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欣赏 打枣》白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欣赏 打枣-人教新课标(2023秋)

4.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合唱环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5.增进文化理解:了解《打枣》歌曲背后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歌曲《打枣》的旋律与歌词记忆: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歌曲的主要旋律和歌词,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打枣》歌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觉得这首歌可以用在哪些场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合唱练习的开展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增加一些互动性更强的小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歌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将歌曲应用到生活中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提供实例,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歌曲与生活的联系。
-节奏与音高的准确表现:学生应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各种节奏和音高,包括连音、跳音等技巧。
-歌曲情感的表达:学生需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通过声音的强弱、速度和音色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合唱技巧的运用:学生应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做到声音的和谐统一,以及简单的和声技巧。
2.教学难点
-节奏感知与表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复杂的节奏型如切分音、附点音符可能是难点,需要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生感知和掌握。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欣赏 打枣-人教新课标(2023秋)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打枣》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旋律、节奏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旋律、节奏练习。这个操作将演示歌曲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练习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打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效果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接触过的民间音乐。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提问策略,使问题更具针对性和引导性,以激发学生更广泛的思考。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旋律、节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较为顺利。但在讲解音程跳跃和节奏稳定性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增加更多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我在组织讨论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打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表达训练,提供更多展示机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打枣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打枣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打枣》,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丰收的喜悦。
2. 培养学生用自然、生动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打枣》的旋律和歌词。
2.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2. 歌曲的高音部分。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3.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欢快的歌曲,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打枣》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打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高音部分。
4.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四、音乐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歌曲表演动作,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打枣》的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并尝试欣赏其他民间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歌曲《打枣》的理解和演唱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六、深入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打枣》,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高音部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重点练习节奏和音高。
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欣赏 打枣》 人教版

《欣赏 打枣》《打枣》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唢呐独奏乐曲,旋律具有河北民间音乐的风格。
独奏者运用“咔腔”的演奏方法,手持两只唢呐,用音色低沉的大唢呐代表爷爷,音色明亮的小唢呐代表孙女,大小唢呐轮番演奏,加上乐队的衬托,生动地表现了爷孙俩在农家小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
1、感受乐曲欢快、风趣的情绪,并能联想爷爷和孙女打枣的情景,特别是乐曲结尾处模仿的“笑声”。
2、能分辨主题出现的次数。
3、认识唢呐,能初步分辨唢呐的音色。
【教学重点】 了解唢呐的音色特点,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想象音乐表现的画面。
◆课前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你知道器乐演奏的形式有哪些吗?引入独奏、重奏、合奏、齐奏,并进行结合课件简单介绍。
2、让分别聆听管弦乐合奏《陀螺》(二年级下册)和钢琴独奏《士兵进行曲》(二年级上册),并判断乐曲的演奏形式。
3、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欣赏一首乐曲《打枣》。
二、初步感知1、聆听全曲,想一想: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说明:《打枣》是一首唢呐独奏曲。
2、认识唢呐出示唢呐图片及唢呐演奏现场照片,并介绍:唢呐又称“喇叭”,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木制吹管、铜制喇叭口以及芦苇或麦秆制成的哨子组成。
吹管上有8个音孔(前面7个,背面1个)。
唢呐音色高亢、明亮,善于表现热烈奔放和欢快活泼的情绪,并有特殊的模仿人声或动物叫鸣声的“咔腔”演奏技巧。
主要用于民间的吹打乐,常在喜庆或丧事等民俗活动中演奏,也常作为伴奏乐器为民间舞蹈伴奏。
3、再次聆听全曲,并思考:这首乐曲是怎样表现打枣的?小结:《打枣》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唢呐独奏乐曲,旋律具有河北民间音乐的风格。
乐曲通过唢呐与乐队的交替演奏,生动地表现出了爷爷和孙女在农家小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
三、分段欣赏1、引子部分播放引子部分,学生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的速度怎样?节奏有怎样的特点?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小结:乐曲开始的引子部分,运用小唢呐高亢、明亮的音色,加上自由的节奏、活泼的旋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欢乐的农家庭院。
小学音乐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听:八月桂花遍地开打枣》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听:八月桂花遍地开打枣》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听:八月桂花遍地开打枣》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歌曲学唱,使学生感受当年革命根据地人民欢庆胜利的热烈气氛。
2.了解歌曲片段的演唱形式,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3.尝试通过歌表演的手段进一步表现秋天火红的色彩和活泼的情绪,表达人们喜悦的心情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态度。
4.通过拓展欣赏,感受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不同版本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唱好歌曲中的一字多音、锣鼓节奏以及附点节奏,唱出歌曲欢腾的气氛。
三、教学准备:钢琴、教学课件、绸带、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赏“桂花”:
1.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今天,秋姑娘有一份特别的礼物要送给大家。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嗅觉来感。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欣赏 打枣》白芳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东胜区吉劳庆小学音乐教案设计班级:3.6执教人:白芳教学内容《打枣》执教时间2018.9.13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风趣的情绪,并能联想爷爷和小孙女打枣的情景、特别是乐曲结尾处模仿的“笑声”。
2.能分辨主题出现的次数。
3.认识唢呐,能初步分辨唢呐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教学过程自我修改一、导入师: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喜悦的季节。
玉米熟了我们会掰玉米,会去刨土豆。
那在河北的农村里枣树上的枣熟了,人们会?(打枣)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
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三个枣、两个枣、一个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音乐讲一讲《打枣》这老师一定要绘声绘色,口齿清晰的说出来。
个事。
二、新授1.播放乐曲《打枣》,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老师小结:这首乐曲是由唢呐演奏的。
同时出示唢呐图片,简介唢呐。
师:再次欣赏乐曲,观看视频,观察乐器的变化。
生自由回答。
3.师介绍:大小唢呐、口笛。
4.师总结:独奏者运用“咔腔”的演奏方法,手持两只唢呐,大唢呐(音色低沉)小唢呐(音色明亮)和口哨的轮番演奏,加上乐队的衬托,生动地表现了爷爷和孙女在农家小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
师:现在让我们分段来欣赏一下乐曲。
4、分段欣赏(一)引子1.请同学们边聆听音乐边填空乐曲开始是一个短小的引子,它用小唢呐高亢、明亮的音色和自由的节奏、活泼的具有河北民间音乐风格的旋律把我们带到一个欢乐的农村庭院。
这段音乐的速度(),唢呐音色(),音乐风格(二)第一部分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乐曲为我们展现了小院里的什么情景?生自由回答。
1.师总结引子过后,唢呐和乐队奏出了一段欢快、具有河北民间音调的旋律,速度从慢起逐步转向中速,然后又由唢呐和乐队交替演奏,表现了打枣的欢乐情景。
2.引导学生分辨唢呐独奏与乐队的演奏,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打枣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打枣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打枣》,感受丰收的喜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巩固音高、节奏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打枣》的学习。
2. 音乐实践活动:分组唱、合唱、节奏练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打枣》的学唱,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
2. 难点:音高、节奏的掌握,音乐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打枣》音频、视频资料。
2. 教学乐器:打击乐器。
3. 教学资料:乐谱、歌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丰收的场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听赏歌曲《打枣》,感受歌曲的氛围。
(2)学唱歌曲《打枣》,注意音高、节奏的准确性。
(3)分析歌曲结构,了解歌曲的特点。
3. 音乐实践活动:(1)分组唱:学生分组,每组演唱歌曲《打枣》的一部分。
(2)合唱:全班学生合唱歌曲《打枣》,感受丰收的喜悦。
(3)节奏练习: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练习歌曲《打枣》的节奏。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音乐素养。
(3)拓展学习:推荐学生学习其他关于丰收的歌曲,感受不同风格的歌曲。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合作意识。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在学唱歌曲《打枣》时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3. 音乐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分组唱、合唱、节奏练习等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音乐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如歌唱比赛、节奏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音乐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进家校沟通。
3. 开展音乐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打枣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打枣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打枣》,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热爱,体验丰收的喜悦,增强集体荣誉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舞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打枣》,了解歌曲背景,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打枣》。
2.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丰收的喜悦。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节奏的变化。
2. 歌曲的高音部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响设备。
3. 乐谱。
4. 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丰收的景象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
2. 聆听歌曲:播放歌曲《打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 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高音部分。
4.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演奏歌曲: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6. 舞蹈编排:结合歌曲节奏,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编排,展现丰收的喜悦。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打枣》的风格特点及丰收的主题。
8. 拓展:推荐其他与丰收主题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丰收的喜悦。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打枣》,并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体验丰收的喜悦。
3. 学生通过舞蹈编排,展现了丰收的景象。
七、教学内容拓展1. 让学生了解歌曲《打枣》的背景故事,增加学生对歌曲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有关丰收的歌曲和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八、教学资源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收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歌曲的氛围。
2. 使用打击乐器,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进行伴奏,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
部编版枣儿ppt优秀课件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口语训练。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改进
加强课外拓展
未来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相关课外知 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高技术水平
提高课件制作的技术水平,优化动画 效果和交互功能。
设计新颖
课件设计独特,通过精美的图片 和动画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
本课教学亮点与不足
• 互动性强:课件中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如课堂小测、小 组讨论等,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本课教学亮点与不足
部分内容过于简单
部分课文内容的解析过于简单,没有深入挖掘。
技术问题
部分动画效果出现卡顿,影响课堂效果。
部编版《枣儿》PPT优秀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教学方法与技巧 • 课后作业与拓展 •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介绍《枣儿》剧本所处的时代背 景,阐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
氛围。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枣儿》的作者,包括其 生平、主要作品和文学地位等。
提问与回答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 生回答问题,促进师生互动。
分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 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
游戏互动
设计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 游戏中学习知识,增强课堂趣味
性。
教学难点解析
课文主题理解
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 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03 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选择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打枣》版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五、小结
完整欣赏乐曲,全体学生自由表演,在音乐中结束本课。
小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网xj5u
★祝学习顺利★
师:就是用音乐描写事物就像绘画一样。
师:出示水车图片并给予讲解:水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力、风力推动水车,另一种是江河水位落差推动水车。
3.分段欣赏。
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描绘《森林水车》的。
(1)师:首先我们欣赏《森林水车》序曲。(放录音,出示绿色卡片:“宁静的森林早晨”)小学资源网xj5u
生1:感到喜庆、欢乐。
生2:我仿佛看到很热闹的场面。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是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唢呐。
三、欣赏《打枣》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欣赏这首唢呐独奏曲《打枣》,思考两个问题:1.唢呐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
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1:唢呐是民族乐器。
生2:音乐表现了爷孙俩看到大枣丰收一起打枣时的欢乐场面。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那么水车主题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学唱水车主体)。
师:再放一遍水车主体音乐,我们一起来表演。
(3)师:我们刚才听到的都是描写景物的,现在我们来听一段描绘森林中人们欢乐生活的音乐。
(放音乐,出示咖啡色卡片:“森林居民的舞蹈1”)
师:你仿佛看到什么场面?
生:儿童在水车旁跳舞……
师: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好吗?(放音乐,师生一起跳舞)
(4)师:我们再听一段音乐,请随音乐一起表现。(放音乐,出示红色卡片:“森林居民的舞蹈2”)
师:感觉怎样?
生:比上一段更热烈,更欢快……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课件】《欣赏 打枣》(人教)

乐曲开始的引子部分,运用小唢呐 高亢、明亮的音色,加上自由的节奏、活 泼的旋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欢乐的农家 庭院。
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的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
乐曲的第一部分,唢呐与乐队奏出 了一段欢快、具有河北民间音调的旋律, 速度从慢起逐步转身中速,然后又由唢呐 和乐队交替演奏,表现了打枣的欢乐情景。
第二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欣赏 打枣
导入 你知道器乐演奏的形式有哪些吗?
独奏 重奏 合奏 齐奏
独奏:一人演奏一件乐器。如手风琴独奏、钢琴独奏 等。有时一人独奏,还有另一人伴奏。如二胡独奏,扬琴 伴奏;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等。还有一人独奏,乐队伴 奏,如唢呐独奏,民乐队伴奏等。
导入 你知道器乐演奏的形式有哪些吗?
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再次聆听这段音乐,感受唢呐和乐队交替演奏所表现
的欢快情绪。
分段欣赏
第二部分
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这段
音乐中唢呐的音色有没有变化?
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唢呐与小唢呐 交替演奏,加上乐队的伴奏,非常热闹、 风趣,形象地表现了祖孙俩打枣的情景。
分段欣赏
第二部分
再次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中有几个主要的旋律?
独奏 重奏 合奏 齐奏
重奏: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 奏形式。根据乐曲的声部及演奏者的人数,可分为二重奏、 三重奏,以至七重奏、八重奏等。由于演奏的乐器不同, 又有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形式。
导入 你知道器乐演奏的形式有哪些吗?
独奏 重奏 合奏 齐奏
合奏:多个乐器按不同声部演奏同一首乐曲。分小合 奏、民乐合奏、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等。
《枣儿》公开课比赛一等奖pptx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启示 • 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枣儿》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山村,以“枣儿”为线 索,围绕一棵老枣树展开情节。
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80%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文本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行为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探讨 这些描写如何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 象。
100%
人物关系解读
分析文本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亲情、友情、爱情等,探讨这些关 系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80%
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联
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与文本主题的关 联,探讨人物如何体现文本所要表 达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
语言风格分析
分析文本的语言风格,如朴实 自然、华丽绚烂等,并探讨这 种风格如何与文本内容相得益 彰。
修辞手法运用
分析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探 讨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本的表 现力。
地域文化与语言特色
分析文本中体现的地域文化和 语言特色,如方言、民俗等, 并探讨这些元素如何丰富文本 的内涵。
简要介绍下节课的主题和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启示
家庭亲情主题思想强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倡 Nhomakorabea家庭和谐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 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对亲 情的珍视和追求。
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到和解的过程,倡导建立和谐、温馨 的家庭氛围。
《第二单元 欣赏 打枣》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欣赏打枣》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打枣》乐曲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2. 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作业:学生需完整聆听三遍《打枣》乐曲。
在聆听过程中,学生需关注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等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乐曲的感受。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聆听感受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认识。
小组内需形成统一的观点,并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3. 制作PPT: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打枣》乐曲的PPT。
内容包括对乐曲的背景介绍、乐曲特点分析、个人聆听感受等。
4. 课堂展示:在课堂上,学生需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PPT,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师和其他同学可针对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和建议。
5. 反思总结:学生需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在聆听、讨论、制作PPT等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后自行完成,并提交作业成果;2. 作业成果应认真制作,内容翔实、有条理;3. 小组讨论应形成统一观点,并确保所有成员都参与讨论;4. 提交的作业成果应按时上交,如有特殊情况需延迟提交需提前向老师说明。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聆听感受、小组讨论观点、PPT制作质量等方面;2.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展示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清晰、互动交流等方面;3. 教师根据学生反思总结的内容,了解学生对作业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有所收获和改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评价和课堂表现,了解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有不足之处需及时改进;2. 学生可向教师提出自己对作业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3. 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和认识《打枣》乐曲,还能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打枣PPT课件1苏少版

答:唢呐和乐队交替演奏
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思考三个问题:
1、这段音乐刻画了怎样的场景? 答:祖孙俩打枣的情景 2、这段音乐中唢呐的音色有没有变化? 答:大唢呐爷爷、小唢呐是孙女
3、这段音乐中有几个主要旋律?
答:两条
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随琴唱一唱这两个主要旋律:
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分段欣赏——引子
请同学们边聆听音乐边填空。
这段音乐的速度( 自由 ),唢呐音色
( 高亢、明亮 ),音乐风格( 活泼、有趣 ),
把我们带入了( 北方农村的一个小庭院中)。
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
1、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刻画了怎样的情景? 答:欢快地、表现了打枣的欢乐情景 2、这段音乐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慢起逐步转向中速 3、这段音乐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数一数这两个主题出现了几 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分段欣赏——第三部分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填空: 这部分音乐依然采用了(第二部分)的主题音调,反
复出现了(两次),音乐情绪(越来越热烈),( ) 大、小
唢呐交替使用,用( 咔腔 )的方式模仿了(爷爷)和
( 小孙女)的不同声音,乐曲结束时用小唢呐模仿了
2
打 枣
打枣
导入
同学们知道器乐演奏形式包括哪些呢?回忆一下,你 们听过哪些器乐曲。
独奏
重奏
合奏
齐奏
《野蜂飞舞》 《跳圆舞曲的小猫》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小星星变奏曲》
初听全曲
请同学们听一听唢呐吹奏的乐曲《打枣》,边听边思 考:
● ● ●
唢呐的音色是怎样的?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音乐如何表现“打枣”的情景?
2019年人教小学音乐三上《2打枣》PPT课件

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思考三个问题:
● 这段音乐刻画了怎样的场景? ● 这段音乐中唢呐的音色有没有变化? ● 这段音乐中有几个主要旋律?
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随琴唱一唱这两个主要旋律:
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数一数这两个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 么不同?
22001198年-2小01学9学P年PT下课册件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
2
打枣
导入
同学们知道器乐演奏形式包括哪些呢?回忆一下,你们听过哪些器乐曲。
独奏
重奏
合奏
齐奏
《野蜂飞舞》 《跳圆舞曲的小猫》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小星星变奏曲》
初听全曲
请同学们听一听唢呐吹奏的乐曲《打枣》,边听边思考:
● 唢呐的音色是怎样的? ●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 音乐如何表现“打枣”的情景?
在这首乐曲中,唢呐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咔腔”,模仿人说话的各种声音,非常有 趣。
分段欣赏——引子
请同学们边聆听音乐边填空。
这段音乐的速度(
)自,由唢呐音色(
音乐高风亢格、(明亮
),
活泼、有趣
把我们带入了( 北方农村的一个小庭)院。中
),
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
●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刻画了怎样的情景? ● 这段音乐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 这段音乐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乐器陈列室
唢呐又称“喇叭”,比较小的唢呐叫作“海笛”。中国民间婚丧嫁娶,扭秧歌、踩高 跷、打花鼓、跑旱船,以及某些少数民族的娱乐活动,如朝鲜族的农乐舞等,所用吹打乐 中,皆以唢呐为主奏乐器。传统戏曲、歌舞音乐里,常有唢呐曲牌吹奏。
三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二单元 打枣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21张PPT)

背唱主题旋律:
分段聆听:
4、聆听《打枣》第三部分。
速度:渐快
乐器:大小唢呐、乐队
表现情景:祖孙对话、笑声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聆听,运用图谱法、体验法,针对四个 乐段的体验,知道了速度和音色对音乐形象对的影响。对 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பைடு நூலகம்
听赏祖孙对话部分:
大唢呐
hún 低沉浑厚
小唢呐
chè 清脆透彻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风趣的情绪,并能联想 爷爷和孙女打枣的情景,感受乐曲结尾处唢呐模 仿的“笑声”。 2、通过欣赏《打枣》,使学生认识民族乐 器唢呐,并能分辨其音色。 3、能分辨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并学唱主 体旋律。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简单哼唱主题旋律。
2、通过对比的方式,听辨出吹管乐器的不同 音色特点。
3、在欣赏过程中,了解音高、速度对音乐形 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辨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2、在聆听中启发学生想象、理解乐曲、音
乐形象。
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设计了体验法、对比法、 图谱法、想象法来进行教学。 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在《打枣》音乐片段伴奏 下,孩子们有节奏的走进教室。
唢呐杆
kàng
碗儿
高亢 明亮
设计意图:使孩子们了解 唢呐的形状和组成,知道 其音色特点。
分段聆听:
1、聆听《打枣》引子部分。 速度:自由 乐器:小唢呐 表现情景:欢快的农村庭院
分段聆听: 2、聆听《打枣》第一部分。 速度:慢起转向中速 乐器:唢呐、乐队 表现情景:打枣的欢乐情景
分段聆听: 3、聆听《打枣》第二部分。 速度:中速、稍快 乐器:大小唢呐、乐队 表现情景:祖孙打枣的情景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三章农家孩子的歌—_ 欣赏 打枣教案

《打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打枣时喜悦的心情,以及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
2、动脑为歌曲编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了解歌曲节奏。
课前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红枣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树上的枣吗?那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打枣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歌曲,名字叫《打枣》(出示课题)。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1、用活泼的情绪演唱。
2、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打枣》。
教学反思:在本课学唱中,让学生体验打枣时的心情,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是本课的宗旨,所以,创编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枣
东胜区吉劳庆小学 白芳
乐器陈列室
唢呐又称“喇叭”,比较小的唢呐叫作“海笛”。中国民间婚 丧嫁娶,扭秧歌、踩高跷、打花鼓、跑旱船,以及某些少数民族的 娱乐活动,如朝鲜族的农乐舞等,所用吹打乐中,皆以唢呐为主奏 乐器。传统戏曲、歌舞音乐里,常有唢呐曲牌吹奏。
唢呐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传统唢呐可吹奏七个调。1949 年后的乐器改革中,扩大了音域,音乐表现力得以增强。唢呐除用 于独奏、合奏外,还用于戏曲、歌舞伴奏。它的吹奏技巧丰富多 彩,有滑音、吐音、气拱音、气顶音、打嘟噜、循环换气等,还善 于模拟人声歌唱、鸟鸣鸡叫等。
分段欣赏——第三部分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填空:
这部分音乐依然采用了(第二部分)的主题音调,反 复出现了(两次),音乐情绪(越来越热烈),(大、小) 唢呐交替使用,用( 咔腔 )的方式模仿了(爷爷)和 (小孙女)的不同声音,乐曲结束时用小唢呐模仿了 ( 笑声 ),表现了(爷爷和小孙女打枣时的快乐心情)。
分段欣赏——引子
请同学们边聆听音乐边填空。
这段音乐的速度( 自由 ),唢呐音色 ( 高亢、明亮),音乐风格( 活泼、有趣 ), 把我们带入了( 北方农村的一个小庭院中)。
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
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思考问题:
分段欣赏——第二 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完整欣赏
请同学们完整聆听乐曲,听一听主题乐段共出现了几 次?
五次
完整欣赏
请同学们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分辨大唢呐、小唢呐的 不同音色,并想象爷爷和小孙女打枣的欢乐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