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朱由校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不是文盲?

历史趣谈: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不是文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不是文盲?
导语:在明朝,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少年登基,面临内忧外患,却一心沉迷于做木匠活,像什么“沉香假山”、“灯屏”之类,做的都非常精巧,令人啧啧
在明朝,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少年登基,面临内忧外患,却一心沉迷于做木匠活,像什么“沉香假山”、“灯屏”之类,做的都非常精巧,令人啧啧称奇,被后人起了个外号——“木匠皇帝”。

这位性格独特的皇帝,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因为这个与帝王身份不太符合的爱好,加上他忙于做木匠活,不怎么理会朝政,朱由校在后人眼中的形象逐渐成了个不识字的文盲,如《明朝那些事儿》中就写道:“如果说皇帝陛下(朱由校)的文化程度和魏公公差不多,似乎很残酷,但却是事实,天启之所以成长为准文盲(认字不多),归根结底,还是万历惹的祸。

”而万历年间,大臣亓诗教也曾上疏说:“皇长孙(朱由校)十有五岁矣,亦竟不使授一书、识一字。


朱由校真的不识字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明熹宗实录》的开篇,就记载说,大学士刘一燝夸赞朱由校批阅奏章时的书法“体势端严,笔法遒劲”,并对朱由校表达了自己的祝贺之情。

朱由校听了这番夸赞,却也并不骄傲,反而回答道:“天寒作字较少,未能工也。

俟春和时亲笔砚,尚有进益。

”(现在天气寒冷,写字比较少,还写得不算好,等春天到了,我写的肯定更好些)
这个大学士刘一燝,是东林党中的重要人物,饱学之士,他亲眼见到朱由校亲自批阅奏章,且书法水平不错,这样的朱由校,怎么可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呢?
太监刘若愚,在崇祯年间所写的《酌中志》也曾记录道:“先帝(朱由校)生性虽不好静坐读书,然能留心大体……其寻常宸翰详谨,然不好
生活常识分享。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皇帝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皇帝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天啟皇帝
•••• Nhomakorabea•
明熹宗天啟皇帝名朱由校,萬曆三十三年(乙巳,1605年)十 一月十四日生。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長子,母選侍王氏。 朱由校在位期間,由於以國家為兒戲,致使客氏與魏忠賢專權, 任他們製造“乙醜詔獄”、“丙寅詔獄”等冤獄,殘酷迫害企圖改 良明朝政治的東林黨人。魏忠賢閹黨對東林黨人的迫害不斷激起民 變。 其時,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主要憂患來自遼東後金對明王 朝的威脅。熹宗聽信讒言,不辨是非,即位後罷免“有膽知兵”的 遼東經略熊廷弼,致使後金攻陷瀋陽、遼陽,遼東局勢日趨嚴峻。 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為穩定遼東,不得不再次起用熊廷弼為遼 東經略。熊廷弼根據遼東實際情況,制定了三方佈置策。而掌握遼 東實際兵權的巡撫王化貞,卻不顧當時敵強我弱、容易被各個擊破 的危險,力主分兵把守,全面進攻。熹宗優柔寡斷,沒有主見,不 對經、撫之爭作出合理決斷,以致後金軍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攻 陷廣寧及其周圍40 余城。在閹黨策劃下,熹宗殺了堅持正確方略 的熊廷弼,忠臣良將孫承宗、袁崇煥亦遭猜忌,被革職,遼東戰局 陷於重重危機。 朱由校的性格荒唐怪異,以“倡優聲伎,狗馬射獵”為樂。喜 機巧水戲,創演水傀儡戲。與宦官同演《宋太祖雪夜訪趙普》。好 油漆木工,房屋營造。選武閹三千,于紫禁城內開內操取樂。一生 重用閹黨禍國殃民,耽于逸樂,無心朝政。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 因划船嬉戲,溺水獲疾。後雖痊癒,仍沉緬于聲色犬馬之中,整日 睏倦無力,狂躁不安,飲“仙方靈露飲”,以求長生。結果全身浮 腫,臥床不起,一命歸天,年僅23歲。終其一生,在位七年,“婦 寺竊權,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卒謚達天禪道敦孝篤友張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廟號熹宗。 葬北京昌平德陵。

中国历史故事-木匠皇帝朱由校简介,朱由校为什么叫木匠皇帝

中国历史故事-木匠皇帝朱由校简介,朱由校为什么叫木匠皇帝

中国历史故事-木匠皇帝朱由校简介,朱由校为什么叫木匠皇帝许多人在听到木匠皇帝时,一定好奇有这么一个神奇名号的皇帝到底是谁,他有着怎样的故事!所谓的木匠皇帝指的是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年号天启,在位7年,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明朝第十五代皇帝。

经由“移宫案”风波,被群臣拥立继位的朱由校,可谓是明朝最具特色的皇帝。

因为他喜爱木匠活,斧艺了得,手艺精湛。

修宫殿,做器具,美轮美奂。

他对国家大事,每日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之中而不能自拔。

而且他技巧娴熟,立意新颖,一般的能工巧匠也自叹不如。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这样的能力实在错投在了帝王家,若是现在一个建筑师简直绰绰有余了!这位皇帝不止对木匠活专研透彻,他对设计也相当感兴趣。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

朱由校自己设计了一座漂亮的大床,从设计图样,到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他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朱由校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

虽然无法亲眼目睹,朱由校做的人偶,想来便是那时候的芭比娃娃吧!吩咐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更加高兴,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

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

《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

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

”熹宗雕琢玉石,也颇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

历史趣闻明熹宗朱由校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明熹宗朱由校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明熹宗朱由校怎么死的?导语:熹宗是著名的木匠皇帝,但也很喜欢玩乐。

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

因嬉乐熹宗是著名的木匠皇帝,但也很喜欢玩乐。

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

因嬉乐过度,酿成了一身的疾病,面无血色,虚弱乏力。

公元1627年八月,天启帝在客氏、魏忠贤的陪同下到宫中西苑乘船游玩时,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

然后,又与王体干、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

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

后来,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名叫灵露饮,说服后能立竿见影,健身长寿。

天启帝依言饮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

饮用几个月后,竟得了臌胀病,逐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

到了天启七年夏,天启帝的病更重了。

八月十一日,他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弟弟朱由检入卧房,说:“来,吾弟当为尧舜。

”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召见信王,朕心甚悦,体觉稍安。

”8月乙卯日,天启帝驾崩于乾清宫。

所谓“灵露饮”:其法杂取糯诸米淘净入木甑蒸之,甑中底安长颈大口空银瓶一,米渐添渐熟,水渐熟渐易,不数易而瓶中之露满矣,乃米谷之精也。

上饮而甘之,以余沥分赐近侍,及上不豫,忠贤归罪于此。

从熹宗从政经历来看,有这样一个昏庸的傀儡皇帝是魏忠贤和客氏求之不得的。

从熹宗死后魏忠贤的做法上可以看出,他对熹宗的死也。

木匠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的一生

木匠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的一生

水处泛舟,却因风强,小舟翻覆,皇帝落水,虽然随即被救,但从此惊豫
23岁 不堪,逐渐病重,尚书霍维华献“灵露饮”,但几个月后病情加剧,浑身浮肿 皇帝
。八月十一日,召见信王朱由检 ,即行驾崩。熹宗无子,遗诏立五弟朱由
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崇祯逼,魏忠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13岁
14岁
15岁
其母王氏逝世。念及皇孙朱由校幼小,万历帝让当时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 李氏抚育朱由校。
其父明光宗在位不足三十天便在红丸案之中暴毙。九月继位。抚养皇帝的
李选侍利用皇帝,占据乾清宫,意图把持朝政, 东林党左光斗 、 杨涟等
16岁
反对,不让李选侍与皇帝同住,迫使她移居他处,是为移宫案,熹宗于是 提拔了许多东林党党人,但也升任李选侍的内侍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
皇帝
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东林党在朝廷中显露了的势力几乎被
消灭。但东林党根基深厚,未露面的势力仍远远超过反对者,并且东林党
南方的力量几乎未被触动,这也是崇祯登基后东林党反扑的力量来源。十
月,袁崇焕疏颂魏忠贤
年代 1627
年龄
大事概述
职业
四月,袁崇焕请立魏忠贤生祠。八月,与宦官魏忠贤 、王体干等去西苑深
家阁老”
正月,宁远大捷,首次明军2万打败努尔哈赤后金军18万,主要指挥官:袁
崇焕、满桂、祖大寿等,空巷相庆。
五月,端午节后,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今北京光彩胡同)火药库附近区
域,死伤2万余人,一时间,众说纷纭,天怒人怨,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
22岁
诏,大赦天下。 魏忠贤又逼死了高攀龙、杀害了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东林七贤,东

明朝皇帝朱由校的皇后是谁

明朝皇帝朱由校的皇后是谁

明朝皇帝朱由校的皇后是谁朱由校的皇后张嫣是一位母仪天下的好皇后,历来都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好评。

张嫣出生于仕宦之家,自幼饱读诗书,能够明辨是非,做到不偏不倚不公不正,这在当时几乎是一段美谈。

张嫣经过了重重的考核,最终被推上了皇后之位,也有一些野史认为张嫣和朱由校年少相逢青梅竹马,最终两人权倾天下。

张嫣一直都保持着一颗本心,对于魏忠贤和客氏两人的行径则表现出了极度的不满和排挤,并且时而向朱由校进言,但是收效颇微。

后来,大明王朝亡国,张嫣身为前朝国母,面对着往事已矣的境地,只能在自己的宫殿中自缢身亡。

朱由校的皇后张嫣是明代著名官员张果纪的爱女,年幼的张嫣就开始接触诗书,对于国家的政事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张嫣成为皇后之后,因为十分激进的思想而遭到了魏忠贤和客氏的迫害,张嫣也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从此以后,张嫣再未能怀孕。

张嫣对于朱由校的颓废感到十分的痛心,但是却有无能为力,只能多次向朱由校提议,但是都未能得到朱由校明确的答复。

后来,朱由校病重,张嫣则借机推荐了朱由检,而在朱由检登基即位之后,也不曾亏待过张嫣,一直尊张嫣为先皇后。

朱由校的皇后张嫣并不如寻常的皇后那般幸福,张嫣只是一个深闺中的女子,面对着国恨家仇却总无能为力。

最后朱由检兵败,大明江山彻底落入了敌军的手中,此时的张嫣没有任何的选择,只能安闲地在宫宇中自缢。

众所周知,朱由校死后,并不是由朱由校的儿子来继位的,而是又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登基即位的。

朱由校一生中共有过三个儿子,分别是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而这三位皇子都被封为了太子,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活下来。

因而,也有人说朱由校并没有儿子,他所有的儿子都在他有生之年中去世了。

朱由校的儿子朱慈燃的母亲是朱由校的皇后张嫣,原本朱慈燃可能平安地降生,但是张嫣素来与魏忠贤不睦,魏忠贤一直希望自己的侄女任容妃成为皇后,因此害得张嫣小产,生下孩子之后,张嫣才发现自己竟然生下了一个死胎,可以说朱慈燃刚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没了气息。

明熹宗朱由校简介

明熹宗朱由校简介

明熹宗朱由校简介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同父异母的兄弟,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

在位七年。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暴毙,经过移宫案的风波,朱由校被拥立即位。

次年改元天启。

因此也叫他天启帝。

熹宗好木工,即位之后不理朝政,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

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享年二十三。

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继位。

庙号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又称木工皇帝。

生平简介选侍西李朱由校的生母王氏,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

万历三十二年,进位才人。

万历三十三年,王才人产下皇长孙朱由校,到了四十七年,王氏就死了。

念及皇孙幼小,万历皇帝让皇太子的选侍李氏抚育朱由校。

时有两位姓李的选侍,为了区分,时称东李、西李。

照顾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

八月,皇太子即位,便是明光宗。

西李得宠,光宗意图封她为皇贵妃。

西李不满足,唆使皇帝立自己为皇后。

礼部侍郎孙如游说两宫太后以及众位妃嫔的谥号都没议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礼都举办完毕之后,再行立后不迟。

结果到了九月,光宗驾崩。

西李当时居住在干清宫,大臣怀疑她想要借机垂帘听政,于是刘一燝、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等大臣上疏,要求她移居别宫。

因此爆发移宫案。

一场权力争夺展开,太监王安迎皇长子朱由校即位。

西李派李进忠阻拦,数次让人叫朱由校回来,不准他去文华殿。

最终朱由校还是登上了皇位,改当年八月之后的年号为泰昌,次年为天启。

即位之初天启皇帝即位之初,多次发下敕令,说选侍西李虽然抚育自己,但是西李经常凌辱自己的生母王氏,而且对自己也是谩骂凌辱。

王氏早死,也是西李下的毒手。

种种说辞,朝中顿时哗然。

皇帝停了西李的封号,同时却厚养西李的生女。

然而到了天启四年,天启帝进封西李为康妃,次年编修《三朝要典》,处死了杨涟、左光斗等大臣,与即位初年所作所为,截然相反。

黄花梨推手一一明熹宗朱由校

黄花梨推手一一明熹宗朱由校

黄花梨推手一一明熹宗朱由校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9期中国的家具工艺发展到明代开始形成独特格式,明式家具是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其装饰精微、雕饰经美,散发出传统美的精神、气质、神韵。

明式家具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巧合的是明代又出了一位中国“帝王史”上绝无仅有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因此,许多人认为,或许正是像宋徽宗热爱书画那样,由于统治者喜好,人们便“上有所好,下必投之”,由此造就了明家具的巅峰。

事实真的如此吗?撰文张经纬编辑=张敏图片来源本刊编辑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朝代利用摩尼教的“明王”信仰,元末的起义者颠覆了庞大的元帝国,并让这个结合了佛教弥勒信仰的名称,成为明朝的一部分。

另外,失去大都的元朝,并没有像以往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一样迅速融入东亚文明的洪流,而是重新回到了大漠以北的克鲁伦河流域。

从此以北元的名义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继续对南方的明朝施加着特别的影响。

虽然明朝驱逐了蒙古的统治,但打破汉地文献有限的视角,我们可以清醒地发现,和明朝这个汉地新生的国度相比,蒙古帝国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积累的影响力依旧很大。

按照元代史书《南海志》的记载,元代从亚、非各地进口的商品,达七十多种,主要有珍宝(象牙、犀角、珍珠、珊瑚等)、香料(沉香、速香、檀香等)、药材,还有布匹(白帆布、花帆布、剪绒单、毛驼布等)、器皿(高丽出产的铜器,东西洋诸国出产的藤席、椰簟等),以及皮货、木材(包括船上用的铁梨木)、漆,等等。

随着明朝第三位继承人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这位封地与蒙古部落接壤的王子,从北直隶一路向南,成功登位,再度把首都从南京迁回了元顺帝离开后的大都——北京。

在这个大都的旧址上,或许更能让人追忆元帝国的辉煌,因为此时,继承了元朝东亚版图的明朝,的确开始制订一项惊人的航海计划。

过去一直传闻,郑和下西洋和明成祖对侄子建文帝下落的兴趣有关。

更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明代初期依然保留了对“西洋”人文和物产的记忆。

朱由检

朱由检

朱由检明思宗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弟。

于公元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

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

次年改年号“崇祯”。

1627-1644在位。

在位17年,李自成造反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

中文名:朱由检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610年逝世日期:1644年主要成就:杀魏忠贤宁远大捷庙号:思宗谥号:庄烈愍皇帝陵墓:思陵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伊始,就是大力清除阉党。

明天启七年十一月,朱由检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崇祯画像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

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

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

崇祯皇帝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明王朝有了中兴的可能。

但是也失去了对朝中朋党的制约,致使崇祯的政策受士大夫集团的摆布。

当时的明王朝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军的烽火愈燃愈炽,而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

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

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

勤于政务,事必躬亲。

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

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

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

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

给予宦官行使监崇祯帝军和提督京营大权。

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

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

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但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

饮恨煤山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明熹宗技艺高超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技艺高超的“木匠皇帝”

买家具到欧浦家具网(股票代码002711)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成就了中国乃至世界家具的一个巅峰,明清时期的皇帝和文人对于红木家具制造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不论是红木家具的选材、款式设计和雕刻工艺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其中对红木家具制作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皇帝明熹宗,木匠工艺高超,被后人传为佳话。

因此被后人亲切的称之为“木匠皇帝”。

据史料记载,明熹宗朱由校当皇帝当的不怎么样,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

他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如果他是建设部部长,说不定家具发展的历史将从此改变。

作为皇帝虽然不称职,但是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

他弄斧的功夫非常了得,修宫殿,做器具,美轮美奂,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部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

虽巧匠,不能过焉。

”文献载其“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史书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

明熹宗经自己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

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天启帝更加高兴,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明熹宗集设计、监工、工头、工匠于一身,从宫殿建筑到木器制作,无所不精,无所不能。

历史上的木匠皇帝是谁?

历史上的木匠皇帝是谁?

历史上的木匠皇帝是谁?>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

明熹宗朱由校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

明熹宗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不仅贪玩,而且还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

明熹宗之所以喜好木匠活是因为他几乎没受过教育。

对于一个近于文盲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就也要算作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堂堂一国之君,明熹宗怎么就没接受教育呢?追究起来,这却要怪万历皇帝的偏心了。

当初,万历想册立朱常洵,但因为不符合“立嫡立长”的祖制而遭到朝臣的普遍反对,双方僵持了许多年,皇帝和大臣们都无法改变对方的立场。

后来还是万历做出了妥协,于是皇长子朱常洛被册立为太子。

但万历在许多年中对朱常洛都是不闻不问的态度,包括对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万历也是漠不关心,于是朱由校的教育问题就被耽误了——直到16岁,他都没有接受他早该接受的饿皇室教育。

1620年,万历帝驾崩时,朱由校才被册立为皇太孙,这时候他终于有机会接受教育了。

可是谁能想到呢,朱由校的父亲光宗朱常洛才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尚未被册立为太子的16岁的朱由校只好匆匆即位做了皇帝。

虽说这个时候的朱由校也还可以请博学的内阁大臣们为他授课讲学的,可毕竟早已过了接受初级教育的黄金年龄,各种政事就够他烦恼的了,何况他又是一个玩心很大的人呢。

虽然说上帝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天生的禀赋还是有各个不同乃至区别很大的。

朱由校大概因为天赋在于动手能力强,所以他的玩心也就集中体现在了他对于木匠活的喜好上。

“木匠皇帝”朱由校其实是个励精图治的铁腕明君?

“木匠皇帝”朱由校其实是个励精图治的铁腕明君?

[键入文字]
“木匠皇帝”朱由校其实是个励精图治的铁腕明君?
来去匆匆明光宗
万历皇帝驾崩后,当年“争国本”案中的焦点人物,太子朱常洛终于成功上位,即执政只有一个月的明光宗。

但即使这短暂的执政生涯里,短命的明光宗依然获得了一个高大上的评价:万年有道圣人。

自从登基以后,先是火速补了各地缺位的官职,任命了一批能臣,同时又雷厉风行,解决了闹腾好些年的边镇军饷拖欠问题。

尤其难得的是,他特意给押运军饷的将士们发补贴,以防止这帮人监守自盗,贪墨军饷。

万历年代惹得官愤民愤一片的“矿税”问题,也被他强力叫停。

短短一个月间,这位三十八岁的皇帝,已让臣工们真实体会到他的勤政与干练。

当然大家体会最深的,却还是他“私生活”的能耐:一晚上接连宠幸数名美女,以至用力过猛病倒,然后又误吃的“红丸”药物,闹得上吐下泻,最终于泰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五更英年早逝。

勤奋好学天启帝
天启皇帝朱由校,被后世嘲笑最多的,一是没文化,除了喜欢做木匠活外啥不会,甚至还有野史说此君近乎文盲,字都认不全,大臣的奏折看不懂,只能叫太监给他读。

二是不好好干活,朝政全撒手,成天在深宫里研究木匠工艺,外面水深火热了还装没事。

但即使是“踩”天启最多的清朝官修《明史》,其实也一直给这类嘲笑“打脸”。

《明史》中实实在在记录,天启皇帝早在做皇子的时候,每次上课不但认真听讲,而且还细致的做笔记。

后来君临天下,对于国家大事,更是不敢放松,尤其是炮火连天的辽东问题,天启帝更是高度重视,不但时刻要求臣子们奏报,更多次派心腹到前线查访边情。

对于天启的能耐和工作态度,当时的明朝首辅叶向高更给出了明确答案:一次叶向
1。

明朝皇帝朱由校与奶妈的一段不伦恋

明朝皇帝朱由校与奶妈的一段不伦恋

明朝皇帝朱由校与奶妈的⼀段不伦恋由于当时的舆论压⼒太⼤,天启元年九⽉,皇帝朱由校只得忍痛割爱,让这个叫客印⽉的奶妈搬回家去住。

结果,⼈⾛当天,天启帝就受不了啦,竟然跟⼤⾂们玩起了绝⾷游戏——天启皇帝为她绝⾷的这个客⽒,原名叫客印⽉。

她的⾝份和职业,从年轻时到死都是奶妈。

但这个奶妈,是中国史甚⾄世界史上的第⼀奶妈,这么说的根据,我们要在后⾯讲。

她是天启皇帝⼩时候的奶妈。

不知为什么,天启帝⼀直叫她“客巴巴”,于是她同时也以此名传世。

这个客奶妈,是北直⾪(今河北⼀带)保定府定兴县⽼百姓侯⼆之妻,⽣有⼀⼦叫侯兴国。

据史书记载,她是18岁那年被选⼊宫的,给朱由校当奶妈。

但有今⼈考证,她⼊宫时的实际年龄,应该在25岁左右。

明代皇城的东安门外,设有“礼仪房”,⽼百姓俗称“奶⼦府”,归司礼监管。

常年养着40名奶妈以备皇家⽤,另有80名注册奶妈,随叫随到。

这个客⽒当上朱由校的奶妈,据说很有传奇性。

⼏⼗名奶妈,由校在刚出⽣时谁也不认,喂不了奶。

太监们急了,全城去寻,抓着哺乳期的妇⼥就⾏。

这样把客⽒⼤海捞针⼀般捞了出来。

尽管没当过奶妈,但⼩由校就认她,于是顺利⼊宫。

她⼊宫两年后,丈夫死了。

这个⼥⼈,《明鉴》上说她“性淫⽽很(狠)”,《稗说》上也说她“丰于肌体,性淫”。

根据是什么?就是客⽒在宫中值勤,偶尔也回家,说是照料孩⼦,实是与⼈偷情。

这要是放到现在,倒是正常,古⼈的评价未免太苛刻。

不⼤正常的是朱由校。

按照宫规,皇⼦六七岁,保姆就要出宫,可是由校⼤了以后,还离不开客⽒。

即位当了皇帝,还是⼀样,甚⾄⼀天不见都不⾏。

估计是亲妈死得早,他这也是移情代偿现象。

客⽒是伺候由校⽣活的,魏忠贤曾经两度伺候由校的伙⾷,这样的⼀条线,把魏、客两⼈牵在了⼀起。

⼀个“代⽗”,⼀个“代母”,再加⼀个妈死了爹不照顾的⼩孩⼦,三个⼈构成了晚明史上⼀个⾮常诡异的“百慕⼤三⾓”。

好戏或者说悲剧,就从这⾥开始。

就是这个客⽒,不仅为魏忠贤解脱了困境,还把他抬上了政治舞台的中⼼。

风雨飘摇中的清朝孕育出一个木匠天才--朱由校

风雨飘摇中的清朝孕育出一个木匠天才--朱由校

风雨飘摇中的清朝孕育出一个木匠天才--朱由校每一个王朝都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再到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

唐宋元明清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历史。

而在这个王朝变更中,念念不忘中,那个木匠,那个天才皇帝在我的脑海中,使我回忆起一段历史。

在我的脑海中,昏庸无为的皇帝数不胜数,谈起朱由校,在我的印象中,那个木匠皇帝实在是谈不上昏庸,甚至如果放在农村,把这个人人称道的昏庸的木匠放在民间。

那么这个皇帝就是一个木匠天才。

真的是这个好木匠没有用到正经地方。

其实要谈起这个木匠皇帝,说到底啊也是一个可怜人,虽贵为皇家子弟,但是一生却是十分悲惨的啊。

没有快乐的童年也没有成熟的少年更没有皇子应该有的叱咤风雨的成年。

这真的算得上是十分可悲的事了吧。

在我看来,清朝不乏那些荒唐昏庸的皇帝,但是啊咱们这位皇帝真滴真的不是一般的传奇。

大家都知道古代讲究皇位由嫡长子继承,而且在古代子凭母贵,母凭子贵的实例数不胜数,但是在明朝却不仅如此。

朱由校不是皇帝的嫡长子,算不上继承王位,但是在阴差阳错中走上皇位。

众所周知,朱由校这位皇子的父亲也是十分荒诞的,嗯不仅仅是荒诞更重要的是他的以后奠定了不好的基础,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来谈谈朱由校的母亲吧,他的母亲身份一点都不尊贵,甚至都可以用卑微而自来形容,一个连自己都自顾不下的母亲又有什么能力来顾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更何况,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母亲还处处受到其父亲宠妃的陷害和排挤,更替不上给予朱由校什么样的母爱了。

然后大家都想不到的事就是,朱由校的奶娘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对他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他的奶娘对他像亲生儿子一样,让这个昏庸的皇帝在悲伤中重拾希望,也使他在冷漠的后宫之中感受到很多温暖。

奶娘不仅仅是他的奶娘,胜似亲娘,是朱由校在宫里伟大的支撑。

在我看来,这为朱由校以后在宫里的痛苦生活做下了深厚的奠基,也为清朝的灭亡做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段历史的背后,别人不能去做太多的评价,这是国事也是家事。

【明朝历史】“天才木匠”明熹宗秘事

【明朝历史】“天才木匠”明熹宗秘事

【明朝历史】“天才木匠”明熹宗秘事中国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既然是天子,必然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天子的身份也使他们不能无拘无束地享受平民的生活,明代就有这样一位天子,如果他不做皇帝,肯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木匠,那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部要亲自操作。

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

喜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明喜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

喜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更加高兴,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己的手艺。

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

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订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

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朋纱囤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拽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

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大。

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

熹宗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坚且滑。

熹宗便命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

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拢,仅容一人,涂上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喜宗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

明朝木匠天子朱由校

明朝木匠天子朱由校

明朝木匠天子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孝和皇后),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

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

朱由校在位初年,“东林势盛,众正盈朝”,后来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

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

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

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

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

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

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崩于乾清宫,终年23岁,遗诏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

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

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3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除此之外便是那位被人称作“木匠皇帝”的朱由校了。

对工匠的喜爱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孩子,当时年幼的朱常洛见证了明朝由盛转衰以及内部党争混乱的现状,于是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朱常洛开始任用贤能惩处那些祸乱分子,挽救了大明王朝。

虽说朱常洛在前期确实是一位贤君明主,可是到了后来他越发觉得自己的功劳甚伟,于是便学起了自己父亲万历皇帝沉迷于自己的事情甚至不上朝。

更让人感到非常离谱的是,朱常洛对于自己的儿子朱由校甚至都没见过几面,这就更别说悉心教导之类的话语了。

而朱由校在缺乏关照的情况之下,竟然沉迷上了木匠这个职业。

在他幼年时期便表现出了对于木制玩具的爱不释手,随着他逐渐长大这种感觉愈发不可收拾。

拥有鲁班情结的他 皇帝里的杰出木工设计师

拥有鲁班情结的他 皇帝里的杰出木工设计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拥有鲁班情结的他皇帝里的杰出木工设计师导语: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木匠皇帝,大家自然会想到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

殊不知,在其之前的元朝,有一位相同职业者比他还要厉害。

由于其在木工和建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木匠皇帝,大家自然会想到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

殊不知,在其之前的元朝,有一位相同职业者比他还要厉害。

由于其在木工和建筑方面才能过于杰出,从而被后人称为“鲁班天子”。

他就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

今天的人们来到售楼处看楼盘的时候,往往会被预售处摆放的精美沙盘和惟妙惟肖的建筑模型所吸引,惊叹之余不免对现代建筑设计师的心灵手巧心生羡意。

其实,早在七百年前的元朝,元顺帝就有能力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成精美的建筑模型。

元顺帝设计制作的建筑模型不仅好看,而且非常科学。

由于是严格按比例制作的,用来直接指导施工,其性效比更为突出。

用按比例制作的立体模型来指导施工,远远比抽象的、平面的图纸要科学,即使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难掩其优越性。

说元顺帝是个天才的木工设计师,是因为凡是他喜欢的宦官在宫外建宅院时,一般他都要亲自动手设计出屋宅的模型。

而且,模型并非后来明清宫廷建筑师用夹纸板制作的立体“烫样”,而是按比例缩小的真材实料的模型,其中有的还嵌黄金珠宝点缀。

据史料记载,元顺帝常常自画屋样,自削木构,制作模型宫房皆高尺余,栋梁楹榱宛转如真,然后把模型交付匠人,嘱咐照此构建。

为此,当时京中就有人戏称其为“鲁班天子”。

更为难得的是元顺帝在“艺术”创造方面很谦虚,时常向人征询问对自己“作品”的意见。

如有人指出了错误和瑕疵,他认为说的有理,就会立即动手毁掉重建。

生活常识分享。

木匠皇帝朱由校真的那么无能吗?这三点能证明

木匠皇帝朱由校真的那么无能吗?这三点能证明

木匠皇帝朱由校真的那么无能吗?这三点能证明本文导读:在人们的印象中,天启皇帝在位期间,除了埋头做木匠手艺,其他一概不管不问,完全被魏忠贤玩弄于股掌之间,听任魏忠贤胡作非为。

其实这种印象与史实大相径庭。

由于天启在位期间,以清流自命的东林人士倒了大霉,被压制的抬不起头来,因此对天启和魏忠贤都极为不满。

东林人士不乏大学者大文人,在著书立说之时,往往对天启有意加以抹黑丑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人对那段历史的认知。

其实有三件事足以证实,天启虽谈不上明君,但也绝不是昏君。

第一件事,是他能善待亲人师友。

自古都说“天家无亲”,由于皇权高度的排他性,使得即使是李世民、康熙皇帝这样公认的圣主明君,都会对自己的兄弟儿女痛下杀手,冷血无情。

而天启皇帝被视为商纣王一样的暴君,却对自己的亲人始终亲善有加。

即使对最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弟弟崇祯,也是毫无猜忌之心。

他登基时,对弟弟说的那句“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堪称古代帝王中难得一见的温情一瞬。

天启皇帝对皇后张嫣并不喜爱,但却从未考虑过贬谪张嫣另立皇后的念头。

直到他病死,张嫣的后宫之主地位都没有丝毫撼动。

天启皇帝很小就失去母亲,由乳母客氏一手带大,天启对客氏也始终满怀尊崇眷恋。

当然客氏为人也是恶评如潮,但仅从感情道义的角度出发,他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乳母也是人,当初抛弃自己的亲骨肉,把皇帝一手带大,受到厚待也属应该。

像通常惯例那样,乳母带大皇子后立即被驱逐出宫,那才是真正的无情无义,灭绝人性。

第二件事,是他目光如炬,能清楚认识到朝局症结所在。

明朝末年的大患,正如后来的康熙皇帝所说,“明之国事,全由言官所坏”。

朝廷的言官和大臣,对于实际问题毫无解决之策,却热衷于空发议论,互相指责攻击,每临大事束手无策,但凡有勇于任事之人出头做事,立即遭到铺天盖地的攻击,导致朝廷机器效率极为低下,几乎到了一事无成的地步。

早在天启二年,年方十六的天启皇帝,就多次下旨,对言官大臣们的这种恶习进行痛斥,认为他们“屡疏纷嚣,全无正论”,“肆行狂躁,嚣讼弗已,全无恢复奇谋”,可谓一针见血,认为这些人的议论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并明确提出,要求大臣“着实整理,毋事空言”,不要光说没用的大话空话。

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简介

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简介

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简介朱由校出生于公元1605年,他是朱常洛的长子,母亲为才人王氏。

朱由校的生母于公元1619年病逝,他的祖父朱翊钧于是指定朱常洛的选侍负责养育皇太孙朱由校,这个抚育他的选侍就是后来“移宫案”的主角李贵妃。

公元1620年,朱常洛逝世,托孤于13位重臣,为了防止李贵妃垂帘听政,爆发了权力斗争的“移宫案”。

最后,朱由校在文华殿登基称帝,年号天启。

朱由校登基后对自己的乳母客氏十分恩待,册封她为奉圣夫人,这也因此爆发了客氏、魏忠贤与东林党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双方斗得你死我活,使本来就内忧外患的明朝雪上加霜。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在辽东攻城陷地,明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新任辽东巡抚袁应泰在辽阳失守后自杀身亡,朱由校再次起用熊廷弼经略辽东。

公元1622年,熊廷弼、王化贞不敌后金被迫退入关内,辽东之地尽入努尔哈赤之手。

此后数年,关外战事不断,明朝腹地起义频频,朝廷之上魏忠臣擅权对东林党步步紧逼,大明朝陷入风雨飘零之势。

公元1627年,朱由校病逝,入葬明德陵。

这位不关心朝政,把明朝治理的烽烟四起的皇帝又是怎样被人称为“木匠皇帝”的呢?朱由校是明朝的奇葩皇位之一,他从小对木器制造感兴趣,喜欢捣弄木工的工具。

朱由校有一双巧手,不管是锯斧刀凿还是髹漆的木匠工作,他都要一一尝试亲手制作。

朱由校不仅仅是对木匠活感兴趣,他的木匠手艺也很是高超,他制作的床椅、妆盒等物不但做工精巧,而且花纹彩饰也异常漂亮。

根据《明史》的文字记载:明朝时期制作的木床相当笨重,不但样式普通使用木料繁多,而且搬动不易。

朱由校为了改进木床,亲自苦思木床的设计图,一钉一木都亲自经手,历时一年亲手打造了一张能折叠携带方便,还有着精美花纹镂空图案的新式木床。

《先拨志》中有记载朱由校对木匠活的热爱和高超的木工手艺,其言如下“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

虽巧匠,不能过焉。

”还有说他一旦开始做木工活,就一门心思陷入其中,对其他事不闻不问,就连肚子饥饿,外界寒冷也一无所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匠皇帝朱由校
Posted by -- on 01/14/09 11:42 AM, updated on 01/14/09 11:44 AM
明朝自嘉靖以来日渐衰退,逐渐埋下了灭亡的祸根。

特别是到了天启时,阉党专权,更是腐朽不堪。

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加上来自辽东后金对明王朝的威胁,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而阉党专权的根源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年轻贪玩的木匠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公元1620-1627),年号天启。

1620年,不满16岁的朱由校因父亲朱常洛当上皇帝一个月就驾崩而继承帝位。

这位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不懂治国之术,以“倡优声伎,狗马射猎”为乐,特别喜好油漆木工,房屋营造的木匠皇帝。

话说这明朝的宫廷,真是什么怪事都有。

大肆杀戮功臣的,叔叔逼宫夺侄子宝座的,怕老婆的,躲在后宫几十年不出门的,喜欢当将军的,喜欢当木匠的……总之,这明代宫廷简直是烂到骨子里去了,什么奇奇怪怪事都能出。

可话又说回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明朝皇家根不行,血统有问题。

怎么说呢,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乞丐出身,缺乏了那么些贵族气质,难免有些这样那样的臭毛病遗传下来。

明朝太子朱笑天偏好木艺,一心想成为鲁班那样的顶级木匠。

为达成此愿,他偷偷出宫寻找鲁班留下的木艺绝学《鲁班书》,传说拥有此书者轻则缺德、缺心眼,重则缺胳膊断腿甚至丢了性命;总之不是自己倒霉,就是亲人遭殃。

所以此书又叫《缺一门》。

朱笑天在寻书途中巧遇祖师鲁班的传人唐小蝶,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在一幕幕搞笑闹剧中上演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个喜欢木匠活的皇太子朱笑天是谁呢?其实他的历史原型就是明朝皇帝中最有特色的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从少年时就不喜欢读书写字,而是喜欢骑着马到处游玩射猎,或者同宫里的小太监们一块玩各种奇奇怪怪的小玩意。

结果,都十六岁了,心智还都像小孩子一样。

文化水平都比不上一个刚刚入学的蒙童。

当了皇帝以后,明熹宗对木匠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显示出他杰出的工艺天赋。

熹宗十六岁登上天子宝座,二十三岁就因病去世,做了七年的皇帝。

七年之中他很少踏出宫门,而是天天呆在皇宫之中做他喜欢的事情。

从不过问朝中政事和黎民百姓的疾苦。

从年龄上来看,熹宗还是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天真好玩当然没有错。

但是他生在皇宫大院,是一位执掌天下大权的天子,天子的身份决定了他不能像平民百姓们一样,无拘无束地享受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如果熹宗不是皇帝,而是生在民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

那么他肯定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木匠。

他虽然不会做皇帝,不会治理国家,但做起木匠活来可是样样精通。

桌子、椅子、大柜子,各种有名没名的家具木器,都能做得精美别致、巧夺天工。

熹宗从小就心灵手巧,当了皇帝以后,他的木工手艺可以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无论是使用刀锯斧凿锯刨木料,还在家具上雕刻花纹涂漆上色,样样都能做的得心应手。

熹宗不仅会做流行的一般式样,偶尔来了灵感,还会创造设计出许多新的式样。

他亲手制造的漆器、桌椅、梳匣等,涂着五色彩漆,再装饰上精美的宝石玉器,十分的精巧美观。

熹宗做起木匠活来常常会废寝忘食,有时玩到半夜也不休息。

身边的太监、宫女们为了讨好主子,也都尽心的学习木匠手艺,争着做皇帝的助手。

时间久了,一个个也都成了能工巧匠,这可以说是熹宗一朝所独有的现象了。

许多太监们也因此得宠,成为熹宗一朝的权贵。

熹宗心灵手巧,做了皇帝后,对制造木器更加重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

他制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见宫中的龙床粗大笨重,样式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不高兴。

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决心要制造出一个新式的床来。

他用了一年多的工夫,几经更改终于制造出一张式样精致使用方便的龙床来。

这张床体积不大而且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十分的方便;此外,床的装饰也十分的华丽,床体上雕刻了许多花纹。

中间是一个双龙戏珠图,用红宝石做得龙眼,看起来如同真得一般。

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但这个还不是熹宗最为得意的作品。

他认为做的最好的是那套护灯屏风,熹宗用细密结实的紫檀木做为材料,在长不盈尺的屏风上镂刻出生动逼真的花鸟虫鱼,亭台楼榭,御名之《寒雀争梅图》。

他让身边的太监拿到市场上去卖,要价十几万两白银,仍有市人争相购买。

时人有诗曰:“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

沉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

熹宗除了喜欢做家具,还喜欢雕刻木制的小玩具,他亲手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颇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惟妙惟肖。

小动物,看起来惟妙惟肖、神态各异。

他做的小玩偶,五官俱全,四肢具备,穿上五色油彩做的衣服,如同真人一般。

喜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

熹宗更加高兴,往往制作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都自己动手,并喜欢炫耀自己的手艺。

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

熹宗从小就喜欢看傀儡戏,这时更是兴趣不减。

不但喜欢看,还喜欢自己亲手来做。

他仿照各种真人的样子用木头雕刻出五湖四夷,仙人仙山、将军士卒、市井小民等形象。

然后,在每个小木人脚下面的安上一个小小的机关,用大约三尺多长的竹板控制着。

制造好以后,再把这些小木人全部都放到一个大水缸中,缸里添满水,水里放上一些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东西。

然后用彩色的绫罗绸缎把水缸围起来,要身手灵活得太监们藏在帷幕得后面,拖着小竹板来控制小木人的移动。

随着小木人的移动还要配上同剧情相适合的鼓乐,这样一台精彩绝伦的好戏便形成了。

那时,熹宗最喜欢看的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剧目,这些剧目人物众多,装束新奇,扮演巧妙,表演起来活灵活现的。

熹宗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

只是不知不觉中似乎也成了别人手中的一个傀儡。

梦里梦外,大明王朝在这些木人的游动中一步步地走向灭亡。

熹宗好盖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兴致高时,往往脱掉外衣裸作,把治国平天下的事,早就抛到脑后,无暇过问。

熹宗不但喜欢玩一些小玩意儿,他还渴望成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

天启五年,宫中改造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

熹宗皇帝看着工匠们干活自己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他也想同工匠们一块大显身手,在泥瓦土木中展示自己。

三大殿的工程从砌筑到上梁,再到廊柱花纹的雕刻装饰,样样活计熹宗皇帝都亲自参加。

有时心血来潮,还会脱掉龙袍,亲自上阵大干一场,弄得龙袍上满是泥浆灰土。

丝毫不像一位统摄天下的万乘之君。

冬季的北京冰天雪地,此时的熹宗也最为兴奋。

因为这时西苑借了一层厚厚的冰。

他又可以玩一些新花样了。

为了可以在冰上玩耍,他亲自设计了一种小拖车,大小如同一张小床。

刚好能坐上一人,下面装上光滑的翘板,周围用红绸缎做的帷子围起来。

熹宗坐在里面,前面由一帮宫女、太监们在前面拉着,在冰面上飞驰……
熹宗虽然当了皇帝,但是他的心智却没有随着角色的变化而转变。

他还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忙碌着做木匠活、看傀儡戏。

把君国大事统统抛到脑后,不予过问。

奸臣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良机,趁机篡夺了控制国家的权力。

他常常趁着熹宗引绳削墨,玩兴最酣的时候,拿上公文请熹宗批示。

熹宗无心过问,便会随口吩咐道:“知道了,你们尽心去办吧!”这句话成了魏忠贤排斥异己,专权误国的最好的工具。

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问,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号为批红。

可怜明熹宗可以成为一个天才般的木匠,却没有天才般的治国大略。

使大明王朝在他的这双手上摇摇欲坠。

七年的玩乐生活,把整个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传承了二百余年的大明江山到了此刻,也只好在风雨中飘摇。

回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