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五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课件

货币供应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货币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经济增长波动
货币供求失衡可能影响经济增长,导 致经济波动。
金融市场稳定性
货币供求失衡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影响市场稳定性。
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货币供应量
指经济中可用于交易和流通的货币总 存量,主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创 造。
货币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经济周期波动
经济扩张时货币需求增加,经济衰退时货币需求减少,导致 供求失衡。
政策干预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政府宏观干预措施可能导致货币供求 失衡。
货币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国际因素
国际收支、汇率波动等国际因素也可能影响国内货币供求。
广义货币供给
除狭义货币供给外,还包 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 。
货币供给的来源
中央银行发行现金
中央银行通过印制和发行 现金来创造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
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 发放贷款等业务活动创造 存款货币。
非银行金融机构
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给的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
指商品流通和支付过程中,社会 成员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货币供求与经济的关系
货币供求是经济运行的反映
货币供求状况的变化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同时经济运行状况也会影响货币 供求。
货币供求对经济运行的作用
货币供应量过多或过少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价 格水平等。
货币供求的均衡与非均衡
会影响国内货币供给。
CHAPTER
03
货币需求
《货币银行学》(全套课件)

42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存款结构的变化 其他负债业务
43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 贴现 贷款及其种类 贷款证券化趋向
44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 信贷原则 西方商业银行的“6C”原则 证券投资 租赁业务
58
第九章 货币需求
教学要点: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59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MV PT
M d kPY
60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M M1 M 2 L1 (Y ) L2 (r )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通货膨胀对策 无通货膨胀成长和通货紧缩
72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 过去我国流行的通货膨胀定义 近年来对通货膨胀的观点
6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单位 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需求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7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8
第四节 货币的定义
一般等价物 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律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生产关系的体现
货币供求与均衡(2)

可编辑ppt
3
2、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
人们多样化的资产选择对投机性货币需求会 产生影响
(四)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表达式见课本。 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 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货币的
供应方面
可编辑ppt
4
二、中国货币需求分析
(一)中国持币者的货币需求函数 1、决定持币者交易与贮藏需求的主要变量 收入水平R 收入的分配结构n 市场供求状态,即预期物价变动率P 利率因素rm 持币者的交易和贮藏货币需求函数为: Md1=f(R,n,P,rm)
第七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
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 货币形式保有财产的需要。
一、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简介:
(一)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1、费雪的现金交易说
认为,一国的物价水平决定于三个因
素:
可编辑ppt
1
流通货币的效率即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交易数量
1、凯恩斯认为,பைடு நூலகம்币供给是由中央银 行决定的外生变量。
2、新剑桥学派 不完全赞成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 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并不完全由中央银
行自主决定
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银行被动适应公众货币 需求的结果。
(二)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可编辑ppt
11
提出“内生货币供应论”,认为:
金
可编辑ppt
14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 让存单等
其中,M1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较 强。
M2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 M2–M1称为准货币,流动性较弱。 三、货币的供给 货币出自银行 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信贷渠道投入的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
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货币乘数模型:m=Mⁿ/B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
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
可见。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
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
中介目标位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其包括近期中介目标(也称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也称中间目标)。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导言(略)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包括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决定价格。
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答案:一般等价物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 )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3、银行券是随着( )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 )铸币的过程. 答案:不足值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
答案:价值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
答案:电子货币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 )。
答案:本位币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货币发挥()职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
答案:1948年12月1日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
答案:不兑现15、欧元的出现对( )提出了挑战. 答案:国家货币主权二、单项选择题: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A、金银的稀缺性B、交换产生与发展C、国家的强制力D、先哲的智慧答案:B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铜B、银C、铁D、贝答案:A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A、金本位制B、银位本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A、1948年B、1949年C、1950年D、1951年答案:A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A、1998年B、1999年C、2001年D、2002年答案:B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A、金银的稀缺B、生产力的迅猛提高C、货币发行管理混乱D、金银同为本位币答案:D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A、1分B、1角C、1元D、10元答案:C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 )A、金属货币的稀缺性B、金属货币的价值稳定C、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D、金属货币的易于保存答案:C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A、上升20%B、下降20%C、上升25%D、下降25%答案:B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贷款)的主要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答案:C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铸币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 )A、劳动价值说B、货币金属说C、货币名目说D、创造发明说答案:A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A、同商品价值成反比B、同货币价值成正比C、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D、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答案:C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A、特殊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A、价值比较高B、金属的一种C、易于分割D、易于保存E、便于携带答案:ACDE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 )A、五铢B、布C、刀D、元宝E、铜贝答案:BCE3、信用货币(只要不是钱拿在手上的都是)包括()A、银行券B、支票C、活期存款D、商业票据E、定期存款答案:ABCDE4、货币支付职能发挥作用的场所(所有可能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场所)有( )A、赋税B、各种劳动报酬C、国家财政D、银行信用E、地租答案:ABCDE5、对本位币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B、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C、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D、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E、本位币具有排他性答案:ABCDE6、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 )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B、贵金属非货币化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答案:BCE7、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价值尺度答案:AE8、对货币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有( )A、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B、规定了货币单位的名称C、规定本位币的币材D、确定技术标准E、规定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答案:ABE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的特点()A、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B、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C、人民币是信用货币D、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力E、人民币具有有限法偿力答案:BCD10、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 )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本位制D、信用本位制E、银行券本位制答案:ABCD三、判断题1、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铸币.( )答案:错误2、金铸币本位制在金属货币制度中是最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融学概论(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金融学概论(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七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一)含义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社会各部门(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为了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其他经济活动的需要,能够愿意并持有货币所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二)正确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必须要注意1、货币需求是愿望与能力的统一(1) 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2) 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资产2、货币需求包括对执行各种职能的货币的需求(三)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概念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2、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1)揭示了货币需求量的本质(2)反映了货币需求量的基本原理(二)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1、交易方程式(1)M×V=P×T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乘以各类商品交易的数量(2)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A、M 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B、V 取决于制度性因素,如人们的支付习惯、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等等,且在短期内不变,可视为常量;C、交易量T 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2、剑桥方程式(1)Md=K×P×Y名义货币需求=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乘以价格水平再乘以总收入(2)从形式上看,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K 不过是V 的倒数但在理论上尤其是在分析方法上,剑桥方程式都有重要的进展A、在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古代流货币流通速度V 被认为是由社会经济制度与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而在剑桥方程式中,重点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行为,集中体现在比例系数K 的取值上。
B、对货币需求的分析的侧重点不同C、尽管剑桥方程式将K 视为常数,也同意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名义收入决定货币数量的特点,但更加重视个人可以选择持有多少货币3、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属于古典货币理论。
金融学第五章 货币供求均衡简明教程PPT课件

如价格等并无直接的关联。
图5-2 货币内生时的供求均衡
•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话,那么MS这一曲线就是完全 取决于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了,而不会受到利率或储 蓄的影响,那么货币供给在坐标轴上就成了一条垂直 于横轴的直线,利率的变动对货币供给也就没有影响 了。
图5-3 货币外生的供求均衡
二、IS-LM模型
•M s = M d
• 式中,Ms为名义货币供给量,Md为实际货币需要
量。必须指出,这里的“=”并非纯数学概念。
●货币供求均衡,也可以说是由货币的收支与它们所反映的 国民收入及社会产品运动之间的相互协调一致。 ●货币均衡既包括静态上的均衡,又包括动态上的均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 用。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或在均衡利率水平上,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均衡状态。
• (四)逆向性调整
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失衡局面,中央银 行的政策选择,并不是直接压缩货币供给,而是增加货币 供给,通过对某些商品短缺行业的结构性投放,使货币供 求在新的起点达到均衡。
【重要概念】
• 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供求失衡 商品供求均衡 货币供求失衡 总量型 结构型货币供求失衡
图5-4
IS-LM模型
•
既然IS线与LM线分别代表商品市场的均衡与货币
市场的均衡,因此,如果将这两条曲线放在一个空间 中,当这两条曲线相交于一点E时,就意味着商品市场 达到了均衡,同时货币市场也是均衡的,此时相交点 上的收入Y0和利率i0,即是使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 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
第三节 货币供求失衡及其调节
• (二)需求性调整
• 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扩大货币需求入 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当货币供给量小于货 币需求量时,则从压缩货币需求入手,使之与货币供给 量保持一致的一种方式。
货币银行学经典教程

度。
• 银两本位制、银币本位制 • 2、金银复本位制 :是以金、银两种金属同
时作为货币金属,金币、银币都可以自由铸 造的货币制度。
• 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各自的实际价值
流通。
• 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的比例关系由国家用
法律确定。
跛行本位制:以金、银同为本位币,但金币
4、支付手段职能:
世界货币的作用:
第四、外汇储备达到一定规模,人民币汇率在 合理均衡的水平下保持基本稳定
• 四、货币的作用: • 货币的作用就是指货币执行其各种职能时,
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 1、货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作用的共同
点
• 市场经济国家货币的职能是相同的 • 货币作用的发挥具有综合性 • 货币流通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主要规律,是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不充分的、萌芽的价值表现形式
第四、货币价值形式
• 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征: • 价值比较高 • 易于分割 • 易于保存 • 便于携带 • 二、货币的发展 • 1、实物货币 • 2、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
3、信用货币: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货币的职能:
3、贮藏手段职能:
3、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 币制度。
是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
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成黄金。
•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 第一、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 • 第二、货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 • 第三、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对
货币供应实施管理。
第四、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
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 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执行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课件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动机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货币需求是公众在综合权衡各种资产的收益和成本
之后,所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名义货币需求:公众货币需求的名义值 实际余额需求:公众货币需求的实际值,以实物衡量 的货币需求量。 实际余额需求=名义货币需求/物价水平
货币银行学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来自于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货币银行学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动机
(三)投机动机:个体将货币当作一种资产,用于 投资活动。
理性个体会在收益率和风险之间作出抉择,选择最 优投资组合,分别部分持有货币、债券、股票和其 他不动产。
货币银行学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公众的收入状况 1、货币需求对收入水平的依赖性
币政策所决定 内生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因素都将决定或影响人
们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货币银行学
第二节 货币总量及其构成
货币的存量: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于整 个经济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的流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中货币流通的总 量,使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货币银行学
第二节 货币总量及其构成
交易动机的 货币需求
收入水平
投机动机的 货币需求
预防动机的 货币需求
货币银行学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2、货币需求依赖于收入支付的具体形式
取得收入的时 间间隔
每次获得收入 的具体数量
货币需求
货币银行学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3、货币需求依赖于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性 在同等收入层次下,当个体支出或收入存在较
多
货币银行学
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理论一、名词解释: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
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
个人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
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
P483-484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

货币银⾏学复习资料货币银⾏学复习资料特别鸣谢0903郭伊平胡珊珊李⾬佳徐学思陈⽴鹏王赟0904刘亚辉巫强尹崇鹏余潇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怎样理解货币是⼀般等价物?答:马克思通过对价值发展的历史的考察,揭⽰了货币的起源,同时也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了货币的本质,即货币是固定充当⼀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货币⾸先是商品。
具有商品的共性,即同⼀切商品⼀样,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价值。
(2)货币不是普通商品,⽽是特殊商品。
第⼀,货币能够表现⼀切商品的价值。
第⼆,货币对于⼀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
(3)货币在充当⼀般等价物的过程中,体现着⼀定的社会⽣产关系。
我国的⼈民币,作为⼀种价值符号,它仍然是⼀般等价物。
虽然它本⾝没有价值,但它可以代表⼀定的价值量,并以⼀定价值量的代表去衡量⼀切商品价值量的⼤⼩,同⼀切商品交换,发挥其货币职能。
2.简述不兑现信⽤货币制度的必然性和稳定性。
答:必然性(不兑现信⽤货币制度出现的原因)(1)随着社会⽣产⼒的发展,⽣产规模不断扩⼤,商品交换的规模也相应扩⼤,迫切要求有⼀个灵活的有弹性的货币供给制度。
(2)黄⾦充当货币,执⾏⼀般等价物职能,是社会财富的极⼤浪费。
(3)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第⼀次世界⼤战的冲击下,黄⾦分配极不平衡,⾦本位制逐步⾛到了⾃⼰的尽头,货币实体⾮黄⾦化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稳定性(信⽤货币制度的特点)(1)国家授权中央银⾏垄断发⾏纸币,且具有⽆限法偿能⼒。
(2)货币由现钞与银⾏存款构成。
(3)货币主要通过银⾏信贷渠道投放。
(4)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必然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
(5)货币供应量不受贵⾦属量的制约,具有⼀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第⼆章信⽤与信⽤形式2.信⽤形式有哪些?各种信⽤形式有哪些特点?答: (1)商业信⽤,银⾏信⽤,国家信⽤,消费信⽤,直接信⽤和间接信⽤,其他信⽤形式:包括股份信⽤,合作信⽤,租赁信⽤,国际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对货币均衡的进一步理解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由均衡到 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货币均衡具有相对性,货币均衡实际上是一种 经常发生的货币失衡中暂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货币均衡分为低水平均衡和高水平均衡 要实现高水平均衡必须借助于财政货币政策
1. 微观角度的分析是解释货币领域种种矛 盾和变异现象的重要依据。 盾和变异现象的重要依据。 2. 宏观分析则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 的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作为货币供 给决策的依据。 给决策的依据。 3. 两者不能偏废,应配合进行。 两者不能偏废,应配合进行。
第二节 货币供给
银行是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的主体
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一般不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 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创造 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一、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
(一)控制现金发行 (二)调整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 2、调整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高能货币。是指处 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及金融机构存 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总和。 基础货币是整个银行系统内存款扩张、货币创 造的基础,对货币供给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这部分货 币,中央银行对全社会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很大 程度上都是通过调节基础货币来实现的。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1. 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 从微观主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币动机、 求变动的规律性称之为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 度。 2. 货币需求的研究任务首先是识别货币需求的决 定因素 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 规模变量, 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⑴规模变量,如 收入和财富;⑵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 收入和财富; 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 变动率; 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变动率;⑶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B=R+C
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于银行 体系外的现金 =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存放于 中央银行存款+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
基础货币的形成 1、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 2、通过收购黄金、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货 币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投放货币
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因素 1、财政收支状况 2、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 3、国际收支状况
三、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1、收入 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 收入 2、价格。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 3、利率 利率。一般情况下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利率 4、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货币流通速度 5、非货币金融资产收益率 非货币金融资产收益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向不确定。 非货币金融资产收益率 6、企业与个人对利润的预期 企业与个人对利润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 企业与个人对利润的预期 7、财政收支状况 财政收支状况。当财政收大于支且有节余时,一般意味着对货币 财政收支状况 需求的减少。 其他因素。包括信用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 其他因素 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和改革进程等。
二、商业银行与货币供给
1、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 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三、影响货币供给的其他因素
1、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直接程度受制 于货币需求 2、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受制于社会的信 贷资金需求 3、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意愿影响货币供给 总量
第三节 货币均衡
一、什么是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 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在货币流通过程中,如 果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不相等,则为货币失衡 二、货币失衡的表现 货币不足 货币过多
(二)怎样划分层次 1、货币层次划分的原则 —— 按流动性的不同 2、货币层次划分的一般方法
3.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即我们习称的现金 =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 +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 =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存款+ 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 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 ,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 , 称广义货币量;M2–M1,相当 IMF 的准货币 称广义货币量; ,
一、货币的范围 实物货币时代: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商品 中央银行成立后:金属货币和银行券 20世纪初:现金、活期存款 20世纪六十年代:现金、活期存款、各种金融资 产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划分层次的原因 1、调控社会的货币购买力 2、选择中央银行调控的重点 3、货币的各部分间的转化对经济的影响 不同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注重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的分析 认为,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有:交易动机、预 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 决于收入水平; 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 决于利率水平。 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 下:
M=M1+M2=L1(Y)+L2(r) + L1(Y)>0, L2(r)<0 ,
1:8失灵的原因 商品范围的扩大和商品率的提高。农产 品、土地、住宅、医疗、教育等从免费、 低价到市场价; 收入分配的个人倾斜,个人行为的多样 化,投资和地下经济的出现, 金融组织不发达 向海外流失
一个争议公式
公式:M=Y+P 其中,M-货币供给增长率,Y-经济增 长率,P-物价上涨率 争议之处:应否将物价上涨率计入,或 应否控制物价上涨;M的口径如何来定
第二节 货币需求
一、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 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 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M=P.Q/V
1:8的来历
含义:零售商品供应总额与货币需求的数量关 系为1:8 来历:60年代初,银行工作者为分析货币供应 量提出的经验值,受到财长李先念肯定 经验证明1957年为8.98,61年降为4.83,基本 牌价与集市牌价相差4-30倍,凭票供应商品 从57年25%上升到62年的近60%,到80年代 以前,这个值基本合理 使用的局限性:经济体系是计划经济、大量资 源配置不通过市场、产业结构低级化
第六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货币需求的涵义,货币需 求分析的客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我国货币需求的 影响因素;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的概念,货币 供给层次划分;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和货币乘数; 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与 机制,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及我国货币均衡 的特点。
第一节 货币范围和货币层次 的划分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
1. 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一种从总体上考 察货币需求的方法。 察货币需求的方法。 2. 准确地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水准是决定 货币供给的关键。 货币供给的关键。 3. 在实践中,有时采用修订后的微观货币 在实践中, 需求模型进行宏观分析。 需求模型进行宏观分析。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