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离子拮抗剂药理特性决定临床
钙离子拮抗剂作用机制

钙离子拮抗剂作用机制钙离子拮抗剂作为一类常用的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们通过干扰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动,从而发挥药理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机制。
一、细胞膜钙通道的调节钙离子拮抗剂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膜上的钙通道的开放,从而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
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主要分为L型、T 型和N型钙通道。
钙离子拮抗剂主要作用于L型钙通道,抑制其开放,减少钙离子的内流。
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上,从而产生松弛血管和减慢心脏收缩的效果。
二、调节神经传导钙离子拮抗剂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传导来发挥药理效果。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钙离子的内流是神经递质释放的关键步骤。
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上的钙通道的开放,减少钙离子的内流,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可以用于治疗癫痫、帕金森病等疾病。
三、影响细胞内钙动力学钙离子拮抗剂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内钙动力学来发挥药理效应。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通过调节钙通道的开放时间和钙离子的内流速率,影响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变化。
这种调节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
四、抗氧化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钙离子拮抗剂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细胞内钙离子的增加会导致氧化应激的产生,从而引起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增加,减少氧化应激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这种抗氧化作用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五、其他作用除了以上几种作用机制,钙离子拮抗剂还有其他作用。
例如,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内乳酸产生,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凋亡途径,抑制细胞凋亡等。
总结起来,钙离子拮抗剂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细胞膜钙通道的开放,影响神经传导,调节细胞内钙动力学,具有抗氧化作用等。
钙离子拮抗剂

(五)保护缺血组织 研究表明钙通道阻滞药对心肌、肾、脑缺血性损害有保护作用 地尔硫卓150µg/kg有助于保护心肌,但可能导致心肌抑制及传导紊乱 维拉帕米50mg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可预防冠状动脉痉挛 尼莫地平高脂溶性,易穿过血脑屏障,可用于脑保护,其脑保护作用主 要是使脑血流增加,对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进一步增高颅内压。若同时并 发脑水肿,可使神经状态恶化
20 80
氨氯地平
3~35 经肝 10
应用钙通道阻滞药适应证
1.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 2.心律失常的治疗及预防 3.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 4.肥厚性心肌病:维拉帕米 5.充血性心力衰竭:氨氯地平 6.心肌梗死:地尔硫卓 7.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硝苯地平 8.外周血管疾病:雷诺病、间歇性跛行 9.脑动脉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 10.中风:尼莫地平 11.急性胃肠痉挛 12.预防偏头痛:尼莫地平 13.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14.预防心肌肥大
• (2)抑制内分泌腺的作用:较大剂量的钙拮抗药能抑制多种内分泌 功能,如脑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素、加压素;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胰素及醛固酮的分泌。此外, 还能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表现出微弱的非特异 性抗交感作用
• (3)逆转肿瘤的抗药性:可能与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结合,抑制 其表达相关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癫痫: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癫痫,特别是对部分性癫痫有较好的疗效 偏头痛: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偏头痛,特别是对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神经痛: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神经痛,特别是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焦虑症: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焦虑症,特别是对焦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研发新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研究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扩大应用范围 探索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05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的不良反应和注意 事项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
头晕、头痛、疲劳等神经系统症状
心悸、胸痛等心血管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低血压、高血压等血压异常
皮肤瘙痒、皮疹等皮肤反应
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器官功能异常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注意事项
避免与降压药、 抗心律失常药 等药物同时使
正在服用其他药物 医生建议不宜使用
者
者
06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的研究进展和未来 发展方向
பைடு நூலகம்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发现和发展:从 最初的发现到现 在的广泛应用
作用机制:对钙 离子通道的抑制 作用
临床应用:在心 血管疾病、高血 压、糖尿病等疾 病中的治疗效果
研究进展:新型 钙离子通道拮抗 剂的研发和临床 试验
用
避免与含钙食 物、饮料同时
服用
避免长期大量 使用,以免引
起不良反应
新型钙拮抗剂拉西地平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在治疗前检出的101株厌氧菌中,61株菌经治疗后消除(60.4%),27株菌治疗后数量减少,总抑制率为87.2%。
MNZ 组治疗前检出的82株厌氧菌中,52株治疗后消除(63.4%),18株菌治疗后数量减少,总抑制率为85.4%。
试验表明:TNZ对厌氧菌感染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MNZ,副反应比MNZ 轻,所用治疗剂量亦不会引起菌群失调。
4.2 对阴道滴虫的治疗〔6,7〕 滴虫性阴道炎过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MNZ口服和外用,抗滴虫效果确切,但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服药时间较长、使用不方便等缺点,TNZ能克服上述缺点。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8〕于1994年5~6月,对11例22~50岁妇女采用TNZ单次口服2.0g(4片),3~7d复查,滴虫全部转阴,阴道清洁度全部正常。
TNZ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确切、作用迅速、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同济医科大学400例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国产TNZ一次口服2.0g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优于等剂量的国产MNZ(d4复查滴虫转阴率分别为94.0%和88.0%,有统计学显著差异),临床症状消除和明显改善也优于MNZ(分别为96.0%和87.0%,亦有统计学显著差异),TNZ 的不良反应少,总发生率明显低于MNZ组(分别为17.1%和30.0%,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参 考 文 献1 Martindale.Tinidazole.The Ext rapharmacopoeia,28th Ed.1982.9842 Taylor J,Sirotnak FM,Schmid FA,et al.Tinidazole and metronidazole.Pharmacokinetics in man and mouse.A nti mi2 crob A gents Chemother,1969,11(3)∶2673 K alowaki M,Bratel T,Billing B,et al.Study of obligate anaerobic bacterial sensitivity to tinidazole and metronidazole (determination of MIC)Wiad2Lek.J Eng Bacteriol,1993,46 (506)∶2114 Wies R,Corasola G,Cottone SE,et al.The activity of four antimicrobial agents,including three nitroimidazole compounds agsinat.J Bacterial Chemother,1977,23∶195Carmine AA,Brogden RN,Heel BC,et al.Tinidazole in anaerobic infections.A review of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Drugs, 1982,24∶856 Anjaueyulu R.K oening W.Sund M,et al.Single2dose treat2 ment trichomonal vaginitis.A comparison of tinidazole and mitronidazole.J Int Med Res,1977,5∶4387 Manorama RHT,Sutfin TA,Lind T,et al.Single2dose oral treatment of vaginal trichomoniasis with tinidazole and metronidazole.J Int Med Res,1978,6∶468 郑怀美.妇产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49(收稿:1995—05—09 修回:1996—09—04)新型钙拮抗剂拉西地平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李 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200025) 摘要 拉西地平是治疗高血压的新型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本文综述其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钙拮抗剂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2 1 年 第 3 01 5期 ( 3 第1卷总 第26 ) l 9期 1
综 述
… I】~ I { lj I} IH 、 ILJ
0 0 3 , m管死 率 F降 j 9 ( .0 ) 心 -3 % P=
00 ) 中 风 死 率 降 r 5% ( = .3 , 8 P 0 0 ) 所 有 致 命 或 非 致 命 性 心 管 终 点 .2 , F降 了 3 % ( =0 04) 综 上 研 究 说 7 P .0 。
非致命性心血管 终点 ( 中风 、 心肌梗 死和 心力衰竭 ) 下降了 3 % ( 0 0 ) 1 P< . 1 。在我
国与之相 同的研究 ( yt hn Ss —C ia试验 ) 的 结果也与之 相 同, 中风 下 降 了 3 % ( 8 P=
老年人高血压 的形成 及特点 : 年人 老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可有不 同原因 , 大多数 是 由于动脉 壁变 硬及 可扩 张性 减低 。并 且 硬化的血管也 消失 了对 8肾上 腺素 能
抗剂对 于降低 孤立收 缩性 高血压 老年 患
者 的心血 管发 病率 和死亡 率有 益 。但 是 对 于在非常老 的人群 中的降压治疗 , 分 其 析的亚组 由于存在不一致的结果 , 在这 故 类人群 中其 降压治疗 效果 还未 明确 。这 方面 Lo ei en t 等也有 相似 的结论 , t 降压 治
的敏感性 降低。E a gn等将硝 苯地平 控释 片和利 生普 利 ( i npi 治 疗 老年人 高 Ls or ) i l
压 及 改善 压 力 反 射 敏感 性 比较 , 究 表 研 明 硝 苯 地 平 控 释 片 和 Ls or 单 一用 药 i npi i l 治疗 老 年 人 高 血 压 能 有 效 地 控 制 血 压 , 二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钙离子拮抗剂可对血管内层组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且已经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虽然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可以使患者取得理想的疗效,但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此类降压药在使用过程中也可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影响患者的疗效。
文章结合实际和多项参考资料对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标签: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不良反应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而钙离子拮抗剂类(Calciumchannelblockers,CCB)降压药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可以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而降低血压。
CCB降压药适用于病情程度不同的高血压患者,且对脂质、糖代谢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即使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以采用。
虽然CCB降压药可使患者得到良好的降压效果,但也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如使用不恰当、配伍不恰当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用药效果,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要重视预防CCB 降压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现结合实际和多项参考资料对CCB降压药不良反应加以总结,以便对CCB降压药不良反应加以预防,提高用药效果,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1 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1.1 心律失常反射性心动过速一般情况下,当使用二氢吡啶类的CCB时,会因血管扩张而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当大量使用CCB时,发生反射性心动过速的可能性会更大。
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使用非二氢吡啶类药物时,有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的可能性。
这主要是因为这类CCB可以起到负性肌力的作用,对窦房结造成抑制,使心率降低,会对心肌收缩力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的发生。
基于钙拮抗药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疗效进展

·154·《人人健康》Every one is well 药物研究2015年21期钙拮抗药是在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钙通道阻滞药,能够通过有效阻断Ca 2+由细胞外液向细胞内的流通,从而对心肌、平滑肌收缩与舒张过程起到调节作用,进而降低其负担,实现降低血压、促进血管系统及心脏功能恢复的作用。
与之相对应地,钙拮抗药药理特性具有复杂性,如若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患者不适反应[1]。
基于此,笔者在下文中将对钙拮抗药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疗效进展展开总结。
1 钙拮抗药的药理特征1.1 药理作用Ca 2+充当细胞内环境的第二信使,参与众多细胞活动,在腺体分泌、神经递质释放、血小板激活及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具有不可获取的作用,尤其地,在心血管系统功能维系及调节过程中非常关键[2]。
从根本上来讲,钙拮抗药能够与Ca 2+通道位点或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有效抑制Ca 2+向细胞内扩散,从而有效控制细胞内环境中Ca 2+含量的上升[3]。
通过对Ca 2+浓度进行调节,实现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2 药动力学特点新型钙拮抗剂不仅具有高度特异性,而且作用持久、半衰期长,例如氨氯地平能够平稳、持久(半衰期至少为35h )、缓和的进行作用发挥,使用群体可为肾功能、心脏功能障碍患者等,并能够用于稳定心绞痛和高血压等症状。
1.3 对于不同组织的选择性作用第一,作用于心肌。
一方面,钙拮抗药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内Ca 2+的含量,从而通过肌力作用负性,使得心肌收缩力降低[4]。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血管舒张,缓解高血压症状,从而提升交感神经活性及反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对于肌力作用负性程度进行缓解。
同时,在减缓心脏房室结传导速度上效果也较为显著,能够通过消减折返激动,发挥对于心室心动过速的治疗功效。
第二,作用于平滑肌。
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调节方面,尽管钙拮抗药能够通过抑制Ca 2+内流而对于动、静脉舒张均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对前者作用更为明显。
钙离子拮抗剂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PPT

• 引言 • 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机制 • 钙离子拮抗剂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
床应用 • 钙离子拮抗剂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
效和安全性 •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01
引言
钙离子拮抗剂简介
钙离子拮抗剂是一类能够阻止钙离子 进入细胞内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钙 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来发 挥作用。
疗效评估方法
疗效评估通常采用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等方法,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持续 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同时,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心功能状况也是重要的疗效指标。
钙离子拮抗剂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问题
钙离子拮抗剂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 安全性是关注的重点。常见的安全性问 题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 。此外,长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可能对 肝肾功能产生影响。
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包括地尔硫䓬、维 拉帕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
室性心律失常概述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等。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可导致心悸、胸闷 、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晕厥或猝死。
钙离子拮抗剂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重要性
钙离子拮抗剂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尤 其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如特发性室性心动 过速等。
总结词
钙离子拮抗剂在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伴有交感神经兴 奋的患者。
详细描述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指无法找到明显病因的室性心律失常,多与遗传因素有关。钙离 子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降低心脏的兴奋性和收缩性,从而减缓心 率,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伴有交感神经兴奋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钙离子
【2019年整理】钙拮抗药药理作用

鉴于Ca2+对细胞多种生化、生理反应的影响,理论上预计钙拮抗药应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然现有的钙拮抗药却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而对其他组织细胞影响较小,这可能与心血管系统细胞膜上L型钙信道密度较高有关。
钙拮抗药由于阻滞Ca2+的内流,使细胞内Ca2+量减少,从而引起各种作用。
1.对心肌的作用(1)负性肌力作用:钙拮抗药使心肌细胞内Ca2+量减少,因而呈现负性肌力作用。
它可在不影响兴奋除极的情况下,明显降低心肌收缩性,这就是兴奋-收缩脱偶联(excitation-contractiondecoupling)。
钙拮抗药还能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继而使整体动物中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增高,抵消部分负性肌力作用。
硝苯地平的这一作用明显,可能超过其负性肌力作用而表现为轻微的正性肌力作用。
收缩性减弱可使心氧耗量相应减少,又由于血管舒张,使心后负荷降低,耗氧量也将进一步减少。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2)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窦房结和房室结等慢反应细胞的0相除极和4相缓慢除极都是Ca2+内流所引起的,所以它们的传导速度和自律性就由Ca2+内流所决定,因此钙拮抗药能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延长其有效不应期,可使折返激动消失,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钙拮抗药对窦房结则能降低自律性,从而减慢心率。
这种负性频率作用在整体动物中也可被交感神经活性的反射性增高所部分抵消,所以钙拮抗药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欠佳,硝苯地平更差。
(3)心肌缺血时的保护作用:缺血时,心细胞的能量代谢出现障碍,渐趋耗竭,使心细胞各项功能衰退。
由于钠泵、钙泵抑制及钙的被动转运加强,乃使细胞内钙积储,形成“钙超负荷”,最终引起细胞坏死。
钙拮抗药可减少细胞内钙量,避免细胞坏死,起到保护作用。
2.对血管的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也受细胞内Ca2+量的调控,其细胞内Ca2+量主要来自经钙通道而内流者。
细胞内Ca2+量多,将通过钙调蛋白激活肌凝蛋白轻链激酶(MLCK),后者催化肌凝蛋白轻链的磷酸化,继而触发肌纤、肌凝蛋白的相互作用而引起收缩。
钙拮抗剂在临床应用时的优选

钙拮抗剂在临床应用时的优选钙拮抗剂药理作用的特点是选择性的阻断细胞膜慢通道的钙离子内流。
近十余年来,新的钙拮抗剂不断问世,目前已达 20 余种。
其中临床应用广泛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组是异搏停、硝苯吡啶和硫氮卓酮。
本文拟就这一组钙拮抗剂临床应用的选择问题做如下介绍。
1 钙拮抗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三种钙拮抗剂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以异搏停为最佳,硫氮卓酮次之,硝苯吡啶无效。
异搏停治疗室上速的经验比较成熟。
90%以上病例可终止发作,与洋地黄相比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不影响以后的电转复等特点。
对于异位性非阵发性室上速,三种钙拮抗剂均无效;对于洋地黄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伴室上速的疗效异搏停仅为70%,其余两种钙拮抗剂无效;对于阵发性房颤、缺血性室早,硫氮卓酮有效。
2 钙拮抗剂在心衰治疗时的应用三种主要的钙拮抗剂对于变异性心绞痛的作用以硝苯吡啶和硫氮卓酮的有效率较高,前者为82%-94%,后者为85%-91%,异搏停效果较差,为61%-86%〔1〕。
每天服硝苯吡啶40%-160mg或硫氮卓酮120-240mg;或异搏停120-20mg,分别使70%、80 %、59%的病人心绞痛消失,长期治疗效果不变〔2〕。
日本11个研究中心的资料表明,硝苯吡啶和硫氮卓酮对缓解冠脉痉挛有显效, 75%的病人胸痛解除,90%以上病人症状缓解。
此外,上述二药还可预防由运动和硷血症引起的冠脉痉挛。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有报告199例病人,口服硝苯吡啶10mg ,每日3次,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的60%,减少硝酸甘油片剂用量的47%,踏车运动耐量延长28%硝苯吡啶长期口服疗效持久,用药过程中出现心率反射性增快合用氨酰心安可纠正〔3〕。
此外,心绞痛时钙拮抗剂的选择尚应考虑同时合并的其他病症。
3 钙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目前普遍认为三种钙拮抗剂中硝苯吡啶是一种新的降压药,具有疗效迅速、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的优点。
有人将 117 例高血压分为硝苯吡啶和复方降压片两组观察,前者降压作用出现迅速,显效率为 100%,部分服用复方降压片无效者改服硝苯吡啶同样有效〔4〕。
钙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钙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s,CaA)是由Fleckenstein首先提出来的。
能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细胞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进入胞内、减少细胞内Ca2+浓度,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有些尚可减慢Ca2+通道的恢复,使细胞内Ca2+水平降低而改变心血管功能,对心、脑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又称钙通道阻滞药。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延缓衰老、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均有应用。
现将CaA的药理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CaA的药理作用[1]1.1 Ca2+在细胞活动中的作用:许多刺激所引起的反应都是通过细胞内游离Ca2+的增加而实现的。
在心肌中Ca2+与向宁蛋白C结合而启动收缩过程;在平滑肌、血小板及神经元中,Ca2+与相应的蛋白质结合而产生收缩、分泌等效应。
Ca2+的第二信使样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细胞内Ca2+浓度为10-7M,而细胞外Ca2+浓度为10-4M,凡能阻Ca2+进入细胞内或妨碍Ca2+在细胞内到达其结合部位的药物,效果上具有Ca2+拮抗作用。
前者称为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l blocking agents),后者称为钙调蛋白拮抗剂(calmodulin antagonist)。
CaA不仅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及延缓传导、降低心肌氧耗量、松弛血管平滑肌、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抑制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兴奋-分泌偶联,以及减少交感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等作用。
1.2 CaA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近年逐渐认识了CaA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CaA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对抗氧自由基和超氧离子对内皮的损伤,进而增加具有血管舒张及(或)抗炎、抗凝作用的内皮舒张因子,同时可增加平滑肌细胞对内皮舒张因子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管内皮舒张。
另一方面,具有血管收缩及(或)促炎、促凝作用的内皮素的释放依赖于L型钙通道,CaA可以阻断内皮素对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医疗药品管控]药理学钙拮抗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医疗药品管控]药理学钙拮抗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9aa7ca52d380eb63946dcc.png)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钙拮抗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钙拮抗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答(1)临床应用:1)心绞痛;2)心律失常;3)高血压;4)肥厚性心肌病;5)脑血管病.(2)分类:选择性钙拮抗药,如维拉帕米.地尔疏卓;非选择性拮抗药,如利桂嗪等;2.比较三代头孢菌素的作用特点?答:1)抗菌谱越来越广,抗菌作用越来越强;2)对G+菌作用逐渐减弱,对G-杆菌作用渐↑3)对B-内酰胺酶稳定性渐↑;4)肾毒性逐渐减弱;5)过敏反应少.3.简述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答:1)耐B-内酰胺酶作用强,比1,2代强;2)对G-菌抗菌作用比1,2代强;3)对厌氧菌和绿脓杆菌有效;4)对肾脏几乎无毒性.4.第壹.二.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如何?答(1)抗菌机制相同.(2)抗菌普G+菌:壹代>二代>三代.G-:壹代<二代<三代.(3)耐药金葡菌:壹代<二代<三代.(4)肾毒性:壹代>二代>三代.5.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哪些不良反应?答:1)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皮薄.多毛.浮肿.糖尿病等2)诱发或加重感染3)诱发或加重溃疡4)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缓慢,抑制儿童胎儿的生长发育5)心血管且发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6)眼内压上升,白内障7)CNS(+):失眠,躁动诱发癫痫神经病.6.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答:(1)长期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同五题,(2)停药反应: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3)防治:1)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可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需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停药;2)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1-2年内遇应激状态需补足激素;3)长期应用应采用隔日疗法.7.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答:1)小剂量的已酰水杨酸能使PG 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已酰化而失活,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2)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脑血栓.心梗;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预防血栓形成.8.阿司匹林的作用和应用及不良反应?答:1)作用: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小量抑制血小板聚集;2)应用:解热止痛;抗风湿治疗;防治冠脉和脑血栓及心绞痛.3)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水杨酸反应;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瑞氏综合症.9.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答:1)小剂量(40-80mg):可↓血小板聚集聚,舒张血管.40mg/日,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栓.2)大剂量(>0.3mg/日):可↑PGI2,血小板集聚,收缩血管.10.小剂量阿司匹林和大剂量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如何?有何意义?答:1)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抑制PG合成酶→↓TXA2的合成→↓血小板聚集→↑心脑血管血栓;2)大剂量阿司匹林抑制PG合成酶→↓PGI2合成→↓血小板聚集→↑心脑梗塞风险.11.阿托品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答:1)解除平滑肌痉挛,用于各种内脏绞痛;2)抑制腺体分泌,用于全麻前给药;3)眼科用药:扩瞳;4)减慢对迷走神经的作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缓解微循环障碍,抗休克;6)阿托品化,抢救有机磷中毒.12.阿托品的临床用途.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答(1)用途:1)解除平滑肌痉挛;2)抑制腺体分泌;3)眼科用药;4)缓慢型心律失常;5)抗休克;6)解救有机磷中毒.(2)机制:阻断M受体;(3)不良反应:口干.瞳孔扩大.视力模糊.心悸.皮肤干燥.面部潮红.排尿困难.便秘等.13.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机制?答:机制:舒张血管平滑肌.1)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肌耗氧量,舒张全身A.V,降低心脏前后负荷2)改变心肌血流分布,有利缺血区灌注,有利于血液由心外膜流向心内膜;选择性舒张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和侧支血管,使非缺血区供血增加.14.试述硝酸甘油和普奈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优点?答:(1)硝酸甘油扩张血管→降压但对交感神经兴奋(心率↑,耗氧量↓)可被普奈洛尔阻断.(2)普奈洛尔致心衰慢,收缩力而致心腔容积↑,可被硝酸甘油扩血管作用→↓回心血量而减轻.俩药合用可产生协同效果而↓心脏耗氧.15.硝酸甘油的药理及临床作用?答:(1)药理作用:1)降低心肌耗氧;2)扩大冠状动脉,增加缺血期血液灌注;3)降低室壁肌张力;4)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2)临床应用:1)心绞痛时立即舌下含服2)急性心肌梗死;3)心衰治疗.16.普奈洛尔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答(1)机制:普奈洛尔阻断B-R,产生壹系列作用.(2)临床用途:1)心律失常;2)心绞痛;3)高血压;4)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及充血性心衰;5)甲状腺功能亢进.(3)药理作用:1)B受体拮抗作用:心脏.血管和血压.支气管.代谢.肾素;2)膜稳定作用;3)内于拟交感活性;(4)不良反应:1)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2)抑制心脏功能;3)外周血管收缩和痉挛;4)反跳现象;5)其他反应.17.强心苷中毒的原理和防治?答:(1)原理:强心苷抑制NA+-K+-ATP酶,使细胞内NA+.Ca2+大量增加,K+大量减少,后者易致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传导减慢,易引起心律失常等(2)防治:1)停用强心苷类和排钾利尿类2)应用抢救措施:A.补钾:KCL,轻口服;重静滴,<3%;B.应用苯妥英钠和利多卡因对抗强心苷所致快速性心律失常;C.阿托品用于治疗中毒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D.地高辛抗体.18.强心苷抗心衰的机理?答:降低心肌细胞NA+-K+-ATP酶→细胞内NA+↑而K+↓→↑细胞膜NA+-CA2+双向交换机制→↑细胞内CA2+→正性力作用19.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答:选择性直接作用,心肌收缩敏捷:收缩期↓,舒张期↑→心室充盈完全,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心输出量↑,心耗氧量↓.2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理.症状及防治?答:(1)机制:有机磷酸酯类+AchE→磷酰化胆碱酯酶(时间稍久结合的较牢)不能自行水解→AchE难以恢复其活性→体内Ach↑.(2)中毒症状:1)M样症状:口吐白沫.大汗淋淋.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心率减慢.血压下降2)N样症状:肌束震颤3)中枢症状:先兴奋后抑制,血压下降(3)治疗:阿托品.解磷定.21.碘解磷啶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答:1)碘解磷啶能够复活已被有机磷抑制的胆碱酯酶活性;2)碘解磷啶直接和有机磷结合.22.为什么常用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答:1)增强心肌收缩力使CO排出量增加;2)收缩血管,使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3)解除支气管痉挛.23.硫酸镁的作用和应用?答:1)口服硫酸镁具有利胆.泻下功能,有利于治疗胆囊炎和便秘;2)肌肉静注硫酸镁:具有抗惊和降血压作用,治疗子痫和高血压.24.哌替啶和吗啡比较,于作用和应用上有何异同?答:(1)作用:1)哌替啶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8-1/10;2)抑制呼吸作用=吗啡(等效镇痛剂量);3)不致便秘;4)心血管系统同吗啡.(2)应用:哌替啶同吗啡,此外仍用于人工冬眠.25.多巴胺作用如何?治疗休克有何优点?答:1)激动B-R使心脏兴奋;2)激动DA-R使血管扩张;3)激动a-R使血管收缩;4)治疗休克时,有利于血液分布于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无其可增加肾血流量,避免肾衰的发生.26.解热镇痛药的分类,每类各举壹例?答:分四类: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2)苯胺类:扑热息痛;3)吡唑酮类:保泰松;4)其他有机酸类:吲哚美辛.27.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血栓形成机制?答:小量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中环加氧酶,导致血小板中TXA2合成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28.治疗心源性哮喘的药物有几类?各举壹个代表药?答:1)中枢镇痛药:吗啡.杜冷丁;2)利尿药类:速尿;3)强心苷类:西地兰;4)氨茶碱类:氨茶碱;5)血管扩张药:卡托普利.硝普纳.29.速尿作用机制和应用?答(1)机制:抑制髓绊升支粗段NA+-K+-2CL-其间转运系统,使Na+.K+.Cl-排出增加,同时影响尿液的稀释和浓缩过程,排出大量低渗尿(2)临床应用:1)急性肾功能衰竭2)肺水肿和脑水肿3)高血钾症4)严重水肿5)其它高血压等.30.平喘药物分类,各举壹例?答:分五类:1)拟肾上腺素类:舒喘灵;2)茶碱类:氨茶碱;3)M-R阻断剂:异丙基阿托品;4)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细胞膜稳定剂:色苷酸钠.31.卡托普利的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是什么?答: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血管平滑肌松弛→BP↓;2)↓激肽酶→↓缓激肽水解→血管扩张→BP↓;3)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管扩张→↓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4)临床应用:高血压病.心功不全.32.安体舒通和胺苯蝶啶的异同点?答:(1)相同点:1)均为低效利尿药;2)作用部位相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3)均为保钾利尿药,久用可致血钾升高.(2)不同点:作用原理不同,安体舒通是对抗醛固醇的作用;胺苯蝶啶直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K+-NA+交换,和醛固酮无关.33.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有哪些特点?答:1)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于内于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萄菌及产酶金葡萄菌作用良好,对某些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2)无交叉耐药性;3)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4)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淋病及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各种感染,骨.关节.皮肤软组织感染;5)不良反应少.34.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答:1)耳毒素:前庭功能障碍和耳蜗功能障碍;2)肾毒素;3)神经肌肉阻断作用;4)过敏反应.35.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作用和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答(1)药理作用:舒张血管,降血压;(2)机制: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血管平滑肌松弛→BP↓;2)↓激肽酶→↓缓激肽水解→血管扩张→BP↓;3)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醇↓→血管扩张→↓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3)临床应用:1)原发性及肾性高血压;2)心功能不全及缺血性心脏病.36.呋塞米作用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答(1)机制: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抑制K+-NA+-2CL-同向转运,而发挥利尿作用;(2)临床应用: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肾功不全,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加速毒物的排出;(3)不良反应:1)水电解质紊乱;2)耳毒性:眩晕.耳鸣,听力减弱等;3)高尿酸血症和高氮质血症;4)胃肠道反应.37.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1)用于重症肌无力,常规用药,用来控制疾病症状;2)术后胃肠胀气和尿潴留;3)青光眼,滴眼后可使瞳孔缩小,眼内压下降;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竞争性肌松药过量中毒解救,而禁用于非竞争性肌松药中毒.尚可用于阿托品中毒,对抗其外周症状.38.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答:1)抗焦虑作用;2)镇静催眠作用;3)中枢性肌肉松弛;4)抗惊和抗癫痫作用.39.简述苯二氮卓类的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机制?答:苯二氮卓类药物和脑内苯二氮卓受体结合,促进GABA和BABAA受体结合,进壹步使CL-通道开放频率增加,大量CL-内流,加强GABA的抑制效应,从而发挥镇静催眠作用.40.于氢化可的松的化学结构中,如何改变使抗炎作用增强而水盐代谢作用减弱?答1)C1-2位引入双键.2)C6位引入-CH3.3)C9位引入-CH3或-OH.可使抗炎作用增强,水盐代谢作用减弱.41.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是什么?答1)早期用药2)联合用药3)选择适宜剂量4)坚持全疗程规律用药.42.杜冷丁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理?答:机制:1)镇痛镇静作用,消除病人焦虑恐慌情绪.2)杜冷丁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衰竭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有利于消除肺水肿.3)杜冷丁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减弱的呼吸中枢的过度兴奋,缓解心源性哮喘.43.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及临床作用?答(1)药理作用:1)抗炎;2)免疫抑制;3)抗细菌内毒素;4)抗休克;5)对血液系统的作用;6)中枢神经兴奋;(2)临床作用:1)替代疗法;2)严重感染或炎症;3)防治某些炎症后遗症;4)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异体器官移植;5)抗休克;6)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7)局部应用.44.于抗心绞痛上心得安和硝酸甘油合用的理由?答:于降低心肌耗氧方面有协同作用,心得安能纠正硝酸甘油扩血管所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而硝酸甘油能纠正心得安所增加的心室容积和室壁张力.45.卡托普利于治疗高血压方面有哪些优点?答:1)适用于各型高血压,于降压同时不伴有反射性心律加快;2)长期使用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障碍,于降压同时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3)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增厚和心肌细胞增生肥大,直接或间接保护心脏;4)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46.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机理?答:因利尿剂排NA+利尿,导致体内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而降压.2)因排NA+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NA+减少,NA+-CA2+交换减少,细胞内CA2+减少,血管扩张,BP下降.3)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减少,导致血管平滑肌对收缩物质的敏感性降低.4)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47.试述抗生素药物的分类,各举壹个代表药?答抗生素的种类:1)B-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2)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类及其他抗生素,如红霉素等;3)氨基苷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类,如链霉菌;4)四环素类及氯霉素:如四环素.48.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功不全的药物有哪些?各举1个代表药?答:1)强心苷类:地高辛;2)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A.儿茶酚胺:B-R激动药---多巴酚丁胺;新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异波帕胺;B磷酸二酯抑制药:米力农;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4)血管扩张药:A扩张静脉,降低前负荷为主的药物:硝酸甘油;B扩张动脉,降低后负荷为主的药物:肼屈嗪;C均衡型扩血管药:硝普纳.5)利尿药:氢氯噻嗪.49.卡托普利于治疗高血压方面有哪些优点?答:1)适用于各型高血压,于降压同时不伴有反射性心律加快;2)长期使用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障碍,于降压同时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3)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增厚和心肌细胞增生肥大,直接或间接保护心脏;4)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50.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机理及应用?答(1)机制:1)于降低浓度时因抑制NA +内流而降低浦氏纤维4相斜率,使自律性降低,且提高颤阈.2)治疗量时,对缺血心肌可抑制传导-消除单项传导阻滞-降低折返性心律失常;对血K+低或部分牵张除极的浦氏纤维可促K+外流-RMP下移-传导加速-消除折返性心律失常.3)相对延长ERP-消除折返激动-抗心律失常.(2)应用:主要用于转复和预防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对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早.室速.室颤为首选药,对其他各种原因所致室性心律失常亦有效.51.试述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原理?答:1)糖皮质激素诱导产生脂皮素,脂皮素抑制磷脂酶A2,使膜磷脂不能释放花生四烯酸,从而减少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2)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脱颗粒反应,减少组胺的释放;3)诱导产生血管调素,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对缓激肽.组胺和5-羟色胺的敏感性,使血管收缩,减少渗出;4)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组织蛋白酶和水解酶的释放;5)增加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使血管收缩,减少渗出;6)阻止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向炎症区域游走,减轻炎症区域的细胞浸润’7)抑制肉芽组织的形成,防止粘连和疤痕的形成,减轻炎症后遗症.。
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应用进展

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应用进展
陶家驹
【期刊名称】《天津医药》
【年(卷),期】1990(018)002
【摘要】钙拮抗剂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依据其化学、药理学特性将钙拮抗剂分为选择性、非选择性及其它三大类。
目前临床常用的异搏定、心痛定(双氢吡啶类)、硫氮(?)酮、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陶家驹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9
【相关文献】
1.关于钙离子拮抗剂和钙离子在治疗高血压中的点点滴滴 [J], 关清雅
2.钙离子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血压晨峰现象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 [J], 邢芸芸;李欣
3.β受体阻滞剂分别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江门地区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黄享贞;钟洁霞
4.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联合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关玉珍; 刘代华; 周咏红; 李俊明; 曾坤
5.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与控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J], 林海燕; 胡水勋; 林秋文; 詹锦坤; 陈骏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周辉;余红;韩淑英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9(011)002
【摘要】钙离子拮抗剂又名钙内流阻断剂(calcium entry blockers)、钙通道阻断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及慢通道抑制剂。
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Flecken—stein提出钙拮抗剂以来,其在机制和应用方面获得了巨大发展。
钙离子拮抗剂的研制不只应用于最先的心血管疾病,其范围已扩展到多方面,如多药耐药逆转作用、抑制抗坏血酸蓄积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延缓神经元的死亡等。
现将近几年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做一分析概括,以增进对钙离子拮抗的深入理解。
【总页数】3页(P175-177)
【作者】周辉;余红;韩淑英
【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学系05级,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基础部药理学教研室,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基础部药理学教研室,河北唐山,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
【相关文献】
1.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J], 袁敏;周袁成
2.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J], 严立辉;李淑贤
3.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J], 余秋虹
4.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J], 李静
5.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J], 杨开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黄乐珊;朱秋玲;朱仪【摘要】@@ 氨氯地平是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或慢通道阻滞剂).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通过特异性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本品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其与钙通道的相互作用决定于它和受体位点结合和解离的渐进性速率,因此药理作用逐渐产生.本品是外周动脉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治疗剂量下,体外实验可观察到负性肌力作用,但在整体动物实验中未见.本品不影响血浆钙浓度.【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1(011)012【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氨氯地平;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作者】黄乐珊;朱秋玲;朱仪【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50;广东药学院2006级,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氨氯地平是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或慢通道阻滞剂)。
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通过特异性离子通道进入细胞。
本品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
其与钙通道的相互作用决定于它和受体位点结合和解离的渐进性速率,因此药理作用逐渐产生。
本品是外周动脉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治疗剂量下,体外实验可观察到负性肌力作用,但在整体动物实验中未见。
本品不影响血浆钙浓度。
氨氯地平具有血管选择性强、半衰期长、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而轻、服用方便等特点,在老年性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各种高血压及心绞痛的治疗。
其化学结构式为:1 药理作用1.1 药效学1.1.1 血流动力学作用作用机制主要是与失活状态的钙通道相结合,延长失活后复活所需要的时间,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内流,抑制交感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血浆儿茶酚胺浓度下降,使小动脉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通道为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中的蛋白
小孔,根据调控通道开闭的不同,主要分为电 压依赖性和受体激活性钙通道。此外,还有存 在于内皮细胞的机械门控钙通道等。电压依赖 性钙通道至少有6种亚型(L、N、T、P、Q、 R型)。其中,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对二氢 吡啶类CCB尤为敏感,存在于所有可兴奋的细 胞中,有介导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促进激 素分泌,调控递质释放等作用。
尼莫地平与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就作用机理而言,尼莫地平虽然属于二氢吡啶类 CCB,但主要作用为扩张脑血管,很少产生降低外周 阻力的作用,而其他CCB则主要通过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外周阻力来发挥降压作用。因此,尼莫地平与其 他CCB的作用靶点不同,联合用药可发挥心脑血管床 的全面保护作用。
就指南而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 修订版)和《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 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均未将尼莫地 平列入降压药的范畴,因此可消除该药联合其他CCB 导致血压明显降低的顾虑。但在临床实践中,建议密 切监测患者在联合用药期间的血压变化。
目前,尼莫地平片剂主要用于治疗由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 能损害,如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和注意力障碍及情绪吡啶类CCB(如尼卡地平、尼 群地平等)主要作用为扩张外周血管,可明显 降低系统血压,部分二氢吡啶类CCB(如尼伐 地平)主要用于改善心肌供血。以硝苯地平为 代表的抗高血压CCB,可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和 外周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者的心肌供氧, 解除和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并可抑制心肌收缩, 减少心肌耗氧量。此外,它还能舒张外周阻力 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血压。硝苯地平 的药理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强效降压作用和心脏 保护作用,在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 占有重要地位。
表1 不同二氢吡啶类CCB的血管选择性
二氢吡啶类CCB
主要作用位点
尼莫地平(Nimodipine) 明显扩张脑血管
硝苯地平(Nifedipine) 主要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
尼卡地平(Nicardipine) 主要扩张外周血管
尼群地平(Nitrendipine)
氯苯吡啶(Felodipine) 主要改善心肌缺血
尼索地平(Nisoldipine)
尼伐地平(FR34235)
不同二氢吡啶类CCB对心血 管事件的影响
• FEVER研究(非洛地平降低心、脑血管 事件研究)
• CAMELOT研究(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 对减少血栓形成作用的比较)
• ACTION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冠 脉疾病转归研究)
不同二氢吡啶类CCB对心血管事件的 影响
FEVER研究(非洛地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研究)显示
作用于脑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
尼莫地平属于第二代二氢吡啶类CCB,是L型电压依赖性CCB。 尼莫地平的诞生耗时近10年,从2400余种二氢吡啶类衍生物中 筛选出来。
与其他CCB相比,尼莫地平具有许多独特之处,主要在于该 药对脑血管的高度选择性。研究表明,尼莫地平改善脑动脉血流 量的效果远大于外周血管(图1),且不会产生盗血现象。尼莫 地平对大脑损伤区灌流不足部位灌注量的增加通常高于正常区域, 同时该药脂溶性高,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神经元的钙通道, 阻断钙超载,从而达到血管、神经元的双重保护。上述特性使尼 莫地平并未作为降压药用于临床,而是作为改善脑供血、保护神 经元的药物。
药理特性决定临床应用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临床应用
定远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4026095) 葛连云
概述
近年来,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的 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显示出对心脑血管疾病有 良好疗效。此类药物种类繁多,化学结构和作 用部位的差异决定了不同药物用于不同的临床 领域。尼莫地平作为一种高度选择性作用于脑 血管的二氢吡啶类CCB,广泛用于治疗脑血管 病,与作用于外周血管的CCB联用,可全面覆 盖心脑肾等多血管床损害,其疗效和安全性得 到了越来越多证据的支持,有望成为联合治疗 的新策略。
图1 尼莫地平有效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 流量
全血管床保护新证据
——尼莫地平治疗认知功能损 害的国际研究
为进一步验证尼莫地平改善认知功能的安全性、 耐受性和有效性,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中国和墨 西哥联合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
该研究入选1351例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大多数 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60.9%有高血压史,47.4% 有卒中史,80.1%有血管病变)。除应用治疗药物尼 莫地平(每日3次,每次30 mg)外,相当高比例的患 者联用降压药(联用β受体阻滞剂者占3.5%,联用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者占11.7%,联用其他二氢吡 啶类CCB者占22.4%),其中硝苯地平占联合用药第 二位(14.1%),仅次于乙酰水杨酸。
全血管床保护的临床探索
全血管床保护的概念
多血管床损害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无论大小血管病变,都涉及多血管床损害,包 括脑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外周动脉等。 研究发现,40%的卒中和60%的外周动脉疾病 患者均合并其他血管床损害。有研究 (REACH)显示,合并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 疾病的患者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风险 较高,表明多血管床损害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 事件,且预后更差。因此,探索全血管床保护 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实践的当务之急
二氢吡啶类CCB——同类药 物、不同靶点
二氢吡啶类CCB具有降压及抗动脉粥样硬 化的双重作用,此类药物按主要作用靶点的不 同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表1)。中 枢性二氢吡啶类CCB(如尼莫地平)主要作用 于脑血管,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外周性二氢吡啶类CCB(如硝苯地平)主 要作用于心脏和外周血管,降压作用明确,并 兼具心脏保护作用。
CCB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 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细胞外Ca2+ 内流,使细胞内Ca2+水平降低以扩张血 管。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按药物对心血管的作用将CCB分为6类,
即苯烷胺类(加洛帕米等)、二氢吡啶
类(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等)、地尔硫
[草] [卓]类、双苯哌嗪类、普尼拉明类 和其他C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