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调查研究——以凭祥市为例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和问题的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和问题的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和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兰绍平(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内容摘要】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们根据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实际,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和问题的研究,目的是全面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

本文从问题提出、研究综述、课题界定、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成员分工、经费管理、主要成果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等方面对课题进行论证,以达到顺利开题和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论证1、课题提出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研究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思考: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手段、形式的变革,而且应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变、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内的一场深刻的历史性的变革。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现代课堂教学的意识逐步形成,教学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体现。

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有的教师依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讲得多,而且多采用“程序化”、“传授型”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活动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影响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习惯的形成;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往往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完全依据预先制订的教学设计,过分讲究形式的规范,特别是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没有找到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办法,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学习情景,缺少活泼热烈的互动场面,显得课堂气氛沉闷,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反馈评价方法单一,出示的测验题简单,缺乏科学性;有的教师在提问时只照顾几名学习好的同学,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使用中比较牵强,过分依赖课件的作用,用常规手段能够表现的教学内容,非要用复杂的多媒体手段来实现,造成单一性的教学媒体手段覆盖整个教学过程,抑制学生用多种方法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还有些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不够,照本宣科等等,这些问题都阻碍着课改的深入发展。

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问题及策略探析——以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为例

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问题及策略探析——以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为例

边境民族地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兼有教育工作、民族工作 、国门形象多重属性。 研究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现象 , 对于指导边境地 区教育实践活动、促进边境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 , 有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上看 , 边境 民族地区经济普遍落后于内地发达地区,这严重地制约着 该地 区教 育 的改革 与 发展 。近些年 来 ,随着 国家对边 境地 区发展 的支持 力度 进一 步加 大 ,其 教育 事业 也 取 得 了相应 的进步 。但 总体看 来 ,边 境地 区 的教 育发展 水平依 然较低 ,乡村教育 问题 突 出 ,与我 国发 达地 区 相 比,尚且存 在 系统性 或整 体性 的差距 。面对 这种情 况 ,我们 不免 要 问 :边境 民族 地 区教 高 面临 的主要 矛 盾或 问题 是 什么 ?产生 这些 矛盾或 问题 的根源 在 哪里 ?我们 如何 化解这 些矛 盾或 问题 ?毫 无疑 问 ,这些 都 是 边境 民族 地 区走 出 困境 必须 回答 和解决 的问题 。文章 的主 旨在于探 寻这 些矛盾 或 问题 ,剖析 其 内在 的深 层次原因,希冀为边境民族地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
No . 1 O。 2 Ol 3
( 总第 1 1 8期 )
G e n e r a 1 . No . 1 1 8
【 边疆 文化 】
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 —
以广 西 边 境 民族 地 区为例
蒋珍 莲
( 广西 民族 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南宁 5 3 0 0 0 6)


边境地 区教 育发展面临 的问题
1 。 义务 教育非 均衡发 展 ,具有 双重二元 结构性 对 于任 何 国家或 地 区而言 ,教育 非均 衡发 展都是普 遍存在 的客 观现 象 ,只是彼 此 的程度 不 同罢 了 。教 育 的非均衡 发展 与社会 的非 均衡发展 密切相 关 ,因为社 会是教育 生存 与发展 的外 部环境 。

新课程背景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思考作者:农荣富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14期摘要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中小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积极探索教学管理优化措施,并结合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规划,才能够保证教学管理质量,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

关键词新课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社会背景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也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了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强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农村中小学在探索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新时期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结合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革新。

1基于新课程背景边境少数民族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思想在各级中小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凭祥市中小学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了教学管理优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推动凭祥市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当前凭祥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部分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对教学管理工作相对忽视,导致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呈现出无序化发展状态,严重限制了教学管理作用的发挥和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同时,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不足,并且对教师继续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大部分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执教能力,能够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但是系统分析,这部分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却有所不足,无法结合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成效偏低,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CH市为例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CH市为例

第7卷第1期 2019年1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of NationalitiesVol.7 No.lJan.2019边境民族地区教育研究主持人语:边境民族地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国门教育,其发展状况直接对外反映了国家的边境政策与民 族政策。

作为经济、文化、政治上相互影响或渗透的前沿要冲,边境民族地区及其聚居群体在现代化与全球 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着价值冲突、文化重构等矛盾或危机,并具有“乡土性”“边境性”“民族性”等地域 与文化特殊性。

为此,边境民族地区教育无论是教育价值目标的选择与定位、教育经费资源的投入与配置还 是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其不同于普通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使命与发展环境。

一直以来,针 对自然条件较差、教育发展起点较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边境民族地区,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政策导向、项目 支持和资金分配等方面都着力支持。

这使得我国的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在学校布局调整、经费投入保障、师资 队伍优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增强学生国家认同与文化自觉的民族文化课程也颇具特 色。

但是,也必须承认,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同样面临着复杂和充满调整的困境与问题,其解决与改善会 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大系统不断完善和综合发展而逐步实施的过程。

这需要广大学者与各级政 府分地区、分层次、分阶段地针对这些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决策。

本期栏目基于对广西、西藏边境民族 地区的教育调查,针对性地选取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文化课程建设、学校管理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 进行调查、归纳与分析,以期能推动学界对边境民族地区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本期栏目主持人:王瑜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C H市为例王瑜,江玲丽(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摘要]当前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单向流动 明显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较缓慢等问题,这些内生性及外源性困境是由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诸因素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所造成的。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国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调查及其特色凝炼——以广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国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调查及其特色凝炼——以广

2019年第18卷第20期产业与科技论坛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国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调查及其特色凝炼———以广西凭祥市为例□石逸婷【内容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铸魂工程,边境地区国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边境的团结稳定,本文选取广西凭祥市各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广西凭祥市教育局、友谊关、博物馆以及凭祥市第一小学、凭祥市第一中学、凭祥市高级中学进行了一线调查,总结出了当地国门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密切联系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民族性、特殊性、边疆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国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建设发展的特色凝炼,以促进中越边境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边境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凝炼【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国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调查及特色凝炼路径研究———以广西凭祥市为例”(编号:20181060410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石逸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国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教育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富民兴边、教育兴边”的重要力量。

广西凭祥市具有独特的地理缘由和红色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它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繁荣昌盛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国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概述(一)地处中越边境地区的凭祥市。

凭祥市是由崇左市代管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市,地处中国南疆,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

西南两面与越南谅山省交界,边境线长达97公里,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最便捷的陆路通道[1]。

(二)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主要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为保卫祖国、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拼搏精神。

广西少数民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西少数民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西少数民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也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因各种原因,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还落后于全国的总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水平的程度。

2012年,我国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

我们通过对广西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系列调查问卷和进行走访调查,收集了相当多的有力数据。

我们结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要提高我们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水平,首先搞清楚这些地区的教育现状。

总体而言,我认为目前主要有三点:一是教育事业发展比较快,但基础相当薄弱。

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教育基础本身一直很落后,它很大的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发展,因此,教学质量也不会得到提高;二是教育的投入不足。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广西有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存在教学的硬件设备很不齐备,交通也不便利和老师工资比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这些地区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缺少优秀的教师队伍。

关于这一点,几乎是大家所公认的存在的很大的问题。

目前,我认为广西少数民族教育教学工作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关注:一、要注重教学“合一”教学“合一”是教育质量的关键。

也就是说,学校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积极配合的互动。

我们国家古代的教育比较重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而现在,我们不但要继承古代师德的精神,还要强调教学的“育人”。

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要使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走入民族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的轨道上来,就要以科学的民族教学观念为指导,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在这方面,我们在学校加强教育方法的宣传工作,增强教师与学生互动配合教学意识,使教与学“合一”成为我们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流。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在“尊师重教”方面做得比较好。

广西边境县教研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

广西边境县教研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

前沿视角就下课,没有课后教学反思。

二是乡村学校教研、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教师培训经费拨付不到位,乡村学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

三是教研常规工作不到位。

乡村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队伍建设滞后,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教研组。

以上问题导致边境县城乡学校的教学质量差距很大。

例如,4个县的初中学校各学科期末考试,城乡学校及格率差距在20个百分点以上。

二、广西边境县教研滞后的原因分析(一)学校分布过于分散广西边境地区经济建设起步较晚,经济落后影响着教育文化水平的发展。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边境县的学校分布特点是点多面广、过于分散。

例如,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靖西市共有中小学校218所,其中有3—5名教师的教学点40所,有1—2名教师的教学点83所。

学校的过度分散严重影响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校本教研因学校教师人数少、监管不到位而没有氛围,村校、教学点与中心校距离远,教师参与集中教研的积极性不高。

(二)教师队伍人数不足边境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虽然重视教师招聘工作,但由于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等原因,一些边境县每年招聘到的教师只有计划的半数左右。

由于学科教师缺乏,教师跨班、跨年级、跨学科上课现象严重。

例如,4个县城区初中近30%的学科教师任课班级超标,城区小学近60%的语文、数学教师都兼任其他1—3门课程,乡镇学校近70%的学科教师都兼任其他1—3门课程。

超负荷工作量导致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足,教研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教研管理机制不健全边境县的教研室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目标要求没有明确的量化细则,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各学校对教研工作的实施主要靠自觉。

例如,4个县城区学校还有一些教研活动安排,乡镇学校基本没有固定的教研活动。

平时,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只是走走形式,没有发自内心想要通过教研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意识。

县域整体教研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乡村学校的教研管理处于弱化状态。

三、整体提升广西边境县教研的有效措施(一)转变观念,凝聚教研共识重教学、轻教研是教育教学水平欠发达地区的普遍问题,小改革、小项目很难改变原有的教研态度,为此转变观念是关键。

国门学校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门学校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门学校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边境贸易往来的繁荣,教育成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国门学校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无疑也成为了关注点。

笔者重点选择了广西与越南接壤的崇左市下辖的大新县、龙州县、宁明县、凭祥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做了深层次分析。

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促进国门学校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国门学校广西边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入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时期,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促进这个地区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崇左市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现辖五县一市一区,总面积17345平方公里,人口230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89.13%,是我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

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3921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49元,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区处于后列位置,义务教育发展起点低且差异较大,笔者重点选择了崇左市下辖的大新县、龙州县、宁明县、凭祥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做分析。

一、广西边境四县(市)国门学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现状1.生均教育经费投入2004~2009年广西边境四县(市)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具体见表1。

由表1可知,广西边境四县(市)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凭祥市的生均教育经费投入较高,宁明县则较少,但在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初中方面,投入较多的依然是凭祥市,2009年达到5941元;投入较少的是大新县,2009年投入仅为4205元,但较2004年的1723元依然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2004~2009年四县(市)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极差值的变化趋势呈上升态势,极差率的变化趋势呈下降态势,标准差的变化趋势呈上升态势,而由变异系数反映的生均教育经费值与均值的离散程度在降低,在0.24~0.25之间浮动,较为稳定,2008年达到0.08的最小离散值。

广西边境高校小学教育全科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以广

广西边境高校小学教育全科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以广

教㊀育㊀百㊀家㊀㊀㊀广西边境高校小学教育全科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以广西X 高校例兰孟苇㊀幸欢欢㊀李坤容㊀滕艳卉㊀蓝观覃(广西民族师范学院㊀广西㊀崇左㊀532200)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自治区教育厅 2018年自治区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604044立项资助项目,项目题目:广西边境高校小学教育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以X 高校为例.作者简介:兰孟苇(1995-),女,壮族,广西河池人,学生.幸欢欢(1996-),女,瑶族,广西桂林人,学生.李坤容(1997-),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学生.滕艳卉(1997-),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学生.指导老师:蓝观覃(1988 ),男,壮族,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就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教学理论与表演.ʌ摘要ɔ㊀自2013年来,广西持续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广西边境高校为了响应区教育厅政策,结合边境地区教育需求,大力培养全科免费师范生.为了了解全科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笔者以广西边境X 高校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从该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㊁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㊁专业认同感的途径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本篇文章主要论述前两个维度.团队资力尚浅,观点和数据不充足,有待深入研究.ʌ关键词ɔ㊀小学教育;全科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ʌ中图分类号ɔG 623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3-9619(2019)05-0127-02㊀㊀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法㊁文献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回收学生有效问卷468份,回收教师有效问卷44份,发放320份家长纸质版问卷,回收家长有效问卷225份.1㊀广西边境高校小学教育全科免费师范生基本现状全科免费师范生所指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内的高校培养的定向服务乡村学校精准师资扶贫,具有德㊁智㊁体全面发展以及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㊁数㊁英)的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从事其他教育工作的大学本㊁专科学生.1.1㊀学生数量及生源地㊀本次调查以广西X 高校例,调查对象是广西X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大一大二全体免费师范生共689人.专科5年制17级75人,占10.93%;专科3年制17级95人,占13.84%;专科5年制18级191人,占27.84%;专科3年制18级74人,占10.79%;本科4年制18级254人,占37.03%.本科层次生源主要来自南宁㊁崇左㊁贵港㊁钦州㊁防城港㊁百色等15个县;专科三年制生源主要来自南宁㊁崇左等8个县;专科五年制生源主要来自南宁㊁崇左㊁北海㊁钦州㊁防城港等11个县.1.2㊀入学前的文化水平㊀根据调查,总结出专科3年制169人和本科4年制254人的入学成绩情况.(如图1.1)专科5年制未查找到完整数据,故不列入图表中.图1.11.3㊀选择全科免费师范专业的动机㊀根据对学生选择该专业的动机的调查可知,热爱教师职业的有329人,占70.3%;为实现稳定就业的有305人,占65.17%;听从父母选择和安排的有215人,占45.94%;综合考虑自身因素,并认为该专业就业压力较小的有293人,占62.61%;担忧高考志愿落选的有64人,占13.68%;盲目选择的有10人,占2.14%;其他动机的有63人,占13.46%.1.4㊀免费师范生对专业认同情况1.4.1㊀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认识㊀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指南.在调查免费师范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情况时,有64.96%的同学已浏览,17.74%的同学仔细阅读,17.31%的同学没有看过,由此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培养方案的熟知程度较低.对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和要求㊁课程的设置㊁教学及学分等内容认知较为模糊.1.4.2㊀对专业课程的兴趣㊀课程的喜好程度对学习习得有重要作用.43.8%的学生对艺术技能课程感兴趣,23.29%的学生对专业课程感兴趣,19.02%的同学对教育类课程感兴趣,对科技实验类课程的兴趣较低,仅有13.89%.在访谈过程中,学生对艺术技能课程感兴趣的原因在于获得感比较强且直接;喜欢专业理论课程的同学,倾向于理论基础的学习,反之认为专业理论课程较乏味;科技实验类课程教学深度不够,容易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1.4.3㊀对专业的评价(1)专业前景的评价㊀针对免费师范生对定向服务基层6年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81.2%的同学愿意服务,17.31%的同学有毁约的想法,1.5%的同学坚定毁约.针对免费师范生是否热爱从事教师行业的调查显示,91.45%的同学愿意,7.69%的同学迟疑,0.85%的同学不愿意.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同学对本专业的认同感较高,选择从事教师行业意愿的比例也比较高,仅存在少数的差异.(2)课堂的评价㊀针对课堂的调查结果显示,66.45%的学生认为课时安排是比较合理的,27.78%的学生认为课时安排较多,极少数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比例严重失衡.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科学,3.63%的学生认为课程与作业的设置基本不吻合.55.77%的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完成作业,18.38%的学生能认真完成自己喜欢的科目的作业,25.21%的学生任务式完成作业,还有0.64%的同学基本上几乎不能完成作业.综合以上几点可知,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课时安排较合理,任课老师的作业布置也符合教学内容,并且愿意认真完成作业,反映了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学习,也能够看出专业的认同感比较高.(3)专业师资力量的评价㊀对X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的满意程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一半同学认为教师与㊀㊀㊀教㊀育㊀百㊀家学生默契度不够,学生的观点:一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高,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教师的教学技巧不高,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可见,以上因素会使免费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逐渐降低,但大部分同学基本选择满意或基本满意师资选项,仅有极少数同学不太满意,这需要辩证的思考.(4)专业教学硬件的评价㊀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中对实训室的设置不太满意.如实训室种类少㊁提供的训练材料不够完备等等.间接影响免费师范生在专业学习上的热情,致使学习效能感降低,专业的认同感也会受到影响.2㊀广西边境高校小学教育全科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2.1㊀对专业认同感存在差异性2.1.1㊀生源地影响认同感㊀免费师范生生源地主要集中在崇左㊁钦州㊁南宁㊁贵港㊁北海,百色等地区的乡镇,问卷上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来自教育水平㊁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地区,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求得一份好工作.因而更关注本专业的学习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全科免费师范生专业是他们较好的选择之一,专业认同感相对比较高的.2.1.2㊀性别存在认同差异㊀女性比男性更适合做教师是我国的传统认知理念.然而社会对男性的期望远高于女性,但教师职业环境和待遇无法满足大部分男性的需求.女性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比男性高.从调查数据可知,小学教育专业男女比例大约为1:6.5,由此可以推断,小学教育全科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相对来说较高.2.1.3㊀态度决定认同㊀据免费师范生问卷回收情况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专科5年制和本科4年制师范生占调查总人数的86.96%,其中专科5年制师范生参与人数到达本专业人数90%以上,专科3年制师范生参与度较低仅仅为13.03%.据此推测,不同学段的学生对本专业的相关内容敏感度参差不齐,学段高低与专业问卷调查参与度高低成反比,学段越高,参与度越低.并且免费师范生中本科㊁3年制㊁5年制的学生专业认同感高低不同,通过调查数据可以推断:3年制免费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最低,本科㊁5年制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较高.2.1.4㊀受入学前文化成绩的高低影响㊀根据图1.1调查数据显示,免费师范生入学前本科生的文化水平普遍高于专科生的文化水平.本科生与专科生在知识储备㊁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本科生综合各方面的能力相对于专科生来说更强一些,这也导致人们常规的思维认为:本科生比专科生要强,入学前文化水平越高越能够得到肯定.所以免费师范生在校求学的心态也会受到入学前文化水平高低的影响,一般来说,入学前文化水平越高的学生越有自信,专业的学习收获更大,对本专业的认同感随之提高,反之则降低.2.1.5㊀入学动机的影响㊀针对免费师范生入学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的动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出于自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二是迫于现实就业形势.由此可见,有一部分的免费师范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小学教育专业对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有一部分免费师范生则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者职业跳板,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2.1.6㊀对 协议书 相关内容的了解不全面㊀免费师范生对«协议书»及本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免费师范生对«协议书»认知清晰并同意其中的相关条例规定;对于本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仅17.74%的同学仔细阅读过,64.96%的同学大概浏览过.由此可见,免费师范生对«协议书»及本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认知不清晰㊁了解不够透彻,仍然存在认知盲点.这侧面反映出,免费师范生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仍然模糊,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选择就读本专业,后续的发展中会存在很大的隐患.同样也能延伸出一点,免费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受自身的角色认知情况的影响,认知不清晰产生对本专业失望的情绪,认同感也会随之降低.2.2㊀学校环境是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之一2.2.1㊀师生比例不平衡㊀本专业师资力量单薄㊁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的需求不一致,达不到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学环境,使得免费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逐渐降低.2.2.2㊀专业教学硬件㊀学校提供的专业教学硬件间接影响着免费师范生的认同感.由于财力㊁物力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学校提供给免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㊁免费师范生的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场地不足等,在硬件缺乏的情况下,他们的专业技能训练受到场地限制,从而打击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习效能感降低,专业的认同感也会受到影响.2.3㊀家庭的差异影响全科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2.3.1㊀父母的期望高低直接影响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的高低㊀问卷结果显示,父母迫切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专科5年制的学生尤为明显.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的认同感成正比,家长期望值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也随着增长.2.3.2㊀家庭经济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的高低㊀根据相关文件,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不仅免住宿费㊁免学费㊁免学杂费等,每个月还享有一定金额的生活补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免费师范生在校求学的经济压力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但该专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系数较大,所以经济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在校求学的幸福感指数的高低,从而影响免费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经济压力越小,在校求学的幸福感指数越高,专业认同感就越高,反之则低.2.3.3㊀家庭成员的职业间接影响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㊀受到从事教育类的家庭成员影响而选择就读小学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家长占总人数53.78%.由此可见家庭成员的职业对孩子专业的选择有一定影响.2.4㊀社会不同需求影响免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2.4.1㊀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生的标准㊀根据«关于继续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桂教师范 2017 22号)文件精神,计划培养一批既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又 下得去㊁留得住㊁教得好 能承担农村小学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全科教师.2.4.2㊀免费师范生的社会地位㊀政府大力扶持免费师范生,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选择该专业,弥补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缺口量.2.4.3㊀社会对免费师范生的需求量㊀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导致近几年小学教师的需求量增大.自2013年来,广西持续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弥补农村地区小学教师缺口量.3㊀小节本文以广西«关于继续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立足点,围绕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基本现状,根据现状进行剖析,并得出结论.既是存在较多影响专业认同感的因素,但大体上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还是比较高.参考文献[1]㊀杨宏,施远程.«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中国电力教育»,2009(10).[2]㊀甘启颖«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分析»;«吕梁教育学报»,2014(04).。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现状调查研究与对策——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现状调查研究与对策——

①本文受学院项目基金支持,项目编号:XYZJT1709。 作者简介:毛卫红(1975—),女,汉族,本科,云南普洱人,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副高,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研究。 孔丽娜(1985—),女,汉族,本科,山东人,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 矣昕宝(1968—),男,彝族,本科,云南易门人,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
一、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选取了西双版纳州一市两县(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 12 所偏远地区乡村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教师的性别、 年龄、专业、教学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进而了解西双版纳 州一市两县乡村小学教师现状,并通过现状分析西双版纳州在 培养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现实难题,提出 符合当地情况的解决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利用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相关论文数据等资源查阅相 关文献资料,以及借鉴有关省内外专家的成功经验,针对了解的 现状,进行分析、归纳。 2.问卷法 选取西双版纳州一市两县 12 所乡村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 总共发放问卷 253 份,实际收回问卷 253 份,实际收回率 100%。 最终收回有效问卷 252 份,其有效收回率为 99.6%。 3.访谈法 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进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西双版 纳州一市两县乡村小学教师的现状,根据文献综述自行编制了 访谈提纲对 30 名乡村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研究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 在本次随机选取的 252 名教师中,男性教师有 80 人,占总 人数的 31.7%,女性教师有 172 人,所占比例 68.3%。其中,21~25 岁的教师共有 52 人,26~30 岁的教师共有 55 人,31~35 岁的教 师共有 13 人,36-40 岁的教师共有 40 人,41 岁-45 岁的教师共 有 50 人,46 岁及以上的教师共有 42 人,中青年教师(45 岁及以 下)占了 83.3%,有 1 人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本科学历的教 师有 41 人,专科学历的教师共有 92 人,中师中专学历 118 人。 (二)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在 252 位抽取的教师中,除个别新入职的教师以外,所有的 教师都带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其中 83%的教师都出现了 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授课的现象,有 102 位教师带过所有的 年级。 (三)教师基本素质与能力分析 对于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个问题,有 33%的教师 认 为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重 要 ,24% 的 教 师 认 为 教 学 能 力 素 质 重 要 , 23%的教师认为知识文化素质重要,20%的老师认为心理素质的 重要;而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上,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知 识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知识掌握得不好,其中高达 46%的教师认 为,教育科研能力对小学教师来说不是特别重要,有 34%的教师 认为沟通交往能力也不是很重要。 三、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西双版纳州一市两县乡村教师现状的调查,可以看 出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全科型教师还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在调研过程中,各个小学的一线教师和学校负责人都反映 教师“留不住”的问题特别严重。在乡村小学,尤其是边远地区的 小学,师资队伍的流动性较大。虽然每年都有新教师加入,但是 经过学校三五年的精心培养之后,这部分教师往往会选择去条

浅议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教育发展路径

浅议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教育发展路径

浅议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教育发展路径作者:袁颖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15期【摘要】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发出了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动员令,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掀起了教育发展的新高潮。

在国家重视、投入加大的背景下,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教育事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合适的发展路径,缩短或追上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实现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边境地区教育发展路径一、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教育现状广西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边界线长约637公里,边境线分布有东兴、防城、凭祥、宁明、龙州、大新、靖西和那坡8个县(市),是典型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

近年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扶持下,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的原因,边境地区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呈现出基础薄弱但发展势头迅猛的局面。

(一)教育发展势头明显。

教育普及工作进展明显,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城乡居民接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高较快;职业教育在广西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增职校校园和校舍面积分别比实施攻坚计划前大幅度增长;教育投入增长较快,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增长较快,中考优秀率、高考大专以上上线率稳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每年财政投入教育均大幅增长,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边境地区的教育事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学校校舍、场馆等设施建设仍较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基础教育发展不快,中职教育基础薄弱,高等教育尤为薄弱,优秀生源流失严重,初中、高中优质生到外地就学现象突出;教育布局不尽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大,教育资源过度向城镇集中,山区、边境地区办学水平低、师资力量薄弱,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突出;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学历及职称总体偏低,年龄结构及学科结构不合理,硕士等高学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广西边境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广西边境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广西边境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现状调查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3)1. 研究背景 (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研究范围及对象 (5)二、文献综述 (6)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7)2. 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的研究现状 (8)3. 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现状分析 (9)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10)1. 研究方法 (10)(1)文献分析法 (12)(2)问卷调查法 (13)(3)访谈法 (14)(4)观察法 (15)2. 研究过程 (16)(1)确定研究范围和对象 (17)(2)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18)(3)数据收集与处理 (19)(4)数据分析与解读 (20)四、广西边境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现状调查 (21)1. 教师队伍概况 (22)2. 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现状 (23)3. 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水平 (24)4. 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25)五、广西边境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水平分析 (27)1. 知识水平总体情况分析 (28)2. 不同地区、学校间比较 (29)3. 不同教师间差异分析 (31)4.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2)六、提升广西边境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的策略建议 (33)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34)2. 完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交流学习 (36)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教师发展环境 (37)4. 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内在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8)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39)1. 研究结论总结 (41)2. 研究不足之处与反思 (42)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43)一、内容描述本次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广西边境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西边境地区由于地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教育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该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研究基地”研究成果;本文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广西特聘专家岗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婷(1985—),女,广西桂林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师教育。

摘要近年来,广西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教师培训,这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遇到了以下问题:培训经费不足,全员参与培训难度较大,存在地域性差异,培训内容没有突出“边境””和“民族”的特色,评价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此推进境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培训Thinking of the Problems of the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in Guangxi Ethnic Border Areas //Zhou TingAbstract In recent years,Guangxi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ethnic border areas;these activities have achieved some results,but also encountered some problems,such as:lack of training funds,great difficulty of all staff participation in the training,existence of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ontier border"and "nationalities"were not emphasized in the training content;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far from per-fect.Aiming at these problem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raining in ethnic border area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pointed suggestions.Key words ethnic border areas;teacher training近年来,广西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教师培训,先后启动“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广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规划”,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发展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发展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发展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发布时间:2021-05-13T11:34:51.2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作者:覃坚[导读] 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地方风俗覃坚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摘要: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地方风俗,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开展自然需要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相结合。

另外,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又属于贫困地区,所以这部分地区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成年人的家庭教育能力较差。

因此,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小学教育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展开研究,明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够切实提升小学教师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路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所以,学校或者教师,需要了解教师实际的发展需求,掌握区域内教育水平发展情况。

另外,学校或者教师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融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创新的思维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区域教育水平的制约。

所以,本文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发展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进行探讨,旨在为其教育水平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发展的现实境遇(一)教师没有形成较强的专业发展意识在过去,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待遇较差,存在教师流失的问题。

因此国家为相关学校及教师增加了补贴的发放额度,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水平。

虽然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的流失,但是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多教师将教师这一职业粗浅地理解为知识、技能、人生道理的传授,因此这部分教师很难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部分资深教师,甚至在入职后近二十年才逐渐认识到反思积极性、反思对于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强,抵触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甚至很多校长对于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发布时间:2021-05-13T11:34:50.4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作者:覃思静[导读] 教育均衡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覃思静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摘要:教育均衡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已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一套适应性强的教师发展评价机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需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学校方面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一)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学校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对教师发展的科学评价,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从而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大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激励机制[1]。

例如,进修、调研、论文、项目等方面缺少评价机制,导致一些教师缺少工作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二)评价标准过于统一评价标准表示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对教师发展方向具有指导作用。

但如果评价标准设置过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就容易受到挫伤;如果评价标准设置过低,就会抑制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浅谈少数民族区域对学生习作教学方式的研究策略

浅谈少数民族区域对学生习作教学方式的研究策略

浅谈少数民族区域对学生习作教学方式的研究策略发布时间:2022-05-19T08:47:45.04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4期作者:陈玉明[导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民族地区教育给予重大重视陈玉明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普合苗族乡希望学校 533501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民族地区教育给予重大重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大局为重,团结统一,政策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在我国由全面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国家教育脱贫攻坚语文习作教育机制队伍建设三支一扶1.引言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领域普遍聚焦“整体育人”全球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变化趋势与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综合能力,学校教育下培养必需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与健康人格的发展,多维目标的实现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教学模式!其中,少数民族地区习作教学方式是具有鲜明特征与示范性的良好标杆,也是我国教育领域长期关注的问题!2.回望中国教学模式历程,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立足国情,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国家在意识形态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于教育领域,中国百年探索模式不断革新深化,历经了探索期-基础期-发展期-变革期五个阶段。

探索时期,主要解决新中国成立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整体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单一,以讲授为主;基础期则重点提高国民基本素质,转型探索初步开始;在发展期,多样化整合化趋势显著;变革期,多维目标驱动,价值引导能力支撑更进一步,整体上呈现复合型教学模式!伴随着新课标改革下,聚焦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利弊共存,在政策的巨大关怀之下,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教学环境仍然存在差异,经济落后、信息接收的堵塞,人才培育与人才引进依旧艰难,缺乏先进的事物与文化熏陶,语言的文化差异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是一个突破性难点,生活中经常惯性说方言导致大部分学生会存在对汉语学习枯燥、理解困难等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 % 5 O . 2 % 1 4 . 3 %
5 . 6 %
1 。 从以上呈现的五种教学观来看 ,对第一种教学 观和第三种教学 观
教育 目的观指人们期 望教育达 到的效果。研究教师 的教 育 目的观
将有益于我们 了解教师的行为和态度 。 表1 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 目的观 的现状
触到 了新 的教学观 ,但是旧有 的教学 观还是 在部分教师们 的头脑中 占 有重要 的地位 。 3 .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 区中小学教师的学生观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学生观指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 和看 法。了解教师 的学生 观有助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解放 。 教育即知识 、技能 、
5 1 %
4 2 %
4 . 3 % 1 . 7 % 0 . 4 %
4 5 . 9 % 4 9 . 8 % 3 . 5 % 0 . 5 % O . 3 %
思 想方 法 的传 授 与 4 2 . O % 4 5 . 9 % 6 . 9 % 3 . 9 % 1 . 3 %
教 学 中 以 教 定 学 和
接受问卷调查 的教师有 2 3 1位 ,分别来 自凭祥 市高级 中学 、夏石 中学 、凭祥市一小 和二小 、夏石 一小。其 中,中学教 师 1 0 8位 ;小学
教师 1 2 3位 。
以学定教 同等重要 , 2 8

( 二 )调查 内容及结果分析 1 .广西边境 少数民族地 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 目的观现状 及存在 的
识 。了解教师的教学 观有助于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和改进 。 表 2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 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观现状 非 常 认 同
教 学 是 教 师 教 授, 7

认 同 不确定 不认 同 非 常 不认 同
2 6 . 8 % 1 9. 5% 3 6 . 8% 9 .1 %
坝 代 教 胄
广 西 边境 少 数 民族 地 区 中小 学教 师教 育观 念 调 查 研 究
以凭祥 市 为例
郭 裕 湘 李 艳 玲

周朝明 ( 钦 州 学 院教 育 学 院
广西
钦州
5 3 5 0 0 0)
要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 学行 为的 变革直接影响教 育质 量的提 高,是教 育改革的核 心 问题。本文采 用问卷对 2 3 1名 边境 少数 民族
教 育观 念
地 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调 查,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其教 育观念 中存在的 问题并探寻原因,从 而提 出一些改进建议 。
关 键 词 :边 境 民 族 地 区 教 师
随着信 息时代 的到来 和基础教育改革 的深入推进 ,原本思想落后 的边境少数 民族地区 中小学教师受到越来越多教 育思想 的冲击 ,其教 育观念正逐渐发生变化。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 的转变 导致教师教学行 为的变革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革直 接影响教育质量 的提高 ,是教育改革 的核心问题 ,研 究意义重大 。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来 自广西边陲——凭祥市 ,全市总面积 6 5 0 . 3 2
学 生 是 被 动 的 、 接 3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 ,在呈现 的这 四种教育 目的观 中,前面两 种教
育 目的观的分歧较小 ,认 同比例都达到 9 3 %以上 ;后两种偏 向传 统 的
教育 目的观分歧较 大,特别是第 四种教 育 目的观。第三种教育 目的观 的认同率没有达到 8 7 . 9 % ,选择不 确定和不认 同 的教 师 占一定 比例 ;
学习。
没 有 教育 不好 的学 生 ,只有 不 合 适 的 1 6 . 9 % 2 8 . 6 % 2 6 . 4 % 1 9 . 9 % 8 . 2 %
教育 。
于教 师树立 现代 的学生观 ,发 挥学 生 的主体作 用 ,更好 的开展 教学
活动。
表 3广西边境少数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学生观现状 非常 认同
非 常 认 同 认 同 不 确 定 不 认 同 非 常 不 认 同
教师的分歧比较大,特别是第一种教学观 , 认 同率为 3 4 . 6 % ,不认 同
率也高达 4 5 . 9 % 。对第四种教学观 和第五种教学观的看法也存 在不小
的分歧 ,这两种教学 观的认 同率都过半 ,但是选择 不确定和不认 同的 也有 1 0 . 0 % 以上 。这说明广西边境少数 民族地 区中小学教师对 这几种 教学观存在一些分 歧 。每 一种教 学观 都有相 当一 部分教 师选 择不 确 定 ,说 明相当大一部分教师教学观仍存在模 糊的状况 ,或者还存 在怀 疑和矛盾 ,处于新 、旧教学 观的过度 时期。也就是说 ,教师们 虽然接

广 西边境 少数 民族地 区 中小 学教 师教 育观 念现 状及 存在 的
主导作为。
教学应 以学定 教,
问题
( 一 ) 调 查 对 象
先 学后 教 ,因 为 学 4 1 . 1 % 4 4 . 2 % 1 O . O % 4 . 3 % 0 . 4 % 生是学习的主体 。
8 %
学 生接 受 的过 程 。
平方公里 ,常住人 口 l 1 万 ,有 壮、汉、苗 、京 、侗 、傣 、布依 等 1 7
个民族 ,少 数 民族 占总 人 口的 8 2 . 7 % ,在 广 西 沿边 的 8个 行 政 县 ( 市 、区)中颇具代表性 。本文 的教师 教育观念 是指 教师在从 事教 育 工作 中形成 的一种观念群 _ 】 J ,它包括教 师的教育 目的观 、教学 观 、学 生观 、学 习观等 。

教学 是 师生 积 极参 与 、交 往 互 动 ,共 4 8 . 9 % 4 5 . 9 % 4 . 3 % 0 . 4 % 0 . 4 %
同 发展 的过 程 。
教 学应 发挥 教 师 的 1 6

0 % 4 5 . 0 % 1 6 . 5% 1 7. 7% 4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