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进展论文
2012年4月*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县人民医院药剂科(713400)2012年2月14日收稿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还可存在于健康人皮肤、咽部、结膜、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中。
不动杆菌分为6种,即醋酸钙不动杆菌、鲁菲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和约翰逊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 ,AB )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病例数日益增多,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该菌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通常把对常用的7种抗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包括抗假单胞菌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中的至少3类耐药的AB 菌株称之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 —AB ),而对上述7类抗生素全耐药的AB 菌株称之为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 —AB )。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和治疗对策进行综述。
1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目前关于AB 的耐药的机制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产生抗菌药物的灭活酶、外膜蛋白缺失和外膜通透性下降、基因及细胞功能突变和菌体自身存在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等。
1.1产生抗菌药物的灭活酶:在A 类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中发现,这类酶是对广谱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最主要的原因;其在鲍曼不动杆菌中也被分离到。
它通常由质粒介导,可使细菌对青霉素和第1~3代头孢菌素以及单环菌素耐药[2]。
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目前发现的钝化酶有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和磷酸转移酶[3]。
1.2外膜蛋白缺失、外膜通透性下降:近年来,有关碳青酶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报道越来越多,其耐药机制主要为产生碳青酶烯酶,外膜孔道蛋白的表达下降,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Li -mansky 等[4]证实,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为29000的外膜蛋白丢失导致AB 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其对策研究的新进展
2 . 2 外 膜 孔 蛋 白的 减 少 或 缺 失 机 制 细 菌 的 外 膜 为 半 通 透 性 的屏障 , 而 外 膜 的孔 蛋 白是 细 菌 进 行 各 种 物 质 交 换 的通 道 , 同 时 也 会 参 与 多 种 抗 生 素 的 转 运 。 细 菌 外 膜孔 蛋 白的 缺 失 、 减 少 或 突 变 可 引 起 外 膜 对 多 种 抗 生 素 的通 透 性 下 降 而 产 生 多 重 耐 药 。鲍 曼 不 动杆 菌 中 近 年 研 究 较 多 的 外 膜 蛋 白 主 要 是 C a r O, 主 要 介 导碳 青 霉 烯 类 抗 生 素 的 耐 药 性 ] 。2 0 0 2年 , 阿 根 廷 学 者 分 离 到 1株来 自临 床 的 耐 亚 胺 培 南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 经S DS - P AE G技 术 及 免 疫 印 迹 技 术 首 次 发 现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2 ) 这类酶具 有一些共 同特 征 : 如 具
高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对 几 乎 各 类 化 学 结 构 的 临 床 常 用 抗 生 素 呈
现 高 度 的 天 然 固 有 耐 药 性 和 获 得 性 耐 药性 , 导 致 治 疗 选 择 极 其
性。
有限 , 而 成 为 临床 防治 的棘 手 问题 l 1 ] 。本 文 就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耐
药机制及其对策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1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的 耐 药 性 2 O世 纪 7 O年代 ,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仍 对 绝 大 多 数 的抗 生 素 敏 感, 随 着 抗 生 素 不 合 理 应 用 日趋 严 重 ,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院 内感 染 和 耐 药 性 逐 渐 成 为 全 球 性 防 治 难 题 。该 菌 属 不 仅 对 临 床 常 用 的一 线 抗 菌 药 物 如 头 孢 菌 素 类 、 氨基糖 苷类 、 喹 诺 酮 类 等 呈 多 重耐 药 性 , 甚 至 对 碳 青 霉 烯 类 药 物 包 括 亚 胺 培 南 或 美 洛 培 南 都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
株 鲍 曼 不动杆 菌 ( P D RAB) 通常指 对以上抗 菌药物 均耐药 的菌
( MI C> = l 6 ug / mL ) 起 重要 作用【 6 】 。 ②细 菌携带 含有不 同基 因
水 解氯霉 素、 氨基糖 苷类 、 利 福平的基 因) 的 整 合 子, 从 而 介 株 】 。 目前, 我 国临床分 离的MDRAB和P DRAB有逐 年上 升趋 盒 (
的能力, 易在 医 院 内 引起 暴 发 流 行 O 近 年来 , 多 重 耐 药 及 泛 耐药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引起 的医 院 感 染 增 多 , 可引 起 呼 吸 道 相 关 性 肺
炎、 尿路 感染 、 菌血 症等, 由于 临床治疗 困难 , 引起 了广泛关 注。 泛 耐药 菌株几乎无药 可治, 病 死率 极高, 因此它们被称 为2 1 世 纪革兰阴性 杆菌 中的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 ( MRS A) ” [ I 引起 广泛关 注。 本 文主要 就多重耐药鲍 曼不动杆 菌流行
不 动杆 菌发 展很快 , 在 最 近发现 的 “ 多重 耐药 ” 与“ 耐碳 青霉烯
鲍 曼不 动杆 菌很容 易产 牛耐 药性 , 为鲍 曼不 动杆 菌具 有
通 过 质粒 、 转座子、 整 合 子 系感染 、 继发性 脑膜炎 等。 鲍曼不动 杆菌在 医院的环境 中分布很 强 大 的 从 外 源 获 得 耐药 基 因 的能 力 ,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路蓉 1 张烽 2(1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检验药学系07检三3班303707155 2 无锡三院检验科)摘要目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关键词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环境中及人类血液、脓汁、唾液、尿液、皮肤和粘膜中分离出来。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湿热、紫外线、化学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长,它可在病人中播散并引起医院感染。
近些年来,随着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甚至泛耐药(pan-resistant)鲍曼不动杆菌的不断涌现,已使这种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产生耐药,甚至仅对多粘菌素敏感,使其发病率和致死率日益升高。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是由链霉菌或小单胞菌等微生物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由氨基糖(或中性糖)与氨基环醇以苷键相结合的易溶于水的碱性抗生素。
具有浓度依赖性快速杀菌作用、耐药性低、临床有效和价廉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其他严重感染的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1.细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钝化药物;2.细菌产16SrRNA甲基化酶保护细菌之药物作用靶位16SrRNA基因免受药物攻击;3.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等。
而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等其他类型药物的另两种耐药机制:1.细菌之氨基糖苷类药物作用靶位16SrRNA基因(16SrDNA)突变[1,2];2.外膜蛋白改变[3,4]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中是否发挥作用尚未见报道。
1. 产生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研究表明,鲍氏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了氨基糖苷修饰酶。
鲍曼不动杆菌可通过乙酰化、磷酸化、核苷酸化等化学转变方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
已知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有乙酰转移酶(AAC)﹑核苷转移酶(ANT)和磷酸转移酶(APH)三类共30余种[5]。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胺酶 , 坏抗菌 药 物 B 内酰胺 环 , 药 物 失 活 ; 破 . 使 ②通 过 改变 自身 膜蛋 白数 量 及 结 构 来 改 变通 透 性 ; 改变 自 ③
身青 霉 素结 合 蛋 白 ( e iiiebn igpoe sP S , p nc l -i n rt n B ) ln d i 降低 药 物结合 的有效 率 ; 主 动外排 机 制增 强 , ④ 降低胞
内药 物 浓度 。
1 2 对氨 基糖 苷类 抗 生 素 耐 药 该 类 药 耐 药 机 制 主 .
要是 分为 两种 : 产 生氨 基 糖 苷 修饰 酶 ( ME ) 即 乙 ① A s, 酰转 移 酶 ( A , 酸 转 移 酶 ( P , 苷 转 移 酶 A C) 磷 A H) 核
( N , 目前 研 究 的 焦 点 。T r n 曾分 离 出 了 编 A T) 为 ut o
鲍 曼不 动 杆 菌 ( c e b ce a m n i A ) 于 A i t at b u a ni b 属 n o r , 不 动杆 菌属 , 一 种 引起 院 内感 染 的条 件 致 病 菌 。随 是
类, D类 碳青 霉 烯 类 。其 中具 有 水 解 碳青 霉 烯 类 的 两类 影 响最 大 , B类 及 D类 , 即 B类 酶 虽 临床 分 离 率 没有 D类 酶 高 , 是 底 物 水 解 谱 广 , 但 水解 活 性 是 后 者 的1 0~10 0倍 , 0 对青 霉 素类 、 头孢 菌 素 类 、 青 霉 烯 碳
单 胞菌 。因此加 强 对 鲍 曼不 动杆 菌 的耐 药 性 监 测 , 拓 展 其 治疗研 究对 有 效 的 控 制 感染 和指 导 治 疗 , 少 泛 减
耐药株 的产生 具有 重要 意 义 。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美 罗培 南 则 由5 2 . 4 %上升 至6 6 . 7 %[ 2 - 3 】 。2 0 0 9 -2 0 1 2 年
E NT R Y抗 菌 药物 监 测 数 据 显 示 ,鲍 曼不 动 杆 菌 对 重要 的条件致病菌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因具有对 S B .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和毒性低的优 点,被认为是治 美 罗培 南 的耐 药 率 为6 6 . 1 %( 美 国) 和7 1 . 6 %( 欧 洲和 地
Ac e t o b a c t e r b au ma n ni i
Wa ng J u e - x i n, Yu Gu a ng — c ha o a n dW e nW a ng - r o ng
(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C e n t e r ,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J i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3 0 )
Ab s t r a c t A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a n n i i i s a n o n f e r me n t i n g G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i l l i , wh i c h b e c o me o n e o f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p a t h o g e n s o f n o s o c o m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 Th e c l i n i c a l d e t e c t i o n r a t e o f c a r b a p e n e m— r e s i s t a n t A. b a u ma n n i i h a s b e e n i n c r e a s i n g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A. b a u ma n n i i h a s a r o u s e d wi d e s p r e a d a t t e n t i o n s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s  ̄ o n g v i a b i l i t y a n d
碳青霉烯酶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CRAB的临床现状与困境
▪ 那么如何区分定植与感染呢?从呼吸道、肺或皮肤等非无菌部位分离到 CRAB通常代表定植,除非有明显的感染迹象。只有在临床高度怀疑感染 并出现某些感染迹象时,才有必要进行治疗。然而,在免疫抑制或其他 高危患者中,难以区分感染和定植,则可能需要进行治疗。
▪ 在血液、脑脊液、胸膜等无菌部位CRAB培养阳性时,应考虑是否有植入 物或留置导管。如无,则分离到的CRAB代表感染,应进行治疗。如果有 留置装置且无活动性感染迹象,则应尽可能更换该装置,且无需治疗。 如果有活动性感染的迹象,应移除或更换该装置,并对患者进行治疗。 培养到阳性CRAB后的处理流程见图2。
CRAB的临床现状与困境
▪ CRAB临床和经济负担重。与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病例相比,CRAB患 者的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显著增加。我国鲍曼不 动杆菌临床分离率高。最新《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2022年1-12月)》显示,约34万的临床分离菌种中,鲍曼不动 杆菌检出率为7.5%(图1)。
CRAB感染治疗药物进展
▪ 一项纳入2118例患者的荟萃分析发现,与基于多黏菌素或替加环 素的方案相比,氨苄西林-舒巴坦更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 一项纳入18项研究和1835例患者的荟萃分析发现大剂量氨苄西林舒巴坦(日剂量至少9 g舒巴坦)联合第二种药物是降低CRAB感染 危重患者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案。即使体外试验CRAB对氨苄西林-舒 巴坦不敏感,但通过PBP饱和机制,大剂量氨苄西林-舒巴坦仍可 能是体内有效的治疗方法。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性 的不 动杆菌 , 在 自然 界 分 布 广 泛 , 在 人 类 主 要 存 在 于 皮 肤 表 面 及 呼 吸道 , 是条件致病 菌 , 由 于 其 环 境 特 殊 在 医 院尤 其 是 I C U 常呈 流 行性 爆 发 , 是 引 起 医 院 感 染 的 主 要 致 病 菌 。近 年 来 , 随 着 鲍 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的不断上升 , 且 呈 现 多重 耐药 趋 势, 研 究 者 及 临 床 医师 对 该 菌 的关 注 越 来 越 密 切 , 对 其 感 染 患 者 的 治 疗 及 防 治 也越 来 越 迫 切 。因 此 , 了解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的感 染 特征 , 临床分布和耐药性 , 有 效 控 制 其 在 临床 的 感 染 非 常 重 要 。本 文 就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流 行 病 学 、 耐 药 机 制 及 防治 措 施 进 行
me s e n e h y ma l s t e m c e l l s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b o n e ma r r o w a n d l y mph o i d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0 8 )
综 述。
曼不动 杆菌 主要通 过 以下机 制对 8 一 内酰 胺 类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 ( 1 ) 产生各种 p 一 内 酰 胺 酶 I ; ( 2 ) 细 菌外膜 膜孔 蛋 白缺 陷, 细 菌
发生突变失去某种特异孔蛋 白( 常 见的 是 C a r ( ) 和1 ) p r 1 ) ) 后. 内 酰胺 类 等 药 物 无 法 进 入 或 进 人 减 少 [ 7 3 ; ( 3 ) 外丰 I f 崩 的 外 排 怍 用 增 强 ] , 可 以将 进 入 细 菌体 内 的 药 物 泵 出 膜 外 ; ( 4 ) 菏霉 素 结 合蛋 白( P B P s ) 编码基因突变导致 P B P s 构象政变 , 与 8内酰 胺 类 药 物 结 合 力 下 降 , B 一 内 酰胺 类 抗 菌 药 物 是 通 过 - j . 细 菌 细 胞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治疗药物
WA N G Z i - j u a n , Z O U Q i n g — h u a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C e n t e r , B e i j i n g , 1 0 0 1 9 1 ,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Z O U Q i n g — H u a , E — m a i l : z o u q i n g h u a @b j m u . e d u . C n
D0I :1 0 . 1 3 3 0 9 / i . c n k i . p mi . 2 0 1 5 . 0 6 . 0 1 7
Dr u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d t r e a t me n t me di c i n e s f o r Ac i ne t o b a c t e r b a uma n ni i
似 已显现 了更高的杀菌活性 , 但具体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针对鲍 曼不 动杆菌的耐药机制 以及有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致死率高,近年来该菌分离率和耐药率逐年升高,如何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尤为重要,然而,能透彻研究其耐药机制可以给临床带来更大获益。
本文主要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的耐药机制加以综述。
1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主要是β-内酰胺酶的产生,其他还包括膜孔道蛋白的缺失、外排泵的表达和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等。
β-内酰胺酶按分子生物学分类(Ambler分类)可分为4类:A类酶,主要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B类为金属酶;C类为头孢菌素酶(AmpC酶);D类为苯唑西林酶(OXA酶)。
1.1 A类ESBLs酶指由细菌质粒介导的,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所抑制的一类酶。
目前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ESBLs基因主要有TEM型、SHV型、KPC型、PER型及VEB型等。
Vahaboglu等[1]首次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了PER-1型超广谱酶。
曹春鸾[2]发现产PER型ESBLs 鲍曼不动杆菌,且所研究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多含有TEM型基因和AmpC基因。
Laurent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了VEB-1型ESBLs。
我国报道VEB 检出率为10%[3]。
2009年美国首先发现了KPC阳性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
Naas[5]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出了SHV-5型酶,我国浙江发现了产SHV-12型的鲍曼不动杆菌。
1.2 B类B类即金属酶,不能被克拉维酸、他唑巴坦和舒巴坦抑制,可被金属螯合剂依地酸和巯基类化合物抑制。
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金属酶有IMP型、VIM型和SIM型。
2000年Takahashi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出IMP-1型基因。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及治疗进展
Ke y wo r d s : A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a n n i i ; r e s i s t a n c e me c h a n i s ms ; a n t i — i n f e c t i v e t h e r a p y
Ab s t r a c t :R e c e n t l y , 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a n n i i ( A b ) i s d i s p l a y i n g e v e r - i n c r e a s i n g r a t e s o f r e s i s i t a n c e . V a r i o u s
me c ha n i s ms ,whi c h b r i ng g r e a t c ha l l e n ge t o t he c l i ni c a l t r e a t me nt .Th i s r e v i e w d e s c r i be s u p d a t e s o n t he s t u d y o f t he me c ha n i s ms o f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t h e re t a t me n t o p t i o ns f o r Ab i nf e c t i o n.
关 的 社 区 感 染病 例报 道 ,主 要 见 于 中 国香 港 、新 加 坡 、澳 洲等 地 区l 3 l 。 我 们 在 临床 上 一 般 把 对 常 用 的7 类药物( 包 括 氨 基 糖 苷 类 、 四环 素 类 、喹 诺 酮 类 、含 有 B . 内酰 胺 酶 抑 制 剂 的复 合制 剂 、碳 青 霉 烯 类 、磺 胺 类 、头 孢 菌 素类药物) 中的 至 少 3 类 耐 药 的鲍 曼 不 动 杆 菌 菌 株 称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3
・综 述・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倡黄 梅,李 荣综述,黎金凤审校(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646000)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机制; 整合子; 灭活酶; 钝化酶; 膜渗透性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2.23.0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12)23‐2987‐03 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引起肺部感染、血流感染、尿路感染和插管相关感染等。
由于有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所以该菌的致死率高,是重症感染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复杂且有多种机制并存,主要包括整合子介导的耐药基因的产生,产生多种灭活酶和钝化酶,膜蛋白改变导致外膜通透性下降,药物主动泵出系统。
现就以上机制作综述如下。
1 整合子介导的多重耐药机制整合子‐基因盒的概念是由国外学者Hall等[1]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
认为其是细菌基因组中可以移动的遗传物质,即可以运动的DNA分子,是细菌的天然克隆与表达[2]。
通过整合酶整合游离的耐药基因盒,从而造成细菌的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为3.98Mb,有3800多个开放阅读框架[3],易于接受外源性基因,可容纳大量耐药基因盒。
1.1 整合子的结构和种类 整合子由5′末端(5′CS),3′末端(3′CS),以及中间可变序列组成。
5′CS携带编码整合酶的基因intⅠ和一个启动子基因片段,启动子有P1和P2两种,大多数整合子都含有P1启动子,少部分含有P2启动子,3′CS结构则因整合子类型不同而异。
根据整合酶的不同可将整合子分为6类,其中Ⅰ、Ⅱ、Ⅲ类整合子与耐药性有明显关系,研究得也较多。
Ⅰ类整合子3′CS包括3个ORFs,季铵盐化合物溴乙锭耐药基因(qacEΔl),磺胺耐药基因(sulⅠ)和功能尚不清楚的ORFs,是临床分布最广的一类整合子[4]。
临床分离的耐药菌的整合子大多为Ⅰ类整合子。
Ⅱ类整合子以Tn7及其家族为代表,其整合酶基因intI2被一个终止密码子中断,是缺陷的intI基因,表达的intI2与intI1同源性小于50%,可以在不动杆菌、志贺菌、沙门菌中检出Ⅱ类整合子[5‐6]。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C i epr r aeMe ,uy2 1 , o. , o4 hnJR si Ci C r t d Jl 0 0 V 19 N .
・
4 9・ 3
・
综 述
・
耐碳 青霉 烯 类 鲍 曼 不 动杆 菌 的耐 药机 制研 究 进 展
家 和 地 区 。K C酶 的特 点 是 水 解 除 头 霉 素 类 以 外 的 几 乎 所 P 有 B 内酰 胺 类 抗 生 素 , 括 青 霉 素 类 、 孢 菌 素 类 、 酰 胺 一 包 头 单
道。碳 青霉烯类抗生 素被认 为是 目前 临床 治疗 鲍曼 不动 杆
菌 感 染 最 有 效 的抗 菌 药 物 之 一 , 近 年来 由于 碳 青 霉 烯 类 药 但 物 在 医 院 中 的 大 量 使 用 , 青 霉 烯 类 耐 药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碳
陈海 红 李华 茵 何 礼 贤
203 ) 00 2
复 旦 大 学 附 属 中山 医院 呼 吸 科 ( 海 上
根 据 美 国联 邦 感 染 监 测 系 统 ( NS 和 中 国 院 内感 染 病 N I) 原 菌 耐 药 监 测 资 料 显 示 0 , 曼 不 动 杆 菌 ( c e bc r 鲍 A i t at no e
生水解药物 的碳 青 霉烯 酶 ; 与青 霉素 结合 蛋 白( e iln ② pnc l ii bn ig rt n ,B s 的亲 和力降低 ; 外膜通道蛋 白(ue i n o isP P ) d p e ③ ot r
m mbaepoe , MP 表 达下 调 或 缺 如 ; 细 菌 膜 上 的 主动 e rn rt n O ) i ④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菌对 p 内酰胺 类 、 一 喹诺 酮类 、 基糖 苷类 及 四 环素类 的耐 药 机制 加 以综 述 。 氨
【 词】 曼不 动杆 菌 ; 耐 药 ; 制 关键 鲍 泛 机 [ 中图分类号】 3 8 R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3 7 1 (0 2 0 ( )0 1 — 3 17 — 2 0 2 1t 一atms q ioo e, mio lcsd s n t c c n . cn tb ce u ni o1 lca , un ln s a n gyoie dt r y l e b 3 a ea i 【 y w r s cn tb c r a m n i P n du eia t Meh ns Ke o d 】A ie a t u a ni a — rgrs tn; c a i o eb ; s m
22 3 第 卷 8 0 年 月 9第 期 1
・ 综
述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张 琼
解 放军 总 医 院南 楼 呼 吸科 . 京 10 5 北 083
【 摘要】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 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 , 常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 的不合理应用等原
因, 出现 了越来 越 多 的耐 药 菌株 。 曼 不动 杆 菌 已对 多种 抗 菌药 物产 生 耐 药 , 药机 制 复杂 有效 抗 菌药 物 极少 。 鲍 耐 泛 耐 药 鲍曼 不 动杆 菌 指对 治疗 鲍 曼不 动 杆菌 感 染 的经 验用 药 全部 耐 药 者 , 多粘 菌 素类 除外 。 文 主要 就鲍 曼不 动杆 但 本
B类 即金 属 酶 , 能 被 克 拉 维 酸 、 唑 巴坦 和 舒 巴坦 抑 不 他
制, 可被 金属螯 合剂 依地 酸和巯基 类化合 物抑 制 。鲍曼不 动杆 菌 中发现 的金属 酶有 I MP型 、 I 型 和 SM 型。2 0 VM I 0 0年 T k . a a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可通 过染 色体 和转 座 子 在不 同物 种 间传播 , 造 成广 泛耐 药 ; 苯唑西林酶 ( O X A) , 在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中 主
要是 O X A 一 2 3 、 O X A - 2 4、 O X A - 5 1及 O X A- 5 8 , 大 多
制 以及 不 同 的治疗 方案 和临床 疗效 作一 综述 。 1 鲍曼不 动 杆菌 的耐 药机 制
数O X A对碳 青霉 烯类 抗 菌药物 的水 解活 性较 低 , 是 鲍曼 不动 杆 菌 耐 碳 青 霉 烯 的 主要 机 制 [ 2 3 , 据报道 , 国内大部 分泛 耐药 鲍曼 不动 杆菌 产生 的是 O X A - 2 3 。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获得性耐药和克隆传播的特 点, 多重耐药 ( MD R)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是 指 对 头 孢 菌
山东 医药 2 0 1 4年 第 5 4卷第 4期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的耐 药 机 制 及 抗 生 素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白国强 , 李 昂。 段 美丽 ( 首都 医科 大学 附属 北 京友谊 医院 , 北京 1 0 0 0 5 0 )
关键词 : 鲍 曼不 动杆 菌 ; 耐药机制 ; 抗生素
广谱 B . 内酰 胺酶 ( E S B L s ) , 能水解 青 霉素 、 头孢 菌素 类、 单环 类抗 菌药 物 , 作用底 物 广泛 , 可被 克拉维 酸 、 舒 巴坦 和他 唑 巴坦等 B 一 内酰 胺 酶抑 制 剂所 抑 制 , 由 细菌质 粒介 导 , 通过接合 、 转 化 和 转 导等 形 式 , 使 耐 药 基 因在 同种菌 间 或 不 同菌 种 间 进 行 扩散 , 由 于抗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 院内感染的典型病原体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
11 0
w o MY,Hu n ,J .Vac a g C s d ̄ e d tei n oh l l a ao ei h e t n fp i y tmscu e y e dme is [ . 【6Ma n e 儿 ,Da od ln n tet ame to an smpo a sd b n o t oi 3 2 ] h k r r s
tn a ud o me i n o H ol 『 . m po ,1 9 o e f i fwo n wt e d me s J Hu Rerd 9 6, ll h s 1 i dt a 3 H m R p 0 4 1 : 0 1 7 z l . u e md 0 .91 — 6 . er [ i 2 6 [3 e o i 2 ] m r d V,A b m n L an ,e a L t z e a d 1 22 -2 3 R ga b a o t H ,R g iN t1 e oo n 1. 0 2 . e . r l H l D 1 i o c n n rt s r e a e t i tvg M e dme is .F r t i [8 u , h ro k Jn s S C a L t . n ag gn oe i e n ct e n me a n n o t oi et S r , 2 ] l ML C an c - o e , h n C ,e a A t i e i h to a o i r s l f el
a dmiitain f g s r l pls n sr z l c mpae t g s r l n s t o oe ei r o n u a a to o e o r d o o eei n
『 ] c rn , rni , hro k Jn s S e a. acl 卜 2 M l e Pe t eA C a c — 0 e D , t 1V su r I 7 a J c n ae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 是非发酵糖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的各个部位,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近年来临床分离的致病菌中ABA 逐年增多,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达84.96%,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1]。
ABA 具有多重耐性及耐药途径多的特点,生物膜的形成是其出现多重耐甚至泛耐药的主要原因,当人体免疫系统受损时,细菌容易在人体组织或导尿管等医疗设备形成生物膜[2] ,了解最新国内外ABA 的生物膜相关信息对我们研究ABA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BA 生物膜的形成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菌生物膜被膜又称菌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在生长过程中吸附于医学辅材或机体黏膜表面后形成的特殊形式菌群,生物膜的启动和发展,并不只是一个细菌偶然的表面黏附,相反是一个高度调控的一系列变化过程[3]。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黏附功能,细菌很容易吸附于人体组织或物体表面,通过自身分泌胞外多糖基质,脂蛋白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使细菌互相粘连形成菌膜[5],当环境刺激细胞并通过胞外多糖基质、表面蛋白等之间的信号表达引来其它ABA 的聚集,通过细胞的双组分泌调节系统产生的细菌群体感应效应,促使浮游生物和微菌落互相融合,使其逐渐形成一个彼此之间有液体通道相连的三维聚合物网状结构的成熟的生物膜[4] 。
ABA 生物膜的形成一般包括如下过程:(1)细菌利用菌毛等胞外细菌器不稳定的吸附在载体表面上,此为可逆过程。
(2)通过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等基质使细菌不断增殖和积累而形成多层微菌落,此为不可逆过程。
(3)生物膜通过形成聚合物的结构而形成生物膜的初级结构,在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QS)的不断作用下使菌膜的厚度增加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构。
(4)成熟的生物膜在内在调节和外部作用下部分脱落不断释放细菌,向远处传播使之形成新的生物膜[5]。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个 启动子基 因片段 , 启动子有 P ( at 和 P , 1 pn) 22种 大多数 整合子都含 有 P 1启动 子 , 少部 分 含有 P 2启 动子 。3C s 结构则因整合子 的类型不 同而异 。I 类整 合子 3C s包括 3个开放 阅读框架 ( pnraigf m s O F ) 季铵 盐化 oe edn a e , R s : r 合物溴乙锭 耐药基因( aE 1 、 qe A ) 磺胺耐药 基因 (uI 和功 sl) 能尚不清楚 的 O F 组成。 Ⅱ类 整合子 的 3C Rs s由参 与转 座子 T 7 制 的基 因组成 。根据 整合 酶 的不 同, n机 整合 子可以分为 6类 , 其中对 I、 Ⅲ类 整合 子研究 比较多 , Ⅱ、 并且与耐药性 有 明确 的关 系。I 整合子 的结 构如 上文 类
维普资讯
・
2 8・ 0
检验 医学 20 0 7年第 2 卷第 2期 2
中图分类号 : 46 5 R 4 . 文献标识码: A
Lb r o ei n 0 . o 2 . o ao t y d i 2 7 V 1 2 N 2 arM c e0
所述 , 其是 临床分布最广 的一类 整合 子 , 有研 究表 明临床
分离耐药菌 ( 肺炎克 雷伯 菌 、 如 铜绿 假单 胞菌 、 大肠埃 希 菌和弗劳地 枸橼酸杆菌) 的整合 子大 多为 I 整合 子 j 类 。
间则 为一个共同序列的不完 全重复序列 。在整合 的过程 中, 重组交换发生在 5 b 9 e重组位点 的 3端 7 p保守的 G b
的 可 变 序列 所组 成 。5C S携 带 编 码 整 合 酶 基 因 if和 一 n l
基 因 盒
图 1 整合 子 及 基 因 盒 的 结 构
文献阅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项针对黏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黏菌素与舒巴坦联用时,黏菌素的 MIC 从单用时的 32 mg·L-1降低到 4 mg·L-1,而舒巴坦的 MIC 从单用时的 2 mg·L-1降低到 0.5 mg·L-1
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案例的mate分析显示,黏菌素与舒巴坦的联合疗法与黏菌素单药相比,表现出良好的微生物治愈率(RR=1.21, 95% CI: 1.06~1.38)以及近乎相同的安全性,黏菌素、舒巴坦和替加环素三联疗法是治愈率最高的一种药物联用组合
1
鲍曼不动杆菌在环境中持续存在的能力可能是由于它能够在非生物和生物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也是设备相关感染的发病机制,并通过延长在无生命物体上的存活时间提供了重复传播的来源。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物膜深处的鲍曼不动杆菌细胞可以经历休眠,变得代谢不活跃,并对环境压力保持旺盛。 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多重抗生素耐药机制也可能在其环境生存中发挥作用。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的特点
Giammanco A, Calà C[J]. mSphere, 2017, 2(1): 310-316.
全球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从 2004 年的 92% (283/309)显著增加到 2014 年的 96% (430/44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从 2004 年的 82% (252/309)显著增加到 94%(422/447)(P < 0.0001)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
Asif M, Alvi I A, Rehman S Infect Drug Resist, 2018, 11: 1249-1260.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
Asif M, Alvi I A, Rehman S Infect Drug Resist, 2018, 11: 1249-1260.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MedicalScience)V01.30No.1Jan.2010文章编号:1674-8115(2010)01—0098—06・综述・鲍曼不动杆菌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侯盼飞综述应春妹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检验科,上海200127)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近年来临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是医院内感染中分离的重要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由于其生存力强、耐药谱广及耐药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地关注。
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B一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增强。
该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机制,尤其是对外膜孔蛋白和主动外排系统机制进行了详细综述。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3-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中图分类号:R378;R978.11文献标志码:AResearchprogressofmechanismsofAcinetobacterbaumanniiresistancetoB-iactamantibioticsHOUPan.feireviewerYINGChun.meireviser(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Re,讲Hospital,SchoolofMedicin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127,China)Abstract:Acinetobacterbaumannii,aglucose—nonfermentativegram—negativecoccobacillus,isanimportantpathogenisolatedinnosocomialinfections.andtheclinicaldetectionratehasbeenincreasinginrecentyears.Acinetobacterbaumanniiattractswidespreadattentionduetostrongviability,broadresistancespectrumandhighrateofdrugresistance.TheresistancemechanismsincludetheproductionofB-lactamases,alterationsin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decreasedoutermembranepermeabilityandoverexpressionofactiveeffluxpumps.ThemechanismsofAcinetobacterbaumanniiresistancetop—lactamantibiotics,especiallythoseoftheoutermembraneporinandactiveeffluxsystemarereviewedinthispaper.Keywords:Acinetobacterbaumannii;carbapenem-resistant;B—lactamantibiotics;resistancemechanisms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的皮肤、胃肠道和上呼吸道,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各种继发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 在于自然界及医院环境中,可在住院患者的皮肤、呼 吸道、胃肠道、生殖泌尿道等部位定植生长。当患者 免疫力低下时,鲍曼不动杆菌可导致医院获得性肺 炎、血行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感 染等。而且鲍曼不动杆菌还会引起院内感染的暴发流 行,有研究表明,在医务人员的手上采集到的鲍曼不 动杆菌菌株与医疗污染物及院内感染患者体内采集到 的菌株对细菌耐药的表型一致,因此存在医务人员的 手一污染物.患者的感染途径…。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 泛应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近年来多 重耐药菌株,甚至广泛耐药、全耐药菌株在各地不断 出现。目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舒巴坦;碳青霉烯;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
’n地multi-drug n茹n明c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mulll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删
Chang—bing,GONG
Xiao—hui.Neonatal Department,Shanghaf Children’j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
ty,Shanghai 200040,China
anlibiotics are widely used in these years,multidrug-resistant,exten— sively drug resistant,even pan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rise constantly.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a common con- ditioned pathogen,and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has become one of the trickiest problems in nosocomial infection.田地resistant mechanism of MDRAB tor,changing target site ic study,there is
mannii,MDRAB)的院内感染已成为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MDRAB的耐药机制主要在于产生抗菌药物灭 活酶、靶位或细胞功能改变、外膜屏障及药物主动外排泵作用。治疗MDRAB感染的药物包括舒巴坦制 剂、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类、四环素类及其他药物。但是由于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目前对于MDRAB 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儿科的临床经验更少。
耐药性[15]。
2
鲍曼不动杆菌可以通
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和细胞功能,导致对抗生素的 耐药。细菌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是喹诺酮类 药物作用的靶点。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QRDR)的 gyrA和parC基因发生突变后编码DNA螺旋酶或拓 扑异构酶结构改变,导致药物与DNA.酶复合体的亲 和力下降,形成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
万方数据
圄匿』L抖堂苤盍垫!!生!旦簋塑鲞箜璺翅丛!壁堂塑:堕!!Q!!:∑!!:塑:!堕:堡
之一。
质A阴离子位点作用,破坏细菌外膜通透屏障。因 此细菌外膜屏障中脂多糖脂质A的特异修饰可以导 致多黏菌素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可以产生PmrAB 和PhoPQ参与脂质A修饰基因的表达,可导致对多 黏菌素耐药。目前已证实PmrAB的表达可以增加对 多黏菌素的耐药,但尚有其他因素有待进一步
MDRAB治疗的药物选择
2.1舒巴坦制剂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a- zone/sulbactam)、氨苄西林舒巴坦(ampicillin/sul. bactam)等。舒巴坦对由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 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B一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 制作用,因而可保护p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耐药菌 p一内酰胺酶的水解破坏,因此两者联用时有明显的协 同作用。周秀珍等¨刮研究表明近12年来鲍曼不动杆 菌的耐药率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对于美罗培 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尤为明显。而目前头孢哌 酮舒巴坦相对耐药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舒巴坦对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固有的抗菌活性,对其PBP有抑 制和杀灭作用,而且对部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 的鲍曼不动杆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单用氨苄西 林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较低,目前建议 联合其他抗菌药物使用¨7|,且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可明显诱导MDRAB的产生¨8|。 2.2碳青霉烯类包括美罗培南(meropenem)、亚 胺培南(imipenem)、多尼培南(doripenem)等。碳 青霉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其共价键与参与细 胞壁合成的PBP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则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 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怛J。 1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1.1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鲍曼不动杆菌可以通过 产生各种抗菌药物灭活酶,使得抗菌药物对其失效, 出现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呤娟J。
1.1.1
13-内酰胺酶
A类为超广谱p・内酰胺酶
(ESBL),如TEM、SHV、VEB、PER、CTX-M等, 常由质粒介导,使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以及单环菌素耐药,但对头霉素、碳青霉烯类及酶抑 制剂敏感。 B类为金属B一内酰胺酶,对B-内酰胺抗生素具 有广泛的水解作用,如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 碳青霉烯类等,能被金属螯合剂依地酸(EDTA)抑 制,但不能被p一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 坦或三唑巴坦抑制。主要有VIM、IMP和SIM型 3类,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重要机制
ant acinetobacter
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XDRAB)是指
仅对1~2种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替加环 素、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an
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DRAB)
C类为AmpC酶,也称ADC 3-内酰胺酶,携带 该酶的菌株对广谱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但对 碳青霉烯类及头孢吡肟仍敏感。其中ADC-30、 ADC-51、ADC-53表达的菌株对头孢菌素最小抑菌 浓度(MIC)值更高,因此证实AmpC酶与MDRAB 的耐药相关H1。 D类为苯唑西林水解酶(oxacillinase,OXA), 可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其中OXA-51基因是鲍曼 不动杆菌惟一天然携带的基因,被认为是该菌的标志 性基因。国外有利用PCR技术的研究表明在所有对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均有OXA-51基因的表达,部 分同时存在OXA-23和(或)OXA-40的表达”J,而 且OXA.23的表达对碳青霉烯耐药起重要作用一J。闫 钢风等M]在NICU采集的IVlDRAB的基因型研究方面 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所检测到的MDRAB的OXA-51 基因均为阳性,而OXA-23基因阳性率为77%。 1.1.2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由于各种修饰酶的底物 不同,可导致一种和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如 乙酰转移酶(AAC)可使游离氨基乙酰化,使得不 动杆菌属存在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0|。另外磷 酸转移酶(APH)可使游离羟基磷酸化;核苷转移 酶(AAD)可使游离羟基核苷酰化。
耐药㈨。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是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 作用位点。当其性状及功能发生改变,降低对抗生素 的亲和力时,则产生耐药。已有研究证实了PBP的表 达与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程度相关¨21。 耐氨基糖苷药物细菌可因产生16S rRNA甲基化 酶使16S rRNA甲基化(酶的编码基因包括rmtA、 rmtB和armA),从而保护氨基糖苷类的作用靶点细 菌核糖体中30S亚单位的16S rRNA氨基酰一tRNA一结 合位点不被氨基糖苷类药物抑制。在对氨基糖苷类药 物具有高度耐药性的菌株中,16S rRNA的表达程度 较高‘1
1.2靶位或者细胞功能改变
研究㈨。
外膜蛋白CarO有助于亚胺培南、鸟氨酸及碱性 氨基酸的特异通透,外源性鸟氨酸的加入可降低细菌 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 1.4药物主动外排泵作用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组 富含药物主动外排泵基因,其高表达在鲍曼不动杆菌 的多重耐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将进入细菌的抗 生素排至菌外,降低其抗菌作用。目前药物外排泵可 分为5大类,包括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家族 (aND)、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FS)、小多重耐药家 族类(SMR)、多药与毒物外排家族(MATE)及 ATP偶联盒超家族(ABC)。其中RND家族中由内 膜转运蛋白组成三联复合体AdeABC,最能体现有效 外排药物特性,因而其介导的多重耐药性最具有临床 意义。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 部分p一内酰胺类甚至是替加环素类都可以做为Ade— ABC的底物,诱导AdeABC基因的表达,导致多重
no
guideline
up to BOW,the experience is especially les in pediatrics.
【Key words】
Tigecycline
Mulfidrug—resistant acinetobaeter baumannii;Sulbaetam;Carbapenemase;Polymyxin B;
3l。
l-3改变外膜屏障鲍曼不动杆菌可以通过改变细 菌外膜屏障,降低抗生素的敏感性,导致细菌耐药。 多黏菌素作为阳离子脂肽类抗生素,与脂多糖脂
万方数据
起抗菌作用。由于目前MDRAB的逐渐增多,碳青 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而且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 用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危险因素¨9|,但是对 于一些药敏学测试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MDRAB,仍 然可以考虑使用。而有时体外抗菌活性实验结果与体 内抗菌效果不一致,因此在无其他药物可以选择的情 况下,仍然可以考虑使用碳青霉烯类治疗MDRAB 感染,但可能需要加大剂量。另外一些新型的碳青霉 烯类药物,如多尼培南,在体外可呈现一定的抗鲍曼 不动杆菌活性,因而可以试用。 2.3多黏菌素类包括多黏菌素B(polymixin B)、 黏菌素(colistin)等。多黏菌素类含有带正电荷的 游离氨基,能与革兰阴性菌细胞膜带负电荷的磷酸根 结合,使细菌细胞膜表面积扩大,通透性增加,细胞 内成分外漏,导致细菌死亡。但是由于此类药物可以 造成严重的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已长期不在临床使 用,同时缺乏药代动力学数据。但是对于MDRAB, 此类药物却可能是有效的治疗药物。在目前的药物敏 感度测试中,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是最低的[4’6J。但 也有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单用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 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合适的,仍需采取抗生 素的联合治疗以达到药物的协同作用闭J。 2.4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tetracycline)、米诺环 素(minocycline)以及其衍生物替加环素(tigecy— cline)等。四环素类抗生素作用机制是与核糖体30S 亚基的A位置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 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该类药物系抑菌 药,但在高浓度时,也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作用最强 的是米诺环素。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此类药物需与其 他药物(如黏菌素、舒巴坦等)联用才能取得一定 的疗效。 替加环素为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其通过与核糖 体30S亚单位结合,阻止氨酰化tRNA分子进入核糖 体A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为抑菌剂。其不受 p一内酰胺酶,靶位修复,大环内酯类外排泵或酶靶位 改变等耐药机制影响。但目前针对替加环素治疗 MDRAB的体外活性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有效性争议 较大,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口1。引。 2.5其他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异帕 米星、妥布霉素等)药物作用机制为作用于细菌核 糖体的30S亚单位,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但是由于 目前MDRAB对该类药物存在较为广泛的耐药性, 因此在治疗MDRAB感染时,应联用其他抗生素。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主要作 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