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吻合手技

合集下载

血管吻合术

血管吻合术

术前图片
血管神经吻合术后图片
诊疗计划
• 1.骨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吸 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 2.予抗感染、抗凝、改善血循、补液、营养、 等对症治疗 • 3.完善相关检查,注意观察肢端血循及足背 A搏动情况 • 4.密观病情变化及VSD 引流情况
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 • • •
讨论:该病人如何做好交接班
• • • • • • • • • • 意识、病情、生命体征 创口情况(敷料、血循、足背A搏动、肿胀等) 管道放置、引流液量、色、性质、气味 VSD的负压调节 输液内容、速度,穿刺部位情况 皮肤情况 心电监护仪报警范围的设置 特殊的检查、化验结果 饮食、大小便,自觉症状 心理状况、家属支持情况
显微外科手术之血管吻合术
2014-06-01
病史汇报
• 患儿李某,男,10岁,于7-19因“外伤致左下肢疼痛出 血2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左下肢辅料包扎干洁,肢端 血循差,足背动脉无法触及,余查体不配合。入院诊断; 左下肢绞轧伤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在全麻下行左下肢清创 血管吻合+VSD引流术,术后转 ICU治疗,于7-20转入我科,查体:左足及左大腿敷料包 扎干洁,左下肢VSD在位,双侧足背动脉很弱有时候无 法触及,趾端cap充盈时间2-3s,趾感觉及活动(查体欠 配合).四肢水肿明显,转入后,患儿反复发热,遵嘱予舒 普深抗感染及输血、静滴白蛋白营养支持、美林退热等对 症治疗。于7-28再次在全麻下行清创术后,安返病房, 予ECG,吸氧,持续VSD引流,予泰能和奥硝唑抗感染 ,奥美拉唑护胃,异甘草酸镁护肝,氨基酸营养支持。落 实好疼痛、管道(VSD)、皮肤、饮食、体位、功能锻 炼、情绪等护理措施。现患儿情绪低落,胃纳一般,二便 可,左足及左大腿敷料包扎干洁,双侧足背动脉无法触及 ,趾端cap充盈时间3-4s,趾感觉及活动(查体欠配合)

小血管吻合

小血管吻合

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原则和要求小血管吻合的手术原则和要求在60年代,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原则是从中型血管吻合手术借用的,虽然可获成功,但通畅率较低。

7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地开展科研工作,找出小血管吻合的规律,从而提高了术后通畅率。

目前口径0.3mm的小血管可获得95%以上的即时吻合通畅率。

其具体原则为:(一)无创伤技术吻合小血管必须非常重视无创伤技术,否则通畅率会降低。

不许用镊子钳夹待吻合的血管内膜和肌层。

小血管的外膜是唯一可以钳夹的组织。

一切操作包括解剖、剥离、处理小血管断端,安放合拢器,缝合等操作,均应在放大眼镜或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地方,一律不准盲目进行操作。

(二)小血管两个断端相对的吻合口要准确地对合,不能有扭转、狭窄、外翻或内翻情况也就是说要求两断端对合时内膜对内膜,肌层对肌层。

这样的愈合瘢痕最少,通畅率亦增高。

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操作上要注意下列各点:1.两断端要在合拢器固定后,减张情况下作吻合手术。

2.剥离血管外膜尽量少或不剥。

主要切除覆盖在吻合口边缘上的外膜,以便清楚地暴露出吻合口进行缝合。

故剥离外膜时最好用脱手套的方式,将外膜拖向吻合口,然后在齐吻合口的水平切掉。

3.两断端的口径务求相等。

可用等直径的扩张器或扩张血管专用的镊子扩张。

遇到口径相差太悬殊时,可将吻合口斜切少许,或改行端侧吻合术。

4.选用细号的显微缝合针线。

5.一律用间断缝合法。

缝合时必须强调基本操作要正规,包括缝针与管壁互相垂直地进针;沿针的弧度出针;勿反复穿刺血管壁;用两等分法或三等法平均地安排好各针的位置,要求缝针数目尽量少,又要达到不漏血的目的。

一般2~3mm直径的血管缝12~16针;1~2mm缝8~12针;1mm以下缝4~6针。

6.注意每针线的边距。

缝动脉边距等于血管壁的厚茺。

缝静脉可以为管壁厚度的两部。

内脏的静脉壁很薄,可增加到3~4倍。

小血管吻合技术小动脉:边距(b)=血管壁厚度(a),针距较密小静脉:边距等于血管壁厚度的2~4倍,针距稍疏7.打结要在镜下用镊子操作,以外科结为好。

图解部分小血管吻合手技

图解部分小血管吻合手技

图解部分小血管吻合手技
【重贴·图解部分小血管吻合手技】
小血管吻合是每个手外科医师的基本功,但教科书往往只阐述原则,没有详细手技指导,笔者在临床中总结了一些技术纯熟医师与自己体会的一些方法,与各位前辈、同道分享讨论,望各位前辈、同道踊跃发言,不吝赐教!!谢谢!!
翻口法
a、为右手拉线动作
b、为左手拉线动作
c、为翻动方向
d、为紧结方向
翻口法是在一个连贯动作中完成吻合口外翻的手技,从而减少多余动作及耗时。

要求手感好,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否则不易成功。

在外翻成功、吻合口对齐后必须马上在其唇型
跟部紧结,从而挤出唇型部达到定型外翻效果。

类似皮肤缝合的外翻手法。

挤结法
a、为左手拉线动作
b、为右手拉线动作
c、为紧结方向
挤结法的前两步手技类似翻口法,所不同的是最后一步,是沿垂直血管长轴方向拉线使结在吻合口唇型跟部打紧,同时右手的线有压挡此处的动作,从而挤出唇型部达到定型外翻
效果,故称挤结法。

镊挡法
a、为左手拉线动作
b、为右手拉线动作
c、为紧结方向
镊挡法的前两步手技也类似翻口法,不同之处是紧结时右手镊子或持针钳以自身长轴为转轴做逆时针画弧动作压挡吻合口唇型根部,从而挤出唇型部达到定型外翻效果,故称镊挡
法,尤适合使用弯型持针钳完成。

不等口径吻合法
a、先定点依次吻合,最后一针以水平褥式结束
b、遗留猫耳
c、将猫耳当侧支结扎
除了教科书上经典的方法外,也可以采用本方法,最大可以克服与比自身管径大1/3的血
管相吻合之困难,且临床应用证明效果良好。

骨科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躯体任何部位知名血管断裂、危及生命、影响肢(指)体远端血液循环者。

【禁忌证】1.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2.肢体不全离断,远侧肢(指)体已发生变性和坏死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伤情及年龄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3.体位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4.血管吻合术原则(1)应是正常血管,经血管清创,使两断端血管恢复正常结构与弹性,管腔内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无任何血凝块、纤维素沉着,便内膜光亮、完整,开放血管夹后,近端动脉出现有力的喷血。

(2)血管口径相同:经清创及骨缩短,血管两断端口径应基本相同。

(3)无张力下缝合:一般肢(指)体离断经骨缩短后血管均能在无张力下缝合。

血管缺损者,可采用血管移植修复。

(4)良好的血管床及皮肤覆盖:血管吻合处应有健康平整的软组织床;在血管行径段要有正常的皮肤覆盖;皮肤缺损者,可采用转移皮瓣覆盖。

4.血管吻合术要领(1)边距、针距对称。

(2)垂直进出针。

(3)打结时维持缝线牵引张力,达到血管平整对合或内膜外翻。

5.血管缝合材料宜选用久8-0-12-0带针无创伤缝线,断肢再植常选用8-0S9-0缝线,断指再植常选用9-0-12-0缝线。

6.血管缝合方法(1)端-端吻合术:血管端-端吻合法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

①二定点缝合法:于手术显微镜下按时钟位定点。

近术者位为6点,对应侧为12点,右中侧为3点,左中侧为9点。

先缝12点和6点,也可先缝3点和9点,按血管吻合要领缝合相对应2针后,在助手或牵引锤牵引下,使血管前壁形成一缝隙,经冲洗,在间隙间均匀加缝数针,把血管前壁反转18O度,冲洗后再在后壁均匀加缝数针。

②等距四定点缝合法:是由二定点缝合法演变而来,即在12点、3点、6点和9点各缝1针后,其间再均匀加缝1或2针。

③三定点缝合法:仅是定点缝合位置的改变,先在12点4点和8点各缝1针后,在其间再均匀加缝针。

(2)血管端侧吻合术:为了保持知名血管的连续性及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可采用血管端侧吻合法重建游离组织的血液循环。

1026显微镜下血管吻合评分表

1026显微镜下血管吻合评分表

修建血管,使吻合口对合整齐,张力适当 断口冲洗 断口扩张(口头提到即可) 进针的方向应与纵轴平行 吻合过程 (80) 针距与边距 垂直进针 显微镊配合进针
打结,尽量在一个平面打结,不能有滑结
缝合完成,检查有无渗漏 总分 裁判签名



缝合顺序


剪线(留牵引线)
技 能




放置蓝色背衬
表 2-5-2 显微镜下血管吻合术评分标准 项目(分) 检查显微镜 接通电源,开机,开冷光源 调节瞳距 准备 (20) 调节放大倍数 调焦 移动显微镜至术野(套显微镜无菌套) 再次微调 放置血管夹,应与血管纵轴垂直,位置距断端 4~5 mm,保持血管不扭曲 具体内容及评分细则 满分 得分 备注 (分) (分) 2 2 4 2 4 4 2 8 4 5 5 5 5 10 10 8 10 5 10 15 100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

第章: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方法Peirong Yu吻合前血管准备在显微镜下用弯刃的显微组织剪将供区和受区血管外周的疏松组织去除(图1),再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图2),用显微血管扩张器轻柔的扩张血管内腔(图3)。

端端吻合最常用的端端吻合的方法有两种:180度和120度(图4)。

作者偏爱180度的方法,用9个零的尼龙线缝合。

大部分头颈部的动脉吻合只需要8针(图5)。

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图4中第1,2针)。

然后在前壁的中间缝第3针。

之后在第3针的两侧各缝一针(第4,5针)。

此时将血管翻转,在后壁的正中缝第6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动脉的吻合。

管径在1.5- 2.5mm的动脉大多可以用8针完成。

静脉的吻合需要更多针才能完成,因为其管壁较薄(图6)。

也可用连续缝合(图7)。

但我们现在的端端静脉吻合都用静脉吻合器来完成(见下文)。

血管口径大于3mm的动脉可用120度的方法来完成。

先作等距离的3针缝合将血管壁分成等边三角。

然后在各边的中间缝一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共12针。

有的只需9针。

端侧吻合端侧吻合的适应症是皮瓣的血管和受区血管管径相差悬殊,如两倍以上,或受区没有分支血管,只有颈外动脉或颈内静脉的主干。

吻合前先将血管两端夹闭,再在其间打孔。

动脉端侧吻合动脉端侧吻合前先在受区动脉的前壁打孔。

先用显微尖刀将动脉壁切开(图8),再用冠状动脉打孔器插入动脉内打孔(图9),一般孔的口径在2.0– 2.5mm左右(图10),与皮瓣的动脉匹配。

动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间断缝合(图11),也可行连续缝合。

静脉端侧吻合在静脉两端夹闭后,用显微镊子将静脉前壁提起,再用显微组织剪剪去小块前壁(图12)。

孔径的大小根据皮瓣静脉的口径,或略大于皮瓣静脉。

静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连续缝合。

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不要剪线(图13)。

然后分别连续缝合前壁和后壁(图14)。

静脉吻合器的应用Synovis公司生产的静脉吻合器(vein coupler)最近几年已成为最常用的静脉端端吻合方法。

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年5月 第6卷 第3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6, No.3, May 2020Abstract: Microsurgery is the basis of vascular anastomosis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vascular anastomosistechnology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urgery. The innovation of vascular anastomotic instru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copes and microsutures can improve the precision, speed and success rate of vascular anastomoses.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vascular suturing technique, by inventing new anastomotic apparatus, materials and searching for new anastomotic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vascular anastomotic effect,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vascular anastomotic technology from five aspects: suture, anastomat, adhesive, laser and tissue engineering.Key words: vascular anastomosis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application status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彭 云 黄文贤 江 盼中国人民解放军77231部队医院急诊科,云南 临沧 677000摘要:显微外科是血管吻合技术的基础,血管吻合技术的提高决定了显微外科学的发展。

血管吻合术

血管吻合术
显微外科手术之血管吻合术
2014-06-01
病史汇报
• 患儿李某,男,10岁,于7-19因“外伤致左下肢疼痛出 血2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左下肢辅料包扎干洁,肢端 血循差,足背动脉无法触及,余查体不配合。入院诊断; 左下肢绞轧伤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在全麻下行左下肢清创 血管吻合+VSD引流术,术后转 ICU治疗,于7-20转入我科,查体:左足及左大腿敷料包 扎干洁,左下肢VSD在位,双侧足背动脉很弱有时候无 法触及,趾端cap充盈时间2-3s,趾感觉及活动(查体欠 配合).四肢水肿明显,转入后,患儿反复发热,遵嘱予舒 普深抗感染及输血、静滴白蛋白营养支持、美林退热等对 症治疗。于7-28再次在全麻下行清创术后,安返病房, 予ECG,吸氧,持续VSD引流,予泰能和奥硝唑抗感染 ,奥美拉唑护胃,异甘草酸镁护肝,氨基酸营养支持。落 实好疼痛、管道(VSD)、皮肤、饮食、体位、功能锻 炼、情绪等护理措施。现患儿情绪低落,胃纳一般,二便 可,左足及左大腿敷料包扎干洁,双侧足背动脉无法触及 ,趾端cap充盈时间3-4s,趾感觉及活动(查体欠配合)
既往史
• 既往体健 • 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及其接 触史; •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 个人史:安徽户籍,小学在读,否认“疫水、疫 源”接触史,否认长期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 • 家族史:父母、姐姐数人均体健。 • 社会支持;家属关心 • 经济能力:较差
病情发展经过
• • • •
心电监护、生命体征 肢端血循 尿量 VSD引流量、色、性质、气味、呼吸薄膜是否符 贴、负压调节是否再200-300mmhg之间 创口敷料包扎有无渗血渗液 疼痛 胃纳、情绪、二便 受压处皮肤有无破损、发红

手外伤清创缝合肌腱修复+血管吻合术

手外伤清创缝合肌腱修复+血管吻合术

清创
六、消毒、铺巾
1.协助医生消毒、铺巾,并遵医嘱使用止血仪。 2.调节灯光,及时观察病人。
七、缝合肌腱
1.备好各个型号无损伤,及时提供给医生使用。 2.备好手套,以便使用显微镜时使用。 3.若需使用显微镜,应协助医生调到合适的位置方便使用。
八、缝合血管
1.给予止血夹,夹闭血管方便缝合。 2.及时提供无损伤线。 3.若血管损伤严重,出现接不上的情况,可从手腕处采取部分静脉进行连接。
三、交接病人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等信息,并询问伤势以便核对患者是否有离体肢 体,以防丢失。 2.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皮肤是否完好,携带贵重物品者由病人家属保管,身上 金属物品也应取下。 3.检查各种通路是否通畅。 4.检查各项核对单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完整。 5.由于患者为急诊患者,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血液等方面的传染病及其他方面 疾病史。
受外伤清创缝合肌腱修复+血管吻合术
1.刺伤 2.锐器伤 3.钝器伤 4.挤压伤 5.火气伤
一、手外伤的原因Βιβλιοθήκη 二、用物准备1.无菌库:中单二、手术衣、碗、手外整形器械、手外显微器械、咬骨钳、老虎 钳、备电钻和手指克氏针等。 2.仓库:乳腺套针、11号刀片、根据需要准备无损伤线和可吸收线、BP护皮膜、 0号线圈、一号慕丝线、血管夹、冲洗针头、肝素注射液等。 3.其他:显微镜、电池等。
四、术前准备
1.协助患者上手术床,并取利于麻醉和手术的卧位。 2.麻醉前进行三方核查。 3.铺好无菌台并清点。 4.手术前三方核查。 5.将肝素注射液按照一定并比例与生理盐水配好,便于术中使用。
五、清创
1. 对于污染伤口着,备好大量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进行伤口清理。 2.离断肢体用碘伏浸泡。 3.清创时若发现血管出血,及时给予止血钳夹住,减少出血。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案例二:器官移植手术
总结词
移植器官存活的关键、手术效果的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是确保移植器官存活的关键环节。通过 高精度的吻合技术,能够保证移植器官的血液供应,提高器官的存活率和手术 效果。
案例三:创伤修复手术
总结词
及时修复、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
详细描述
在创伤修复手术中,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修复受损的血管,恢复正 常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创伤部位的愈合。同时,高精度的吻合技术能够减少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案例四:显微外科手术
总结词
高精度、高难度、专业性强
详细描述
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高精度、高难度的手术方式,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微小血管吻合技术在显 微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确保手术操作的精度和准确性,提高手术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目录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概述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基本原理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操作技巧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成功案例
01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是一种精细的 手术技术,用于连接微小血管, 如毛细血管和微动脉。
植手术等。
心血管手术
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等心血管手术中,重建
血液流通。
肿瘤治疗
在肿瘤手术中,用于切 除肿瘤并重建血管。
创伤救治
在严重创伤或车祸等事 故中,用于修复受损的
血管。
02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基 本原理
血管生理结构
01
02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翻转90度,在12点位用水平褥式法 缝第六针。
冲洗管腔后于12点和3点间缝第七针,在 9及12点间缝第八针。放松止血夹,检查 吻合及漏血情况。
2. 其它吻合法:

机械吻合法、套管或套环式吻合法、粘 合法、热凝法。
六、 显微外科实验室:

1. 实验动物:家兔、大白鼠、狗、猪、猴,其中以前两者最常 用。 2. 实验动物术前准备:麻醉前禁食12小时,用脱毛剂准备皮肤。 3. 常用麻醉药物、方法:乙醚吸入麻醉,戊巴比妥钠、硫喷妥 钠、氯胺酮注射麻醉。 大白鼠氯胺酮麻醉剂量:100mg/kg,维持90~120分钟,可每90 分钟追加原剂量的1/4。 4. 操作方法: 可采用大白鼠尾动脉、腹主动脉或家兔等动物的四肢动脉进行血 管吻合。
离断的中膜和外膜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瘢痕愈 合。 电镜连续观察内膜愈合过程,1月后吻合血管的缝线已 完全内膜化。
四、 显微血管吻合术的基 本要求:
1. 良好的血管显露:
是首要环节,用显微剪刀沿血管纵轴适 当分离1~2cm,用缝线向两侧缝合,牵 开皮肤、皮下组织,手术野创面要彻底 止血,用盐水纱布或棉球热敷止血,活 跃出血点应结扎或电凝止血。采用带颜 色的薄膜片垫衬在血管下方。
将血管翻转 180度,用肝 素生理盐水 冲洗管腔。 用前述方法 缝合第六、 七、八针。
缝合完毕,剪除缝线,放松血管夹,观 察通血情况及吻合口有无漏血。小的漏 血以湿棉片轻轻压止血。
侧裂口对端缝合法
把套入血管断端纵形切开, 长度等于被套入血管直径 1~1.5倍。第一针穿过被 套血管端边缘全层,再穿 过套和血管被剪开的锐角 处全层。第二、三针与第 一针相隔120度位按套叠 缝合法各缝一针。
把被套入血管端送入套入血管端,拉紧 缝线打结,即完成缝合。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流程和体会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流程和体会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流程和体会方杰;张文龙;谢昌平【摘要】目的结合个人经验总结分析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训练流程,为从事相关专科入门级医生提供学习参考.方法回顾个人学习血管吻合技术的步骤、步骤选材和操作方法,总结分析其训练目的和收获.结果经过系统循序的训练,可逐渐掌握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并逐渐熟悉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结论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是显微外科的基础,必须经过系统循序的训练牢固掌握,本文推荐的系统训练方法可较好掌握此项技术,适合相关专科医生参考学习.【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3页(P343-345)【关键词】显微外科;血管吻合;训练流程【作者】方杰;张文龙;谢昌平【作者单位】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 河北唐山 063000;芜湖仁济骨科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 河北唐山 063000;芜湖仁济骨科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血管吻合是显微外科的基础,是手显微外科、修复重建外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等相关专业医生的必备技能,掌握此技能需系统循序的进行训练[1-3]。

动脉血管富有弹性并具有一定韧性,静脉则较为柔软,选择何种材料既接近正常血管的特性,又取材方便,易于练习者获得,在练习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合适接近的材料有利于练习者建立良好的显微外科操作技能习惯和手感。

但有关系统的选材和练习方法鲜有文献介绍,结合本人经验予以总结分析报道,以供手显微外科入门医生参考学习。

1 显微外科发展现状及要求我国的手显微外科前辈们在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了很多历史。

1962年,陈中伟等首先报道了1例前臂断肢的患者再植获得成功,被称为“断肢再植之父”;1966年,杨东岳等开展了世界首例第2足趾移植再造手指;1985年于仲嘉等开展了首例手再造及在皮瓣方面的首创性工作,诸多成就奠定了我国手显微外科在世界上的地位[4]。

血管吻合术 血管搭桥术共54页

血管吻合术 血管搭桥术共54页

血管吻合术 血管搭桥术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外科手术中的血管是怎么接上的?

外科手术中的血管是怎么接上的?

外科⼿术中的⾎管是怎么接上的?在急症中有不少患者是有开放性损伤,经过查体⼀看有⾎管断裂的情况,还有在我们外科⼿术过程中因为操作的原因导致有⾎管破裂情况,这个时候往往需要处理⾎管,有的是需要缝扎,有的是需要缝合,有的甚⾄需要置管⼈⼯⾎管,再有就是现在随着介⼊⾎管外科技术和⾎管⽀架的的发展,也有可以于⾎管内放置⽀架解决我们遇到⽐较棘⼿的⾎管问题。

⼿术过程中有些⼩的⾎管我们⽆法看到,在操作中发⽣损伤,熟悉⾎管解剖的医⽣对于细⼩的⾎管⽤电⼑烧灼,出⾎较多不太重要的⾎管就可以予以缝线结扎,这是⽐较简单的处理。

对于外伤常见的⽐如桡尺股动脉等重要⾎管损伤,往往⽰需要在显微镜下进⾏缝合,如果缺损较多的,还有可能需要桥接⼈⼯⾎管,因为这样的⾎管不处理就会影响到肢体的⾎运,看似术后没有什么创伤,但是医⽣要花费的经历却要多的多。

尽管⼤部分⾎管断了都不⽤吻合,但是当⼀些重要的⾎管断了,或需要⽪瓣、器官移植的时候,医⽣就必须要通过⼿术把⾎管接上。

其实接⾎管的过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靠医⽣⽤极细的针线,把⾎管的两端缝合接上。

但实际上,这个接的过程是极端的精细的。

因为⾎管本⾝就⾮常细⼩且精密,吻合⾎管⽤的很多针线,⾁眼根本都看不到,整个过程是需要全程在显微镜下进⾏的。

我就简要介绍下,外科医⽣在⼿术中接⾎管的⼤致过程。

1、显露需要吻合⾎管的两端,并⽤特殊的不会损伤⾎管的两个⼩夹⼦夹住(见下图),不让⾎管过⾎,保证吻合过程中没有⾎出来影响视野。

2、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医⽣使⽤专门的显微外科器械,并⽤细到⾁眼都看不到的针线,⾸先在0点、12点⽅位缝合两针固定⾎管。

⽽后再沿着吻合⼝缝合⼀圈,确保完全吻合。

显微镜显微外科专⽤器械吻合动脉3、除了⼝对⼝吻合外,也有侧⽅吻合的⽅法,具体见下图:可以说,外科⼿术中最精细,也是最考验医⽣⼿术技巧和耐⼒的,就是⾎管吻合⼿术。

因为使⽤的器械、针线,以及需要吻合的⾎管都⾮常的细⼩,全程要在显微镜下进⾏。

卡雷尔和血管吻合术

卡雷尔和血管吻合术

卡雷尔和血管吻合术1912年,卡雷尔因血管吻合术的发明和完善以及他在器官移植领域进行的研究获得诺贝医学奖的殊荣,至今已有整整百年历史。

这100年来,血管吻合术对血管创伤出血、血管狭窄、血管瘤、血栓等的治疗,以及断肢再植、器官移植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发明血管吻合术的,是法国医学家亚历克西·卡雷尔(Alexis Carrel)。

1912年,卡雷尔因此项重要成就以及他在器官移植领域进行的研究获得诺贝医学奖。

1873年,卡雷尔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个普通商人之家。

他4岁时父亲病逝,靠母亲从事刺绣工作以获得收益维持生活。

卡雷尔在家乡读完小学与中学后考入里昂大学,先后学习理科和医科。

1894年6月间,一个大型的艺术、科学和工业展览会在里昂举办,法国总统萨迪·卡诺(Sadi Carnot)作为首席贵宾由巴黎赶到里昂。

6月24日,总统在乘马车前往展览会场途中,突然被一名意大利歹徒用利刃刺进其下腹部,导致大出血。

总统当即被送到医院抢救,医师诊断为腹腔大静脉断裂。

但当时,医学上对人体血液学和输血的知识都很少,医师也未掌握完善、有效的血管缝合技术,导致参与抢救的医师、麻醉师及护士都束手无策,总统终因大量出血死去。

这件事给当时还是医学生的卡雷尔以极大的触动,他下定决心要努力探索卓有成效的血管吻合术。

1896年,卡雷尔进入里昂医院担任外科医师,并在里昂大学医学院讲授解剖学和实验外科手术。

此时,他对探索完善的血管吻合术一直念念不忘。

首先,他向从事刺绣工作多年的母亲咨询缝缀的基本要点和方法。

他母亲一方面把经验传授给他,同时让他向当地驰名的女刺绣师勒鲁迪埃请教。

一段时间后,他熟练地掌握了缝缀技巧。

与此同时,卡雷尔在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进行血管缝合及器官移植的研究和动物实验。

他于1900年获得里昂大学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后,这些研究工作并未终止。

卡雷尔了解到,自英国医师兰伯(Lambert)1762年介绍早期的人体血管吻合术以来,若干国家的学者在为病人施行血管吻合术后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比如血管衔接处不平整、渗漏血管或狭窄;血管内产生血块、堵塞;血管感染发炎等。

显微镜下手指血管吻合的手术技巧

显微镜下手指血管吻合的手术技巧

显微镜下手指血管吻合的手术技巧
崔满意;刘会仁;刘德群
【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2(26)4
【摘要】目的总结断指再植中血管吻合的手术经验.方法 (1)对103指断指利用线的摩擦力使血管内膜外翻;(2)两针并用,交替出针,利用针的导向作用使血管内膜外翻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修复手指血管.结果再植103指中99指成活,成功率为96.11%,效果满意.结论这两种吻合血管的方法可靠,明显好于传统方法.
【总页数】2页(P357-358)
【作者】崔满意;刘会仁;刘德群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跖-掌血管吻合急诊再造手指 [J], 王建军;邢菜云;薛书玉;李大鹏
2.趾一指血管吻合再造手指18指临床分析 [J], 昌泓;袁正江;任有成
3.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垂体瘤手术切除技巧的研究 [J], 陈伟朝;李少鹏;刘斌
4.显微镜下建立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优质护理效果——评《显微神经血管吻合技术训练》 [J], 辛宏云
5.显微镜下手指血管吻合手术的护理体会 [J], 刘晓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实战佟小光:脑血管搭桥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

手术实战佟小光:脑血管搭桥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

手术实战佟小光:脑血管搭桥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刀峰实战神外前沿1.基本技能培训阶段:最重要;所花费的时间最长;训练规范的操作习惯和基本功;因为塑料管、硅胶管和人工血管很容易得到,简单,费用低;2.习惯生物组织质地阶段:此时学员已经了解了基本要求,只是进一步的熟练和适应软组织要求,但训练的内容基本一致;3.动物实验阶段:基本技能训练水平的测试只能拿动物实验来考核,按照澳大利亚的标准,至少每位学员10只大鼠(每只至少3次吻合),至少30次吻合;通畅率95-100%才能到临床。

第1,2两个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比较娴熟了再进入第3阶段,减少实验动物的消耗。

希望学员至少达到上述基本标准才能进行临床尝试。

与任何技能一样,过多的讲述没有实际意义;最初开始bypass训练前一点基础都没有,谈什么都很难理解。

大家不妨就直接开始缝合训练,在不断的训练中摸索规律。

如何开始呢?我个人认为:人工血管和鸡翅血管的缝合训练最重要。

首先,用很细的人工血管(也可以用塑料管替代,但很难找到直径2毫米、质地柔软、能够被10-0显微缝合线穿透的塑料管),通过缝合训练,掌握基本技能和手感。

其实这一过程是最容易被忽略,应该花最长的时间。

基本技能的培训不在于此时的缝合效果,而在于培养良好的显微操作习惯。

第2阶段就是适应软组织训练,其它的要求与基本训练一致。

把这两个阶段基础打好,在动物实验阶段才能游刃有余。

1. 坐姿的培训:一定要有一个舒适、合理的手术姿势;不然很容易动作失稳, 长期手术出现颈椎等劳损。

所以一开始就要养成好习惯, 用好手托,确保腕部灵活,颈肩部放松:有一种说法是悬腕训练有助于提高水平,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人本身就是一部精美的器械,大脑指挥着双手完成着各种工作。

人体的整个上肢分为三部分:肩、肘、腕;手分也分为三部分:腕、掌、指;灵活的手指也是:近、中、远三个关节;各个部分都是三个关节构成的。

其中最复杂的部分就是腕关节,关节要想灵活运动就一定要悬空,不用去承重、支撑。

自制显微外科手部动静脉吻合模型研发.docx

自制显微外科手部动静脉吻合模型研发.docx

自制显微外科手部动静脉吻合模型研发人体血管吻合操作是外科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还是显微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血管吻合技术练习中,逼真的外科手部动静脉吻合模型不仅能提高医学生外科操作基本技能,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对血管吻合技术的学习兴趣。

1制作方法1.1准备材料足量无DU橡皮泥,约20cm长直径为6mm的聚四氟乙烯棒5条,约50cm长外径为3mm、内径为2mm的软硅胶毛细管5条,医用乳胶手套2只,清洁橡胶手套1只,5ml注射器1只,输液器,剪刀,足量红色墨水,透明胶带。

1.2手指模型制作过程将软硅胶毛细管对折,对折处为顶部,两个管口处为尾部。

将一只手指所需要使用的无DU橡皮泥搓成手指粗细的长条状后,压成厚度约为5mm的长方形模型,随后将聚四氟乙烯棒沿模型长轴放置在模型中Y,软硅胶毛细管均匀放置于硅胶条两侧。

顶部调整弧度以便“血管”通畅,尾部紧贴硅胶条两侧,轻轻压紧以便固定好无DU橡皮泥的位置。

用软硅胶毛细管外侧的无DU橡皮泥将软硅胶毛细管及聚四氟乙烯棒包裹起来后,将整个模型再次搓成比之前稍粗的长条状。

此时使用5ml注射器抽取适量红色墨水,从软硅胶毛细管一端管口注入,若能从另一端管口流出,则为“血管”通畅,可以继续进行模型制作;若不能则为“血管”堵塞,此时需要将外层无DU橡皮泥撕开,重新调整软硅胶毛细管顶部的弧度及其与聚四氟乙烯棒的相对位置,再次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血管”通畅方可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检查“血管”通畅后,剪下1只医用乳胶手套的手指部分后将其从侧面沿手套长轴剪开,把模型的橡皮泥部分包在手套内,再用透明胶带将最外层的手套包好,把没有被无DU橡皮泥包裹的软硅胶毛细管沿聚四氟乙烯棒用透明胶带固定好,并做好标记。

置于阴凉处风干后,完成1只手指模型的制作(见图1)。

如此做好5只手指模型后,抓住聚四氟乙烯棒尾部,将手指模型依次沿医用乳胶手套的各个手指位置放入,随后再在医用乳胶手套的手掌部分放入足量的无DU橡皮泥,并将整个模型固定为手掌形状,置于阴凉处风干后放入清洁橡胶手套中,完成1个手掌模型的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血管吻合手技
【重贴·图解部分小血管吻合手技】
小血管吻合是每个手外科医师的基本功,但教科书往往只阐述原则,没有详细手技指导,笔者在临床中总结了一些技术纯熟医师与自己体会的一些方法,与各位前辈、同道分享讨论,望各位前辈、同道踊跃发言,不吝赐教!!谢谢!!
翻口法
a、为右手拉线动作
b、为左手拉线动作
c、为翻动方向
d、为紧结方向
翻口法是在一个连贯动作中完成吻合口外翻的手技,从而减少多余动作及耗时。

要求手感好,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否则不易成功。

在外翻成功、吻合口对齐后必须马上在其唇型
跟部紧结,从而挤出唇型部达到定型外翻效果。

类似皮肤缝合的外翻手法。

挤结法
a、为左手拉线动作
b、为右手拉线动作
c、为紧结方向
挤结法的前两步手技类似翻口法,所不同的是最后一步,是沿垂直血管长轴方向拉线使结在吻合口唇型跟部打紧,同时右手的线有压挡此处的动作,从而挤出唇型部达到定型外翻
效果,故称挤结法。

镊挡法
a、为左手拉线动作
b、为右手拉线动作
c、为紧结方向
镊挡法的前两步手技也类似翻口法,不同之处是紧结时右手镊子或持针钳以自身长轴为转轴做逆时针画弧动作压挡吻合口唇型根部,从而挤出唇型部达到定型外翻效果,故称镊挡
法,尤适合使用弯型持针钳完成。

不等口径吻合法
a、先定点依次吻合,最后一针以水平褥式结束
b、遗留猫耳
c、将猫耳当侧支结扎
除了教科书上经典的方法外,也可以采用本方法,最大可以克服与比自身管径大1/3的血
管相吻合之困难,且临床应用证明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