砂土管法兼具低温、干燥、隔氧和无营养物等诸条件,故保藏期较长、效果较好,且微生物移接方便,经济简便。
它比石蜡油封藏法的保藏期长,约1~10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用砂土管保藏法保藏放线菌。
4、麸皮保藏法
麸皮保藏法亦称曲法保藏。
即以麸皮作载体,吸附接入的孢子,然后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
其制作方法是按照不同菌种对水分要求的不同将麸皮与水以一定的比例1:(0.8~1.5)拌匀,装量为试管体积2/5,湿热灭菌后经冷却,接入新鲜培养的菌种,适温培养至孢子长成。
将试管置于盛有氯化钙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于室温下干燥数日后移入低温下保藏;干燥后也可将试管用火焰熔封,再保藏,则效果更好。
此法适用于产孢子的霉菌和某些放线菌,保藏期在1年以上。
因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工厂较多采用。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采用麸皮保藏法保藏曲霉,如米曲霉、黑曲霉、泡盛曲霉等,其保藏期可达数年至数十年。
5、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又称冷冻干燥保藏法,简称冻干法。
它通常是用保护剂制备拟保藏菌种的细胞悬液或孢子悬液于安瓿管中,再在低温下快速将含菌样冻结,并减压抽真空,使水升华将样品脱水干燥,形成完全干燥的固体菌块。
并在真空条件下立即融封,造成无氧真空环境,最后置于低温下,使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而得以长期保藏。
常用的保护剂有脱脂牛奶、血清、淀粉、葡聚糖等高分子物质。
由于此法同时具备低温、干燥、缺氧的菌种保藏条件,因此保藏期长,一般达5~15年,存活率高,变异率低,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较理想的保藏方法。
除不产孢子的丝状真菌不宜用此法外,其他大多数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等均可采用这种保藏方法。
但该法操作比较烦琐,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冻干机等设备。
保藏菌种需用时,可在无菌环境下开启安瓿管,将无菌的培养基注入安瓿管中,固体菌块溶解后,摇匀复水,然后将其接种于适宜该菌种生长的斜面上适温培养即可。
6、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简称液氮保藏法或液氮法。
它是以甘油、二甲基亚砜等作为保护剂,在液氮超低温(-196℃)下保藏的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菌种细胞从常温过渡到低温,并在降到低温之前,使细胞内的自由水通过细胞膜外渗出来,以免膜内因自由水凝结成冰晶而使细胞损伤。
美国ATCC菌种保藏中心采用该法时,把菌悬液或带菌丝的琼脂块经控制致冷速度,以每分钟下降1℃/min 的速度从0℃直降到-35℃,然后保藏在-150℃~-196℃液氮冷箱中。
如果降温速度过快,由于细胞内自由水来不及渗出胞外,形成冰晶就会损伤细胞。
据研究认为降温的速度控制在(1~10)℃/min,细胞死亡率低;随着速度加快,死亡率则相应提高。
液氮低温保藏的保护剂,一般是选择甘油、二甲基亚砜、糊精、血清蛋白、聚乙烯氮戊环、吐温80等,但最常用的是甘油(10%~20%)。
不同微生物要选择不同的保护剂,再通过试验加以确定保护剂的浓度,原则上是控制在不足以造成微生物致死的浓度。
此法操作简便、高效、保藏期一般可达到15年以上,是目前被公认的最有效的菌种长期保藏技术之一。
除了少数对低温损伤敏感的微生物外,该法适用于各种微生物菌种的保藏,甚至连藻类、原生动物、支原体等都能用此法获得有效的保藏。
此法的另一大优点是可使用各种培养形式的微生物进行保藏,无论是孢子或菌体、液体培养物或固体培养物均可采用该保藏法。
其缺点是需购置超低温液氮设备,且液氮消耗较多,操作费用较高。
要使用菌种时,从液氮罐中取出安瓿瓶,并迅速放到35~40℃温水中,使之冰冻熔化,以无菌操作打开安瓿瓶,移接到保藏前使用的同一种培养基斜面上进行培养。
从液氮罐中取出安瓿瓶时速度要快,一般不超过1min,以防其他安瓿瓶升温而影响保藏质量。
并且取样时一定要戴专用手套以防止意外爆炸和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