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4:结合田纳西河矿产资源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图,分析该流域的早期开发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4.流域的综合开发
针对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成立了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的机构田纳西河流域××局(TVA)。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学生学习本讲时可能会在以下个方面感到困难:
1.对案例区域的特征缺乏了解,影响其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分析。例如,对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缺乏了解,影响对其开发方向的分析。
2.对区域图的分析和判断缺乏思路或不够熟练。例如,不能结合山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分析山西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思考六:根据上图分析,山西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影响?
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思考七:结合山西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能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应对的方法和手段?
(1)问题
①生态破坏问题
②环境污染问题
③水资源短缺问题。
(2)方法和手段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水平
②调整产业结构
4.能源基地的建设
由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极其优越,因此,建国伊始,山西省就被作为国家能源基地进行建设。
(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
(2)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问题3:为什么晋煤外运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为主?(结合煤炭的特点和铁路的优点分析)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材料四: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那么1吨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瓦时。
1.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分类
①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非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①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储量有限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3)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①加强勘探,扩大后备储量;
(1)水系: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此类推。干流及其支流就组成了河流的水系。
(2)流域:一般而言,河流的发源地是山地,由于受到山地或高地的阻隔,每条河流只能接纳一定区域的来水,这些山地或高地就成为相邻两个水系的分界线,称之为分水岭;以分水岭为界的河流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1)田纳西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如图。
思考2:结合上图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流域综合开发的影响?
特征
影响
利
弊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发电
水量和落差
河流补给量大,水量大,地形起伏大,落差大的地区,发电
量大,发电量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航运
水量及其变化,地形及水底地形、航道的宽度与深度、冰期
水量大且稳定、地形平缓、少礁石、航道宽阔、水深、
无冰期,航运条件佳
灌溉
水量及其变化
水量大且稳定,成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
18世纪下半叶:农业较为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环境较好。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5.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能分析其他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重点
1.能源资源开3.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和措施。
教学难点
教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分析其他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问题及措施。
【教学建议】
本讲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条件,并能举一反三。因此,案例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对其他区域具有借鉴意义;而教学中则应多用比较法。
(3)交通运输条件
问题1:据左图描述山西省的地理位置?
问题2:右图中山西省境内有哪些铁路线与外界联系?
①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内蒙古、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为邻,邻近环渤海工业区、中原城市群和西安城市圈,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工业中心也相距不是太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
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长邯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思考3: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山西省如何开发能源资源,才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建议】
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特征,二是区域发展。而区域特征对区域发展的条件、发展方向及发展中的问题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区域特征的分析,进而引导学生依据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发展方向及发展中问题。
3.应用能力不足,不能学以致用分析其他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例如,德国鲁尔区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等。
学习建议:
1.学生应加强对自然地理的复习,以提高区域特征分析能力。
2.学生学习中应提高地图册使用率,并强化训练区域图的分析。
3.学生学习中要培养比较思维,能通过比较区域特征的异同,分析得出不同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2)市场条件
①引导分析导入材料一,可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引导分析导入材料二,可知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可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及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思考5:梯级开发有什么利与弊?
1.利:①拦河大坝可以拦水发电②水库可以养殖③发展旅游业④防洪和灌溉⑤加深航道,利于航运
2.弊:①不利于鱼儿回溯产卵(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②回水淹没农田,有时需要移民③施工会破坏环境和水体④水流减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水的自净能力下降)
思考6:填出图中字母所分别代表的梯级开发的综合效益,并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对我国河流的综合开发有哪些借鉴之处?
(2)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什么?——提供资源(包括市场和交通)
(3)资源持续开发的保障是什么?——基地建设
(4)资源持续开发的障碍是什么?——环境问题
3.山西省能源资源——煤炭开发条件的分析
(1)资源条件:山西号称“煤海”,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五大优点:储量丰、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和埋藏浅。下图为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示意图。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一般包括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地理单元,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密切,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各河段特征外,更要考虑流域内的气候、地貌、植被、土壤和矿产资源等,进行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2.田纳西河流域的区域特征
流域的区域特征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③“三废”的治理
④万家寨引水工程
河流是孕育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与河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从古到今,河流两岸往往是人类聚居、城镇密布的区域。例如,四大文明古国就诞生在河流两岸或入海口。
1.水系和流域
思考1: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河流除了干流外,两旁总还有支流汇入。据图概括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②节约和合理使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③发展科技,积极寻求替代产品。
(4)能源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2.资源开发条件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资源条件(包括储量、分布、种类、质量、埋藏深度)
材料五: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战略”等能源战略,提高了天然气、水电、风电和核电的消费比重。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条件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与相邻省区近年来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相比,山西省的煤炭开采已经失去了优势。
讨论1:根据材料四,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对于山西省来说,向外输煤和输电哪个好?
【教学建议】
根据案例选择的典型性要求,应该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山西省在我国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区域典型性。因此,导入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山西在我国能源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
材料一: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
思考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材料二: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
思考2: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
材料三:2019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偏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光热充足,年降水量丰富,
雨热不同期,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洪涝严重
水系水文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通航条件好
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思考3:分析田纳西河水文特征对河流的功能有何积极影响?
影响因素
积极影响
①经济效益:电的输出价格高于煤炭,且运输成本低于煤炭。
②环境效益:电的生产对当地大气污染重于煤炭,且发电耗水量较大,会使山西省缺水问题雪上加霜。
讨论2:根据材料四、五分析,山西省煤炭的市场将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
①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以出售原煤为主的经济结构,不仅经济效益低,更对交通运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②山西煤炭工业将日益面临“西气”、“西电”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其他能源的竞争,市场会不断缩小。
综上,随着能源市场需求减弱,必将对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山西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多元化的产业链,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程度,进而增加产业附加价值。
5.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的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煤,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如下图。
思考四: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
煤、铁、铝、水
思考五:山西省输出产品是什么有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适用学科
高中地理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和湘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1.能源资源的开发;
2.流域的综合开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它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4.让学生能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综合效益:A~F:旅游、航运、养殖、发电、防洪和灌溉
借鉴之处: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低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和水电。
3.加大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水力资源的优点——廉价和清洁。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
【题干】读“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4.流域的综合开发
针对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成立了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的机构田纳西河流域××局(TVA)。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学生学习本讲时可能会在以下个方面感到困难:
1.对案例区域的特征缺乏了解,影响其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分析。例如,对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缺乏了解,影响对其开发方向的分析。
2.对区域图的分析和判断缺乏思路或不够熟练。例如,不能结合山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分析山西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思考六:根据上图分析,山西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影响?
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思考七:结合山西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能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应对的方法和手段?
(1)问题
①生态破坏问题
②环境污染问题
③水资源短缺问题。
(2)方法和手段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水平
②调整产业结构
4.能源基地的建设
由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极其优越,因此,建国伊始,山西省就被作为国家能源基地进行建设。
(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
(2)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问题3:为什么晋煤外运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为主?(结合煤炭的特点和铁路的优点分析)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材料四: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那么1吨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瓦时。
1.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分类
①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非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①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储量有限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3)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①加强勘探,扩大后备储量;
(1)水系: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此类推。干流及其支流就组成了河流的水系。
(2)流域:一般而言,河流的发源地是山地,由于受到山地或高地的阻隔,每条河流只能接纳一定区域的来水,这些山地或高地就成为相邻两个水系的分界线,称之为分水岭;以分水岭为界的河流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1)田纳西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如图。
思考2:结合上图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流域综合开发的影响?
特征
影响
利
弊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发电
水量和落差
河流补给量大,水量大,地形起伏大,落差大的地区,发电
量大,发电量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航运
水量及其变化,地形及水底地形、航道的宽度与深度、冰期
水量大且稳定、地形平缓、少礁石、航道宽阔、水深、
无冰期,航运条件佳
灌溉
水量及其变化
水量大且稳定,成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
18世纪下半叶:农业较为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环境较好。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5.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能分析其他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重点
1.能源资源开3.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和措施。
教学难点
教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分析其他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问题及措施。
【教学建议】
本讲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条件,并能举一反三。因此,案例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对其他区域具有借鉴意义;而教学中则应多用比较法。
(3)交通运输条件
问题1:据左图描述山西省的地理位置?
问题2:右图中山西省境内有哪些铁路线与外界联系?
①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内蒙古、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为邻,邻近环渤海工业区、中原城市群和西安城市圈,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工业中心也相距不是太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
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长邯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思考3: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山西省如何开发能源资源,才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建议】
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特征,二是区域发展。而区域特征对区域发展的条件、发展方向及发展中的问题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区域特征的分析,进而引导学生依据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发展方向及发展中问题。
3.应用能力不足,不能学以致用分析其他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例如,德国鲁尔区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等。
学习建议:
1.学生应加强对自然地理的复习,以提高区域特征分析能力。
2.学生学习中应提高地图册使用率,并强化训练区域图的分析。
3.学生学习中要培养比较思维,能通过比较区域特征的异同,分析得出不同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2)市场条件
①引导分析导入材料一,可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引导分析导入材料二,可知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可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及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思考5:梯级开发有什么利与弊?
1.利:①拦河大坝可以拦水发电②水库可以养殖③发展旅游业④防洪和灌溉⑤加深航道,利于航运
2.弊:①不利于鱼儿回溯产卵(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②回水淹没农田,有时需要移民③施工会破坏环境和水体④水流减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水的自净能力下降)
思考6:填出图中字母所分别代表的梯级开发的综合效益,并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对我国河流的综合开发有哪些借鉴之处?
(2)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什么?——提供资源(包括市场和交通)
(3)资源持续开发的保障是什么?——基地建设
(4)资源持续开发的障碍是什么?——环境问题
3.山西省能源资源——煤炭开发条件的分析
(1)资源条件:山西号称“煤海”,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五大优点:储量丰、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和埋藏浅。下图为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示意图。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一般包括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地理单元,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密切,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各河段特征外,更要考虑流域内的气候、地貌、植被、土壤和矿产资源等,进行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2.田纳西河流域的区域特征
流域的区域特征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③“三废”的治理
④万家寨引水工程
河流是孕育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与河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从古到今,河流两岸往往是人类聚居、城镇密布的区域。例如,四大文明古国就诞生在河流两岸或入海口。
1.水系和流域
思考1: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河流除了干流外,两旁总还有支流汇入。据图概括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②节约和合理使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③发展科技,积极寻求替代产品。
(4)能源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2.资源开发条件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资源条件(包括储量、分布、种类、质量、埋藏深度)
材料五: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战略”等能源战略,提高了天然气、水电、风电和核电的消费比重。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条件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与相邻省区近年来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相比,山西省的煤炭开采已经失去了优势。
讨论1:根据材料四,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对于山西省来说,向外输煤和输电哪个好?
【教学建议】
根据案例选择的典型性要求,应该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山西省在我国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区域典型性。因此,导入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山西在我国能源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
材料一: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
思考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材料二: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
思考2: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
材料三:2019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偏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光热充足,年降水量丰富,
雨热不同期,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洪涝严重
水系水文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通航条件好
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思考3:分析田纳西河水文特征对河流的功能有何积极影响?
影响因素
积极影响
①经济效益:电的输出价格高于煤炭,且运输成本低于煤炭。
②环境效益:电的生产对当地大气污染重于煤炭,且发电耗水量较大,会使山西省缺水问题雪上加霜。
讨论2:根据材料四、五分析,山西省煤炭的市场将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
①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以出售原煤为主的经济结构,不仅经济效益低,更对交通运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②山西煤炭工业将日益面临“西气”、“西电”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其他能源的竞争,市场会不断缩小。
综上,随着能源市场需求减弱,必将对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山西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多元化的产业链,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程度,进而增加产业附加价值。
5.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的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煤,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如下图。
思考四: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
煤、铁、铝、水
思考五:山西省输出产品是什么有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适用学科
高中地理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和湘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1.能源资源的开发;
2.流域的综合开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它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4.让学生能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综合效益:A~F:旅游、航运、养殖、发电、防洪和灌溉
借鉴之处: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低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和水电。
3.加大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水力资源的优点——廉价和清洁。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
【题干】读“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