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9~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阴性细菌,其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分布,常常对患者产生严重的感染,尤其是对于危重病患者来说,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在临床上也备受关注,因为它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又具有易弥散性,所以对其的耐药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尿路、伤口和血液,而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其感染率更是较高。
据统计,约有10%至35%的重症监护病房内的病患受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鲍曼不动杆菌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接受长时间生命维持治疗的患者、有手术史的患者等人群更容易导致感染。
在临床分布上,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通过医源性途径传播,例如医护人员、病人的手接触传播、呼吸机连接管的交叉感染等。
在医疗卫生机构中,重点感染控制的工作也应重视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控制。
鲍曼不动杆菌因其广泛分布以及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而备受关注。
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其在临床上的治疗变得日益困难。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这类抗生素往往难以有效清除鲍曼不动杆菌,使感染难以控制。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效果也较差,其中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来说,这类抗生素的减敏现象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3. 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对于鲍曼不动杆菌也存在一定的耐药性,造成了在临床上的治疗困难。
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药物选择,尽可能采用联合用药或者选择对其具有一定敏感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生素。
方法对2009~2011年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情况及其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3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咽拭子、分泌物及尿液。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ICU)病房、呼吸内科和泌尿外科,其他病区有散在分布。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分布最多,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十分严重,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提示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和时间,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
标签: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介入性操作的推广,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
鲍曼不动杆菌在非发酵菌中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位居第2位,在不动杆菌属中分离率最高[2-3]。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继发性脑膜炎、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4]。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天然或获得性耐药,并出现多重耐药株,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本研究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本组112例送检标本来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共培养出132株鲍曼不动杆菌。
标准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购自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仪器与试剂血培养基由北京毕特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药敏培养基由武汉金宏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鉴定试剂为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ID32E鉴定试剂條,仪器为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ATB Ex-Dression细菌鉴定仪,药敏纸片来自杭州微生物制剂有限公司。
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现状、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1 V ol.(13) No.2-22-膜组织改善其张力从而调节筋骨应力,使筋骨间不协调的力学关系得到改善和恢复[5]。
此所谓“动则通”,通则不痛。
综上所述,国术点穴治疗伤筋的理念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脱胎于中医学的气血、筋骨观点,却又独具一格,以“调筋”为主,通过对中医“筋”的理解,将“疏、顺、动”三者相结合,激发患者体内阳气升腾,使患处气血运行通畅,进而使筋骨调衡,能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
当然,这些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取决于患者身体的机能状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医者的诊疗思路及操作手法,唯有勤学苦练,方可得心应手,施术得当,可解患者疼痛于顷刻,防治疾患于未然。
医者应深思其中真意,临症中以此为指导思想,诊法合参、灵活辨证,配伍适当的手法、穴位,往往能达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4 论国术点穴疗法在传承方面因秘而不宣、口授传艺、未有文本流传,且内容繁多、所学者资质参差不齐等缘由而逐渐隐没于历史的舞台,后经常老师潜心学艺,完整继承刘氏“二仙传道”技艺并将相关文字、图谱整理、汇编成书加以推广,该中医外治特色疗法目前于郑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内推行,以师徒形式存续,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治疗理念与现代《筋膜学》《解剖列车》中筋膜链的相关理念暗合却独树一帜,在西方医学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尸体解剖时代,中国古代的先人们就领悟了目前业界较认可的“活解剖”理念,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这无疑是让人惊叹的。
然而,本疗法体系因形成过程坎坷曲折,缺乏严谨科学论据,亦有诸多不足之处尚待完善,希望同道中人可以参考相关学术论著相互印证,取长补短,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1]常发祥,王美花.国术点穴疗法治疗小儿麻痹139例的初步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7,2(1):36-40,45.[2]丁继华.再谈气血学说[J].中医正骨,2004,16(1):51-52.[3]张继阳,吕静.肾与血关系的理论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5, 7(18):10.[4]赵忠民,张军,唐杰,等.浅析在孙树春筋伤理论的指导下手法治疗颈椎病[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4):58.[5]叶勇,汤伟,邵湘宁,等.“筋骨调衡”手法理论溯源与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1):108c-109c.[6]牧亚峰,左新河.白芍总苷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7]赵贤坤,唐勇,彭德忠,等.赶酒火与推拿结合治疗筋伤的理论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2):39.[8]谢黎明.中医整体观在中医急诊中的体现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 2011,3(17):98.[9]薛立功.中国经筋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692.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8ZY 3002)。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特别是在危重患者中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改善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其耐药性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临床样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和分析,了解其在不同人群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分析其对常规抗生素的抗性机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认识,促进临床医生对该细菌感染的警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减少其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1.3 研究意义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了解该菌株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情况,为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其耐药性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制定更科学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因感染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和医疗费用。
深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对于发展新型抗菌药物以及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对于促进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常见的多重耐药细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并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造成严重的感染。
根据临床病例和研究数据,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外科和呼吸科等医疗单位。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
它可以导致各种严重的感染,比如败血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而且,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就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土壤和水体中。
在医院环境中,鲍曼不动杆菌也是较为常见的细菌之一。
它常常存在于医院的各种设施和器械表面,比如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鲍曼不动杆菌还可以存在于医院的各种医疗废物中,包括污水、废弃药物、废弃器械等。
医院环境是鲍曼不动杆菌的一个重要的分布环境。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直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由于其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常面临抗生素治疗选择的困难。
以下将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包括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等。
导致其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失效。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为明显,包括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阿米卡星等。
导致耐药的机制主要是细菌对抗生素的靶点发生变化或者是细菌对抗生素的转运通道发生改变。
3.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4. 其他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抗生素,比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也有一定的耐药性。
而一些新型抗生素,比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拉唑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相对较低。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广泛,对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临床医学中,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工作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需要加强对其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分离出的11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原因。
结果:113株鲍曼不动杆菌来源于痰液71株(63%)、咽拭子20株(18%)、创伤分泌物9株(8%)、其余标本13株(11%),对所测抗菌药物表现多重耐药。
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81%、复方磺胺甲恶唑为87%,单独使用β-内酰胺类耐药性较高,与酶抑制剂合用可提高敏感性。
敏感性较高的是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喹诺酮类。
结论:临床应重视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而引起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上升的趋势。
标签: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与土壤、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黏膜,是条件致病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常在患有各种基础性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继发感染。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多,根据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占第四位,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非发酵菌[1]。
为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本文对11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3株鲍曼不动杆菌为本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临床分离菌株(住院患者108例,门诊仅有5例),其中来自痰液71株,咽拭子20株,创伤分泌物9株,尿液5株,血液3株,腹腔引流液3株,深静脉置管2株。
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2 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采用美国德灵公司MICROSCAN-4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
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西门子公司。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microscan w/a96微生物鉴定及药物分析系统(neg combo panel type 31反应板)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8株,其中痰标本46株(67.7%),外伤分泌物8株(11.8%),尿液6株(8.8%),其它2株(2.9%)。
科室分布主要见于呼吸内科42株(61.8%),重症监护病房15株(22.1%),颅脑外科8株(11.7%),其他科室3株(4.4%)。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处于高水平。
敏感性较高的是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仍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结论:临床应重视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而引起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6-01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的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占第4位,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非发酵菌。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感染性明显升高,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
现将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
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住院病人各种临床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创伤分泌物、胸腹水等,分离出68株鲍曼不动杆菌。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009~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 sr c] j c v yteciia i lts f ieo a tr a mani pcme s t a ayei l ia ds iui n Ab ta t Obe t eB l c s ae n tb c u n isei n ,o nlz t ci cl ir t na d i h nl o o Ac eB s n tb o
ie t iain s se wa s df rc l r , d n i c to n u c p iii n lsso e Acn tb ce a ma nici ia d n i c t y tm su e o u t e ie t ain a d s s e tbl y a ay i ft i eo a trB u n i lnc f o u i f t h l s e i n . s lsA oa f5 2 Acn tb ce a ma niweeioae . 22 p cme s Re u t ttlo 6 i eo a trB u n i r s ltd 7 .4% wa rm p tm n ho ts b s e — sfo s uu a d tr a wa p c i n . 99 % wa r m h CU,n uo u g r n e prtr dcn e at ns Th o s e itn e rt s f m me s 6 .3 sfo t eI e r s rey a d rs iao me iie d p rme t. elwe tr ssa c aewa r y o i p n m. tte oh r1 id fc mmo l s da t itc eitn ertsweeg e trta 0 , n ts o d mut mie e Bu h te 5 kn so o nyu e ni oisr ssa c ae r r ae h n4 % a di h we li b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Burkholderia cepaci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在土壤、水体和植物根系中找到。
它也被认为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危害的病原菌,尤其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来说,鲍曼不动杆菌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和疾病。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以下几类感染:1. 呼吸道感染:患者多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特别是囊胞性纤维化患者更容易受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2. 血液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也可以引起血液感染,严重时会导致败血症,病情危重。
3. 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的影响尤为严重,例如白血病、器官移植、先天性免疫缺陷等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1. 抗生素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因其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和多样性,导致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
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上对多种常用的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包括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
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外膜蛋白的改变、药物外排泵的活性增加、靶点的改变等。
药物外排泵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将抗生素从细胞内外排泄,从而减少抗生素在细胞内的有效浓度,从而增加了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3. 交叉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在医疗环境中传播的能力较强,因此容易引起医疗相关感染。
由于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还可能通过食品、饮用水等途径传播给人类,形成交叉感染,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暴发。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传播能力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挑战。
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史和局部的耐药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抗感染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尤其是对于患者的感染管理提出了挑战。
在临床上,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多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但在CF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多引起呼吸道感染,且其感染率相对较高。
据报道,CF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可高达3%~5%。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
在CF 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会导致病情加重,加快肺功能衰退,并增加治疗的复杂度。
在临床上要高度警惕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多样化,以及对抗生素的广泛耐药性,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特别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常见的耐药性机制包括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和外膜蛋白通道蛋白(porin)缺陷等。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导致其感染难以控制,治疗效果差。
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亟待解决,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和感染控制。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主要是通过多种机制来实现的。
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来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类酶(Metallo-β-lactamases),使得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现高度的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外膜蛋白通道蛋白(porin)缺陷,使得抗生素难以进入细胞内部,从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鲍曼不动杆菌还可能通过上调多种外泌胞囊泡和多糖生物合成酶类基因来提高其耐药性。
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深入了解其耐药性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以便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抗生素药物。
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临床 上 常 用药物 耐 药 十分 严 重 , 加强 药敏 监 测 , 建立 切实有 效 的感 染控 制措 施 , 防鲍 曼不 动杆 菌 在 院 内传 播 。 应 并 预
b r 0 teew ss nf a t iee c esrel n ert w ihso e s gsu t nya yya( 155, e 1 , hr a i icn f rn ei t uvia c ae hc hw dar i i ai erb erx= 6 . 2 1 g i df nh l i n t o
法 采 用 常 规细 菌 培养 方法 从 临 床各 种送 检 标 本 中分 离 出细菌 ,以 Mi o S a uoS A 4微 生物 分 析 系统 鉴 定菌 c — c na t C N r 种并 进行 体 外药 物敏 感试 验 。 结 果 2 0 0 9年 1月~ 0 1年 1 三年 中我院 1 1 3次 临床标 本 中分 离 出鲍 曼不 动杆 21 2月 08 菌 1 8株 , 出率存 在显 著差 异 ( 2 1 55 P<0O ) 且逐 年上 升 ; 7 检  ̄= 6 . , .1 , 临床 科室 分 布 以重 症 医学科 为 主 , 4 _%, 出 占 33 检
P<0 1,t a dt t ot tn ni a n 4 _ ,h nt a ces g er y eradm syi su . ) iw s e c dm sya I es eC r U i 3 %)t uiw s nr i a b a n o l n p — O ee l t v e t( 3 e i an y y ; t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讨 论 痰及 呼吸道分 泌物培 养结果 全部病例 深部痰或 气管插 管 吸取下 呼吸道 分泌物 ,均检 出鲍曼不 动杆菌 ,培养 连续 2 次 ,且 均为鲍 曼不 动杆 菌优 势生 长。其 中混合 菌感 染 9例 , 有 2种混合 菌 5例 ,3种混 合菌 4例。混合 菌 主要为铜 绿假 单 胞 菌 4例 、真 菌 2例 ,金 葡 3例其 它 菌少 见 。A B A引起 院感 染 内感染 重 要性 越来 越 受 到重 视在 临床 分 离 中仅 次于 铜 绿假 单 胞菌 ,据 分析 统计 A B A大多来 自 I C U、危重 患者 其次 是 呼吸 科 自身 免疫 力低 下 住 院时 间 长 、长 期使 用 抗生 素 ,气 管 切 开该 菌在 感 染 中常合 并 其他 致 病菌 感 染 。亚胺 培南 耐药 出现使 临床 治疗 非常 棘手 A B A可 引起 严重 感染肺 炎伤 口感 染 败血 症 泌尿 系脑 膜 炎等 ,在 我 院分 离率 排 第 四
进行 临床 分布 回顾性调 查及耐 药情 况分析 ,比较我 院鲍曼不动杆 菌的分布及耐 药情况并分析其原 因。结论 鲍 曼不动 杆 菌临床分布 :I C U 2 9例 占 4 2%、呼吸科 2 0例 占 3 3 %、 脑外 1 8例 占2 6 %、儿科 1 例占O . 0 1 %。 关键词 :鲍 曼不动杆 菌;临床分布 ;耐 药情 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 1 7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7 . 2 5 2
参 考 文 献
[ 1 ] 王 辉 ,孙宏莉 ,宁永 忠,等 . 不动杆菌属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的分 子机制研究 [ J 】 . 中华医学杂志 , 2 0 0 6 ,8 6 ( 1 ) :1 7 . [ 2 ] 黄金莲 . 鲍 曼不动杆 菌的临床分 布特征和耐 药趋势分析 嘲. 中国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本文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基本特征、临床分布、耐药性机制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探讨了该菌的耐药性防控策略。
研究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上分布广泛,耐药性机制复杂,存在多种抗药基因。
对于该菌的耐药性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总结与展望,本文还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更好地认识和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认识,拓展抗菌治疗的思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耐药性、防控策略、基本特征、耐药性机制、研究成果、总结、展望、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不够可以自行添加一些观点和深度的分析。
的内容如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可以引起多种感染疾病。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在医院感染中占据重要位置,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是其引起感染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了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且这些耐药性菌株在不断演化中逐渐凸显强大的耐药性。
目前,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机制,本文将对其基本特征、临床分布情况、耐药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耐药性防控策略进行系统地探讨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1.2 研究目的为了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本研究旨在了解该菌株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机制以及耐药性相关研究成果,探讨耐药性防控策略。
具体目的包括:1. 描述鲍曼不动杆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Mo d e m P r a c t i c a 1 Me d i c i n e ,Ma r c h 2 0 1 3 , V o 1 . 2 5 , N o . 3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的临床分布 及耐 药性分析
【 摘要 】 目的 研究鲍 曼不动杆菌( A b ) 的临床 分布及药敏情况 。方 法 分析非重复分离的 5 2 4株 A b的科室分布
准化委员会( NC C L S ) 相关文件判断结果。
3 讨论
2 叭1 年A b对氨 曲南 、 氨苄西林、 头孢
呋新钠、 头孢唑啉、 头孢噻肟 、 呋喃妥因的 耐药性逐年升高 , 2 0 1 2年对这些药的耐
l - 3 质控 菌株
大肠埃希菌 A T C C 2 5 9
Ab 为革 兰 阴性 非 发酵 菌 , 广 泛 分布 药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
【 文章编号】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0 3 - 0 3 4 0 . 0 2
鲍曼不动杆菌( A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 1 4株 ,占 2 . 7 %;血液中分离 8株, 占 标本 占 1 1 . 5 %, 提示 A b 感 染 以 呼 吸道 为 a n n i i , A b )  ̄ l 起 的医院感染 已成为现代卫 1 . 5 %, 其他标本中分 离 4株 , 占0 . 8 %。 生保健体系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多重耐 2 2 ,标本科室分布 主。机械通气时 , 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 以呼吸科、 重症监护 为 带 有病 原体 的分 泌 物 吸 入造 成 , 定 值
—
1 . 2 细菌鉴定
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细菌鉴定采用 药率都在 6 9 %以上 。2 o 0 9 —2 0 1 1年呈 叉感染, 是引起 A b 爆发感染的主要科室。 V / T E K 3 2 全 自动细菌分析系统 ( 法 国生 逐年上升趋势 , 2 0 1 2部分抗菌药物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发表时间:2012-05-25T14:23:10.8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沙文君[导读]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沙文君(瑞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325204)【摘要】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16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来源于痰液(255株,80.70%)、其次是伤口分泌物(46株,14.5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156株,49.36%),其次是呼吸内科(115株,36.40%)。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危重病房多见,该菌多重耐药严重且逐年增加。
因此,加强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防止或延缓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蔓延。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分布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92-01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属于条件致病菌。
随着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细菌耐药性已经凸显出抗菌素的危机[1]。
本文对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了掌握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和耐药性的特点。
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从我院临床标本主要为痰液、尿液、全血、脓液等,经过培养,共分离出316株鲍曼不动杆菌(同一患者中无重复菌株)。
1.2药敏试验采用Kinby-Bauer纸片扩散法,培养基采用M-H琼脂。
操作方法与判断标准均严格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标准。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姚晓玲;郑岚;李伯惠【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进行分析,统计其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分离自痰标本,占79.2%,其次是分泌物和尿液.病区分布广泛,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对含酶抑制剂复合物和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对较低,但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且多重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2(030)001【总页数】2页(P12-13)【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抗药性,细菌【作者】姚晓玲;郑岚;李伯惠【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医院检验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医院检验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医院检验科,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R915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是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近年来其在非发酵菌中的分离率逐渐上升,且临床耐药性强,多重耐药严重,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们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25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菌株来源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各种细菌学送检标本(包括痰液、创面分泌物、尿液等),共培养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259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1.2 方法鉴定与药敏实验:细菌培养分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纸片购自英国Oxoid公司,室内质量控制采用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药敏结果判定依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国家委员会(CLSI)2007年标准。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孟峻;张军力;王俊瑞;郭素芳;福泉【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的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临床各科送检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分离出的8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分离率居前3位科室依次为呼吸内科、ICU(重症监护室)、普通外科,分别占40.6%、29.1%、18.0%。
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低的是米诺环素35.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43.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1.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大于90.0%。
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临床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多为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菌株。
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临床应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 ) , and guide the reasonable using of 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 Methods:VITEK-2 system was used to do identification, drug sensitivitity were detected by Kirby-Bauer disc diffusion method. WHONET 5. 3 soft ware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drug resistance. Results:865 strains of A. baumannii were isolated mainly from respiratory tract specimens.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medicine,ICU,and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were the top 3departments from which the strains were isolated, accounting for 40. 6%, 29. 1%, and 18. 0% respectively. A. baumannii strain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to minocycline was the lowest ( 35 . 0%) , followed by cefoperazone/sulbactam ( 43 . 0%).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to other antibiotics were all higher than 51%,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to imipenem was higher than 90 . 0%.Conclusion:The drug resistance of A. baumannii is serious in our hospital. The most of A. baumannii strains isolated from our hospital are multiple-drug resistant and pan-drug-resistant strains. 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minocycline still has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A. baumannii.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to decrease the generation of new types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总页数】4页(P293-296)【作者】孟峻;张军力;王俊瑞;郭素芳;福泉【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相关文献】1.血流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任丽娟2.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J], 万小旭;刘丹;王佳贺3.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李友堂;马志益;梁荣章;罗马长;邓雪琼4.228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J], 王珀5.272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朱天兰; 陈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江新;甘正端;黄庆梅【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依括.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16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教试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为主,其次为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大多数菌株分离来至痰标本,占80.1%,其次为组织分泌物,占6.6%;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E、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较高,其余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50%),呈多重耐药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治疗时应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并定期监测其分布和耐药变化,为临床提供可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3(013)007【总页数】2页(P88-89)【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作者】江新;甘正端;黄庆梅【作者单位】广西横县人民医院横县530300;广西横县人民医院横县530300;广西横县人民医院横县53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是一种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它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环境、水与土壤之中,也可定值于正常人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道中。
其为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往往导致医院感染如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近来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棘手问题。
笔者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66株鲍曼不动杆菌,不包括重复菌株。
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583,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某院2009-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某院2009-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赵建平;周秀岚【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目的:对2009—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AB)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院感染率。
方法某院2009年1月—2013年 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分离 AB 919株,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其标本和病区来源,以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
结果2009—2013年共分离病原菌10273株,各年度 AB 占分离病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7.98%(93株)、11.31%(155株)、10.22%(185株)、7.73%(217株)和8.62%(269株);而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占 AB 的构成比分别24.73%、38.06%、71.89%、64.52%和86.99%。
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83.68%;病区来源主要为重症监护室(ICU,39.28%)、神经内科(20.78%)和呼吸内科(8.60%)。
2009—2013年 AB 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由2009年的24.73%和4.44%,增至2013年的86.99%和86.25%;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由2009年的91.30%降至2013年的27.14%;2013年,除对阿米卡星(20.82%)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27.14%)的耐药率较低外, AB 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3.64%。
结论该院 AB 分离率高,标本和病区来源主要为痰液和 ICU;AB 耐药率高,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AB 的医院感染和传播。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in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aumannii)in 2009-2013,guide clinical rational antimicrobialuse,and reduce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rate.Methods 919A.baumannii isolates were isolated from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in a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December 2013,specimen and department sources,as well as change in drug resistance of A.bauman-nii were analyzed.Results A total of 10 273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from 2009 to 2013,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A.baumannii in each year was7.98%(n=93),11.31%(n=155),10.22%(n=185),7.73%(n=217),and8.62%(n=269)respectively;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imipenem-resistantA.baumannii was 24.73%,38.06%,71.89%, 64.52%,and 86.99% respectively;the main specimen source was sputum (83.68%);the major department sources were intensive care unit(ICU,39.28%),department of neurology (20.78%),and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8.60%).The resistant rate of A.baumannii to most antimicrobial agents increased,the resistant rates to imi-penem and piperacillin/tazobactam increased from 24.73% and 4.44% in 2009 to 86.99% and 86.25% in 2013 re-spectively;resistant rate to sulphamethoxazole/trimethoprim decreased from 91.30% in 2009 to 27.14% in 2013;in 2013,except resistant rates to amikacin and sulphamethoxazole/trimethoprim were low (20.82% and 27.14%respectively),resistant rates to the other 11 kind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ere all >83.64%.Conclusion The iso-lation rate of A.baumannii is high in this hospital,the main specimen source is sputum,the main department source is ICU;antimicrobial resistant rate of A.baumannii is high,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A.baumannii should be strengthened.【总页数】4页(P85-88)【作者】赵建平;周秀岚【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2;R378.99【相关文献】1.2014-2016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J], 李贵玲;陈万和;韩崇旭;朱小平;董兰梅;杨伟霞2.2011—2016年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J], 程海燕;叶英3.2002-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J], 刘德华;胡大春;卢赞;任宝军;王霞;尹丽民;钱净;秦海燕4.2008-2014年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J], 韩洁;刘宝;万珊;杨焕婕;费樱5.2009-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在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J], 吴至成;吴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4 ) 呼吸 内科 2 6 .% , 8株 ( 1 5 ) 1 . % ,神 经 外 科 1 2 株 ( . % ) 干部保 健科 1 49 , 0株 ( . % ) 急 诊病 房 9 41 ,
株(. 37% )神 经 内科 7株 ( .% )血 液 内科 6株 , 29 ,
( . % ) 普 通 外 科 4株 ( . % ) 烧 伤 科 3 株 25 , 17 , ( . % ) 泌 尿 内科 3株 ( . % ) 12 , 1 2 ,其 他 病 区 2株
a t c o ils s e t ii e t g:Ni ee n h I f r a in lS p l — n i r b a u c p i lt tsi mi b y n n t e t n o to a u p e m
m n[ ] 0 9 etS .2 0 :MI0S 9 O -1 .
一
直稳 固。 当一 种 习惯 使 用 的抗 菌 药 使 用 较 长 时
间、 产生耐药菌 , 使得该药 的l 临床效果 明显降低 时,
可考 虑在一 段 时间 内停 用 该 抗 菌 药物 , 换 另 一种 更
临床有效的抗菌药物 , 此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 , 亦可 明显 减少耐 药菌 株 。此可 能是我 院 目前 阿米 卡星 耐
吸道 、 口及 泌尿 道感染 , 伤 甚至 引起 中枢神 经 系统 感
山东 医药 2 1 0 2年第 5 2卷第 2 7期
染 , 感染 与 医疗 活 动 中的侵 入 性 操 作 及 患者 的抵 其 抗力 的关 系密切 。研 究显示 , 曼不 动杆 菌对湿 热 、 鲍 紫外 线 、 学 消毒剂有 较 强 的抵 抗力 , 化 常规 消毒 剂仅
[ ]董杰 , 6 叶晓光. 耐药鲍曼 不动杆 菌感染 临床治疗 的研究进 展 泛 [ ] 广东医学 ,0 0 3 ( 7 :3 22 1 . J. 2 1 ,1 1 )2 1-3 4
( 收稿 E期 :0 20 .1 l 2 1-31 )
7 9
穿 刺 液 1株 ( . % ) 病 区 分 布 : C 19 株 04 。 IU 5
7 8
3 讨 论
鲍 曼 不动 杆菌 为 条件 致 病 菌 , 广泛 存 在 于患 者 的皮肤 表面 、 口腔 、 呼吸道 、 消化 道 和医务人 员 的手 、 病床 、 面 、 桌 呼吸机 管路 、 各种 医用导 管等 , 可引起 呼
[ ]彭敬红 , 4 黄汉菊 , 国平 , 鲍氏不 动杆菌感染病区分布及耐药 娄 等. 性分 析[ ] 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 ,0 9,9 2 2 1 J. 20 1 ( ):2 . [ ]王辉 , 5 郭萍 , 孙宏莉 , 碳青霉烯类 耐药 的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 等. 学及其泛 耐 药 的 分子 机 制 [ ] 中华 检 验 医 学 杂志 , 06, J. 20 2
综 上所 述 , 院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感 染 主 要 见 于 我 IU、 吸内科病 房 等 , 对 抗 菌药 物 已产 生 明显 多 C 呼 且
药耐 药性 ; 应提 高 医务 人 员对 医 院获 得性 感 染 的认
吸机 及滞 留导 管等 抢 救 仪器 使 用 时 间 的延 长 , 染 感
疗, 且免疫 力低 下 、 老年 患者多 。
识 , 格 消 毒 隔 离 制 度 , 好 消 毒 隔 离 工 作 , 善 严 做 改 IU等住 院环境 , 免不必 要 的侵入 性 操作 , 理使 C 避 合 用 抗 菌药物 , 同时提 高患者 的 自身免疫 力 。
参考 文献 :
[ ]张小兵 , 1 龚雅利 , 刘智勇 , 鲍曼不 动杆菌 的临床分布特征 和耐 等. 药趋 势分析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0 8 1 ( ):2 -3 . J. 20 ,8 3 4 84 0
关 键 词 : 曼 不 动 杆 菌 ; 药 性 ; 菌药 物 鲍 耐 抗 中 图 分 类 号 :9 5 R 1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章 编 号 : 0 -6 X(0 2 2 - 7 -2 1 226 2 1 )70 80 0 0
我院鲍曼 不动杆菌感染 主要见于 IU、 C 呼吸内科病房等 , 且对
药率 较低 的原 因之 一 。 因此 , 据 细 菌 耐药 性 的变 根
迁, 有计 划 的将抗 菌药 物分期 、 分批 交 替使用 已经成 为 目前 国际上控 制和 预 防耐 药菌 产生 的一种行 之有
效 的方法 。
菌是 呼 吸道感染 的重 要致 病菌 , 呼吸机 、 如 吸痰 器等
重要 媒介 消毒 不完全 , 致 院 内交 叉感 染 , 随 呼 会 且
[ ]叶应 妩 . 国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程 [ .3版 . 京 : 2 全 M] 南 东南 大 学 出版
社 , 0 6:3 - 9 2 0 7 68 . 6
目前 , 曼 不 动杆 菌 已 出现 了多 重耐 药 甚 至泛 鲍 耐药 菌 , 给临床 抗 感染 治疗 造 成 了极 大 困难 。本 资 料显 示 , 阿米 卡 星 (4 4 ) , 曼 不 动 杆 菌 对 除 1. % 外 鲍 其他 抗菌 药 物 的 耐 药 率 均 高 于 7 % 。 目前 已有 对 0 碳青 霉烯 类 等 所 有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的 “ 耐 药 株 ” 泛
(D ) P F 出现 J应 引起 重 视 , 采取措 施 防止耐 药 菌 , 并 蔓延 和在 病房 内爆 发流行 。鲍曼 不 动杆 菌耐 药 机制 复杂 , 常见 的 耐药机 制 包 括 : 基 因 组较 大 , ① 可容 纳
[ ]Ciiaa dL brt y tn ad stt.Pr r a c adrs o 3 l cl n aoao adrsI tue ef m nesn a r n rs ni o d f
N T. E 5 4软件进 行结 果录入 和分 析 。
2 结果
2 1 标 本 分 布 共 分 离 出非 重 复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 23株 , 中 痰 液 26株 ( 8 9 ) 血 培 养 8株 4 其 1 8. % 、 ( .% ) 伤 口分 泌 物 7株 ( . % ) 胸 腹 水 5株 33 、 29 、 ( .% )尿 标 本 4株 ( .% ) 导管 2株 ( .% ) 20 、 16 、 08 、
机会 亦增 多 。本 调 查 显 示 ,4 2 3株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几
乎全 部来 源于 医 院感染 的患 者 , 区分 布 以 IU最 病 C 多 ( 6 .% )其 他 依 次 为 呼 吸 内科 病 区 、 部 保 占 54 , 干 健病 区 、 急诊病 房 、 经外 科病 区等 。可 能原 因为上 神 述病 区的患者 大多 数 使 用 广谱 抗 菌 药 物 、 侵入 性 治
抗 菌药物已产生明显 多药耐药性 ; 应警 惕并 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 , 预防医院感染 的发生 。
近年来 , 随着 免疫 抑制剂 和 大量 广谱 抗 菌药 物 在 临床 的广泛使 用 , 曼 不 动杆 菌 的分离 率 和耐 药 鲍
性不 断增 强 … 。为 了解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在 临 床 各 科
能抑 制其 生 长 而 不 能 杀 灭 , 其 可 耐 受 肥 皂 洗 涤 。 且 本研 究资料 显示 , 院 2 0 2 1 我 0 9~ 0 0年分 离 的 2 3株 4 鲍曼 不动 杆菌 主要分 离 自痰 标本 , 8 . 占 8 9% , 与文 献报 道一 致 ; 次 分 离 自血 液 、 腹 水 、 泌 物 、 其 胸 分 尿液 、 导管 附着 物 、 刺 液 。 由此可 见 , 曼 不动 杆 穿 鲍
所有 细菌 均选择 患 者 的初 次 分 离株 , 同一 患 者 同 对
一
来 源标 本 的重 复 培 养 结 果 以第 一 次 结 果 进 行 统
采 用 全 自动 微 生 物 鉴
计 ; 敏质 控菌 株为铜 绿假 单胞 菌 A C 7 5 药 T C2 8 3。 1 2 细菌 鉴定及 药 敏 试 验 . 定 系统 ( IE 2em at法 国生 物 梅里 埃 公 司 ) V T K .o p c, 进
( . % ) 08 。
室分 布及 耐药 率 , 临床 合 理 应用 抗 菌药 物提 供 依 为 据, 笔者 对我 院 20 2 1 l 分离 的 23株 鲍 09~ 00年 临床 4 曼 不动杆 菌 的临床 分布及 耐药 性进 行 了分 析 。现报
告 如下 。
1 材 料 与方法
22 耐药 情况 .
表 1 23株鲍 曼不 动杆 菌 对 常用 抗 菌 药 物 的 耐 药 情 况 4
11 材 料 .
1 2月 3 1日我 院 住 院 患 者 的标 本 , 括 痰 液 、 液 、 包 血 伤 口分 泌 物 、 腹 水 、 液 、 管 表 面 附 着 物 、 刺 胸 尿 导 穿
液 , 《 国临床 检验操 作 规程 》 进 行 培养 、 离 , 按 全 分
(2) 16 —0 3 1 :0 617 .
多种耐药基因移动元件 ; ②青霉素结合蛋 白改变 ; ③ 产 生多种 药 物 的 灭 活 酶 或 修 饰 酶 , B 内酰 胺 酶 、 如 .
氨基 糖苷 类修 饰酶 等 ; 药 物作 用 靶 位 改 变及 细胞 ④ 膜通 透性 改变 ; ⑤特 异性 外膜蛋 白的缺失 ; ⑥外 排泵 的过度 表达 。鲍曼 不 动 杆菌 耐 药 性 产 生后 , 非 J 并
行 细菌鉴 定及 药敏试 验 。结果 判定按 照美 国临床 实 验 室标 准化研 究所 ( L IN C S 2 0 C S/ C L )0 9版标 准 j 。 13 数 据分 析 . 记 录标本 收集 的时 间 、 部位 及耐 药 情 况 , 用 WH 细 菌 耐 药性 监 测 网提 供 的 WHO 采 O .
研 究 对象 为 2 0 0 9年 1 1日 ~ 0 0年 月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