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工半读”校外教育的案例、分析和若干思考
中职校内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中职校内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3fa7da12b7360b4c2e3f645a.png)
中职校内半工半读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摘要: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教学实行”半工半读”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生产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在学校内建立工厂生产线模式的实训基地,推行学生每天课堂学习加专业实训的——校内”半工半读”模式教学,从而在中等职业学校内实现上述教学目的。
关键词:职业学校内半工半读探索尝试半工半读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育人才的一种形式,它使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形成和全面发展。
而我国半工半读教育最初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天津,当时是解决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技术革新跟不上、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是工厂工人走进学校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现时期半工半读教育是职业学校利用工厂设备、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为学生提高生产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是工厂在职业学校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人才,是学生通过实习生产工业产品享受“徒工待遇”,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崭新职业教育模式。
一、中等职业学校半工半读的现状现时期”半工半读”教育大规模与本地工厂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半工半读联合教学缺乏先天条件;与地域较远的工厂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半工半读联合教学只能个别班级,收效甚微。
甚至有些职业学校盲目地把学生安排到一些专业不对口,职业不相干的企业或岗位去“挣钱”,白白葬送了学生的大好前程。
这些情况距离我们国家积极推行的职业院校半工半读教育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工厂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以“工厂生产线”组建的实训基地,以学生每天都在教室学习、实训基地实训“轮流工作”方式进行教学,以“工厂生产过程顺序”指导学生实训生产,以“工厂制度”管理实训学生,以“工厂产品优次等级”来考核学生实训成绩为主线开展职业学校校内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中职校内的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一)以“工厂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位是工厂企业的技术工人,要掌握与专业对应的职业要求的熟练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所以职业学校必须以工厂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
山区职校半工半读班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探讨
![山区职校半工半读班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1d29c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8.png)
山区职校半工半读班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探讨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是越来越深刻了。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在各级职能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轨道。
沂源县作为一个山区县,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既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又面对着不少的挑战。
山区农村的经济状况,再加上山区农民对文化教育意识较为淡薄,农民家长把“不是读大学的料”的孩子送到职校读全日制三年,并不是很乐意,因而半工半读班成了很多农村孩子圆高中阶段读书梦的重要选择。
这就促使县中等职业学校近几年半工半读办学规模迅速壮大,报读半工半读班的学生远远超出报读全日制班的学生。
一、半工半读班学生流失原因浅析半工半读这种办学机制为山区职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壮大山区职校的办学规模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山区职校半工半读班学生的流失率是相当惊人的。
有的学校高达30%以上,我校也在15%上下,这远比普通中学高。
半工半读班学生流失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为了弄个究竟,本人通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归纳出学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
1.学生文化基础太差,难以领会专业理论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初级中学为保证升学率,提高吸引力,轻视甚至放弃了对中等及以下程度的学生的教育培养,使初中生两极分化现象更加严重,直接造成报读中职新生质量的明显下降。
这些学生,由于在初中时,未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文化基础差,而且在学习及行为习惯方面也较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障碍。
在我任课的班级中,竟然有不会写“年”字的,把“入学之前”写作“入学知前”的……,你看,这是哪个年级学生的水平?这种等次的学生绝不是个别。
而编写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尤其是专业课教材)的专家,我相信并不大了解这种情况,大部分教材还是沿用了以前中专教材的知识体系。
目前山区中职学校使用的大多是全国或全省的统编教材,要这类学生领会这些专业课理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半工半读班教学与实习之我见
![半工半读班教学与实习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adc239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8.png)
半工半读班教学与实习之我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早已有之,但对于公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我校还是做得比较早的。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校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由原来开始时的每年级两个班增加到现在的每年级十多个班,增幅是惊人的。
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和表扬,并把我校树立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典范,并向全省推广。
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工学的时间分配我校现在工学的时间分配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学生是半路出家,在校学习两三个月,即大约半个学期的时间,接着到工厂实习半年,然后再回到学校学习半个学期,这样就是一年了。
这种形式时间过于分散,学生在校学习刚进入高潮就要到工厂实习,在工厂实习回校上课也是刚刚适应又到放假时。
我认为这种形式不够科学,学生也普遍不赞同这种做法。
这种形式的实施对象大多是制冷专业的学生,或许是专业原因吧。
第二种,学生在校学完一个学期后,下个学期到工厂实习。
这样以学期为单位交替进行的工学结合形式,我认为这种形式是比较科学的,最大的优点是比较完整。
这种形式学生普遍赞同。
第三种,学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接着到工厂实习一年,然后再回校学习一年。
我认为实习一年时间对学生来说过长了,这种形式也欠科学。
学生都忘记自己的身份了,对回校的学习必有影响。
所以,工学的时间分配应科学化。
不要以钱为主,忽略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都想学好知识,拥有一技之长。
有些家庭不是很困难的学生甚至抱怨读了半工半读班,早知道就读全日制班该多好。
二、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分配作为学历教育,基础课也是必修课。
但作为职业学校,专业课理所当然更重要。
如何科学地安排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关系到学校教学的成败。
若比例恰当,则相得益彰,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素质都大有提高。
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自然提高。
相反,若比例失调,则学生觉得学无所得,无心向学,自然教无质量。
就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尚欠恰当。
XXX学校开展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XXX学校开展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f4bb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e.png)
XXX学校开展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实施方案背景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接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开始考虑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因此,XXX学校决定开展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半工半读的定义半工半读是指在学习的同时进行有对应专业的实习工作。
它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专业所涉及的实际工作中锻炼技能。
工学结合的意义工学结合是指将学术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工学结合有助于学生获得更高的工作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实施方案前期筹备•学校将与一些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与企业合作的同时,学校会就一些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和交流。
•学校会建立一个专门的实习管理团队来帮助学生申请实习机会,以及辅导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
•学校会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流程,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实践。
具体实施•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完成指定的学分,并且须参加与实习相关的理论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招聘平台申请实习机会,也可以在学校官网上查找实习信息。
•学生可以选择进行暑期实习,也可以在学期间进行兼职工作。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创新项目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论文指导老师将对学生进行实习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成效和前景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实施可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提升。
在实习工作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在企业工作中体验团队合作和企业文化。
这些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真正的职场环境,并且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
此外,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也能够帮助企业吸纳更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总的来说,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实施方案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工作学习模式。
校外教育论文(精选3篇)
![校外教育论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046537dd88d0d232d46a97.png)
校外教育论文(精选3篇)校外教育论文(精选3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校外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外教育论文1摘要:在当今时代,校外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主渠道之一。
艺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
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少年儿童能力的养成。
仅仅靠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外艺术活动拓展学生的求知空间。
基于此,我对近几年的关于校外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的作用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校外艺术活动、少年校外艺术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外到国内都发现了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校外艺术活动以其鲜明的专业性特点,多年来一直吸引和吸收着大量少年儿童,为培养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不少人走上了艺术成才之路,最终成为艺术领域的佼佼者。
校外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培养有以下显著作用:1、校外艺术活动的丰富性可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塑造时期,他们情感单纯,想象丰富,心理性格、审美意识等正在逐渐形成。
此时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
我们应该注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强调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进行学习,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得到发展。
校外艺术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欣赏活动,如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影视欣赏等等;二是表演活动,如舞蹈、演唱、演奏、朗诵以及美术技能表演展示等等;三是创作活动,如编舞、谱曲、绘画、手工制作等等;四是参观访问活动等等。
校外培训机构典型案例材料
![校外培训机构典型案例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157ef5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2.png)
校外培训机构典型案例材料
案例一:某英语培训机构
某英语培训机构是一家知名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门为学生提供英语培训服务。
该机构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学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可。
然而,该机构在招生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机构在招生时常常夸大自己的教学成果,声称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进步,这种宣传方式容易误导家长和学生。
其次,该机构的收费标准较高,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会造成经济负担。
此外,该机构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针对以上问题,该机构应该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同时合理调整收费标准,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案例二:某艺术培训机构
某艺术培训机构是一家专门为学生提供艺术培训服务的校外机构。
该机构拥有一批优秀的艺术教师,教学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可。
然而,该机构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机构的教师管理不够严格,有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不稳定。
其次,该机构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此外,该机构的教学设施和器材不够完善,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该机构应该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创新课程设置,增加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该机构应该加强设施和器材的投入,提高教学效果。
半工半读工作总结
![半工半读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556f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b.png)
半工半读工作总结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多人选择了半工半读的生活方式,即在工作之余还继续深造自己的知识。
这种生活方式既能满足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又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半工半读的工作中,我也有了一些总结和感悟。
首先,半工半读需要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要兼顾工作和学习,就必须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利用每一分钟。
我通常会在工作之余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比如利用午休时间或者晚上加班后。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还能保证工作不受影响。
其次,半工半读需要坚定的毅力和自律。
在工作之余再投入学习,很容易感到疲惫和压力。
但是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收获。
我常常告诫自己要坚持不懈,不要轻易放弃。
只有保持自律,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半工半读需要不断调整心态。
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会让人感到焦虑和困惑,但是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常常告诫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总的来说,半工半读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
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我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还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论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试析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为例
![论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试析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12ac85028ea81c759f57836.png)
论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试析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为例为大力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国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育部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2006年发出了《育部关于职业院校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的通知。
通知指,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应工学结合、校企合培养模式的要求。
要积极推进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实习,努力形成以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模式。
在国务院教育部下发《决定》《意见》之前,我已开展了”订单式”、“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
如:2005年寒假,我校织300多名一年、二年级学生赴上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培养模式。
这次活动现出“工学结合、半工读”培养模式的优点也存着一定的不足。
一“工学结合、半工半”培养模式的优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模式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的主趋势,具有自己的特优势。
1.在真实的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技能实用,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接受到新的技术,了解该行业产品生产最型号和市场供求关,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就业市场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解决了困学生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成。
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生,在企业项岗实习获得的报酬解决了学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力完成学业,重要的通过工学结合,让学生掌握了存的本领,贫困学生自尊自立,非困学生也得到锻炼,更地成长。
3.校合作培养学生,使学生的定位高深受企业的欢迎,同时企业也降培养时间,使学生。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
在企业文化的熏下,在企业严格的制度管理中,学的意志力、团队意、社会责任感等都得到提升,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
5.实现了学校、企业、学三赢。
学校从企业哪里得一些管理理念,改变育人模,学校受益。
企业获得了符合自己求的技能人才,培了员工,企业受益。
半工半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研究和实践
![半工半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研究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2272823bd64783e09122b8a.png)
“半工半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研究和实践许良普(天台城西高级中学,浙江天台317200)摘要:在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更要解决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问题。
面对职业教育中学生对文化课的厌学和对社会就业的幻想.本课题提出用“半工半读”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通过不断的、反复的实践、观察、记录、总结、反馈得出结论:尽管“半工半读”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利弊,但是利明显大于弊。
“半工半读”模式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关键在于不断地完善。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半工半读研究实践2l世纪是变革加快的世纪。
也是更加重视人的能力和技能的时代。
职业教育产生于工业化,变革于当前,它是高中学段基础教育的一种模式.培养既具有高中学历又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中毕业生。
21世纪又是劳动力市场十分缺乏的年代。
我同已经加入了W T O并逐步参与国际竞争.这意味着需要大由t的职业技术人员.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技术工人又严重短缺的现象。
各方面的数据显示.本世纪初,各行各业的一线劳动者和技工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但我们中国这个人口资源大国.人力资源是肯定存在的,这个断裂的父键何在?按我国的传统观念.读书的程序是初中毕业最好升上普通高中.通过三年努力以后考上普通大学.然后经过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整合的资源设计与应用。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调查表明。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差别大,个性需求差异显著,幼儿园实际应用需求差别明显。
幼儿同教师受教学任务的限制无法集中培训。
面对这一需求与现状。
在柯尔伯的“成人经验培训罔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分层次协作培训模式”。
这是一个以幼儿同教师为中心的.以自主学习为主、专家引领为辅的.旨在提高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实战应用能力的培训模式。
1.网络平台环境为了保证基于网络的“分层次协作培训模式”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个满足培训需要的网络运行平台。
例析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例析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d7167ea0b4e767f5bcfce3c.png)
例析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工作,一种工学结合的模式正在职业学校兴起,即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大法宝,教育部对此专门做出了要求和布署,2006年3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10月又印发了《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职业学校要大力开展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实践。
我校充分利用长三角、珠三角区位优势,与数十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联系,组织在校学生在第二学年到企业实习一个学期,然后回校继续完成学业。
这种工学交替模式的推行,让学生培养了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又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解决了贫困学生交不上学费而辍学的难题,实现了学生零学费入学、零距离就业的目的。
1 深入分析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的必要性1.1 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我县经济相对欠发达,属国家级贫困县,每年初中毕业生贫困生数量比较大,约占应届初中毕业生的20%。
这些贫困初中毕业学生刚好是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是一种助学举措。
相当一部分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通过到企业顶岗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用来补充学费,实现家庭零负担或少负担。
1.2 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是使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显然需要教育和市场结合。
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是一种育人模式。
它能使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有机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1.3 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是缓解企业用工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的计划有时候也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所以每到生产旺季,一些企业跑到学校来要人,希望学校派一些学生去学习实践,企业愿意提供岗位,愿意支付报酬。
校外教育优秀案例
![校外教育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fe0e4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b.png)
校外教育优秀案例引言:校外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以外的场所接受教育和培训的经历和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更高要求,校外教育作为一种补充和拓展学校教育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几个校外教育领域的优秀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校外教育的实践与成果。
案例一:手工艺术教育——鲍勃教育机构鲍勃教育机构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手工艺术教育的机构。
他们通过举办手工艺术创作营、手工艺术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学习和体验各种手工艺术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学到传统手工艺艺术的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案例二:科学探索教育——天才少年实验室天才少年实验室是一家专门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索教育的机构。
他们通过组织各种实验和科学项目,让学生们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案例三:体育运动教育——优秀体育俱乐部优秀体育俱乐部是一家专注于体育运动教育的机构。
他们为学生提供各种体育项目的培训和比赛机会,让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身体,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学到不同体育项目的技巧和战略,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竞技精神。
结论:以上介绍的几个校外教育优秀案例,展示了不同领域校外教育的丰富内容和成果。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校外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校外教育,学生们可以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培养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推广校外教育,为学生的教育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职业教育实施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思考
![职业教育实施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2d52c3210661ed9ac51f305.png)
建立职业教育的产学研实训基地作者:胡国荣摘要:建立职业教育的产学研实训基地,是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更好地为生产、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需要;是发挥实训基地的教研型功能,为学生开展定点定时教学实训,为教师提高科研的场所;也是利用其生产型功能发挥实训基地的经济效应,用创收来增加教学投入。
职业教育的产学研实训基地将形成“产教结合、产研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开展产学研活动。
关键词: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实训基地;产学研结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与《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精神,建立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实训基地,是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更好地为生产、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需要;也是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只有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半工半读的实训基地,为师生提供教学要求的定点定时实训场所,为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与技术服务,为科研提供实践的平台。
半工半读教育模式是发达国家通行的职教方式。
据资料介绍,半工半读这一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早在发达国家普遍实行。
美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普及了工厂与学校的合作制度。
同时期,德国三分之二的职工接受过三年以上的工厂与学校的合作教育,日本也有比较发达的工厂式学校。
毫无疑问,职业教育采用半工半读教育模式,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振兴,技术腾飞,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我国半工半读教育思想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党中央和刘少奇提出了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即半工半读与全日制两种教育制度)的主张,要求大力发展半工半读职业技术学校和业余学校。
回顾当初,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历史时期,广大民众强烈地要求接受教育,但国家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形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而且,那时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大量有文化的劳动者,特别是懂理论的技术人员。
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半工半读的教育思想,其理论依据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澳门学生“半工半读”的隐忧及反思
![澳门学生“半工半读”的隐忧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2668ad8cc22bcd126ff0ce6.png)
澳门学生“半工半读”的隐忧及反思作者:符愔畅来源:《澳门月刊》2011年第08期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提到需要用到這句話來形容的情景,大多數人也許會聯想到內地偏遠山區、跋涉求學、砍柴做飯、貼補家用等元素充斥著的畫面。
那麼,一個從16歲起就做食肆雜工、私人補習老师,如今課業之餘還要兼顧一間補習社、一間地產中介公司經營業務的大學生,是不是也屬於早早當家的“窮孩子”呢?而事實上,這位大學生的父母有固定職業,家裏有房有車,妹妹在女子中學就讀,自己是本澳某大學本科三年級学生。
以這樣的家庭環境和澳門特區的福利政策,就算他不這麼辛苦地“半工半讀”,生活也可以說是不愁溫飽。
但這位“小老闆”卻還在謀劃著和朋友一起籌備他人生中第三間店舖的開張,他滿懷期待地說“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在畢業之前掙到一輛寶馬汽車!”——這就是澳門社會切實存在的現狀: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在“半工半讀”,甚至有些學生哥簡直成了“全職員工”,書本、功課,早就被拋到一边。
现实中,這種風氣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漸漸成為澳門社會未來發展的一個隱憂。
背景與現狀——在讀大學生“一人一份工”在澳門大街小巷,各類店舖,以至餐廳酒吧等場所,都隨處可見年輕學生的面孔。
絕大多數澳門青年都不是獨生子女,從小的生長環境也決定了他們日後大多選擇自食其力來減輕家庭的負擔。
家境的並不富裕,是澳門本地在校學生打工現象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
澳門社會福利較高,過於安逸的生活使得社會競爭不強,也直接導致了澳門學生幾乎沒有任何學業壓力。
其學習任務和難度較之香港和內地簡直是微不足道,這也使得他們把過盛的精力轉移到兼職工作上去。
不少工種如文員、補習班導師、雜工、侍應都獲得澳門中、大學生青睞。
總而言之,在社會大環境的允許、市場需求的推助、同齡風氣的帶動、加之學校與家庭應有引導的缺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現今澳門學生“一人一份工”的現象。
問題與衝突——工作學習無法兼顧學生們的”不務正業”也讓校方和教授頭疼——長此以往,如何能夠培養出真正有素質有文化的人才?當金錢社會的現實把本該單純的學生從內而外地物質化,澳門學生普遍又任“兼職勞工”的現象的確應該敲響警鐘。
校外培训的教育创新案例分析
![校外培训的教育创新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89f03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b.png)
校外培训的教育创新案例分析在当今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外培训作为一种补充教育形式,正逐渐受到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充分利用校外培训资源,促进教育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对校外培训的教育创新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其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价值。
校外培训的基本定义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各类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学习形式。
它包括音乐、体育、艺术、科学等多种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扩展视野、深化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革新,校外培训的教育模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创新能力成为评价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一个值得注意的案例是某城市的一家科技兴趣班,该机构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编程基础和机器人制作。
在课程设置上,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分为不同的难度层次。
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游戏激发兴趣,通过简单的编程软件进行互动学习,而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项目,进行更深入的创作。
这种课程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该校外培训机构注重与基础教育的结合,为学生灌输科学思维,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的局限。
孩子们不仅在玩乐中学习知识,还体会到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成就感。
这种积极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另一个成功的创新案例是某个音乐培训中心。
为了应对传统音乐教育的陈旧模式,该中心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将传统乐器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在课程中,学生们使用虚拟乐器进行演奏,配合视频示范,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同时,中心还定期举办互动式的音乐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促进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值得关注的是,校外培训的教育创新还体现在跨学科的整合上。
以某综合性培训机构为例,他们推出了一系列科技、艺术与人文的交叉课程。
校外培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案例分析
![校外培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51851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d.png)
校外培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案例分析在当今教育环境中,校外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辅助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支持。
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认识到,校外培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成绩,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校外培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探讨其背后的机制和效果。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中学生小李的经历。
在校内学习中,小李的数学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
通过与家长的讨论,小李决定参加一家知名培训机构的数学提高班。
该培训班的特色在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里,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引导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
在培训班的学习中,小李每周会接受一系列的挑战性数学题。
在完成这些题目的过程中,他需要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并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这个过程,小李逐渐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了如何设定目标,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实现这些目标。
最终,小李的数学成绩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自信。
第二个案例关注的是一群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某个小学的英语教师发现,班上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成绩停滞不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与一个校外英语培训机构合作,推出了一个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项目。
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英语绘本阅读、游戏互动和口语表达训练。
在这个项目中,老师通过选择题材丰富、趣味性强的绘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通过组织大家一起讨论绘本内容和进行角色扮演,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不再感到英语学习的压力,反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并鼓励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绘本。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这些小学生的英语能力明显提高,同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幼儿园园外教育案例总结
![幼儿园园外教育案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daffe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d.png)
幼儿园园外教育案例总结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幼儿园教育方面,幼儿园园外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园外教育是指在幼儿园之外,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以某幼儿园园外教育为例,探讨园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效果。
二、园外教育的背景该幼儿园位于城市中心,周围环境优美,但幼儿园内教育资源相对单一。
为了满足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幼儿园在开展常规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园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与社区、公园、博物馆等单位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园外教育的实践内容1.社区活动幼儿园与所在社区开展合作,定期组织幼儿参加社区活动。
社区活动包括植树、义务清理环境、参观社区文化中心等。
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幼儿们学会了环保知识、社交礼仪等,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公园游戏幼儿园定期组织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游戏。
公园游戏内容包括识别植物、鸟类、捡拾垃圾等。
通过公园游戏,幼儿们学会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博物馆参观幼儿园定期组织幼儿到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参观内容包括历史文化、科技知识等。
通过博物馆参观,幼儿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面。
4.户外拓展幼儿园定期组织幼儿到郊外进行户外拓展活动。
户外拓展内容包括攀岩、跨越、流浪等。
通过户外拓展,幼儿们锻炼了身体素质,增强了自信心和勇气。
四、园外教育的实践效果1.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园外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使幼儿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
通过参加园外教育,幼儿们不仅掌握了日常生活技能,还学会了环保知识、科技知识、历史文化等,拓宽了知识面。
2.提高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园外教育让幼儿在社会中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体验,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通过社区活动、义务清理环境等,幼儿们学会了团队合作、环境保护等,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校外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分析
![校外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0d200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f.png)
校外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外培训逐渐成为家长和学生在课外时间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市场,校外培训机构也在不断寻找创新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员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校外培训模式的创新,以及实际案例分析,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与启示。
校外培训模式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上。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分数和考试结果,然而新兴的培训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培训机构开始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与传统课堂不同的课程,比如编程、美术、音乐和心理素质课程等。
这种转变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程内容方面,校外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地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综合性课程的兴起,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
例如,一些机构推出的“STEM课程”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结合在一起,通过项目导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
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增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校外培训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机构积极引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工具和平台。
在线学习的兴起,使得远程教育成为提升教育普及率的一种可行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教学平台进行实操练习,也可以在课后通过录播课程进行复习,随时随地掌握学习进度。
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习的灵活性,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某些培训机构还创新性地采用“翻转课堂”的概念。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在线资料等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而课堂时间则被用来进行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
这样的安排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让他们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另外,培训机构在师资力量的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很多机构开始引入多元化的师资团队,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行业背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半工半读实习报告
![半工半读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4111d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8.png)
半工半读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半工半读作为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既能提高专业技能,又能锻炼自身综合素质。
本报告将对我半工半读实习经历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习单位与岗位(一)实习单位我选择的实习单位是某知名企业,该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秉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客户的信赖。
(二)实习岗位我在实习期间担任了生产线上的操作员,主要负责电子产品的组装、检验和包装等工作。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企业生产流程,掌握了电子组装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职场生活的严谨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实习经历与收获(一)实习经历1. 入职培训:在实习初期,我参加了公司的入职培训,学习了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规范,了解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产品特点和市场定位。
通过培训,我对公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实习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岗位实操:在生产线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电子组装的基本技巧,如焊接、组装、检验等,并掌握了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充分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与同事们一起解决问题、分享经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培养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 问题解决:在实际操作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组装技巧不熟练、检验标准不明确等。
通过请教同事、查阅资料和总结经验,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收获与成长1. 专业技能:通过实习,我掌握了电子组装的基本技能,如焊接、组装、检验等,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综合素质:在实习过程中,我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工半读”校外教育的案例、分析和若干思考
封开县中等职业学校梁德才
半工半读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对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与理论上都有依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教育部也制定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开展半工半读成了职业教育热门的研究课题。
但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教学改革上,对如何开展半工半读的校外教育的研究则是较少。
从现实情况来看,对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外教育工作的实践,也需要认真研究,大胆探索。
现就如何开展半工半读的校外教育工作的实践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加强思想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工作
充分做好学生在企业期间的思想、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工作,能使学校的教育活动延伸到企业中,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能使学生在企业期间对半工半读模式有更全面的理解,同时具备更好的思想素质,对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持续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案例]
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工作尤其重要,我校成立了至上而下的管理团队,并规定半工半读班级的班主任必须随队进驻企业一段时间,且对派驻企业的班级都指定带队教师,带队教师必须常驻企业,通过召集学生集会、召开座谈会、到学生宿舍探访谈心、个人单独约谈等,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与企业方面协调解决学生在工作、生活上出现的问题。
同时,随时针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和教育。
学校实习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到企业听取带队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了解学生生产训练的状况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对学生进行慰问。
1、学生进入企业后适应期内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工作
由于进入各企业实习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6—18周岁之间,他们对学校、父母还有很强的依赖思想,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些学生会产生悲观、失望、恋家的情绪。
为维护实习学生队伍的稳定,我校规定,半工半读班的班主任必须随队进驻企业一段时间,协助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与心理辅导。
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内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工作如下:一是在学生岗位培训后到生产车间上去看学生的生产
情况,向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了解情况,以掌握学生在生产车间上的种种表现,有针对性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是每天到学生宿舍巡查,询问学生一天以来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排查有思想动摇倾向的学生,以便第一时间对该学生进行教育,以坚定他们的思想,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三是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让他们在子女打电话回家时对子女进行劝说教育,鼓励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
同时通报其子女在企业的总体表现,让他们了解子女下企业实习是安全的,这也是他们子女成长的捷径。
四是利用集会时间,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形势,进行集中教育,进一步坚定学生对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理解,以此来坚定他们的信念。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学生身处异地他乡的不良心理情绪,一方面能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试用期。
2、学生进入企业一个月后的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工作
在企业里度过一个月的实习后,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适应了企业的管理、生活模式,学生队伍基本上稳定。
但因为种种原因,也会有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出现一些波动,主要表现为:挫折心理,好高骛远心理以及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
一是挫折心理。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会很快地完成产线上的任务,且会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而部分学生则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会在生产实践中受到一些挫折,进而他们会对自身的能力与信心产生怀疑,感到自己技不如人。
针对具有这种心理倾向的学生,应立即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找出自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让他们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的令他感到成功自豪的事情,通过自我肯定的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是好高骛远心理。
在发第一个月的工资后,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的所得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或是听了一些议论,认为实习企业的工作不理想,上班累,条件艰苦。
这部分学生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往往缺乏对自我条件的全面认识,容易受到外界的不当诱惑。
对这一类型的学生,应通过单独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不足的地方,客观地分析自我的优势与劣势,指导他们正确的自我定位。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部分学生因为违反规章制度,往往会被特别对待。
但是他们又不正确归纳原因,不从自身上找原因,找缺点,反而是怨天尤人,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并导致他们有偏颇的看法,过激的学生甚至出现漠视企业管理的行为,如迟到、旷工、吸烟、喝酒等。
对一些问题行为的学生,首先要指出他们违反企业管理制度的地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其次是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再次是引导他们合理地发泄自己的
情绪,积极寻找有助于自己情绪发泄的方法。
二、半工半读校外教育工作同时包含企业规章制度教育
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他们的日常管理完全按照企业方式运作,我校派驻企业的带队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
因而,半工半读校外教育工作还应有企业管理制度教育。
[案例]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至高无上、强制执行的条规,没有情面可讲。
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通过感受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形成理性服从的职业品质,这是我们的教学期望。
一个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服务他人的社会本领,而且更应当具有优良的职业品质。
学生在企业期间,必须在企业的管理氛围中,认识和遵守本职工作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自觉地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规范个体的活动,严格服从管理。
一是进行厂纪厂规教育。
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厂纪厂规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并督促学生遵守执行。
同时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出现的违反厂纪厂规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改正。
二是进行生产要求教育。
由于学生多为初次到企业实习,对企业的生产安全要求、生产质量要求知之甚少。
因而,教师也有责任要求并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生产要求上的教育,并随时根据企业方面提供的情况对违反生产要求的学生进行教育,订正他们的错误行为。
三是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学校要求企业安排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学生熟悉工作防护设施;对学生进行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等方面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身心伤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学生的权益。
四是管理制度的培训。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了解企业、融入企业,适应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和生产工作环境,在学生进入企业的一周内,学校与企业方面联合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制度方面的培训。
由工厂高层管理人员主讲,内容包括企业价值取向、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职业道德与岗位要求。
同时,驻点教师平时也经常对学生进行宣导,让学生明白如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就等于是伤害了自己。
三、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归属感和自豪感
我校半工半读学生,都是在校学习过一学期后才下企业进行顶岗生产训练。
通过在校的学习,已经对学校产生了认同感,也对半工半读有了一定的理解,如不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疏远感。
因而,有必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半工半读对他们的作用。
[案例]
在企业期间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以及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半工半读,我校开平威技、开平帛汉、东莞奇力新、东莞嘉龙海杰、东莞晟昱带队教师密切与企业协调,在工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文娱活动;并在企业的同意下,策划出版宣传板报,定期由学生出板报,宣传优秀学员的事迹、实习感悟以及国家相关的职教政策。
1、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在企业实习期间导入校园文化因素,如组织学生在工余时间进行篮球、拔河、板报比赛和周末举行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在企业期间也能时刻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
这些活动形式,不但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对于防止学生流失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正确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半工半读模式。
在企业的配合下,邀请部分员工进行现身说教,以员工的亲身经历说明读书的重要。
同时通过宣传板报的形式,让学生知道靠自己的劳动换得受教育的机会是光荣的,而且在企业的实习经历,也会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大有益处,进一步树立半工半读学生的自豪感,使他们能以亲身的经历更加深刻地理解半工半读模式。
开展半工半读校外教育工作,安排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和服务,一方面是沟通、协调学生在实习中与企业的联系;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解决好在实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就是配合企业开展对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工作与学习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步。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半工半读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使职业学校实施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得以进一步落实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